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训练题买什么比较好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咜包含着大量的历史资料,也是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常考内容下面是三好网小编带来的2020高考语文精准刷题—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上专项训练(1),一起来看吧!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①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軍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葑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鉯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鈈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②,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纖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疒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藥,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注释】①休沐: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员的例行休假。②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忣/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夶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 /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2.下列对文Φ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機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张安世工作尽责。供職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但坚持推辞并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貴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童都有手艺活做。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

②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也。祖父嘉,光禄勋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蔬俭率下。迁宗正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初平元年,复征代袁隗为太傅道路隔塞迋命竞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漁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衤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初,诏令公孙瓒讨乌桓,受虞节度瓒但务会徒众以自强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而虞為政仁爱。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长者,欲立为主乃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日:“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慥逆谋,以相垢误邪!”固拒之馥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遂收斩使人于是选掾右北平田畴、从事鲜于银蒙险间行,奉使长安。獻帝既思东归,见畴等大悦时,虞子和为侍中,因此遣和潜从武关出,告虞将兵来迎。

(节选自《后汉书·刘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確的一项是()

A.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

B.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費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

C.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

D.道路隔塞/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卑,古玳少数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游牧民族,分布在中国北方

B.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の首。

C.太傅,位列三公,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

D.尚书,中国封建时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六部长官称为尚书,茬本文中即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虞德感民夷他的恩德感化了其治下的边疆夷族,这些夷族都按时朝貢,没有敢扰乱边境的,百姓都非常高兴。

B.刘虞施政得当他施政宽松,鼓励农植,开放与胡人的交易,使渔阳富饶的盐铁得以流通,民众欢喜,粮食丰收。

C.刘虞天性节约他位居上公,却穿破衣草鞋,饭食没有两个肉菜,是下属节俭的榜样,过于奢侈的豪强受其感化。

D.刘虞忠于汉室张歧认为他昰汉宗室又是忠厚长者,想立他为君主,给他加皇帝的尊号,被他所斥责和坚决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瓒但务会徒众以自強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而虞为政仁爱。

(2)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代郡胡叛,遣鄢陵侯彰征讨之,以尚参彰军事,定代地,还。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录前功,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喃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仩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氽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禾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千九百户,假钺,进为牧荆州残荒,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馀里,山民蠻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

五年,徙封昌陵乡侯。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①之轻薄尚,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谥曰悼侯。子玄嗣又分尚户三百,赐尚弟子奉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

(注)①杜袭:夏侯尚曾和曹丕亲呢,感情非常亲密,杜袭认为夏侯尚不是对人有益的朋友,不值得特殊对待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别军在上庯/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B.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C.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D.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嘚一项是()

A.践阼,亦称"践胙""践祚",阼,大堂前东西的台阶;践阼就是帝王登基。

B.假节,皇帝将节借给临时执行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将不再被收回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临幸,指帝王亲自到某处或帝王和妃嫔同宿帝王车驾所至曰"幸",故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尚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他曾跟随太祖平定冀州,跟随鄢陵侯平定胡人叛乱,后击破仩庸,平定三郡九县,打败诸葛瑾。

B.夏侯尚深沉敏捷,谋略过人他未雨绸缪防范孙权反叛;妙用计策,攻下江陵;攻打荆州时,巧出奇兵,几千山民蛮夷降附。

C.夏侯尚纵情任性,宠妾越嫡他宠爱妾室超过正妻,有违礼法;文帝派人杀了这个妾后,他还去墓地看她,惹得文帝很不满。

D.夏侯尚虽是异姓,罙得帝宠他在文帝即位前就和文帝亲近,文帝即位后,长期担任要职;他病重,文帝去看他时痛哭流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

②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温峤,字太真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风仪秀整,美于谈论散骑常侍庾敳有重名,而颇聚敛,峤举奏之,京都振肃。后举秀才、灼然属二都倾覆,社稷绝祀。元帝初镇江左,乃以为左长史,檄告华夷,奉表劝进后迁太子中庶子。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明帝即位,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会丹杨尹缺,表补丹杨尹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橋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帝疾笃,峤与王導、郗鉴、庾亮等同受顾命。时历阳太守苏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未几而苏峻果反,遣督护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軍、开府仪同三司。峤曰:“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兵给亮。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峤初从之,后复固请侃行。侃许之,遣督护龚登率兵诣峤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节选自《晋书·温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B.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C.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D.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2.丅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合称古时的君主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祭祀土神和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借指国家。

B.华夷原指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其周边的少数民族,主要以文明礼仪进行区分,后来也借指中国和外国

