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影视领悟取得了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就英语

您的位置:&>&&>&
影视观后感:看美剧能成就一个更好的你
yun 于发布 l 已有人浏览
你知道吗?看一些优质美剧能够让你对事物更加地感同身受,能够提高你的情绪感知力。
看美剧能成就一个更好的你
If you ever feel vaguely guilty about the vast amounts of television you watch, might I suggest you cl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ublished last week in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In it, the authors claim that watching high-quality television dramas &things like Mad Men or The West Wing &can increase you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at is, watching good TV makes you more empathetic.
如果你曾因看过巨多电视剧而有那么些许的愧疚,那我就要建议你去参考下这项研究的结果了。该研究上周在《心理学美学》、《创造》和《艺术》等杂志期刊上发表过。研究中,作者称看一些像《广告狂人》和《白宫风云》等电视剧能够提高人的情绪感知力。即,看一些优质电视剧能够让你对事物更加地感同身受。
In the paper, the authors describe two experiments. In one, they asked about 100 people to first watch either a television drama (Mad Men or The West Wing) or a nonfiction program (How the Universe Works or Shark Week: Jaws Strikes Back). Afterward,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took a test psychologists often use to measur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y're shown 36 pairs of eyes and are told to judge the emotion each pair is display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ople who'd watched the fictionalized shows did better on this test than those who watched the nonfiction ones.
文中,作者描述了两个实验。在一组实验中,主办者先让100个人看电视剧(《广告狂人》或者是《白宫风云》)或者是纪实节目(《宇宙解码》或者是鲨鱼周:鳄反击)。之后所有的参与者进行了一下测试,通常心理学家用这种测试测量情绪感知:测试者会看到36对眼睛,并要求判断每双眼睛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结果显示,测试中看虚构电视剧的试验者比看纪实节目的测试者表现更好。
It's a similar finding to a widely reported 2013 study that claimed that reading literary fiction is linked to better scores on this empathy-measuring test. The authors of that study and this new one argue that a complex fictional narrative forces the reader or viewer to consider a problem from m further, since not every character's emotion is explicitly spelled out, the audience must do some mental work to fill in those gaps, making a guess at the inner lives of the character.
这与2013年广泛报道的一项发现极为相似,2013年的研究称,阅读文学小说能够使人们在感性测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该项研究的作者与此项新研究的作者称:复杂的虚构读物能够强迫读者或观众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而且,由于不是每个角色的情绪都会很明确地表达出来,观众们就要思考以填补这些空缺,揣度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
影视英语&|&影视英语&|&影视英语&|&影视英语&|&影视英语&|&影视英语&|&
影视英语排行111111111111111111
我们也在这里:
本文相关应用▼英文影视鉴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英文影视鉴赏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他在影视领悟取得了巨大成就英语_百度知道
他在影视领悟取得了巨大成就英语
他在影视领悟取得了巨大成就英语
他在影视领悟取得了巨大成就He really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film and television他在影视领悟取得了巨大成就He really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film and television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初中生必看的20部经典英文电影,不容错过!_青岛25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38贴子:
初中生必看的20部经典英文电影,不容错过!收藏
初中生必看的20部经典英文电影,不容错过!今天,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道大餐——中学生必看的20部经典电影。的确,每一部都是经典,每一部都不可以错过,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从点滴做起,看电影、学英语,行动起来吧!一.《美丽人生》( Life is Beautiful)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意大利,由罗伯托·贝里尼(Roberto Benigni)饰演的小人物─基多,来到图斯坎尼小镇追求他的理想与爱情,全然不顾法西斯主义之下的政府管制,在这里他与小学老师桃拉坠入情网。几年后,他们拥有了一个小男孩─约书亚,而基多也开了一间书店。 但好景不常,在法西斯主义政府统治下,一家人失散,被关入集中营,爸爸和儿子关在一起,妈妈则被关在另外一处,在残酷无比的集中营里,爸爸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儿子仍保有童年的快乐与天真。最后,爸爸牺牲了自己,死于纳粹的枪下,而儿子回到妈妈身边。 《美丽人生》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以诙谐的方式看待无情的战争。在该片里,我们见识到战争的可怕,看见了人们的无助,却也看到了有人以幽默的态度自处。二.《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维克多(汤姆·汉克斯 饰)是一个斯洛文尼亚人,为了逃避祖国的战乱,他决定移民美国,带着简单的行李买了飞往美国的机票。 当他在终点站纽约的肯尼迪机场下机准备出机场时,却被拦了下来。原来,他的祖国发生了政变,而且还成为了美国的敌对国!维克多的护照和身份证件,以及移民文件都全都失去了效用,他被扣在了机场。瞬时间,维克多成了一个没国没家的孤立的人,他成为国际政治变化的牺牲品。在被扣在机场期间,维克多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返回祖国,可是他的国家政变后,已经不再承认办理了移民手续的他是国民;要么拿到有效的证件,进入移民的美国,但他的证件显然已经失效而且再也无法补回了。 站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国家,看着来来往往陌生的人群,维克多不禁感到迷茫。无奈之下,他只能留在机场睡在大厅的椅子上,在卫生间里洗澡,靠为路过的乘客服务生活。他现在拥有的只有自己不自由的身体,以及一个小皮箱,里面装着换洗的衣服、一把剃须刀和已经作费的身份证明。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维克多认识了一名美丽空姐艾米丽娅(凯瑟琳·泽塔·琼斯 饰)。艾米丽娅开始很同情维克多的遭遇,帮他介绍些小工作和与机场交涉关系,慢慢的她爱上了这个细腻而憨厚的男人。 一场“塞翁失马”的际遇就这样上演了。维克多在这个机场邂逅了美国的一切,也邂逅了属于他的幸福。三.《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阿甘(汤姆·汉克斯 饰)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且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至爱珍妮(罗宾·莱特·潘 饰),在珍妮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阿甘成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但是,他始终忘不了珍妮,几次匆匆的相聚和离别,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有一天,阿甘收到珍妮的信,他们终于又要见面。四.《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本片的主题是“希望”,在牢狱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时至今日,本片在国内外各大电影网站的电影排行中始终稳坐前十。五.《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体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六.《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 1900慢慢长大,显示了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 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他将怎样谱写自己非凡的人生?七.《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蓝波公布了一道困难的数学题,却被年轻的清洁工威尔(马特·戴蒙 饰)解了出来。可是威尔却是个问题少年,成天和好朋友查克(本·阿弗莱特 饰)等人四处闲逛,打架滋事。 当蓝波找到这个天才的时候,他正因为打架袭警被法庭宣判送进看守所。蓝波向法官求情保释,才使他免于牢狱之灾。八.《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 John Keating 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在他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歌;他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渐渐地,一些人接受了他,开始勇敢地面对每一天,把握他们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这时发生了......九.《大鱼》(Big Fish)
