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塘缀镇东岸小学如栏底村几多老板

吴川赋(新篇)【肆】
吴川旧八景简介
[15]【一】一览凭高:在吴阳中学(为吴川学宫__圣殿所在地)内有一小山,山上长满蓬蒿,山底部周宽六丈,高不到两丈,登上山顶,朝东南可望见大海帆影,于西北可见江流如带,景色迷人。后因吴阳中学扩建新教学楼需而平整。
[16]【二】丽山樵唱:在塘缀镇丽山岭,山幽林密,人多樵牧其间,樵唱牧歌,缭绕山中,远近皆闻。天气晴朗时,歌声传播更远。由40里外的吴阳镇向西北远望,可见此山时而雾锁,时而绿翠青葱。
[17]【三】延华弄月:位于吴川学宫傍,有延华池,延华井。池水清澈可鉴,当月亮正空之时,俯视池水
风光云影,幻成奇观。
[18]【四】极浦渔归:位于吴阳霞街黄李村,始建于南宋年间。它地处江口,常有舟船停泊,渔艇纵横。每当夕阳西下渔船归来之时,灯光点点,有如繁星满天。昼夜皆商贾云集,买鱼沽酒,击掉讴歌,热闹非凡。
[19]【五】文翁耸翠:俗称“渔翁撒网”,位于吴阳文翁岭,高近十米,岭巅四周长满茸茸茅草,岭上往东远眺,即见滔滔南海,蔚蓝无际。西即一望田丘,形如网状,更有带泥丸小丘陵,布列周围,又如网泡,因而得名。为李族始祖李穆公、乡贤李凌云之墓地,千年祭祀,长盛不衰。
[20]【六】东海朝阳:当天将破晓时,一轮如盆红日从彩锦般的波浪中冉冉升起,若浮若沉,水波云彩,五光十色,交辉相映,壮丽非凡,游人如织。
[21]【七】限门飞雪:在吴阳限门海域,乃鉴江出口及通往湛江之内河口与南海交汇处,为吴川乘船到湛江或远洋的必经之道。该海域险狭,水流急湍且两旁有礁石,故称限门。限门海边流沙细白,有时风飞浪卷,如雪花飞舞。有时波涛浪涌,巨浪冲天,蔚为壮观。
[22]【八】通驷垂虹:在塘尾街道邱屋村,原有桥名垂虹,是吴阳至梅录的主要通道。因长年有车马来往,故又名通驷桥。桥下水虽不深,但终年不涸且澄如镜,天晴日丽,桥影如虹。
[23]城垣余堞:明代古城墙,在吴阳镇,至今南段及南门尚保持完好,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金莲庵:在龙泉湾岸上,为状元林召棠读书之地,风景独秀。
[25]龙泉湾:即吴阳镇霞街村白沙湾。过去湾阔而水深,碧波荡漾,蔚蓝无底。江岸青山起伏,支深林翠。江面千帆竞拔,渔船、货船、客船争相泊岸,商贾云集,买鱼沽酒,击掉讴歌,蔚然成观。
[26]兴龙寺:即古兴龙寺,在龙泉湾西岸,金莲庵傍。为吴川市著名佛教寺院。
[27]隔塘庙:即梅菉镇隔塘庙,和市政府大门对面,面向梅录湖(梅录大塘),红墙绿瓦,气势雄伟,曾为张炎将军起义及抗日指挥部。据《重修隔塘庙记》载,隔塘庙康王大帝在清朝道光年间曾到北京故宫灭火,后被清帝册封为“敕封诚孚皇广福康皇隔塘鸿恩大帝”。
[28]天后宫:即妈祖庙。据余所知,过去吴川共有妈祖庙数十座,其中较著名的有:乾塘三角窝妈祖庙、吴阳霞街妈祖庙、黄坡妈祖庙、银岭妈祖庙、梅菉妈祖庙、芷寮妈祖庙。
妈祖简介:妈祖姓林,名默,人们昵称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她在人间只活了二十八个春秋,可她的名字,却被人们传诵了一千多年。相传她自出生至满月,不啼不哭,默默无闻。她从小习水性,识潮音,还会看星象。长大后,“窥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难。她曾经高举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给迷失的商船导航。她矢志不嫁,把救难扶困,当作终极的目标。公元九八七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湾口救助遇难的船只时不幸捐躯,年仅28岁。她死后,仍魂系海天,每每风高浪急,樯桅摧折之际,她便会化成红衣女子,伫立云头,指引商旅舟楫,逢凶化吉。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勇敢而善良的女性,到处立庙祭祀她。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直至清代,共有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天上圣母”、“海上女神”。据报道,全世界共有二千多座妈祖庙。信众多达数亿。
[29]康王:康王为“宋朝龙捷指挥使康保裔”,在抗金牺牲后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千百年来经无数皇帝敕封,封号众多。吴川乡村九成以上奉康王为会主,故庙名繁杂,难以取舍,只好以忠烈二字冠之。
