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岩作者罗广斌》作者杨益言是否健在

父亲与《红岩》 ——作者杨益言女儿讲述《红岩》创作背后的故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杨益言和他的女儿杨小益
本报特约记者 梅喻鑫 摄
讲述人:杨小益,《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之女
杨小益是杨益言的小女儿,也是在他身边时间最长的女儿。
今 年,杨小益被媒体缠得有些“烦”。因为国内众多
杨益言和他的女儿杨小益
本报特约记者 梅喻鑫 摄
讲述人:杨小益,《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之女
杨小益是杨益言的小女儿,也是在他身边时间最长的女儿。
今 年,杨小益被媒体缠得有些&烦&。因为国内众多媒体都希望在《红岩》50岁生日前,能再次采访到它的作者之一&&&杨益言。然而由于身体原因,杨老几乎无 法接受媒体采访。于是,在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中,杨小益几乎就是杨老的&发言人&。&爸爸能听明白,但清楚表达已很难。&
11月5日,杨小益拉着父亲的手,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她说:&在重庆的报纸中,父亲只看《重庆日报》,每天都向家人要&。她身边,86岁高龄的杨老看上去精神头不错,但已很难开口讲话。
回忆《红岩》这50年,说起它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杨小益说:&书对父亲的影响很大,但对整个家庭,对我们这一辈的生活影响则小很多,我们5个女儿现在的工作没有一个与文字沾边。&
父亲是名人?
&父亲是名人吗?我怎么不知道?&
杨小益还记得,自己8岁的时候,有人给她说起父亲写了一本书叫《红岩》,全国闻名。
&可是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她说,&因为,父亲很少在家讲自己的工作,也不允许我们随便问&。
其实,不仅杨小益不知道,她的姐姐们对父亲的工作,尤其是的故事也知道得不多。
杨小益说,父亲从来不会和我们讲他的写作故事。很多关于他与《红岩》的事情,我都是从别人口中得知。
杨益言共有5个女儿,她们中,有的做室内装修设计师,有的做医生,有的做电脑工程师,还有人做英语老师。杨小益曾做过记者,但很快也选择了放弃。&小时候,没有生活在父亲光环下,长大了也不想,我们有自己的生活&。
一生为&红岩&
《红岩》没有改变孩子的生活,对杨益言的人生,却有着巨大的影响。
今年,杨益言86岁。以前,身体好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会在一套独立的房子里坚持写作。
关于那套房子,很少有外人能进去。
杨小益说:&那里全是父亲写的关于《红岩》,或者关于红岩精神的书稿,一叠一叠,一堆一堆,他从来不让我们晚辈去碰那些东西。&
其实,这套房子就在杨益言现在所住房子的对面。窗户上,挂着红色窗帘。
&父亲以前是学工科的&,杨小益说,&他想不到能成为一个作家,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因为《红岩》,杨益言成了名作家。
随之而来的,就是没完没了的写作,报告,参加会议,杨益言的生活变得很忙碌,他这一辈子,就是为这本书。&&
&别打我的招牌!&
&任何时候,不要打我的招牌!&这句话,在杨家是一条家规。
杨小益说,这条&家规&是父亲立下的。父亲他们那一辈人,把荣誉看得很重。儿时,杨益言就曾教育杨小益和她的姐姐:不要依靠父辈的名声,凡事要依靠自己,做事要黑白分明。&这么多年,父亲就从来没有允许我们用他的招牌去干自己的事。&
《红岩》出版后,杨益言还曾立过一条规矩:儿女不能随便接受媒体采访,更不能随便谈《红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红岩》作者排名的变奏
语文备课大师――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伴您成长!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红岩》作者排名的变奏
&&&&就像如今通俗歌坛上的“&羽?&泉”、“凤凰传奇”等形形色色的组合,“罗、刘、杨”也是一个由几个人组合起来的工作小组,不过他们的工作内容不是流行歌曲,而是在群众大会上做政治报告和写作,三个人的全名是罗广斌、刘德彬和杨益言。
&&&&这个组合中的罗广斌和杨益言,有点岁数的人都很熟悉,他们的名字和上千万册的畅销书《红岩》一起在中华大地上曾经广为流传。刘德彬,这个组合中的重要一员,却在相当程度上并没有走到台前,虽然在重庆和四川,他的名字广为人知;但在更为广大的读者当中,他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研究当代文学的专家们能够隐隐约约地知道还有一个刘德彬。1963年5&月13&日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署名罗广斌、杨益言的文章《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中提到:“1956&年……市委给了我们三个人以半年时间,分头写出了五六十万字的书面材料。”并且也说到了刘德彬中途“单飞”的原因:“最后几次改写和定稿时,刘德彬同志因工作原因未能参加。”先不说究竟是什么“工作原因”使得刘德彬没有参加最后几次改写和定稿,而说说“最后几次改写和定稿”前后的事情。因为这个“最后几次改写和定稿”也就是从1959&年2&月到1961&年12&月两年多的时间而已,而在这两年多之外的更多时间里,刘德彬的工作和