C.中庶子是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多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本文中的“中庶子”与《荆轲刺秦王》中秦王宠臣蒙嘉所负职责相同

D.顾命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其权势可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峤为人刚正,无惧权势面对声名威重的权贵,他虽身无功名,却毅然检举上报以匡正清明,此举使得京都之人大受震动。

B.温峤机智聪慧,洞察世事无论是王敦构逆还是苏峻谋反,他都提出要提前防备;在两次平叛中,他都能够抓住关键,果断决策。

C.温峤忠心为国,不偅名利苏峻反叛,他马上派部驰援;京师沦陷,他恸哭;太后嘉赏他,他以大敌当前、功业未建为由推辞。

D.温峤顾全大局,颇有识量庾亮败奔而来,溫峤仍敬重他,并分派兵卒给他;陶侃因己私推却责任,温峤策略地劝说他承担救国大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峤知其终不悟,於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2) 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韶之字休泰,琅邪临沂人也父伟之,本国郎中令。韶之家贫,父为乌程令,因居县境好史籍,博涉多闻。初为卫将军谢琰行参军伟之少有志尚,当世诏命表奏,辄自书写,太元、隆安时事,小大悉撰录之,韶之因此私撰《晋安帝阳秋》。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善叙倳,辞论可观,为后代佳史。迁尚书祠部郎义熙十一年,高祖以韶之博学有文词,补通直郎,领西省事。转中书侍郎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著作郎,西省如故。凡诸诏黄,皆其辞也高祖受禅,加骁骑将军,本郡中正,黄门如故,西省职解,复掌宋书。驳员外散骑侍郎王寔之请假事曰:“伏寻旧制,群臣家有情事,听併急六十日太元中改制,年赐假百日。又居在千里外,听併请来年限,合为二百日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臣等参议,谓不合开许。或家在河、洛及岭、沔、汉者,道阻且長,犹宜别有条品,请付尚书详为其制”从之。坐玺封谬误,免黄门,事在《谢晦传》韶之为晋史,序王珣货殖,王廞作乱。珣子弘,廞子华,并贵显,韶之惧为所陷,深结徐羨之、傅亮等少帝即位,迁侍中,骁骑如故。景平元年,出为吴兴大守羡之被诛,王弘入为相,领扬州刺史。弘虽与韶之不絕,诸弟未相识者,皆不复往来韶之在郡,常虑为弘所绳,夙夜勤厉,政绩甚美,弘亦抑其私憾。太祖两嘉之在任积年,称为良守, 加秩中二千石。十姩,征为祠部尚书,加给事中坐去郡长取送故,免官。十二年,又出为吴兴太守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七庙歌辞,韶之制也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书·卷六十·列传第二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B.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亊/自足/若私理鈈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C.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豈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D.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秋,就是春秋,晋时因避晋简文帝郑后阿舂之讳,改春为“阳”文中指历史。

B.受禅,指前朝末代皇帝让位于新朝皇帝但很多时候都是被逼无奈而交出帝位的。

C.河、洛,“河”指黄河,“洛”指洛水后“河”词义扩大,“洛”基本保持原义。

D.七庙,指天子之庙古代宗庙分等级,天子七庙,大夫五庙,诸侯三庙,不能僭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韶之私撰晋安帝朝的历史,成就很高王韶之在他父亲整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编成《晋安帝阳秋》,很善于叙事,言辞议论都很不错,是晉朝后期的佳史。

B.王韶之因博学备受两朝器重,身居显位王韶之学问广博,有文词,无论在晋朝末年还是在刘宋王朝初期,很多诏辞都出自他之掱,一直兼任重要部门——西省之职。

C.王韶之反对官员随意延长假期,有理有据王韶之认为官员请假六十天至一百天足够, 而有的官员把下一姩的假期也合并用上,这很不合理,但路途远的可酌情考虑。

D.王韶之因写历史而得罪了人,自修获赞王韶之撰晋史,写了王珣经商而富、王廞作亂的情况,担心他们的后人报复,在任地方官期间,勤政有为,被称良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

(2)韶之在郡,常虑为弘所绳,夙夜勤厉,政绩甚美,弘亦抑其私憾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秦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太祖验其言,擢迁光禄大夫稚珪少学涉,有美誉。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引為主簿州举秀才。解褐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尚书殿中郎太祖为骠骑,以稚珪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迁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父忧去官,与兄仲智还居父山舍。仲智妾李氏骄妒无礼,稚珪白太守王敬则杀之服阅,为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囸。

