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篇读后感。孙子兵法九地篇心得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开篇便亮出慎战思想,主张列兵非好战,应当止戈,用少量战争来制止更多的战争发生.这也是孙武不同于其他兵家的一个最明显之处.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智力,一个人没有脑子不行,更何况是一个将领呢?信—诚信,一个将领要言必出,诺必果,这样才有人愿意跟随你;仁—仁爱,要懂得爱民如子,就像有一壶酒倒进河里与士兵分享,即使喝到的是水,但都明白将军的心;要懂为士兵吸疮,也能使其感恩只进不退;勇—勇气,一个将领不可能连一点勇气都没有,但我觉得更大的勇应该是魄力,敢于承担责任的魄力,这才是大勇;严—严明,一个将军要懂严明军纪,这也是孙武为什么要斩杀吴王爱妃的苦心.无论是一个将军,还是一个管理者掌握了这五个要素,也就明白了管理的真谛,可谓将道.孙子曰: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此句有些像明清师爷们的合则留,不合则去的守则,但我觉得更深层含义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做到君将一心,将士一心,这样才能够皆大欢喜.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如果真这么做了,恐怕会赢在有形战场,败在无形战场.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兵法之道其实就是诡道,诡道其实就是谋略之道;在战场上,谋略要比拼杀重要的多.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正如司马迁形容张良一样,懂得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之外.《孙子兵法》·作战篇孙子曰: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正如“兵者,凶器也”只有深入了解用兵的害处,才能做到孙武在开篇提到的慎战、止戈本义,如果只知道好处,那么难免会一味好战,不可一世.再者,只有充分了解用法的好处和害处,才能再实战中尽力让敌人不仅处于战事劣势,还会处于失去人心的孤立状态.孙子曰:故兵贵胜,不贵久.用兵和做事一样,要讲究干净、利落.就像高洋小时候快刀斩乱麻一样,也像亚历山大破解小亚细亚谜团一样.如果事情拖得太久难免会发展复杂化,夜长梦多.但有时候有些事还是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正所谓事缓则圆嘛!《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可谓孙子兵法精髓,也是孙武追求的兵家最高境界.如何不战而胜?无非三种可能:攻心完胜;谋略巧胜;强兵威胜;空城侥胜.但无论做到哪一点都可谓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孙子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武再次强调列兵非好战、慎战思想.应当尽量用谋略、交际来解决问题,动手动脚实属无奈,能避免就避免.当然如果文的不行,只能用武的,这实在是无奈之举.孙子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高手过招打的是心战,这就需要对对手的深入了解.认真研习对手以往的出招,从中寻找出规律和弱点,根据这些制定相应策略,攻击弱点,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才能屡战屡胜.否则一切皆有可能.《孙子兵法》·军形篇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用兵、做事要先保护好自己不给对手留下可以攻击的弱点,再集中精力寻找对手的弱点并给予致命一击.有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味.孙子曰: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要像勾践、司马懿那样能够懂得忍耐、隐忍.但一旦形成就像勾践吞吴、司马懿代魏一样杀对手个片甲不留.忍字很有学问,你在忍,但对手也知道你在忍,这叫忍耐;你在忍,但对手却不知道你在忍,这叫隐忍,隐忍才是忍的最高的境界,勾践、司马懿无不是隐忍境界.《孙子兵法》·兵势篇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用兵和做人一样,有着让人看到并着重关注的面牌,但更有让人不易察觉的底牌,而底牌才是制胜的关键.就像李自成过分关注吴三桂这张面牌,却无视了多尔衮这张底牌.正所谓“睁着眼睡觉,闭着眼数钱—没真的.”有时为了更加诡秘,甚至以正为奇,以奇为正!《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抢占先手确实能够起到主动作用,但也并不是都是这样的,当年宫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比剑时候就是宫本故意玩来,后发制人战败小次郎.孙子曰: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此句和孙膑兵法中必攻不守有不谋而合之处,就像射门一样要朝守门员不能接住的地方.孙子曰: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犹如风清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一样行云流云、任意所至,无招胜有招.有招可以破招,但无招怎么拆招呢?也如张三丰传授张无忌太极拳和太极剑时候忘记一小半、忘记一大半、全忘记了.交手时候想起什么招,用什么招?可谓之神. 《孙子兵法》·军争篇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一个团队在于士气和斗志,这也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如果一个团队连灵魂也失去了,那么跟行尸走肉也没什么区别了,虽生犹死.