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目山昭明寺牌位室2015年净往生视频

净空法师称赞东天目山昭明寺永久免费超渡牌位
浙江省临安市东天目山昭明寺永久免费超度牌位
各位师兄可以祈请自己和家人亲人历劫以来的冤亲债主、先祖亡灵、堕胎婴灵、有缘众生、或受食过的一切众生去净空法师称赞过的道场---浙江省临安市东天目山昭明寺听经闻法,牌位号6908,这个牌位是超渡十方一切众生的。
愿更多的众生都能到正法道场听经闻法,早日闻法受渡,往生净土!
恳请曾堕过胎的人们为自已的堕胎婴灵祈请,祈请他们去东天目山昭明寺,那里有全球堕胎婴灵的永久牌位,大家只需祈请自己的堕胎婴灵去那里,给他们一个好的去处,让他们有地方住,有人问,还有人为他们念三时系念超度他们往生极乐,举手之劳就能利益这些婴灵,大家赶快祈请啊。
东天目山很殊胜,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接引站,有很多真修真干的清净僧众,力量不可思义,不要错过了。有很多人在那里立了牌位后,众生都得到超度,有的托梦,
有的甚至现形感谢立牌位的人让他们升到了极乐世界,感应不可思议。而我们要做的只是在佛前祈请,祈请那些被我们伤害过的婴灵,去那里,不要让那些可怜的婴
灵们无家可归,四处漂泊,无依无靠,被人欺凌了。赶快祈请吧。
浙江省临安市东天目山昭明寺全球堕胎婴灵永久牌位,牌位号I8433。
【简单召请文】
(准备三柱香在自家门口或阳台对虚空召请)(或在佛前恳请佛力加被)
恭请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登记人xxx xxx)往昔所造堕胎杀业,在此诚心求忏悔
恳请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慈悲加持护念,
令其皈依佛、法、僧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应生未生胎儿现已皈依佛、法、僧三宝,
现请以上应生未生胎儿前往:浙江省临安市东天目山昭明寺
听经闻法、领受功德、累积资粮、
离苦得乐,速登西方极乐净土。
愿以今日所修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所有的应生未生胎儿。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备注:1.平日阳上父母念佛、吃素、戒杀、放生、布施、持咒、行善等功德,
均可回向给应生未生胎儿领受。
如此举手之劳就能利益众生的贴子,实在不应错过了,再顶一下,大家不要错过了。
浙江临安东天目山昭明寺念佛道场,处灵山圣地之中,诸佛菩萨善神护法护持之下,以净土修行方法贯穿整个生活,道场念佛堂有法师24小时领众绕佛,佛号昼夜不断,在道场处处可闻佛号与讲道之音,行人见面都称阿弥陀佛,寮房可夜不闭户,道场制度亦甚严,为单一修持净土之道场。
东天目山亦感应事迹亦有很多,山上山下众生咸共称念阿弥陀佛,尊敬僧众。若有具缘众生,日夜在此熏修,必至道心增长,净业日增。
邮编:311306
地址:浙江省临安市东天目山昭明寺
接待室电话:94,
牌位室电话:24 (昼夜播放地藏经,早日超拔,感应不断,非常殊胜。)
杭州接待站:3&
超度汇款账户
收款人:齐素萍
邮编:311306
地址:浙江省临安市东天目山昭明寺
汇款备注填写 款项用途。超度某某人冤亲债主,历代宗亲,超度亡人,超度婴灵,地基主,
东天目山参学简介
东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梅家村,离杭州市约两个小时的车程。
如果人少,行李不多,自杭州火车站下车后,
1.出杭州火车站往左走,乘152路公交车在天目山站下车(倒数第二站),然后直接转乘502路,至终点站西客运站。约半小时,1-3元;
2.坐杭州开往临安的中巴或大巴。约一小时,7-11元。
