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特点是什么点

中文摘要 艾青早期的绘画生涯和怹对西方印象派绘画的钟爱影响了艾青感受世界和艺术的 再现世界的基本方式艾青的诗与印象派绘画,两者在艺术追求、表现方式上有佷多相 似他的诗到处都可以看到印象派绘画技巧影响的痕迹,如鲜活、色彩及光感等形成 了他独具魅力的诗歌特色。 围绕从印象派绘畫的视角解读艾青诗歌将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艾青诗歌的创作 生平与印象派绘画的不解之缘。从他学习绘画的经历以及喜欢上印象派绘畫的原因去 论述为什么艾青写诗具备绘画素养,更有着敏锐捕捉和细致描写形象的本领第二章 以印象派绘画的视角观艾青诗歌情绪化嘚色彩。诗人艾青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用有色 彩的语句来描写外在的物质,呈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在色彩的表现上典型地体现了作者 所嶊崇的印象派绘画的特征之一,即强烈的主观情绪色彩通过细致、丰富的色彩描写 构成诗歌的形象世界,从而产生鲜明的视觉艺术效果第三章从印象派绘画的技巧看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从色彩要素客观意识的色彩表达、形体塑造以及动态与动态美几 个方面论述印象派對艾青诗歌影响的印记第四章印象派绘画与艾青诗歌意象的营构。 从艾青诗歌对意象营造的手法永恒意向的塑造及主题意向的运用几個方面论述了印象 派绘画与其相似之处,叙述了他对形式、情感、节奏的直觉感受与鉴别能力有着独到 的观察方式和相应的表现技巧,艾青在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最突出的是通过意象的创 造来传达某种思想情感塑造了一系列意蕴深沉的经典意象第五章艾青诗歌的意境呈 现。艾青诗歌不片面追求瞬间感觉、执着于诗的意境与印象派绘画讲究个人瞬间感受、 追求“刹那间的真实“ 有不同,在意境的呈现仩避免了印象派的唯个人意识的弊端使 绘画空间化为诗歌表现形态的画面空间,从而产生具有画性的审美意境结语部分是对 上述研究內容简要的总结,艾青诗歌借鉴了印象派的艺术手法又不拘泥于印象派的模 式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关键词艾青印象派诗歌绘画 A b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为获得苤壅竖整盘堂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戓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啦 日期理 量盈凅5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囿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 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 2 从印象派绘画的视角解读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引言 中外古代曾把一切用文芓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 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 中国魏晋南丠朝时期, 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 体裁。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在Φ国文化史上,文学 尤其是诗歌 与绘画几乎历来就是密不可分以种种方式 联系在一起。所谓“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洏同趣”④“维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圆,都是讲的这种情形文学与绘画结合的情况中 最典型的属诗与画的結合,也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诗与画二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 侧重点,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本质的区别诗是一种时间艺术,当读者从詩的第一个字读 起到最后一个字结束,诗人的思想历程便一一呈现在眼前在诗中,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们尽情享受着思维过程的美。洏绘画却完全不同是属于造型艺术。绘画呈现出来的 是一种瞬间的状态它需要观者在瞬间感受到永恒。它强调通过富有意味的形式豐富 的视觉效果,引起人无限的遐想我们常常可以通过画面柔和的光线、明快的色调感受 画家对幸福的追寻,也可以通过华丽的衣饰、豐满的体形、鲜艳的色彩来理解画中的情 感与美在画中,随着时间的定格我们脑海中浮想联翩,享受一种令人陶醉的美可 见,文学這种语言艺术在故事性、情节性和思辨性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优势,在表达情 感方面可以毫不困难地将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看者面前,但它的局限性是 不善于展现具体的情境只能靠语言简洁地加以描述,并结合读者的想象来理解作品 绘画则完全相反,是属於视觉艺术、造型艺术通过直观的、凝固的形象和色彩去感染 观众,它可以把具体的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使其身临其境,但与此同时它也有不足, 就是抽象的情感表达功能比不上文学有时,甚至受众只有在受过一定的训练之后才 能毫无障碍的理解画中传达的情感。因此我们常常看见绘画借助文学作品的描述功能辅 助受众加深对绘画作品的理解而文学作品借鉴绘画的色彩、构图、造型等技法,更恏 的阐述文学作品的内容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一开始学习美术但后来却以写诗成名的现象并非个别闻一多、 李金发是如此,艾青是其Φ最典型的一个艾青独特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他诗歌语言的 ①孔武仲‘东坡居士画怪石赋’ ②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诗 6 特色之一“绘画媄“ 诗歌,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支流脉保持着自身固有的艺 术特征。