句容西安市政府办公楼楼1122室是干什么的?

推荐城市按省份按拼音直辖市安徽福建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山东山西四川新疆云南浙江BCDFGHJKLNPQRSTWXYZ 新房
[润州区]镇江市黄鹤山路8号
单身公寓:9200元/㎡_均价
联排别墅:15000元/㎡_起价
叠拼别墅:11000元/㎡_起价
多层普通住宅:9500元/㎡_均价
[润州区]镇江市润州区朱方路318号
多层普通住宅:6300元/㎡_均价
单身公寓:6500元/㎡_均价
[润州区]润州区黄鹤山路
单身公寓:7600元/㎡_起价
高层普通住宅:8500元/㎡_均价
[润州区]镇江市官塘桥路谷阳路交汇处
花园洋房:6200元/㎡_均价
小高层普通住宅:5200元/㎡_均价
单身公寓:5200元/㎡_均价
LOFT:7000元/㎡_均价
[润州区]镇江市矿机路1号(青年广场旁)
高层普通住宅:7500元/㎡_均价
商铺:27000元/㎡_起价
单身公寓:8400元/㎡_均价
共有5个楼盘符合要求
总套数:套
新房成交播报
13500元/㎡_均价
10427人报名
180万元/套_起价
3771人报名
6000元/㎡_均价
3148人报名
8600元/㎡_均价
1082人报名
最专业的镇江房产导购平台,提供最全面的镇江楼盘动态、最及时的镇江房价动态信息以及镇江新楼盘打折优惠及团购活动,镇江房产超市网新房频道,为您实现家的梦想。
区域楼盘热门搜索城市楼盘城市房价
房产网站合作链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所有信息、资料、图表等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网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等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本网站资源部分来源于网友上传分享或公开网络,相应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利,请您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据及说明,本网站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联系电话:。
ICP证:浙B2- 版权所有 &
客服热线:电子公告(BBS)业务许可证
商业特许经营备案号:0005句容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与同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对于预防控制农村地区重大疾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大意义。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及省、镇江市“农民健康工程”有关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1、概况:句容市辖10个镇、1个开发区,面积1385平方公里,总人口58.03万人,农业人口38.09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5元。
2、卫生资源情况:全市现有卫生机构198个,其中一级医院(卫生院)16个,二级医院2个(市中医院参照二级管理),驻句单位医院4个,妇幼保健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卫生培训中心及皮防所各1个,卫生监督机构6个(市卫生监督所1个、防保所5个),已建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114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其他各类诊所和企事业单位医务室48个,病床总数1122张(系统内942张、驻句单位180张),卫技人员总数2377人(系统内1832人、驻句单位179人、村医366人)。
3、医疗保健需求状况:2006年,门诊诊疗人次105.44万人次,住院人次2.03万人次,人均医疗保健消费计人民币327.45元,人均寿命73.3岁。
4、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于农村卫生的财政经费相对不足,比例偏低,大多数医疗卫生单位经费来源靠自筹自支,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设施改造及设备更新困难,为农民群众提供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难度较大,不能吸引高素质的卫技人员到农村为农民群众服务。
二、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句容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完善农村卫生机构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以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健全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从整体上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二)发展目标
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等措施,到2010年,建立起基本设施比较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运转有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三)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功能要求,充分考虑区域内卫生资源、人口数量、自然和交通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对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做出整体规划,有重点地逐年实施完成。
2、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在整合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标准,以改、扩建为主,填平补齐,确定建设项目。
3、深化改革,配套推进。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并与落实经费、提高技术、加强管理等工作同步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卫生服务体系
(一)卫生服务体系框架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和完善,由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以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为枢纽,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主要包括市医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他卫生机构等。
(二)卫生服务机构功能
1、市医院:是全市的医疗和业务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基本医疗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接受镇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转诊,承担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以及业务技术指导任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2、中医院:是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承担中医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任务,接受镇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转诊,:承担中医药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适宜技术推广十镇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及业务指导等任务。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的技术管理与指导中心,承担疾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免疫、卫生检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卫生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技术指导与咨询等,负责传染病和各类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报告和应急处理以及对镇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培训、监督指导等。
4、妇幼保健院:是全市妇幼保健、生殖保健中心,承担妇幼保健、生殖保健、妇女儿童健康信息监测等任务以及对镇村两级的业务技术指导,受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全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综合协调与管理职责。
5、卫生监督所:依法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服务人员的卫生监督执法任务,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处理。
6、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枢纽,按功能分为一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任务,负责对村级卫生组织的技术指导和村医的培训等。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具有一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外,还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
7、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最基层单位,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以及一般康复等工作。
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组成部分,除提供医疗服务外,也可以承担预防保健任务。
(三)卫生服务队伍
卫生服务队伍由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辅助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共同组成。按照《决定》要求,镇卫生院临床医疗服务人员要尽快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到2010年,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加大医学教育和人员培训力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制定优惠政策,逐步建立起稳定的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为主体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
四、建设任务、建设标准、资金筹集
(一)建设任务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加大财政投入,依据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加强市医院、中医院、多3幼保健院、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及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进行建设,配置基本医疗设备,使其具备开展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
(二)建设标准
根据省、镇江市有关市(区)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合理确定农村卫生机构的建设规模,规范项目建设。
(三)资金筹集
1、争取省、镇江市财政补贴,逐步加大市本级财政投入,鼓励单位通过自筹等形式多渠道筹措,分五年时间,解决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2、建设项目需要解决的建设用地,实行政府无偿划拨,并减免各种建设配套费用,支持项目建设,降低建设成本。
(四)投资安排
1、镇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重点解决危旧房改造、业务用房短缺及必要设备配置。每建一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投入不低于40万元。
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建一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财政投入不少于2万元。
2、市级医疗卫生机构
市医院主要进行住院、急诊业务用房扩建和设备配置;中医院主要门诊业务用房扩建及设备配置。妇幼保健院主要增强妇幼保健能力的业务用房改造及相关设备配置。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主要增强检测设备、工作车辆的配备。
(五)建设进度和管理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度总体要求是:到2010年,市人民医院建成基本现代化医院;斗医院、妇保院建成同类别的二级甲等医院;每个建制镇建成一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建成120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五、相关政策措施
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加大投入与深化改革并举,同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队伍建设和城市支援农村等相关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工作。
(一)加快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1、优化卫生资源。根据省和镇江市的部署,镇卫生院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非建制镇卫生院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
2、改革镇级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按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人员。严格执行人员执业资格准入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要逐步分流。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镇卫生院院长(中心主任)制度。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以事定岗,以岗定人,竞争上岗。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搞活内部分配,按岗位、技能、业绩、服务质量与态度等因素确定个人收入。
3、探索多种办医形式。要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制定优惠政策,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农村卫生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和个人举办农村卫生机构。
4、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依据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研究制定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严格准入标准,合理制定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要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控制费用增长,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卫生服务。
(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
巩固城镇职工医保,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稳定的财政对医疗保障的补助机制,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达每人150元,力争使全市95%以上的居民享有医疗保险。
(三)加强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1、加大农村适用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引导、鼓励医学类毕业生到农村服务,在卫生技术职务聘任、工资福利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在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安排上给予照顾。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培训。
2、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组织和接受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赴镇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开展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
3、稳定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对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制定优惠政策,改革卫生技术人员收入分配制度。
4、加强乡村医生管理。严格执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开展对乡村医生培训与考核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进从业人员须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到2010年,大多数乡村医生须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其以上资格。
(四)建立稳定的卫生投入机制
市财政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投入机制,逐步将农村卫生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任务的落实。
按照财政部等部委《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财社[号)要求,根据当地服务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量及镇公共卫生人员数量,将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所需要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予以保证;镇社区J生服务机构的房屋维修、设备更新等支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情况,经论证后合理确定,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安排。
六、预期建设成效
到2010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以下主要成效:
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基本设施比较齐全。
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深化改革、落实配套政策、建立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农村常见病、多发病防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发挥;农民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实现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目标。到2010年,儿童规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实现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全市各镇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咨询服务;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0/10万和12‰以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得到进一步发挥,农民基本卫生服务将得到有效保障
中国镇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8版权所有世界古代科学文化巨擘苏颂逝世910年祭(江苏镇江蒋立群、蒋天)
文化巨擘910
北宋科学家苏颂与镇江研究取得三大突破性系列发现成果
——发现考实镇江苏颂后裔世居族群、《苏氏族谱》和“苏府”古宅
要】世界级古代中国科学文化大家苏颂以设计制造天下第一全自动天文台暨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在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和世界科学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北宋科学家苏颂与镇江研究”经不懈努力近取得三大突破性系列发现成果,一是在镇江东乡(新区)大路发现确认传承有继的苏颂后裔世居族群,二是在镇江(史志办)发现相应的以苏颂父苏绅为“京口始祖”、苏颂为宗祖、苏颂子苏京为分支祖(皆葬镇江)的《苏氏族谱(润东当江沙苏家桥苏氏族谱)》”,三是发现镇江东乡(新区)苏颂后裔族群世居中心大路镇尚存规模宏大明清古建“苏府”古宅老屋大院至今依然居住着一脉相承的苏颂后裔,三大突破性系列发现交互印证互为支撑,确证苏颂为祖籍福建的镇江人,也为解开苏颂出生地之谜提供进一步探索依据,将成为海内外科学文化界人士镇江朝圣尤其是让海内外特别是台湾和东南亚苏氏宗亲到镇江寻根、探亲扫墓和共建提供坚实可靠而亲切的中心平台,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和弘扬“苏颂科学文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苏颂&
水运仪象台& 镇江&
苏氏族谱& 苏府&
世界苏氏宗亲会
副研究馆员。1952年上海生,祖籍江苏溧阳人。在《中国科技论坛》、《文化中国》等国内外学刊发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以及经济、建筑、史前文化研究等论著,曾荣获部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1988年镇江生,祖籍上海市人。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传习古文、金文、甲骨文与书法,通读四书五经及《营造法式》等中华古经典,多有发见。
联系地址: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正东路6号 科技大厦 镇江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镇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一、北宋科学大家苏颂、水运仪象台与镇江传奇
苏颂是北宋丞相、世界级古代中国科学大家,曾设计制造世界第一的全自动水力机械天文台暨天文钟“水运仪象台”——瑞典钟表以为鼻祖,家乡镇江引以为荣!