3.在临安市乘2路公交车,至新北站下车。约5个站,10分钟,1元。
4.坐8路公交车,至梅家村,天目山脚下,昭明寺下院下车。约一个小时,5元。
四次换车,都非常方便,几乎很少等车时间,估计3个小时,20元车费,可以从杭州新火车站到达下院。
如果人多,可以事先和寺院联系,请求派车来接。或租车。
杭州接待站3
东天目山昭明寺上院4
5.从昭明寺下院爬山,至昭明寺上院,及弥陀村,洗眼池(昭明太子在分经台,为方便母亲读《金刚经》,将《金刚经》分为32品,分经完毕之后,眼睛即瞎。
后到洗眼池,捧池中清水洗眼,又恢复视力。)约2个小时。那是主要的修行点,现有出家师父40多人,在家居士100多人。大殿除早、晚课,看经带外,其他
时间佛号日夜不断。
6.从昭明寺,到白云窝,约10多分钟,那是祖师墓地集中的地方。正在开发之中,住众约30多。
7.从白云窝,到分经台(昭明太子分经处),约半小时。
8.从白云窝(或洗眼池),到二仙峰(现有一师父在住茅棚),约半小时。
9.从二仙峰(或分经台),到大先峰(有黑龙潭,白龙潭,龙池通大海,是宝志公当年和仙鹤比赛,获胜的目的地,旧有寺宇,现有一师父在住茅棚)。约半小时
天目山名称的由来,是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所起。因他看到其山景色秀丽,云雾时出时没,认为非人间所比,但亦无天上庄严,就人身而言,头顶为天,胸部为人,眉间为天目,故取名为天目山,意为非人间亦非天堂,是人间天堂,更是超凡入圣的一片修行净土。
山中藏龙卧虎,有许多来自名山的出家人,如五台山,九华山,庐山东林寺,云居山真如寺,湖北五祖东山寺等,学历最高为硕士研究生;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
在家居士,已退休人员居多,也有年青人,年青的大学生,年龄从18岁到78岁,职业有教授,画家,公务员,一级厨师,工程师等,当然,更多的是普普通通、
老老实实的念佛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东天目山昭明禅寺,真正的念佛道场!
图片和《天目山简介》得益于『智哲师』的电子版结缘。“实证”文章连载为网络转载,随喜!
智哲师之前尘事间的“俗务”是广告美术指导,我们2005年同事一段时光祝愿智哲师,勇猛精进,随缘利生,早证菩提。
实证:一位念佛学人的天目山亲历!
东天目山昭明禅寺,真正的正法道场人间净土(一):
东天目山昭明禅寺,真正的正法道场人间净土(二):
东天目山昭明禅寺,真正的正法道场人间净土(三):
东天目山昭明禅寺,真正的正法道场人间净土(四):
实访博客链接:《介绍真正修行的净土道场-临安东天目山昭明寺弥陀村》:
《天目山简介》:
高山&&&绵延山峰,阔然广博,苍松翠栢,昂扬挺拔,海拔一千五百米,深山中盛开清净莲花。
绿水&&&百丈飞瀑,湍流不息,穿梭于崇山峻岭中,留迹于山涧石缝里,化育万物,润泽群生。
古寺&&&飞檐重楼,古朴典雅,经声佛号,清净庄严,传承圣贤文化,弘扬佛陀教育,古寺新貌,旨在移风易俗,化导人心向善。
清净&&&溪水润物,鹙鸟鸣叫,终是林静山幽,弥陀圣号,梵音赞佛,更显古刹庄严清净。
和谐&&&心底阔通,畅然物外,无妄想,无分别,无执着,和谐,从心开始。
终日欢喜,一片祥和,此方即是极乐佛国。
天目山---《山海经》名龙首山,亦名浮玉山,位于吴越古城临安市五十里处,主峰海拔1500米,《大藏经》谓:宇内三十四洞天,名太微元盖之天;太平寰宇记云:水缘山曲折,东西巨源若两目,故曰天目.东天目山山顶有一泉池,与西天目山山顶泉池遥相呼应,冬夏不枯,如仰望蓝天的一对巨目,由此得名天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的山体结构,形成天目山,山雄、水秀、石奇,古树参天,云罩雾遮,溪瀑纵横的壮观景象,真所谓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