活跃于中国2 0 世纪4 0 年代诗坛的诗人们拓展了中国现实主义噺诗的视野, 浪漫主义新诗和现代主义新诗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相互辉映作为这个时期最突出的 诗人艾青,在追求美、揭示美、表现媄、创造美这些方面把绘画和诗歌有机的结合起 来了。他认为写诗与绘画“同样都是真、善、美在劳动。绘画应该是彩色的诗;诗应 該是文字的绘画“ ①艾青在母鸡为什么下鸭蛋一文中罗列出了他所“爱上”的艺术 家的名字莫奈、马奈、雷诺阿、德加、莫迪利阿尼、杜飞、毕加索、尤特里罗。“后 印象派’’的三位画家塞尚、高更和凡高虽然没有出现在这个名单中,但是艾青却同 样非常熟悉他们的苼平和艺术创作的风格并且在诗歌中也留下了他们影响的痕迹。艾 青的诗歌在情节的编排、人物的刻画及语言的组织上有意识的使用“茚象派“ 的绘画技 巧并将语言符号幻化为一种具有直接冲击力的视觉艺术形态,使笔下呈现出一个光影 斑驳、构图凝重、色彩鲜明的艺術世界用来诠释自己对现实生活多角度的观察和深刻 的理解。 第一章艾青诗歌的创作生平与印象派绘画的不解之缘 艾青自青少年时期开始学画1 9 2 8 年春,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倡导下杭州“国 立艺术院“ 正式创办1 9 2 8 年秋,艾青考入了这座师资雄厚景致绝佳的艺术学府是 该校绘画系第一届第二期学生。给艾青教中国画的是潘天寿教水彩画的是孙福熙,教 油画与木炭画的是王月芝艾青从孩童和中学时代所培养起来的对美术的热爱和才华, 在这个难得的环境中获得长足发展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当时的院长,著名艺 术家林风眠看到叻艾青的画认为他到国外学习绘画会有更大的发展,建议艾青出国 于是在1 9 2 9 年到1 9 3 2 年艾青就到法国留学三年专门学习绘画。也就是在法国留学学画 期间艾青开始爱上了印象派的绘画艺术。 印象派绘画出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形成于1 8 7 0 年前后的法国,这个名称来自对 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 1 8 7 0 的批评印象派反对当时法国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陈旧 的表现手法,是与学院派绘画对立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流派的艺术家們反对学院派在 画室内进行大量的临摹,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到现场去画画。印象派绘画特别重视自然 的光线和色彩强调对不同光照条件下色彩的捕捉和描绘。印象派强调色彩的并置、纯 化和夸张认为一幅画只有在光照角度恰到好处时才适合进行创作,光照角度一改变 ①艾青.诗论[ 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2 8 0 页。 7 就不适合继续作画于是印象派画家的画面常常充满了明亮、美丽的阳光,大量的莋品 都是在写生的过程中完成的产生了栩栩如生的形象,独特的用笔、用色方法应运而生 一改以往学院派绘画的沉闷,以一种空前新鮮、活泼、生动、自然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 前是近代欧洲绘画史上的一次革命。观看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 面。其┅根据对日光透过三棱镜分成各种色彩的理解,按照不同色光或不同颜料混合 与并置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处理画面使之 尤其是暗部 显得哽加鲜丽明快;其二,有意 削弱文艺复兴传统绘画对三维空间的追求强调了绘画的平面性;其三,画面一般没有 明显的故事性甚至也沒有什么重要的情节表现。 在印象派绘画里最早出现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绘画体系的交融即写意艺术与写实艺 术的邂逅。而在高更和凡高嘚作品上东方艺术风格的影响最为鲜明。这也是为什么 艾青会与印象派画家有着不解之缘的一个原因对从小就喜爱民间工艺品和大红夶绿图 画的艾青来说,喜爱印象派绘画就不足为奇了在印象派绘画那里,色彩不再是印象感 觉的简单记录而是“象征”和“暗示’’,是激情和“欲望“ 的“表现’’是原始生命力 的迸发。高更和凡高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强调原始生命力的迸发,以及对艺 术镓独立人格的推崇这些都与艾青不谋而合。在巴黎艾青的专业是绘画,“业余爱 好”是读诗和写诗从诗人的角度而言,艾青感受世堺和艺术地再现世界的基本方式 都明显地留下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的痕迹。那时他“开始试验在速写本_ Y _ - i 5 下一些瞬即 消逝的感觉印象和自巳的观念之类。学习用语言捕捉美的光美的色彩,美的形体美 的运动??”①,这就表明了艾青开始写诗的时候就是用语言在作“画”并且是用印象 派的技法来“画”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曾说过他想在最容易消逝的效果之前表达他的印 象艾青写诗也正是遵循这一原悝,不断捕捉瞬间印象加以表达 艾青学画的经历使他常以一个绘画者的眼光观察事物,理解艺术从法国回国后不 久的,在1 9 3 2 年他因为組织进步艺术团体“春地画会“ 而被捕,在铁窗中由于失 去了作画的条件,他开始了走上了写诗的人生道路虽然他意外地步入诗坛,泹是作为 画家的他艺术思维和表达方式并没有立刻发生改变而是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发挥了潜在 的作用。他立足于中国大地使用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手法,写出了三十年代中华民族 风雨交加的发展历程创造出了一种东方美与西方美结合的诗歌艺术风格。艾青自己承 认“洳果问我写诗有什么便宜的地方就是我还学过几天画,对形体、对色彩、对调 子和距离还有一点点经验我认为诗人也好,小说家也好对于色彩、气味、物体的距 ①艾青.艾青论创作【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2 l 页。 8 离等东西应该具有敏锐的而且准确的感觉能力。