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必须要有一颗恒心,这颗心就是坚忍,拿破仑说过,胜利属于最坚忍之人!《孙子兵法》·九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作为管理者还是尽量要在不影响战场胜利结果的前提下,遵循君命.否则只会赢得了有形的战场,却丢掉了无形的疆场!《孙子兵法》·行军篇孙子曰: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念打仗不是打架人越多越好,势弱不怕,只要对对手有充足的了解把握好生理和心理的弱点,讲自己的团队凝成一个拳头,向对手弱点巧妙击去,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对手呢?《孙子兵法》·地形篇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纵观历史,为什么东吴、蜀汉、南朝、十国能够存在呢?从地利角度看,只因望江兴叹和蜀道难于上青天.《孙子兵法》·九地篇孙子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竞争、做事一定要善于另辟奇径,这样才能让对手面临一种从天而降,不知所措的感觉.犹如邓艾大军突然出现在蜀汉都城前一样,也和孙膑兵法中“必攻不守”不谋而合.《孙子兵法》·火攻篇孙子曰: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火攻的事例太多了,史不绝册.但火攻必须要和天时配合好,否则到时只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诸葛亮当年不就因为天降大雨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司马懿死里逃生.《孙子兵法》·用间篇孙子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如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呢?关键在于如何去了解对手的动向和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如此必须要舍得一些小钱来剩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大钱.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史记曰: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1]?”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兵法确实是十三篇,而非八十二篇.孙武也现身说法,兵法不仅可以用于战场,也可以用于非战场.至此对于孙子兵法为什么会流传千古不衰,并且应用于各个领域也就见怪不怪了.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君心伤不起啊!孙武虽赢得有形战场的胜利,却败在了日后的无形疆场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图文】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
上传于||文档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选​修​课​,​孙​子​兵​法​,​郭​老​师​,​课​件
大小:36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企业管理|东商网新闻中心
网商宝营销通
您的位置: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
  【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译文】孙子说:根据用兵的原则,战地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多种。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这种战地称为散地。进入敌境不远的战地,称为轻地。我先占领于我有利,敌先占领于敌有利,此为争地。我可以前往,敌人也可以进来,此为交地。多国交界,先得到便容易取得天下支持的,为衢地。入敌境纵深,穿过敌境许多城邑的地方,称为重地。山森、险阻、沼泽等大凡难行的地方,称为圮地。进入的道路狭隘,回归的道路迂远,敌人以少数兵力便可抗击我大部队的地方,称为围地。迅速奋战便可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灭亡的为死地。因而,在散地不宜交战;在轻地不要停留;在争地,敌若占据,不可进攻;在衢地则注意结交诸侯;在重地,则掠取资粮;在圮地则迅速通过;在围地则巧设计谋;在死地则殊死奋战。   【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译文】 通常人们称赞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前后不相连续,大部队与小部队无法相依恃,官与兵无法相救援,上下级无法相统属,士卒离散而不能集合,即使集合也无法统一行动。符合自己的利益就立即行动,不符合自己利益就停止行动。或许有人问:“敌军甚众,且又整肃,将向我进攻,我该如何对付它?”回答是:先干掉敌人所珍爱所依恃的方面,那么,敌人就被动屈从了。用兵的情理是以神速为主,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经由敌人料想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未加戒备的地方。