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值为什么这么高

福建福清市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801.1亿,增长9.2%_城市gdp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607贴子:
福建福清市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801.1亿,增长9.2%
全年名义增幅9.94%,对比前三季度名义增长0.68%
随后会放制作过程
这是吐槽日报年终盘点系...
这一年以来我们这个世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
看到的人都笑了!请准备...
Hi,亲爱的玩家们: 欢...
猜猜“老哥稳”排第几?
人很多,安检严格
近日,90后十大富豪榜出...
霾再大也要笑着活下去!
【ID】思念比失恋痛苦 ...
北京时间19日深夜,在土...
报考二级消防师要求,学尔森13年考培经验为您解答,更有百度信贷分期付学费.
差一点点破10.福清未来几年应该增长很快
2015年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1亿元,比增9.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1.26亿元,比增10.2%;766.3亿元,比增19.2%;3亿美元,比增24.1%;出口总额53.8亿美元,比增1.1%;35260元,比增9%,农村居民18080元,比增10%
地方税收多少
目前已出的福清长乐晋安仓山的GDP名义增幅全部高于9.9%
能不能冲击5700
你能预测下全市的名义增速
又能重新超南安了
福建很猛啊
我原来预测5690,估计接近
报考一级建造师要求,学尔森13年考培经验为您解答,更有百度信贷分期付学费
超二胖长春
还要看剩下的几个县,期待福州破10
还记得昨天某位泉州人说
福州名义破9%
难度极大,
拉动0.03就行
难度极大。。。。。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2015年福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您当前位置:&>&&>&
2015年福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福 清 市 统 计 局国家统计局福清调查队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决策部署,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全力推动福州新区福清海港新城开放开发,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福清区块建设,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良好成效。  一、综合  年末全市户籍户数为39.5万户,人口134.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68万人,非农业人口56.7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83‰,人口死亡率为4.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9‰。城镇化率48.5%,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15年,福清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3.27亿元,比上年增长9.1%(以下简称“增长”),“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9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94.19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98.13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比例为11.6:50.3:3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1169元,增长8.1%。  二、农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56.21亿元,增长4.6%,“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37.79亿元,增长8.1%;林业产值0.58亿元,增长5.2%;牧业产值32.44亿元,下降2.5%;渔业产值78.92亿元,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49亿元,增长4.4%.  全市粮食总产量11.13万吨,下降2.4%;蔬菜产量68.9万吨,增长9.2%;水果总产量8.09万吨,增长6.6%.  年末生猪存栏76.75万头,牛存栏2.97万头,羊存栏8.74万只,家禽存栏336.03万只;全年猪出栏123.47万头,下降4.5%;羊出栏12.93万只,增长8.0%;家禽出栏498.32万只,下降18.6%.全市肉类总产量10.94万吨,下降3.2%;禽蛋产量4.88万吨,下降14.5%;奶类产量0.16万吨。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2.53万吨,增长5.8%.其中海水产品31.9万吨,增长5.8%;淡水产品10.6万吨,增长5.0%.  2015年末全市新培育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推荐申报福州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共拥有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福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福州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2015年接待游客数量约70万人次。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86.9亿元,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0.97亿元,增长9.1%,“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4%.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1393.07亿元,产销率达93.7%.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0.89亿元,增长10.6%.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73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2.32亿元。全市建筑房屋施工面积2290.01万平方米,实行投标承包面积1081.4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99.53万平方米;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及以上的企业有25家,其中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有10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含“两高”投资)765.48亿元,增长19.1%,“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9%.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58.73亿元,增长23.0%;房地产开发投资106.75亿元,下降0.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7.68亿元,增长21.3%.  2015年,全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731.03万平方米,增长5.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45.82万平方米,增长4.4%.商品房屋销售面积76.61万平方米,增长2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5.05万平方米,增长14.1%.商品房屋销售额80.59亿元,增长33.1%;其中住宅销售额55.4亿元,增长9.6%.  五、城乡建设  宜居环境建设有序推进。2015年,全市共有125项宜居环境建设项目,总投资100.8亿元,全年完成投资49.75亿元。共完成全市43个美丽村庄建设任务,其中新厝镇江兜村和渔溪镇建新村为示范村。全年实施千面山片区拆迁安置区建设、瑞亭片区改造、观音埔安置区建设、音西建材市场改造等7个项目。同时,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南岭镇食菜厝已列入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新厝镇江兜村、渔溪镇陈白村、龙田镇山利村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一都镇、一都镇东山村东关寨、龙田镇山利村入选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2015年末全市实有城市道路面积418万平方米,全市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151.14公里,天然气供气总量12561万立方米。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288辆,实有出租汽车数430辆。  2015年末全市全年处理污水4066.16万吨,污水处理率95.02%,新建污水管网15公里,污水管网累计192.60公里。同时,第二污水厂、龙田、渔溪、高山镇四个污水厂也推进顺利,第二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完成主体建设;龙田镇污水处理厂厂区项目土建施工已完成约85%;高山污水处理厂主体已全面建设完成,准备厂区绿化及相关验收试验。  