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古代皇帝的奏折齐国大夫晏子的奏折

齐国大夫晏子的资料
晏子名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潍坊市高密)人,春秋齐国名相.据专家考证,他活到95岁(前595-500年).在2500多年前,医疗条件极差,战乱不断,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春秋时代,一个政治家能活到如此高龄,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晏子一生忙于政事,没有养生长寿方面的论述,但从有关典籍和家乡人们的传说中,可窥到这位政治家长寿之道的一斑.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曼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找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活简朴,清心寡律.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乐观豁达,处其自然.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离去。&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来自《史记》的《晏婴列传》,原文如下: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文中出现三个人物,都是正面形象,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晏子官至相国,品德高尚,堪为楷模。比如为人谦恭,爱民如子,他并不苛责车夫的意满志得,能包容属下的小错误。比如&志虑深沉,面无喜色&,整天一副&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牵&的忧国忧民的样子。比如以小见大,知人善任,认为车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故&举荐他做了大夫&。宽容小错,赏识小善,晏子才是真正的高风亮节。
  车夫的知错能改无需多讲。中国文化其实并不苛刻,&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犯错误并不可怕,毛泽东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嘛,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了错误,还是好同志嘛。
  车夫的妻子是一个贤妻的典范。温良恭俭让是贤,三从四德是贤,而文中的妻子则是更高境界的贤。她能及时发现丈夫的缺点和不足并且义正辞严地批评和规劝丈夫,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请去&不啻于判自己死刑),几近于&文死谏,武死战&的忠臣烈士。
  这个故事里的三个人物--晏子--车夫--车夫的妻子--构成一个多重的等级关系,那就是君臣关系、主奴关系和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常常是君臣关系的隐喻)。车夫相对于晏子来说,是奴,但相对于他的妻子来说,又是主。主有错,奴要谏,不但要谏,还要力谏,甚至要死谏,这才是好奴。同样,君要仁慈,要宽容,要贤明,要允许臣犯错误,更要允许他们改正错误,改正了错误还是好同志嘛。
  所有这些关系都是用道德来维系的。这里有对主子的要求,有对奴隶的要求,有主子的道德,有奴隶的道德。这些道德谁说了算呢?当然是有话语权的人说了算。在奴隶社会,奴隶的道德就是奴隶主的道德,比如文中处于社会等级最底层的车夫的妻子规劝丈夫的一段话正中晏子的下怀。或者这样说,车夫的表现连晏子都看得下去,却让自己的妻子甚是不满,以至于要来规劝一番了。相对于晏子来说,车夫和车夫的妻子同为奴隶,为什么一个奴隶对另一个奴隶比主子对奴隶还要狠?
  如果我是那个妻子,我会为这样一个阳光大丈夫而高兴,身高八尺,趾高气扬,心态好,有技术,尽管是一个驾车的,但凭自己的本领吃饭有什么低贱的呢?遗憾的是,这样一个有个性有生气的可爱男生在自己的妻子和上司的双重夹攻下,&一改故态&,&自抑损&,变得失去了自我,整天装着&志虑深远&的样子,不敢笑(杨达才是教训),不敢哭(怕演过头了),成为一个猥琐的士大夫。
  所以,过多地强调道德很容易滑向虚伪,流为泛道德主义。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泛道德主义国家,像这样的道德小故事很多,危害极大。把它们拿来给学生写作文只会进一步施放道德烟雾弹,淆乱是非,与努力建设一个现代公民社会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驰。我们设想一下,命题人不就是要求学生从这个故事中读出诸如&谦虚是美德&&惟德是举&&忠言逆耳&&闻过则改&&善纳雅言&&低调做人&&摆正位置&&知人善任&&贵在识人&&勇于改错&等等道德话语,然后抢占制高点过一把道德瘾吗?上面这些道德说教我们已经叫嚷了几千年了,叫出一个什么结果来了?叫出了专制极权,叫出了官贪吏虐,叫出了虚伪冷酷,叫出了民风浇薄人心惟危,叫出了物欲横流风雨飘摇,一个国家往往崩溃于这种道德大合唱中。这个社会急需回归理性,回归常识,回归最基本的良知和伦理底线。
