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和清平乐忆江南的词牌名是什么的格式不一样的地方

词牌名及其格式-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词牌名及其格式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21:50:38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词牌名及其格式”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词牌名及其格式”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词牌名及其格式,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我记得每个词牌名都有其特定的格式,484呀?如果是的话请回答的朋友列举些适合抒情和记事的词牌名以及其代表作品,或者格式之类的~~
另外问个不搭界的问题哈,文言文中对自己熟识甚至是喜爱的女子该如何称呼?我想追个女生,她喜欢这个~~这个问题答得好追加10分11~~解决方案2:《十六字令》
又被称作《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十六字令 〔宋〕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捣练子》
被称作《捣练子令》,单调,廿七字,三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李煜
亦被称为:《江南好》《望江南》《梦江南》《望江南》《梦江口》 《谢秋娘》《春去也》《归塞北》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词牌格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忆王孙 〔宋〕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本调个别处有破格,但均不失吟咏和谐,可谓是有格而不拘泥的典范。词格本身是为了吟咏上的和谐,若有利于整体和谐,稍有破格,则也未尝不可。
词牌格式 :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如梦令为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作,原名《忆仙姿》,因词中有二言叠句“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故改为《如梦令》。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又名《宴桃源》、《不见》、《比梅》、《古记》、《如意令》、《无梦令》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如梦令 〔宋〕秦观
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唐教坊曲名。前蜀薛昭蕴词始名,三十六字,平仄韵转换。上片三句,十八字,每句都用平韵。下片四句,十八字,前两个三言句用仄韵,后两句转平韵。上下片结句都是九字句,常用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句式。李煜词用《乌夜啼》词牌,与四十七字的平韵《乌夜啼》调有别。又名《相见欢》,《上西楼》、《月上瓜洲》、《古乌夜啼》、《西楼子》、《秋夜月》、《乌夜啼》、《忆真妃》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乌夜啼〔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本为唐教坊曲。调名出古乐府“上吉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一名《双红豆》、《相思令》、《山渐青》、《山渐青》、《长相思令》、《长思仙》、《青山相送迎》、《亿多娇》等,前人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始见白居易词。双调,平韵,三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句, 一叠韵,三平韵,一韵到底.亦有后片起句不用韵的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长相思 风萧萧
泪水流,若水流,寂寞烟波影穷秋。相思满载舟。
爱不休,恨不休,记忆伊人笑脸羞。情空恨却留。
唐教坊曲名。调见《尊前集》。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四句两仄韵,上去通押。上下片各为一首仄韵五言绝句。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始见韦应物词。“查”读“楂”。又名《楚云深》、《相和柳》、《睛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生查子〔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透!
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点绛唇 [北宋]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
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剩钦濉I掀淙迷希缕┒溆迷稀9溆枚耘季涞木佣唷X圃咸迨加谀咸评铎稀A碛小短其较场罚置渡交ㄗ印飞舷缕髟鋈郑衔徊槐洹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菩萨蛮本女弟子舞队名。据《词谱》引唐苏鹗《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850年前后)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按大中一百年前开元时期成书的《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但苏说对这个词牌名的由来也有参考价值。四十四字,四十四字,共享四个韵。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词谱》定李白词为正体。
