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文献是什么?梵二文献指出教友的三重职务是什么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教友的使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今日教友在教会中的角色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热门文章最新文章职务_百度百科
[zhí wù]
:指内具有相当数量和重要性的一系列的集合或。是一组重要责任相似或相同的职位。
职务词语概念
各行各业职位的称呼。主要介绍做何种工作,例如:办公室助理、会计部职员等。
是指组织中承担相同或相似或工作内容的若干职位的总和,例如:销售部经理。
指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
南朝 梁《为孔导辞建安王笺》:“虽朝夕曳裾,无违接侍,而职务一离,有同宾客。” 五代《忠懿王德政碑》:“三司之职务空存,四海之轮蹄鲜至。” 明《震泽长语·官制》:“ 唐 制:有勋,有阶,有官,有爵。爵以定崇卑,官以分职务,阶以叙劳,勋以叙功。”《》第三章六:“他想自动辞脱一切职务,退身出来,离开这里。”[1]
职位、职务、职能与职称的区别
:它是指在一个特定的中、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由一个特定的人所担负的一个或数个任务所组成。简单地讲,职位是指企业的某个员工需要完成的一个或一组任务。[2]
职务:职员所具有的称谓,包括职权和两方面内容。级别从国家级正职(等)到办事员级(办事员)划分各种级别。[3]
公司中的职务体系来源于国企行政职务划分,因此,科员,主任,经理,总经理称呼等原则上对应职务,随着语义发展,职位亦有此意思。
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所应有的作用。从人的职能角度讲,是指一定职位的人完成其职务的能力;指事物的职能,一般等同于事物的功能;机构的职能一般包括机构所承担的职权、作用等内容。[4]
职称:职务的名称,通常指技术职务的名称。
举例说明:总经理是职位,其相应的职务是工作、高级管理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而职能就是,职称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在对他人的中,有一种方式就是姓+职务,卢总、吴主任…总经理、主任就是他们的职务;还有以姓+职称的方式:陶工、方工等,工程师就是他们的职称,但并不是所有以姓+工的称呼里“工”都是工程师的意思,在工程单位中,无论谁都可以用这个称呼。
职务宗教含义
(一)概念说明:
职务ministry一词源自拉丁文名词minister (仆人)和ministerium (做代理、工具或方法)。职务基本上属于「职」业性的服「务」。职务可从较动态的和较静态的二方面来说明:
较动态的方面指:在社会或教会生活上,在具体的范围内所提供的服务及所发挥的功能或公务;亦是指执行职务的行动或步骤,和行政。
较静态的方面指:在社会或教会中,属较固定的制度面,如:国家行政制度方面的各部会(Ministries),如教育部、外交部等等;或在教会管理方面的行政单位(Congregations),如宗座教育部、礼仪圣事部等等(天主教会习惯用Congregations而不用Ministries,但其意义是相同的)。本文要谈的职务的含义是指较动态的「服务的行动」。
(二)职务就如信仰、许诺、盟约、爱等用语一样,是圣经中的关键字眼。  新约中的职务:  1)新约形容,服务是耶稣生活的基本特点;他是雅威的仆人(玛十二18~21);他说:「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为首,就当做众人的奴仆,因为人子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做赎价」(谷十41~45;玛廿24~28;路廿二24~27)。他是师傅、是主,但却去做奴隶所该做的事,他说:「若我为主子、为师傅的,给你们洗脚,你们也该彼此洗脚,我给你们立了榜样,叫你们也照我给你们做的去做」(若十三14~15)。耶稣的整个存在就是爱的服务(若十三33~35;十五13)。  2)初期教会的基督徒团体明白这点;经由圣神的各种恩赐而彼此服务,实在是基督徒生活的根本。由此可见服务是基督宗教的本质。基督徒的职务就是在世界上服务而实行救援的职务,这是来自基督的托付,要教会执行他的职务,所有基督徒皆蒙召叫,依照他们在稳固有组织的基督徒团体里的生活情况、特恩和所担任的角色,分担这份职务。基督徒的职务决不是只为基督徒团体的,它伸展至全人类,不分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  (三)简史:  在历史上,这个核心重点从未被忘却,虽然有时,由于身为一个有制度的宗教,其他的因素会暂时居于中心位置,例如:必须发展适当的领导阶层的架构,或者为抗衡国家而迫切强调教会权威,或是研究诸多法律和礼节。  在梵二大公会议()之前数十年,对基督徒的职务的观念已有所发展,尤其在三方面:1)宣告耶稣基督的福音(亦称为先知性职务)。