一个美丽的亲情童话。父亲爱德华(亚伯特·芬尼 Albert Finney 饰)年轻时,很爱给年幼的儿子讲自己的传奇经历,他自称在阿拉巴马旅行推销员时,经历过很多光怪陆离,魔幻荒诞的事情。威尔(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饰)并不相信,觉得是父亲在虚荣和浮夸,父子关系渐渐疏离。 直到父亲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了,儿子决定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儿子面对病榻上的父亲时,父亲又开始说他早年的经历:他曾经为了离开小村庄去大城市闯荡,在途中遇到巫婆和巨人,还一起去了幽灵庄,再后来,认识了一个神奇的马戏团演员,一个亚洲艺人,一条怎么也抓不到的大鱼,还有怎样跟母亲一见钟情,定下终身…… 从父亲病弱的气息里,威尔仿佛领悟到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感受,也许父亲的叙述有修饰的成分,但在他的心中,那些经历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充满激情和想象,而父亲终于在儿子的理解和深爱下闭上眼睛。十.《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
从一部迪士尼频道的原创电视电影开始,在美播出后迅速走红,引爆了具有轰动性的跨娱乐平台、跨越国际市场的全球青年新文化潮流。2006年1月美国首播,随即引爆炫风,电视收视长红,缔造新纪录。获得艾美奖6项提名,并拿下两项大奖(最佳儿童节目、最佳舞蹈编排)。此外还获得2006年全美青少年票选3项大奖。十一.《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u=,&fm=21&gp=0_副本.jpg 是迪士尼影业2010年暑期档的巨献之一,本片除了“影帝”尼古拉斯?凯奇担纲主演外,曾在《蜘蛛侠2》中扮演大反派“章鱼博士”的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将继续他的反派路线。故事讲述了发生在现代纽约的真人奇幻童话,围绕一个魔法师和他不听话的学徒展开。这个魔法师正准备训练他的学徒,以帮助他对抗邪恶黑势力。十二.《三个白痴》 3 Idiots
印度电影《三个白痴》是一部可以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自我感觉良好的导演感到惭愧的电影,尽管该片无大明星,无大制作,选材的出发点居然是被认为很难出彩的大学校园主题。故事讲述了三个不同出身的大学生如何在某印度高等工科学府里&熬&到工程学学位的故事。十三.《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玛利亚(朱丽·安德鲁斯 饰)是一个年轻活泼的修女,喜欢在大自然下高声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记了修道院里的规矩。院长认为玛利亚并不属于规矩严格的修道院。 院长与众嬷嬷商量后,决定安排玛利亚到一位名叫特拉普(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饰)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个孩子,他要求对孩子严格管教。他告诉玛利亚在他家的家庭教师都做不长久,都是因为孩子的恶作剧。玛利亚果然也遭到了恶作剧,可是这位善良的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的父亲,而是像个母亲一样照顾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上校与玛利亚之间发生了感情,他们完婚后回到了已被纳粹占领的奥地利,上校并不想为纳粹办事,一家人准备逃跑。十四.《天使爱美丽》(Amelie from Montmartre)
一个现代灰姑娘的童话,镜头底下的巴黎是比明信片更加明媚的世外桃源,把少女的悸动和憧憬化成一幕幕迷人的画卷。完全属于一个人的奇想世界。带点无伤大雅的小恶作剧,穿行在巴黎艳丽的阳光底下。心地澄澈,宛若天使凡落。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于是得以在惊喜中看一个孤独的女孩在守望爱的旅途中跋涉。十五.《料理鼠王》(Ratatouille) 小老鼠雷米在嗅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不想过与垃圾堆为伴的生活,心怀成为五星大厨的梦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古斯特餐厅的学徒林奎尼,这个倒霉的学徒生性害羞,在厨艺上更是没有什么天赋,并且遭到餐厅大厨的排挤,即将被解雇。这一人一鼠结成了奇特的联盟:雷米奉献自己极富创造力的大脑。操作林奎尼前台“表演”。在雷米的帮助下,林奎尼不但成为新的“天才厨师”,获得了美女同事的爱情,还挫败了大厨的阴谋,成为古斯特餐厅的合法继承人。突如起来的成功让林奎尼有些不知所措,想摆脱自己的傀儡身份,把雷米赶出了厨房。 古斯特餐厅的成功,引起了苛刻的美食评论家科隆的注意,准备一尝林奎尼的手艺,重新为餐厅评定星级;而不甘失败的前大厨,蠢蠢欲动,想要找到林奎尼一夜成名的秘密。失去了雷米,林奎尼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十六.《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二战期间,四个小孩子随着父母来到乡下避战。这些乡村住宅古色古香,其中有一个房间里摆着一个大衣柜。 一天,几个小孩子玩捉迷藏,露西(乔基·亨莉 Georgie Henley饰)躲进了衣柜里,眼前却意外出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白雪皑皑,荒无人烟。她在雪地上走着走着,遇上了人羊怪物。其他孩子也一一进入这个魔法衣橱。他们得知里面的王国叫纳尼亚,正在被一个邪恶的女巫所统治。 女巫想把这几个外来者一网打尽,同时这些孩子得知纳尼亚正在女巫的黑暗统治后,和雄狮亚斯兰并肩作战,帮助纳尼亚开始了复国之举。十七.《艾尔文与花栗鼠》 (Alvin And The Chipmunks)