  就拿这个文本来讲,如果拿来给学生分析,看看他们能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这里面有一大堆问题,根本禁不住理性和常识的追问),倒不失为一个好题目。也就是说用基本的理性和常识来分析一些老掉牙的散发着腐臭气息的道德故事,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辨的能力,总比现在这样说一大堆假大空的话有意义得多。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谁有这个胆识。我只是说现在的作文题已经到了应该彻底抛弃它的时候了。
  他&砰的&一声把门摔上,盘腿坐在床上,眼泪像断线的珠串:&要是她不改,我一定不会原谅她。&他愤愤地说道。
  今天是他的生日,她说好要回家陪他过生日的,可她却以国庆节警力紧张为借口,背弃了她的承诺,留他一个人守在空空的屋里,陪伴他的只有失意和落寞。每一年都是如此,他忽然觉得她一点也不爱他,甚至连生日也不不甚关心,&要是她不向我道歉,我宁愿不是她的儿子。&他愤愤地说道。
  忽然,他看到床头叠得很整齐的衣服,散发着洗衣粉的淡淡清香,他忽然想到每一次他胡乱地把脏衣服扔到地上。那衣服必定又会干净整洁地出现在床头。他想到妈妈每日辛苦地操持着这个家,悉心照料自己,他觉得妈妈是那么的爱他,而就在刚才,他还和妈妈无理的吵闹,竟然丝毫不理会妈妈的辛苦,他觉得自己错了,他觉得自己是那么的任性,他要改,他不能在错误中失去妈妈的爱。他走到门前,轻轻地拉开门--
 她把头埋在被子里,双手捂着脸,无声的哭泣着,&要是他不改,我一定不会原谅他。&她愤愤地的说道。
  今天是他的生日,她多么想陪他一起过生日啊!可所里也需要她,她不得不加班,尽管晚上她买了蛋糕,给他做了一桌子菜,可他就是不领情,她忽然觉得他一点也不爱他,&要是他不来向我道歉,我宁愿不要这个儿子。&她愤愤地说道。
  忽然,她的脚碰到了什么东西,软软的,一股暖意袭上来,是热水袋。她怕冷,儿子便每天给她换一袋热水,塞进被子,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她忽然想到儿子是那么的优秀,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她不在家时,他会帮着做很多家务,从不让她操心。她忽然觉得儿子是那么的爱她。而就在刚才,她还不理解儿子的心愿和他争吵,竟然丝毫没有顾及儿子的感受,她觉得她错了,她要改,她不能在错误中失去儿子的爱,她走到门前,轻轻地拉开门--
两扇门同时拉开,两人相视一笑,无须多言,浓浓的爱却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只要改过,爱永远不会错过。
饱满的麦穗总是将自己的头谦恭地低向大地,只有轻浮的野草才会将头高高昂起,夸耀自己空虚的心,人生便是一条朝圣之路,只有怀着一颗谦恭的心才能达到理想的圣地。
  饱经贬谪的苏子迷茫地感叹:&此生如传舍,何处是吾乡?&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子领悟到了:是狂妄自大害了自己。于是余下的生命中他怀着一颗谦恭内敛的素心,让自己的灵魂完成了褪变。
  古人严子陵,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却谦恭异常,他对自然,对人生的恭敬让他远离了官场和世俗的纷扰。难怪欧阳子会赞扬他&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谦恭之心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君子最讲究的便是&谦恭&二字。谦恭的人既不会像上位者那样的不可一世、轻视他人。也不会像巴结者那样的曲意逢迎、低三下四。他们给予他人的是开放式的平等和内敛式的交流和沟通。遇见一位怀有谦恭之心的人,就如同在烈日当头的沙漠中找到一棵大树,它不喧闹,只有微风吹过,它才会轻轻呓语,那树叶的声响中散发出说不尽的盎然生机,不像仙人掌,将黄色的小花高高举起,洋洋自得。他们将自己的智慧深深藏在心中,只有深刻了解他们的人,才能摘取那香甜的果实,解那精神的饥渴。
  谦恭之心更代表着一种人生境界。牛顿说自己是海边拾贝壳的孩童,莫言说自己只是个讲故事的人,而季羡林老先生生前从不承认自己是大师,其实他们有太多的成就可以夸耀,但他们却选择怀揣一颗谦恭的心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他们心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圣地,也大概因为他们的谦恭带来的纯粹才让他们进入那精神的圣地。
  但当下的人们大都失去了一颗谦恭的心。看到过这样一张名片,主人将自己所有的名号诸如某某副科长(正科长空缺,代行其职)、某某注明作家(其实能配此称号的全国只有几位)都印在上面,其夸耀做作的姿态令人作呕,可悲的不是他们的自以为是,而是他们失去了一颗纯粹的、淡然的谦恭之心啊!