全市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7座,主变29台,容量1240000千伏安。高压110千伏输电线路42条454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3条14.84公里。全社会用电量50.33亿千瓦时,增长0.9%,其中工业用电31.50亿千瓦时,下降0.2%;居民生活用电10.89亿千瓦时,增长0.84%.  六、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67亿元,增长16.9%,“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7.06亿元,增长33.2%;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4.61亿元,增长10.4%.  城镇消费继续领跑,农村消费逐步提升。城镇实现零售额267.54亿元, 增长17.7%;乡村实现零售额64.13亿元,增长13.6%.  2015年全市拥有四星级旅游饭店4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14家。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70万人次,增长23.3%.实现旅游总收入14.5亿元,增长15.1%.  七、对外经济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完成33688万美元,增长17.0%.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统计)完成30016万美元,增长24.1%,“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6.8%.  全年实现出口总额(海关口径)542892万美元,增长2.0%,“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1%;进口总额222923万美元,下降3.6%.  八、交通和邮电  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21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2公里,国道公路45.6公里。全年旅客周转量111665万人公里,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221320万吨公里,水上运输货物周转量1098430万吨公里。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021万元,下降9.1%;移动业务总量5.89亿元,下降7.4%;电信业务总量4.04亿元,下降2.7%.天翼移动电话拥有量31.51万部,增长2.8%;移动电话拥有量73.5万部,增长7.9%;年末宽带用户数20.36万户,增长4.1%.  九、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1.26亿元,增长10.2%,“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4.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95亿元,增长6.3%,“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4%.税性收入66.84亿元,增长5.3%.一般预算支出69.81亿元,增长16.4%.  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本外币)1498.8亿元,增长7.7%.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852.2亿元,增长8.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本外币)573.8亿元,增长8.1%;其中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521.87亿元,增长6.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本外币)646.63亿元,增长6.6%.  十、教育、文化和科技  全市拥有普通幼儿园190所,在园幼儿53108人,增长2.9%;普通小学314所,在校生115130人,增长3.8%;普通中学71所,在校生64922人,下降0.7%.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1072人,特殊学校教职工42人。  推进精品性文体活动。今年福清市注重依托合唱基地,与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省音乐家协会等联合邀请世界着名合唱指挥家帕德来福清,举办面向全国的2015帕德(中国福清)柯达伊合唱指挥大师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合唱指挥和爱好者约700多人参加了这次培训,这是基地举办的第五次高品质合唱指挥培训,有效锻造了合唱基地的品牌效应,扩大了福清城市影响力。依托中国音协(侨乡)音乐创作基地,组织原创小儿舞蹈《鸟仔》,参加全省第六届原创小儿舞蹈大赛,获得创作和表演双金奖,并被选送参加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大赛,获得银奖。开展群众性主题活动。突出节庆主题活动,结合春节、元宵、端午节等重要节日,组织新春音乐会、“闹元宵?看民俗”民俗文化节、“我们的节日”、纪念反法西斯和抗战胜利70周年音乐会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突出惠民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惠民乐万家”文艺下乡巡演和优秀闽剧展演,目前“惠民乐万家”已演出72场、闽剧展演20场,对促进基层文化繁荣、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突出高端主题活动,依托“两馆一中心”与国家、省级文化单位、演出机构以及院线联盟合作,推进“惠民乐万家”高雅艺术走进大众活动,大力引进高品质节目,进一步提升市民文化整体素养,“两馆一中心”先后承接各类文艺活动28场。  2015年,全市共申请专利1163件,同比增长108.98%;授权专利689件,同比增长47.02%.全市共有1家企业获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获得福州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申请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企业中有4家获得年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十一、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各类型卫生机构690所,农村卫生所496所,床位3142张,卫生技术人员4625人。我市全部县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和耗材零差率销售,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2015年,全市组织举办2015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了篮球、气排球、乒乓球、足球、网球五大联赛500多场,观众人数达20多万人次,初步培育了地方体育赛事品牌,营造了全民健身浓厚氛围。组队参加第四届全国气排球公开赛、福建省全民建设运动会气排球比赛、福州市农民象棋锦标赛等,带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融籍运动员林莉参加第十八届亚洲女排锦标赛,获冠军;福清二中和城小、实小参加2015年福州市田径锦标赛暨田径传统校比赛,分获中学组第一名和小学组第一、二名;组队参加2015年福州市举重锦标赛,获得男子团体第二名和女子团体第三名。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福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0元,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18955元,增长6.5%,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58829元,增长8.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59元,增长8.1%,人均消费支出24478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4元,增长8.6%,人均消费支出15082元,增长8.3%.  2015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7%,涨幅温和。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类指标呈“六涨两降”的态势,其中,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涨6.4%,烟酒及用品类涨4.8%,衣着类涨3.1%,居住类涨2.5%,食品类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涨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降0.2%,交通和通讯类降2.4%.  2015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15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8%,控制在福州市下达的指标2%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813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2.7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46.75万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3.94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3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5.1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9.0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8.39万人。  