[30]柳堂古梅:深柳堂,书斋名,为晚清名宦张之洞所题,在吴阳镇李屋巷。古梅乃“深柳堂”主人、著名诗人李材济、李材耀、李材尧兄弟的先祖、晚清秀才李秀彦亲手种植,至今超过一百二十年,为粤西地区绝无仅有的一株百年老梅。梅树高近十类,树径约三十多厘米,树身斜倚,枝条繁密,花朵乳白色,重瓣紧叠,花味香甜,品种属玉蝶型。这株百年老梅虽历经沧桑,但在李家几代人的悉心呵护下,年年花繁叶茂,争芳斗艳。每当古梅迎春盛放之时,吴川乃至湛江市的书画、摄影、园林界的知名人士,以及吴川诗社社员百余人雅集在“深柳堂”的老梅树下,缅怀先贤,抒发豪情;赏梅吟诗,挥毫作画;纵论时局,歌颂盛世!吴阳“梅花诗社”之名乃源于此梅。
[31]圣殿、双峰塔:圣殿,即吴川学宫,在今吴阳中学内。建于元至正九年,由主簿唐必达、教谕吴仲元修建。
双峰塔:该塔座落在吴阳镇塔脚村。乃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吴川县令周应鳌所建。谓之“笔塔凌霄”。又因特思山(俗叫尖山)、丽山远揖塔前,定名“双峰塔”。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高23.15米,第一层直径9.8米。塔身为壁内折上式,各层设假平台。塔基为石板雕花装饰,高1米,塔边棱角处嵌有石雕托塔力士,形象古朴,姿态各异。
至于建塔原因,据晚清举人吴宣崇撰写的《重修江阳书院碑记》记述,其中有:“江阳书院者,前明万历二十七年,泰和周公应鳌,谪宰吴川时建也。吴川山水泄于限门,周公用形家言,塔于此。复即其下建书院。所以振兴人文者,厥意甚盛……”由此可见,双峰塔与江阳书院均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当时县令周应鳌(江西吉州泰和人,丙戌进士)接受市民意见,听用堪舆师之言,认为吴川江水自西入县,从限门排泄出大海,此属地气不蓄,人民生活很难富裕起来。于是,周应鳌主持在限门江海交汇处附近建塔一座,用来镇守吴川山水,以促兴人文及经济。之后,又在塔前建江阳书院,兴教化、育人才。
&[32]佳酿:梅鹿液酒、满楼香酒为广东名酒。其中“梅鹿液”是广东四大名酒之一,有“广东茅台”之称,与清远“飞霞液”、顺德“凤城液”并称“广东三液”。“梅鹿液”酒一九八八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金奖,中华文化名酒香港博览会金奖,一九八九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一九九二年被指定省宴会用酒,一九九三年评为广东十佳名酒“金奖”,一九九五年全国第五届白酒评比第四名。“满楼香”酒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定宴会用酒,获得首届香港博览会金奖,是广东省名酒,酒类名牌产品。“
满楼香”酒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定宴会用酒,获得首届香港博览会金奖,是广东省名酒,酒类名牌产品。“梅鹿牌头曲酒”一九八九年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曲酒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广东省最大的曲酒生产基地。
遐尔名扬:大月饼、烂镬炒粉被评为吴川十大名片之一。
由吴川市政府组织发起、经专家教授的最后评选投票和结合公众投票(按照5:5比例)结果,吴川“十大名片”分别是:吴川大月饼、吴川老板、烂镬炒粉、中国塑料鞋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状元故里、中国羽绒之乡、建筑之乡、魅力乡村和吉兆湾风光。
[33]兰屿:霞街林氏始迁祖永公,字长修,号兰屿。原籍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乃九牧长房、端州刺史苇公第十五代孙,监簿上林矩公第七代孙时杰公之子。南宋孝宗淳熙年()间由宋“明经”[进士]入任海南儋州学正、琼州府教授。解绶后,为避中原战乱及羡吴阳山川之秀美而由琼入粤,卜居霞街。蕃衍至今,播迁宗支村庄四百多条,人口近二十万。
[34]凌云:李凌云,李屋巷李族始祖,南宋解元、乡贤,为三柏始祖李穆公之长子。李穆公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钱山村人。乃北宋乙丑状元,累官工部尚书、山甫公之玄孙。穆公登宋嘉定进士,入粤知龙川,政绩卓著,迁知石龙,政声更著。任满下芷寮买棹泛海北归,因台风海盗阻隔及民攀留不忍去,遂卜居极浦。为谋生计,遂于其地设帐,进士传经,有教无类,粤西弟子负笈从云,生徒数百,誉湖高雷。李凌云高中解元后,恬淡不仕,承父教鞭,重建“极浦亭”,隐居设帐,传播文明。
[35]宋相:南宋左丞相陈宜中,字昊槯,号祯庆,郡庠生、擢太学生、景定壬戌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刑部尚书、内阁左丞相。宋恭帝德祐乙亥年,元军攻江南、近迫临安,陈奉命前往越南借兵,途经吴川时曾造访极浦亭主人并在亭中题诗留念,诗云:“颠风急雨过吴川,
