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蕃有大志文言文进贤士文言文的中文翻译

一品高考网 - 高中三年一路有你
高考网搜索、更快、更准、更精确
(陈蕃)初仕郡,举孝廉 阅读答案附翻译(2)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蕃&直言犯谏&的一组是(3分)
①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②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③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④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⑤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⑥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
A.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②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下属郡县的官员听说他的威严都自行离职而去,唯独陈蕃因廉洁清明的治绩留任。
B. 陈蕃为周G下榻,把用欺诈的办法得以拜见的使者鞭打至死,都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
C. 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为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D.陈蕃反对皇帝围猎,他认为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现在&三空&时期,皇帝不能贪图逸乐。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3分)
(2)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3分)
(3)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4分)
5.C(弭:平息,消灭)
7.D(&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错)
8. (1)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设一个床榻,他离开后就把榻悬挂起来。(每个分句1分)
(2)(他)性格方正严峻,不轻易接待宾客,人民也敬畏他的高义。(每个分句1分)
& (3)现在您坐失(错过,耽误)鼓励百姓播种的时机,反而让他们从事驱赶禽兽、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意啊。(&失&&劝&&除& &恤&各1分)
  (陈蕃)开始在郡中任职,被举荐为孝廉,担任郎中。遇上母亲去世,离开官职服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征召他做别驾从事。因为谏争与人不和,交回印符辞官离去。后人公府征召举荐他为方正,都没有前往接受。太尉李固上表举荐,征召任命为议郎,又调任乐安太守。当时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以执政威严出名,下属郡县官员听说李膺来到,全都自动离职而去,只有陈蕃因为政绩清明而留下没走。同郡人周G,是位清高人士,先后几任郡守征召他全不肯去,只有陈蕃能请他到来。陈蕃只称他的字而不叫他的名,特别替他准备了一张床榻,他走之后就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威势震动天下,这时派人送信给陈蕃,拜托他办事,不能得到接见。使者采用欺骗手段得到接见,陈蕃大怒,把使者鞭打死去,获罪被降职做修武县令。渐渐提升,被任命为尚书。
本文标签:陈蕃,举孝廉,阅读答案,翻译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题1】C【小题2】B【小题3】B【小题4】(1)大凡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受皇上的俸禄了。(“折”1分,“废”1分,“施之以恩”1分,句意通顺2分)(2)在长安城聚集观看的官吏百姓有几万人。右将军王莽在皇宫周围部署军队,来防备意外的情况。(“吏民聚观者”1分, “阙下”1分,“非常”1分,句意通顺2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节选自 《后汉书》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萃:聚集&B.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爱:害怕&C.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祠:祭祀&D.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筮:用蓍草占卦&【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郁怒恨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僖和崔篆的孙子崔骃友善,同游太学,在读到吴王夫差那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被人上书告他诽谤先帝,因而被要求前去狱吏那接受审讯。&B.孔僖上书为自己和崔骃申诉,理由是实际上没有事实捏造诬蔑才能称为诽谤,而孝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能算是诽谤。&C.元和二年春天,皇上巡视东方,回来路过鲁地。孔僖回答皇上的问题后,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D.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但他认为学习应为了天下人,他不听好友的劝告,前往就任临晋令。在职三年,并且死在任上。&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谤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洁。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后牢修(人名)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服:佩服 B.郭林宗闻而让蕃让:谦让,礼让 C.滂奏刺史奏:举奏,弹劾 D.守令自知臧污臧,通“赃”,受贿 【小题2】以下语句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范滂耿直果断和嫉恶如仇的性格的一组是(&&&)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②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③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④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⑤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⑥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③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范滂在做光禄勋主事时,由于他弹劾的人太多,陈蕃疑心他公报私仇,范滂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改变大局,于是辞官而去。 B.范滂嫉恶如仇,不与那些在行为上不孝顺长辈、不尊敬兄长,不遵循仁义礼制要求的人交往,他的外甥被同乡的人所不齿,因而他就是在休息的时候也不召见自己的外甥。 C.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勾党之人,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自己立刻赶到监狱,别人劝他逃走他也不肯,他不愿连累自己的母亲,使母亲流离他乡。 