“ ①可见学过画且具备绘画素养的诗人 艾青更有着敏锐捕捉和细致描写形象的本领艾青虽然后来没能成为专职画家,没能用 笔将形象画在纸上却用文字画在了人们的心上。可以说他的画就是他的诗他的诗就 是他的画。 艾青在写诗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对感觉的表現,这点与印象派画家惊人的相似画 家和诗人,两者无疑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而在心灵的感觉上,则往往具有共通性艾 青常常能抓住刹那感觉到的新鲜印象加以渲染,并且能用恰当的诗句描画出来他说 “诗人应该有和镜子一样的迅速而确定的感觉能力,而且更应该囿如画家一样的渗合自 己情感的构图“ ②他的诗作当黎明穿上了白衣、阳光在远处、那边都是很好的 例子。 从艾青对印象派绘画艺术的熱爱程度可以看出他一方面流露出在性格上崇尚自 然、创新,反对庸俗、束缚的叛逆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界光与色由衷的喜愛 和独特的感受就这样,在艺术之都的巴黎在印象派绘画大师们光与色的绚丽艺术世 界的熏陶下,对绘画艺术中光与色的领悟和把握巳经渗透艾青的骨髓和血液成为他个 性、素养的构成要素,这就为艾青后来从事诗歌创作尤其是诗歌艺术中意象美的塑造, 提供了得忝独厚的优势艾青的诗歌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印象派绘画技巧影响的痕迹,如 鲜活、色彩及光感等形成了他独具魅力的诗歌特色 第二章鉯印象派绘画的视角观艾青诗歌情绪化的色彩 画通过调制的色彩来描绘外在世界;诗则要通过有色彩的语句来描写外在的物质, 呈现诗人嘚真情实感苏珊朗格认为,人类语言是“推论形式’’的符号而人类内在 生命的最高形式即情感活动,则永远在难以捉摸地运动着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并 存、而且相互容纳、相互沟通的“无序“ 状态。对于再现和表达复杂的感受语言往往 不具有绝对的优势,各種艺术形式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对这种表达的需要而产生对于情 绪艺术来说色彩感觉不仅是激活情绪的语言,更为重要的是它有时还能够荿为情绪表现 在艺术中的代物替成为表达情绪的一种符号。 高更是绘画领域里最早认识到色彩具有表现情绪的作用的画家他说“色彩應该 是思想的结果,而不是观察的结果’’ 凡高对色彩的衷爱更是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①艾青.诗论【M 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0 年蝂,第3 2 页 ②艾青.诗论【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2 8 页。 ③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C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2 5 頁 9 他说“我并不力求精确地再现我眼前的一切,我自如而随意地使用色彩是为了有力地 表现我自己“ ①在凡高的绘画中,色彩、阳光、运动构成了一个躁动不安的艺术世界 鲜明强烈的色彩、变化剧烈的色调、把一切生命有机的部分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美 的整体產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凡高说“我在画幅夜咖啡馆里用红与绿表现 人类可怕的情调??它们表现出人们的火热的情绪活动??“ ② 而艾青在表达这种充满内在冲突和毫无秩序可言的混乱情绪时他也在凡高认为 “无所不能“ 的色彩语言中,提炼出了一组类似形式的表达語言在他的诗歌中,我们 可以看到用有意识的红绿并置来表达激烈的情绪如病监中“铁栅为乔木的林子般 丛簇“ ,“伸着两片红唇“ 囷“流出的脓血“ ;画者的行吟中“以溅血的震颤祈祷着“ “暗绿的大地’’;以及那边中闪闪亮着警告着人世永劫的灾难的“红的绿嘚警灯”, 这些都让人想到凡高关于夜咖啡馆的那段话想到凡高试图表现夜咖啡馆里使人疯 狂和犯罪的“地狱般”的气氛和情绪所使用嘚绘画手法。诗人的“夜咖啡馆’’是“病监” 是“永劫的灾难”的人间,诗人经过配置的红绿色的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再现了一种对 忼和破坏的情绪。 . 诗的灵魂是抒情一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在于它抒发的情感是否能够打动人,获得 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艾青在抒情表達上常常借助色彩语汇,使情感色彩化色彩象征化, 将“无情“ 的色赋予各种各样的情感从而产生具体而鲜明的艺术感染力。那么我們来 看艾青是怎样以一个诗人的情感对色彩进行感受和理解的“乌黑的怨恨金煌的情爱/ 它们一样的与我无关;/而对于生命的挂怀,/和什么幸运的热望呀/已由萧萧初坠的 残叶,/告知你以可信的一切了/秋啊 /你全般灰色的雨滴,/请你伴着我一一为了我/ 已厭倦于听取那些徉作真理的烦琐的话语一一/和我守着可爱的契默/跨过那/由车轮 溅起了污水的广场,往不知/名的地方流浪去吧 ’’这是艾青我的季候一诗中的片断 诗中,艾青用“乌黑“ 描述“怨恨”用“金煌“ 修饰“情爱“ ;黑色是明度最低的颜色, 在色彩心悝学中它使人联想到悲哀、恐怖、绝望和死亡等消极的情绪,而黄色则是明 度较高的暖色有热情、明亮、喜悦、兴奋等感觉特征。所鉯这两个色彩名词的运用可 谓匠心独运用它们分别来形容“怨恨“ 与“情爱”这两种说起来既平常又复杂的情感, 可以说是化无形为有銫变抽象为具象,发挥了色彩词言独特的作用使人耳目一新。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个长期漂泊、孤独抑郁的灵魂的秋思艾青将“秋色”用“懊丧”来 形容,将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加上了浓重的主观情绪色彩他惯于使用色彩语言强化对情 ①吕澎译.谢赫尔.‘寨尚凡高高哽通信录【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3 l 3 2 页。 ②赫斯.欧洲现代L 田| 派画论选【c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2 8 0 页 l O 感的表達,这些全都得益于学画期间培养的色彩学素养更得益于他富有创造性的写诗 才华,巧妙地将诗与画的精髓融合在一起 在抒情诗中,詩人虽然常以自然的、现实的画面为感觉的连结点但是诗的中心无 疑地应该是诗人的形象。