十三、园林绿化和环境保护  全市完成园林绿化面积2391公顷,其中公共绿化面积497公顷,新增绿地面积2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232公顷。  全市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处理站1个,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12万吨/日,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745万立方米/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9%,烟尘控制区总面积102平方公里。  全市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空气综合质量指数达到3.23,优良率为97.5%;龙江水质功能达标率为91.8%,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3%,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为66.6%,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入海河口(海口桥)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区域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均达标,城区功能区噪声4a类夜间超标。  注: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来源:福清政府网站 原标题:2015年福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关报道:
编辑预约:300
Copyright & 2008 - 2016 FQLOOK. All Rights Reserved“福清模式”和“福清精神”(1)
中国独一无二的
“福清模式”和“福清精神”
--------福清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探讨
福建新华书店&&
现在,无论是在福清,还是在世界各地,认识福清,了解福清人的越来越多。有道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福清人,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就有福清人。一方面古往今来福清人就有闯荡世界的“文化基因”与传统,“出国热”经久不衰;另一方面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福清经济社会和人文的大手笔,跨越式的大发展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无论是各级领导,地区级的各类专家,还是国际友人只要来到福清都会感到惊讶和震撼。无不为福清的特色,福清的速度,福清的效应,福清的影响,福清的发展受到震动。无不为福清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与大手笔而感动。的确有震惊中外,福清独一无二的模式与内涵---------“福清模式”呼之欲出,水到渠成,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福清模式可概括为:“五主导三一体”,即“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带动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
主导助阵城镇化建房,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造就有福清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福清模式也造就了“福清精神“。虽然“福清模式”没有象“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等的响亮,也没有进行过认真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宣传,但是福清人的默默无闻的创新与摸索造就的“福清模式”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下面从八个方面进行探索,以便引起重视和抛砖引玉,为建设适宜生活和工作又天蓝地绿水净路畅神清气爽的新福清而共同努力。
1,“福清模式”的形成,
2,“福清模式”的思想基础,
3,“福清模式”的特色,
4,“福清模式”的经验,
5,“福清模式”的着力点,
6,“福清模式”中的“四轮推动”
7.“福清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晋江模式”和东莞模式”等的比较与借鉴
8,坚持“福清模式”,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继续创新发展
一,“福清模式”的形成
福清是福清最早改革开放的县级市,建国六十年来,全市人民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创新实干,四个文明建设齐手共抓,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经济取得可喜的成就。20多年的发展,全市自主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位居全国县级城市第11位,荣膺“优秀创新型城市”称号,并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年新增福清驰名商标和福清名牌产品各1个,地区免检产品4个,省名牌产品8个,地区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福耀集团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专利工作交流站,阳光食品公司获准承建地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有7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企业入选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企业,2家企业被授予省节能先进单位称号。“福清模式”
“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助阵经济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真正形成分三个阶段:
(一)年:福清197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21亿元;到198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2。1亿元。(见〈福清市志〉前言)。主要特点是:传统国营企业开始转制,以侨引资,合资办(场)厂开始兴旺,“出国热”“养鳗热”开始。1979年第一家与日本合资的高山北宅虾场由市财政担保银行贷款80万拉开了以侨引资,合资办(场)厂的序幕。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3。1亿元,比1982年增长203%,是1953年的49。45倍。其中:工业产值1。045亿元,从1980年起每年增长10%。主要工业是地方国营电力,化工,机电,纺织,塑料,皮革,缝纫,食品等十几家工厂最有名的就是清华糖厂,华侨罐头厂,合成氨厂。
(二)年:1991年全市社会总产值27。8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2。86亿元,财政总收入6596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1。49亿元。“三资”企业94家,总产值达6。7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8。3%。国营外贸出口9105万元,自营出口92。42美元。从1990年起每年增长10%以上。尤其是1984年建市以来,全市掀起开发建设热潮,投资规模迅猛扩大,融桥,元洪和江阴开发区的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带动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并取得可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特点是“三资”企业大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发展,产业集群大推进,“出国热”“养鳗热”持续高涨;“三大工业开发区全面启动。
(三)年: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31.5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6%。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8.64亿元增长至23.22亿元,年均增长21.9%