又名《子夜歇》、《巫山一片云》、《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重叠金》、《梅花句》、《晚云烘日》等,回文词体又名《联环结》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菩萨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词谱》以为此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双调,仄韵,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数句用仄韵,奇数末字须用平声,上去通押。两结句有增衬字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别格,与本调无关。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寞寂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句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韵。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
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采桑子(丑奴儿)〔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减字木兰花
亦称《减兰》。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每句不同韵,换韵方式“甲乙丙丁”。
《木兰花令》始于韦庄,是五十五字仄韵体。南唐冯延巳制《偷声木兰花》,五十字,八句,前后片起句仍作七言仄韵,结处乃偷平声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自此才有两仄两平四换韵体。《减字木兰花》是就《偷声木兰花》上下片两起句各减三字而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转两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减字木兰花〔宋〕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唐教坊曲名。《词谱》以韦庄词为正体。仄韵,四十五字,上片二十一字,下片二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一韵到底。
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杨花落》、《出塞》、《东风吹酒面》、《醉花春》、《春早湖山》等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忆秦娥始见宋黄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李白作,或疑为后人伪托。因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又名《秦楼月》)。仄韵,十句,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用仄韵,其中的三字句是叠韵,为上句末三字的重复。《词律》谓“两结句第一字必用汉字,得去声尤妙”,未必尽然。至贺铸乃易仄韵为平韵,为变格。
又名《花深深》、《碧云深》、《蓬莱阁》、《双荷叶》、《玉交枝》、《子夜歌》等
又一体四十四字,将前阕四五句变为“[平]仄仄平平”。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2。(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诉衷情 〔宋〕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说明:双调四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又一体四十四字,
将前阕四五句变为“[平]仄仄平平”,如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
忆秦娥始见宋黄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李白作,或疑为后人伪托。因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又名《秦楼月》)。
仄韵,十句,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用仄韵,其中的三字句是叠韵,为上句末三字的重复。
《词律》谓“两结句第一字必用汉字,得去声尤妙”,未必尽然。至贺铸乃易仄韵为平韵,为变格。
又名《花深深》、《碧云深》、《蓬莱阁》、《双荷叶》、《玉交枝》、《子夜歌》等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唐教坊曲名。乃祈求海内清平之乐曲,非指清调平调。《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如非后人伪作,则为此调的首见。平仄转换格。
双调,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仄韵,每句用韵;下片四句二十四字,转平韵,三句用韵。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 △ △ △