极浦亭前望远天。有路可通环宇外,无山堪并首阳巅。岭云起处潮初长,海月高时人未眠,异日北归须记取,平湖尽处一峰圆”。惜陈自吴川匆匆一别后终生杳无音信。
[36]晋将:晋代著名将领王浚将军,(206—286.1.28),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多谋善战,乃西晋著名军事家。因灭吴功勋卓著,拜为辅国大将军,领步兵校尉、后转抚军大将军,加特进。王浚灭吴后,遭到王浑等人的嫉妒。晋武帝听信谗言,责浚“恃功肆意”,“违制昧利,甚失大义”。浚一再上表剖白,无奈功高震主,帝不谅,使浚晚年抑郁不得志,后流寓吴川博铺,遂创建“茂山书院”。
[37]陈惟中:陈惟中,字子敬,吴川吴阳那蒙村人。南宋宝祐四年进士,文昌知县。景炎中,宋端宗迁硇州(今属湛江市郊区),惟中运粮前往,当船队航行至井澳时,元将刘深率兵追袭,张世杰前锋稍却,刘深纵火焚舰,惟中与吴川司户何时、方朝石等人投箸而起,亲冒矢石,俱被创,仍力战,未几天反风,惟中乘上游纵火反功,元兵大败。凯旋时惟中吟诗一首:“忽闻丑虏犯硇州,投箸挥刀杀寇仇,海面火攻鏖战急,反风助我逐强刘!”
[38]欧光宸:(?
~1653年)博铺镇人,出身书香世家,明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明崇侦七年(1634年),考授知县,候任期间在家乡茂山书院招聚生徒讲学。对贫苦学生免收学费,生徒日增,文风昌盛。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
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顺治四年(1647年)清兵南下,占领 高、雷、廉、琼各州县,清廷官吏恣意压迫搜刮,强令百姓剃发,
因而群情激愤,民心大变。当时南明吏部侍郎洪天擢授高州军门,招兵往海南拟图恢复。顺治四年四五月间,吴川杨浮八(塘鸡村人)。姚起岩、茂名周冤等数十人,不甘受压迫,投奔海南,以图“反清复明”,他们在同往海南途中,联络信宜、茂名、遂溪、广西各地好汉,准备举事。茂名的李振玺、遂溪的郑良哉。吴川北丹的郑淑真、山口的龙泉剑纷起响应,聚集数千人,开展反清斗争,公推欧光震为“盟主”。先后攻占梅菉及吴川县城吴阳,将清政府的海防同知、知县、巡捕、教官、县丞等尽皆杀掉,并破狱开仓,声威极盛。南明永历帝封授欧光宸为海南盟军道按察司副使。当时,吴川分属两个朝廷,东水属清。西水属明。欧光宸率众集结博铺与清兵相抗,不久,清将汪齐龙因内讧被杀,吴川全县复明。此后,明清进行拉锯战,自顺治四年二月起至顺治十二年正月止(年),吴川8次反复,即4次“归清”,4次“复明”。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部属副总兵陈武、参将李云珍发兵攻打化州、吴川,散捉乱抢,十室九空,男女被杀千余人,欧光宸在这次战役中被俘,解至高州城,知府勒索赎金800两银,欧光宸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39]刘承忠:元代吴川人(生卒年月不详)。元朝末年任江淮指挥使。当时江淮地区(今江苏、安徽一带)大旱,
蝗虫成灾,刘承忠率领乡民奋勇灭蝗,蝗虫终被扑灭,为江淮人民立下大功。元亡后,承忠投河而死。江淮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尊他为“刘猛将军”,建庙祭祀。清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诏令全国各省、府、州、县,建“刘猛将军庙”,每年春秋祭祀。
[40]林廷瓛(1454~
年)字公器,号南峰,明代吴川县吴阳霞街村人。曾受业于新会陈白沙先生门下。24岁中举人,27岁中弘治庚戌科(1490年)进士。生平勤学守信,淡视功名富贵。初任永嘉县知县、补建昌同知、后升任苏州同知。公为政期间,公正廉明,政绩昭著。每到任上,即颁发新规,精兵简政,重视文教,开拓学宫。并倡率群众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解除旱患。如遇灾年,则开仓赈济,并严厉革除织造陋规,大大减轻群众负担。故永嘉人民挽留拜送,并建生祠,奉祀追思。其精通理学,深受陈白沙先生器重,曾亲笔赋诗赠之。
[41]陈白沙:(1428
—1500年),名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人称白沙先生,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19岁应广东乡试,考得第九名举人,21岁参加礼部会试,中副榜进士。他曾书赠霞街村,诗云:“派分九牧,监簿流长。振铎儋耳,胥宇吴阳。桂枝双馥,兰萼频香。科名蔼蔼,珂珮锵锵。统垂未艾,绪绩无疆。珠联璧合,炤耀穿杨。”由于其欣赏门生林廷献之为人气节,曾亲笔书写“击玉又敲金,思君对我吟,江门临水坐,明月二更深”中堂一幅赠与公。清代翰林陈兰彬曾在其上加记题跋,跋云:“白沙先生下笔纯任天机,此书赠门人南峰先生者,藏林氏家祠近五百年矣!诗仅廿字,瞻诵移时,发人遐想。既自诩眼福,又憾生弗同时,不获侍两先生杖履也。光绪十六年四月,后学陈兰彬谨识”。现在复制木刻横幅尚存。廷献公晚年著有《南峰诗集》木刻本,现已失存。