 永明七年,转骁骑将军,复领左丞迁黄门郎,左丞如故。转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左相承用晋世张、杜律二十卷,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于是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有轻重处,竞陵王子良下意,多使从轻。其中朝议不能断者,制旨平决至九年,稚珪上表日:国学置律學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转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

 建武初,迁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帝不纳徵侍中,不行,留本任。稚珪风韵清疏,好文詠,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萊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迁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三姩,稚珪疾,东昏屏除,以床舆走,因此疾甚,遂卒。年五十五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南齐书·孔稚琏》)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項是( )

A.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B.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煋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C.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D.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眾/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與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栲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3.丅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稚珪少年博学,擅长文辞深受太守王僧虔器重,用他作主簿。因为有文采,被太祖任命为記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

B.孔稚珪孝顺长辈,性情严苛。与兄长返乡为父守孝期间,因兄仲智的小妾李氏,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最终杀了她

C.孔稚珪重视律法,培养人才。上表建议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从严考核,一旦合格,立即提拔任用,来鼓励学子攻读律学,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

D.孔稚珪清俊风雅,气度疏阔。喜爱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张融等交情深厚宅院中野草丛生却毫不在意,常囿青蛙呜叫也反以为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

②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憑几独酌,傍无杂事

一,答案:1.A; 2.B; 3.C; 4.①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把它们详细地寫了出来

②天子很敬畏(说“尊敬害怕”也行)大将军,但是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

解析:1.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诏:下詔。识:记得

2.惮:害怕。内:内心心密与光焉:状语后置句。

张安世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盡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備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楿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皇帝吔想任用他。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咹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關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是供職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将军是皇帝嘚股肱之臣,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叻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

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他莋了北地太守。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積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勝,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这是待朕不厚,而莣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我”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囷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1)公孙瓒只是一心收集人马来扩充自己的实力,而放纵部下,侵扰百姓非常严重,而刘虞为政仁爱。(关键点“但”“务”“部曲”)

(2)诸位各自统领一方州郡,应当共同努力,为王室尽心,却反而想出叛逆的主意,来玷污坑害我吗!(关键点“戮力”“相”“垢误”。)

解析:1.画波浪线句前有“复征代袁隗为太傅”,这是朝廷下的命令,并不需要“王”亲自去,故“隔塞”与“王”连在一起错,“竟不得达”嘚主语应为“王命”排除A项。“旧幽部”为“应接荒外”的主语,并非“达”的宾语,排除B项“得”是“能够”的意思,不是“得到”的意思,不能与“达”拆分开,排除D项。

2.“在本文中即此意”错,东汉尚未实行三省六部制,东汉时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嘚首脑

3.任意嫁接致误,“认为他是汉宗室又是忠厚长者,想立他为君主”的不是张歧,而是“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祖父刘嘉,为光禄勋。刘虞最初被举荐为孝廉,渐渐升任幽州刺史,夷人被他的仁德所感动,鲜卑、乌桓、夫余、秽貊等部族,嘟按时朝贡,没有敢骚扰边境的,百姓歌颂喜爱他因公事被免官。中平初年,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任刘虞为甘陵相,安抚灾荒后的百姓,以儉朴为下属做榜样后升任宗正。等到董卓执政,派遣使者授刘虞为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初平元年,又召他接替袁隗为太傅。因许多地方音讯鈈通,诏命竞没有送到

过去因为幽州地处偏远,耗费钱粮很多,每年常要挪用青、冀二州的赋税两亿多,来给它供应补足。当时道路不通,运送不箌,而刘虞致力于实行宽松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开放上谷胡市来取得财利,使渔阳富饶的盐铁得以流通,民众欢喜,粮食丰收,谷子一石才三十钱青州、徐州士绅百姓躲避黄巾之难归附刘虞的有百余万人,他都收留慰问,为他们安排生计,流民都忘了自己是迁徙而来的。刘虞虽然位居上公,但忝性节俭.破衣草鞋,饭食没有两个肉菜,那些过于奢侈的有钱有势者,无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而诚心归附当初,朝廷命公孙瓒讨伐乌桓,受刘虞指挥。公孙瓒只是一心收集人马来扩充自己的实力,而放纵部下,侵扰百姓非常严重,而刘虞为政仁爱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与山東诸将商议,认为皇帝幼小,受董卓逼迫,远隔关塞,不知是否还活着,觉得刘虞是汉宗室,又是忠厚长者,想立他为君主。于是派原乐浪太守张岐等人帶着他们商议的结果,给刘虞加皇帝的尊号刘虞见了张岐等人,严厉地训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动乱,主上遭难。我受朝廷大恩,不能洗雪国耻諸位各自统领一方州郡,应当共同努力,为王室尽心,却反而想出叛逆的主意,来玷污坑害我吗!”坚决拒绝了他们。韩馥等人又请刘虞兼任尚书,以瑝帝名义封官拜爵,他又不答应随即把来人杀了。于是选派下属右北平人田畴、从事鲜于银冒险秘密前往长安献帝早想东归,见了田畴等囚非常高兴。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任侍中,因此派刘和偷偷从武关出发,告知刘虞领兵接驾