*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清平乐――晓春〔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此调始见温庭筠词双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转两平韵,后片三仄韵转两平韵。亦有过片句不用韵一体。换韵方式“甲乙丙丁”。
前后阕一二句、四五句要用对仗。
另有长调一体,一百零四字,前后片各十句五平韵,见杜安世词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更漏子 〔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君君不知。
阮郎归,据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刘、阮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二人思归甚苦。归来则乡里凋零,已历七世。词名本此,故音律凄恻。
双调四十七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下片五句二十三字,后阕起首两句要对仗。
又名《醉桃源》、《宴桃源》、《碧桃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 △ △ △
*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阮郎归 〔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本调四十七字。一韵到底。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画堂春――本意 宋 黄庭坚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桃源忆故人
本调四十八字,前后阕同,一韵到底。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说明:本调四十八字,前后阕同,一韵到底。
摊破浣溪沙
亦称《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这是把
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摊破浣溪沙 〔南唐〕李煜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上下阕共四十九字。这一个词牌格式变体较多。但是不管是何种变体,两阕中凡五字句的节奏均为: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亦称《太清引》,四十九字,双调,上下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前后阕基本相同。前阕首句在后阕拆成两句,并把平脚变为仄脚。)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穑话追⑺谷四魏危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女孩子叫“卿”
你可以说慕卿之碧眸、眷卿之青丝,陶然醉于子之素雅也。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填词的时候怎么选择词牌
填词必须有词牌,就如写诗必须有题目。写诗时的题目,表达了整首诗的基本内容,即便不好标题,也可弄个“无题”之类;而填词时的词牌,亦已规定了作者基本的感情,即使无标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以把首句作为词的标题,如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尽》等;即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有完整词牌、标题的作品,有些书中亦把它标成《念奴娇。大江东去》。可见,词牌比词题更为重要。
  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表达自己创作感情的词牌,是填好一首词的第一步。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是古人拿来当歌唱的(后来逐步脱离乐器是另一码事),而词牌正是规定了一首词的音乐腔调。
  填词要选词牌,词牌又规定了一首词的音调,因此选择词牌就要选择词牌的声情,而不是选择词牌的名字。各个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情,或细腻轻扬;或激越豪放;或婉约柔情;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荡激昂。凡此种种,词牌基本上已经规定了。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上也以入声字为主;《小重山》、《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情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填词时选词牌,最忌讳“顾名思义”,即依据词牌的表象去填词。如《千秋岁》,本来是凄凉幽怨的调子,用韵很密,连不压韵的各句也全用仄声字,读来声情幽咽(秦观有“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后来黄庭坚就用此词牌吊唁秦观,因此后人多拿它作吊唁之词);而如果你望词生意地用它去祝寿,则无论如何也不合情理。同样,《寿楼春》的声调也是哀怨凄婉,不能用来祝寿。另外如《贺新郎》,词调慷慨激昂,与燕尔新婚的感情不相适应,因此亦不能用来祝贺新人。这就是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如若违反了它,则再大的作家也填不出好词。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郭沫若先生1958年写的一首歌颂大跃进的词,他把李清照的《声声慢》改成《声声快》,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改填成“蓬蓬勃勃,烈烈轰轰,轰轰烈烈轰轰”,尽管表面上已经改了词牌,但实在也不能算成功之作。