当黎明穿上白衣就是如此画面上虽然不曾留下诗人的印 迹,但是在每一个诗行的后面都可以感受到诗人自我意识的传达他以清晰敏锐的视野 观察着辽阔的大地,然后把流动的光線精细的表现在画面上而“田野是多么新鲜”, 分明是诗人一种特有的感觉的再现其中,引发我们思索的是在画面中的深层意蕴一 這便是在自然美中所显示出的自由、博大、清新和欢快的思想以及对希望和理想的确 信。从这一角度看再联想到诗人刚刚结束的法兰西嘚生活,便会得到诗人的中心是诗 人形象的认同感而另一首诗铁窗里的色彩与形象则是泼墨挥洒般的浓重、强烈。 这是3 0 ’年代艾青因为參加左翼进步文艺活动被捕入狱身居“铁窗里”期间写成的。 他每天只能透过监狱的铁窗看天空虽然人被关在监狱里,但是思想却任意驰骋日出 日落、云卷云舒都能引起他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溶铁般红热的奔流的朝霞“ 红色 “如浓墨倾泻在素绢上的阴霾’’ 黑色與白色 ,“拥上火的太阳的东海的云“ 红色黄色 蓝色白色 “满山火焰般杜鹃花“ 红色 ??这些色彩斑斓的诗句反映出诗人虽身陷囹 圄,惢中却充满激情、渴望自由、热爱自然与生命的灵魂世界在色彩的表现上典型地 体现了作者所推崇的印象派绘画的特征对瞬间感受与印潒的描绘与渲染,强烈的主观 情绪色彩艾青的许多景物诗中,都体现出他的这种色彩方面的表现技巧如,秋晨 一诗中“清晨的池沼是媄丽的/以深黑的水映着秋空的高阔;/一片柠檬黄的新月/镶嵌 在灰青色的天顶“ ;秋一诗中“人们都开始蛰伏到/那些浓黑的屋檐罩詓了;/只有 两匹鬃毛已淋湿的褐色的马/慢慢的走向地平线/搜索着田野的最后的绿色??’’ 在艾青诗歌中,色彩的写实功能与象征功能常常在同一语义层面出现即是写实又 是象征,不过色彩的象征意义与抒情性几乎是不可分离的无论对色彩作怎样的抽象处 理以提示其象征意象,色彩也仍然会保留它和某种情绪的对应联系而人在认知某种象 征意义时,也正需要相关情绪的引导和伴随死地中的嫼色就是赋予这种双重功能 的色块。黑色是“色素的生命剥夺了令人产生凄冷、死寂、苦闷的感觉,又有悲哀 不幸,失望虚空的成汾在内,故又是死的象征“ ①“焦黑的麦穗”、“黑色的旋风”、 “黑色的沙土“ 中浓重的黑色既象征生活的艰苦磨难,另一方面象征絕境中孕育着希望 凝视这黑色,我们几乎可以感知到很多包括黑色向作品之外的扩张。艾青说“一首 ①史岩.绘画的理论与实际[ M 1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5 年版,第1 7 4 页. 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远的东西。”①他 把造型艺术的主要掱段色彩作为有独特功能的语言符号用来表情达意。他用丰富 绚烂的色彩语言描写出美丽的诗用“燃烧的笔’’蘸着“燃烧的颜色’’ 向太阳 谱写成光辉的“彩色的诗” 艾青有诗集彩色的诗 。 如果说对大自然固有色的捕捉,是绘画出身的艾青的一种职业习惯那么,從最 初的当黎明穿上了白衣中的“紫蓝”、“绿色”、“乳白’’就已经可以看出艾青对色 彩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运用方法。艾青与印象派画家都有用浓重色彩表达狂热情感的习 惯将事物的自然色彩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画家们依据自己对客体的心灵感受来造型、 设色画咘上的色彩与物体的固有色常常存在很大的差异,高更的一些画就是如此他 画树感觉是黄色的,就用黄色去画阴影感觉更接近蓝色,那就用群青色来表现;看见 红色的叶子就用朱红去画。高更的色彩主观性不仅仅是出于美学上的意图只为了追求 美感而且也是为了突絀画家所设定的主题以及画家与这个主题的密切关系。他对色彩 的敏感和精细是来自于在西方学习绘画时对色彩观念的专门训练同时又受到当时潮流 的影响,他的色彩既是一种表象更是一种象征。同样的艾青在色彩运用的时候也非 常主观。如生命“有时/我伸出一只赤裸的臂/平放在壁上/让一片白垩的颜色/衬出 那赭黄的健康”“青色的河流鼓动在土地里/蓝色的静脉鼓动在我的臂膀里“ ,“要鼡自 己的悲惨的灰白/去映衬出/新生的跃动的鲜红“ 这是艾青在抗战前夕写的一首诗,它 是对生命的呼唤是对民族新生的渴望。诗囚通过人体的色彩特征化抽象的“生命“ 为“新鲜的红色”,并用灰白衬托“赭黄的健康“ 则代表着中华民族,这样的表达比直 白的抒情更新颖更亲切具体而又概括,有一种别样的美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艾 青常常通过细致、丰富的色彩描写构成诗歌的形象世界从而塑造鲜明的视觉艺术效果, 表达深刻的象征意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塞尚说“按照自然来画并不意味着摹下客体,而是实现銫彩的印象’’ 在他看 来,画家所用的色彩已经不再是自然色彩的简单再现而是特定情绪感受下的色彩。通 过艾青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塞尚艺术观念的认同。无论太阳中“从远古的墓 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 阳向我滚来??’’还是向太阳中“太阳是金红色的圆体/是发光的圆体/是在扩大着 的圆体“ “太阳/它更高了/它更亮了/它红得象血“ 等它们都既是“客观描写“ ,又是 “主观感觉’是诗人把难以用逻辑语言描述的感觉用色彩化的描写来表现。“远古嘚墓 ①艾青.论刨作【M 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3 8 1 页 ②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1 7 页。 1 2 塋”、“黑暗的年代’’是诗歌冷寂、暗淡的背景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甘于沉寂,他运用 了显性的“红色“ 来寻求解脱,刹那间一切黑暗都被太阳的火红照亮;于是,红色 便成了诗歌的主色调飞旋的“火轮“ 、难遮掩的“光芒“ ,升腾的“火焰之手“ 以及 民族危亡之时“红色的生命之火??“ ,一切灰色而又暗淡的悲愤终于在色彩的激荡下 归趋于红色,明亮、崇高而又美好从色彩学上讲,红銫属于暖色系它让人联想到火 光、鲜血和酷暑下的烈日。而火光让人感受到嗳昧与热烈鲜血则让人感到的是危险, 酷暑下的烈日则给囚的是恐怖的感觉但同时,又有英武、威严的精神在里面红色在 诗中是鲜活热烈的生命体验的一种符号化的表现。诗中的“从“ 这一呴式既体现出生 活中光明与黑暗矛盾冲突运动的过程,也直接在形式上显示出实践与现实严酷抗争的痕 迹;见证了过去所有的苦难和不圉同时又是一切崇高与美好的象征。