D.这篇传记写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特别是第二次被捕时与母亲和儿子的诀别,态度从容,情辞激昂,浩然正气足以流传千古。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5分)②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为诸生,绩学未遇。雍正六年,世宗重选守令,命中外官各举一人,同州人沈起元,官兴化知府,以时翔应诏,即授福建晋江知县。时福建吏治颓废,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颇尚操切。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①作家人语。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观风整俗使刘师恕按泉州,委时翔鞫疑狱二十余事,语人曰:“晋江长者,决狱又何精敏也!”寻调政和,又调瓯宁。擢漳州府同知,驻南胜。南胜民族居峒中,多械斗。有赖唱者,纠众夺犯,匿险自固。时翔亲入山谕之曰:“汝诸赖万人,奈何庇一人而以死殉耶?为我缚唱来即无事。”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濑子坑民叶扬煽乱,时翔谓缓之可一纸定,或张其事,大吏②檄入山剿之。事平,意不自得,乞病归。乾隆元年,以荐起山西蒲州府同知,擢成都知府。以廉率属,善审机要。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时翔方在假,召成都、华阳二令曰:“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议徙凉州兵于成都,拓驻防城,当夺民居二千家。时翔检故牍,请曰:“城故容兵三千,现兵一千五百,尚虚其半。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已而凉州兵亦不果徙。成都当康熙时,人稀谷贱,旗兵利得银。至雍正以后,生聚多,谷贵,又原得谷。或徇其意,令民受银,购谷给兵。未几,汉兵亦欲仿行,时翔曰:“旗兵例不出城,语言与土人殊,故代购。汉兵皆土著,奚代为?”二事亦赖布政力主其议得止。至七年,江南、湖广灾,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时翔谓江南运可缓,徒病蜀。请独运楚,而听商人自运江南。时尧熙既没,竟无用其言者。时翔在成都,屡雪疑狱,时称神明。九年,卒。【注】①呴呴:温和貌。②大吏:旧时指独当一面的地方官,如总督、巡抚。(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四》)【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按:巡行、巡视 B.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如:遵从、依照 C.或张其事,大吏檄入山剿之张:张大、扩张 D.以廉率属,善审机要率:表率、楷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奈何庇一人而以死殉耶&&&&&&&&&②因人之力而敝之&&&&&&&&&&&&&&&&&&&&&&&&B&&①一以宽和为治&&&&&&&&&&&&&&&②斧斤以时入山林C ①议徙凉州兵于成都&&&&&&&&&&&&&②以勇气闻于诸侯&&&&&&&&&&&&&&&&&&&&&&&&&&&&&&&&D ①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②则与一生彘肩【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时翔“善审机要”的一组是①坐堂皇,呴呴作家人语&&&&&&&&&&&&&&&&&&②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③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④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⑤汉兵皆土著,奚代为?&&&&&&&&&&&&&&&&&&⑥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正六年,清世宗重新选拔各地的行政长官,命令朝廷内外官员各推举一个人,时翔靠同州人沈起元的推荐被授予福建晋江知县的官职。
B.时翔到晋江任职后治理一向宽和,常常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怎么忍心用盗贼来看待他们呢?”坐在大堂审案,温和地像与家人谈话。 C.时翔审判案件又准又快。观风整俗使刘师恕巡视泉州时,就曾委派他审讯一些疑难案件,并对他判案的精确迅速赞叹有加。他为官廉洁,给下属树立了榜样。 D.时翔懂得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的道理。有一次钱价迅速攀升,布政使张榜压制它的市值,造成市场大乱。正在休假的时翔撤下了榜文,钱价不久就降下来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4分)(2)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3分)(3)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3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李陵论白居易《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李陵策名上将策名:出仕,为人之臣B.罪逭于躬,祸移于母逭:免除C.酌其本末,事不相侔酌:斟酌、考虑D.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爱:怜爱【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直接表现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组是(3分)①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②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 ③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④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 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 ⑥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认为,李陵兵败投降匈奴,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负重的行为,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对这种变节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判。B.白居易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批评了《史记》《汉书》对李陵变节没有“明讥”的做法,他觉得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李陵一个都不符合。C.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李陵“不能死战”的苦衷,反而听信流言,对李陵宗族施以重罚。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D.在白居易看来,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这是死得其所,必能死且不朽;可惜李陵不死,结果自毁声名,移祸亲人。