戴维·塞维尔(杰森·李 Jason Lee 饰)是洛杉矶一名郁郁不得志的词曲作者,他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创作,但作品总也得不到唱片公司老板的赏识。某天,满腔愤怒的戴维在家中大发雷霆,这时,三只来自大山的花栗鼠艾尔文(贾斯汀·朗 Justin Long 配音)、西蒙(马修·格雷·古柏勒 Matthew Gray Gubler 配音)、西尔多(杰西·麦卡尼 Jesse McCartney 配音)闯入戴维的生活。 戴维惊讶地发现,这三个顽皮胡闹的小家伙不仅会说话,而且还能和声唱歌。于是他和小家伙们达成协议,它们可以在家中居住,但是必须演唱戴维创作的歌曲,妙趣横生的故事也由此展开……本片荣获2008年儿童选择奖最受欢迎电影。十八.《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这个到不用介绍了......十九.《新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Monte Cristo)
年轻的船长爱德蒙准备和心爱的未婚妻美塞结婚,然而副船长费南德因嫉妒爱德蒙的一切而设计使他终身被关进了位于孤岛上防守最严密的监狱,美塞也投入了费南德的怀抱。 13年的牢狱生涯,爱德蒙在狱中结识了一位狱友,在狱友的指点下爱德华制定了周密的逃跑计划,并且,爱德华获得了一张藏有巨大宝藏的地图。 终于,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爱德华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成功从监狱出逃。找到了宝藏后,爱德蒙利用金钱为自己买了一个伯爵的头衔,称为基督山伯爵。改名换姓之后,爱德蒙开始踏上他的复仇之路......二十.《公主日记》The Princess Diaries
本片讲述一个纽约城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儿,甚至在学校被视为透明,但被证实是一个临近小国的公主,而后公主由皇后奶奶调教为举止优雅的真正公主,并最终选择担当起治理国家的责任的故事。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合作账号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6073|回复: 14
一次性听懂英语影视节目的亲身经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1:22签到天数: 14 天[LV.3]偶尔看看II主题帖子积分
zhainan.jpg (93.81 KB, 下载次数: 10)
12:02 上传
  一次性地听懂英语影视节目一直是国人学英语的最大难点之一,那么如果我们每天坐在电视机前面象看母语一样看下去,到底能不能最终一次性听懂?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经验。
  一次偶然的机会之下,我开始了每天晚上看香港的英文电视,和看中文电视一样坐在电视机前,各种各样的原版电视剧、电影、真人秀、脱口秀、舞台选秀、新闻科普、社会节目等等就一直当娱乐看下去,不用耳机,一次性听下去。开始的时候几乎什么都听不懂,速度都跟不上,也根本没想过什么时候会听懂;就这样慢慢听下去发现很多发声和音调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入耳”,有的词句莫名其妙的也听懂了,后来渐渐地总结出了一些方法,思维开始超越声音融入画面,最后大部分节目都能听懂了,常用的句子心不在焉也能听懂;去外国出差酒店里的英语电影也好,去电影院看大片也好,绝大多数都能轻松欣赏,当然总有个别字不懂,但能感觉到大概的意思,对整体剧情的欣赏影响不大。
  先说一下我得出的观点,再回头说我的经历是如何得出这样观点的:
  一次性听懂不能认真地听声音(要泛听),思维必须超越声音融入剧情,这是一种特别的超然的状态,和脱口而出的口语有点类似;还有就是听力的瓶颈有很大一定程度是个人的口语能力和音调(intonation)。
  先说一下看英语电视之前的状况,我学英语是从大量泛读原版报刊开始的,尽量不查字典以避免先入为主,从上下文磨练出来语感,这是我一贯的学习的motto。看多了就自然语感很强,单词量也很大;在口语上我得益于高二买的扶忠汉的《双向式英语》,其它就是敢说,和什么人都能用英语聊,一般的口语也比较熟悉,所以尽管我很少练过听力,但听力还可以,无论是和外国客户交谈,还是出国旅游听力都没太大问题;但是一说到英语电影,就完全不行了,简直是灾难,完全跟不上速度。
  每当我一打开香港的英文电视,琳琅满目的节目令我充满向往,我很希望可以想听母语那样一次性地听懂;但是这个目标在当时看起来是遥不可及,不要说听,速度根本完全跟不上,哪怕是少儿节目。
  直到04年的时候我头脑发热,决定去考人事部的二级口译,其实口译本身和看英语电影没什么关系(因为内容完全不同),但值得一提的是,决定参加考试的那一天,我做了一个现在看起来伟大的决定:为了表现自己的决心和培养气氛,在自己的房间里买一个小电视机,从此只看香港的英文电视,就算是当背景音乐也好,有事没事就开着,让英语充满了我的房间。
  之后的两年我都把英语电视当成娱乐和背景音乐,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想看字幕也看,偶尔练练听力,完全没有压力和目标;时间长了很多音越来越熟悉(即使不懂意思也觉得很熟悉),慢慢地听懂了个别字句,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这些听懂的字句中,多数是心不在焉(不刻意)下听懂的;我认真去听的反而贡献不大,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是不是我的听力模式有问题?为什么我认真听的时候完全跟不上速度,心不在焉的时候反而会听懂几句?这个现象不断出现,贯穿了这个看电视的过程,后来启发了我“英语电影要潜意思去听”。
  到考完口译之后(这时候除了简单的疯狂主妇之外其它的绝大部分节目尚不能看懂),我开始正式向英语电视发起进攻,力求不看字幕地听懂(破釜沉舟),从此展开了一段曲折而妙趣横生的道路,不想长篇大论地阐述,这里归纳成几个关键事件:
  1)精练音调 Friends不战而胜
  刚开始“破釜沉舟”的时候,大脑听的很累很惨烈,每次都是高速运转,听懂的部分听的很辛苦,听不懂的部分完全抓不住,而且越想听懂越听不懂,疲惫不堪。后来有一个事件令我改变了对“听电视”的看法。
  听得英语电视多了,我一直很想尝试一下象他们说的那么快(但又很清晰),于是花了三个月时间练习快速发音(整体音调,不是个别发音),对着录音笔一遍遍地朗读,然后播出来看效果,再按照自己的“音感”修正(我不喜欢模仿任何人的口音,全凭自己的感觉),力图说的又溜又快又清晰。一次次的录音、修改,为了琢磨一个小音常常要重录好多次。这三个月内我的嘴经常都是麻的。