2)领导阶层的服务和对团体慈爱的照顾(亦称为牧灵性职务)。3)礼仪性─ 圣事性职务(亦称为司祭性职务)。  梵二强调这三方面(LG第3章;PO;CD),并强有力地指出新约中的服务的讯息─ 在爱中彼此服务。  (四)基督徒职务可以下面的方式来划分:  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非正式、普通的职务(informal ministry),即:所有具体实现基督徒对其他人的爱的表达方式,还有许多由基督徒为已组成的团体自行提供的服务,不经过教会团体正式或官方的认可,但隶属于这教会团体。  由教会团体正式、官方认可的职务(formal ministry),其中又分成两类:  1)受祝圣的职务(按立职务)(ordained ministry);它是由主教、和执事来执行,这由三方组成的职务方式在宗徒时代几乎到处可见,也一直保存在传统的主教制和教会内。到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参 273)才创造了另一种互不相容的官方领导方式。  2)未受祝圣的职务(非按立职务)(non ordained ministry),它是由领受了教会官方或合法认可的使命的教友(平信徒,信友)来执行,因此称「教友职务」(lay ministry),以其名义在教会团体内外从事某种服务,如:要理讲授、担任教会审判的公务、管理财务的服务(做辅助主教行政的公务员)等。
职务职务分析
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周密的准备,同时还需要具有与组织人事管理活动相匹配的科学操作程序。
(一)准备阶段。职务分析的准备阶段主要是确定职务分析的目的,组建工作小组等,具体内容如下:
1.明确职务分析的目的。职务分析的目的不同,具体的信息收集内容及其组合也不同。因此,进行职务分析首先要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2.建立职务分析小组。小组成员通常由分析专家组成。所谓分析专家,是指具有分析专长,并对组织内各项职务有明确概念的人员。一旦小组成员确定之后,赋予他们进行分析活动的,以保证分析工作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3.明确分析对象。为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应该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职务,如果在次要、无代表意义的职务上纠缠不清,必然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和时间。
4.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为了搞好职务分析,还应该做好员工的心理准备工作,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
(二)信息收集阶段。的大量活动是收集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后两个阶段工作的依据,应全面、客观、准确,具体要求有:
1.选择正确的信息来源。信息的收集是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信息源提供的信息存在可信度上的差别,职务分析人员应该站在公正的角度听取不同信息,不能事存偏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2.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职务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有观察法、面谈法、实验法、问卷法、参与法等等。这些技术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职务分析中,应结合调查对象加以选择,既可采用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并用。
3.详细编制调查和。包括职务内容,职务责任,职务经验,适合年龄,学历等,内容上应具有综合性和典型性。
4.广泛收集与职务相关的各种信息,无论直接相关,还是间接,全面收集。
(三)分析阶段。分析阶段是整个职务分析的核心,其主要工作是对第二阶段中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判断和归纳,具体步骤有:
1.审核。甄选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去粗取精,。
2.分析。对比各条信息,挑选出其中具有关键性的部分。
3.归纳。总结挑选出的重要信息,为职务分析报告的形成准备资料。
从其分析的内容来看有:职务名称是否明确,雇用多少人员才合适,职务的组织位置,职务权限,职务责任大小,工作知识高低,教育和培训的多少等等。
(四)描述阶段。仅仅研究分析一组工作,并未完成职务分析,分析专家必须将获取的信息予以整理并写出职位说明书。通常,职务分析所获得信息以下列方式整理:
1.文字说明。将所获相关的资料用文字方式表述,列举职务名称、工作内容、工作设备与材料、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等。
2.职务列表及问卷。把职务加以分析,以职务的内容和活动分项排列,由实际从事的人员加以评判,以表格或问卷的形式列出。
3.活动分析。把工作的活动按工作系统与作业顺序一一列举,然后根据每一作业进一步加以详细分析。活动分析多以观察及面谈的方法对现有职务加以分析,所得资料作为教育及培训参考。
4.决定因素法。把完成某工作的几项重要行为,在积极方面说明工作本身特别需要的因素,在消极方面说明亟待排除的因素。
(五)运用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培训职务分析人员,制定和不断调整各种具体的职务分析文件,确定正确的部分,修改不适应的部分。[5]
.汉典[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前程无忧[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梵二”会议与中国教会:中国教会对梵二大公会议的接纳
50年之前的梵二会议为今天的中国教会来讲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从某种角度而论仍然是一个新的事物。个人认为有三个主要因素制约了中国教会对梵二的接收:中国教会的历史,特殊的政治背景,神学团队的缺乏。
13世纪时,拉丁礼天主教会进入中国,方济各会士在北京建立总主教区,教会一度得到很大发展,但当16世纪耶稣会士进入中国传教时,并没有在北京发现信徒。可以说,16世纪的福音传播是一次全新的开始,那时候的罗马教会刚刚步入后特利腾大公会议时代,于是特利腾会议成为中国教会的背景。特利腾会议的教会观给了中国这个新兴教会一个模式,这一模式持续到20世纪末(虽然期间教会有梵一会议,但似乎没有影响到中国教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特利腾大公会议的教理书,即我们所熟悉的《要理问答》,一直沿用至今。政治原因主要是指:20世纪中期的政治运动严重影响了教会的生活;加上中国的闭关政策,中国教会既不了解梵二会议召开的背景,又未能参加会议的整个过程。会议的文献在闭会30年之后才传入中国大陆,注定了这个教会比其他地方教会要走更长的路。关于第三个原因,改革开放后,教会得以重新发展,但神学团队的缺乏则影响了对梵二会议的全面深入了解,当然也影响到对它的接纳。
1.梵二会议和中国教会的重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教会经历了一个重建的时期,圣堂得以恢复或重建,礼仪生活也慢慢恢复,丰富起来。由于时局的限制,一切都是按照旧有的习惯而进行的,可敬的老一代神职们并不知道梵二会议的存在。十几年之后,中国教会才再次开始重建的使命,按照梵二会议的精神更新教会的生活。
(1)礼仪生活可以说,梵二会议在中国结出的第一个果实就是礼仪生活的革新。在中国教会的发展史上,教宗保禄五世曾于1615年允许中国教会使用本地语言举行礼仪,只需严格遵守拉丁礼的礼仪规范。遗憾的是诸多历史因素使这美好愿望未能实现,致使大陆教会成为最后一个使用本地语言的地方教会。中国教会的礼仪革新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个别堂区,如河北任丘,则始于80年代末。教会用了差不多10年的时间来推动用中文举行礼仪。在这期间,她和其他很多地方教会一样,经历了巨大的困难,有时甚至是冲突和混乱。特殊背景下的信徒们坚持拉丁弥撒是教会不可更改的传统,是属于信仰的一部分;新一代的神父们则用最大的努力推动中文礼仪以适应梵二后的新礼。如果说他们的努力有缺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够使信徒们认识梵二,也未能让自己更深入地明白梵二礼仪的精神所在。礼仪革新的后期,在个别地方出现了另一个极端现象,那就是有些堂区为了吸引年轻人,引进太多流行的事物,淡化了礼仪的神圣性。今天的中国教会使用自己的语言举行圣事,享有本地圣乐,另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圣堂和一些本地化的圣像艺术也得到发展。但革新的路仍然很长,因为礼仪革新必须要在整个教会生活的革新中才能达致完美,因为礼仪的真正精神是祈祷。梵二提醒我们礼仪是整个教会生活的高峰与泉源(礼仪10),需要不断更新:“为获得圆满的实效,信友必须以纯正的心灵准备,去接近礼仪,又要心口如一,并与上天恩宠合作,以免白受天主的恩宠。所以,牧灵者应该注意,使在礼仪行为中,不仅为有效及合法举行前遵守法律,而且要使信友有意识地、主动地、实惠地参与礼仪。”(礼仪11)今天的中国教会应该踏上一个新的起点,将礼仪改革从实践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更深层的水平,那就是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是仪式的适应,而是探讨礼仪神学的本地化。