【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3分)(2)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3分)(3)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3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父抗,为郢府参军,云随父在府。起家郢州西曹书佐,转法曹行参军。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攸之乃笑曰:“卿定可儿,且出就舍。”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城内或欲诛之,云曰:“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齐建元初,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云始随王,王未之知也。会游秦望,使人视刻石文,时莫能识,云独诵之,王悦,自是宠冠府朝。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明帝召还都,及至,拜散骑侍郎。复出为始兴内史。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谋共杀害,不则逐去之。边带蛮俚,尤多盗贼,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候,商贾露宿,郡中称为神明。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趣人之急。少时与领军长史王畡善,畡亡于官舍,贫无居宅,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帝曰:“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子良曰:“不然。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此亦殊可观。”众皆唯唯。云独曰:“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不图今日复闻谠言。”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初,云为郡号称廉洁,及居贵重,颇通馈饷;然家无蓄积,随散之亲友。选自《梁书·卷十三》(有删减)【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罢亭候罢:撤除B.云动相规诲规:劝谏C.不图今日复闻谠言谠:正直D.士或以此少之少:减少【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范云敢说“谠言”的一组是①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②今日就戮,甘心如荠③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④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⑤有百余纸,辞皆切直&&&&&&&&&&&&&⑥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A.①②④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云爱护家人。为了母亲和弟弟的安全,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替沈攸之送信。后来事奉寡嫂尽心尽礼,家中大小事情一定要先同寡嫂商议后才实行。B.范云治政有方。范云到始兴做官,该郡地处偏远,豪强不守法纪,盗贼众多,范云到任后施以恩德,来往商贾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C.范云为人正直。齐文惠太子曾经观看收获庄稼,认为杀几个农民也很值得一看,其他人都连连答应,只有范云指出应该体察农民稼穑的艰难,不要贪求一时的享乐。D.范云聪敏博学。范云后来地位尊贵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他却能应对如流,毫无壅塞阻滞,官府的文书批示发送快速若神,当时的人们都很佩服他。【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5分)译文:(2)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 (5分)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甘茂传甘茂者,下蔡人也。学百家之术,秦王见而说之。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秦武王三年,欲使甘茂伐韩取宜阳,以信道至周室。甘茂曰:“请约魏以伐韩。”令向寿辅行。甘茂既约魏,魏许,甘茂还至息壤,谓向寿曰:“子归言之王,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问其故,甘茂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①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②,行千里攻之,难。昔始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 于是与王盟于息壤。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楚怀王怨前秦败楚于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韩使公仲侈告急于秦。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肯救。公仲因甘茂,茂为韩言于秦昭王曰:“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扞楚也。今雍氏围,秦师不下殽,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然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乃下师于殽以救韩。楚兵去。(节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有删改。)①宜阳、上党、南阳:都是韩国地名。②数险;许多险要的地方。指秦国的函谷关、崤关等。【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然愿王勿伐也愿:希望&B.今王倍数险倍:通“背”,离开。&C.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谢:谢罪&D.故敢扞楚也扞:同“捍”,攻击。&【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甘茂深谋远略的一组是 (3分)①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②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③于是与王盟于息壤&& ④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⑤茂为韩言于秦昭王&& ⑥乃下师于殽以救韩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甘茂出使魏国回到息壤后劝王不要攻打宜阳的唯一原因是,他认为宜阳相当于一个大郡,积蓄很深厚,攻打难度太大。&B.乐羊用三年时间攻下中山,回来邀功,魏文侯拿出一箱子罗列他的过失的信给他看,他才感激文侯对自己的信任。&C.武王看到宜阳久攻不下,就想召回甘茂,停止进攻。甘茂说“息壤在彼”是暗示武王不要忘记二人在息壤定下的盟约。&D.甘茂认为,如果不去救韩国,就会使韩国投靠楚国,并联合魏国一起对抗秦国,通过对形势的分析,最终说服秦昭王同意救韩。&【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3分)译:&&&&&&&&&&&&&&&&&&&&&&&&&&&&&&&&&&&&&&&&&&&&&&&&&&&&&&&&&&&&&&&&&&&&&&&&&&&&&(2)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3分)译:&&&&&&&&&&&&&&&&&&&&&&&&&&&&&&&&&&&&&&&&&&&&&&&&&&&&&&&&&&&&&&&&&&&&&&&&&&&&&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候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泾州卒以折支①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②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选自《宋史·胡宿传》)【注】①折支:军饷。