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含有猴的古诗文忿字的古文

&:1. C 2. A 3. C 4. C 5.&⑴于是跟随使者到达曹公军营,被任命为司空户曹掾,太祖接见了他并与他商议了大事。⑵于是再次将以前赐封田畴的爵位给他。田畴呈上奏章,陈述自己的诚意,用死来表示自己的决心,最终没有接受。1、奏章2、A项都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B项①为指示代词,②表示假设;C项①才,②于是,就;D项①表原因,②动词“认为”3、A没有省略;B应为太祖;D应为田畴4、有司认为应当免去田畴的官职,荀彧、钟繇却认为可以顺从田畴的心意;因此“赞同有司的观点”错误5、略参考译文:田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人。喜爱读书,善于击剑,很多人称赞他是奇才。田畴北回家乡后,带领宗族去依附其他地方,从者几百人。田畴就制订了限制相互杀伤、偷盗、争夺的法规,还制订了婚姻嫁娶的礼制,兴办学校讲授课业,在部众中颁布实行,大众都感到方便合适。袁绍几次派遣使者招请他,还立刻授给将军印,让他安定所统部众,田畴都拒绝没有接受。袁绍去世后,他儿子袁尚又征召田畴,田畴始终没有去。田畴常常忿恨乌丸人过去多次杀害这个郡的官吏,有打算征讨的意思,但力量不够。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去以前,首先派遣使者去征招田畴,又命田豫告知意旨。田畴命令门客赶快整理行装。门客对他说:“以前袁公爱慕您,多次送礼物来,您讲大义不屈从;现在曹公一来,而您生怕来不及,这是为什么呢?”田畴笑着回答说:“这是你们所不知道的。”于是跟随使者到达曹公军营,被任命为司空户曹掾,太祖接见了他并与他商议了大事。当时正是夏季,大雨滂沱,道路泥泞不通,军队不能前进。太祖忧虑,因而询问田畴。田畴说:“假如我军悄悄地返回,从卢龙口越过白檀的险要处,从空虚的地方出兵,路近而且便捷,可乘敌人没有准备,蹋顿的脑袋可以不战而擒斩了。”太祖说:“善。”离柳城二百多里,敌人才惊觉。单于亲自临阵,太祖与单于交战,杀伤和俘虏了大批敌人,追击败北的敌人直到柳城。太祖回军入塞,论功行赏,封田畴为亭侯,食邑五百户。田畴坚持推让,太祖理解他的至诚之心,同意他不接受封赏。辽东(公孙康)斩了袁尚的首级送来,太祖下令:“军中有敢为袁尚而哀哭的斩首”。田畴因为曾经被袁尚征召任用过,便前去吊丧祭祀。太祖也不过问。田畴带着他的全部家属及同族人三百多家住在邺城。太祖赐给他的车马谷物丝绵织品,他都分给了他的宗族和老朋友。田畴跟随太祖征讨荆州回来,太祖回想起田畴的战功特别卓著,后悔以前听从了田畴的推让,说:“这是成全了个人的志向,而破坏了王法制度。”于是再次将以前赐封田畴的爵位给他。田畴呈上奏章,陈述自己的诚意,用死来表示自己的决心,最终没有接受。有关部门举发田畴洁身自好,违背道义,随意地树立小节,应当免去官职,施以刑罚。太祖慎重对待这件事,迟疑不决了好久。才下令让世子及大臣们广泛地讨论,世子认为田畴与子文辞受俸禄,申胥逃赏相同,应当不要迫使他改变志向而应奖崇他的节操。尚书令荀、司隶校尉钟繇也认为可以顺从他的心意。【裴注】我(裴松之)认为田畴不接受袁绍父子的征召,是因为袁绍父子不代表汉室正统。所以他尽力为魏太祖谋划,献卢龙之策,致使袁尚军队逃散,在辽东被斩首,这都是田畴造成的。既(田畴)已清楚袁绍父子是逆贼,为什么还要去吊唁祭祀呢?如果因为曾经被袁氏征聘,义在其中,那么就不应替他人出谋划策,使袁氏落到如此下场。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世以儒闻。绾少孤,家素贫,事母谨甚。性沉静,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不好立名,有所论著,未始示人。第进士,擢右拾遣。天宝乱,肃宗即位,绾脱身见行朝,拜起居舍人,知制诰。累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故事,舍人年久者为阁老,其公廨杂料独取五之四。至绾,悉均给之。俄迁吏部,品裁清允,人服其公。是时,元载秉政,忌绾望高,疏薄之。载日贪冒,天下士议益归绾,帝亦知之。载得罪,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修国史。制下,士相贺于朝,绾固让,帝不许。绾俭约,未尝问生事,禄禀分姻旧,随多寡辄尽。造之者,清谈终晷,而不及荣利,欲干以私,闻其言,必内愧止。始辅政,御史中丞崔宽本豪侈,城南别墅池观堂皇,为当时第一,即日遣人毁之;京兆尹黎干,出入从驺驭百数,省损才留十余骑;中书令郭子仪在邠州行营,方大会,除书至,音乐散五之四;闻风靡然自化者,不可胜纪。世以比杨震、山涛、谢安云。绾素痼疾,居旬日浸剧,有诏就中书疗治,每对延英殿,许挟扶。未几薨,帝惊悼,诏群臣曰:“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夺绾之速邪?”即日诏赠司徒,遣使者册授,欲及其未殓也。诏百官如第吊,遣使会吊,赙绢千匹、布三百匹,谥曰文贞。比部郎中苏端,持异议,宰相常衮阴助之,帝以其言不实,贬端巴州员外司马,犹赐谥曰文简。(《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七》)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载秉政秉:主持,掌握B.造之者,清谈终晷造:到……去C.欲干以私,闻其言,必内愧止干:冒犯,冲犯D.诏百官如第吊吊:吊唁,慰问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世以儒闻 /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B.制下,士相贺于朝 / 方于将军会猎于吴C.其公廨杂料独取五之四 /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D.遣使者册授,欲及其未殓 / 其若是,孰能御之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绾“提倡节俭”的一组是①公廨杂料独取五之四,至绾,悉均给之②下,士相贺于朝,绾固让,帝不许③俭约,未尝问生事④宽本豪侈,城南别墅池观堂皇,(绾)即日遣人毁之⑤兆尹黎干,出入从驺驭百数,省损才留十余骑。⑥诏就中书疗治,每对延英殿,许挟扶。A.①②③B.①④⑥C.③④⑤D.②⑤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绾性格沉静,他单独住一间屋子,两面都是图书史籍,即使席位上到处落满灰尘,他也能做到安静淡泊。B.元载掌管政事的时候,因为杨绾威望高而遭到了元载的忌妒、疏远,但是天下好的舆论都倾向于杨绾。C.