  那么,怎样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容需要去选择那些适合表达相应内容的词牌呢?根据夏承焘先生《唐宋词欣赏》,选择词牌有三种方法:第一,从声、韵方面探索,包括字声平拗和韵脚疏密;第二,从形式结构方面探索,包括分片的比勘和章句的安排;第三,排比前人同牌作品,看他们用这个词牌写哪种感情最多、最好。
  对初学者来说,三种方法中的第三种是最实际的,而且便于更快地掌握。
  当然,词牌仅是一种格式,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内容,而形式总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对词牌的选择墨守成规。我们揣摩古代大词人的作品,就是要用他们的作品来衡量某些词牌的声情;而不是用揣摩来的声情去衡量大词人的作品。《诗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就如《诗经》,当初也是用来吟唱的,是先有情而后有言,然后才配以音律。只有这样,个人的情感才不至于受到音律的拘束而难于表达。即使是我们现今的歌曲,亦是先写歌词,然后再根据歌词的内容配曲。关于这一点,《乐记》中有“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故“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就连宋代王灼的专论词牌选择的《碧鸡漫志》,也有“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之说。可见,表达真切的思想感情比形式的选择要重要得多。
词牌与内容
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激楚。
《釵头凤》声情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激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普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春伤别,情急调苦。
《曲玉管》抒写羁旅中的怀旧伤离情绪。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情调。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激切。
《南乡子》适宜抒写缠绵低抑情调。
《忆旧游》、《高阳台》忧婉凄抑。
《阮郎归》情急凄苦,凄婉欲绝。
《生查子》比较谐婉、怨抑。
《莺啼序》凄凉悲苍,宜写伤春伤别之情。
《一斛珠》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风入松》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情调。
《忆旧游》、《扬州慢》、《高阳台》音调缠绵,适宜表达凄抑情调。
《何满子》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寿楼春》凄音哀乐,抑郁悲哀,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凄凉幽怨、声情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绝不能祝寿喜庆。
《凄凉犯》、《惜分飞》不宜用于祝贺之词。这种词牌与内容相符合的只是少数。
缠绵婉转类:
《洞仙歌》音节舒徐。
《调笑令》多演唱故事。
《最高楼》轻松流美。
《鹊桥仙》多用于男女相会。&&
《一剪梅》等细腻轻杨的词调。
《浣溪沙》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
《鹧鸪天》宜哀怨思慕、柔婉风丽之情。
《暗香》、《疏影》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木兰花慢》和谐婉转,宜于写缠绵悱恻之情。
《桃园忆故人》一般抒发情感,表现友情。
《长相思》多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
《满庭芳》、《凤凰台上忆吹箫》和谐婉约,轻柔婉转,宜表达缠绵情绪。
《小重山》、《定风波》、《临江仙》感情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情调。
《忆江南》、《浣溪沙》、《浪淘沙》、《少年游》音节流丽谐婉,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
豪放激壮类:
《永遇乐》激越情感。
《好事近》表达激越不平的情调。
《兰陵王》表达拗怒激越声情。
《水龙吟》激越,表达凄壮郁勃情感。
《清平乐》,上片感情拗怒,下片转为和婉。
《南浦》高昂欢乐,不宜表达凄凉悲伤送别之情。
《破阵子》为军乐,适合抒发激昂雄壮情绪。
《渔家傲》拗怒,表达兀傲凄壮、爽朗襟怀的情调。
《沁园春》、《风流子》壮阔豪迈,显示宽宏器宇和雍容气度。
《念奴娇》多表达雄壮豪迈情感,不宜形容女性娇弱婉曲心态。
《六州歌头》音调苍凉悲壮,适于表达慷慨悲壮的声情,多言古兴亡之事。
《贺新郎》调高昂,宜表达慷慨激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情感。不宜作催妆喜庆的祝贺曲词。
《釵头凤》、《更漏子》、《调笑令》、《憾庭秋》、《盐角儿》适宜表达激昂慷慨壮烈情感。
《水调歌头》、《满江红》,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激情的词。一般不宜写委婉柔情的思想情感。&&
《六么》欢快爽利。
《忆余杭》因描写杭州而来,描写风景最宜。