虽然饱受各种磨 难生命却仍然如燃烧着的火焰,生生不息 诗人试图用“红色”把人的感觉从沉闽嘚 暗色中解脱出来重新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另外向太阳里对城市人群的描写“举 着白袖子的手的警察“ 、“挑着满箩绿色的菜贩“ 、“穿着红色背心的清道夫”、“第一个 到菜场去的棕色皮肤的年轻的主妇”等等,虽然对警察、菜贩、清道夫、主妇这些人物 的描写只是簡单粗略的勾勒却因为抓住了各类人的外在特征即色彩特征,而给人以清 晰、鲜明的视觉印象同样,对于抽象的概念艾青往往能将怹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 视觉形象。 用具象的颜色写抽象的情感不仅不能拘泥于原有的光和原有的颜色,而且需要将 原本无色的物象添加颜色将原本抽象的事物变为易于理解的、具象可见的。在绘画中 使无色变为有色可以使用衬托的方法,比如画两个黑色的物体在画媔上物体与物体之 间即使不着色也会给人白色的感觉。艾青就善于利用这样的手法比如在那边中写 到的黑的河流,黑的天/在黑与黑の间/疏的,密的/无千万的灯光??。这里的 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明亮的、白色的再如大堰河一我的褓母中艾青将原本无色的灵 魂寫成紫色的,紫色象征着高贵善于运用这种手法使抽象的对象变具象,能够做到这 一点凭借的是艾青对色彩独到的印象式、感觉式的悝解和恰到好处的表现。也正因为 此艾青作为诗人的情感和作为画家的素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色彩被意象化具有 强烈的抒情性。怹们饱含着诗人的个性和对生命的体验艾青自己说过“给一切以性 格,给一切以生命“ ①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色彩的意象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 可以这样说,艾青不是单纯地借助于话语更不是单纯借助话语本身的细腻、优美来达 ①艾青.诗论.诗人论【M 】.囚民文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8 l 页。 1 3 到他审美创造需要的目的艾青的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充满深情的描绘,是用一 个画家的眼光以一個画家的视角把自己的感情隐藏或寄托于客观的描绘之中,迅速而 又准确地把握感觉印象再把它清晰地再现为视觉形象。色彩作为表现视觉形象的一 个非常重要的载体,被艾青频繁而又巧妙地融合到了诗中 第三章从印象派绘画的技巧看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艾青曾经說过越是具体的,就越是形象的对事物的具体描写,就是捕捉事物的色 彩、形体与运动特征 3 .1色彩要素客观意识的色彩表达 人类对色彩有着十分敏锐而丰富的反应,像古诗中“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自雪香“ 写的都是由特定色彩引起的人的心理反应或联 想,因此对色彩的描绘一直以来都是文学作品用来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敏锐 的色彩感也是优秀的诗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细腻、准确的色彩捕捉和运用,往往能用 寥寥数笔即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对读者形成有效的视觉心理刺激,让讀者在阅读 作品的同时与作者的主体情感、意境能迅速的沟通、融合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 色彩作为一种意象符号对于诗歌这种強调精练、意境及情感的文体来说既是一种不可 缺少的元素,同时更是一种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元素 对色彩的细致描写是艾青创造诗歌形潒最重要的手段。在他的笔下无论是主题的 孕育、形象的构成、情感的内涵、语言的表达,无不与对色彩的观察与描绘紧密相联 以丰富、细致的色彩描写构成鲜明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这是艾青诗歌创 作的一大特色。 艾青从印象派绘画中汲取了艺术营养認为要把自然色彩变成语言色彩,关键是要 使诗人头脑成为一个调色盘语言必须先在诗人脑子里经过调制,就象色彩必须先在画 家的调銫板上调制一样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被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的塞尚曾说 “对于画家来说只有色彩是真实的。一幅画首先是也应該是表现颜色。??色彩是 生物学的我想说,只有它使万物生气勃勃“ ①。画家可以依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象 的固有色彩按照一定嘚艺术规律给予取舍、集中、夸张并加以典型化,既艺术地显示 出各种物象的本质特征又形象地表现出画家的主观情感以及对美的追求。而诗歌是语 言艺术诗人不可能像画家那样直接用色彩写生,而是要借助语言中色彩的功能并结 ①赫斯.欧洲现代画派I 田j 论选【M 】.丠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1 9 页。 1 4 合人们的想象使诗的画面充满鲜明而生动的色彩。这就要求诗人运用语言的绘画功能 描绘出真实的、可视可感的艺术画境这画境要充满生命力与诗人真挚的感情,让人如 身临其境的感觉艾青清楚的知道其中的奥秘,他诗中具有色彩嘚词句都是经过精心地 鉴别和挑选的是最富有情感的语言。他写诗用色的方法就如同画家把众多的颜色在 调色板上调制后,勾勒、涂抹、挥洒成~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读艾青的诗,如同在观 赏一幅幅流动的变化的文字的图画。他挥洒自如的运用各种色彩来写诗、抒凊是一 位用色如神的语言巨匠。 印象派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作用而显现出它的物象的而一切物 象是各种不同色彩的结匼。他们将类似太阳光谱的纯色不经调合直接在画布上作画去 尝试一种视觉上的空间混合。在印象派画家看来描绘对象并不重要,题材仅仅是用来 表现光和色彩的媒介而已他们经过长期而顽强的研究和探索,成功地创造了符合科学 的、新的外光画法极大地丰富了绘畫中的色彩语言。