&&&&生活是和罗广斌、杨益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不过随着时间的不同,他们三个名字出现时的排序是不同的。《红岩》出版之前一直是“罗、刘、杨”,《红岩》出版之后就微妙地变成了“罗、杨、刘”。除此之外,在不同的情境中,也有“刘、罗、杨”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些三个姓氏之间的不同排列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却大有深意。
&&&&“罗、刘、杨”的产生
&&&&“罗、刘、杨”是自然形成的一个工作组合。1949&年11&月27&日,&距离重庆解放还有三天,国民党当局对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200&多个政治犯实行了大屠杀,这就是日后著名的“11?27&大屠杀”。虽然经历了惨烈的火焚和枪击,但大屠杀过后,两处看守所仍然有几十人侥幸生还。在这些人当中,就有身为共产党员而又被组织信任的罗广斌和刘德彬。12&月初,他们两人到“脱险同志联络处”报到后,随即被安排到“重庆各界追悼杨虎城将军暨被难烈士追悼会”组织部,开始进行一系列和“大屠杀”善后有关的工作。其中一项工作是编辑一本对大屠杀进行全面介绍的公开出版物《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蒋美特务重庆大屠杀之血录》。1950年2&月,这项工作进行到后期,刘德彬介绍他高中同学杨本泉的弟弟杨益言参加这个特刊的校对工作。这是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三人一起工作的开始。烈士追悼会结束后,罗广斌、刘德彬一起到青年团重庆市委工作,随后,经罗广斌、刘德彬等人介绍,杨益言也被安排到青年团重庆市委。“七一”前夕,重庆《大众文艺》杂志发表了署名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的《圣洁的血花――献给九十七个永生的共产党员》,这是他们三人第一次共同署名发表作品。不过,“罗、刘、杨”组合被人所熟悉并不是因为这篇作品,而是此后他们一起在机关、学校、工厂做过的不计其数的报告会。据当年重庆团市委负责人廖伯康回忆:“其中罗广斌作的报告最受欢迎,其次是刘德彬,再其次是杨益言。”作为从敌人的神秘魔窟中侥幸生还的当事人,他们的报告会在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尤其是毅然背叛传统世家加入革命队伍而且博学多才、善于言辞的罗广斌,更是成为群众崇拜的传奇英雄。
&&&&除了做报告,他们继续以三个人的名义发表作品。由于出版社的约稿,他们先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丛刊上发表了短篇的《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出版了中篇的单行本《在烈火中永生》。这两个和此前发表的《圣洁的血花》一样并不算成熟的作品却同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由于出版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的开始,《在烈火中永生》成为共青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发行量达到350&多万册,《北京晚报》还进行了全文转载。但早在《在烈火中永生》出版之前的1956&年10&月,他们三个人就向市委申请了半年的创作假,开始了把他们的革命经历写出来的尝试。这个尝试的结果就是1957&年春天完成的几十万字的说不清是小说还是报告文学的一摞子打印稿《锢禁的世界》。
&&&&“罗、刘、杨”变成了“罗、杨、刘”
&&&&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他们三人在前一年完成的这沓子并不成熟但是题材重大的稿子就成为各级作协完成跃进指标的重要砝码,同时,也引起了发表过他们稿子、因此对他们有所了解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们的注意。由于中青社的重视和四川省作协主席沙汀的过问,两年前完成的、保存在重庆市作协的那个《锢禁的世界》有了起死回生的机会。不过,刘德彬却与这次机会失之交臂。1959&年1&月,由于“工团主义分子”、“严重右倾”、“攻击肃反扩大化”等三条“严重错误”,刘德彬被划为“中右”。2&月,市委研究书稿修改工作时,就没有同意让刚刚受过处分的刘德彬继续参加。虽然没有正式参加修改,但在罗广斌他们第二稿的写作过程中,刘德彬也经常抽时间和他们一起讨论、研究。1959&年底,《锢禁的世界》修改本出来了,作者署名仍然是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1961&年5&月,《锢禁的世界》第四稿定稿前夕,罗广斌曾向市委请示两个问题:书名怎么定?作者是否仍署罗、刘、杨?市委书记任白戈指示:书名可定为《红岩》;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唐彬指示:“刘德彬暂不署名,以免被动。”