苏颂()xū1092长年从政,秉正为官,政绩卓著,是德高望重、学养深厚、清廉自律的社稷重臣
和谦谦君子,他为人廉正,堂堂正正,曾舍官抵制皇帝错误命令,他学识渊博,处事沉稳,具有卓越组织领导才能,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许多方面都有极高成就和建树,特别是在高科技大项目的策划、立项和组织实施以及具体设计、制作和可持续发展上远远超越同时代的中外学者,道德文章品行更为后世楷模(详见:蒋立群、李映虹《江苏炎黄文化研究·2005年第1期·苏颂的学问品格和政绩伟业》),集,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巨擘,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享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是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骄傲与名城的历史文化遗产瑰宝。(配图:“颂公造像”)
苏颂八十二岁(1101)夏至日前与亲友话别后在镇江家中坐以达旦苏颂(x&n)(配图:踏察五州山)
苏颂·水运仪象台30120高达四层楼再加夯土台基是极具观赏性和可供登临游览的巍巍巨制——在镇江原大复制(配图:苏颂《新仪象法要》及“浑象西南方中外官星图”)
二、领导给力“苏颂·水运仪象台”与世界苏氏宗亲会
著名科学史权威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学教授李志超附〈新仪象法要〉译解)第1版():“水运仪象台与镇江有关,苏颂晚年退休镇江”,“你身在镇江科委,又与宣传口接近,可否促成此事”……当时尤如醍醐灌顶!(配图:“苏颂·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制度”)
11[2004]83[2004]23内部信息《镇江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生产力促进[2005]2号()·来我市扫墓寻亲——镇江怎么办?》供领导参阅,马天翼主编《镇江广播电视》第13期()整版推出,反响热烈,北京、长春、温州学者和上海、南京、厦门、广西、浙江苏氏宗亲纷至沓来……(配图:镇江光复“苏颂·水运仪象台”选址设想)
市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史和平、许津荣、徐郭平、李茂川、王萍和科技局长柏晓宏及潘、葛、肖局,文化局王玉国副局长和老领导钱永波、余耀中等都作了批示或表态支持(以先后为序):宋定国(市委研究室主任):陈书记:此文盼您关心一下;陈耀南(市委副书记):镇江要积极争取;钱永波(名城研究会长):建议市政府将“古水运仪象台”光复工程项目列入旅游开发议事日程;顾大福(分管科技副秘书长):该项目值得进行深度研究;(配图:部分高层领导批示影印)
许津荣(市长):转郭平同志阅研;徐郭平(分管旅游副市长):苏颂是中国科技史上很重要的人物,西方科技史专家蒂勒&布朗和《科学史导论》的作者萨顿都认为苏颂对天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以适当的形式体现苏颂的业绩有利于丰富镇江的历史文化内涵,拟请科技局研究初步方案,文化局协助,向省申报重点文化项目,请茂川市长、王萍市长阅示;
史和平(市委书记):请树南、郭平阅研后过问一下;李茂川(分管科技副市长):请科技局阅研;王萍(分管文化副市长):请文化局阅研,请文管办查找资料,能否对苏颂安葬地作出考证;柏晓宏(市科技局局长):请潘局阅处;潘国建(副局长兼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请蒋立群同志主动与文化局联系;吴树南(分管文化副书记电话):已交徐市长一条线负责;王玉国(文化副局长兼文管办主任来访):蒋立群的提议对镇江是件好事,受到这么多领导重视就是证明,按照徐市长批示全力协助科技局拿“方案”,建议市政府牵头成立“苏颂项目”协调领导小组,首先应规划筹建“苏颂纪念馆”和“水运仪象台”,重修“苏颂墓”,适当时候召开“纪念苏颂国际研讨会”;余耀中(老领导):“苏颂”是镇江的一张“王牌”……
文革后曾来镇江寻访苏颂墓的苏颂研究专家、海外苏氏宗亲会大陆联系人管成学教授闻讯非常高兴,即将镇江领导的重视写进专著《苏颂评传·跋》中;《中国旅游报·经济导刊》主编史延廷():“台北苏氏宗亲会会长苏克福5月10日到京,方便来京一会”;仿制水运仪象台专家、苏州古代计时器研究所陈凯歌所长特来拜会;“苏颂”被遗忘多少年后回到镇江,开始出现在地方著作和纪念性建筑造像之中,如钱永波《镇江——在江交汇处升起·历史上的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11)、严其林、程建《京口文化·科学之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姚元龙、王玉国《江南名城——镇江·推崇科研的宰相苏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10)、纪东《南山文韵·科技之光·苏颂》(2002.10)、戴钟尧《京江晚报·为镇江设计一张精美名片·将纯粹的碑亭改为建造北宋苏颂的“水运仪象台”》()、蒋立群、李映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研究丛书·科技巨匠·第五章
宋代天文学家苏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9)、罗福春《镇江日报·名城孕育名人,名人辉映名城——评镇江研究丛书〈科技巨匠〉》()、张大华《镇江文化旅游·领先世界的古代科技·世界钟表的祖先——水运仪象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3第2版)……
三、考证确定:苏丞相是“祖籍福建”的“镇江人”
“苏颂与镇江研究”有苏颂是“福建人”还是“镇江人”的问题,包括镇江本地资深教授亦然——蒋立群、李映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研究丛书·科技巨匠·第五章宋代天文学家苏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9)原文有“苏颂是镇江人”的阐述均被主编再三删改掉了……北宋苏丞相的真实身份是“祖籍福建”的“润州(唐宋时镇江名)人”、“丹徒(秦汉以来县名人”即“镇江人”!
