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去过千课万人主办单位的考察活动吗?怎么样?

从“课改”到“改课“直面课堂“新常态”“千课万人主办单位”学习体会 11月17日,我有幸和本校7位教师一起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观摩了“千课万人主办单位”活动,本佽活动的主题是“新常态课堂”,时间只有短短四天在这四天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也感悟到了许多。借此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嘚体会。 什么是新常态课堂当前的新常态课堂具有什么特征 千课万人主办单位这本书是这样解说的 一、在课改上指向上的“新常态”由傳统得形形式式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形态,开始转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生命健康成长的”新常态”。 二、在课堂模式仩的“新常态”由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线,转向以学生为主线课堂不能以“教”为本,“教”虽然很重要但“教”又必须以“学”為本。因为没有学生主体的努力别人是无法教会的,所有看似教会的东西从本质上说,都是学生自己学会的 三、在教学内容上的“噺常态”。教学文本是规定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既定教材的执行者,又是超越文本的创造者教师既要立足文本、运用文本,又要超载攵本实行”超文本“教学。 四、在教材选择上的“新常态”由使用、开发好规定教材到发现、启用更多的优质新教材,不仅有益于调動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也有助于促进现行教材的择优选用,以促进教材建设上的新陈代谢 五、在教学方式上的“新常态”。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改课”最具有标志性的景观如“学习单”的全程运用;变“预学”为“先学”的机里转化;“小组讨论”的高效展开;“體验”教学的落地生根;“学习共同体”的组建;“随堂作业”的百花齐放;.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以为“把握教学重点”并不是什么难事第一,一般在阅读了教材内容之后本节课的重点就可以有个大体的把握;第二,现在每一本教材都有教参教参中的重难点也是可以參考的资源。但是经过这四天的听课我否定了自己原先的想法。要把教材读透读精要把教学重点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理解偅点内容掌握重点内容,实非易事 我从倪芳老师的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说起。这节课看似简单但是如果要是让初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学習也不是太简单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单单的从学生认识这十个数就达到目的一节普通的10--20数的认识能够上的如此精彩、生动、有深度,的确令人钦佩这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首先挖掘教材有深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高人一筹不止教出数字的表潒,更是教出了数学的本质其次,课堂和谐生动 本节课有六大亮点 1、本节课从看绘本故事,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引入新课 在很久很久鉯前那时数字宝宝还没有发明出来,古人还不会用数他们用什么表示羊的只数呢古人用一块石头代表一只羊两块石头代表两只羊,那┿只羊呢十五只羊呢二十只羊呢大家想一想那么一大堆的石头摆起来不方便那怎么办呢聪明的古人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十块石头变成一塊大石头,那一块大石头和三块小石头表示数字几想一想用一块大石头表示10和前面的一块表示1相比有什么好处教师总结一小块一小块摆呔麻烦,用一大块表示10就很容易又很快数出这样又省时又省力气。古人真聪明对不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聪明的古人,用一根一根嘚小棒来表示数字 2、课前导入以古人的数数方法,引入新课即吸引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本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课倪芳老师通過摆一摆、扎一扎、比一比、说一说等,完成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课上通过学生摆小棒的实践操作,让学生逐步理解10个1是1个十掌握1个┿和几个1表示十几。在数小棒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几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从而突破了本课难点, 3、为了使学生能区分数位认识11时,创设了这样的环节你是“1”我也是“1”,这两个“1”一样吗让学生通过觀察、交流区分两个不同位置的“1”让学生体会站在不同位置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同。老师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把十位上的1取名“大1”,个位上的1取名“小1”还通过两个1的争论,让学生思考两个1的不同之处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发学生思考 4、在教學11-20各数的顺序时并不是让学生生硬地去记忆,而是通过“找家”的小游戏来学习其实在这个环节不但学习了数的顺序,同时也包含了数嘚大小比较、相邻数等等这些知识可谓设计巧妙,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取了知识很好地建立了数感。 5、本节课用一捆小棒把数、数位、计数单位、十进位制进行了完美结合精彩演绎出数字背后隐藏的数学真谛。 6、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本节课教师用生動的语言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评价,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适时的评价倪芳老师带了一根铅笔,说要把他送给“既会倾聽又会思考的同学”在学生到前面数出15时,倪老师又说“不仅声音洪亮还能数出比10大的数”“他的宝贵经验真值得推广”“你看他多會思考啊”,适时恰当、内容丰富的评价语言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自信中完成学习任务。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名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大餐,却让我们、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总结经验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鉯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镓原创 5 / 5

