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什么时候能淹没的近义词是什么黄河

“沙漠之城不见沙,这完全超乎想象”_新华每日电讯
“沙漠之城不见沙,这完全超乎想象”
战沙、扼沙、用沙,“沙漠水城”宁夏中卫撤县建市十周年发展迅速,边陲小县变黄河金岸水城
日 08:12:14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字号 】【】【】【】
  新华社银川4月28日电(记者赵倩 何晨阳)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前缘的宁夏中卫市,是我国三大风口之一的“西风口”,曾被连绵黄沙步步紧逼。2004年建市以来,中卫市围绕“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休闲中卫”的城市定位,实现了从沙漠边陲小县到黄河金岸水城的历史跨越。
人进沙退,沙漠水城展娇容
  与沙抗争,是中卫这个沙漠城市永不过时的话题。上世纪50年代,为保证我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畅通,被誉为治沙奇迹的“麦草方格”便发端于中卫。然而,时至2004年建市之时,沙漠侵蚀仍成为中卫发展的一大障碍。
  扼住沙害,就要狠抓生态建设。为此,中卫市实施生态治沙模式,坚持“绿进”和“人退”结合的路子:一边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带,阻止沙漠前移;一边退出一切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实施退耕还林还湿地、封山育林等工程。
  多年的坚持终于有了收获。据中卫市林业局介绍,近年来,腾格里沙漠倒退了20公里,中卫市也在全国率先实现沙化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逆转。“以前春天三五天刮一场沙,现在一个春天顶多刮三五场,沙尘暴都成‘稀客’了。”市民海军讲述着切身感受。
  绿是城市之魂,水是城市之灵。尽管与沙漠为伴,中卫市在环境改善上可谓做“活”了水,做“足”了绿。不仅开发了一系列黄河湿地资源,还巧妙利用腾格里沙漠丰富的自然渗水,打造出一条蜿蜒在城区的5000米景观水道。与此同时,10年来,全市新增绿地面积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9%,城市绿地率达到36.6%。“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花落中卫。
  绿色屏障锁住了沙漠,但这还远远不够。中卫市对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自2012年起实行“以克论净”的深度保洁机制,规定市区每平方米路面灰尘不得超过5克。
  4月的中卫,登高俯眺,远处沙漠、黄河、绿洲交相辉映;漫步城中,河堤两岸人们漫步在红花翠柳之间,一幅兼具大漠雄浑与水乡秀美的沙漠水城画卷映入眼帘。初到中卫的四川游客杨斌不禁感叹:“沙漠之城不见沙,这完全超乎想象。”
  中卫市市长徐力群说:“秉承‘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的理念,中卫坚持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净为荣,将黄河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黄河,以增强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位。”
产业聚集,打造世界靓丽名片
  与沙漠为伴,想发展就要变沙害为沙利,中卫市培育出沙、“风”、“光”产业和一系列特色优势农业,走出一条“靠沙吃沙”的独特发展道路。
  坚持优先发展旅游就是佐证。沙坡头蜚声海内外的治沙成果,形成了“世界垄断性沙漠旅游资源”。去年,以沙坡头景区为核心带动中卫实现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亿元。
  沙漠旅游吸引了世界目光。今年初,港中旅集团公司正式以控股形式进驻沙坡头。集团董事长张学武表示,将致力于把沙坡头景区打造成世界知名和我国顶级的旅游胜地,将中卫打造成西部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城市和国家级、国际化的沙漠旅游城市。
  沙漠的风和光也带动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大漠“新能源硅谷”蓝图已经绘就。国电、中电投等一批企业“逐沙随风”来到中卫,腾格里沙漠中建设的宁夏沙漠光伏产业园,腾格里沙漠南缘千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拔地而起。预计到2015年,中卫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50万千瓦,各类新型硅材料产量达到5万吨。
  中卫市干旱少雨,然而,现代农业却在这块土地上散发勃勃生机。如今,中宁枸杞产业链已由单一的干果发展到果酒、花蜜、芽茶等六大类几十个品种,远销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石头缝里长出的硒砂瓜不仅带动20多万群众致富,“香山硒砂瓜”还快速跨入“中国驰名商标”行列。
蓄势积能,年轻城市迎来新使命
  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到“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休闲中卫”的科学定位,中卫市逐渐找到清晰的发展思路,以人为本,注重创新,破解环境对发展的束缚。
  10年间,中卫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倍,达到28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5倍,达到27.9亿元。经济发展惠及百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948元增至1.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46元增至6577元,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3倍,贫困人口减少28.14万人。
  中卫市成立10周年之际,宁夏西部云基地数据中心、宁夏大学中卫校区、宁夏金银岛大宗商品交易所等总投资近200亿元的10个项目集体开工;奇虎360数据中心定制项目、香港力矩集团数据中心等10个项目也落户中卫。这对推动中卫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具有重要意义。
  自治区副主席、中卫市委书记马廷礼说,中卫市将以建市10周年为起点,抢抓全面深化改革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宁夏内陆开放实验区的机遇,在中阿国际交流、推进外煤进宁和旅游示范区等领域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黄河与沙漠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累计向黄河“借”水近11亿立方米_凤凰资讯
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累计向黄河“借”水近11亿立方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社兰州11月22日电(记者王衡、王博)宽阔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一群群水鸟在嬉戏、捕食,站在高处放眼望去,隐约可见起伏的沙丘……初冬时节,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甘肃省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并未因寒潮而萧瑟。
原标题: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累计向黄河“借”水近11亿立方米新华社兰州11月22日电(记者王衡、王博)宽阔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一群群水鸟在嬉戏、捕食,站在高处放眼望去,隐约可见起伏的沙丘……初冬时节,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甘肃省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并未因寒潮而萧瑟。
这一景象,也有黄河的一份功劳。民勤县水务局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红崖山水库已累计向黄河“借”水10.8亿立方米。
红崖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地处民勤县城以南30公里,东距腾格里沙漠3公里,西距巴丹吉林沙漠5公里。水库管理处处长仲龙善说,水库冬灌放水刚刚结束,面积和水量分别降至16平方公里和2851万立方米。但有两股水流正在注入,一是石羊河河水,二是从260公里外的黄河调来的水,目前流量为每秒3.3立方米。
河西走廊东端的民勤,像楔子一样阻止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拥抱”,而红崖山水库则是保障民勤绿洲永续生存的枢纽工程,每年都要向下游输送大量灌溉和生态用水。
长期以来,红崖山水库完全依靠发源于祁连山的石羊河补给。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00年,石羊河入库水量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立方米,远不能满足民勤正常用水所需,水库一直处于“饥渴”状态,甚至一度干涸。
没有其他来水补给,红崖山水库将无法正常运行。甘肃在石羊河流域大力开展节水行动的同时,自2001年起每年都从红崖山水库以东的黄河调水,经过多级提灌后输送到水库。
仲龙善说,黄河水的到来,不仅帮助红崖山水库成为水利风景区,还使它变成鸟类乐园,有白鹭、黑鸭等水鸟20多种,春夏季节最多时可达上万只。
为更好地发挥水库调蓄功能,作为全国172项重大节水供水水利工程之一的红崖山水库今年启动实施加高扩建工程。仲龙善说,2018年完工后,红崖山水库将增加库容49%,从0.99亿立方米达到1.48亿立方米,从中型水库升为大型水库,能更好地保障民勤绿洲安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66530
播放数:5344397
播放数:4581770
播放数:5808920
下面哪种酸,人在品尝时不是酸味的?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淹没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