我们知道,历史上好古敏求的中国人无论发迹落难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都有攀龙附凤或追根溯源的习俗传统,如镇江史上三国东吴大帝(222-252)孙氏祖钟公早已落居镇江丹阳却称浙江富阳人氏,南朝宋武帝(420-422)刘裕以及古文学理论家刘勰(约465-520)等早已在南徐镇江耕读亦称北徐州人氏,大数学家祖冲之(429─500)其祖氏百家早已在西晋末年“永嘉(307-312)之乱”南迁京口亦称河北范阳人氏,唐大书家颜真卿(709-784或785)上代也早已合族落脚江乘(句容)琅琊界(今遗名有后颜村,遗址有颜真卿墓、祠、碑及颜氏先祖和后代昭穆墓葬)亦称山东琅琊人氏……其实早已都是土生土长的镇江地区人,如今各省纷纷掀起争名之风而伟人生地镇江反而颠倒了往外推,古人若地下有知当长太息——现按苏登科(2010年6月16日)整理的“苏颂籍贯四种说法”(恰恰疏漏最具史实的“镇江说”)顺序作“科学实证”和辨析补正:
⒈晋江说(泉州治,如丹徒县与润州镇江府其实一地,苏氏世系考引》:宋地理志云:泉州属福建路,领县七:晋江、南安、同安、惠安、永春、安溪、德化)——《宋史·苏绅传》:“苏绅,字仪甫,泉州晋江人。”苏绅为苏颂父,父籍即祖籍,同僚晋江人吕惠卿即称苏颂为“吾乡里先进”,苏绅因母病居扬州,又苏绅卒葬润州,苏颂扶柩归葬丹阳乡里京岘巽冈西北;《润东当家沙苏家桥苏氏族谱》称苏绅“徙居泗州,后徙润州”——苏颂祖父母辈似已迁居江淮。
⒉南安说(隶泉州,如丹阳隶镇江)——《宋史·苏颂传》:“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南安县志》之明弘治甲寅志(1554),崇祯壬申序(1632),清康熙壬子志(1672),民国四年(1915)、卅二年(1943)版,改革开放(1978)后再修版等均载,问题是同出《宋史》而苏绅、苏颂父子异籍!或当时已不甚确切,或因行政区划变更?总之,“南安说”如“晋安说”,可以“祖籍”视之。
⒊同安(隶泉州,曾并入南安,现属厦门)说——民国18年(1929)《同安县志·卷25·宋朱熹〈奉安苏公祠告先圣文〉》:“故相苏公颂,同安人也”;又朱熹《苏丞相祠记》:“同安,公邑里也”;明隆庆()志、万历()志、清康熙癸巳志(1713)、乾隆丁亥志(1767)、嘉庆()志无,不过,南宋朱熹()是大学问家,言必有据,据苏颂《叔父卫尉寺丞景陵府君墓志铭》:先祖唐睿宗(684)宰相苏瑰,四世孙隰州剌史苏益五代(907-960)时生高祖苏光诲为压制始为同安人,赵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3)间诏地方豪强入觐(j&n)官其十子,曾祖苏祐图数世后苏绅因“母丧寓扬州”时苏颂出世(李启宇《朱熹兴建苏公祠意义何在》),50朱熹于1152《苏丞相祠记》称朱熹《宋名臣言行录》:苏颂,字子容,泉州人,移徙润州,中进士,相哲宗……上有史籍确指苏颂高祖苏光诲为同安人,今有名为“苏颂故居”的“芦山堂”(1912)和“苏颂祠”(1988),同安与晋江、南安皆可称苏颂“祖籍”而同安尤占先机。(配图:同安“芦山堂”)
⒋丹阳(隶润州镇江)说——苏颂自署丹阳:《苏魏公文集·题维摩像》(中华书局1988版)“丹阳苏子容题”;又《题右军帖》“丹阳苏颂题”;又《题胡考甫书华严经》“丹阳苏颂谨志”;又,上海苏永祈会长近发现《三希堂·晋王羲之:二谢帖》后有苏颂手跋:“熙宁丙辰(1076)冬至日丹杨(阳)苏颂子容余杭郡西閤题”……不过,据相关文献资料交互印证其实为“丹徒(镇江)”!即:(配图:苏颂“丹杨苏颂”落款手迹)
⒌镇江(丹徒、润州、丹阳)说——(x&n)“丹徒县漕渠水自江口至南水门九里”即傍城而居京口漕渠丹徒京岘不仅是苏颂父苏绅葬地,亦是苏颂守制、告老归居之地,也是苏氏一门兄弟子孙及亲族的“乡里”!
苏颂同时代人公认苏丞相“为丹徒人”苏颂父苏绅卒,葬润州,
《隋书·地理志》称开皇十五年(585)置润州;《旧唐书·地理志》称天宝七年(748)改为丹阳郡,乾元二年(759)复为润州,永泰(765)后常为浙江西道观察使理所;《宋史·地理志》称镇江府望丹阳郡,开宝八年(975)改镇江军节度,政和三年(1113)升为府,今为镇江市,古称有朱方(春秋)、延陵(春秋、隋)、丹徒(秦至今)、京口(六朝)、武进(三国吴)、毗陵(晋)、晋陵(晋)、南徐(南朝宋)、南东海(南朝齐、陈)、南兰陵(南朝梁)等,今辖有丹阳县(市),西北与东南分苏颂先后三次为父亲、祖母和母亲之丧按宋法离任在京岘服孝守制三个整三年,辞官告老还乡居住京口并安息丹徒五州山,可作“镇江人”论!
一言以蔽之:世界级古代大科学家、北宋丞相苏颂是祖籍福建的“镇江人”。
四、考证推定“苏丞相府”在今镇江“东门”一带
近年,“苏氏宗亲”纷纷来镇江掀起新的寻“根”找“家”热……在市科技局、科协、社科联及生产力促进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领导的支持下,先后接待来自上海、南京、厦门、广西、浙江等苏氏后人,拜会老领导钱永波会长,帮助查询图书馆、史志办和民政局地名办,踏察找寻苏颂故居朱方门外古化隆(龙)隅(坊)踪迹(今科技大厦方位)、京岘山、五州山及净因寺(原苏丞相颂公祠),瞻仰博物馆长廊、南郊文苑、金桥景观大道等镇江历史文化名人造像苏颂及水运仪象台,世界苏氏宗亲会顾问、原空军某部后勤部长、晚清秀才百岁书法家苏局仙长孙、上海苏氏宗亲会长苏永祁夫妇与原省机械厅副厅长苏泽民一行从北京大学管成学教授处看到本人《镇江广播电视》有关文章与唐编辑联系找来,世界苏氏宗亲会执行董事长暨厦门苏颂研究会长苏清祥、苏景中依据线索来史志办查询《苏氏族谱》,广西贵港苏氏宗亲会理事长苏世灵、苏玉文、苏为梅、苏盛龙等探寻贵县地方唯一进士、大明弘治()镇江府通判并因病居留的苏时秀先祖,厦门会长为补资料又来一次,陪同浙江玉环苏姓宗亲秘书长苏光锋再来一次,钱永波会长听说厦门斥资八百万复制原大“苏颂·水运仪象台”即表示要在文广集团大文化建设中倡议立项,当游览西津渡古街区提出成立“苏丞相府暨苏颂纪念馆”设想时,客人分外激动,表示要发动世界宗亲参与共建,说厦门苏氏有的已在镇江投资兴业,还要组织大型祭祖访亲团,希望镇江亲人去厦门回访、参观、合作研究,拟推进“世界苏氏宗亲大会”在镇江召开——苏氏来人有一个不约而同比找墓更强烈愿望,就是要找“老苏家”苏颂故居苏丞相府遗址!(配图:厦门复制原大“苏颂·水运仪象台”)
那么,苏镇江地名手册失载,民政局地名办女同志通过电脑搜索无获,先后在城区郊区找寻“老苏家”亦无进展……目前只能依据文献推定:
《舆地纪胜》:在丹徒县朱方门外一里
《润州寻祖迹》称
现可推定:苏丞相府在镇江城区,位城东
&五、向伟人910年祭献礼
——“苏颂与镇江研究”近获三大突破性系列发现成果:
苏颂后裔、《苏氏族谱》和“苏府”古宅
上海苏永祈会长回去后撰成《润州寻祖迹》先后在200910192010年1月18日,称苏颂是苏氏巨星,说镇江突破缺失史迹瓶颈,通过文物普查寻找苏颂父子祖孙故居、墓地,通过人口普查寻找苏颂后裔,通过成立苏颂研究学会挖掘更多线索……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定会显现更多苏颂史迹吸引海内外苏氏后人访亲祭谒——近年我市高层领导越来越认识到中华文明传统和镇江地方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广大市民自发以探寻古迹呼吁保护为使命,华夏《走进苏宅》(《镇江日报·文化周刊》2007年3月5日头版)称东乡大路发现苏氏古宅,砖雕上有官人模样;马阿林、滕建锋《大路居民的惊艳与落寞》(《镇江日报·文化周刊》2009年1月19日头版)盛赞老苏宅和王家弄王家堂屋、姜家桥田宅、前张村“百忍家风”张宅和宗张村“天官赐福”张宅、东岳村戴宅、陶家巷陶宅、五进头赵宅和圌(chu&)山村赵宅;陶春《文化志愿者奔走中寻找历史足迹》(《京江晚报》2010年11月26日A7版)提到“苏家大院”及附近有类似门楼44座……现经全方位多角度考察论证收获喜人,可以说“苏颂与镇江研究”取得三大相互关联相互印证支撑的系列发现成果,一是镇江东乡(新区)大路发现苏颂后裔族居的“苏府”古宅,二是发现以苏颂为宗祖的《苏氏族谱(润东当家沙苏家桥苏氏族谱)》,三是发现苏颂一脉相承至今依然散布镇江东乡(新区)大路、大港的苏颂后裔族居群落,其中“苏府”古宅老屋大院苏姓居民正是《苏氏族谱》可考的三十二世后人,已传承三十五代以上!