2007年国民经济量增质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5亿元(预计数,下同),比增12.4%;工业总产值790.5亿元,比增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26.7亿元,比增18.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5.37亿元和24.74亿元,比增33.9%和47.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2006年的全国百强第28位上升至第21位。以港兴市,江阴港区3号泊位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国电配套7万吨级煤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营,4、5号泊位正在抓紧建设,6、7号泊位开始动建,马尾港区外贸航线下移江阴港区各项对接工作扎实推进,港区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8.82万标箱,比增46.79%;新江公路拓宽改建工程基本完工;国电江阴电厂一期两台共120万千瓦发电机组已投产发电。元洪投资区粮油、轻工、汽摩配等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年工业产值增幅达54.2%。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核电项目已全面展开;三山、高山两个风电项目建设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特别是这几年,福厦铁路福清段已基本完成;渔平,福泉,福银三条高速公路已经启动。全线路堤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明显改观。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5亿元,比增13。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5.37亿元和24.74亿元,比增33.9%和47.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2006年的全国百强第21位上升至第20位。
这个时期的发展主要特点是:以港兴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能以电子,能源,交通,港口经济为代表的一座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正在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南翼迅猛崛起。“出国热”从日本为重点转南非,阿根廷;“开加油站热”和“煤炭热”兴起;福清已经成了全国百强县市的第16位;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县级市。全市自主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位居全国县级城市第11位。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到:20年来,全市人民循序渐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创新实干,全市经济取得可喜的成就。福清模式可概括的:“五主导三一体”,即“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
主导助阵经济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省会中心城市发展大潮,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日之福清,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竞相推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座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正在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南翼迅猛崛起。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五强,是福建省文明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二,“福清模式”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历史,为福清的巨大变化谱写了新的伟大篇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回顾福清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应当是福清人思想观念发生的巨变。随着福清融入世界程度的加强,文化包容的思维使人们对外来事物、新鲜事物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对个性追求体现出充分的尊重和包容,张扬个性成为新的时代潮流。“福清模式”的思想基础和发展非常关键。
福清人的思想观念从过去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步形成了勇闯天下、敢于变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观念氛围。福清模式也造就了“福清精神”。1985年后的福清人“出国热”
经久不衰,福清人的价值观向多元多样化转变,闯天下、科学、民主、文明、生态,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福清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同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理念在福清人逐渐深入人心。绿色环保是改革以后在福清人心目中逐步建立的一种全新理念;追求公平与正义成为福清人的强烈愿望;福清人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从初步萌芽、迈向较高发展。福清人的个性追求得到广泛认同。人们求善求美求乐的人性需求得到解放。青年人认为,新时代应赋予谦虚以新的内容,这就是:自信、坦率、尊重真理。福清人社会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集中表达为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历史性转变。福清人的恋爱和情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经常话题,文艺作品基本元素和社会生活中的靓丽风景,留守儿童、未婚同居、单亲家庭、第三者插入和第四者现象等新的社会伦理现象也逐渐受到社会舆论的重视、包容和接受。
改革以后,人们独立思想的能力得到逐步解放,民众文化审视功能得到逐步恢复,文化自觉意识不断加强。人们重新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源远流长,认识到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因子已经融入到当代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包括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五千年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础和深厚渊源,传统文化更加受到社会重望。〈于丹《论语》心得〉在福清热卖,“玉融大讲坛”聘阎崇年讲明史,毛佩琪讲清史,推动了福清国学热潮。谱谍文化、祠堂文化、姓氏文化在方兴未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申报与保护更是文化发展的新的里程碑。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文化凝聚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新的文化价值观、逐渐得到福清各级政府以及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同,传统的思想文化、艺术文化以及各种民俗文化、地方文化进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承保护和挖掘开发时期。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党的信念更加坚定,以及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也是很大的变化。
当然,福清的文化设施建设到了2005年以后从落后于经济建设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得到逐步改变,大手笔的“两馆一中心”(博物馆,图书馆,体育中心)和福清医院等迎头赶上了,将会是全省的一流水平。
三,“福清模式”的特色
“福清模式”的特点应当是:以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为思想,走向全国,闯荡世界;以国家投资为导向发展新能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与台资企业为龙头的三大工业区为平台;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聚集产业集群发展经济的模式。福清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改革开放30年,福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繁荣之路,形成了独特的福清模式。福清模式可概括为:“五主导三一体”,即“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主导助阵经济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福清模式的特点在于:华侨(包括新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产业集聚度高、企业规模效益大、科技含量高;以民间“出国热”助力全国投资热,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同步跟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形成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局面。
这一模式与其他经济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侨资主导效应突出,以民间“出国”“投资”经久不息,开发区建设速度快步伐稳,规模企业成为经济主体,港口和外向型经济活跃,城镇化发展水平高,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同时以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城市的大繁荣为目标,以早日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实现全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健康富裕的生活目标奋斗的社会发展模式。具体特色:
