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家园合作的误区,教师职业生涯十大误区应该怎么做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如何走出家园合作的误区???,8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走出家园合作的误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浅谈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_其他论文-人大经济论坛
您的位置:
浅谈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
【摘要】: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幼儿教育也在不断迎合新的挑战。在现在的幼儿家庭里,越来越多的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疼在心里,爷爷奶奶捧在手上。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王子。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不是父母包办,就是长辈包揽,加上又是独生子女,使得他们在性格上也存在许多缺陷,如:自私、倔强、占有欲强等等,在行为习惯上也存在不足,有的会张口骂人,有的遇到问题会打人,遇到矛盾总是先想到自己,根本不为别人考虑,非常的以自我为中心。长期下来,这些孩子就会形成许多不良习惯,不愿与他人分享玩具或食品,有的则不能与同伴合作游戏,遇到困难最常用的方法是告状或是武力。这样的孩子在我班是非常多的,我不免为他们的这些行为感到忧心忡忡······他们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主宰,如果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来该如何学会与人相处,如何学会生存,如何适应社会?所以,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从现在开始也为时不晚,让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怎样改变现状、怎样家园互助、怎样达到目标呢?如何更好的教育好幼儿,使他们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呢?我想,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家园合作 行为习惯 合作 谦让 分享 快乐 交往
你我都知道,教育是百年大计,无论你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教育都是普及的,国家更是非常重视的。任何一个人,他都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成才,说的远一点,那就是长大后才能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创造价值。然而,有人可能会问,何为良好的教育?是优渥的家庭环境,还是城市里优质的教育体系?难道农村里的教育机构就无法成就北大或清华了?非也!在我看来却恰恰相反。现在的孩子,农村里的比较能吃苦耐劳,知道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不是有句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我想,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然,这种现象不是没有个别的。有的农村的孩子也是娇惯的,有的城市里的孩子也是懂事的。因为,现在提倡晚生晚育,更提倡优生优育。所以,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希望与疼爱那是不在话下,爷爷奶奶更是当成小祖宗似的来伺候,生怕饿着了或冻着了。现在的孩子不但是吃得好穿的好,家庭条件也比以往好,所以,家长都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看见别的家长给他的孩子买了新衣服,于是立刻也给自己的孩子买一套,否则就会觉得亏欠了孩子。看见别的家长给他的孩子买了新玩具,于是马上也给自己的孩子卖一个,不然就会觉得委屈了孩子。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也给孩子在无形中形成了攀比心理。这些都体现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观念。时间一长,孩子就能够明白,原来家长这么在乎自己。于是,许多孩子在家里蛮横、不讲道理,不达到目标不依不饶,要不就哭闹。家长对孩子又过于溺爱,明明知道不能纵容却依然不忍心,就继续错误下去了。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就形成了“自私”、“要强”、“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等等陋习,若不从现在开始更改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试问:“将来他们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融入这个社会呢?”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是非常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呢?又该从何入手呢?······许许多多的想法在我的脑中盘旋。结合自己在幼教方面的工作经验,我利用现有资源,从我带的这个班开始,以点带面开展了情感教育方面的教研活动。我班幼儿是中班的孩子,他们正处于一个懵懵懂懂的时期,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教研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家长的配合尤为关键,当然还有许多需要关注的地方,在这里也就不一一举例了。现就我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同进行探讨,也将我的一些解决措施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认识,改变教育观念。
如:利用晨间活动时间、幼儿离园时间、与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家表现,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针对他们的教育观念进行研讨,并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如:昨天再家里吃饭如何?休息的怎样?你们家长对教育孩子有什么困惑?等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该变,
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家访,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家长共同商量符合幼儿的教育措施,共同完成教育任务。我班有个孩子叫刘传龙,周末在家里被邻居家的周辰翰抓破了脸。他们都是中一般的小朋友,周一入园的时候,刘传龙的妈妈气势汹汹的对周辰翰说:“你看看你,把我家龙龙的脸抓成什么样了。”周辰翰睁着大大的眼睛,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了。翰翰的妈妈也很生气,差点打起来。我立刻走过去,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原来,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游戏,因为一个玩具而发生了争执,最后龙龙抢走了翰翰的玩具,情急的翰翰就抓破了龙龙的脸···。于是,下班后,我对他们两位孩子进行了家访。龙龙与翰翰两家靠的很近,在一个院子里住,平时没什么同龄的孩子玩。他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比较娇惯孩子,家长工作忙,有时会忽略孩子。加上父母文化有限,对教育孩子没什么好的方法,有时候急了,少则骂甚至会打。于是,我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与他们进行了长谈,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两家握手言和。龙龙的妈妈也意识到自己不该跟孩子计较,翰翰和龙龙也互相道了歉。这种行为习惯有时候并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而是跟家长对这方面的认识不够,在教育观念上存在误区。从这次的家访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她们都有了进步。另外,我觉得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两次家长会,向他们介绍育儿经验,并增设一些幼儿讲座,让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尽量少走弯路,从根本上提高家长的素质。让家长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教师与家长共同交流,收获经验。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达到家园同步。
二、开展“我交往”“我健康”“我快乐”的主题班会活动,使孩子在无形中学会与人相处,在相处中培养行为习惯。
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因为孩子天性爱玩,让他们在游戏中进行交往,这比较容易让幼儿接受。像“娃娃家”“绿色银行”“开心小舞台”“环保理发店”等角色游戏,都是幼儿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与人相处。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通过适时的参与,抓住教育的契机,给与他们更加适宜的指导。游戏结束后,可以请有而进行评价,可以是评价他人,也可以是自我评价,让他们通过语言的表达,提高语言的连贯性、完整性,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能力。每天给幼儿说几个小故事,通过对比、观察等方式了解与人相处的简单方法。评选值日生,让他们学会劳动,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帮助他人,学会爱护集体,指导帮助幼儿学会合作完成值日的任务。利用节假日或幼儿的生日开展交往活动,把自己的玩具或图书等小礼物送给班里的好朋友,学会与他人分享。