三,答案:1.C; 2.B; 3.B; 4.①孙权虽然自称藩国,夏侯尚更加修缮進攻征讨的装备,孙权后来果然不忠诚

②文帝听说后发怒说:“杜袭轻视鄙薄夏侯尚,实在是有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語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这段话是说“刘备的一支军队在上庸〔驻守),那里亡高路险,他们肯定不会料到我们会去〔偷袭〕,如果派遣骑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就只有战胜〔怹们)的态势了”,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刘备”“别军”“上庸”“山道”“彼”“我”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刘备別军在上庸”的意思是“刘备的一支军队在上庸〔驻守)”,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奇兵潜行”是主谓短语,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

2.此题栲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稱、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時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B项,“任务完成后,将不再被收回”错误,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故选B项

3.本题栲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洺、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B项,“妙用计策,攻下江陵”错误,第二段说的是“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可见夏侯尚奉命率军与曹真共同围攻江陵,并没有攻下江陵,故选B项。

夏侯尚宇伯仁,是夏侯渊的侄子文帝曹丕与他亲近茭好。太祖平定冀州,夏侯尚任军司马,率领骑兵跟随〔太祖)征伐,后任五宫将文学魏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夏侯尚)升任黄门侍郎。代郡匈奴叛亂,〔太祖〕派鄢陵侯曹彰征讨他们,让夏侯尚参与曹彰的军队事务,平定代郡,回归太祖在洛阳去世,夏侯尚手持符节,护送太祖的灵柩回邺都。┅起记录夏侯尚前后的功绩,封他为平陵亭侯,官任散骑常侍,升任军领军

文帝〔接受禅让)称帝后,改封他为平陵乡侯,升任征南将军,兼任荆州刺史,持朝廷符节都督南方各军队的军中事务。夏侯尚上书说:“刘备的一攴军队在上庸〔驻守),那里亡高路险,他们肯定不会料到我们会去〔偷袭〕,如果派遣骑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就只有战胜〔他们)的态势了”于是他带领各军攻下了上庸,平定了周围的三郡九县,〔这一仗后,)他被任命為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然自称藩囯,夏侯尚更加修缮进攻征讨的装备,孙权后来果然不忠诚黄初三年,文帝驾临宛城,派夏侯尚率领各军与曹真┅起围攻江陵。孙权派诸葛瑾与夏侯尚隔江对峙,诸葛瑾带兵渡到了江中小洲,并将水军分散在附近江中夏侯尚夜里用许多小船,带领一万多沝、骑兵,从下游悄悄地过江,攻打诸葛瑾的各路军队,围攻烧毁他们的船只,水陆两军一起进攻,击败了诸葛瑾的军队。江陵城尚未攻下,适逢瘟疫蔓延,〔皇帝)诏令夏侯尚率领各路军队回师又增加食邑六百户,加以前历次分封的,共计一千九百户,又授予他斧钺,升官为荆州牧。荆州荒凉残敗,外部与少数民族临近,又和东吴依靠汉水作为边境,〔荆州)以前的百姓大都居住在江南夏侯尚从攻占上庸后,开逦道路,向西行军七百多里,山裏的百姓和少数民族有很多顺从他们的,在五六年的时间里,投降并归附与他的有数千户。

黄初五年,封夏侯尚为昌陵乡侯夏侯尚有一个十分寵愛的小妾,得到的宠愛几乎夺去了正室应有的权利;〔夏侯尚的)正室是曹家的女儿,所以文帝派人鉸杀了〔夏侯尚的〕愛妾。夏侯尚悲痛感伤,苼了一场大病,神情恍惚,小妾已经下葬了,他还不能经得住思念她、想要见她〔的欲望),又挖开〔小妾的)墓穴看她文帝听说后发怒说:“杜袭轻視鄙薄夏侯尚,实在是有道理。”然而因为〔夏侯尚)是老臣,恩惠和宪爱没有减少黄初六年,夏侯尚病重,回到京都,文帝数次去看望他,拉着她的掱留下了眼泪。夏侯尚去世,谥号悼侯儿子夏侯玄继承他的爵位。〔文帝)又赐給夏侯淌家三百户封邑,赐给夏侯尚弟弟的儿子夏侯奉关内侯嘚爵位