虽然在《红岩》出版的1961&年重庆市总工会机关支部大会就撤销了对刘德彬的处分,但刘德彬的名字还是和《红岩》无缘。虽然没有署名,但也仅仅是没有署名而已。在重庆,人们还是把他们三个人当作一个小集体来看待的。1962&年,在罗广斌的要求下,他们三个人一起调到重庆作协,成为专业作家。《红岩》的大笔稿费也是他们三个人共同使用的。廖伯康曾回忆:“他们常常是同吃、同住、同用,我曾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现在已经在过共产主义生活了。’”虽然还是那个三个人的工作组合,但是《红岩》出版后,他们之间的排名顺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很多时候和场合,刘德彬从排名第二变成了排名第三。如1962&年11&月在《人民画报》发表的《血的记忆》,署名就是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
&&&&“刘、罗、杨”与“刘、杨、罗”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刘德彬排名第一的时候。比如,1957&年2&月28&日―3&月3&日《重庆日报》连载的《云雾山》,署名为“刘德彬、罗广斌、杨益言”;1957&年4月4、5、6&日在《重庆日报》连载的《江竹筠》署名也是“刘德彬、罗广斌、杨益言”;1957&年5&月1、2&日在《四川工人报》连载的《工运书记》署名是“刘德彬、罗广斌、杨益言”。这些在报纸发表的文章就是他们利用半年的创作假刚刚在重庆南温泉完成的《锢禁的世界》中的片段。当然,除了这些刘德彬排名第一的文章,他们在《中国青年报》上也发表了《小萝卜头》、《江姐在狱中》等,署名则为“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很显然,那些署名时刘德彬排在前边的文章是由刘德彬执笔写作的,其它的文章则是由罗广斌执笔写作的。当年他们三个人在南温泉写作时是按照各自熟悉的题目分工合作的,署名虽然是三个人,但具体到某一段,实际写作的肯定是某一个人。人们曾经把这些确实为刘德彬所写的段落和后来出版的《红岩》中的相应段落进行对读,发现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的确,《红岩》在1959&年到1961&年之间的几次大修大改中,经过无数把关者的指点,和最初完成的《锢禁的世界》相比肯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些没有多少改动的段落只能说明刘德彬当年执笔的那些段落是相对成熟的。
&&&&再比如,《红岩》出版两年后的
&&&&1964&年1&月8&日这一天,由罗广斌执笔分别给中青社文学编辑室的“道隆、张羽、维玲”也即编辑部主任阙道隆和编辑张羽、王维玲以及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水华、于兰”写了两封信,这两封信最后的落款都是“德彬、益言、广斌”。相比之下,1963&年12&月18&日,由杨益言执笔给“水华、于兰”的一封信的落款署名则是“罗、杨、刘”。在1&月8&日给中青社编辑们的信中谈到罗广斌和刘德彬的身体情况时也是先说刘德彬,后说罗广斌:“刘、罗健康情况较差,不断治疗。目前刘的高血压已经稳定,尚能坚持工作;罗血压未稳,&心脏略受影响,近来均在家休养。”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刘德彬由于错误的政治分类被强制解除了修改小说的工作权和在出版后的小说上署名的著作权,但在《红岩》出版后,由于罗广斌的努力,他依然参加了三人组合的各种活动:搜集素材,&准备继续创作以地下斗争和监狱斗争为主题的小说;到北京帮助北影主创人员写作电影剧本;在作协党组领导下,总结小说《红岩》创作的成功经验,等等。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罗广斌是他们三人组合中统筹全局的核心人物,但他在自己执笔的书信中还是很得体地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后;另外,在他看来,刘德彬虽然没有在《红岩》上署名,但他毕竟还是这个组合中的老大哥。或者说,正因为有过实际贡献的刘德彬没有能在《红岩》上署名,所以才更应该给实际上是受了冤枉和委屈的刘德彬以某种形式上的补偿。
&&&&罗广斌在“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
&&&&后的1967&年坠楼身亡,从此,这个三人组合真正结束了它的使命。但是,为了给死难的战友罗广斌恢复名誉,也为了维护他们的共同的政治资本《红岩》的清白,杨益言和刘德彬一起到革命中心北京上访申诉、四处活动。这个时候,包括杨益言本人都是把刘德彬当作是《红岩》的作者之一来看待的。“四人帮”被打倒后,政治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中青社计划再版《红岩》。1977&年7&月底,受中青社的邀请,杨益言到中青社又一次修改《红岩》,但这时罗广斌的政治问题还没有解决,刘德彬当年遭遇的因为政治原因不能署名的情形有可能再一次落在罗广斌身上。那样的话,《红岩》的署名就会剩下一个唯一作者杨益言。后来,由于罗广斌遗孀胡蜀兴的努力申诉和当时的中组部部长胡耀邦的安排,罗广斌的问题才很快得到解决。《红岩》署名没有再发生更大的变化,但似乎也固定了十几年前造成的那个找不到被告的历史错误。