(一)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优化,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1)、农业种养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种养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福清过去是个远近闻名的“地瓜县”。从人民公社的统收统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铺开,从人种天收的传统种植模式到机械化耕作和科学种田,从单纯种粮到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再到以工促农的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如今,农产品供给今非昔比,粮票、油票、豆腐票已成为历史,全市正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快速前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四大新家园”建设,突出“项目推动、服务到村”两大主题,
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达到50。5亿和91亿元,居全省县级首位。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扎实推进,新通过地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验收1个,新增福州市现代农业创新基地3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2家,实施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个、福州市级5个,建立配方施肥示范片4万亩,实施土地整理2.8万亩,扩大水产加工原料基地1.06万亩,引进台湾现代农业项目11项,总投资4436万美元。。2008年全市引进台湾现代农业7项投资2440美元。
(2),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支柱作用增强。
福清的工业基础过去十分薄弱,全市只有铁、木、竹农具等简单的手工业制作,根本谈不上机械生产,工业总产值只有389万元。至1978年,一些支农性的农机、化肥、水泥等工业企业出现,但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福清撤县建市以来,通过引进一大批现代化企业及先进管理经验,对轻工、纺织、机械、食品、建材等行业进行整体改造,企业的实力得到加强,素质提高,全市工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工业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迅速遍布城乡。1988年特别是2000年以来,以重点三大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科学界定各大工业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促进产业功能的优化分区和招商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达到923亿和872亿。
(3)、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对外开放成绩显著。
随着生产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商业流通改革的日益深化,流通贸易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里程迈进,一个大流通,大市场,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系逐步形成,各行各业的激烈竞争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兴旺繁荣。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778元,比增1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31元,比增13。4%,。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97亿元,比增14%
(4)对外开放上成绩显著。1988年“三资企业”25家,投资1。96亿元,产值达到8439万元。1992年“三资企业”184家,投资6。44亿元,产值达到112亿元。进入21世纪,持续深化“激情创业在福清”活动,实行内外资企业双轮驱动目前,已形成了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全方位、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2008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多亿元,是1952年的21892倍,年递增19.2%。尤其是1984年建市以来,全市掀起开发建设热潮,投资规模迅猛扩大,融桥,元洪和江阴开发区的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带动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并取得可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江阴港区3号泊位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国电配套7万吨级煤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营,4、5号泊位正在抓紧建设,6、7号泊位开始动建,马尾港区外贸航线下移江阴港区各项对接工作扎实推进,港区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8.82万标箱,比增46.79%;新江公路拓宽改建工程基本完工;国电江阴电厂一期两台共120万千瓦发电机组已投产发电。元洪投资区粮油、轻工、汽摩配等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年工业产值增幅达54.2%。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核电项目已全面展开;三山、高山两个风电项目建设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特别是这几年,年福厦铁路福清段已基本完成;渔平,福泉,福银三条高速公路已经启动。全线路堤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明显改观。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三)、财政金融快速增长,经济贡献作用增强
 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20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增加,2008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5。5亿元,是1952年的628倍,年递增12.2%,比同期GDP增幅高5.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更多地倾向于民生,政府对市场资源的配置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市财政支出45。5亿元,是1952年的1770倍,年递增14%。。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金融运行规模逐步扩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显著增强。截至2006年底,全市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达270.59亿元,比2003年底净增67.58亿元。2007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129.1亿元,新增32.32亿元;2008年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新增加4。5亿元。经济金融呈现良性互动局面。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1952年47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300多亿元,年递增30.5%;各项贷款余额由1952年的11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150亿元,年递增32.9%。
四,“福清模式”的经验
福清人民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创造了光辉的业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为福清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福清模式的:“五主导三一体”,即“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
主导助阵经济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其主要的经验是:
&(一)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发展思路,是福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