  真正练下去就发现想说的快且溜,就必须掌握很多含糊音的技巧,不能每一个音都字正腔圆,这样反而重点不突出;很多不重要的小词应该是弱发音,不用完整地发出来。其实真正要达到英美人说的如此之快是非常难的,但这个体会的过程是很重要的。
  三个月之后的有一晚我刚朗读完,这是英语电视上正在放《24小时》,突然间发现声音自动进入我脑海中,我完全不用主动去听就懂了。后来上了电脑,找到硬盘里放着以前的Friends一听,发现也是一样,每一句话都很清晰,自动入耳即懂,一点也不觉得速度快。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轻松地听懂(不感觉到大脑累)美剧。当然这两个剧比较简单,70%的电视剧都比这两部要难的多,但是给我的一个启示:
  把基本的发音和音调搞清楚,象24小时、Friends这样简单(以短句为主,情节简单)的剧自然就能懂,根本不需要辩音。
  后来有一次我去电影院看《国家宝藏2》,听的每一句话我心里暗暗跟读一次,就自然懂了,完全不需要辩音,除了个别几个单词不懂,这个剧我能听懂98%以上,而且全都能复述出来,其实大部分都是常用口语。
  2)从被动听到主动听 超越声音融入画面
  听懂Friends之后我进入了一个很长困惑期, 一方面简单的节目轻易能听懂;另一方面难的剧如prison break,Ugly betty,Las Vegas还是困难重重,尤其是Las Vegas这么听也跟不上速度,一季过了又一季,还是听不懂,无计可施;后来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不认真听了,重点分析图像,观察主角的动作、表情和故事发展,预测会说什么(用英语想)。这样一来竟然能听懂大概了,虽然很多音漏了,但故事发展至少能跟上了。
  从前看英语影视节目,思维都是跟在声音屁股后面走,对画面缺少分析,穷与招架。而主动去分析剧情,就也是一种交互,而且有了参与感,结果牺牲了部分细节,但保证了整体剧情和娱乐性。
  其实按照打乒乓球的原理,接球的时候我们并不是眼紧盯着球的线路,这样多半会来不及反应,而应该是看着对手的动作方位预测球的来路,对球的线路大概看一下就可以了。听英语就如同接球,应该重点放在剧情和画面,对声音泛听才是能欣赏全剧的正确办法。
  对声音泛听,开始的时候确实会漏掉很多细节,这是必要的牺牲;等到英语思维提升了,口语提升了,细节的部分就慢慢浮出水面。
  3)提升英语思维 用口语发展潜意识
  欲速则不达,既然我的口语没达到那个水平,就自然听不懂比较难的剧,所以我不会强求听懂多少,关键是在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英语思维。一方面不断地把听到的一些英语表示法应用到自己的口语当中。另一方面加强对画面的融入,把自己想象进画面,就在主角的身边向他说话,对他提醒,反驳,甚至谴责,关键是能把自己融入进剧情。有时候也可以跟读。
  其实听多了很多常用的口头禅会不直觉地说出来,而且自然模仿了音和调,自己会说了当然心不在焉也能听懂。到常用的词句掌握越来越多的时候,很多都可以潜意思的听懂,思维也越来越有时间去关注比较难的词,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水平也自然慢慢提升了。
  后来出国出差的时候,酒店的电视几个台的英语电影多数对话我都能心不在焉地听懂;前一段时间去电影院看《水啸雾都》,基本上是和看母语的状态是一样,大脑很悠闲,竟然有不想去看字幕的感觉。当然有个别字听不懂,但能感觉到大概的意思,对整体剧情的欣赏影响不大。
  当然我现在还是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这个是不可避免的;我曾经问过在外国生活多年的华人,他们一样不能完全听懂。关键是能要听懂常见的主流剧比如: Prison break,Ugly betty,Hero,Desperate housewife,Sex and city等等, 另外其实电影整体比电视要简单,熟悉了电视节目,很多电影其实并不难。
  如果给我说看电视的几个关键, 有:
  1. 动嘴,一定要动嘴,无论是模仿跟读,还是对着录音机朗读,要把整体音调搞准;
  2. 要用,把学到的常见词句不断应用到自己的口语之中;
  3. 要主动听,不能全神贯注只听声音,要关注图像,用英语思维来分析剧情;
  4. 整体的泛听,淡化个别单词的概念, 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整体和克服口音;
  5. 要会放弃,太难的地方以后再说。
  英语电影其实不是听出来的,是眼看、口说和耳听的综合作用,其中特别是口说非常重要,在这个看电视过程中我经常做的是大量朗读和录音,我的录音笔里面记录了我的几年来朗读音频,不断进步摸索,力求音调接近地道,从不间断。
  还有三个我个人认为也比较重要的原则:
  一次性听下去,和看母语电视一样,因为这就是英语环境,环境是不能变的,你去了美国就是这样的环境。个别词句可以pardon,不可能人家从头到尾给你repeat一次。所谓环境造人,关键要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要适应这个环境,不是要环境适应你。
  娱乐为主,开心至上,允许自己听不懂,允许自己走神或放弃,能听懂多少就多少,欲速则不达,一个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急躁,总是一上来就把每一个音都听懂结果就是:越是想听懂越听不懂。
  英语是一个整体的音流,不要总是把整体的音流分割开来一个音来听,要体会其节奏、转折、音律、味道,要建立正确的音感。有了正确的音感才能建立对声音的直觉反应和感觉,还有能改善自己的发音。
  传统听力最忽视的问题---- 速度!
  英语的语速比汉语要快的多,有一说是3倍,按照我自己比较电视,至少2倍是有的,这就是说需要对我们大脑和耳朵反应能力有一个革命性地提速;但我们的传统的英语学习基本上都是慢速的:
  “读懂”是“慢一拍的读懂”;
  “听懂”是“慢一拍的听懂”;
  “口语”是“慢一拍的口语”,
  “慢一拍”的缺陷在阅读、写作、口语里体现并不明显,但在听力上就很明显了,因为听力上无法主动调节速度。你可以读慢一点、写慢一点、说慢一点,但你无法听慢一点。
  很多数人的阅读是慢速的,每一个字都读懂了,但不是“入目即懂”,总有一个时差,特别是理解整句话的时候;上下句之间也不能快速过渡,有的时候还会“回读”,理解不了,又退回上一句重看;很多人养成了一个一个字地阅读的毛病,看懂了单词再串起来理解整句,这样的阅读难以摆脱“汉语思维”,大脑在变懒,处理能力变弱,一旦需要快速应用的场合就发现跟不上速度。