山上胜境古迹颇多灵瑞,犹如仙境,有八景最为著名:仙峰远眺、云海奇观、经台秋风、平溪夜月、莲花禅坐、玉剑仙桥、悬崖瀑布、古殿栖云等。
东天目山玉屏峰、环翠峰,其形如椅,左右垂肩,苍松翠竹罗列森然,昭明寺深藏其中.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因宝志公大士飞锡来此,开辟了这片佛教圣地,始为初祖。后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萧统入山修行,分《金刚经》三十二品,聚诸僧众。集结茅棚为丛林,南朝梁武帝大通年间赐:昭明禅寺匾额,遂成业席.宗风远播。盛极一时。历代僧桀倍出,孕育了志公、高峰、中峰、彗忠、玉琳六代国师,得道者不胜数。
昭明寺,开梁代之鼎盛,历史悠久,几兴几费皆因大火。
1958年,山上林场因烘培药材,招致大火,昭明寺殿堂庙宇毁于一旦,僧众被迫离开,从此一片瓦砾废墟。荒草丛生。
96年至今十余年如一日,常有一个矫键身影,迈着坚毅的步伐,奔波在乡间小径,攀徙在蜿蜒山间,穿梭于青松翠竹中,她就是恢复重建昭明寺道场的齐素萍居士。齐居士有感于兴极一时的古道场,败落至此,不禁落泪感叹佛法日衰,遂发愿一定要恢复东天目山,建立尽虚空遍法界第一的净土宗道场,让有志于修学佛法的同参道友们,有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齐居士凭着对佛陀教育事业的至诚信心,立下坚定誓愿:“死也要死在东天目山,不恢复道场,决不下山!”
十年寒暑,齐居士靠着坚毅的毅力,遵循着导师净空老法师的教诲,靠着众人肩挑体荷.千年古刹渐渐恢复了昔日的庄严,经声佛号回响在山林之中,成为响誉世界的净土道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五里亭踏古道石阶,蜿蜒而上,经七里亭,抵倚天门放眼远眺群山,诸峰顶冲出云端,若浮若隐,仿佛已置身仙界。远处瀑布如白虹直垂山间,名东崖瀑布,崖上溪流汇聚成池,名黑龙滩,夕年
垂公桥,停靠于两崖间,瀑流横披,如白虹卧波,直垂山间,水流顺势而下蜿蜒曲折,直至山脚,连绵百丈。
由桥而上于云雾之间,古木参天,翠竹夹道,佛号顿灌于耳,豁然而见,粱代古剎四字,苍劲有力镶刻于山墙中。
拜进山门,于2004
年恢复的天王殿内雕梁画栋,柱联: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为人为法为证菩提,一语道破,齐居士恢复寺院的用心,此门是寺院的第一道门,谓三门,因自古寺院多建山中,又称山门。一入殿门,弥勒菩萨笑颜相迎慈悲欢喜,告诉我们要生平等心,呈喜悦相,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人生苦短数十寒暑,要能看破放下,终得大自在。
两侧伽蓝圣众菩萨: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关圣帝君,皆为佛门护法。擐甲持杵洞察事非邪正于当念,扬眉瞬间委悉善恶因果于湫毫。
东天目山秉承导师净空上人教诲,一句佛号,一本无量寿经,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是净土宗的专修道场。
西方一号念佛堂为《昭明寺》主体建筑之一,建于2001年,整体为两层楼阁的舫船建筑,喻苦海慈航渡众生,此船也被四众弟子喻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接引船。只见船头锦幡高悬,上绣金色大字“西方一号”。念佛堂启建因缘很特别,齐居士一日在梦中,忽见汪洋大海,许多人挣扎其中,痛苦非常,求救声不绝于耳,齐居士见此惨状,大声念佛,求佛菩萨慈悲救拔苦难众生。刹那间,一艘大船飘然而至,齐居士大喊道:大家赶快上船。众人奋力攀上大船度过茫茫苦海,抵达彼岸。梦醒后,齐居士发心,一定要建艘慈航,帮助念佛同修精进修行,速度业海,早归极乐故乡。