杨绾做人节俭,在他的示范和提倡下,自觉接受教化的人不计其数,因此人们把他比做杨震、山涛、谢安一类的清官廉吏。D.比部郎中苏端在常衮暗中帮忙下,污蔑陷害杨绾,肃宗认为他们的话不符合实情,并把苏端贬为巴州员外司马。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夺绾之速邪?(3分)译文:(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分)译文:(3)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4分)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蒲松龄之妻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松龄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 (选自蒲松龄《述刘氏行实》)[注释]①进取: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②孺(rú)人:妻子。③台阁:宰相。④以肉鼓吹:犹言一呼百诺。⑤入闱:参加科举考试。⑥褊(biǎn)心:私心。⑦穆如者:端庄的人。此指妻子。⑧夫人:此指贵夫人。⑨觖(jué)望:不满意。[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快________②罔________③但________2.翻译:①君勿须复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松龄善其言乎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往往情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或媚以先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上文的两个“顾”:①“颐儿孙入闱”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②“自顾有何功德”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每小题3分)。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就:成功B.下车即缮其甲卒缮:整治C.时人常以为宿构宿:原有的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垂:接近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①车骑填巷,宾客盈坐&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③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④闻粲在门,倒屣迎之&⑤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虽然一表人材,其实名不副实,不很看重他。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曹操封刘琮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没有人再能够给他修改。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金人迫弁①仕刘豫,且怵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②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宋史?朱弁传》注:①弁:朱弁(),字少章,今江西婺源人,朱熹族叔祖。建炎中,以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拘留。绍兴初,金人逼仕伪齐,誓死不屈,被留十六年始得归。②瘗:深埋入地。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又忍北面臣之 B.金人亦感动C.则使人夕以死 D.杀行人非细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金人迫弁仕刘豫仕:学习& B.吾尝恨不食其肉恨:遗憾C,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致:表达& D.于我幸矣幸:宠幸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绝其饩遗以困之②誓不易以辱吾君也③久之,复欲易其官&④吾曹遭之,命也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南归之渐——这样你才有希望南归 B.复欲易其官——又想交换其他的官员C.有死而已——只有一死罢了 D.又以书诀后使洪皓——又写信给后使洪皓诀别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朱弁宁死不屈精神的一组是①固拒驿门,忍饥待尽&②复欲易其官&③誓不易以辱吾君也④要当舍生以全义矣&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朱弁不肯与刘豫合作,不甘做刘豫手下的官员,主要原因是认为他们两人志不同,道不合,不足与谋。B,朱弁忠贞爱国,面对敌人或“困之”或“易其官”这些软硬兼施之举,丝毫没有屈服动摇。C.朱弁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坦然交代身后事,进一步表明了他爱国的心志。D.朱弁谢绝了众人的劝告,没有放弃死的念头,谈笑自若,反而不明白诸君悲痛什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5题。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綮戟①,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蔚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②,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天下幸甚。唯匈奴未譬圣德,威侮二垂,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囊③弓也。夫勤而不息亦怨。劳而不休亦怨,怨恨之师,难复责功。