[42]解缙()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洪武进士,永乐初任翰林学士,明代著名学者。曾题赠吴川诗两首,其中《望海》诗云:吴川望海水溟溟,万斛龙骧一羽轻。沙碛煮盐凝浩月,潮痕遗贝丽繁星。硇洲夜露金银气,神电晴岚鹳鹤鸣。玉节南来入北极,安边归颂海波平。
[43]麦为仪:字凤来,绰号劏狗六爹,吴川县塘尾镇院村麦屋人。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享年68岁。葬于麦屋村东红口岭,至今坟墓及墓碑尚存。六爹为清乾隆岁贡生(秀才)、广东有名的阿凡提式人物。是一位机智勇敢、胆略过人、见义勇为、才思敏捷的大学者,一生敢于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及神鬼作斗争。1984年5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在湖南咸宁市召开全国机智人物讨论会,评选出全国机智人物380名,广东省入选8名,六爹名列榜首。
[44]林怀兰:吴川人,明代名医。据《电白县志》载:“霞洞乡有番薯林公庙,副榜崔腾云率乡人建立。相传番薯出交趾,国人严禁以种入中国着罪死。吴川人林怀兰善医,薄游交州,医其关将有效,因荐医国王之女,病亦良已。一日赐食熟番薯,林求食生者,怀半截而出,亟辞归中国。过关为关将所诘。林以实对,且求私纵焉。关将曰:‘
今日之事,我食君禄,纵死不忠,然感先生之德,背之不义。’遂赴水死。林乃归,种遍于粤。今庙祀之,旁以关将配。”现在梅菉辖内的围兰埇(怀兰积埇)便是当年林怀兰生活过的地方。
[45]曾秉忠():吴川县吴阳镇曾屋村人,(今属塘尾曾屋)。因他在剿匪战斗中,作战勇猛,转战数省;屡立战功,威慑匪胆,故咸丰帝封赏他为“勇巴图鲁”名号。曾秉忠曾任江南提督、福建陆路提督。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军营。
[46]陈上川
(),号义略,吴川县南三都田头村(今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田头村)人,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九月初四日(公元日),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夏,享年九十岁。民族英雄,反清复明志士。因协助越南阮氏政权拓土保疆,屡立战功,故被封为安南王,死后赠辅国都督,封“上等神”,享春秋二祭。
[47]林闱阶:字云衢,吴川县吴阳霞街村人,后迁马蹄山。清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科举人,丁丑年连捷进士。家本寒素,龄年即自力于学,能自得师。后知山西石灵县,甫阅月,即拂衣归。闭户日坐书巢中,了无荣辱之色。
闺阶公灵石解组记略:余少贱、多能,不逐时好。成童时,以县试第一补诸生,复试第一人食饩,丙子登贤书,丁丑成进士。家甚贫,不善货殖,而业于医,多所全活。又时以文章指画后进,故多士乐就门墙,束修问馈,藉以自活。丙戌随计入都,丁亥待罪灵石。灵石地当冲衢,供帐繁扰,往往征货民间,余甚悯焉。冀以养廉之馀,置官物以省假借,不谓竟以此被议。又灵石地险民杂,好赌,盗贼出没无常,锄莠旌良,厥心亦苦矣。在任仅五十四日,不生事以扰民,不怠事以疲民,治丝棼,如事将就绪,而卒以见废,岂非天乎?去位之日,父老奔走哀号,每欲为吾陈诉,余因不使之行者,穷达有命,非人之所能为也。一官何足惜,故乡亦可怀,惟是地北天南,将成远别,依依赤子,怆予怀耳!予归之后,愿尔士民完逋欠,睦乡邻,敦孝悌,画地刻木,共沐太平之休,则虽相隔万里,亦犹吾之在灵石也夫。注:以上简介源出《吴川县志》光绪版卷七第十八页。公著有《药性赋》传世。闺阶公山西灵石菩提寺留别父老诗:滞雨连宵凄复凄,夜深无语对菩提。慈悲孰济群生苦,定慧吾惭四大迷。山叠奇峰围郭险,水蒸灵石触云低。归心也共钟声断,泪带秋风落叶啼。
[48]彭子衡:即彭玉(),吴川振文大寨彭屋村人。曾任深圳大鹏九龙协副将、阳江碣石、后任琼州督抚(海南军区司令),告授武显将军晋授振威将军。他作战勇敢,让海匪闻风丧胆。彭玉一生仗义疏财,赈济灾民,兴办学校,现振文中心小学乃由彭玉捐建的“振文书院”改建而成的。据《吴川县志》载:彭玉曾数次用火轮船运米回吴川平卖赈灾,救人无数。故有乡民作诗颂他,诗云:出仕将军怀故乡,身经百战卫家邦。新兴书院培桃李,扩建江堤种谷粮。邑里灾年等赈济,洋人盛日竭衙堂。威名赫赫扬中外,应属吴川第一章。