上一本图书: 下一本图书: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客服免费电话:
您的位置:>>>&【红岩的作者】作家罗广斌 杨益言简介
【红岩的作者】作家罗广斌 杨益言简介
红岩的作者是谁呢?今天跟随爱装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吧。
  红岩的作者介绍
  《红岩》是着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罗广斌简介
  罗广斌(1924--1967),作家。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着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合着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杀。
  因长篇小说《红岩》在全国的巨大影响,罗广斌作为作者之一,又是重庆“11.27”大屠杀幸存者,自然而然也成为青年们崇拜的英雄。但是那时他的日子并不推选他为访日代表,被重庆市某些人以“历史问题有个别疑点”为由否决;第二年共青团召开九大准备安排他为团中央委员候选人,也因同样理由被否决。在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罗广斌当年在大屠杀之夜从狱中脱险的经历,正好构成了让人不放心的历史疑点。因此罗广斌在文革之前心情是压抑的。
  当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为口号的文化大革命发动起来之时,他立即被那种“造反精神”所鼓动,所感召。他成为重庆最早的造反派之一。这也是他的悲剧人生的开始。1948年由于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囚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日在敌人大屠杀时从白公馆越狱脱险。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烈士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长。曾与刘德彬、杨益言合写《在烈火中永生》等小说。年与杨益言合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深受读者喜爱,先后发行350万册,并翻译成英、法、俄、日等19种外文发行。“文化大革命”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日,红卫兵闯入罗广斌家将其绑架,5天后罗广斌在关押地坠楼身亡,时年42岁。
  杨益言简介
  杨益言(1925年~)&,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着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根据其切生经历写成《红岩》一书。
  原籍四川省武胜县,日生于重庆。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一一"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
  从1950年4月起在重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建国初期,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三个人共同把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切身经历写出来。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发表三人合作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后华东、华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单行本。1958年又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文革”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作者亦备受摧残。罗广斌和杨益言在“文革”爆发后受到残酷迫害,其中作者之一罗广斌于1967年2月含冤去世。“文革”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
  《红岩》简介
  《红岩》是着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它主要说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渣滓洞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重印98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曾先后被改编为电影《烈火中永生》