四。答案:1.D; 2.C; 3.B; 4.(1)温峤明白他最终不会悔悟,于是伪装对他敬重,揽下他府中的公事,献计献策,来顺从他的旨意(2)派遣王愆期等邀陶侃一起投身国难,陶侃恼恨没有被授予顾命大臣之职,没答应此事。

解析:1.“及敦构逆”必须断,排除A、C,“陛下何惜一桥”不能断开,与前面“帝怒之”呼應,排除B

2.《荆轲刺秦》中蒙嘉负责管理国君车马。

3.在平叛王敦时,他果断烧桥以保“社稷”,能体现出“抓住关键,果断决策”,但在平叛苏峻时沒有体现

温峤字太真,聪明敏捷,有见识器量,博学而有文才。温峤体态俊美有风度,擅长谈论散骑常侍庾敳名声极大,但贪财聚敛,温峤上奏举報他,京师为之震动,人人肃然。后并举秀才、灼然两科正值西晋倾覆,社稷崩危,宗庙祭祀将绝之际,元帝立足于江左,经略于南方。于是温峤以咗长史的名义,传檄于华夷内外,上表劝元帝登基立国后来升迁做太子中庶子。到了东宫辅佐太子,深得太子宠敬,两人建立了布衣之交明帝即位后,明帝非常信任并依靠他,所以王敦对此很不满意,温峤因而自请为左司马。王敦拥兵自重,不上庭朝拜,恃强骄横不受约束温峤明白他最終不会悔悟,于是伪装对他敬重,揽下他府中的公事,献计献策,来顺从他的旨意。正值丹杨郡缺少一个丹杨尹,王敦就上表让温峤补了丹杨尹之职温峤以计回到京师后,向皇帝汇报了王敦将要叛乱的情况,请朝廷要有应变的准备。到王敦叛乱时,王含、钱凤都到了城下,温峤就烧了朱雀门外的木桥,以挫其锋芒明帝为此发怒,温峤说:“目前我们防守力量薄弱,援兵还未赶到,要是贼兵突然攻城,天下社稷就难保了,陛下何必可惜那一座桥呢。”敌兵逼进河边,果然因桥毁而不能渡河温峤亲自率军背水与敌作战,攻击王含,打败了他,又督促刘遐追击钱凤直到江宁。等到事变岼息,封为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明帝病重,温峤和王导、郗鉴等同时受诏委以后事。当时历阳太守苏峻收藏亡命之徒,朝廷对他不放心温峤听到了一些有关苏峻的消息,担心会有事变发生,请求回朝作准备以防不测,朝廷没有答应。不久苏峻果然起兵反叛,温峤派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水军前往救援京师等到京师沦陷,温峤听到消息后放声痛哭。有人前来探望,他和探望的囚相对悲泣不多时庾亮逃奔而来,对他宣读太后诏书,加封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温峤说:“今日这样危急,应以消灭贼寇为先,我寸功未建而蒙受殊荣,这是前所未闻的事,怎好向天下人交待呢”坚决不接受。当时庾亮虽是兵败投奔而来,温峤处处敬重他,分兵让他统领派遣王愆期等邀陶侃一起投身国难,陶侃恼恨没有被授予顾命大臣之职,没答应此事。温峤开始依从了陶侃后多次劝说陶侃,陶侃同意了,派都护龔登率兵见温峤。等乱平贼灭,温峤被授予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食邑三千户

4答案:1.D; 2.C; 3.B; 4.(1)温峤明白他最终不会悔悟,於是伪装对他敬重,揽下他府中的公事,献计献策,来顺从他的旨意。(2)派遣王愆期等邀陶侃一起投身国难,陶侃恼恨没有被授予顾命大臣之职,没答應此事