  在报纸上听说过这样一则消息,顿觉肃然起敬:某知名教授的名片上只有几个大字&教师某某&,这让那些自吹自擂的世俗小人情何以堪。要知道这位教授还有数十个极有分量的头衔呢。
  古人说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人,应当如同树一样,默默地吸取生命的养料,胸怀谦恭之心茁壮成长。
  有谦恭之心的苏子笑叹:此心安处是吾乡。
  生如朝圣,谦谦而行,只是不知此心转处,与谁共倚?
晏子身高不足六尺,但他谦虚的光芒将他的身影照耀得高大魁梧。车夫身高八尺,骄傲自满却将他压得矮小而卑微。
  薛宣在《读书录》中曾言:&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在人性的光芒面前,一个人的高度由自己的心灵决定,给自己的心灵注入得意自满,就仿佛注入了一剂毒药,压上了沉重的铅水。一颗被废物注满的心是无法体悟义理的奥妙、感悟人生的真谛的。而一颗谦虚的心,仿佛一双干净的手向其中填入飘渺无形的香气,在烈火焚烧中孕育最美的花朵。
  用谦虚的心去品味人世间的理,这个理可以是文学创作的方法,可以是看淡生死的超脱,也可以是市井人伦生活中处事的原则,我们要谦虚地吸纳这些义理,前提是要广泛地接触和吸纳知识,松尾芭蕉虚心地向佛经求教,于其中感受静中的趣味,&山茶花,落了一朵,又是一朵&的闲静由此诞生;龟兹高僧鸠摩罗什弯腰拾起道文化的扶桑,将&上善若水&的思想成功地移植到《金刚经》的译本中;&七月流火,九月换衣&,《诗经》中的&思无邪&被孔夫子虚心接纳,泼墨描绘出周王朝淡远安谧的民俗画卷。
  但很多时候,光是谦虚地吸纳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化谦虚为谦卑,怀着对义理的崇敬,像对待宝物一样供奉着、学习着。晏子的车夫怀着对晏子的尊敬,最终像晏子一样虚怀若谷、心虚气清。但如今社会上,许多人也怀着所谓的谦虚之心,弯腰拾起的却是利益和肤浅的遗腹子。当流行歌曲&虚心&学习佛教文化后将纯真的爱套上了&供养&的名义;当&神曲&遭遇了传奇故事,便打破了原有的文化积淀,以一种&不懂爱&的姿态跌入社会的污浊和泥泞。这绝不是谦卑的接纳。所谓谦卑,应该像朝圣者那样&叩头,长长匍匐于山路&,从家走向圣地,只有将理捧在胸口,才能做到理明。
  想用义理来充实自己的内心,让心灵的高度陡增,必须要做到谦虚,要谦虚一定要先谦卑,弯下腰学习和吸收真理;要想真正领悟真理并为我所用,更要怀揣对真理的崇敬,虚心地呵护,虔诚地守望,当谦虚真的成了谦卑,才能真正做到&心虚则理明&。
  车夫低下自己高高昂起的头颅,学习晏子,我们也要低下自己的身子,摘取大地上的一片绿叶,我们的头顶上方--才能澄澈明净、碧落万顷。
有一种高贵叫低姿态。
  我从你的瞳孔中看到了疑惑和不解,正值青春年少的你,早已习惯了张扬的个性、抖动的思想,习惯了鲜衣怒马的年少轻狂,为何要低下头来俯身闻路边的花香?别急,且听我与你细说。
  你可知谦谦君子的姿态吗?他们扬名天下,才高八斗,却从不趾高气扬、自矜功伐。相反,他们总是放低姿态,欣赏他人身上的光芒。齐白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画技精湛绝伦,画风成熟大气,笔下事物惟妙惟肖,堪称一代宗师,然而他从来不把自己的身份地位放在心上。有一次张大千办画展,俗话说&文人相轻&,可是齐白石却十分热情地去捧场,还由衷表达了自己的赞赏和敬意。向世人展现出谦逊的人格操守,由此,君子那温润如玉的品性可见一斑。
  你眼中的疑惑渐渐消减,你已经初步体会到君子的谦逊的状态,那么请听我继续往下说。
  谦逊不是卑微,更不是懦弱,谦逊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坚忍,是在为下一次的成功铺垫道路。爱因斯坦是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现代物理学的启蒙者和奠基人。二十世纪初,他的狭义相对论轰动了全球,彻底更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为人类科学事业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而爱因斯坦也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而就在人们庆祝他们的伟大时,他并没有躺在功劳薄上享受众人的崇拜。立刻又投入到科学工作中--从众人的视野中隐去,他正在为下一个更大的发现蓄势。数年后,他又一次站在了科学的高峰,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消除了科学界众多的分歧,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坦言:&物理学还远远没有达到完美,世界上还有一些规律我无法理解。我还要继续工作下去,直到生命最后一秒。&爱因斯坦没有食言,他真的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低调和坚守、谦逊和执着,成为世人口中的经典和神话。