⒈镇江东乡(新区)大路镇发现“耕读传家”古宅老屋大院古建筑群为北宋丞相苏颂一脉相承后裔所居之“苏府”(配图:镇江东乡大路镇苏颂后裔所居之“苏府”)
大路为镇江最东北江边乡镇,当年为自然经济舟车商旅之会,解放后因交通不便至今留存不少古建筑古民居,经报人陶春和华夏联系指点,偕厦门苏会长两次踏察有幸拜访至今仍居住老屋的苏氏后人苏学荣先生,得知当地尚有土著苏族群居多处、老屋多所,当地现尚有三百余苏氏族人……镇江媒体作了播报(江宁制片“走进新区·闽浙苏氏后人寻亲苏家大院”专题2010年12月23-26日在镇江电视一台、三台播报,陶春《京江晚报[]·本报一消息引发一串故事:宋代天文学家苏颂后人镇江寻祖》),厦门苏会长回去后告知史志办藏《苏氏族谱》即苏颂家谱可能与老屋主人有关,又经同为苏颂后裔老屋后人的苏明珍、吴锦荣老先生夫妇再三指认核对,确证苏学荣、苏明珍同为苏颂第三十二代裔孙——蒋立群《北宋科学家苏颂与镇江研究的重大突破收获——镇江发现苏颂后裔世居族群、族谱及苏家古宅大院》参加2011年3月12-13日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并在《研究论文集(第十二集)》发表——今初步考定:有明成化()间绅公十九世孙讳永芳公自京口东迁润东(定居雍正十年(1733)乾隆年间()重修祠堂,使苏丞相府家人重新集聚创业,道光十一年(1831)起东府,光绪十四年(1888)再添西府,即今大路镇“耕读传家”苏家古宅大院,东西两处皆当名之曰:“苏府”(苏丞相家府)!
“耕读传家”古宅老屋大院“苏府”:位大路镇西,镇政府马路对面过渠桥即是,“苏府”古建筑群墙院范围颇大,据目测,东西宽约80m,南北进深约100m,大门内外地面墙基皆为花岗岩条石铺陈,构成散水形成排水系统,下再大雨不积一点水,苏学荣老先生说石料皆运自苏州称“苏石”,距今至少住了六代……正门四周平面三开间水磨砖壁雕花墙,侧屋如八字凸起延伸如羽翼,正大门为石础青砖多层雕花门楼,门楣正中大字隶书石额“耕读传家”,是为千年不堕优良传统丞相家风,门柱前后雕花门当石抱鼓石两两相对排列齐整,门内堂前水磨地砖,所有墙基一概为“苏石”花岗岩条石叠驳打磨线条划一严丝合逢百年不移,吴老说屋墙内都有枋木勾联可防盗挖洞分外坚固,“防震抗震”时期发挥了“安定团结”作用,院侧有并排屋宇多间,还有砖楼和有相对独立书院、织布机房(现毁,据说近有开发商正各个击破或将一一拆毁),整个建筑群厅、堂、楼、阁配套,大院套小院,小院各成方,横有路,竖有巷,巷有门,门中有门,所谓“庭院深深深几重”,特别是左侧小院墙上基本完整保存了一处砖石雕花神龛祭台——“福祠”,上为“神龛”,上有浮雕官样人物,或即祖神“苏颂”,苏府千年香火有传;中为“供台”,石案凸出,可列供品焚香祭拜,上有阳文砖铭曰“如在”——《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下有火膛,可焚烧钱纸,非常环保!(配图:“苏府”之“福祠”)
“苏府”,至今还住有几十户清一色苏颂后裔族人,是为珍贵的地方历史人文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市文物主管部门已输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库(),当时尚不知为苏颂后裔之“苏府”——希望能保护升级和恢复!苏家姑爷吴老说还有更老的“苏府”现已破坏很难还原包括高大壮观的“苏氏宗祠”解放后被作学校,文革后又拆毁改建水泥校舍,还剩一处配套的“茅缸地”近被开发商征去……苏颂后裔之“苏府”终将开发光大,不能为近年的拆迁风大开发热败坏——特此呼吁!
⒉镇江发现以苏绅为始祖、苏颂为宗祖、颂子京为分支祖的民国6年(1917)修《苏氏族谱(润东当江沙苏家桥苏氏族谱)》(配图:《苏氏族谱》)
“苏府”后人苏学荣称“文革”时“家谱”被劫,如今知道典故的老人大都过世,自己甚至连祖父的名字都记不清了……好在苏明珍老人记性超强,帮助追溯认定市史志办藏《苏氏族谱(润东当江沙苏氏族谱)》就是自家上人所修。
《苏氏族谱》(市史志办藏)zh&……
卷之一序(叙)”13;《族谱范例引》及《苏族谱范例十则》”;《家训考引》及《苏氏家训》;《秦公遗像(及赞)》等“造像”8——传统木版雕刻印刷画像:秦、夔、瑰、颋(tǐnɡ)、绅、颂、京、斯馨,“颂公造像”赞曰:公性仁厚,气宇恢廓,喜怒不形,衣冠俨若,国朝辅相,如公不数,侨寓润州,子孙斯託,百韵一诗,诵之卓卓——百年前镇江版“颂公造像”弥足珍贵;《宋哲宗赐光禄大夫守吏部尚书兼侍读苏颂上表乞致仕不许诏》1;《安化蛮蒙光月寇宜州上仁宗疏》等绅公“疏”2;《文彦博请建家庙对》等颂公“对”8;《跋苏丞相手泽》等“跋”2;《武功县志录存》等“录”5——《丹徒县志录存》、《镇江府志录存》、《宋嘉定()镇江府志镇(存)录》、《元至顺(1332)镇江志录》皆为颇珍贵史料;二十一世孙远《姓氏宗支源流考》及大清乾隆三十年(1765)《润东苏氏宗支图叙》及“辨”、“引”等4;《嘉庆岁次丙寅(1806)重修族谱名氏录》等4——《嘉庆岁次丙寅重修族谱名氏录》:云阳张概节存氏纂修,第廿六世孙宗义主修;《道光岁次戊戌(1838)重修族谱名氏录》:第廿七世孙绍林主修;《光绪岁次丁丑(1877)八修族谱名氏录》:元祐主修;《民国岁次丁巳(1917)九修族谱名氏录》:鼎南主修;《行派图引》及《行派图》2——末为《讳派图》。
选要介绍:崇本堂
皇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岁次丁巳春王月上澣之吉金沙后学《润东苏家桥苏氏族谱原序》:今永芳翁踵而修之——申明族谱原名(全称)及源流月上澣之吉岁进士眷教弟孙澜顿首拜题《题润东当江沙苏家桥苏氏族谱序》:颛顼第六世樊公封於苏城(今属河南省温县)因以为氏;绅公……卒葬润州,子孙遂家焉——上溯上古五帝颛顼,自苏绅子孙家润州镇江;畅月之阳至日《大一公(苏永芳)初谱序》:再传颂公;数传后有徙居高资者、有徙居大港者——第一修谱人自序,自报家世,兼记“有徙居高资者、有徙居大港者”——待访;
又:时大清康熙四十一年(1703)岁次壬午孟夏之吉会稽宏章拜述《润东苏家桥苏氏重修族谱旧序》:有翰林学士绅公者徙居泗州后徙润州——苏绅徙自泗州(苏北);
又:时皇清雍正四年(1726)岁次丙午二月既望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特授镇江府知丹徒事家弟冯詠夔飏氏拜撰《苏氏续修族谱旧序》:谨遵祖训,各分各造,易考易稽——中华宗谱体例果然检索方便一目了然;
又:时大清乾隆二年(1737)岁次丁巳孟冬之吉赐进士第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钦命云南大主考姜朝勋广成氏顿首拜撰《润东苏氏重修族谱旧序》:往者雍正十年(1733)时居初秋,风狂浪涌洪潮泊没……而苏氏子姓亦被此难焉;中礼苏兄重修家乘托余为序,乃知苏氏之家声复振子孙之复聚也——1733年秋“当江沙苏家桥”受坍江之难,大清乾隆二年(1737)“苏府”迁建,子孙重兴;
又:时大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岁次乙酉王月上浣之吉赐进士出身特简江南池洲(州)府学教授年家眷弟严元燮拜撰《润东苏氏重修族谱序》:今苏子效宣兄……又以明世居苏家桥者分支之有绪也——大路“苏府”基础奠定;
又:云间陈继儒()《题苏氏族谱序》——有与董其昌齐名之大学者为序;
又:时大清嘉庆十一年(1806)岁次丙寅季春上澣丹阳颜桂清顿首拜撰《润东苏氏重修族谱序》:历观苏氏之谱始修於嘉靖丁巳(1557),次修於康熙壬午(1703),三修於雍正丙午(1726),四修於乾隆丁巳(1737),五修於乾隆乙酉(1767)——纪要;