《八声甘州》摇筋转骨,刚柔相济,最使人荡气回肠。
《霓裳中序第一》音节闲雅。
《江神子》为祀神之乐,宜于庄严。&&
一般短篇宜抒情,长篇宜舖叙。
一般上下句平仄相对的较和婉,如秦观《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上下句平仄凌犯着多拗怒,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以近体五、七言为主的词牌大多适于舒缓雍容的感情,如《浣溪沙》、《采桑子》、《蝶恋花》。
凡多转韵之调皆属于一种拗怒,如《减字木兰花》、《虞美人》。
句法长短参差的词牌宜于拗怒悲咽的感情。如《兰陵王》、《六丑》、《浪淘沙慢》。&&
&&&&初学者宜用书写精壮质朴之情的《八声甘州》;从容和婉柔情的《满庭芳》;以及《蓦山溪》、《减字木兰花》、《临江仙》、《蝶恋花》、《菩萨蛮》,比较好掌握。
(参考书籍:龙榆生《词学十讲》、《唐宋诗词格律》,王力《诗词格律》,李新魁《实用诗词曲格律词典》,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启功《诗文声律论稿》等。)
关于词的基本常识
现在应朋友的要求(按计划)讲一些关于词的基本常识,希望大家喜欢。
词起源于唐,大盛于宋,衰于元、明,复兴于清,绵延一千余年,始终是中国士人最重要的抒情手段。了解宋词的人都知道,宋词沿袭下来有三个主要流派:
(一)婉约词派:讲究音律格调,辞藻多彩,风格清婉绚丽,故称婉约词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张炎等;
(二)豪放词派:以其词风飘逸豪放,故名。苏轼开创,辛弃疾完成。豪放派词作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婉约派广阔、深刻、格调高昂、健康。同派词人还有黄庭坚、晁补之、陆放翁、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三)花间词派:唐末、五代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主要词人有韦庄、牛希济、欧阳炯、鹿虔*、李*、牛峤等。“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花间词派的词中偏于闺情、伤于柔弱、过于雕琢的词风,题材狭窄内容空虚、缺乏意境的创造。
宋词基本上就是这三个流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欣赏不同流派的作品。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关于宋词的一些名词。
①小令:明人以58字以内为小令。
②中调:明人以59字至90字为中调。
③长调:明人以90字以上为长调。我们应该尽量学些豪放词派的词作和婉约词派的词作。
名词解释:
偷声(减字):一首词的曲调有定格,但在歌唱时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减叫做偷声。
添字(摊破):一首词的曲调有定格,但在歌唱时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增叫做添字。
换头(过片):对于两片词凡是下片开始处的句式与上片开始处不同的,这叫做换头。
韵:凡词谱中注有韵字者,即词中押韵之处。
叶韵:凡词谱中注有叶韵,是与上句所押韵属同一部,平仄转换而不变换他韵。
换韵:凡词谱中注有换韵,是与上句所押韵不属同一部。
句:凡词谱中注有句字者,即不押韵之句。
豆:凡词谱中注有豆字者,即一句中顿逗处。
叠:叠字的意思是重复。凡词谱中注有叠字者,有四处区别:一、叠句。二、叠字。三、倒叠字,所叠前字倒转。四、叠韵,二句韵同。从韵开始的名词我们看词谱时会经常碰到。
词谱:《钦定词谱》:40卷,826词牌,2306体。清人陈廷敬、王奕清等奉康熙命编写的。虽然仍未包括现存全部词调,目前算是最完善本。《白香词谱》:选100词牌(实99),每牌只列一体,只注平仄。清人舒梦兰著。因其多选常用词牌,很实用,既可当词谱又可作词选读,故而较为流行,但作为词谱的意义不大。《万树词律》,20卷,660词牌,1180多体,清人万树编写的。这本词谱存在很多缺点,学者词人都认为它“不可尽从”。《钦定词谱》:40卷,826词牌,2306体。清人陈廷敬、王奕清等奉康熙命编写的。虽然仍未包括现存全部词调,目前算是最完善本。《白香词谱》:选100词牌(实99),每牌只列一体,只注平仄。清人舒梦兰著。因其多选常用词牌,很实用,既可当词谱又可作词选读,故而较为流行,但作为词谱的意义不大。《龙榆生词谱》:收集词牌150余调,也是常用词牌。比白香细致处在于每一词牌说明来历演变,间或指出适宜表达的情感及某些特定句法和字声,所选词牌列有定格及变格。
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词谱就是上面4个,其中白谱和龙谱特别适用初学者,在宋代词人基本上都是依曲填词,现在曲子早已失传,我们只能依谱填词。刚开始时使用白谱和龙谱比较好。特别是龙谱,基本上是他本人的授课讲稿。大家到百度查龙榆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龙谱的。
词韵谱:《词林正韵》:归纳前人词作,把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分十九部,实际上是对平水韵的合并。
《词韵简编》,是据《词林正韵》删订而成。
《中华新韵》词的韵谱基本上就是这三个,其中《词林正韵》是根据平水谱归纳整理的。我们这里的一草和寻梦用旧韵,应该使用《词林正韵》或《词韵简编》。新韵对词和律诗是通用的。《词林正韵》比平水韵要宽。
下面我就说说选择词牌。以前宋人填词是根据乐曲。现在我们填词只能根据词谱,大家不能只根据词牌名来选择填词内容。象《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寿楼春》,绝不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它的腔调是悲哀的。多用于填写哀悼之词。通常把宋词分为艳词和壮词两种。词为艳词,宜于秦楼楚馆,歌筵舞席。侑歌劝酒即此调的功用。一般多为小令。如《定西番》、《清平乐》、《浪淘沙》、《醉思仙》、《庆春时》、《浣溪纱》、《隔帘听》、《忆秦娥》、《宛溪柳》(《六么令》)