[49]窦振彪:(),字升堂,
吴川硇洲人,出身于贫穷家庭,幼年父母早亡,后跟姑母养牛过活,十五岁随舞狮班学武,十七岁到洲都司府当差。由于能弓善射,熟习水性,得到上司器重,编入水师当兵,不久擢为都司府管带.。1814年(嘉庆19年)
,擢水师提标中军守备。1819年(嘉庆24年)升海口协中军都司,。1822年(道光二年)升广海寨游击。1826年(道光九年)署琼州镇总兵(海南军区司令)。1831年(道光11年),由两广总督李鸿宾举荐,升任福建金门镇总兵。1841年升广东水师提督(海军司令),同年调福建任水师提督。1850年卒于任内,享年六十有五。窦振彪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两个朝代。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已过“康乾盛世”而日渐腐败,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广大人民饥寒交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盗贼四起,社会动荡不安。由于吏治腐败,经济落后,国防松驰,给西方殖民主义者以可乘之机,故大量输入鸦片,掠夺中国的钱财,毒害中国人民,妄图把偌大的中国变为他们的殖民地。处此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中,窦振彪以其装备落后的水师,积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而服务,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窦振彪一生,缉盗安民,平定叛乱。并协同马济胜平定台湾张丙滋事叛乱,抵抗英夷鸦片入侵,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巩固满清封建统治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他死后被清帝诰封为“振威将军”、谥号“武襄”,晋赠“太子太保”取销生前一切处分。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清政府除给他厚葬外,还在他的故乡硇洲上街,建起一座牢固的石牌坊“宫保坊”,坊的两侧刻上一副盛赞其功绩的对联,上联曰:“麟阁功业万里鲸鲵皆慑魄”;下联为:“
羊碑思永八闽貔虎尽铭恩”。梅菉虽不是他的故乡,但也建有纪念性的“保宫第”和立有脚踏石龟的御赐丰碑,“宫保第”的遗址和碑石迄今仍然留存着。
[50]易傅伯:名易中(),吴川县板桥镇上杭村人。1736年中武举人,1740年中武进士,1745年驻京任提塘官。易甚得和亲王赏识,解组时,亲王亲赠墨迹及对联,联云:“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他一生豪爽仗义,举粤西人在京城有厄,他都慷慨以赴。声名大振。易中诗文亦佳,有著作传世,可谓文武全才。易三个儿子都中武举人。易中墓在今吴川尖峰岭,占地485平方米,墓前有石牌坊,右额刻“山高”,左额刻“水长”,正中刻“圣旨”二字。易中终年61岁,据《吴川县志》载:易中临终遗言:“后人母得习武”。易有槐亭文稿传世。
[51]陈兰彬:(年)字荔秋,吴川县黄坡镇黄坡村人。22岁以优行贡京师,清咸丰元年(1851年)中顺天举人,咸丰三年中进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后改任刑部后补主事。历任太常寺正卿、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资政大夫,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兼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是首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为幼童出洋肄业局之“洋局”第一任正委员,带领梁敦彦、詹天佑等第一批留美学生官费赴美留学。
[52]林召棠:林召棠(年)
字爱封,号芾南,谥文恭,广东吴川县吴阳镇霞街村人,父泰雯,任东安县教谕。召棠公少时随父教馆攻读。清嘉庆八年(1803年),17岁中秀才,学使姚文田(嘉庆四年己未科状元)赏为“海滨俊才”。嘉庆十七年,学使程国仁评阅其考卷,认为极有前途,选拔为贡生,并让其与自己的儿子一起研读。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状元及第。皇帝阅其卷朱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五年(1825年),因父丧返家丁忧。道光八年返京供职。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此次选择举人65名,其中呼延甲(后入翰林、任庶常)、张芾(后入翰林、任广东巡抚)、牛树梅等11人后皆中进士,颇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场污浊,以终生奉母为名告假还乡。