(2)圣言阅读梵二会议带给中国教会的第二个果实是圣言阅读。普世教会重新以天主圣言来自我丰富,圣经成为神学的灵魂。教会更鼓励她的所有子女阅读圣经,在天主的圣言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启示宪章》 指出天主的启示是一个事件,天主借着行动,也借着语言启示自己:天主曾多次并以多种方式,借先知讲话以后,在这末期借着圣子对我们说了话(启示4,希一,1-2)。《启示宪章》又强调:
“教会常常尊敬圣经,如同尊敬主的圣体一样,因为特别在圣道礼仪中,教会不停地从天主圣言的宴席,取用生命之粮,而供给信友们
”(启示21)。中国大陆的教友在接受梵二礼仪的同时,拥有了自己语言的圣经。年轻的神父们带领信众跟随梵二的训导:“原来不认识圣经,即不认识基督,所以要借充满天主语言的神圣礼仪,或借热心阅读,或借专设的训练班,以及其他受教会司牧批准及督导的,而在我们现代到处盛行的可嘉方法,欣然去接近圣经。”(启示25)圣经分享小组及学习班在各地相继开设,教会开始被圣言慢慢转变,在对信仰的理解加深的同时,福传热火也逐渐被点燃。显然圣经在中国还没有达到普及程度,应该进一步推广。在此过程中,需要出版更多的相关著作,或是背景介绍的,或是诠释的,或是生活分享的,为目前的教会来讲,资源还不够充足。中国教友有其特殊的“念经”的传统,圣言阅读被一些人认为不属于祈祷的部分,我们需要反思如何让圣言阅读和祈祷更紧密地融合。
(3)富有活力的信友团体中国教会一直有一个好的传统,这也是梵二后的教会所提倡的,那就是教友在教会生活中分享重要的角色。教友们以圣洗圣事和基督结为一体,成了天主的子民,以其自有的方式,分沾基督的司祭、先知及王道的职务,在个人分内,执行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内与在世界上的使命。(教会31)信友们分享基督的三重职务,享有成圣和参与教会救恩使命的圣召。福音在中国传播的整个过程中,从来没有缺少慷慨的信徒,他们在教会中分担责任,传播信仰,组织教会生活,践行爱德。梵二会议使中国的教友,在生活自己的角色之后,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切原是分享基督的君王、先知、司祭的职务,它帮助平信徒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份和在世界中的特殊角色。中国教会已经全面意识到平信徒培训的重要性,一批牧灵培训中心已经建立并成熟起来。为这个教会来讲,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更新教理讲授,并尝试开放修院,培训教友学者。
2.梵二会议及神职、修女培育
(1)修院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教会复兴的同时,修院得以重建,但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物资、师资、教材都很缺乏。由于和修院培育方向及培育精神有关,我们不得不再提特利腾大公会议。修院是特利腾会议给教会的礼物,但是此大公会议将神职的使命简化为两点:举行圣事和传授给教友为得救当行的规矩。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的中国修院无疑是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培训修生的,考虑到时局和重建教会的需要,修生们只接受简单的神学培训,教条式的神学观念,必要的礼仪规矩讲解,听告解指南,便很快承担重任,他们中大部分人成为了只举行弥撒的司铎,而不明白神职人员是圣言的服务者。
1992年以后,梵二文献开始慢慢进入修院的教学之中,一些外来教师也为教学带来了其他教会生活的经验。回想自己在修院时(),梵二已经成为了一个课程,修生们需要细读梵二会议的四大宪章,教师们在教学中也被要求让梵二、圣经、传统和牧灵成为教学必要的幅度。今日的中国修院教育虽然还不成熟,但无论在神学教育、团体生活、还是行政管理方面都力求配合梵二教会的精神,培育未来的神父们成为圣言的服务者。天主的子民,首先是借生活天主的圣言而集合起来,这正需要特别期待于司铎之口舌。原来,如非先有信德,任何人不能得救,而司铎们,身为主教的合作者,其首要责任就是向万民宣讲天主的福音,以履行主的命令。(司铎4)中国这个本地的教会在其修院培育中加强了对修生福传能力的培育,这必将带给教会一个美好的前景。但鉴于中国现在还没有天主教大学,修院应该负担更大的使命,即为中国教会培育神学学者,目前来看这条路还很长;修院也应该为修女和教友敞开教学的大门,部分修女已经能够进入修院学习一段时间,希望教友的路不是很远。
(2)女修会中国教会一直有守贞女的传统,这是天主赐给的莫大恩惠。1842年以后,国际的女修会开始进入中国,但她们对中国圣召的接纳是非常有限的。现在的女修会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重建的。据信德社2009年统计,中国教会现有106