& ②颛:通“专”。【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左右复问       辟:使……避开 B.宿取具狱繙阅具:准备 C.而执平民以告也执:捉住。 D.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捍:抵御。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尽职为民的一组是(&&&&&)(3分)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③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④筑石塘百里,捍水患⑤既置于法,乃命劫三司吏   & 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宿办案慎重,讲究方法。他在宣州做通判时,遇到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案子经过单独审问,并查阅案宗,终于弄清事情真相,原来是一桩冤案。 B.胡宿为官刚正,对错误敢于批评。湖州前任太守花巨资兴办学校,下属官员当时不说什么,待其离任后则怀疑其中有欺,胡宿对他们进行了严厉责备。 C.胡宿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正直敢言。泾州士兵因军饷迟发煽动作乱,胡宿认为士兵确实有罪,而有关官员和庇护三司吏的包拯也有罪,应一并处罚。 D.胡宿洞察事物,明辨事理。赵滋担任守边官员以来,因一些小事南北不断发生摩擦,对此,胡宿主张“外和”,由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辨明即可,不必动用武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 (5分)答:&&&&&&&&&&&&&&&&&&&&&&&&&&&&&&&&&&&&&&&&&&&&&&&&&&&&&&&&&&&&&&&&&&&&&&&&&&&&&&&&&&&&&&&&&&&&&&&&&&&&&&&&&&&&&&&&&&&&&&&&&&&&&&&&&&&&&&&&&&&&&&&&&&&&&&&&&&&&&&&&&&&&&&&&&&&&&&&&&&&&&&&&&&&&&&&&&&&&&&&&&&&&&&&&&&&&&&&&&&&&&&&&&&&&&&&&&&&&&&&&&&&&&&(2)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5分)答:&&&&&&&&&&&&&&&&&&&&&&&&&&&&&&&&&&&&&&&&&&&&&&&&&&&&&&&&&&&&&&&&&&&&&&&&&&&&&&&&&&&&&&&&&&&&&&&&&&&&&&&&&&&&&&&&&&&&&&&&&&&&&&&&&&&&&&&&&&&&&&&&&&&&&&&&&&&&&&&&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许国,字维桢,歙县人。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神宗为太子出閤,兼校书。及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国与首辅申时行善。以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语侵吴中行、赵用贤,由是物议沸然。已而御史陈性学复摭前事劾国,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帝命鸿胪宣谕,始起视事。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复劾国,帝为谪可受官。国复三疏乞体,语愤激,帝不允。性学旋出为广东佥事。先是,帝考卜寿宫,加国太子太保,改文渊阁,以云南功进太子太傅。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帝不允,命其子代。御史马象乾以劾中官张鲸获罪,国恳救。帝为霁威受之。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劾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疏论台规,辞皆侵国。国愤,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伸方攻大学士王锡爵,公议益不直国。国性木强,遇事辄发。数与言者为难,无大臣度,以故士论不附。明年秋,火落赤犯临洮、巩昌,西陲震动,帝召对辅臣暖阁。时行言款贡足恃,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不可复羁縻。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国疏辨,帝夺让俸。国、时行初无嫌。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让则时行门生也,故为其师报复云。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国因言:“今四裔交犯,而中外小臣争务攻击,致大臣纷纷求去,谁复为国家任事者?请申谕诸臣,各修职业,毋恣胸臆。”帝遂下诏严禁。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廷臣争请册立,得旨二十年春举行。十九年秋,工部郎张有德以仪注请,帝怒夺俸。时行适在告,国与王家屏虑事中变,欲因而就之,引前旨力请。帝果不悦,责大臣不当与小臣比。国不自安,遂求去。疏五上,乃赐敕驰传归。逾一日,时行亦罢,而册立竟停。人谓时行以论劾去,国以争执去,为二相优劣焉。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卒,赠太保,谥文穆。(节选自《明史·许国传》,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与首辅申时行善善:交好 B.辞皆侵国侵:冒犯 C.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适:恰好 D.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寇:敌寇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国“遇事辄发”“无大臣度”的一组是(3分)(&&&)①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 ②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③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 ④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⑤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 ⑥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国曾考取乡试第一名,曾担任校书、右赞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广东佥事等职,颇受帝王宠幸。 B.许国个性倔犟,容易发脾气,喜欢与谏言者争执,所以人们称申时行因为上书劾论而离去,许国因为争执而离去,这是两位辅政者的区别所在。 C.奏请皇上重惩来犯之敌火落赤,在日本入侵时建议皇帝严加禁止臣下恣意行事,从这两件事中足见许国处理国事的智慧。 D.许国在申时行休假期间,引用先前的圣旨极力请求皇上举行册立典礼,此事让皇上不悦,许国自感不安,多次请求离去,最终皇帝准许他回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蕃大志文言文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