它们都属于艳曲一类。词称壮词,音调悲壮,多用于军中。如《喜迁莺》、《破阵子》、《六州歌头》、《导引》、《十二时》等调,
婉约派常用《诉衷情》、《蝶恋花》、《临江仙》、《雨霖铃》之类宛转缠绵、凄咽清怨之调,豪放派词常用《满江红》、《水调歌头》、《贺新郎》之类激越奔放、慷慨悲凉之调。《十二时》等调,其声情亦不与艳曲同科。
《竹枝》其声怨咽,是个凄苦的曲调。/《甘州遍》是个高调。/《渔家傲》也是个高调。/
《水调歌头》是个高亢而悠扬的曼声长调。《水调歌头》在宋时还用于军乐,作为凯歌使用。/
《水龙吟》是个清澈嘹亮的笛曲。笛曲一般曲调亢爽响亮,与琵琶曲、琴曲、箫曲有所不同。/
《念奴娇》是个高调。逸足奔放的歌词,与声喷霜竹的笛曲,两者十分合拍。/
《贺新郎》音韵洪畅,歌时浩唱。/《雨中花》歌声悲壮激烈。《霜天晓角》声调凄婉。/
《沁园春》都下新声,声甚清美。/《苏武令》韵凄楚。《雨霖铃》 颇极哀怨。/
《小重山》宛转抽绎,其声有琴中韵。/《兰陵王》也是个笛曲,末段声尤激越。/
《暗香》、《疏影》音节谐婉。/《扑蝴蝶》腔调婉美。/《采绿吟》音极谐婉。/
《解语花》音韵婉丽。/《梦行云》 曲节抑扬可喜。/《花犯》低声吟唱。
凡高调的,都适用于表现豪放一类的思想感情。低调、哀怨的适宜表达轻柔婉转、往复缠绵情绪。大家可以把苏轼的词同柳永的词相比较,可以发现二人用调多异。苏轼词中,见不到柳永所用的《看花回》、《玉山枕》、《柳腰轻》、《佳人醉》、《阳台路》、《红窗迥》、《剔银灯》那样的靡靡之音,其名作大都为《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声宏调畅的词调。
上面这些是按曲选词牌。靡靡之音一般就是艳词,有些时候词牌名本身就代表了词的意思,如《思越人》即咏西施。《更漏子》是支小夜曲。《喜迁莺》又名《鹤冲天》,是个贺人及第的曲调。用于祠神:《竹枝歌》、《霓裳中序第一》、《满江红》等。
用于应制:、《醉蓬莱》、《黄河清》、《舜韶新》、《并蒂芙蓉》、《寿星明》等,都与宫廷气氛及庆贺、歌颂的内容相合。
用于咏物:《黄莺儿》,咏黄莺。《汉宫春》,咏梅。《荷华媚》,咏荷花。《春草碧》,咏春草。《暗香》、《疏影》,咏梅。《惜红衣》,咏荷花。《双双燕》,咏燕。
用于节序:《鹊桥仙》,咏七夕。《人月圆》,咏元夕。《龙山会》,咏重阳登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流传之后,作中秋词者,就多用《水调歌头》。
用于祝寿或悼亡:祝寿如《长寿仙》、《大椿》、《庆寿光》等。《寿楼春》是悼亡之作。
用于酒词:《落梅》、《解愁》、《鸳鸯》、《抛球乐》、《上行杯》、《摘得新》、《三台》、《劝金船》、《金蕉叶》、《荷叶杯》等都是。
用于佛曲、道曲:《梁州》、《八相》、《太常引》、《三皈依》、《柳含烟》、《渔父》、《拨棹子》、《渔家傲》、《千秋岁》
总之,现在选择词牌不是要求很严,但不要出大格就可以了。大家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先尽量看看前人都是写什么内容的,再决定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们现在没有曲子。另外还可以根据韵来选择,一般豪放一点的都是用仄韵。婉约一点的都是用平韵。关于词牌的选择就说这么多,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多读多体会,
下面说一下词的押韵:
词的押韵方式比诗复杂,而且变化很多,我在这里简介常用的几类。
①、一首一韵的:和近体诗的押韵方式相同,一韵到底,这在词中居大多数;
②、一首多韵的:如〈菩萨蛮〉,用两仄韵两平韵,在这词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③、以一韵为主,间押他韵的,如〈相见欢〉;
④、同一韵部平韵仄韵通押的,同部平仄韵的有〈西江月〉、〈哨遍〉、〈换巢鸾凤〉等;
⑤、数部韵交协的,如〈钗头凤〉;
⑥、叠韵,如〈长相思〉。
对于使用旧韵的人来说还要注意的是词韵分为平、仄、入三种,仄、入不能混用。在用韵的地方不可以。有些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就是要求押入声韵的。使用新韵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新韵没有入声,写这两个词牌时压仄韵就可以了,大家学过律诗后对韵的问题应该能理解了。
下面我再说说词的句式,词的句式也比律诗复杂的多,从一字句到10几字句都有:
一字句:这种句式比较少见,只见于《十六字令》和《一七令》,多用平声且入韵。
二字句:多数是“平平”、“平仄”两式,或为叠句,或为起句,一般都入韵。
三字句:一般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末尾三字,格式通常为: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此外还有三字的拗句,如:仄仄仄、仄平仄。三字句通常用在词的句首和换头处。节奏大都是“一二”,如
“鬓微霜,又何妨”,或“二一”,如 “佳丽地”。
四字句:是词的基本句式之一,一般是用七言律句的前四个字,如: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还有一种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的句式,这是词所特有的一种律句。此外还有四字拗句,如: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四字句的节奏有“二二”,如
“大江东去”;“一三”,如 “是离人泪”。“三一”的情况比较少见。
五字句:大都同于近体诗的五言律句。五字的拗句,如:仄仄仄平仄(第三字必仄),如“明月几时有”。仄平平仄平(第三字必平)如“梦长君不知”。仄平平平仄,如“看名王宵猎”。五字句的节奏多为:“二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三二” “一声声更苦”;还有“一四”,如