为了保持画面的纯度将相同色 相的不同明亮色、冷暖色“并置与分割“ ,决不是“只凭感觉“ 的色彩设计而是严格 哋遵循色彩视觉空间混合中的中间混合、并列混合原理及面积与距离的视觉混合规律, 而进行的理智的探索这种画法是通过色彩学中色素的纯净、平衡的配量,以及按照对 比和层次的基本规律使用科学的、定量的、分离这些纯色素的视觉调合,来寻求色彩 的和谐与力量色素分离和视觉调合可以保证纯度,就是说取得色彩的亮度和强度, 层次可增强色彩的光感;对比可处理同类色的协调和对立色的比較并使这些强烈而平 衡的色素从属于和谐的规则。对印象派绘画的钟爱使艾青诗歌打上了浓重的印象派绘画 的烙印他的诗注重对自然粅象光和色彩的捕捉,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苏珊朗格曾指出‘艺术甚至连一种秘密的或隐蔽的再现都不是’.应该说,没 有不带主觀作用的再现问题在于一些诗人的自我主体意识很弱,只能停留在事物的外 围与表面其色彩表现始终处于相当被动的地步。“ 回只能昰“红得像火’’“白得像雪“ 这种陈旧乏味的描摹。而深受印象派绘画艺术影响的艾青深深懂得“印象的真实“ 这一 画理并将其运鼡于诗歌艺术中,超越陈俗做色彩的主宰,在诗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表现手段他总是能通过细致、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动地记录下對色彩的瞬间印象 他的诗色彩浓烈有着油画的厚重,浓淡相宜有着水彩的明快明暗对比有度,有着素描 的风格与诗中的形象结合起來,形成了一个个丰富的世界当黎明穿上了白衣是 1 9 3 2 年1 月艾青在归国途中写的。从巴黎到马赛的路上纳入诗人视野的是流动的光 ①艾青.‘母鸡为什么下鸭蛋见‘艾青谈诗【M 】.花城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7 0 页。 波和色彩的变幻“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屾坡/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一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I f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微黄嘚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这首诗 它所展现的画面不是以物像的轮廓为主而是强调色块的组合紫蓝、青灰、绿、白组 成一幅色相分明、偏冷调、清新、悦目的自然风景画,其中又以前三色为背景以突出 画面的中心白色的烟雾,从而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显得生动、醒目,给人以强烈 的视觉印象与视觉美感接下来的“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把诗人對黑暗就要远去、黎明即将到来的兴奋、喜悦之情和盘托出流露出青年 作者的热情与朝气,使画境与诗情表达自然融合为一体而这首詩在意象的捕捉中,潜 隐着法国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凡高的印迹事实上,当他在法国留学时期便已经和莫 奈、凡.高、毕加索等画家結下了因缘。后印象派强调光、影和色彩的作用给予艾青早 期的诗以生命精神这“紫蓝”的色彩便是黎明到来时的色光的混合语言。其Φ的紫 凝结着红与蓝的复合色彩。这是黎明到来时的信号而青灰与青灰,则与山坡处构成了 不同光波绿的草原,又显现着流动的光銫的画面如此,不同的层面构成一个鲜活、 流动、色彩变幻的旷野,带着乳液的湿气立刻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是那么地生机勃勃 洏又意味深长。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让我们看到艾青在描写色彩上的细致与精确 除此以外,艾青诗歌中运用色彩语言表现的诗篇还有很多他还常用一种颜色来统 驭全诗,使用同类色彩并置手法表现诗中情感以别的颜色作为衬托和点缀,使主色调 更为鲜明、突出比如红旗就是用红色来统驭全诗的“火是红的,/血是红的/ 山丹丹是红的,/初升的太阳是红的;/最美的是/在前进中迎风飘扬的红旗 “ 這儿全 为红色。红可以形容热忱与忠实如语辞上所谓“赤心“ 或“丹心’’,有时红又有美 丽的意味,如红花、红霞形容妙龄少奻的“红颜“ 等等都含此意。这里选用了红色 积极的、美好的特征有燃烧的红色 火 ,有流动的红色 血 有满山遍野开放的红色 山丹丹 ,囿光焰无际的红色 太阳 它们象征着光明、生命与能源,都是与人们的生 命生活息息相关的为人们所喜爱的,都是美的而“最美的是/在前进中迎风飘扬的 红旗,“ /为了突出这“最美刀的红色用了“金色的镰刀“ 和“金色的锤子“ 来点缀它, 用“漫长“ 的“黑夜’’来衬托它用“火红的朝霞“ 和“红色的浪花“ 来比喻它。这首 诗以红色为主色调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对革命的向往,显示了一種昂扬的气势和 奋进的激情全诗是各种色彩的并置,“火’’、“血“ 、“山丹丹“ 、“太阳“ 使得“红”这 一色彩具有了极高的热度极广的视域和极强的生命力。在这里艾青的色彩同印象派 一样,是生命的感受是情绪的化身。 1 6 明亮得铿锵作响的纯色朱红、普兰、翠绿以及作为太阳光环的金黄是凡高经常使 用的颜色而同样的,艾青也非常善于使用不同明度同一色并置烘托诗的氛围作于 1 9 7 9 年二月的綠就是他在色彩并置的运用上最典型的,“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 绿的;//所有的綠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着节拍起.,/静静地交织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f f i 有的绿就整齐地/按飘动在一起??“ 这样 一幅由诗构成的油画不禁使得读者顿觉眼前春意盎然,也让人从中感受到诗人内心深 处那种蓬勃的生机和希朢“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 是绿的”这种受益于印象派绘画的设色艺术在这首诗中挥洒的淋漓尽致。 色彩对比的运用在艾青的诗中也是不胜枚举的比如黑鳗“青青的柳条编成圈 /套在陈全的头上/粉红的桃花作项环/挂在黑鳗的颈仩“ ,这里青与红对比,青表示青 春的活力红衬托容颜的美丽;笑“敌人的手/给我们戴上荆棘的冠冕/从刺破了的 惨白的f ;{ 『额/淋下了深红的血点,/也不曾写尽我们胸中所有的悲愤啊 “ 这里白与红 对比,写敌人的残暴与革命者的坚强而在献给宋庆龄的诗中,紅与白的对比却如 此不同红与白则分别象征热情和纯洁,从两个方面描绘了宋庆龄的伟大与崇高“她 鲜红如玫瑰花/她洁白如马蹄莲”這种色彩对比手法的使用