三、组织亲子活动,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的发展和提高。
每学期组织3至4次的亲子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发展交往能力,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有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有幼儿与幼儿的交流,有家长与家长的交流等。如:爬紫金山,游莫愁湖,亲子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师生交流会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幼儿从各个方面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去谦让同伴。如:今年的六一文艺汇演,老师忙前忙后,累的满头大汗,家长们见了都说:“老师,你们真是太辛苦了”,就连我们班最倔强的孩子都知道为老师送来一块手帕,用稚嫩的声音说 :“老师,你擦擦汗吧!”在这个时候,你会觉得付出的很值得,那是一种幸福的感受,因为他们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分担成人的辛苦,这怎能不叫人惊喜?在每次的活动之后,我都会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能够感觉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四、家园互动,共同合作,共同成长。使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相一致。
每周向家长发放家园练习手册,向他们反馈幼儿的在园表现,并请家长反馈幼儿的在家表现,对幼儿进行共同的帮助和引导。结合幼儿的表现,对孩子的近期行为进行总结和评价,并针对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从根本上帮助他们得到提高。同时,针对孩子的错误
五、“一帮一”结对子,用幼儿的优势进行拓展,发挥榜样作用。
请班级里表现较好的幼儿去帮助较弱的幼儿,发挥幼儿的优点。让能力差的孩子也能迎头赶上。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帮助,共同游戏,共同进步。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时间快乐的事情。 对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进行扩展,逐渐让幼儿之间自然而然的学会谦让与合作。
六、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结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从各个方面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说自己开心的事,聊自己喜欢的事物等等,让他们学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他人进行分享。
每月进行“好宝宝”评选活动,,从中激发幼儿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起到促进作用。
七、 教师为幼儿树立榜样,因为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
当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必须经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做出榜样。 另外,正面强化也很重要。如:口头语言强化和肢体语言强化。口头语言强化是指教师用适当的语言肯定幼儿的分享行为,强化他们的愉快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再次尝试分享的愿望。肢体语言强化是指教师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姿态等变化来表达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肯定。如当幼儿友分享或谦让或合作行为时,老师可采取向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手轻拍其肩膀、头等方式,使幼儿因得到教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愿意发生类似的行为。
八、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幼儿园,许多孩子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不知道怎么去学习。该怎么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肯定是要求家园相互配合一致,比如今天教了什么本领,回去后家长及时的对孩子进行提问,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校信通、面谈等方式告知家长当日所学知识点,让家长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复习、巩固。对于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针对孩子的发展情况和个性特点,适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逐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者,在学习中,要有计划的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如:怎么拿放书本、怎么保持正确的坐姿、怎么专注的认真听讲等,这都是学习习惯。所以我们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做好榜样。
九、养成合理安排生活的习惯,纠正不良习惯。
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每天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按照正规的时间安排的,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入厕、早操、午睡等,都有硬性的规定,这种合理的生活安排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益的、合理的。所以,家长在家也要让孩子学会早睡早起,坚持按时入园,不睡懒觉。但有时候家长自己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周末时偷个懒,常常拉着孩子和自己一起睡懒觉。甚至早餐不吃,连中午的一起吃。原本正常的一日三餐变成了一日两餐,这无疑对孩子的身体不益。有些家长则是依着孩子的性子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也是错误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过来了。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不能到坏习惯养成以后再来纠正,那时就晚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教师对孩子多鼓励,提出要求。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终身受益。
十、老师在家园合作中起重要作用。
《纲要》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纲要》中还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陈鹤琴老先生非常强调家园合作的重要性,说:幼儿教育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哪一单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为了我们祖国的花朵,为了他们能健康的成长,我呼吁各位家长和同仁,我们在关心孩子身体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呢?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一定要先让幼儿与同伴有交流,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当然,家长还应该更改教育观念,不要事事包办,事事维护,也不要溺爱孩子,让他们从小学会与人交往的方式,学会关心别人。教师与家长还应积极引导幼儿,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榜样。只要坚信付出了努力就会有希望,只要坚信播撒了种子就会有收获!家园合作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应目标一致,有机结合,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们的明天而不断耕耘吧,我会一直坚守在幼教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只要能为他们创造一丝价值,我都会风雨兼程、勇往直前!让我们重视起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在你我共同的合作中更加茁壮的成长。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