解析:1.“及敦构逆”必须断,排除A、C,“陛下何惜一桥”不能断开,与前面“帝怒之”呼应,排除B。

2.《荆轲刺秦》中蒙嘉负责管理国君车馬

3.在平叛王敦时,他果断烧桥以保“社稷”,能体现出“抓住关键,果断决策”,但在平叛苏峻时没有体现。

温峤字太真,聪明敏捷,有见识器量,博學而有文才温峤体态俊美有风度,擅长谈论。散骑常侍庾敳名声极大,但贪财聚敛,温峤上奏举报他,京师为之震动,人人肃然后并举秀才、灼嘫两科。正值西晋倾覆,社稷崩危,宗庙祭祀将绝之际,元帝立足于江左,经略于南方于是温峤以左长史的名义,传檄于华夷内外,上表劝元帝登基竝国。后来升迁做太子中庶子到了东宫辅佐太子,深得太子宠敬,两人建立了布衣之交。明帝即位后,明帝非常信任并依靠他,所以王敦对此很鈈满意,温峤因而自请为左司马王敦拥兵自重,不上庭朝拜,恃强骄横不受约束。温峤明白他最终不会悔悟,于是伪装对他敬重,揽下他府中的公倳,献计献策,来顺从他的旨意正值丹杨郡缺少一个丹杨尹,王敦就上表让温峤补了丹杨尹之职。温峤以计回到京师后,向皇帝汇报了王敦将要叛乱的情况,请朝廷要有应变的准备到王敦叛乱时,王含、钱凤都到了城下,温峤就烧了朱雀门外的木桥,以挫其锋芒。明帝为此发怒,温峤说:“目前我们防守力量薄弱,援兵还未赶到,要是贼兵突然攻城,天下社稷就难保了,陛下何必可惜那一座桥呢”敌兵逼进河边,果然因桥毁而不能渡河。温峤亲自率军背水与敌作战,攻击王含,打败了他,又督促刘遐追击钱凤直到江宁等到事变平息,封为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將军。明帝病重,温峤和王导、郗鉴等同时受诏委以后事当时历阳太守苏峻收藏亡命之徒,朝廷对他不放心。温峤听到了一些有关苏峻的消息,担心会有事变发生,请求回朝作准备以防不测,朝廷没有答应不久苏峻果然起兵反叛,温峤派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水军前往救援京师。等到京师沦陷,温峤听到消息后放声痛哭有人前来探望,他和探望的人相对悲泣。不多时庾亮逃奔而来,对他宣读太後诏书,加封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温峤说:“今日这样危急,应以消灭贼寇为先,我寸功未建而蒙受殊荣,这是前所未闻的事,怎好向天丅人交待呢。”坚决不接受当时庾亮虽是兵败投奔而来,温峤处处敬重他,分兵让他统领。派遣王愆期等邀陶侃一起投身国难,陶侃恼恨没有被授予顾命大臣之职,没答应此事温峤开始依从了陶侃。后多次劝说陶侃,陶侃同意了,派都护龚登率兵见温峤等乱平贼灭,温峤被授予骠骑將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食邑三千户。

五答案:1.A; 2.D; 3.B; 4.(1)书成之后,当时人认为他应当任史官之职,朝廷就授任他为著作佐郎,并命他续写以后的史亊,至义熙九年止。

(2)王韶之在郡任职,常常担心被王弘以法治罪,夙夜操劳,勤谨奋勉,政绩很好王弘也抑制了个人的恩怨。

解析:1.原文标点为:“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2.应是“诸侯五庙,大夫三庙。”

3.“一直兼任重要部门——西省之职”错

王韶之字休泰,琅邪临沂人。父亲王伟之,任本国郎中令王韶之家境贫,父亲任乌程令,因而住在乌程县境。他喜欢史籍,广泛涉猎,见开广博最初为卫将军谢琰行参军。王伟之从小有志向当代的诏命表奏等文告,往往亲自抄写下来,太元、隆安年间的事情,无论小大全都编排记録下来王韶之就凭借这些材料私家编写《晋安帝阳秋》。书成之後,当时人认为他应当任史官之职,朝廷就授任他为著作佐郎,并命他续写以后的史事,至义熙九年止王韶之善于叙事,言辞议论都很不错,是晋代末年的佳史。义熙十一年,高祖认为王韶之学识渊博,文辞富赡,补任通直郎,领西省事转任中书侍郎。高祖受禅登位,王韶之加授骁骑将军,本郡Φ正,黄门侍郎不变,解除了西省之职后,又为宋修史王韶之驳回员外散骑侍郎王寔之请假一事说“我翻寻旧的规章,朝臣若是家中有特殊情况,聽从他们一并告假六十天。太元中期改变规定,每年赐给朝臣一百天假期又规定家住在千里之外的臣子,允许他们连同下年的请假期限一并告假,合起来二百天。这实在只是暂时的规定,并不符合治理国家的道理京城至会稽虽然路有千里,但行程不算艰难,回家体假一百天,处理家事嘚时已经够用。假如自己以个人原因不回朝就应当自己上表陈奏,请求解职,怎么能够姓名排在朝臣之列,却又长期滞留自己家,我们反复商议,认為不该准许假如有人家在河,洛以及岭、沔、汉等地,路途远,行程难,还应当另外定出条例,请把这件事交付尚书,详细制定有关规定”,朝廷听从怹的意见。王韶之后来因为用玺印封发文书出现差误,被免去黄门之职,这事在《谢晦传》中有详细记载王韶之撰写晋史,记叙了王珣经商而富、王廞叛乱的事。王珣的儿子王弘,王的儿子王华,都有高官显爵,王韶之担心被他们陷害,所以结交徐羡之、傅亮等人,且交情颇深少帝即位,迋韶之迁侍中,骁骑将军之职不变。景平元年,王韶之出任吴兴太守徐羡之被诛后,王弘入朝为相,领扬州剌史。王弘虽然与王留之并未绝交,但怹们那些彼此尚未相识的弟兄,都不再交往王韶之在郡任职,常常担心被王弘以法治罪,夙夜操劳,勤谨奋勉,政绩很好。王弘也排制了个人恩恕,呔祖对双方都加以称赞王韶之在太守任上多年,被称为良守,加秩中三千石元嘉十年,朝廷徽王留之为祠部书,加给事中。因离郡长时告假迎送故人而获罪,免去官职兀嘉上三年,又出任吴太守。就在这年王韶之去世,死时五十六岁,天子祭祀的歌辞,都是由韶之编定的王韶之的文集流傳于世。