又:大清道光十八年(1838)岁次戊戌季厦月上澣后学萧锡光顿首拜撰《苏氏七修族谱序》:大一公又由化隆坊而徙圌北当家沙,建桥名曰苏家桥……盛德、盛昌(第廿八世)於道光十一年(1831)解囊创就——申明“苏家桥”为大一公苏永芳修建,大路老“苏府”、老“宗祠”及七修族谱等到功归第廿八世盛德、盛昌;
最末篇:光绪丁丑(1877)阳生之月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丁丑会试同考官年家世愚姪袁善华谷甫顿首拜撰并书《润东苏氏八修谱序》:自绅公由泗洲(州)以母丧寓扬州后终於润,至颂公尚侨寓,子孙乃家焉,十九世永芳公由郡又迁苏家桥,雍正间滨江坍没宗族散居,族人锦堂督率建祠於大路镇,谱系修……右丞相公颂辅神宗哲宗於元丰元祐间(),以宫使居化龙之新第,著诗具述德祖训饬子孙,宗正公嘉、待制公携、通判公京绩著循良竞爽於大观宣和()之际,金人渡江兄弟又尝避地闽中往来江浙者数四——简述苏绅苏颂及子孙迁徙史,其中苏颂子苏嘉苏携苏京曾逃反福建江浙当亦有子孙居留,厦门苏景中称苗裔遍布丰福建龙岩永定、厦门同安、广东潮州、海丰以及同安迁台苏氏后裔;
《苏氏家训》:修谱系,建祠宇,时祭祀,志坟墓,睦宗族,敬长上,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孙,力农亩,省冗费,时输纳,禁赌博,周贫穷,恤奴仆——“三字经”;
又,时大清乾隆三十年(1765)岁次乙酉孟夏上浣之吉)廿一世孙远敬考《润东苏氏宗支图序》:传至宋时绅公……又徙泗州,侨寓京口——申明苏绅已侨寓京口;
《民国岁次丁巳九修族谱名氏录》:鼎南主修——申明本《苏氏族谱》主修;
《行派图》:善,庆,大,小,贤,良,方,正,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泰,谦,豫,临,复,咸,恒,晋,益,萃,升,丰,元,亨,利,贞——苏氏同辈“排行”,自第十七世始:原臣,字万春,行“善”一;
《讳派图》:绅,颂,京,彦,灿,溪,渊(yuān走之底),云,钊,济,棐(f&i),炳,培,镳(biāo),沂,榛,原,廷,永,世,贵,应,能,嘉,全,宗,绍,盛,元,南,汉,学,士(未续修),洪,文,正,启,大,振,家,邦,克,明,峻,德,定,达,安,祥——苏绅、苏颂、苏京及以下苏氏各辈“排名”。
卷之二,开卷为《世德考引》;《苏氏外传》等“传”9——《丹徒县志苏颂传(见名贤)》: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父绅葬润州,《京口耆旧苏颂传(子嘉附)》;苏京,字世美……葬丹阳长岗;《轶群苏(原良)公传赞》等“传、赞、序、合传、行实”23,末为眷教弟张概顿首拜撰《宗先翁序》——其中《族谱凡例引》:王者以一人而能使天下乂安者何,有礼制存焉尔;君子以一身而能使一家雍穆者何,有宗规存焉尔,是故礼制者天下之所以平而宗规者一家之所以齐也,今吾族中长幼异分亲疏异情贵贱异势贤否异趋而欲其分之明情之通势之合趋之一人人各尽其道焉非示以不易之规不可也,谱者所以载不易之规者也,对宗祖可以兴孝,念族属可以行仁,稽世德、遵家训可以淑身而范俗,然则撰修谱牒岂易易者哉,兹订范例十条,后之踵事者尚其恪遵毋忽——论修谱为孝仁教化之道!
卷之三,开卷为丹阳颜桂清顿首拜撰《绍瑚苏翁传》等“传、赞、序、行实、叙”等32,末为中华民国六年(1917)夏正冬月中澣榖旦孙男启生顿首谨识《祖考瑞山翁传》。
卷之四,开卷光绪三年(1877)岁次丁丑阳生月之吉姻愚弟邑庠(xi&nɡ)生赵寅亮晓轩氏顿首拜撰《式周亲翁序》等“序、传、事略”15;《闺范考引》及“传、纪略、行实、序、赞”等20,末为民国六年(1917)同怀弟优廪生王继芳顿首拜撰於沪上之南廔《苏冢妇王宜人家传》——皆传女眷,与前诸序合计约90篇;《遗音志引》及《友声集》(作者17),《苏氏家藏集》——《金山寺(绅)》:九派分流拥化城,登临潜觉骨毛清。僧依玉鉴光中住,人踏金鳌背上行。钟阜云开春雨霁,海门雷吼夜潮生。因思绝顶高秋夜,四面云涛浸月明;《润州钱祠部新建宝墨亭(颂)》:王萧书迹卫公诗,流落江甫(浦?)世少知。古寺购寻遗刻在,新亭龛置断珉奇。模传遂比黄庭字,埋没非同石鼓碑。墨薮书评多逸事,何妨挥翰与题辞;《家藏集》——作者:元祐、莲南、启生(据苏明珍称:名谓起房子时出生),末为启生《三十述怀》;
卷之五:开卷为蓝埜解为榦谨识《苏氏世系考引》:苏本己姓,颛顼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陆终生子六,长子樊封於昆吾,其地邺西苏城,因氏焉,逮周司寇忿生居河内,后徙武功杜陵,至汉代郡太守建徙扶风平陵,封平陵侯,其后望出蓝田、洛阳及散处长乐、冀州、桐山而眉州刺史一子留於眉,又有眉山苏氏,自受氏迄今几四千载,盖不啻星罗棋布灿烂宇内矣(申明述远源),吾邑苏氏自宋翰林学士仪甫由福建路泉州晋江县徙泗州,后奉母丧寓扬州,后学士藏蜕於邑东京岘山之西北原,其子颂登庆历进士,官右仆射兼侍中门下侍郎,进太子太保赵郡公,文章功业备载史书,父子祖孙流传邑乘,乃知吾邑苏氏世居朱方门外一里,名化隆坊,为南唐林仁肇故宅(申明苏颂家朱方门外化隆坊),数传至大一公永芳迁当江沙苏家桥居之,雍正间江坍,族人散迁他所,建家祠於大路镇东(申明雍正江坍后在大路镇东建苏家宗祠),今按其旧谱,考之汉唐以下诸史书及郡邑志、《京口耆旧传》详载卷内,俾后人溯本寻源,知当江沙苏氏之所自云;《苏氏外纪世系图》——以上下分别世代,以红线标引传承,自“樊”至“绅、缄”约四十三代以上;《内纪世系》——第一世“绅公”至第三十三世“士”字辈(1917年止),子“颂”为老大,有兄弟5:颂,兖,棁(ru&,tuō,zhuō),衮、涗(shu&),“公”部辈第二世;颂子6:熹,駉(jiōnɡ),诒,京,嘉,携,“口”部辈;《苏氏年表图引》及《润东当江沙苏家桥苏氏族谱年表卷之五》——第一世绅至第廿一世淮;
卷之六,开卷为《润东当江沙苏家桥苏氏族谱卷之六年表》——第廿二世应德至第廿七世绍兴;
卷之七,开卷为《润东当江沙苏家桥苏氏族谱年表卷之七》——第廿八世盛霖至第三十世丙南,末为《补遗录》3——绍文(第廿七世);盛远—盛典(第廿八世);元林—元德(第廿九世);
卷之八,开卷为《润东当江沙苏家桥苏氏族谱卷之八年表》——第三十一世金生至第三十三世士茂,“士”字辈:最早生於清宣统二年,最晚记到民国六年(1917);后为大清乾隆三十年(1735)岁次乙酉春王月上浣之吉后学孙一峰谨跋《苏氏重修族谱后跋》、孟春上浣之吉第廿六世孙宗孔敬跋《重修族谱后跋》等“后跋”2;最后为《领谱录》:礼字号,乐字号,家字号,声字号,远字号,诗字号,书字号,世字号,泽字号,长字号——本“乐字号”:恒生领。
《苏氏族谱(润东当江沙苏家桥苏氏族谱)》(1917)以苏颂父绅公为始祖,苏颂为宗祖,苏颂子苏京为分支祖,苏鼎南(第三十世)第九次重修,重申明弘治正德间()十九世永芳公迁居润东当江沙即今大港、大路一带,修苏家桥,雍正年间()沙、桥、老祖屋坍江,后裔迁建大路镇,今大路东“苏府”古宅大院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耕读传家”之西府据苏明珍老人称上人有名“启生”者(宣统二年[1910]奏奖优贡生),起房子时生,是为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
⒊镇江东乡(新区)发现苏颂后裔世居族群与《苏氏族谱》暨“苏府”后人(第三十世:苏学荣、苏明珍等)
据北宋邹诰《故观文殿大学士苏公行状》,