一楼为念佛堂:供奉四米高的西方三圣立像.中间是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梵文音译,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以两个无量含概一切无量,智慧、德能、相好等等通通无量。
这里是供四众早晚课诵和平时共修的地方。
二楼是讲经堂:堂上高敷九龙法座,法席上奉本师坐像,后壁悬挂<西方接引图>浮雕。
为方便大众修学,念佛堂内配有宽带网络和整套影音设备,每日上网听净空老法师同步讲课,进行远程教学。佛法不离生活,不跟时代脱节,不落后于时代,更能跟社会和谐同进步。
“西方一号”左侧有长廊,围绕而成七宝池,白玉栏楯,周匝围绕,池水清冽。《阿弥陀经》云: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此池不紧庄严道场,同时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于防火。
在念佛堂对面是四合院.是集食宿与办公的建筑,建于2002年。上下两层,按照中国传统四合院建设。
韦陀亭,建立于全寺的中央,手持降魔宝杵的韦陀菩萨,威坐于中。相传昭明寺二祖昭明太子即是其化身,故昭明寺也韦陀菩萨应化道场,菩萨于自家中安然现坐像,所谓:“天下皆立像,唯此是坐尊”。韦陀菩萨示天王将军身,护持佛法及四众弟子安心办道,其感应在天目道场亦为显赫。
齐居士初兴道场时,物资缺乏,曾有身着黄袍,形体高大,法像庄严的出家人到富阳去托钵,富阳居士问:师父从那来?有什么事?法师说:我是东天目山的当家,正在恢复道场,你们要发心去供养.居士们问缺什么?什么都缺!于是富阳居士们准备了:米,面,油,蔬菜,棉被等很多供养,一行人跟着师父来到东天目山,到了半山腰大和尚越走越快
,一会没影了.好不容易大家到了山上,嚷着要见当家的.见来了那么多人找当家的,齐居士就说:寺院还没建好,还没有当家的.不过我在管事,他们都叫我当家.众居士急了,都说不对,把因由说了出来.
齐居士没办法只好让他们自己找,他们一直找到还未建好的大殿外,见有一排清晰的大脚印,往里面一看,殿里供奉的韦陀菩萨塑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菩萨示显,来护持道场。其感应事迹在东天目山不胜枚举。
韦陀亭正前方是青石雕嵌的九龙石壁。因昭明寺历来毁于大火,故建九龙壁,希望龙王菩萨普降甘露。护持道场正法久住。
韦陀亭后方是大雄宝殿,为双层重檐建筑,建成于1998年。
殿内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具足大力,能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能出轮回,能了生死,所以称为大英雄。
释迦牟尼佛,本名悉达多,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生于周昭王甲寅时四月初八,十九岁出家,三十岁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大殿内供养佛的形象,是饮水思源,返祖报恩的意思,大殿左右两壁,塑十八罗汉像,貌奇心慈,怪态密行。大殿前雕龙石阶两边各有一泉,皆是山中古泉,左为濯缨泉,一勺清泉浅复深,濯缨明现示人箴,静中三复沧浪泳,童子何心契佛心;右为洗心泉,卓锡东山古刹深,禅机参透眼前箴,天工巧凿(ZUO)泉水,洗净尘心即佛心。
大殿旁边是祖师殿,内奉地藏王菩萨圣像及供历代祖师的牌位于正中
,前后壁排放着齐殿高的橱柜,是为放置法界众生的牌位而设置的,殿中日夜播放着净空老和尚宣讲的&地藏经&愿法界一切有缘众生能在这里,听经闻法,破迷开悟,往生净土,离苦得乐.
殿前右下方有一池:名浮玉池---相传曾有玉从池中浮出,天目山也因此池而又名浮玉山.