“有暗香盈袖”。木兰花基本上就是仄韵七律,看古人的木兰花每首都很美,其实宋词很多都是由律诗演变过来的。特别是一些小令。但木兰花要压6个韵。还有一种换韵的格式,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也可看成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基本上来说两平两仄相间的句式,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六字拗句,如: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六字句还有一种为词所特有的句式,即: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六字句的节奏大都是:“二四”,如
“不恨此花飞尽”;有“四二”,如 “气吞万里如虎”;有“三三”,如 “都付与、莺和燕”;有“一五”,如
“但目送芳尘去”,其中“但”字是领字。
七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七字句的节奏有“四三”,如 “一曲新词酒一杯”;有“三四”,如
“更能消几番风雨”;有“一六”,如 “念去去千里烟波”,“念”字是为领字。
八字及八字以上的句子,都可以看成是由上面的句子复合而成。如八字句大都是合三五成句,九字句大多是合三六或四五成句,十字句大多是合三七成句,十一字句大多是合六五或四七成句。其中的平仄和节奏会随具体的情况而有所变化,还需参照词谱分析。
具体到写作时按谱填词就简单多了,我说的这些是需要大家掌握的基本规律。知道了这些规律,写作时就容易多了。关于词的一些基本概念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剩下还有对仗等问题要比律诗宽的多,大家在研究词谱的时候一定要参照词例来看,一方面要掌握每句的节奏,另一方面注意有没有对仗。
从平水韵产生至今已近千年历史,中国人写格律诗无不遵守它。但是,我们今天用它来读诗、写诗,却感到它很蹩扭,因为时代不同了,一切都在发展变化,现代音韵与古代不太相同了。
例如唐代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首诗在平水韵中属于押平声“四支”的韵部。其韵脚字为“迟(chi)”、“悲(bei)”、“知(zhi)”、“涯(ya)”,可以看出,这五个字在今天现代汉语中己分属三个不同韵母,但在中古语音中,它们是属于同一个韵部的。
又如唐人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该诗在平水韵中属于押平声的“五微”韵部。其韵脚字为“儿(er)”、“啼(ti)”、“西(xi)”,其中“啼、西”在现代汉语中仍属同一韵母,而“儿”字却是另外一个韵母,因古代它读“倪(ni)”字音。
又如:象“东(dong)”字与“冬(dong)”字,在现代汉语拼音中,它们的读音完全一样,但在平水韵中却分属为上平声的“一东”和“二冬”两个韵目,除诗人有意用邻韵以外,一般也是决不允许混肴的。如此等等,因此非攺革不可。
关于韵部与押韵&&
这里讲的韵部,主要是指隋唐以后的中古音韵。它不仅与&&诗经&&
&&楚辞&&所属的上古音韵大不相同,而且与魏晋的韵部也有所不同。律诗虽发展于唐代,但押韵的准则基本上是以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切韵&&原分为193个韵部,唐代王仁煦攺订为&&刊谬补缺唐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增分两部,成了195个韵部。到了宋代,陈彭年等人又重新修订了唐韵,定名为&&广韵&&,&&广韵&&分成206个韵部,这是今天仅能看得到的全本。唐宋人做诗,基本上就是依照的&&切韵&&&&唐韵&&&&广韵&&的韵部准则。斗转星移,到了宋代末年,平水人刘渊干脆把这些能够通押的韵部合并起来,成107个韵部,后人又并为106个韵部,称之为&&平水韵&&,经朝廷颁布后,朝野都依照这106个韵部的&&平水韵&&。新中国成立后,立足于文字攺革,毛泽东主席亲自抓后,很快有了一套简化汉字方案和新华字典问世,以此为基础,又在&&平水韵&&的基础上,研究出中华诗词新韵,即&&十四韵&&,这是承前启后的结果。从此现代人写诗有章可行了。
我诚恳地再一次向各位推荐古代诗词高手李商隐、杜甫的两首经典著作,可从中学到许多许多的东西,请熟读记牢,对提高自己的诗词写作技巧是很有帮助的。
唐●李商隐七言律诗&&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杜甫五言律诗&&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戍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该诗言志抒怀:“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句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指出这首诗中间两联由登楼所见阔大景象的描写,跌入老病孤独情怀的抒发,前后境界的阔狭极为悬殊。
他们对近体五、七言律诗有独到的研究,尤其是注意用典,描写细致,包蕴十分深厚,堪称楷模。
今天研究的课题是诗词的句式结构分类和句法用词。
先讲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学习律诗的三步方法。学习律诗主要指学习唐代典范作品,应分为三步。
第一步,先学初唐律诗,如沈佺期、宋之问律诗中的优秀部分(应制诗除外),解剖五律的平仄关系,对粘情况,摸索它的规律。立法者更应该守法。律诗定型定格于初唐,我们今天学习律诗,选学点初唐律诗,特别是五律是必要的,目的是在格律方面打好基础。学沈宋,目的在于学好律诗格律。
第二步,学习杜甫的律诗。杜甫的律诗气象宏阔,接近人民生活,更好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由极盛转衰这一历史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完全摆脱了那种应诏、应制、侍宴等浮艳乏味的宫廷诗的影响,开拓了新的天地。杜甫无疑是律诗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位大家。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学习刻苦,创作态度严肃,他的名言有:“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攺罢自长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很值得我们借鉴。学杜甫主要学他如何在律诗中反映社会、反映人民生活。