  很多人练听力也是慢速的,一个一个字地辨音,再写下来,然后再理解整句(逆向法), 最后宣称:我听懂了。实际上这样的“听懂”慢了几拍:在单词辨音的时候慢了一拍,在单词理解的时候又慢了一拍,在整句理解上又慢了一拍,最后整篇文章的理解又是慢一拍。这样的“听懂”放在电视上其实完全跟不上速度,很多节目其实很简单,单词没几个,但是只给你听一次的情况下,你会发现人家说了几句,你还在反应第一句,结果就是听不懂。
  为什么我强调要多快速泛读和泛听,就是要在高速的前提之下训练理解力;离开了“高速”这个前提的“懂”是靠不住的。为什么在英美的中国人会听说相对较好呢?因为他们被迫在一个高速的环境之下听、说的,这就是我们说的“语言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慢速的环境练听力造成很多缺陷
  跟实际的语言环境相比,在国内的人学英语在一个明显慢的环境中,尤其是听力,在这个环境在中很容易造成:
  1) 一个一个字地去听,且不自觉地在大脑里翻译成中文来理解(变成中文思维);
  2) 大脑反应慢,不灵活机动;
  3) 不能一心多用,只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声音上,无法分神去关注图像和故事情节;
  4)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听懂了单词,但对整体意思理解跟不上);
  5) 习惯于把每个音的清清楚楚,稍有偏差或干扰即听不懂;
  6) 对一次性听懂没有信心。
  这里面其中的第1条习惯是非常危险的,也是精听、精读非常容易造成的后果,特别是动不动就查字典的时候,其实已经演变成了中文思维,一旦形成非常难改变。
  在听力上先慢后快是错误的
  有很多人以为“先慢后快”,于是先开始听慢速英语,或者不断地重复单句来听,结果是形成了一系列上述的缺陷,结果象新东方一位老师说:“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每一个过渡阶段的“精益求精”,以至于每一次英语学习的升级都要推翻以前的很多积累,重新来过。让我们自己陷入一个英语学习的苦役之中。”
  听力和书面语的不同就在于是一个快速的环境,我们练听力就不能离开这个环境,离开了的听懂是脆弱的。因为大脑一旦形成了某一速度,再升速的话就需要革命性地调整,结果以前很多听懂的,又变成听不懂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在听力上先慢后快是错误的,循序渐进也是错误的;应该直接去适应英美人的日常速度,不但是VOA,BBC,更要多听影视节目;特别地,不要用慢速英语来练听力(但可以用来练发音)。
  在初期应该牺牲部分准确性来保证速度
  谁都想又快又准,但这只对高手是可能的;对于初学和中级水平者必须在速度和准确性之间找个平衡,想要读或听的快,就不能每一个字都去认真读或听,先牺牲一部分,尝试用懂的部分去猜,学会抓关键字,忽略不重要的字,看不懂或听不懂的地方先不理会,留待以后慢慢解决,首先保证速度跟的上。
  很多人很抗拒“猜”,他们只接受用字典查出来的单词;这不是一个好的习惯,“猜”也许未必完全准确,但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需要十分准确,至少对于初学者不需要。 学会“猜”,是学会一种快速的推理能力。特别地电视上语音繁杂、情况多变,俚语很多,没有一个快速的推理能力是不行的。过于多用字典不敢大胆地去猜,很容易造成思想僵化,条条框框太多。不是说不查字典,工作上考试上实用中的关键词去查是可以了,但平时看英语电视杂志什么的就不要动不动地暂停去查字典。
  在快速泛听之中训练了什么
  泛听电视是一个革命性地过程,完全推翻了以前的听力模式。在高速之中,避免了汉语思维和语法对听力的影响,开始一个崭新的过程。
  第一步:习惯声音节奏:开始的时候,基本上听不懂,大脑开始调节接收速度,慢慢地习惯了英语的语流的节奏、音色、频率,完全推翻了以前旧的听力速度;对英语快速语流的潜移默化的接受,会慢慢影响到你自己的口语也变得快速起来。
  第二步:大胆地猜:跟着开始配合图像开始简单的猜测(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右脑学习),有时候也可以瞥一眼字幕,一开始是听懂一两个字,后来慢慢听懂的多了起来;这个过程其实是很漫长的,但必须的,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环节。其中会发生一些短暂的“突然听懂”现象,也就是一种短期“顿悟”(一般发生在心不在焉的情况下);
  第三步:粗听:慢慢发现学校学的发音非常不实用,特别是英国人,根本不象BBC或伦敦音什么的那样发音,差得很远;还有黑人、澳大利亚人、欧洲各地的人等等,总之口音很多,发现不能按照旧的发音理解来听,开始尝试“粗听”,增强容错能力;
  第四步:模仿高速发音:接着尝试自己学学快速发音,模仿电视里一样装腔作势地朗读,体会一下在发音快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增强了对声音的感觉和快速判断;有的经常用句子甚至可以达到“他还没说完就我就全听懂了”的地步。
  第五步:向多句发展:以上几步之后已经能够轻易听懂单句(象Friends或Desperate housewife这样的速度稍慢的剧会变的简单),但连续几句的听懂还是一个难点,这需要一定的英语思维。
  一次性听懂影视节目之右脑听
  右脑听:
  1)眼看和耳听同时进行,把声音整体转换成一种感觉或图像来听懂,避开单词和语法分析。
  2)用英语来思考
  3)不光跟着声音后面,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传统教育因为是先学书面英语后学听说的,所以总是习惯把听到的东西转换成单词来听懂,也就是:
  声音---&单词---&意思 而我们是希望:声音---&意思
  这样的听法用于听新闻或者科技报告之类的书面语还算可以,但是一上英语电视电影就会觉得很累、大脑要高度运转,以致完全跟不上速度。这种精听在初期的时候是给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安全感,但到了一定阶段其局限性就暴露出来,因为没有建立一种直接听懂的机制,大脑需要一定转换才能听懂,很多时候还不自觉地转换成中文。造成很多难以改掉的负面后果。
  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传统教育先学了书面语,后学听说造成的:对听到的声音不能直接明白其意思,必须经过其单词和句法的过渡。