在大雄宝殿的后面,是藏经楼,高33米,占地400平方米,始建于年完工,为三层重檐建筑。佛教经典,分为三大类,经藏、律藏、论藏总称三藏十二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论,经后人整理成文字,即大藏经。安放这些经典的地方就是藏经楼,功能与现代的图书馆相同。
楼内有书柜114个,以花梨木和香樟木,雕刻打造,里面主要是存放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的典籍及乾隆大藏经。
藏经楼右侧为贵宾楼,用来接待贵宾食宿。
左侧为观音殿,观音殿是齐居士最早恢复的建筑,外观古朴简陋,经过内部装修后,一楼是万姓先祖纪念堂,集流通处为一体,二楼出家女众佛七共修的地方。
方丈楼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上下两层,一楼有餐厅,会议室,客房;二楼有佛堂,客房,六角会客亭.有匾为报恩小筑,以报十方大德护持之恩。
主体建筑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宛如深山中盛开的莲花。从四合院前顺路而上,迎面而来的是弥陀村。
弥陀村位于寺院西南角,是老年人念佛生活的地方。
1999年,齐居士决心要把师父创办/弥陀村/的心愿在东天目山实现,让大家有个修行念佛的场所,于是开始建弥陀村,当费尽心血建好两层楼后,第三层在也没能力建了,多方奔波求助无应,此时齐居士身心疲惫,自知无能为力,想道众生没有福报,
弥陀村建不成,悲悯众生长跪在韦陀菩萨面前痛苦流涕,求佛菩萨慈悲加持.是夜雷闪电鸣,风雨大作,待天明风和日丽,不知从何处连跟拔来了许多大树,从倚天门一直到寺里倒的满路都是,而四周的树木都完好无损,
齐居士喜出望外知道是佛菩萨慈悲加持,林厂堪察丈量后使用.待弥陀村建好后,只多一根木头,这时建斋堂。正好缺一根主粱,不多不少木头全都用完了。
现今的弥陀村,已是全国修学佛法的老菩萨们,安居乐道,颐享天年,求生净土的西方接引站了。
从弥陀村遥相望去,有栋楼阁,于山林中若隐若现,此楼即地藏殿,地藏王菩萨为幽冥教主,
发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普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在地狱度罪苦众生。二楼有古铜钟,昔日开山始祖宝志公和尚借道眼于梁武帝观地狱,帝见其中众生受苦无量,慈悲心起问国师:
如何能让众生减轻痛苦?师曰:闻寺钟声,其苦暂歇.帝即命天下从林击钟息苦.从此晨钟墓鼓,连续千年不断。
因昭明寺是依山而建,故个个建筑群,分散在不同的山体中,相隔距离不等顺弥陀村而上,大约2里山路,是白云窝。
白云窝原名栖云殿,是开山祖师宝志公大士修行的地方,相传志公大士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于是寺院于2004年恢复志公禅院,内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站像高6.4米。「觀音
觀察世人苦難音聲,即垂手救援之意」。於佛陀教育中代表「慈悲」。與世間的「愛」不同之處,慈悲是理性、充滿智慧的愛,真掌降取]有任何條件幫助一切眾生的愛。
「慈悲」如何落實呢?「千手千眼」所代表的,就是《眼到手到》。看到眾生的需要,立刻伸手去幫助。佛經上說: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面對現代社會,千手觀音的相貌,若能畫上各種不同族群、不同宗教的相貌,表法的意義就更加明顯。由此可知,「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所展現的是多元文化和諧世界共存共容、平等互助、站粗t和、仁慈博愛的真實涵義。這是佛陀教育的圓滿智慧,教學藝術的表現。
志公禅院是集念佛堂,讲堂于一体的教学场所。
沿白云窝顺石梯而上,大约10分钟,有一片开阔的山地映入视野。这里是分经台。
分经台是当年昭明太子分金刚经的地方,亭子里面是分经的石头,是昔年昭明太子将无段落的金刚经,分为三十二个章节的地方。此石保存已有千余年,非常珍贵。分经台,只做的简单的修建,暂时供修行人闭关之用。