第三步,学李商隐的律诗。李商隐的律诗具有典雅华丽而细腻含蓄的风格,尤其是他的《无题》诗,音调和谐婉转,对仗工整,遣词用字严谨讲究,每句每字,都经过千锤百炼,用华丽的词藻构成生动优美的形象,传达出深刻而真挚的感情。历代研究唐诗的专家学者对李商隐的评价极高,均充分肯定他在律诗发展上的地位和作用。蒋长栋在《唐诗新论》中评价:“浓丽而深沉缠绵,长于倾吐内心深处的不尽情思,是唯美诗风的正宗。…为中国古典朦胧诗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西方汉学家誉李商隐为“中国最伟大的象征派诗人。”学李商隐则偏重于学习他的律诗艺术境界和创作技巧。因为沈宋、杜甫、李商隐在唐朝树立了律诗艺术的三个里程碑。
下面研究宋词的结构和句法:词是一种特定的诗,古体、近体、律诗、绝句、排律的格式只有那么几种,它们的每首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等方式都有特定的模式,作者只要熟悉这几种类型就可以了。但词的情况就要复杂得多。常用词牌千多种,每一种属一定词调,各自又有自已固定的格式,这种格式的形成,是由词本身与诗不同的体制所决定的。按谱填词,因为词的句式长短参差错杂,灵活多变,又更适合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情、韵、调,来抒写人们心灵深处复杂细腻的情感意绪,这就是一种飞跃、是发展、是前进、是更为解放的新型诗歌体式。清人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将小令规定为58字以内,将中调规定从58字至90字,将长调规定为91字以上。这种分法可供参考,但不宜太拘泥。一般来讲,单调的词多半是小令,双调的词则小令、中调、长调都有。双调是词的最基本形式,它们一般分为上下片,又称为上下阕或者叫前阕后阕。如果双调词的上下片句式完全相同的,叫【重头】。
词是以节拍为乐章单位的,即一拍为一节、一节为一句。开头处叫做『起拍』,上片的结尾句叫『歇拍』,下片的换头处叫做『过拍』,下片的结尾处叫做『煞拍』。『歇拍』是表示告一段落,略作休息的意思。
请欣赏毛泽东所写的【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上片押仄声韵,韵脚:淡、雁、汉,属第七部)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下片押平声韵,韵脚:峰、风、龙,属第一部)
词句最短的是一字句,最长的是十一字。各类句子都有一定的平仄格式,现展开来研究,分两篇文稿来论述,(今天讲1至4字句)请阅读范例。举例如下:
一字句&&&&&
一字句很少见。它多半置于词的起拍或歇拍、煞拍。
请欣赏毛泽东写的【十六字令】:“山,倒海翻江卷巨澜。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再请看陆&&
游写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 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一字句多半为押韵字,有平、有仄,且大多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字句常见的句式有平仄,平平两种。它们一般也是用在起拍处,且多入韵。另外,二字句以叠句或叠字形式出现的也较常见,也有的在句首、句中或句尾的例子,例如: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韦应物【调笑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周邦彦【满庭芳】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苏&&
轼【定风波】
三字句&&&&&&&
三字句在词中较为常见,它一般是律诗句式的三字尾,有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等句式。
例如:&&&&&&&
“沉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李&&
煜【捣练子】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苏&&
轼【红城子】
四字句&&&&&&
四字句在词中是较为普遍的句型,它一般是七言律诗句式的上半部份的四个字,它的平仄结构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等句式,请阅读下六条范例:
轼写的【念奴娇】之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之二:&&&&&&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李清照写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
辛弃疾写的【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处。”
秦&&&观写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永写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从上2至6条词语中可见,四字句连用时,常常可以配成对仗形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平乐 村居词牌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