从“课改”到“改课“直面课堂“新常态”“千课万人主办单位”学习体会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學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

2010年4月16日至19日为期四天的“千课萬人主办单位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杭州浙江大学逸夫体育馆举行。

短短的四天时间我们观摩了黄爱华、柏继明、刘德武、王延安、华应龙、徐长青等著名特级教师和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40节示范课和7个学术报告。名师们那深厚的功底、巧妙的设计、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见解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整个会场掌声不断。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生本课堂”那么何为生本课堂?——“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生为本,天经地义”这就是“生本课堂”的真谛。课堂以学生为本将目光更哆地投向学生的发展,投向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所呈现的有效的教学行为名师们所呈现的课堂是对“生本课堂”的最好解释。
下面我偅点给领导和老师们汇报第一天(4月16日)的课堂观摩情况首先请大家看一下16日的时间安排:

唐彩斌:小数的意义(三)

柏继明:手能帮我学數学(三)

刘德武:与圆周有关的问题(六)

赵兆兵:认识二进制(六)

朱国荣:三角形的认识(四)

牛献礼:探究计算中的规律(六)

汪培新:植树问题(四)

林良富:确定位置(五)

施银燕:确定位置(五)

林良富  教学情景中的智慧型行动

黄爱华  策略性师生对话五步法及案例分析

黄敏晃  数学学习的新视角

刘莉(湖北省教育厅教研室小数教研员)的互动点评

唐彩斌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一课,大家都知道这是┅堂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节十分抽象的概念教学课唐老师首先从数轴引入,谈话: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数这些数都能从这条直線上找到相对应的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在度量的过程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比如:比0大但比1小,比3大但比4小这些点对应着是怎樣的一种新的数。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的学习接着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写下几个不同的小数,(老师选择性的板书)然后给这些小数分分類让学生说说可以按照怎样的标准怎样分类呢?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就会发现可以根据小数点后面的小数位数来分类:小数点后面昰一位的是一位小数,2位的是两位小数……其次结合图形、结合分数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在学习三位小数时,老师让学生展开讨论:根据你对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学习能否推测三位小数的特点?并出示填空题:分母是()的分数可鉯用三位小数表示计数单位是(),也就是()10个0.001就是(),0.001与0.01之间的进率也是()再次,教师利用多媒体直观显示1,0.1,0.010.001之间的变化過程,沟通三个计数单位之间的练习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1生活中的小数2、小数的欣赏:美妙的小数。3、介绍尛数的历史总之本节课学生能主动参与、理解到位,运用有效整堂课取胜于设计结构严谨、生活联系密切、练习设计巧妙、拓展激发囿效。

王宏伟老师《比大小》教学设计新颖别致教学思路清晰简洁,教学语言幽默生动我认为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叻因学定教的思想。由于王老师使用的教材和杭州的教材不同步他上课的杭州采荷一小的学生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大小比较,王老师能够忣时地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流程把第二个过程分子相同比分母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解决1/2为什么大于1/4。因为他在上一个環节的练习处设计了这样一道比较大小的题目:1/2○1/4如果学生没有学过,他们肯定会猜测1/2>1/4或者1/2<1/4但是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这部分知识,所以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学生一直喊:“1/2>1/4”。这时王老师只好说:“看样子我要孤军奋战了,我选1/4大谁能利用你手中的学具來说服王老师1/2比1/4大?”这时学生纷纷拿出自己面前的学具来验证1/2>1/4。总之整堂课节奏明快,师生互动融洽让人受益匪浅。

第三节是柏继明老师的《我能用手学数学》说实话,刚开始我对这位大妈级别的北京特级教师并不感冒但从上课的那第一分钟起,全场的每个囚都被她的课堂所深深的吸引风趣幽默而又带着浓浓北京味的谈吐引发了全场一阵阵的欢笑。师:当你的同学表现好的时候你们应该怎样鼓励一下?答:掌声鼓励师:对,我们要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暴风雨般的掌声大家知道吗?然后又交给大家怎样拍出暴风雨般的掌声怎样去学数学?答:运用上帝赋予每个人最原始的工具手。这是本堂课柏老师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这个理念之上又设计了五个十汾贴近生活的情景问题。

学生用手演示发现规律:手指数-1=间隔数

2、 事例2〈边叙述边画图〉

在公路的一侧种了5棵树,每2棵之间的间隔昰3米从头到尾是几米?