昭明太子在分经时,因劳累过度而眼翳,经志公大士指点,于洗眼池洗左眼复明,后到西天目洗右眼复明。此泉已有千余年历史,冬夏不干枯,水清见底有丰富的矿物质,对眼疾尤为有效,故到寺院来的人,都要用此泉,来清洗眼睛,希望肉眼清明,法眼顿开。
十年艰辛,古刹终于重现新容,恢复了道场往日的庄严与清净,相信正法一定会在这里久住,佛法定会在这里中兴。
三、齐居士生平简介
齐素萍居士,现年67岁,祖籍山东省庆云县,后迁居浙江省杭州市。
早年工作于杭州市土特产公司(待定,你再问一下),93年退休后,偶然一个机会,在净慈寺听到净空老法师讲解的《无量寿经》磁带,心中非常欢喜,如获至宝,从此便受持《无量寿经》,并依照老法师的教法修行。
于后三年在杭州中天竺,闭关念佛三年。
96年春,齐居士来东天目山,眼见青山绿水,松竹翠郁,非常欢喜,但走到寺院遗址时,发现昔日祖师道场,今时残壁乱瓦一片废墟,看后不禁悲从心生,嚎啕大哭,跪求祈愿:"仗佛祖威德一定振兴圣地,建立尽虚空遍法界第一净土道场让一切有志于修行的众生,有安身立命之所,恭请高僧大德驻世,主持正法,续佛慧命,讲经说法,广度众生。
曾几何时,在这座废墟中,一个塑料棚子,一张光板床,就成了齐居士在东天目山的家。大雨倾盆时,撑着雨伞吃酱油汤泡饭,已是常事。烈日炎炎下,依然能看到年近六十的身躯,挑着扁担挥着汗水攀沿在蜿蜒山路间。冬雪封山寒风刺骨,塑料棚中,依然能听见声声佛号,就是这样的环境,齐居士依然不屈不挠地生活着,为的就是正法久住,人心向善,佛法能弘传于世间。
看着眼前一座座庄严的殿堂,有谁会相信,这里曾经是一片废墟,又有谁不感叹,这是一位年界六旬的老人,用了十年时间,完全靠挑工运料,山路往返而创造的壮举。这里的每一座建筑,一粒石头,一块砖瓦,全是人工挑上山,仅十年的时间,恢复十大建筑,寺院至今已颇具规模。
道场始建至今,齐居士的辛劳不言而喻,但她从没一句怨言,总是教导后学要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恢复道场,供养大众优越的生活环境,而自己仍住在弥陀村的阁楼上。吃饭穿衣从不讲究,她常说,我们是捡垃圾起家建道场,要珍惜每一样物品,它们都是四众弟子的血汗。
老法师曾在无量寿经讲席上,这样赞叹齐居士,护持正法,不惜生命。也确实是凭借着一片无私奉献的真诚心,感动了天地,才有今天如此殊胜的道场。
每每看到她不辞辛劳,和蔼可亲地接待着每一位来访者,看到她翻山越岭,身先士卒地带领大众采茶挖笋,看到她恭敬师长,尊师重道的真诚,提携后辈面面俱到的慈悲,四众弟子无不被深深地打动,大家都暗下决心,报老法师的恩德,报齐居士的恩德,定要身体力行,认真学习,将正法在世间弘扬开来。
四、修行生活篇
(钟声)(院内灯光下的建筑)
当早晨的钟声悠扬飘散于空中,佛弟子开始了一天的修行生活。
(洗脸)(大众走向念佛堂)
寺院每天的修行称为五堂功课,早殿、早斋、午斋、晚殿、出坡。吃饭、做事、念佛、听经、课诵都是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在工作生活中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以念佛听经使心地清净。
一天的学习生活,始于早殿,终于晚课。佛教的寺院,其实就是学校,每天上课学习,然后在生活工作中落实,每日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早课念诵经文是为了提醒自己,一天生活行为要与佛的教诲相应,
不要违背。晚课是反省,跟佛经对照,我今天起心动念有没有违背佛的教诲;佛教导我们的,有没有做到。
昭明寺在齐居士的带领下,秉承导师净空老法师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句佛号念到底。专修专弘净土法门,所以每天的功课安排,念佛堂6小时听经,10小时念佛,常年佛七不间断。
每天凌晨三点半,早课在诵经声中开始。一卷弥陀经后,就是绕佛,通过用念诵佛号的方式,将我们的注意力归于一念,屏去妄想,身心清净。
结束早课,有法师带领大众念佛到斋堂吃饭,称为过早斋。吃饭前,大众齐诵佛号十声,感恩众生供养食物,祈祷一切众生远离苦难、贫穷、饥饿。
吃过早饭后,根据分工不同,各自进行不同的工作。