坚决按照中央,省委的正确路线,方针办,逐步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是我们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辉煌成绩的基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强农、重工、兴商的路子”,大念“山海经”的发展思路。“九五”、“十五”时期,针对福清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业强市、项目兴市”战略,建设三大工业区,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进程。省委、省政府做出实施海西战略部署后,2006年及时提出了总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海西名城。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全市经济总量力争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二是融侨开发区继续保持领军地位,江阴经济开发区、元洪投资区、洪宽工业村、龙田工业区、镜洋工业区齐头并进,分别向百亿园区冲刺,形成工业经济“众星拱月”的发展态势;实施二次创业、打造经济强市”、建设新型港口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近几年,根据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决策,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鲜明特点的发展之路。
(二)促进港口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是福清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福清是依托沿海港口建设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们坚持把抢抓机遇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把握好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不仅促进了港口资源的有序、充分利用,而且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支撑体系,探索了沿海港口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抓住地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机遇,发挥沿海港口优势,码头泊位建设加速推进,江阴港区2号,3号。4号泊位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元洪港5万吨级多用途元载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营,江阴港区3—5号泊位、国电配套7万吨级煤码头建设进展顺利。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集团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实施开发区,使宏观调控成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新机遇。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扩大改革开放,是福清实现兴市富民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福清全市上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总揽全局、驱动全局,不仅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农业、商贸、财政、投资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措施,使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被消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取得巨大进展。实践表明,要加快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市的差距,就必须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四)加快推进科教兴市战略,是福清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科技教育事业发展,通过不断加快教育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产生了一大批在省、市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7%。完善科技发展配套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被科技部列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有19个项目获得省、福州市科技专项资金扶持,总金额达830万元。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执行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等政策,落实中职学校“政府助学金”制度,提高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投入1200万元为全市中小学校一次性配齐计算机。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撤并15所中小学校,改造10所薄弱学校,动建实小分校和侨中分校,教育工作以高分通过福州市“对县督导”评估验收
(五)坚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福清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努力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和开发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了经济增长的持久性。认真抓好了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大大缓解了对升学、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保障了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力不断提升。
(六)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是福清实现好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旋律。我们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逐步使普通百姓“住得起房、上得起学、看得起病”,进一步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力地促进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
(七)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的领导,是福清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没有福清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2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制定绩效评估工作方案,采取指标考评、公众评议、察访核验等方式,对全市各镇街和市直各单位的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考评,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大力倡导务实节约之风,共清理新建楼堂馆所12座10.7万平方米,取消57个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开通12345便民呼叫中心系统,提高便民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大专项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围绕国有产权转让、市属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开支等关键环节,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实行中介代理机构随机抽取、工业用地招拍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用房公开竞租等措施,致力从源头上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总之,福清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突飞猛进的。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撤县建市以来,福清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创新实干,全市经济取得可喜的成就,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创造了光辉的业绩,积累了宝贵经验,贡献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福清速度”发展模式。几乎是从零起步,特别是从八十年代初的一个亿,奋斗十年到九十年代初的三十个亿;再奋斗十年到二十一世纪初达到二百个亿,是前十年的六倍,再用不到8年时间达到402亿,突破了400亿。也就是用了三十年时间使GDP增长了二百倍。现在的经济规模已经是十年前的1。1倍,是二十年前的13倍,是三十年前400多倍,是六十年前的1700多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