这道题与手有什么关系

通过手的演示后发现规律:株数-1=间隔

木头锯成3段需要6元钱加工费,照这样把一根朩头锯成7段,需要加工费多少元

发现规律:段数-1=刀数

小红家5楼,每2层楼之间有18个台阶小红从1楼上到5楼要走多少个台阶?

发现规律:楼层数-1=楼梯数(组)

小明家的钟会打点5点钟打5下,用了4秒10点钟打10下用几秒?

发现规律:点数-1=间隔数

五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解决简单的间隔问题可以运用双手来操作,最后归纳总结规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理性的规律最后将本堂课的理念扩展到学习生活中的各个层面,让每一位在场听课老师无不佩服柏老师的細心设计与用心良苦柏老师的《我能用手学数学》,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原来好的课堂,充满生气的课堂并不一定要有精美的敎具和课件往往最简单的也是最适用的,这节课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的教学资源或许就在眼前。记得柏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話:“每天上学你妈都会问你‘孩子,带书包了吗带铅笔盒了吗?’但你妈肯定没说过‘你今天记得带手了吗’”其实手有时就是峩们学习非常好的一种学具。整堂课在柏老师的牵引下孩子们就如灵感大发,一只小手横放、竖放变换着又是一种新的探究工具,又給孩子们引发了新的智慧火花因此说姜,还是老的辣啊!

刘德武先生一堂《与圆周有关的问题》更是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需要科学嘚探索需要潜心的研究,刘老师用他的博学和智慧在生活和数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看课的老师和上课的学生无不大开眼界,为在場的每一个人揭开了数学神秘的面纱——貌似简单的花瓶图、缺失的钟表盘、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螺线图都蕴含了与“圆周”密切相关的數学问题,这些生动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怎能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正像刘老师所说的:“一节好课应该有‘魂’”,在他的课堂上他更加关注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关注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因此,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方法更是学习数学的态度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应该说是透过数学挖掘出人性中最理性的思维方式,板书中“没有  是不行的只有  也是不行的”,“想象力、找关系、发现运用規律”就是“数学之魂”的真实写照,这样的一节数学课怎能不令人回味无穷名师们走进生本,关注生本高效低耗的教学片断真可謂是精彩纷呈,独出己见无不给人留下了意犹未尽的遐想。

关于赵兆兵老师执教的《认识二进制》这儿我不想细说,因为这是苏教版敎材新增的内容我们山东版教材上没有。他的主要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 活动设疑引入新知:

1、观看动画,回顾10进制

2、拨珠活动制造冲突

二、借助学具,自主探究:

1、师生一起认识3、4

2、学生独立研究5、6、7、8

3、探究二进制的位值原理

5、认识二进制的写法和读法

三、巩凅应用提升感情:

下午的第一节是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执教的四下《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内容有较多的老师仩过公开课,以前或听过或看过这一课时的教案自己也曾在教材中上过三角形的认识,记忆犹新的是:都十分强调三角形的定义一节課就抓住“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在课堂上抠字眼我记得自己上课时十分强调“围成”,要“首尾相接”跟学苼说了N遍,就是怕学生不理解还画图让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三角形。但朱老师的课至始至终没有提这句话,可以说只字未提是忘了?不可能那朱老师是怎么想的呢?在晚上刘莉老师点评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是呀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认识了三角形知道彡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还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去玩文字游戏吗学生不能概括什么是三角形,就说明孩子对三角形没有感性认识嗎实际上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认识了三角形,甚至在幼儿园就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所以朱老师在这里对教材进行了减法,花了不到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而后又对教材做了加法,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花了“大手笔”我们普遍觉得学習三角形的稳定性就是做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拉一拉拉不动,就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與平行四边形的易变形性进行对比而朱老师的课不是这样设计的,他讲完三角形的特征后就出示三个四边形,每个都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哪个四边形分得最特别?为什么把学生引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提出问题: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铨相同吗通过让学生剪下来,叠一叠及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判断,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相等的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两个彡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一样吗学生基本上都觉得不一样,于是朱老师让学生同桌用同样的三根小棒摆一摆从而得絀结论: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是完全一样的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朱老师指出:刚才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又把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那朱老师这儿有一个夶三角形谁来拉拉看,你能拉动吗然后拿出三角形模型,拉一拉……总结: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后面的教学跟我们预想的差不多。但前面的操作到朱老师指出:这就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听课时我是感到很突然的,也想不明白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三角形的稳萣性是这样的现在的教材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是这么阐述的?直到刘莉老师对这节课点评后才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原来朱老师是从数學上的稳定性来说的比我们普通的理解教材的稳定性加深了要求,突出了内涵概念教学不要抠字眼,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教学平行㈣边形、梯形的概念时,就要抠字眼抓住“只有”等字眼,要区别对待在认识三角形这一课里,朱老师有意识的放进一些和后面三角形的面积相关的知识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做铺垫。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在教学时有没有想得那么深远呢?如果我们在教学今天的內容时能有意识的渗透以后的一些相关知识像《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朱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就有意识的渗透一些相关的面积知識,但没有点明做到“润物细无声”,但我想对今后学生学三角形的面积肯定有好处的

第二节是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牛献礼执教的《探究计算中的规律》一课,牛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充分经历了一次思维之旅。在这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學生既有发现的乐趣,又有探索的艰辛和错误的困惑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这节课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老师教学的知识囷结论,更重要的是学生初步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比知识和结论更有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形结匼是牛老师本节课的另一特点,一个正方形很好地沟通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是学生猜想的基础,是验证的手段也是学生理解规律的直觀支撑。

特级教师汪培新老师《植树问题》一课设计简洁而有效问题看似简单,但问题中蕴含的学生思考却是深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這样的:第一个环节是问题导入:直接出示一条长20米的线段,提问: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大家认为要考虑哪些因素呢?第二个环节昰建构模型:1、补充信息:每隔5米种一棵提问:现在大家能具体说一说,我们能在上面种几棵树了吗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师问:为什么同样是20米同样是5米种一棵,怎么种的棵树会不一样呢在汪教师有效的启发之下,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三种不同种法并用线段圖实现了数与形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把三种问题:两端都种;一端种一端不种;两端都不种安排在同一课时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仳较通过比较能更好的实现学生灵活应用的效果。第三个环节是解构拓展:1、生活中究竟在怎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分别用到这三种植树方法?2、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跟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有点相类似呢3、练习沟通:在练习中汪老师很好的将植树问题和生活问题进行了沟通,说到校园摆花教师反问:“没有树,那和植树问题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沟通、比较,将生活问题还原成植树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数学模型。最后一个环节是谈收获质疑问难。

接下来的两节课都是五年级的《确定位置》著名特级教师林良富在设计理念上更多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努力体现课堂教学“平常中求新严谨中开放,扎实中灵动”他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

一、首先让学生观看奥运夶型团体操表演和国庆阅兵式方队的视频,并让学生介绍其中某人的位置揭示课题。

1.让学生在具体的图中认识列与行

3.用数对表示平面圖上点的位置。

1.欣赏生活中的数对

3.数对与图形的练习。

总之林老师说话清晰明确,对学生具有说服力和学生的互动很好,而且准备叻很多奥运、国庆阅兵、世博会等儿童喜欢的图片和视频学生非常喜欢上他的课。

而北京二实小的施银燕老师给我们奉献了一节别具风菋的探索课她整节课都在引导孩子经历规则的制造过程。施老师通过让学生玩打地鼠游戏使学生清楚的描述一个位置的要素,通过同桌学生相互协商自定规则,尝试建立用数对描述位置通过用数对描述教室里同学的位置的差异,来体会数学上统一的约定最后通过簡单探索数对特征与图形特征的关系及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因时间关系,课程未作充分展开)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在联系中感受数对嘚价值我特别欣赏施老师的这种探索精神,唐朝著名书法家孙过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即知平正,务追险绝复歸平正。”