  如果我们在看电视之前没有学习书面语又会如何?我们无法将听到的转换成书面语,所以只能结合图像来领悟(猜测),这恰恰是泛听初期的重要一环:因为大面积听不懂且速度也跟不上,所以根本不会“一个字一个字来听、每一个音都听清楚”;这样反而避开了纠缠在单词、和单词发音上,更多地关注:整体发音、整体意思、结合图像来领悟(预测),而且是在高速之中完成的,这恰恰听懂英语电视的关键。
  不要总是把听到的英文转换成一个特定的意思
  口译员会把听到的英文转换成中文,但我们不是口译员,在听的时候如果总是要翻译成中文才能懂,那是中文思维的听懂,速度上也肯定跟不上。在看原版影视节目的时候,甚至不要理解成一个特定的意思,应该是一个图像、感觉或是意念等等。我们在看武侠小说的时候,看的文字都变成脑海里的一个个场景,这也是听懂英文电视所应该达到的境界。
  这种把声音和(图像/感觉/意念)直接结合在一起的能力是需要阅读和口语的辅助的。比如,在阅读的时候,看到的文字能直接浮现出其表达的图像、感觉、概念等等,常用的口语元素能脱口而出,不需要任何转换。
  用英语来思考(经常查字典是大错特错)
  在听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应该联系图像和上下文进行分析猜测,这样尽管未必一定能得到其准确的意思,但却体会了该词汇的语境,这种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用英语进行思考”的过程。当在不同的语境里对其多次分析,你会对这个词汇及其背景有一种的认识,这就是一种感觉,也就是“语感”。
  当你一见到不懂的词就查了字典的时候,你对该单词的第一印象已经被字典固定了,而字典里得到的意思很多时候在原文语境里未必就是准确;现代英语的发展是很快的,很多词汇变异也很厉害。字典是一种辅助,在适当是时候可以查,但不能老是习惯用字典。
  强调一点的是,字典里面的音标尽量不采用,看音标得出的发音和英美人发的未必一样。
  整体思维
  在你不断重复去听某一句的时候,你关注更多是个体,而不是整体,因为多数人的短期记忆能力不是那么好(特别对外语来说),当你看/听下一句的时候,上文很可能就忘了。但你“听懂”单词的意思的时候,整体的意思就跟不上了。
  个体的理解和整体的理解不一定是一回事,一个很简单的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不同的意思。就拿magazine来说,它可能是“杂志”,也可能是“弹匣”,也可能是“胶卷盒”,你是先掌握了整体语境才知道它个体的意思;同样,在发音上也有很多同音字或短语,特别在高速的电影电视上有很多发音很接近词也难于分辨出,这种情况就算你把每一个音都听的清清楚楚也不能确定其准确意思,同理也要事先掌握了整体的语境才好知道。
  在听电视的时候,应该是先抓整体意思,后关注个别单词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先入为主”的错误,这是一种“整体思维”,也是英语思维的重要部分。
  对于精与泛,大家一向有很多争议,特别对泛读和泛听有一些误解。这里想解释一下。
  泛读/泛听与精读/精听最大的区别就是:尽量不用字典,从上下文和图像来猜测,这样猜出的东西尽管未必是准确的,但是猜的过程就是一个“用英语来思考”的过程,从已知的单词推出未知的单词,感受到了单词的语境和组合,当在不同的语境里面重复地见到和听到某一个单词的时候,就对该单词的用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这就是“语感”,这个语感是整体的,是该单词和其周边单词组成一个实体,这个时候再挑选有需要的词汇来查字典也不迟。
  相反,如果一开始就用字典来查的话,尽管你得出了该单词的准确意思(其实是中文的意思),但那是孤立的中文思维,一旦你听或读的时候,你倾向于把听到的和看到的翻译成中文来理解,这就大大减慢了速度,所以会感觉的很累,且跟不上。而且先查了字典之后会有先入为主,有很多词的多意词,或者在某一些语境中发生了变异,带着字典的意思来阅读或听反而容易产生误解。
  在泛听在初期的时候确实会发生基本上听不懂的情况,但不是完全没有用的:“听不懂也要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你对英语语流的感觉,将来你说英语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模仿这种语音语调来说话”(一位新东方老师说的话)。
  泛读/泛听因为速度比较快,所以都是面向字群的,而不是一个个单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如果你一个一个字地阅读或听的话,你会觉得很累且抓不住主体。我很强调泛读要快,其实就是要产生一种“整体的语感”,个别单词看不懂无所谓,以后慢慢解决,第一次先快速看懂整体大意,这第一次的感觉非常重要。泛听只听一次,这是和泛读一次性看懂能力有很大关系的。有人说听写能代替阅读,其谬误之处就是:不是一次性的看懂。
  所以泛读/泛听与精读/精听的区别不单单就是精与泛,是思维模式的完全不同。
  动画片现象和摆脱按照“标准发音”来辨音
  先说一下动画片现象,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听不懂动画片,即使是能听懂Friends,Desperate housewives等美剧的时候;总是觉得动画片又快又含糊,语调又奇怪,感觉上连成一片分不出个别的单词。这很令我困惑:
  动画片是给外国小孩看的,为什么那么不清晰不“标准”呢?他们从小就听的是这样“含糊且怪”的发音,这不和我们传统教育强调要听“标准”发音背道而驰吗? 后来我听了一次中央电视台介绍给婴儿早教用的&小熊维尼&之后,我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给2岁婴儿听的英文竟然是这样发音的!和我们平时听的“标准发音”大相径庭。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BC和VOA里面的播音员就是标准发音,把标准发音听熟了那些不标准的发音就迎刃而解,就好像金庸小说里面把正派功夫学好,一切邪派功夫都无所畏惧了。但是几年原版英文电视听下来,我发现听懂BBC,VOA和听懂英文影视节目几乎没什么关系,英美人很少会象BBC和VOA里那样清晰地发音,以前以为的标准发音其实并不存在,比如说不少英国人很多单词发音会“不符合音标”,和BBC大不一样,更不用说澳大利亚、新西兰之类的国家。
  我们听惯了“标准”的发音,遇到如此简单的动画片仍然败的一塌糊涂,说明了什么?