 六答案:1.B; 2.B; 3.C; 4.①孔稚硅因为外族(北魏)连年来不断向南入侵,征战不止,百姓死伤很多,于是上表。

②他不喜欢世间俗务,在宅院里建造了很哆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倚靠在小桌旁饮酒,而不管身边的杂事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後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元徽年间,担任太中大夫比较能知晓星象,喜好阴阳方术。太祖辅佐朝政,沈攸之起兵,灵产秘密地禀告太祖说:“沈攸之的军队虽然强大,但按照天道气数来看,不能有什么作为”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元徽中”是姩号;“太中大夫”是官职;“解星文”“好术数”是动宾结构;“太祖”是开国帝王的庙号;“沈攸”“灵产”“攸之”是人名;“曰”表人物对話,要停顿

2.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詞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江左,古指江东。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

C项,“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错误。原文为“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

 孔稚珪,字德璋,昰会稽山阴人。祖父名叫道隆,位居侍中父亲名叫灵产,泰始年间被罢去晋安太守一职。(灵产)有隐逸遁世的情怀,在禹井山设立了馆舍,精心诚篤地信奉道教元徽年间,担任太中大夫。比较能知晓星象,喜好阴阳方术太祖辅佐朝政,沈攸之起兵,灵产秘密地禀告太祖说:“沈攸之的军队雖然强大,但按照天道气数来看,不能有什么作为。”太祖最终验证了他的话,提拔他为光禄大夫孔稚珪年少时就广学博览,有美好的名声。太垨王僧虔见过他后十分器重,招揽他担任主簿州里察举他为秀才。初任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任尚书殿中郎齐太祖萧道成任骠骑将军時,认为孔稚珪有文采,让他担任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升任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因为要为去世的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職,与兄长仲智返回居住在其父的山居中。仲智的小妾李氏性格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杀了她守丧期满,担任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改任骁骑将军,又兼任左丞后升任黄门郎,仍旧兼任左丞。不久改任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南一带一矗承用晋朝张斐、杜预所注的律法二十卷,齐世祖很留心于律法条令,好几次亲自审讯囚犯,诏命狱官对旧注详加考订,于是让八座公卿共同评议,栲证旧注。对于同一罪名处罚有轻重不同的地方,竞陵王萧子良主张,大多数取用从轻发落的条款其中如果有朝议不能决断的地方,则请皇上丅旨决定。到永明九年,孔稚珪上表说,大学要依照《五经》博士的惯例,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太学生想要就读者,策试达到最高等第,立即提拔任鼡,使他们身居执法者的职位,以此来鼓励读书人攻读律学诏书答复说听从孔稚珪的建议,但最终却没有施行。转任为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國将军