道光十三年(1833年),召棠公应两广总督卢厚生邀请,受聘主讲肇庆府端溪书院(端溪书院当时为省立第一间书院),凡15年,培育不少人才,为教育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如顺德罗惇衍尚书、高要冯誉骑侍郎等都曾受过教诲。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来粤查禁鸦片,与召棠公书信来往,咨询谈论民生吏治。
召棠公为人尚气节,淡仕宦,爱廉洁,重工农,怜贫苦。当时,公有不少旧同僚及门生,已身为宰相、尚书,或任总督、侍郎,都有意荐公复出。然公不慕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毅然安心执教,一概辞谢!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同科翰林王广荫任右庶子,劝其就仕,召棠公辞谢。黄广荫复书中有:“圣眷方殷,臣心如水,何高尚若是!”之句。黄素知召棠公生活淡泊,又从领取吴川盐围补给银寄与召棠公,公不受,此款存省多年,后托门生、翰林陈荔秋送返朝廷。在村中首创“义仓”,救济贫民。为县倡议举办“宾兴”(奖学基金会),并作《吴川宾兴刍议》文。
召棠公59岁母丧丁忧,从此居家不出,在村边“金莲庵”旁作“寄庐”,题曰,“四十树桃花禅室,”结茅布石,种花植树,每当春和景明,潮生月上,即携杖徜徉林霭间。或邀朋约友,载酒莲塘,吟诗梅下。或焚香静坐,观书临贴,意趣超然。召棠公生平诚朴谦慎,不干谒有司,不面斥人过,耄年犹与弟召桐朝夕共饭,故同治六年高廉道陆心源请旨旌表公闾为“高贤里”。公著有《心亭亭居诗集》、《文存》、《笔记》等书传世。公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二月在家逝世,享年87岁。
[53]吴懋清:清()字澄观,号回溪,广东吴川人。生于清高宗乾隆39年,卒于宣宗道光25年,年72岁。嘉庆15年(1810)庚午科举人。会试不第,官中书科中书。馆京师为颜伯寿、陈昌齐等所推重。和海南定安县张岳松(探花),邑人林召棠(状元)交善,名噪一时。因以求天下贤者学益广大,四试不第遂归养不复出,潜心撰述,至老不衰。著有《横塘诗稿》,台湾版《书诗礼春秋》、毛诗复古录(二冊),《诗赋杂文》十八卷,《天洞测》一卷,《尚书解》五卷,《诗经测》九卷,《论捂考》八卷等二十余种共二百一十四卷,均入《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吴懋清先是以避海寇,奉母命迁居茂名横塘,懋清与弟懋基(嘉庆18年癸酉科举人,先任嘉应州学正,后任番禺教谕),友爱笃至,谊兼师友,每遇懋基年节回乡,食共桌,寝连床,至老如是。清事母至孝,知母乐善好施,每先备储钱物以待。年逾五十,犹跪受杖责,不命不敢起。遇父忌日,辄日陨泣置祭。
[54]林联桂:(年)初名家桂,字道子,又字辛生,吴川县塘缀新村人。据《吴川县志》载,林联桂出生时有大星降于庐。博学能文,才思敏捷,对客成诗,有时日成诗数十首而意不复。嘉庆六年(1801年)拔贡,九年(1804年)中举,道光八年(1828年)中进士。与黄玉衡、黄培芳,张维屏、谭敬昭、吴梯、黄钊等合称“粤东七子”,曾任湖南绥宁知县。后实授新化署晃州直棣厅通判,政声卓著,极受上级器重。最后调任邵阳,死在任上,终年62岁。
林联桂生平著作很多,著有《见星庐诗稿》正续共22集、《见星庐古文》3集、《拼体文》2集、《文话》、《赋话》、《诗话》、《馆阁诗活》、《作吏韵话》、《讲学偶话》、《续清秘述闻》、《日下推星录》等书。
[55]林厚甫:讳德光,字豫帮,祖籍霞街,后迁居信宜。祖任朝议大夫,父任江西臬司知事,为人刚方正直,生六子,先生居长。先生幼而聪异且至性过人,稍长读书即以圣贤自期,讲求诚意正心之学,一言一动,悉循规中,而事亲尤为孝顺。十九岁,知事公病,常发怒,先生怡色柔声以承之,饮食汤药,必经手而进,昼夜侍奉,衣不解带者十余月。第二年父病加重,先生常于深夜刺血写书,状祷神明,乞以身代。父逝,常捶胸顿足哀极而昏绝,百日内唯食稀粥,常穿丧服伏柩号泣,闻者莫不流涕,哀极时常流血,汗澈衣身,衣为之赤。葬后,每日必到坟前炷香,历时三年,风雨不改。有弟五人,皆庶母刘氏所出,然先生待庶母如亲母,视五弟如同胞。邑人感先生之大孝,联名公举,请旨旌表,光绪帝于十七年三月初二日准奏并下旨旌表。
[56]林元相:霞街村人,清嘉庆己卯科举人林鹤龄之父。据《吴川县志》载:元相性至孝,母病重久治不愈,后咬手指写血书,披发叩天立誓:愿减己寿以延母寿十年,后其母果然病愈,并在十年后同其立誓之月日而逝,邑人异之,皆认为孝者,可感天地也!