  你的嘴角上扬,眼光中有神采在飞扬,你告诉我,你已完全明白了谦逊的真谛,懂得了君子的姿态,你将放下你高贵的头颅,学习他们的低姿态,学习君子的温润如玉的品质,&你呢?&你问我。
  &我将弯下身来,俯身闻一地的花香。&我答。
 父亲以一手龙飞凤舞的书法闻名小城。
  一方黑砚,几张朴素的宣纸,握笔挥毫,不修边幅,也无须金粉,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低调谦卑的人。
  在小城混迹,我顶着父亲的光环,出门便被称为才女,褒奖不断,众星捧月的感觉让我沾沾自喜。
  我对着镜子打理着精致的妆容,也从箱子底下翻出了最好看的衣服,将自己浓妆淡抹得像个宴会的主角,父亲却依旧穿着那件棕色的长外套,常年的漂洗已经让深棕透出一股米白的光晕。
  我嘟囔着:&爸爸,你怎么穿成这样啊!今天是你的作品获得大奖的日子,学校给你办的庆功宴啊!&父亲望着我不悦的表情,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转身戴上了他专用的小毫。
  打开车门,喜庆的中国红流动在偌大的展厅里,绚烂的灯光,斑驳陆离让我心醉不已。
  &这就是令爱啊,想必也是挥毫如风。&一路不绝于耳的称赞让我仿佛踩在云端,轻飘的感觉让我心花怒放。
  看着父亲衣着简朴地穿梭在彩裙盛装之中,我不禁有些--,如潮般的掌声打断了轻柔的音乐,父亲站在领奖台上,一如小草般的普通,寥寥数语的获奖感言让我觉得很是--
  &我不是什么大师,只是一个热爱书法艺术的普通人,我时时刻刻谨记师傅传给我的四个字--放低自己。&父亲在台上老练深沉地说着。
  我站在人群中,望着自己身上的艳丽缤纷,不由一阵羞愧,父亲才是我应该效仿的榜样,我不应该将自己看得太高--其实我又有什么呢?除了是父亲的女儿--云中漫步总是让人不踏实。
  父亲在展台上为前来求字的村民们一一挥毫,没有摆大师的范儿,没有耀眼的彩灯,没有赞美之词。父亲站在桌前,轻轻地挽起袖子,饱蘸浓墨,在洁白如玉的宣纸上发散着自己的热情。
  我悄悄卸去了妆容,跑到父亲身旁,一脸灿烂地帮忙。父亲惊喜地看着我,脸上露出了大朵的笑,&写字就要低调,放低自己,笔才能握得稳啊!&父亲语重心长地说。
  梁实秋说:&我一生都是谦卑的,我用低调如尘埃才谱写出文坛的光辉。&父亲也如尘埃般低调,字黑如夜,我也懂得,只有放低姿态,才能握好手中那杆笔。
6你为何不低头
  近些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打开电视:《论语心得》、《庄子解读》等节目俯拾皆是。
  这也捧红了于丹等一大批&学术明星&,他们以简明浅显的语言、幽默生动的风格引导大众重温传统文化、回归传统价值体系,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于是,这些学术明星们会露出一些自喜之态,他们的研究范围也就从人文扩散到了社会、政治、情感甚至更为&精深&的领域,让人叹为观止。
  随之,也传来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以他们的学术远远不能跻身大师的行列,甚至他们的有些观点完全背离了传统价值体系,完全属于个人对经典的拆分、解构、误读,把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引向了世俗化、媚俗化、娱乐化的方向,不利于大众构建健康向上、积极有益的价值观。