加入经管之家,拥有更多权限。  摘要: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家园合作的问题与对策
2013年10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这是一种切实可行而又效果明显的学前教育手段。对家园合作方式进行研究旨在探寻其内涵;通过分析当前进行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建立家园合作的途径和策略,以此丰富其实施内容和应用内涵,为有意进行家园合作的幼儿园提供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 中国论文网 /9/view-4360104.htm  关键词:家园合作 问题 对策   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既是教育的需要,更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不仅能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本论文将具体探讨一下家园工作中的一些的问题和策略。   一、现今家园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家长态度消极   家园合作中,家长和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双方对各自分工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不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幼儿教育还停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上,“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教师管”。   (二)教师和家长交流地位不平等   平等是合作的基础,缺乏了平等,教师和家长间就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家园合作就失去了实施的基础。例如:有些教师视自己为绝对权威,仅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完成教学计划,较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而家长也盲目的把教师当做了权威,对自己的想法缺乏信心,不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意见;另一种表现是家长的地位高于教师,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把自己定位于家长的服务者,处处避免与家长发生冲突,与家长的交流则成了“工作汇报”。以上两种不平等倾向的出现,导致家园合作趋于表面化、形式化。   (三)幼儿缺位   家园合作的初衷是为了幼儿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而现今所出现的家园活动,则往往将幼儿排除在场,家长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待孩子的教育,完全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家园合作单纯的成为了教师和家长间的交流,没有了幼儿的参与,家园活动的成功与否完全凭借着教师和家长的主观判断,这样的判断就脱离了实际,而家园合作所能取得的成效就值得榷了。   二、进行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探索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中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实践还表明,现在有不少幼儿家长不仅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阅历,而且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信任、共同提高,这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基础。   (一)加强教师和家长的家园合作意识   由于传统幼儿教育理念的束缚,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对家园合作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都有一定的排斥,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的开展家园合作的各种活动,调动幼儿园和家长的积极性就显的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在开展家园合作之前,必需先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理论培训,加深对家园合作的了解,有条件的幼儿园甚至可以组织部分教师和家长到国外优秀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加强教师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认同,为后续家园合作活动的开展扫清障碍。   (二)成立家长委员会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在幼儿园设立家长委员会,邀请不同身份、有一定能力和专长的家长加入到家长委员会,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中来,定期集会,发挥各家长所长,就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最大可能的避免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同时,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可以使幼儿园获得家长的社会资源的帮助,为幼儿园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助力,而群众对幼儿教育幼儿园的进步又直接促进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得幼儿园的发展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步进行,实现幼儿园和家长的双赢。   (三)建立健全的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机制   家园合作能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实现幼儿园和家长的沟通互动,只有建立健全的幼儿园和家长沟通机制,家园合作才能按预定的方式实现预定的效果,这也是开展家园合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沟通机制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实现。1、幼儿园建立家长联系册,通过电话和短信与家长进行联系,及时沟通一定时期内幼儿的成长动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为家长制定相对应的家庭教育方式。2、幼儿园鼓励教师进行家访,通过家访,全面细致的和家长进行交流,不仅使幼儿园的工作得到家长的认同,同时促进教师对家长采取的家庭教育的了解,实现双向互动。3、建立家长园地,给幼儿家长们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和契机,通过家长间的对比,帮助家长发现自己家庭教育的优点和不足,完善各自的家庭教育方式。4、利用网络媒介,建立QQ群等交流平台,这也是家长园地的一个补充,借助网络媒介的隐蔽性,使各位家长在交流的过程中摒弃社会地位的差距,畅所欲言,更好的达到交流的目的。   (四)开展教师、家长和幼儿三者参与的互动活动   家园合作要求教师、家长和幼儿三者的共同参与,而家园合作的其他途径比较注重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幼儿的作用,所以,家园合作在进行其他方式的同时也应该安排特定的活动,将教师、家长和幼儿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三者间的互动,可行的活动包括幼儿园和家庭的联谊活动、节假日以幼儿为主的汇报表演及三者共同参与的运动会等方式,通过这些集体活动方式的进行,扭转教师、家长和幼儿三者之间一定程度上的对立关系,增进他们的认同和信任。   总之,“教育是一种通过共同探索而进行的社群活动和文化分享”。家园合作为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家长可以分享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教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有关儿童的有效信息,并从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中获得帮助、成长。开展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和教师应真正将家园合作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并认真思考研究家园合作的方式,努力贯彻《纲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伦信著.《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   [2]霍力岩.《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刘艳珍.《学前教育原理》,科学出版社,2011年.   [4]刘吉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家园合作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家园合作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