[57]林邦珖:吴川霞街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清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举人,曾任江西分宜县知县,因为官清廉,政声卓著及侍亲至孝,故清乾隆皇御诏封赠林邦珖之父母与祖父母,敕命诏书复件至今犹存霞街林氏大宗。
[58]林玉爱:据《广东通志》、《高州府志》、《吴川县志》载:林李氏,霞街林彦干,配妻李氏,生女玉爱(高州知府吴国伦起名),在室。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海寇登岸掳掠,母女为保贞节,大骂贼寇,誓死不从,壮烈殉节。事闻郡县,太守吴国伦,撰诗文,遣官致祭,并转申院部刘及布按二司。先授贞烈牌匾,以表其双节之门,后本县给银三十两,建祠旌之。林姑祠在今白沙天后宫庙右侧,毁于文革。
[59]黄之淑:(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清乾隆中期至嘉庆年间(年),字耕畹,晚年自号兰娵老人,广东吴川人。甘泉洪倬妻。工咏善诗,擅山水、花鸟画,更创以双勾水仙法绘双勾墨兰,别具特色。名载《历朝画史》和《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诗入清代《国朝闺秀诗选》。
[60]招凤娇():吴川覃巴米乡人。清嘉庆朝岁贡招元储之女,性耽吟咏,年十九适梅菉头岁贡李滋中之子李鹤祥,未两载夫亡,越年而子夭。赋绝命诗,阖扉投环,被救回。本想矢志殉夫,但乃父使人责之曰:殉夫,大节也!然徐图继嗣,终养老姑,亦大节也。汝其权之。后事姑尽孝,勤劳缝织以供两小叔读书及婚娶之资。逝后获旌表贞节牌坊,有《断肠诗集》一卷传世。现录招氏两作:焚付外子诗:滴血题诗付九原,毛锥未落已销魂。不知叹逝情长短,但有蛮笺泪点痕。破琴诗:一断鸾丝续最难,高山流水思漫漫。从今莫问求凰调,砍碎金刀不再弹。
[61]张炎():又名巨炎,字光中,吴川樟山人。原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时任第四军中将军长。后被十九路军的叛徒、玉林行署专员梁朝玑执行蒋介石“就地处决”的密令,秘密杀害于玉林东岳岭。解放后毛主席签字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
[62]张金:名世德(),吴川塘缀樟山人,张炎堂兄。名将,61师第9旅旅长,北伐时在湖南
七塘战役中阵亡,牺牲后被追封为中将师长。张世德17岁投军,1922年在战斗中被枪弹击中,弹从背
出,仍英勇队作战。后升为连长、营长。在配合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一役中,立下奇功。晋升为团长。
在“八一”南昌起义时,世德隨叶挺参加起义。后保升堂弟张炎为团内营长。后世德提升为纵队长,率
两个团。1928年,曾派人回本县招收大批新兵补充,使其部队成为吴川子弟军。1929年提升为蔡廷楷
师副师长、旅长,转战广东。1930年阵亡军中,堂弟张炎即晋升为旅长。1931年,广东军政领导人陈
济棠等,拨款在樟山建世德中学,以示纪念。
[63]李士芬()吴川振文边埇村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吴川农民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当时农民运动的三角形红旗上缀着一把黑颜色的铁犁图案。1925年他率领振文区48乡农民代表500多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终于迫使省政府下令取消了几项苛捐杂税,赢得了斗争的胜利。接着成立了振文、吴阳、芷寮、石门、龙头岭等农民协会,把吴川的农民运动推向高潮。1927年任中共“南路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农民自卫大队长,组织了一支300多人的敢死队与反动军队作战。1928.10月在振文独竹村被捕,后在黄坡英勇就义。
[64]许爱周():吴川县坡头博立村人,后移居香港经商。乃声播海内外的著名侨领、商人、实业家、慈善家。曾任香港中华总商会和香港高雷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其孙许晋奎现为湛江市政协名誉主席、香港奥委会副会长、太平绅士。其他孙如许晋乾、许晋义,许晋享皆为香港商界名流。