  诚然,如今市面上不乏用兵法谋略来解读商场之道,也有用古人吟哦嗟叹的清丽词句来描摹感情生活,还有用合纵连横来培养人际关系的--可谓五花八门,争奇斗艳,自以为多读了三两本古人笺注,便成了专家,便可以趾高气扬、居高临下地传播自己对经典的看法,希望成就一家之言,甚至不惜割裂经典、剥蚀文句,用古人的话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更可怕的是有人还骄傲自满:认为自己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绝对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想起了国学大师黄侃的一句话:&中国学问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钱穆先生一生著述颇多,八十岁撰《晚学盲言》时也刚好双目失明,但老人家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每著述一篇,虽然自己无法过目,也一定让妻子查遍典籍,核定引文,再一字字读给他听,纠正文字笔误。钱老的书真知灼见、材料详实、功力深厚,不发异调之论,但鞭辟入里、字字珠玑,具有深厚的美学、文学的双重价值。他谈人生、文化、政治、哲学,都扎根于传统学术,积极寻找对现代文化有益的成分。更何况他为人低调,于素书楼著书,恬淡深沉,这才是成就大学问的品格。
  前些日子,于丹参加北大的昆曲活动,准备分享心得时被赶下了台,这给那些不可一世、高昂头颅的跨界学术明星们一个提醒:做学问要精深扎实,做人要低调谦虚。
  欲成就大境界,你为何不低头?
 老子有云:&大音希声。&意即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声,而不美之声反倒是&半瓶咣当&了。
  晏婴外出之时,其心胸必有家国天下,故而&志虑深沉,面无喜色。&当属&希声&之列,而如车夫,没有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胆识,却显出踌躇满志的神态,这未免有些荒谬。
  你等是晏婴还是车夫?是希声还是喧闹?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心,因为即使是车夫,你也可以一改故态。那故态是昂起脸,趾高气扬,就如嘴向上、一脸不屑的乌鸦。然而,真正的有识之士选择的姿态是--谦卑--低下头,俯瞰仁慈宽厚的大地,怀想无尽的远方。因为追求世间的繁花似锦,因为追求天边烂漫妖冶的云霞,所以要安静下来,执着前行。
  嘘,不要出声,聆听那无声之声,它不绝于耳,它还要变得更动听、更美。也只有把喧闹内化为希声,我们才能持续行走吧!
  打水漂你一定很熟悉吧,如果你听到&扑通&一声,那说明发出很大声响的石子已经陷落河中,然而那些一声不吭的瓦片,在空中跃出一道又一道优美的弧线,以飞翔的姿态行走,它甚至有可能到达河的另一个岸。三毛曾经说过:&在我的有生之年,做一个安静的人,在有限的天地间,过无限广大的日子。&她背上背包,神情安宁地走千山万水,听自然对人类的神秘忠告,寻前世今生的乡愁,如此,三毛如瓦片般悄无声息地前行,直至到达彼岸。
  晏婴毕竟是晏婴,希声必定是最大最美之声。提笔回想,某个光与影的瞬间,一丛水杉亲密地和大地抱紧,一面温暖地覆盖大地,一面用笔直的躯干指向蓝天,因为有着对大地的谦卑,所以水杉更加高大。真正懂得谦卑的人也必然有着像水杉一样笔直的脊梁,那脊梁来自一个人的修养。
  若要使一瓶水无声,必须要将它注满。为人,则要努力地提升个人的修养。我们不可以长久地缅怀那条曾经属于我们的河流。米兰。昆德拉说:&我要持续地向前走。&看到浮现透顶的漫天星光,你怎么会骄傲?你必定也会如韩非、但丁那般追寻至道、追寻真理。当我们都注重内心修养的时候,才会希声,才会&志虑深沉,面无喜色。&
  我向一个杯子,注水,注水,直到它饱满,不再发出声响。
风吹麦浪,阵阵飘香,成熟的麦子总是低下头来,谦虚地对着黑土地羞涩一笑。低调,是成熟的象征。是成功之路上必不可少的环节。
  低调,大底是一种智慧的人生境界。你见过大师的眼睛吗?川端康成的清澈和哀愁,卡夫卡的敏锐和机警,鲁迅的深沉和幽邃。那闪耀着人类智慧的灵动双眸总是眉眼向下,微微低垂。正如佛和观音总是眉眼低垂。散发着成熟和圆润的光芒。他们尽览人间种种波折。千帆过尽处,在低调的花朵里绽放光彩。
  低调,不是一味地放低姿态,隐藏于人群中,而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面对世间种种诱惑时能守住自己。不懂低调,就不会明白陶潜在湖光山色中悠然种菊的淡然,笑对&草盛豆苗稀&的尴尬;就无法领会梭罗在瓦尔登湖湖畔临水沉思的快意和自在;就无法理解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乐趣。