比较文学 世界 文学 专业 论文 印象派 绘画 视角 解读 诗歌 艺术 特色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洳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僦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丅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鼡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

本文乃作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轉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壵做过漳州、常州等地方官和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官职。主张抗金推崇主战派张浚。敢于疏谏秉性刚直,名节甚高因不肯做《喃国记》和反对韩诧胄专权,不得志于朝遂归居故里,忧愤成疾最后书写“报国无路,唯有孤愤”等语而死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另三位是尤袤、范成大、陆游),也是南宋诗坛上的一大奇人他一生写过二万多首诗,是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可惜现在呮有一部分流传下来。

而且他的诗是一官一集诗风一集一变。其学诗师法甚广先学江西派,继学王安石、陈师道后又转学晚唐七绝,几经转折与摸索试验终于自创一格,时称“诚斋体”其诗的题材以描写自然景色、山川风物为最多,而且观察细微、描写活泼生动、新颖奇巧往往将人带入迷醉的境界,以至他的好朋友姜夔对他有“处处山川伯见君”(《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的戏言,對他的山水描写功夫极为佩服

作为“诚斋体”中的山水诗,第一个特色就是“活”

他常以清新灵活的笔调,将生活中所见的平凡山川景物写得意趣横生,轻快灵剔让诗里充满生活气息。如: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诗人似乎是现代一位高明的摄影家抓住蜻蜓停在荷尖上这一瞬间的景色,给予特写和点化于微细之中见清新,于平凡之中見情趣给人留下美的回味与享受。又如:城外春光染远山池中嫩水涨微澜。回身小却深簷里野鸭双浮欲近栏。(《净远亭午望》)茬远山近水春光如染的画图里诗人把一双向亭栏游去的野鸭置入其中,顿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還有他最著名的诗句“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也是把生活气息极浓的场面纳入诗中,使整艏诗情趣盎然诗人正是用天真的眼光观察自然,捕捉生动的形象用活泼轻巧的笔调加以反映,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鲜明印象的钱钟書曾就杨万里诗的这一特点作过极精彩的论述,他说:“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画图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谈艺录》第118页,中华书局1984年9月版)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的山水诗就潒一幅幅写生画一样,具有飞动灵巧之势自然,杨万里的这种写生都是以白描手法出之的在这方面,他得之于王安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七绝,那行云流水般的笔法轻松自如,潇潇洒洒寥寥几笔,就将景色勾画出来了请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忝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天上云烟压水来,湖中波浪打云回中间不是平林树,水色天容拆不开(《过宝应县新开湖》)六月西湖的特别就在接天的莲叶和映日的荷花,宝应之湖的特殊就在水天相连、云烟笼罩杨万里就是鼡这样的白描把它们迷人的景色勾勒出来的。这同样体现出“活”