许爱周青年时代开始经商,20年代在赤坎海滩开发商业楼宇。30年代末,成立航业公司、轮船数艘。50年代在香港的航运远达日本、泰国、南洋一带,租用和代理法国十余艘轮船远航欧亚。50年代后期创办中建企业公司,兴建了一大批大厦和楼宇,还经营农场和开发畜渔业,成为著名实业家。在日本占领湛江时期,许爱周将自己的两艘轮船凿沉海底,不肯被日寇使用。将幼子准备结婚酒宴的大笔巨款捐作抗日救亡费。湛江地区每遇灾年,即运回大批大米,平粜救灾。每年均有粮食、寒衣和现款分发乡间百姓,从不间断。50年代,粤西大量发展油棕种植业,帝国主义封锁中国,无法取得种苗。爱周冒险冲破封锁,抢运回大批油棕种苗给粤西种植。印尼排华时,他派大批船队接送大批难侨归国。爱周经常给家乡购置耕牛、农具、汽车等。还在1912年时,他把自家房屋作免费私塾,抚育无数学童。20年代在湛江创办中学。30年代在家乡独立创办育才小学。全部学生均免费入学到完成学业。1953年捐款建坡头中学,其子孙继续赠巨款扩建中学。现名为“爱周中学”。爱周终年85岁。
[65]吴信才: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研制宇宙飞船时曾使用他发明的科研成果。
[66]李汉魂:(年)字伯豪,号杰华,又号南华,吴川县黄坡镇岭头村人。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曾任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将参军长、内政部长等职,可谓出将入相。49年赴美定居,1982年应廖承志同志的邀请回国访问。1987年
6月30日病逝于美国纽约,其骨灰安放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生前著有《岳武穆年谱》、《梦回集》、《日记》(上下集)、《欧洲散记》、《拉丁美洲游记》等书。
[67]改庆端阳:在康熙戊午年间,有一外来海盗,名曰冼彪,绰号“大鼻贼”,组织数千人,在吴川一带横行无忌,无恶不作。据《吴川县志》载:康熙十七年戊午秋九月,海盗冼彪入寇,千总袁其中被创死于芷寮,九月一日,那良土棍陈懿、那罗李大头六、黄坡李天掯二等,勾结冼彪,船数百号,直入内地掳掠,时吴川营千总袁其中率兵出芷寮御敌,被创阵亡。城西沿河一带尽为寇据,土地荒芜,田赋积逋,盗匪自此始盛。十八年秋八月,海盗谢昌、冼彪等沿海劫掠,冬十月,吴川营把总陈华攻冼村那邓贼巢,破之。三月知县王如恒以贼艘不退,孤城危急,单骑赴郡,请高、雷、廉马总镇调兵防守。遣南雄守备宋麟及镇标左营游击杨国泰等分布堵御。海寇冲三江营杀提标赵把总,自是贼势愈炽,入据冼村、水潭、那邓、那良、大岸等地为巢穴,沿村焚掠,掳男妇、屠耕牛,惨不堪言。耆老相传,有个别村庄被他屠杀得只盛下几人而已,可谓是吴川县有史以来最悲惨及最恐怖的年代。为避免贼人乘端午节百姓回乡过节之机入村杀人抢劫,有过个别村庄只好提前在农历五月初四日过端午节。至今吴阳镇三端管区一带村庄,还是沿习此俗。此次匪患至康熙二十一年春三月,顺德总兵蔡璋、虎门水师张总兵率兵奔赴吴川剿缉始平。
[68]阴骘佬:姓黄,名振泉,盘石村人,实为当地一巨富,地痞。黄在吴川一带行枭作恶,杀人放火,强取豪夺。据《吴川县志》载:日,匪首黄振泉带领三千多土匪攻打上马村,用煤油焚毁炮楼三座,烧死群众335人,掠光全村财物。日,匪首陈亚美带领一千五百多土匪攻打石九塘村,杀死杀伤群众一百多人。
[69]修水利、筑堤坝:解放后吴川县进行大规整治水利、围海造田工程。先后建成了积美栏河坝、吴阳围、塘尾分洪、大沙江分洪等工程。其中:吴阳围防洪防潮灌溉工程,1955年动工,1956年建成。1960年又建成吴阳栏河坝。1962年在吴阳坝后又建成官江进水闸工程。至此,不但根治了为害吴阳和黄坡千年涝灾,而且造就了十几万亩四季常青的农田。积美栏河坝:1959年11月动工兴建,日成。坝高4米,全长324米,分为90孔,每孔净宽3米,坝设行人桥。设有可通航80吨级船闸一座。日被洪水冲垮决口长68米。1987年进行改建,1992年改建成功交付使用。灌区有6条干渠,分渠103条,斗渠105条。是吴川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又是联结吴川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70]贤者献策:吴川市委、市政府实施“回归工程”策略,号召吴川籍在外经商及务工人士,勇跃回乡投资、捐资建设和美化家乡。此举效果显著,到目前全市共收到捐资建校、建路、解决群众饮用水、建设文化楼、翻修古迹及扶贫等资金高达数亿元。目前全市所有自然村庄的自水来、混凝土道路都已开通,大部分村庄已建起文化楼,校舍也得到重建或修葺。
[71]蛤岭村、芝蔼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新农村示范村。
[72]三绝:隔海花桥、瓦窑泥塑、吴川飘色,以其精、巧、奇并称吴川三绝,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塘缀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