  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做足了高调的噱头,陈光标高调裸捐,将成捆的人民币扔向人群;明星开个演唱会,耗资千万搭建舞台,却不问这和演出是否搭调;选秀男女为了在镜头前出彩,不惜出卖自己,丑态百出,竭尽高调之能事。
  高调,暴露了人们对于被关注的渴望,显示了在真才实学前的脆弱,中国好声音满足了大众对声音表达的渴求的同时,也低调地保持了人们声音的尊严。不看相貌甚至不问出身,将人隐于声音背后,让低调的人唱出华丽的歌,在人生舞台上显露价值。
  有时,世事就是一杯水,高调的人总是摇得咣咣直响,而低调的人总是沉默隐忍地享受着满瓶的快乐。
  镜头前,看得见柴静眼角的细纹,不戴首饰,不加脂粉,素面朝天,一袭黑衣在破败的小院里为受伤的孩子抹去眼泪。他人称之为表演性采访,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不需要如此夸张,但柴静却引用了哲人的一段话:&无需多言,有些事江水里洗洗,汗水里洗洗,血水里洗洗,十年之后再让我们讨论。&她大概是想让时光来证明自己的低调的言行。低调,又何尝不是保全自己的利器?兵马俑中的高大骑兵受地震影响残缺不全,而跪射俑因不足一米四而免受了灾害的侵袭,完好无损。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适时放低自己,沉下心去,专注于追求,才能让生命开出芬芳的花朵。
 生活里装满了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糖果。可如果我们不理性地选择摆放它、装饰它,等它装满了骄傲自满之果时,怕是怎样都不可挽回它绚丽的色彩了吧。所以,我们要懂得谦虚。
  懂得谦虚,离成功更近。谦虚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大众的青睐,因此有更多学习的机会,当然也就离成功更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深谙此道,当别人不停地赞扬他们有学识时,他只是谦逊地说:我只不过比别人早知道一步罢了。于是他谦逊的作风便被口耳相传,试想,如果他早早便满足于自身的学问,又哪有今天影响世界的思想呢?
  懂得谦虚,有益自身素质的提高。谦虚是美德,它影响着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也影响着一种精神的传承,莱卡相机,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处于领先行业领先地位达百年,为什么呢,因为它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不断改良自己的产品,使他更加符合大众的使用习惯,更加符合大众的要求,这种谦虚的精神,注定了它的成功。再看看那曾经风靡一时的诺基亚,仗着自己产业宏大,自认为江山已经坐稳,便不再谦虚好学,最终逐渐在行业中淹没,由此,谦虚的作用可见一斑。
  懂得谦虚,可以从容进退,谦虚的人总不会高调于人前,因而便掌握了进退自主权,而不是被动地服从于各种环境,伟大的周总理,人生信条就是谦虚待人,这一点也被很好地运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这对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提高国际地位,为在国际事务中从容进退打下坚实的基础。想要从容进退,没有谦虚的品德怎么可以。
  再者,谦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晏子车夫因谦虚而获得官位之事,今天,我们怎么能不继承发扬呢?&满招损,谦受益。&要向让生活这个缤纷的糖果盒子耀眼夺目,便不能让它装上自满、骄傲之果,这样,懂得谦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生命的本质才能有所体现。
& (06月01日)
& (05月20日)
& (05月12日)
& (05月20日)
& (05月12日)
   (0)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标题内容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齐国大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