个女修会,约5500位修女。中国的女修会,大多为教区修会,重建或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是参与教会的牧灵生活。可以说,中国的修女们生活出了梵二对修会革新的教导:服务教会的牧灵和传教使命,以她们特有的身份丰富教会的见证。(修会2)但不得不承认,修女们更多地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她们缺乏师资和有经验的导师;且没有足够的机会接受系统的神学培训,她们有时有表达修会特有神恩的困难;她们为教会做很好的服务,却对修会的先知使命认识不足。梵二要求会士们,“认清时代及人类的环境与教会的需要,以信德的眼光明智地判断当代的情况,以使徒的热诚,更有效地拯救人类。”(修会2,4)女修会的管理逐步走向完善的同时,领导者面临的特殊困难令人担忧,她们中多数人接受的是梵二之前的教理讲授,梵二的精神无疑带给她们一些冲击和困惑。梵二会议要求修会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自我更新:“在任何地方,特别是传教区,生活、祈祷及工作方式都当符合会士的现代生理与心理的条件,并在各地,尤其在传教区,应依照每个修会的性质和要求,适应传教事业的需要,文化的要求,以及社会与经济的环境。”(修会3)修会的更新、整个中国教会观念和生活的更新应该是连在一起的,从某种角度来讲,修会应该成为这个教会的先知,认识时代的征兆,并为教会指出更好的见证福音的路。
3.前景展望
关于中国教会的前景展望。主要集中在两点:教会的自我身份认同和对话。
(1)教会的自我认识时代的变革带给中国巨大的变化,无论社会的发展,还是整个国民的心态变化都超出中国教会的适应能力。从某种角度讲,教会内部遭遇世俗化的侵袭,表现出自我迷失的迹象。令人欣慰的是,由于教友群体在全国人口中属极少数,所以形成了强烈的团体意识。中国教会表现出对时代征兆认识的不足,而梵二给教会指出的路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梵二的教会,是一个明察时代征兆的教会,她与世界同行,给予世界福音之光,启示世人现世及来世生活的意义,帮助建立彼此的友爱关系。这个教会和人一起喜乐,一起焦虑,凡属于人类的种种,在基督徒心灵内,莫不有所反映(牧职1)。教会历来执行其使命的作风,一面检讨时代局势,一面在福音神光下,替人类解释真理,并以适合各时代的方式,解答人们永久的疑问,即现世及来生的意义……(牧职4)一些人切愿当主教,却不明白主教的职务是什么;一些教会领袖忙于应酬,没有时间去阅读梵二文献,反省教会是什么;大多数神父为牧灵奔波,却对未来没有方向;多数教区注意神父们的神修生活,却忽略给他们提供综合的培训。可以说,中国教会对其身份的自我认识处于混乱的状态。更新教会观念,重建基督徒在社会中的身份,应是今后中国教会长期努力的方向。梵二的教会论为地方教会来讲是一盏明灯,教会生活在世间,在基督内像一件圣事(教会1),中国教会需要在降生神学中重建。唯一的中保耶稣基督在人间建立他的教会,并时刻支援她,使她成为一个信望爱三德的团体,也是一个有形可见的组织,并借着她向众人传播真理与圣宠,这一个含有圣统的社团,亦即基督的玄奥身体是可见的而又是精神的;是人间的教会,而又是富有天上神恩的教会。用一个不平凡的类比来说,就好像圣子取人性的奥迹一样。如同天主圣子所取的人性,不能再分解,而为他作救世的活工具;同样地,教会社团性的结构,为赋予生命的基督之神服务,使基督的身体增长。(教会8)
(2)对话梵二会议表达了与世界、其他宗教、基督内的兄弟们对话的良好意愿。《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并没有直接提出对话,却指出教会如何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关于对话,中国教会几乎没有作为。与世界对话在降生的圣言中找到她的活力,教会分享人的生活是为了让人分享基督,今日中国很多人刻意曲解保禄宗徒,强调为中国人成为中国人,又故意不提这一切愿是为让中国人获得基督的救恩;教会没有能够和当今社会进行建设性的、开放性的对话,在社会生活中没有教会的声音,也看不到她的身影;目前政府承认的五个宗教团体之间关系融洽,一直有谈话,却从未有过真正的对话和深入的合作;基督徒之间彼此指责,新教徒说天主教徒不是基督徒,天主教徒说基督新教是裂教。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召开梵二的时候,多次表达他对基督徒合一的愿望,和其他宗教以及无信仰者对话的愿望。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7年写给中国教友的牧函中,鼓励中国教会对话,但没有迹象可以让人免于担忧。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说一切都是黑色的。一批年青神父和教会学者意识到,也在尝试着与世界对话,与学界对话,与其他基督徒对话;教会积极从事社会服务,如的慈善事业,修女及教友们的爱德工作,为今日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思考:建设友爱的社会,维护人性的尊严。福音之光目前在中国表现得很弱,但它是属于基督的,必将常燃不息。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朋友指出我缺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