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臣愚以为“师克在和不在众”,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圣王之政,必因人心。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刨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④授爵所不辞也。惟陛下哀矜!帝惜其能,遂不许之。[注]①棨戟(qǐjī):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作前导的一种仪仗。②如信臣: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③畿(gāo):盛弓箭和铠甲的口袋。④析珪: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按爵位高低,分颁珪玉。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敕晓:奉皇命晓谕。B.怨恨之师,难复责功 责功:要求(他们)有功劳。C.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泄用:杂用,轮换交替调用之意。D.超受大恩,牧养不称牧养:治理教化(一方)。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 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C.造作水排,铸为农器 D.威侮二垂,陵虐中国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与长史急焚其船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圣王之政,必因人心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在建武元年中三次升迁,被皇上委以重任。在当时政权还不很稳定的情况下,杜诗为天下安定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B.杜诗在任南阳太守时,一方面诛暴立威,一方面发展生产,使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深得百姓爱戴,被称为父母官。C.杜诗请求辞职的原因之一是:他理解守边将领长期在外,已有怨愤情绪,都希望能到内地郡中任职。为朝廷计议,他愿意让出职位。D.杜诗请求辞职的原因之二是:自己长期担任要职,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也有不称职的地方。于是上疏奏自动要求降职。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译文:C.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题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①,少以荫补②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选自《四部丛刊》)【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愈穷则愈工。穷:生活贫穷。 B.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羁:寄居或停留在外地。 D.犹从辟书,为人之佐。&&辟书:聘书,指接受某部门长官的聘请。 C.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荐:推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②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B.①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②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C.①非诗之能穷人。&&②而写人情之难言。 D.①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②其为文章,简古纯粹。3.下列句子中补充出的内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梅圣俞)辄抑于有司B.(语诗者)乐于诗而发之 C.(谢景初)次为十卷。D.(予)辄序而藏之。4.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说明诗文“愈穷则愈工”的一组是①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②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③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④其为文章,简古纯粹⑤殆穷者而后工也。⑥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 D.①②⑤5.下列对本文写作意图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亡友困厄生活的同情和不平。 B.对亡友其人其诗文的赞美倾慕。 C.对造成诗人“少达而多穷”的社会的批判。 D.提出了诗歌创作“穷而后工”的文学主张。6.下列有关“诗穷而后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A.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厄环境磨砺,幽愤郁积时,方能写出内容精美的诗歌作品。B.序中“达”“穷”皆限指政治仕途。为此,作者对梅尧臣仕途困顿表示了痛惜,同时他还高度评价了梅尧臣的诗作。C.在欧阳修之前,孔子有“诗可以怨”、司马迁有“发愤著书”、韩愈有“不平则鸣”的说法,“穷而后工”的观点,是对前人思想的发展。D.作者提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的观点,深刻地概括了古代作家生活境遇和诗歌创作的关系。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B.《梅圣俞诗集序》从议入手,提出“穷而后工”的论点,然后择要介绍梅尧臣的生平,进而引发作者感慨。