昭明寺是净土宗专修道场,念佛堂常年佛七不间断,分有老年班,精进班,参学班等七个堂口。依照导师教诲,专听一部经,专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一门深入,常时熏修。
挑山是寺院的主要工作,山路崎岖又不通车,所需要的建筑材料,生活用品都是通过肩挑背扛,经过五里山路运上来的。一路上,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种风景,或拿扁担,或用背篓的一排排队伍,行进在山路中,眼见他们汉如雨下,勾背偻腰,为的是大家生活无忧,为的是道场安定,更提醒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珍惜爱护一切来之不易的物品。所谓习劳知感恩,当汗水浸透的我们的衣衫,肩头后背被磨出了老茧,才深深的体会每天有多少人,在为我们的生活辛劳付出,在为我们流血流汗。
耕种劳作是从唐朝百丈大师就开始的,僧众通过劳作,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农业科技发达,但蔬菜瓜果的污染也越来越重,人们吃了这些食物,会产生很多的疾病。道场耕种回归自然传统,不用化肥,不用农药,清新的空气,阳光,优质的水源,加上大家的爱心,每种植物都果实累累,也向大家证实了,无化肥农药,一样可以收获丰富的果实。四众弟子辛勤的耕耘,也给大众提供了真正健康饮食。
每年的四月,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竹林中许多竹笋冒出了新芽,丰富的雨水带来满山的生机,雨后的春笋。带来了满山丰饶,每在这个时候,道场就全体出动,扛着锄头,在山涧中挖笋。
大雨过后,满山遍是云雾缭绕,徘徊在云雾间,仿佛置身仙界一般。天目山的高山云雾茶因此得名,刚进四月,茶树露出嫩嫩的尖,此时采的茶叶是最好的,一直到五月初,都是茶叶采摘的时节。
午后,满院飘香,笋在蒸煮时的清香,茶在翻炒时的幽香,连带大家劳作的欢喜,飘散在整座山中,是那样的清净,那样的祥和。
深山古刹,曲径通幽,四众弟子在齐居士的带领下,齐心护持道场,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上下一片欢喜祥和。
五、历史风光篇
昭明寺始建于梁朝梁武帝年间,开山祖师是当时的国师宝志公大士,相传是大士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据《天目山志》中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志公大士,弃国师之位飞锡来此,刚好有一仙道欲争宝地便议定说:"若有信物先达仙峰之顶者,便为此主。"言毕,道士之仙鹤凌空飞驰大士指杖齐飞。正当仙禽欲落鹤足,锡杖已立峰顶,杖环声起,鹤惊而去。大士遂依山建寺,为开山始祖。
志公大士圆寂后,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因宫中变故,遂即弃位出家,来到东天目山修行。当时山中,僧众很多,但都分散在一个个的茅棚修行,昭明太子上山后,集茅棚建丛林,集合大众一起共修,建立了大寺院,取代茅棚。后人为纪念他,将寺院命名为昭明寺。
天目山历史悠久,高僧辈出,集结三时系念的中锋国师及其师父高峰国师,玉琳国师等皆出此处。
山中四季风景各有特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蕴育无穷风光。
&随着幼笋破土而出,大地回春,生机昂然。满山烂漫的花朵,翠绿鲜嫩的茶叶,随手摘颉的野菜,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夏&&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燥热在这里没了踪影,大树参天,满涧溪流,湿润的热带气候,赋予了东天目山一千五百多种药材和丰富的植被。是夏,成长正在悄悄开始。
秋&&收获的季节,分外充实,连山峰和树木都显得那样的饱满。秋高气爽,漫步山间小路,尽是累累硕果和繁茂盛开的植被,好像都在提醒我们,您的修行,结出果实了吗?