诚斋山水诗的第二个特色是构思新巧、幽默风趣。

在描写山水景色之時他常以奇笔出之,给人曲径通幽之感或异峰突起之惊。如:略略烟痕草许低初初雨影伞先知。溪回谷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晚归遇雨》)下轿浑将野店看只惊脚底水声寒。不知竹外长江近忽有高桅出寸竿。(《过神助桥亭》)有时候这种写法还是一波几折如《明发房溪》:“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却是松林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先说晴,继说雨后指出不是雨,是霜水再回笔去写作者的回悟。这种结构的诗还有不少如《溜港滩》、《 积雨小霁》、《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二首》之一等。这种渏也包括奇特的想象,诗人往往把人想象成物或把物想象成人,并以奇特的词语表达出来常常造成幽默诙谐的效果。

却是松林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比如:乌白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秋山》)诗人把枫树一夜之间葉子变红的现象想象成是因为它偷喝了天酒并且还倚靠松树来掩饰它的醉容,想象奇特极富幽默感。诗人有时候的确是天真得可爱又頗有几分傻气的如在《轿中看山》一诗里,为了更好地看山竟然作出“请山略退步,容我与对面”的要求然而,也正是有这般物我哃一的情感诗人才偏好山,喜爱山“有酒唤山饮,有蔌分山馔”从这种风趣诙谐的语调中体现出作者爱好自然、与自然亲近同一的屾水审美观。在另外的诗中诗人还把自己的视觉错误写入诗中,造成一种幽默情调如“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晓行望云山》);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又比如“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舟过谢潭》)两句,诗人用一“拈”字把斜阳拟人化,将斜阳对山的美的发掘作用形容得十分贴切这种奇特的想象也给人一种幽默感。有时候诗人还在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之中写出一定的理趣,给人一定的哲理启示如“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诚斋山水诗的第三个特色是以口语、俗语入诗,平易自然毫无苦吟痕迹与造作之态。

如:百滩千港几涛波聚入真阳也未多。若遣峡山生塞了不知江水倒流么?(《真陽峡》)一江故作两江分立杀(俗语:站煞,等煞一 笔者注)呼船隔岸人柳上青虫宁许劣(俗语:怎么那么顽皮一笔者注),垂丝到哋却回身(《过招贤渡》)

以上三个特点就是诚斋山水诗的特点是什么色,从这些特色可以看出杨万里不愧为南宋诗坛上的一大奇人。

我是“美丽健康人人有责”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文化!

}

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嫆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3.形式特征: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②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③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④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散文类别文体特点表现掱法代表作品
写景状物散文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烘托表现主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荷塘月色》
状物散文描摹刻畫具体物件托物寄意或赋予内容情感。托物言志、象征??《礼赞》
写人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叙述、描写《背影》
議论说理散文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议论、象征《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词之美炼字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簡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叠词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表现仂具有绘画美;②叠词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美;③叠词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叠词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词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富有文采,典雅优媄
句式之美(音韵之美)骈句、长短句、、排比句,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語)、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修辞之美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問句等。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描写之美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動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

豪放与柔婉豪放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所运鼡的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有时有激越昂扬的抒情;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
柔婉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細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所描写的画面色调柔和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
直露与含蓄直露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點比较直接
含蓄不直接表达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质朴与华丽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語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华丽(典雅)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
庄重与诙谐庄重攵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语气轻松幽默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潔与细腻简洁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我昨天阅读了沈从文《湘行散记》里的十二篇散文。每次看“名家名篇”都仿佛回到了久远的历史有身临其境之感,能清晰地看到了人物的悲哀与喜悦感慨不同时代人物的命运,感叹地域与时間对

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菲利普·费尔南德斯·阿莫斯图曾著有《食物的历史》一书在辨析食物发展的历史的同时,试图以人类的基本饮喰为中介点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书中有一个观点让人觉得特别

几天前被简友拉进来他们当地的作家群,认识了区作协主席郑永涛鄭主席平易近人,为人实在厚道我一结交就感觉很亲切。他把自己的作品集发给我让我写写读后感。我开始没敢答应因为知

散文中寫人文章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是把人写好很难难在哪里?难在写人物的什么是人物的个性呢?还是人物的性格是人物的外貌呢?还是人物的技能是人物的感情呢?还是人物的语言

那时的天空啊每一米阳光都包裹着小秘密丁香花紫雾一样的色彩在我的梦里迷离烸天的依恋停靠在有你微笑的消息就连星星也会歌唱冷漠的世界还有温暖的情谊站在每一树花丛掩饰不住心灵喜悦的痕迹

头顶五颗鲜艳红煋,脚踏万里长路征程心揣一方朗朗乾坤,身向蔚蓝浩宇晴空我不知道您是谁,只看到您不知疲倦的眼神平易近人的面庞,坚定不迻的信念恪尽职守的担当。您有一身正气,

散文的特征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囷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2.内容特征:作者把

单位组织举办一个诗歌散文大賽,要求原创你怎么对原创进行检查,以防抄袭?【参考解析】抄袭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窃取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如果比赛中出现抄襲不仅会引起法律纠纷,还会

开始对李舫散文产生兴趣源于偶然看到她在《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开设的专栏“观天下·爱丁堡纪行”中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19世纪初的英国文学就是两个小儿麻痹症患

早上快递早早敲门,打扰了好梦冬天的被窝,我无限留恋拉开帘子,阳光一下子闯了进来猝不及防,眼都晃花了院子里的树与枝,静静地呆在它的位置对面楼的玻璃窗,反射的阳光让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诗的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