行文先议后叙,转换自然。C.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很高成就。D.作者怜友惜才,将梅尧臣设计为“御用诗人”,固然有情感深厚地为友人鸣不平的意思,但多少显露了他的思想局限。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用“/”句读。(10分)(1)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3分)(2)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2分)(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3分)(4)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2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然则何为而可 "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B.是上贼下之情也贼:揣度,揣摩C.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约:约束D.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本:根据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 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C.然此必无之事也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D.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 敏于事而慎于言小题3:《纵囚论》以反对纵囚为主题.下面表示欧阳修反对纵囚的最根本的原因的一项是( )A.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B.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C.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D.信义行于君子,而形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每段议论时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并大量运用对比技巧以形成强劲的说服力.B.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推勘太宗与死囚的心理活动,一反前人的赞许,一针见血地道破纵囚与自归的动机各是邀取名声与侥幸求生.C.全文以情理,恩德为两经,以太宗,死囚为两纬,丝丝衔接,环环紧扣,明承暗接,前伏后应,使整篇议论交织一体,文势流贯畅达.D.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气质淳厚。汉乾祐中,为成德军牙将。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悫①,指谓左右曰:“此远大器,非常流也。”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从母也。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显德三年,改潼关监军,迁西上阁门使。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②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世宗强还之,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出为晋州兵马都监。一日,与主帅暨宾从环坐于野,会邻道守将走价③驰书来诣,使者素不识彬,潜问人曰:“孰为曹监军?”有指彬以示之,使人以为绐己,笑曰:“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审视之,方信。  二年冬,伐蜀,诏以刘光毅为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彬为都监。峡中郡县悉下,诸将咸欲屠城以逞其欲,彬独申令戢下,所至悦服。上闻,降诏褒之。两川平,全斌等昼夜宴饮,不恤军士,部下渔夺无已,蜀人苦之。彬屡请旋师,全斌等不从。俄而全师雄等构乱,拥众十万,彬复与光毅破之于新繁,卒平蜀乱。时诸将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及还,上尽得其状,以全斌等属吏。谓彬清介廉谨,授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彬入见,辞曰:“征西将士俱得罪,臣独受赏,恐无以示劝。”上曰:“卿有茂功,又不矜伐,设有微累,仁赡等岂惜言哉?惩劝国之常典,可无让。”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伐二国,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居官奉入给宗族,无余积。(选自《宋史曹彬传》)注:①悫(què):诚实。②觌(dí):相见,面见。③价(jiè):传达书信物件或传达事情的人。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0分)(1) 公府燕集(2) 以全斌等属吏(3) 此远大器,非常流也。(4) 蜀人苦之(5) 彬执礼益恭(6) 使人以为绐己(7) 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8) 惩劝国之常典(9) 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10) 彬复与光毅破之于新繁15. 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曹彬“清介廉谨”的句子写在下面。(4分)1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2) 卿有茂功,又不矜伐,设有微累,仁赡等岂惜言哉?(3) 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有诺字的古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