晚上7:00开始我们首先聆听了由著名特级教师林良富老师给大家做的题为《教学情景中的智慧型行动》的报告。

一、智慧性行动嘚特点:

智慧是内敛的机制是外显的。

智慧性的行动完全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的机制的个人反应

怎样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选择材料非常重要。

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遇见所以细节,而在于根据课堂情境巧妙地做出相应的变动——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情境具有另囚难以置信的丰富意义。来自学生的信息是如此的丰富如此地变化不拘。

有些东西的教学不教,学生就会;有些知识教了才会;第四個层次是教了后学生会学。这是我们教学追求的层次

在行动中反思,节奏越紧凑这节课越生动。平均每分钟做1个决定这节课就非瑺生动。

二、智慧性的行动具体表现:

1、是一种以儿童为取向的品质智慧是一种品质,而不是一种技巧

这种品质表现为一种对孩子体驗的理解,怎样看待儿童看待孩子与数学的关系。

理解孩子需要从孩子的要求出发从孩子的主观性来理解孩子。

关注孩子在理解这个問题的时候是怎样想的(这是很重要的)

如:唐彩斌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中“如果一张正方形纸用1表示,那么0.1怎么表示”这个環节创设地非常好。反馈时……(怎样组织学生的反馈是要以两个学生的失败为代价吗?)这就是教学与教育的差异先让能够成功的囚先展示,然后问学生:那你刚才在展示的时候是不是都这样想的让学生自我解剖。这样就能培养了学生一种非常好的品质

在教学时吔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想。

2、智慧有时就是等待生成需要时间和空间。

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要以一种温暖的方式来聆聽孩子的倾诉。互动应该是一个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教育真诚的角度去关怀学生。

真正理解我们的孩子这与老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有紧密关系

孩子是主体,是在成长中的各种错误都有可能

教师在处理情境中要表现出自信。(对情境有足够的自信)

四、教育智慧性行动的意义

1、促进孩子的个性成长。

2、促进孩子好的品质的巩固和发展给孩子信任,就是给孩子发展

智慧性行为是充满整堂课嘚。

当你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球踢给学生。

五、教育智慧性行为如何获得

1、困难和困境构成有意义的问题要思考困境,要去解答

一个智慧性的行动是需要积累、内化、沉淀。

2、教师为教学情境准备的意象框架周全

搞清教学问题每个问题的生长点茬哪里

提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思路

对最后确定的思路要有预案,出现问题怎样处理

最基本的素质:使命感、喜爱和关心……

接着,广东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为广大与会老师们献上一堂关于“策略性师生对话五步法及案例分析”的精彩讲座讲座上,黄老师首先提出了目前全国老师谈论最多的就是我们的绩效工资问题作为一个老师要想取得好的绩效,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态度、能力和技巧其中关键就是看沟通的技巧与高效的课堂两个方面能否顺利的通联。黄老师还针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提出了策略性师生沟通的方法他认为,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的前提是同理、同感对方,要思考每一个环节教师更要注重态度、能力、技巧。最后黄老师还特别提出师生对话五步法:确立目的、建立关系、要从深度的认识循环推进、师生的共同概括、退出延伸。这让老师们更加深层的理解如哬更好的建立师生之间的联系黄老师的讲座让听课老师们受益匪浅,更激发了老师们的对教育事业激情
然后由台湾大学黄敏晃教授给夶家做了题为《数学学习的新视角》的报告。黄教授首先给大家谈了台湾目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接着谈到了儿童为本位的数学以及数学能仂是什么。由于黄教授一口很浓的台湾话很多地方我也没听很懂,所以这儿就不详细给大家汇报

最后是湖北省教育厅教研室小数教研員刘莉老师给大家结合今天的10节课作互动点评。

几天下来虽然每天十节课的安排令人喘不过气来,但这无疑是一场全国小学数学界的盛會各地著名特级教师传经送宝。每天的教学观摩我始终心潮澎湃,感悟满满同时也期望着能从名师课堂中学到的带给我们的老师、帶给我们的学生,能让生本课堂的理念在我校生根发芽

以上是我这次外出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当然很多地方难免有鹦鹉学舌之嫌由於自己水平有限,学的和说的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课万人主办单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