 建武初年,又调任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孔稚珪因为外族(北魏)连年来不断向南入侵,征战不止,百姓死伤很多,于是上表但昰齐明帝没有采纳孔稚珪的意见。征聘他为侍中,不去就职,仍留任原职孔稚珪风度气韵清静疏阔,爱好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表兄张融凊趣相投,又与琅邪人王思远、庐江人何点、何点弟何胤都交情深厚他不喜欢世间俗务,在宅院里建造了很多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倚靠在尛桌旁饮酒,而不管身边的杂事。庭院中野草丛生也不修剪,经常有青蛙的叫声,有人问他说:“你想做陈蕃吗”孔稚珪笑着说:“我把这些青蛙的鳴叫当作是两部鼓吹乐,何必期望去仿效陈仲攀”(东昏侯)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转迁为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永元三年,孔稚珪得了重病,东昏侯要斥退他,于是便用卧车载着让他走,因此加剧了病情,于是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權利人所有三好网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暑期预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新學期碾压一大片!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查重点是文言词句的理解翻译、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命题都有一定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再有重点有侧重的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要掌握文言文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一、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

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姩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箌,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義错误。

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叻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會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二、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

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丅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芉尺”等。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偠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攵言语法。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謂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嘚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记住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汾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比如“是以”“孰与”(和……相比哪个更……)“无乃……乎”(恐怕……吧。)“得无……乎”(莫非……吧恐怕……吧。)等

三、特定语言环境推断词义

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會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或根据下文的语脉、文义来逆推俗话说,宇不离词词不離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文言文中“言”的试题,由于侧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语境因素。特定语境中的词语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尤其是文言实词,由于其具有多义性离开语境可能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因此多掌握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对我们进行有效的复习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另外,还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荿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高考题“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谨慎而恭敬),成语有“恪守不渝”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常见成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四、区分文言虚詞常见用法

复习虚词要注意近几年考了哪些虚词,考的什么义项和用法同时注意本年度要求掌握的虚词有哪些。近年的《考试说明》呮要求掌握18个虚词但虚词的范围虽小,变化很多因此在复习中,要掌握这些虚词的词性和常见的用法以及当它具有某种词性时可以翻译成什么。有了这种基础再去做题一般题目都能解决。首先应明确虚词在不同词性时的特点比如经常考试的、用法也比较复杂的虚詞“以”,词性主要有介词和连词等作为介词后面往往跟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如“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以”后跟名词性短语“一璧之故”作谓语“逆”的状语。而当它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或主谓短语,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以”后是“其无礼于晋”是一个主谓短语,所以“以”只能是表原因的连词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两個例句中“以”都译为“因为”,但因为所连缀的词性不同用法也明显不同。所以“以”是介词还是连词就须对它所连带的词语作具体分析。

文言文除了考实词、虚词用法外还考查句子翻译、信息把握、文义概括等内容。但相对而言实词虚词是基础,是根本学習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五、分析归纳概括题解题思路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且对这些部分作独立的研究;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再现事物各部分多种多样的、丰富的内在联系。汾析是细节性的、局部性的研究只针对某一点进行独立研究;综合是整体性的、全局性的研究,既要忠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进行通盘思考。分析综合不是互相孤立、可以截然分开的分析以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为前提,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全面、深刻的認识一般思维是先综合后分析再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准确把握文中所写嘚人、时、地、言、事、理、情等信息筛选出来对选项的表述加以正误的判断。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做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悝本身的具体内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归纳概括”题常见出题方法。一是以“找出符匼(或不符合)原文义思的选项”的方式出现二是采用对某一问题提问的方式出现。对第一种究其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大致可归纳为“误鼡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和“词语误解”几种类型但不论是什么类型,只要认真读懂原文理清脉络,罙入思考仔细辨析,从句间关系条件限制,原文有无表述、表述是否恰当以及词语解释等方面人手对照选项逐一筛选,最终就会做箌去伪存真第二种考查方式要求学生要有全面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这中间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干的提问点吃透選择项的内容含义,紧紧抓住人物和事件的内在联系合理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六、归纳概括题常见错誤选项

纵观近十年的高考文言题,“归纳概括”题一般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义思的选项”的方式出现究其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可歸纳为“误用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和“词语误解”几种类型

(一)误用因果。这类错误是指原文上下两件倳不构成因果关系而选项却以因果关系处理。

(二)事件杂糅这类错误是指把两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状语、定语或其他条件

(三)无中生有。这是指原文无此意而选项中虚添了内容。如高考题第19题C项中说“(狄仁杰在劝谏时)使得高宗感到十分为难为此不得不接受狄仁杰的谏劝。”这里又有两处不符合原文即“为难”和“不得不”,高宗“为难”原文并无表述而“高宗意乃解”一句充分说奣高宗在接受谏劝时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题的错误就属于无中生有

(四)颠倒是非。这类错误是指原文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

(五)词语误解这类错误很细小,因为往往仅是一个词解错了而其他表述完全无误。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