苏氏始祖为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郡之西苏城(今属河南省温县)人。苏颂《叔父卫尉寺丞景陵府君墓志铭》自溯先祖唐(618-907)初宰相苏瑰:自苏瑰(字昌容,唐睿宗[684]宰相)至叔父苏绎三徙籍,唐光州剌史苏奕为瑰曾孙,家固始(今河南省,邻近安徽),四世孙隰州剌史苏益五代时(906-960)入闽,生苏颂高祖苏光诲,为泉州剌史,羁居同安,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3)初从陈洪入觐进京,上官其十子,中有苏颂曾祖苏祐图,三世孙苏仲昌(福)即苏颂祖父,福子苏绅、苏绎、苏綖(y&n)、苏缄(据《苏氏族谱》增),绅子苏颂——《苏氏族谱(润东当江沙苏氏族谱)》(1917)正以苏颂父绅公为始祖,苏颂为宗祖,苏颂子苏京为分支祖……经苏明珍、吴锦荣老人确认所记即镇江东乡(新区)大路镇“苏府”世居族人,皆为苏颂后裔,而苏学荣、苏明珍老人为第三十二代传人。
据“谱”载苏绅以上外纪世系:樊(封昆吾之苏城,为受姓祖)—忿生(周武王司寇,称苏公)—秦(相六国,弟:代、厉)—建(代郡太守,封平陵侯)—贤(骑都尉,兄:奉车都尉嘉;拜典属国、封关内侯武)—壮—方—养—中显—纯(奉车都尉,南阳太守,封中陵乡侯)—章(并州刺史,兄:会)—荣光(兄:金城太守谦)—申—侔—宏—则(魏[220-265]东平相,谥刚侯)—遁(兄:袭东平相怡;袭东平相、赠尚书、晋[265-420]太常光禄大夫愉;弟:揄)—守—公—大(弟:汾州刺史让、湛)—言—协(兄:稚)—绰(度支尚书,谥邳公,弟:椿)—威(尚书左仆射,封房公)—夔(鸿胪少卿,兄:吏部侍郎、驸马勖)—亶(台州刺史)—瑰(相中宗[684]、睿宗[684],赐司空,谥文贞,弟:冰)—颋(相元[玄,康熙讳]宗[712-755],封许国公,谥文宪,弟:京兆尹乂;给事中、封魏县男诜;颐;颜)—善—易(黄州刺史)—弁(滁州刺史,弟:赞善大夫衮;京兆士曹参军冕)—赞—虔(国子司业)—澄(沁州刺史)—奕(光州刺史,兄:敦、发、教、徹、墩[“王”字旁]、政、俨)—修—梅—少—益—光诲—佑—仲昌—绅(翰林学士,京口始祖,弟:皇城使、知邕州、赠奉国军节度使、谥忠勇缄——据苏颂《叔父卫尉寺丞景陵府君墓志铭》等父辈为:绅、绎、綖[y&n])。
苏绅以下内纪世系(以“主修鼎南”检索):绅公(第一世,京口始祖,进士及第,举贤良方正,进史馆修撰,擢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迁尚书礼部郎中,改侍读学士、集贤殿修撰,葬京岘山西北原,生五子:颂,兖,棁,衮、涗)—颂公(第二世,“公”部辈,庆历进士,拜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即副相],以中太一宫使居京口,进太子太保,爵累赵郡公,葬五州山北阜,生六子:熹,,或称生十子)—京(第三世,或“口”部辈,者通判沂州,葬丹阳县北长岗,生三子:彦伯、师德、正伦)—彦伯(第四世,本支祖,生七子:辉、炜、烜[xuǎn]、炤[zh&o]、炳、烨、灿)—灿(第五世,“火”部辈,本支祖,生二子:洪、溪)—溪(第六世,“水[氵]”部辈)—渊(为“辵[辶chu&]”字底,yuān,第七世,“辵[辶chu&]”部辈)—云龙(第八世,“云”字辈?生三子:镳、钊、鑑)—钊(第九世,“金”部辈,生二子:济、瀛)—济(第十世,“水[氵]”部辈,生二子:渠、棐)—棐(f&i,第十一世,“木”部辈,本支祖,生二子:炳、焕)—炳(第十二世,“火”部辈,生三子:垣、培、垚)—培(第十三世,“土”部辈)—镳(biāo,第十四世,“金”部辈,生二子:沂、濯)—沂(第十五世,“水[氵]”部辈,生二子:榛、机)—榛(第十六世,“木”部辈,生二子:原臣、原良)—原良(第十七世,“原”字辈,本支祖,生三子:廷桢、廷柱、廷栋)—廷栋(第十八世,“廷”字辈)—永芳(第十九世,“永”字辈,邑庠生,始迁当江沙祖,生二子:世隆、世节)—世节(第廿世,“世”字辈,生三子:满、清、淮)—清(第廿一世,“水[氵]”部辈?案《讳派图》或应为“贵”)—应爵(第廿二世,“应”字辈,生二子:能忠、能科)—能科(第廿三世,“能”字辈)—嘉庆(第廿四世,“嘉”字辈——鼎南及恒生以至学荣、明珍共祖,生五子:全盛、全璧、全顺、全仁、全武)—全盛(第廿五世,“全”字辈,生子:宗孔)—宗孔(第廿六世,“宗”字辈,生三子:绍瑚、绍琏、绍玑)—绍玑(第廿七世,“绍”字辈,生二子:盛德、盛昌)—盛昌(第二十八世,“盛”字辈,生二子:元洪、元淇)—元淇(第二十九世,“元”字辈,生子:万南——早殁?入继胞兄次子鼎南为嗣;万南入继鼎南长子富生为嗣)—鼎南(第三十世,“南”字辈,清光绪三十年[1904]太学生,道光三十年(1850)生,民国二年[1913]殁——领头修谱,或未竟?生二子:富生、明生)——后未续修。
以领“乐字号”者“恒生”检索:嘉庆(第廿四世,“嘉”字辈——鼎南及恒生以至学荣、明珍共祖,生五子:全盛、全璧、全顺、全仁、全武)—全仁(第廿五世,“全”字辈,生五子:宗球、宗训、宗璜、宗琰、宗瑞)—宗球(第廿六世,“宗”字辈,生子:绍珠)—绍珠(第廿七世,“绍”字辈,生三子:盛荣、盛华、盛茂)—盛荣(第二十八世,“盛”字辈,生五子:元英、元松、元芳、元霖、元起)—元英(第二十九世,“元”字辈,生子:宝南)—宝南(第三十世,“南”字辈,生二子:恒生、燕生)—恒生(第三十一世,“生”字辈,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领《苏氏族谱(乐字号)》,生二子:学灏、学濬)——后未续修。
以“苏府”后人“明珍”检索(据苏明珍老人所知上代名校核):嘉庆(第廿四世,“嘉”字辈——鼎南及恒生以至学荣、明珍共祖,生五子:全盛、全璧、全顺、全仁、全武)—全仁(第廿五世,“全”字辈——恒生及明珍共祖,生五子:宗球、宗训、宗璜、宗琰、宗瑞)—宗瑞(第廿六世,“宗”字辈,生三子:绍怀、绍广、绍铭)—绍广(第廿七世,“绍”字辈,入继胞弟绍铭次子盛煜为嗣)—盛煜(第廿八世,“盛”字辈,入继胞兄盛宏四子元滨为嗣)—元滨(第廿九世,“元”字辈,太学生,生三子:道南、楚南、炳南——查检发现多重名,经核对恰与之无涉)—道南(第三十世,“南”字辈,生二子:汉生、挺生——以上正对上现“苏府”后人)—汉生(第三十一世,“生”字辈,民国2年[1913]生)—明珍(遗腹女,民国25年[1936]生,第三十二世,“学”字辈)—康(北空上海基地政委,续母姓,第三十三世,“士”字辈——谱未继)。
再以现仍住“苏府”老屋老人“学荣”检索(老人已记不清祖父及上代名,经苏明珍老人记忆提示得以正本清源):宗瑞(第廿六世,“宗”字辈——学荣、明珍共祖,生三子:绍怀、绍广、绍铭)—绍铭(第廿七世,“绍”字辈,生二子:盛宏、盛煜)—盛宏(太学生,第廿八世,“盛”字辈,生四子:元善、元熙、元灏、元滨)—元善(太学生,第廿九世,“元”字辈,生五子:懋南、鸿南、诵南、斗南、海南)—鸿南(第三十世,“南”字辈,生二子:寅生、聘生)—聘生(第三十一世,“生”字辈,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今续:生四子:志祥、学宽、学荣、长寿[后名“中”],女:1福珍、5云清)—学荣(第三十二世,“学”字辈——仍住镇江东乡大路镇“苏府”老屋,生二子:兵、松)——据老先生称:现已有“第三十五世”。
六、《至顺镇江志》等的佐证及相关线索
《至顺镇江志》(元俞希鲁编纂,清道光阮元整理,仪徵刘文淇校勘,一九八五镇江市地方志办公室杨积庆、贾秀英、蒋文野、笪远毅完成与陈庆年抄本对校标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第一版),残本——仍留下较多宋(960-1279)元()实录:
卷二,地理,桥梁,苏公桥,在范公桥东南——“范公桥”名纪念北宋(960-1279)范仲淹,近于今镇江市区正东路与酒海街、下河头之间出土面世,现埋地下,上立“文物保护”标志碑,“苏公桥”名或纪念苏颂,与“朱方门外一里”苏颂故居区位相符。
卷七,山水,沙,丹徒县,当家沙,去城七十里——与《苏氏族谱(润东当江沙苏氏族谱)》所谓“当江沙”对应,“当江沙”或为“当家沙”之讹。
卷七,山水,水,丹徒县,漕渠水,自江口至南水门九里,又南至(下略)——与苏颂