  《红岩》这一神品般的小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红岩》小说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取自真人真事。我们不能否认,艺术的东西有些可能要比生活的真实更完美一些,但当真实地接触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史实材料时,不能不承认没有夸大的真实很多时候要比加工过的艺术更具冲击力量。
  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等,从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发行800多万册,是发行量最大的小说;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该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装修预算清单,轻松免费获得
A 安徽B 北京C 重庆F 福建G 甘肃G 广东G 广西G 贵州H 黑龙江H 河北H 河南H 湖北H 湖南H 海南J 吉林J 江苏J 江西L 辽宁N 内蒙N 宁夏Q 青海S 上海S 陕西S 山东S 山西S 四川T 天津X 新疆Y 云南Z 浙江
为了方便您随时查看,计算结果将同时发送到您手机。
以下价格仅为估算报价,实际价格以量房结果为准!爱装网家装顾问将在24小时内致电,为您提供更多的装修服务!
半包价格:元
全包价格:元
您觉得以上报价:
请相信 ,报价都是深入调研市场行情,报价公开透明,请严防其他恶意增项的天价报价单!
爱装网已为您安排专属家装顾问,24小时内会致电您,为您详解增项风险!
扫一扫,手机随时随地看报价明细
&&最新分享
&&相关问题最新播报:
揭秘小说《红岩》与奉大巫起义的真实历史(图)
  《红岩》是一部以共产党人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而进行英勇斗争为历史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曾被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集中营里,亲身经历过敌人的种种野蛮暴行,见证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们根据狱中经历和参加下川东武装起义的革命志士的回忆,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于1961年12月完成了《红岩》小说的创作,并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在日趋多元化的今天,《红岩》依然受到许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和欢迎,由《红岩》改编而成的各种艺术形式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因为《红岩》是一部小说,所以它反映的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与真实的历史是有出入的,它不完全等同于真实的历史。
  笔者通过走访历史当事人,查阅有关历史档案,根据小说作者刘德彬的初衷,以此文还原《红岩》小说中武装斗争的真实历史。
  陷入政治困境,小说署名权被剥夺
  新中国成立后,刘德彬任青年团重庆市委常委、少年儿童部部长,罗广斌任青年团干部。经罗广斌、刘德彬介绍,杨益言作为进步青年被安排进入青年团重庆市委机关工作。在刘德彬领导下,他们3人一起负责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开始合作纪实题材的文学创作。
  经过几年的合作,写作了一大批反映狱中斗争的纪实性报告文学,如《江竹筠在狱中》《云雾山》《禁锢的世界》等。1958年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第六辑,发表了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的《在烈火中永生》。这篇作品以罗广斌和刘德彬1956年在青年团江津地委所作报告为基础整理成文,实际上是小说《红岩》的雏形。
  1960年,罗广斌、杨益言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改稿,与青年出版社二编室主任谈话,聊到小说众多人物中“江姐”这个人物刻画得较好,罗广斌便告诉他,“关于江姐、华蓥山斗争的部分,是老刘(刘德彬)写的”。
  江竹筠本就是刘德彬熟悉的战友,华蓥山武装斗争也是刘德彬在奉大巫起义中的战斗生活再现。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3人合作修改这部小说的时候,刘德彬却遭到一场意想不到的打击,陷入了政治困境。
  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刘德彬被划为“右派”。1961年,《红岩》小说正式出版,重庆市委书记处书记李唐彬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形势,为了不影响《红岩》的出版发行,作出“刘德彬暂不署名,以免被动”的指示。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岩作者罗广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