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译文】 大凡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一般规律是:深入敌人腹地,士卒们心志专一,敌人不能战胜我;掠夺敌人富饶的乡野,三军的粮食给养就充足了;认真养练部队,不使他们疲劳,鼓舞士气,积聚力量;部署兵力,设计谋略,要使敌无法测知我方虚实、意图;把士卒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至死也不会败退,死都不怕,士卒自然人人尽力作战。士卒真正深陷危亡之境就无所畏惧;无路可走时反而军心稳固;入敌境纵深之地,士卒自然依附而不敢涣散;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必然会拼死战斗。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军队不用整治,也会加强戒备;不用征求,下情自然上达;不用约束,也能亲和互助;不用申令也能遵纪守法;迷信活动自然停止,士兵也不再疑虑,至死也不会逃逸。士卒们不留多余的财物 ,不是他们厌恶财物;士卒们不顾生命危险,不是他们不想活命。作战命令发布的时候,士卒们坐着的泪湿衣襟,仰卧的泪流满面,一旦把他们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时,便都有专诸、曹刿一般的勇敢了。   【原文】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他指挥的部队就如“率然”一样。“率然”,是常山的一种蛇。击它的头部,它的尾部弹过来救应,击它的尾部,它的头部弹过来救应,击它的腰部,它的头尾一齐弹过来救应。或问:军队可指挥得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 可以。吴人与越人是相互仇视的,当他们同船过渡突遇大风时,他们相互救助起来如同左右手。因此,缚马埋轮,是不足以倚恃的稳定军阵的办法;三军严整、勇敢如一人,靠的是治军有方;勇敢的人和怯弱的人都得以发挥其战斗力,靠的是巧妙地运用地形。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部队携手如同一个人一样服从指挥,是将部队置于不得已的情况下形成的。  【原文】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译文】 统帅军队这种事,要沉着镇静而幽密深邃,公平严正而整肃有方,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无知。常改变所行之事,常变更所设之谋,使人无法识破用意;驻扎常变地方,行军常迂回绕道,使人无法捉摸真实意图。将帅给部队下达战斗命令,像登高抽去梯子一样,使士卒有进无退;将帅与士卒深入诸侯重地,捕捉战机,发起攻势,焚舟毁桥,砸烂锅灶,像驱赶群羊一样,赶过去,赶过来,没有谁明白到底要到哪里去。聚集三军之众,将他们置于危险的境地,这就是领兵作战的职责。各种地形的灵活运用,攻守进退的利害关系,士卒在不同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规律,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译文】 大凡进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进入敌境越深,军心越专一; 越浅,士卒越容易离散。离开本土穿越边境去敌国作战的地方,称为绝地; 四通八达的战地为衢地; 进入敌境纵深的地方叫重地;进入敌境不远的地方叫轻地; 背靠险固前路狭窄的地方叫围地; 无路可走的地方叫死地。因此,在散地,我将很好地统一士卒心志,在轻地,我将注意使部队保持连续; 遇争地,我将紧紧地从后驱赶部队快速前进; 在交地,我就要谨慎地加强防守; 在衢地,我将巩固与加强同诸侯国的联系;在重地,我将注意保证军需粮饷的不断供应;在圮地,我将率部迅速通过;在围地,我将堵住可逃生的缺口;在死地,我将向士卒表示必死的决心。士兵的心理变化规律是:被包围就会合力抵御,不得已时就会殊死奋战,陷于深重危难境地就非常听从指挥。  【原文】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译文】 不清楚各诸侯国企图的人,不能参与外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及其运用原则的人,不能领军作战;不用向导的人,得不到有利的地形,类似这四五个方面的事,有一个方面不知道,就不能算霸王的军队。所谓霸王的军队,攻伐大国,迅猛得使敌国无法及时调动民众与集结军队;兵威指向敌人,那么敌人的外交就无法成功。因而,不必争着与任何国家结交,也不随便培植他国的权威,多多施恩于自己的民众、士卒,把兵刃指向敌国,那么,敌国城池可拔,国都可毁。实行破格的奖赏,颁发非常的政令,驱使三军部队像使唤一个人一样。授以任务,不说明意图;告诉他有利的条件,不告诉他危险的一面。把士卒投入危亡境地,士卒才会拼死奋战获得生存,士卒陷于死地,必然舍命奋战以求生。兵士们陷入危险境地,才能主动地奋力夺取胜利。领兵作战这种事,就在于假装顺着敌人的意图,我则集中精锐兵力指向敌人一处,哪怕奔袭千里也可斩杀敌将,这便是通常说的机智能成就大事。   【原文】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译文】 决定实施战争的时候,就封锁关口,废除通行凭证,停止与敌国的使节往来。在庙堂上反复研讨,制定战争计划。敌人出现可乘之隙,一定马上攻入,首先夺取敌人所心爱的部位,不要与敌约期决战。执行作战计划一定要随敌情变化而灵活处置,来争取战争的胜利。因而,开始要像处女一般沉静,使敌人放松戒备;然后突然发动攻击,如同脱逃的兔子一般敏捷,使敌人来不及抗拒 。
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商网无关。
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热门资讯排行
优质供应商推荐
主营: 主营:|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子兵法读后感20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