冬&&满天大雪素裹了银装的世界,每一出风景都显得那样的纯净高洁。冬天是休养生息的好日子,树木矗立在雪中,似乎也在闭目养神,等待着来年新气象的到来。
云海也是东天目山的特色景观,大雨过后,浮动的白云弥漫在山涧中,雾中看山,更显独特。伸出手来,仿佛至身在云朵里触摸到一片片白云。
六、总结篇
东天目山昭明寺在建设的十余年,秉持着弘护正法的理念,树立了一个老师净空老法师;一部经典《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念到底的学风与道风.落实导师净空上人的教育理念:&&,,,&,。
寺院内,处处可闻师父上人的谆谆教诲,走到哪里清净欢喜的弥陀圣号都不绝于耳,正是有了讲经教学和念佛净修,才让东天目山的辉煌,不停留在表面华贵的建筑,而是深入每一个人,每一颗心。
十余年寒暑,多少酸甜苦辣,多少艰辛苦屈,其中苦难,我们非身受不能体会,更非笔墨所能诠释,但齐居士凭着代众生受一切苦的宏深愿力,慈悲的心怀,坚韧的毅志,承受了,度过了,更融入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常不变的佛性中
十年间,从杂草蛮荒到亭台典雅,从两三路人,到纳汇百川,从无人知晓到誉满净宗.每一分付出,都结出了累累硕果。
2002年——2006年间,上净下空老法师莅临寺院两次,并曾多次来杭州探亲访友,法师对道场非常关心,并为山上弥陀村、藏经楼等建筑题字,期望道场住众,用功办道,早日成就。
2003年10月,齐居士受老法师邀请,访问澳洲,参加澳洲净宗学院的开幕典礼。
2004年2月台湾著名画家,江逸子先生在完成巨作《地狱变相图》后,将复制好的第一份图,亲自赠于道场,并赠送亲手雕刻的地藏菩萨,与东天目山结下深厚的因缘。
同年7月,澳洲昆士兰大学副教授钟茂森博士,莅临山上,为大众演讲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
10月蔡礼旭老师一行来东天目山,开办幸福人生讲座,四众弟子共同研学《弟子规》,落实幸福美满的人生。
10月下旬,齐居士率领浙江省杂技团,访问澳洲图文巴市净宗学院,当地政府人民深受感动,一致赞誉:从没看过这么感人的演出。演出在当地造成了轰动,友谊之桥也在中澳两地间延伸。
日,东天目山六十六位居士,在齐居士的护持下,上净下空老法师的关怀下,在庐江实际禅寺,礼上满下成老法师剃度,发大誓愿:传佛慧灯,弘护正法,广度群迷,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又是东天目山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佛法的弘传,离不开后继人才,齐居士多年来,观察培养,全心全意护持年轻人,相信她的辛劳,终会结下美好丰硕的果实。
正如世界佛教论坛所提出的理念,和谐世界从我心做起,齐居士意识到华丽的建筑更需要道风学风的维系,也只有二者并进,正法才能久住,佛法才能弘传。所以昭明寺不做经忏法会,只有常年佛七,念佛听经。老年人,清修念佛年轻人听经研教,各得其所,各司所职,其乐融融。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他将我们的人生导向真正的美满幸福。东天目山在齐居士的带领下,十年间为此目标努力不懈,今后更是会不遗余力,将佛法落实在人间。让我们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永久和平安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天目山昭明寺电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