  其实BBC、VOA播音员,或者新概念的朗读者等等使用并不是普通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是一种美化了的有些做作的腔调,这种发音可以用来纠正个别单词的发音,但并不适合来做听力训练之用(针对考试就另当别论了)。一旦习惯了这种发音,再去听原版电视节目就会举步维艰,因为总是会按照“标准发音”的标准去“单个词”去辨音,听的时候大脑里会有一个“转换”的过程,总感觉速度跟不上。中国人的听力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把“标准发音”套在自己的脑海里,当成语法一样,奉其为标准,结果一旦有偏移就手忙脚乱,尤其一上英美原版电视电影就一塌糊涂。
  反而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从来不用标准发音,但是他们的听力普遍比中国人好的多。这说明所谓“先听懂发音标准的英语,才能听懂发音不标准的英语”这句话未必有道理,听力水平和掌握播音员的“标准发音”关系不大。
  英美国家人士从小孩子开始,就不是以BBC、VOA播音员,或者新概念朗读者的音调和语速来发音的,他们一般不会那样慢,不会那样清晰,总是连滚带爬连成一片;当然我们并不需要象他们那样来发音,但在听力的训练上应该贴近这样的地道的实地发音。
  我个人认为:我们听的东西不应该光是那种传统教育提倡的“纯正且标准”的发音,应该是有丰富的口音,不但是英美本国的各地口音,也有其它移民口音,而且还要现场发音,不妨有一点点杂音和干扰音,甚至不要太大音量! 这样做才能摆脱按照“清晰且标准发音”来辨音的缺陷,原版电影电视里面是几乎不会有“清晰发音”,而且口音五花八门,我们听母语的话不会太介意听的中文是否非常清晰或标准。
  这样做有人会怕影响到自己的发音,其实上对于发音可以有另外的途径去优化,用大量口说去固定;在听力上关键还是要把自己放到真实的环境之中,培养真正的语感,这是基于整体的语感和音感。
  对于阅读的词汇来说,一般1万多点就差不多够了,关键是词汇附带的词组和常用搭配要能比较熟练。对于听美剧的词汇来说,熟练掌握3000就能听懂80%了(要能一次性听懂才行),当然5000甚至8000就更好了,8000已经是高口水平了。很多练听力的人贪多而不精,3000单词级的东西都没能熟练掌握,都做不到一次性听懂,也做不到熟练地说出来,把时间花在攀登词汇高峰上,反而搞不成低不就。我曾经劝说一个背新概念4的人,还不如把英语900句再加上一些功能单词先搞熟练再谈“高深”的英语。
  听力中的“进入状态”和英语环境
  这里想讲一个听力水平之外的东西,就是状态,这种“状态”是把自己放到英语环境中的一种反应,举一个例子来说,你和一个外国人用英语聊天,你会觉得越来越进入状态,也越来越流利;反之如果你和一个口语普通的中国人在英语角聊天,你会觉得磕磕绊绊,总觉得不是味道,因为完全没有英语环境的感觉。经常有机会和外国人交流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有英语环境的人)明显状态更好,因为他们在和外国人交互的过程中被外国人的发音、语速、用词会逐步感染,马上又应用于自己的口语之后,结果逐步融进了外语环境,形成了一种自然反应和思维,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反应也越来越快。
  为什么我会把“水平”和“状态”这两个问题分开,因为水平是不可能短期之内马上提升的,但“状态”可以短期之内提高。确实我的经历之中有多次这样的“进入状态”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接近和母语一样超然的感觉。很多人学了很多年,单词量也很大,口语也不错,就从对英语熟悉度来说他们应该是可以听懂美剧的,如果还是有问题的话,也许差的就是一点状态。
  对于英语电影电视来说,大多数人确实没有和这样的听力对应的口语环境,但这不代表我们在听的时候完全是被动的,在听的时候可以尝试说几句话,想象一下你就在画面中,可以就你听的句子进行反问,趁着剧里面的人不说话的时候插上几句。不出声也可以,在意识上不要是被动地听,要有交互。
  我还很建议大家在听之前可以先来一段高速的朗读(口语化的简单东东即可),这非常有助于进入状态,提高反应能力和关注度。 现在互联网的发达已经可以让国内的人随时接触到英美人的报刊杂志小说、电影电视剧电台,我们有阅读环境,也有听力环境,如果说“英语环境”上我们还差什么的话,就是差和外国人直接沟通的那种气氛和交互反应,以及为之而准备的状态。 在初期的时候,这种状态比听懂更重要,很多人就是太关注于能听懂多少,而放弃了英语环境里的自然形成的反应。
TA的每日心情减肥 19:47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主题帖子积分
穿鞋, 积分 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良心之作,顶楼主!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1:22签到天数: 14 天[LV.3]偶尔看看II主题帖子积分
良心之作,顶楼主!
TA的每日心情勤奋 22:06签到天数: 41 天[LV.5]常住居民I主题帖子积分
写的真的是太好了,感谢分享这么好的方法。
TA的每日心情减肥 10:34签到天数: 3 天[LV.2]偶尔看看I主题帖子积分
TA的每日心情勤奋 14:11签到天数: 289 天[LV.8]以坛为家I主题帖子积分
A wall covered with ivy.
介个份量重,只是我到这一步,还有很多路要走,不过还是要谢谢楼主人。
您是个大度有奉献精神的朋友!!!谢谢您!!!!把这么好的东西献给大家。
真诚地希望结识一些学习《新概念》的朋友。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学习下,以后肯定会有用的
TA的每日心情傲娇 10:33签到天数: 8 天[LV.3]偶尔看看II主题帖子积分
今天还在和一个朋友说 怎么能听懂英语 ,他就推荐说看 friends&&真是巧了
TA的每日心情高兴 09:43签到天数: 45 天[LV.5]常住居民I主题帖子积分
well written.thx
TA的每日心情吃饭 16:56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主题帖子积分
哇!很有借鉴价值,thank yo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扶贫取得巨大成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