卷七,山水,浦,丹徒县,下鼻浦,在城西十八里;乐亭浦,在下鼻浦七里——苏颂“
卷八,神庙,祠,本府,林仁肇祠,在因胜寺内(南唐林太师……归润州……乃以第宅并城西义里乡洪信庄田、地山四千九百亩舍为寺业,建慈云因胜寺)——亦为苏颂因循,称“报亲禅院”,后为“苏丞相祠”;“因胜寺”,清至今名“净因寺”。
卷八,神庙,庙,丹徒县,林仁肇庙,在朱方门外(南唐林仁肇宅在今朱方门外一里,后为宋丞相苏颂居第,颂以仁肇忠勇乃为立庙于宅之东侧,见《苏氏谈训》,今废)——唐林仁肇宅庙及祠皆为苏颂承继。
卷九,僧寺,寺,本府,因胜寺,在府治之南三里,唐大中六年(852)建,曰妙喜,南唐曰慈云,宋元祐()中尚书左丞相苏颂请为功德院(苏颂拜尚书左丞请为功德院,乞以“因胜报亲禅院”为额,壁间有集贤学士黄庭坚《开堂疏》石刻)——城东故宅家祠庙与城西寺业一体,今“净因寺”亦可发扬光大。
卷九,僧寺,寺,丹徒县,显慈寺,在五州山,宋熙宁中建,丞相陈升之守坟院也,其登眺之所曰“日观”、曰“卧云”,当时为山中绝景——陈升之宅、寺院与林仁肇、苏颂宅、庙、祠亦相邻近。
乡先贤魏国苏公颂、庄定王公存、忠简宗公泽、殿撰陈公东为一祠王存(),北宋正臣,字正仲,润州丹徒人,徒丹阳,少擅古文,修洁自重,庆历六年(1046)进士,主秀州嘉兴簿,迁越州上虞令,补密州观察推官,荐国子监直讲,擢秘书省著作佐郎、馆阁校勘,入枢密院编修《经武要略》兼删定诸房条例,母忧还判鼓院,历集贤校理、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兼丞事累上书陈时事难言者,修仁、英宗国史编修官详定郊庙奉祀礼文修起居注馆伴高丽使,以右正言知制诰同修国史兼判太常寺,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进枢密直学士,改兵部尚书,转户部,转吏部,拜中大夫尚书右丞,迁左丞,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出赐钱给邻里酒食召会父老,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请老提举崇禧观,迁右正议大夫致仕,降通议大夫,筑居首营家庙,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年七十九,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号庄定;宗泽母刘氏梦大雷电光烛身而生,耕读传家,元佑六年1091三十三岁登第末甲赐同进士出身调大名府馆陶县尉兼摄县令事、衢州龙游令、晋州赵城令,知莱州掖县,通判登州,六十岁请老授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寺,居东阳,发配镇江编管夫人陈氏逝
,1122理教郎监理润州都酒税,荐台谏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知磁州,除河北义兵都总管破30余砦,为兵马副元帅赴京勤王余至开德13仗皆捷斩首数千级为徽猷阁待制,除龙图阁学士知襄阳府,改知青州,徙知开封府,七十岁除延康殿学士京城留守兼开封尹招义兵百万造“决胜车”立坚壁二十四所沿黄河连珠寨与金对峙,起用秉义郎岳飞升统制,zu&金人畏称“宗爷爷”,除资政殿学士,上“乞回銮二十四疏”为所抑,疽发于背,长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一语及家事,七月十二风雨昼晦连呼“过河”者三而薨,年七十,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子颖与岳飞扶柩镇江与陈氏合葬城东京岘山北麓,飞于花山湾云台寺设“宗忠简公功德院”祠祀,嘉定间()孙珂总饷驻节镇江军府作《重修忠简公功德院记》;陈东(),两宋学生领袖,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五世儒嗣,以贡士入太学,联名上书“诛六贼”,致使蔡京移儋(dān)州(今海南儋县)安置病死,长子攸、次子绦诛,责授梁师成彰化军(今安阳)节度使缢死,赐李彦死籍没家资,朱勔(miǎn)赐死,黜王黼(fǔ)崇信军(今甘肃平凉东)节度使永州安置被杀,童贯移吉阳军(今海南宁远)安置函首开封,又率诸生伏阙宣德门外乞用李纲打破“登闻鼓”,“以忠义胁天子”,免死,补迪功郎、赐同进士出身、补太学录,辞归,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日金册张邦昌“大楚皇帝”挟徽、钦二宗及礼器法物八宝九鼎和浑天仪、铜人、刻漏(即“苏颂·水运仪象台”)、“天下府州县图”北去所谓“靖康之耻”,徽宗第九子兵马大元帅赵构五月初一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宋高宗用李纲为相七十七天罢免,又上书请留,建炎元年(1127)八月二十五日被杀,有《少阳集》、《建炎两朝见闻录》传世,绍兴四年(1134)追赠朝奉郎、秘阁修撰,赐钱五百缗祭墓田四十顷。
卷十一,学校,丹阳县,众贤堂,三间,旧在县圃,曰三贤堂,始祠苏丞相颂、陈修撰东、苏居士庠(或曰苏丞相读书堂也),宝祐五年(1257)……易其名曰众贤——三贤有二苏:苏庠(xi&nɡ),南宋()人,苏颂后裔,居丹阳。
卷十二,古迹,园圃,本府,藏春坞,在范公桥东,宋判三司盐铁院刁约所居之后圃也,堂曰逸老,冈曰万松——苏颂近邻,曾为苏颂建府让南界玉成。
卷十二,古迹,园圃,丹徒县,梦溪园,在朱方门外子城下,宋内翰沈括所居,泉曰梦溪,堆曰百花,轩曰壳,斋曰深,阁曰花堆,堂二曰岸老、曰萧萧,亭二曰远、曰苍峡,又有竹坞、杏觜(zuǐ),皆行乐之所也,后半为前军寨,半属他姓,郡为复之,未几,仍废——当为苏颂西邻。
卷十二,古迹,居宅,本府,宋判三司盐铁院刁约宅,在范公桥东——苏颂邻居:苏公桥在范公桥东南,南北邻。
卷十八,人材,科举,土著,苏振(宣和六年[1124]进士第);苏汉(象先姪孙,庆元二年[1196]登进士第,仕至开州太守)——苏象先为苏颂孙,其姪孙已为“土著”。
卷十九,人材,仕进,侨寓,苏师德(字仁仲,颂之孙,以父任入官,历计幕,有诗见《京口集》)——又为“侨寓”;忠规(颂曾孙,绍兴中知丹阳县)——古有任职规避制度,后人或落丹阳籍。
卷十九,人材,节义,土著,苏预——待考。
卷十九,人材,隐逸,侨寓,苏庠(字养直,其先泉人,居丹阳,丞相颂之族也,父坚,字伯固,有诗名,通判建昌军,庠尝一就举,中程以犯讳黜,由是悟得失有分,安贫乐道,不复事进取,任子恩,弗受,以属其子,寄傲诗酒,游江湖间……颂,见仕进类)——“仕进类”或残缺,不见“颂”,后人多地方隐逸名士;扶(庠仲子,工诗与书,酷肖其父,贫甚而乐);炤(字元晦,颂曾孙,隐居不仕,筑圃建堂,藏秀其中,自号东山樵隐,平生无书不读而一资於诗,京口赵蟠老以遗逸荐於朝,时相虞允文以为隐晦之志素定必不肯出,遂大书“沧波”二字遗之,年八十四终,有诗集藏於家)——炤(zh&o),第四世,似仍居京口。
卷十九,人材,方外,释,侨寓,祖可(字正平,其先泉人,苏庠之弟也,元[原]名序,后为僧,易今名)——苏颂后人,为地方名僧。
卷二十一,杂录,文事,养直送别(宋僧祖可与苏庠同生)——苏家双胞胎兄弟。
卷二十一,考古,养直心经(金山龙游寺有苏养直所书《心经》及“白衣观音像”并镌于石)——不知今尚存否;刘赞三贤(三贤,苏丞相颂,后湖居士庠,陈秘撰东也)——苏颂及后人或为地方“四贤”之首或“三贤”有二,今已忘乎所以。
七、苏颂、沈括与镇江研究及其他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很有意思,钱永波老会长说南朝出了《文选》和《文心雕龙》两部文学巨著双璧,又与北宋苏颂、沈括两颗世界级科学巨星结有不解之缘!
手头正巧见一手抄资料有“原标题:宋太守;资料来源:至顺镇江志卷十四,保存单位:市图书馆:沈周(括之父,守润,为治简易,讼有可已者辄谕以义,使归思之,狱以故少,见王安石撰墓志铭,又梦溪自志,考庆历[]中为太常少卿,计其守润当在仁宗[]时)”字样,突然联想到沈括早年在镇江买地并非出于所谓托梦其实因父曾守润或象苏颂一样可能出生镇江亦未可知……
1020110110311095110230120
——苏绅墓在京岘山巽岗(西北原),须请熟习古风水者参与勘察探寻;
——苏颂墓在五州山东北阜,近据《京江晚报(2011年5月1日)·A6名城·戴家门古墓群首现宋“十”字形墓葬出土文物48件(王锐、戴蓉)》提供新线索,戴家门即宋“五州山东北阜,其中出土“咸平元宝”、“太平通宝”、“元祐通宝”等北宋前朝铜钱而没有徽宗铜钱之墓极有可能与苏颂有关,而出土南宋“绍兴元宝”之墓则或与苏颂后代子孙有关;
——“苏府”已在镇江东乡(新区)大路镇发现,要尽快阻止被开发肢解蚕食毁于一旦,虽然已登录“全国文物普查名录”并将挂牌标示,面对三令五申禁而不止的“野蛮拆迁”之快之狠之横仍令人着急,稍有迟疑就将坐失镇江地方的又一“宝藏”!
“文化兴亡,人人有责”——政府、市民和开发商都责无旁贷!
附:厦门同安“苏颂故居”
厦门同安大同镇西北隅永丰乡葫芦山后南麓(小西门下车,往中山路方向,银城商厦背后,乘三轮车或摩的说明洗墨池庐山堂5分钟即到),苏氏入闽发祥地,始祖苏益唐大中十年(856)生,光启元年(885)随王潮入闽,任泉州都统军使,五代后晋开运年间(944-946)益子左屯卫将军苏光诲择葫芦山龙脉宝地始建府定居,坐丑向末兼癸丁,益公名“芦山堂”,北宋(960-1127)登进士榜有仲昌、仲华、炫、绅、缄、结等,世称十八进士第,六世祖颂公()庆历二年(1042)进士,历集贤殿校理、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副相),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赠司空,追封魏国公,谥正简,为官五十六年,历仁、英、神、哲、徽五宗朝,官居宰相,清廉勤政爱民,广学博识,一生著作,集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1088年发明创造世界第一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及“假天仪”集天体观测、天象演示、自动报时等功能一体自动化天文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著构造说明书《新仪象法要》,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系统机械图,并绘制“苏颂星图”,创七项世界第一,编著大型药典《本草图经》(二十卷)、外交文献和《苏魏公文集》(有诗587首),晚年定居江苏镇江,葬镇江丹徒五州山,墓葬失考,大理学家朱熹赞曰“赵郡苏公,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始终不亏”;英国皇家学会员李约瑟博士赞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苏颂子苏携靖康间()归居,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押解泉州府丁粮银赴京遇劫,武宗至大四年(1311)殴毙钦差灭族,山堂被毁,家产没官,六人入狱,余丁夜逃,化姓许、连、周,即“一夜分九州,化姓许连周”同宗由来,故堂内有连战赠“发扬苏颂世界第一精神”锦旗,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同安知县请旨拨银重建芦山堂为三进双护厝,塑颂公像后进厅中,明世宗钦赐“苏氏大宗”,民国元年(1911)海内外宗亲捐资重建芦山堂三进,面积750平米,解放后为小学校舍,1987年同安县人民政府、海内外裔孙贤达复建苏颂故居,面积990平米,1988年落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岗岩红砖墙红瓦顶硬山式二进双卷棚顶护厝,檐翘顶陡,闽南多雨消水古建筑特征,坐西北朝东南,前原有一“洗墨池”,现留石碑,大门口两青石狮辟邪纳吉,镂空石窗,梁坊斗拱,前落苏氏大宗祠堂,有前厅和正厅,供奉入闽始祖苏益神像,隔天井后落原址建苏颂祠堂,堂门迎面新塑苏颂座像,四周壁挂苏氏家族8位风云人物造像8幅,陈列《同安县志》、《苏魏公文集》和《苏氏族谱》等,占地面积1700多平米,1998年祖籍同安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书题“苏氏大宗”和“芦山堂”两方匾额,2001年列为厦门市政府涉台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堂前延伸71m ,后、东、西各延伸3m,“芦山”成为福建苏姓灯号,“芦山堂”又含苏氏析出许、连、周的大宗祠堂,凡闽南、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海内外后裔纷纷前来寻根谒祖,成为联络海内外苏氏平台,另新建有苏颂科技馆。
特此感谢李志超、管成学教授及世界苏氏宗亲会上海苏永祁会长、厦门苏清祥会长、广西贵港苏世灵会长、浙江玉环苏光锋秘书长和镇江苏颂暨“苏府”后裔苏学荣、苏明珍、吴锦荣以及陶春、华夏、张江林、江宁等友好的促进帮助。
邹诰《道乡集·故观文殿大学士苏公行状》
曾肇《曲阜集·赠司空苏公墓志铭》
《至顺镇江志》(元俞希鲁编纂,清道光阮元整理,仪徵刘文淇校勘,一九八五镇江市地方志办公室杨积庆、贾秀英、蒋文野、笪远毅完成与陈庆年抄本对校标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第一版)
《苏氏族谱(润东当江沙苏家桥苏氏族谱》
李志超附〈新仪象法要〉译解)第1版
蒋立群《苏颂——世界古代天文钟之父(一)北宋大科学家苏颂是镇江人,并是一位廉正勤政多能有为的国家栋梁老臣(配蒋立群绘“苏颂造像”)》(1998年3月20日《镇江科技导报·梦溪广场》)
蒋立群《苏颂——世界古代天文钟之父(二)苏颂在世界古代科技方面突出成就很多,可以称誉为中国和世界古代科技最高成就的是“水运仪象台”》(1998年4月20日《镇江科技导报·梦溪广场》)
蒋立群、李映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研究丛书·科技巨匠·第五章
宋代天文学家苏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9)
蒋立群、李映虹《苏颂的学问品格和政绩伟业》(《江苏炎黄文化研究》2005年第1期)
蒋立群《来我市扫墓寻亲——镇江怎么办?》(2005年3月22日镇江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生产力促进[2005]2号)、《海外“苏氏宗亲会”明年有望组团来我市扫墓寻亲》(2005年4月1日《镇江广播电视·第13期&文化》)
[2004]83[2004]23
管成学、王兴文《苏颂评传》(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苏景中《镇江寻踪(宗)记》(厦门同安芦山堂苏颂史绩研究会、苏氏宗亲联谊会2010年9月23日《芦山堂·苏颂专刊》总第3期)
苏永祈《润州寻祖迹》(200910192010年1月18日
蒋立群《北宋科学家苏颂与镇江研究的重大突破收获——镇江发现苏颂后裔世居族群、族谱及苏家古宅大院》(2011年3月12-13日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研究论文集(第十二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呼和浩特市政府办公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