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绥化地区地图高清版降雨量趋势

我是绥化地区的,哪位气象专家能帮我解答一下今年是旱还是涝呢?_百度作业帮
我是绥化地区的,哪位气象专家能帮我解答一下今年是旱还是涝呢?
  综合2012年年度气候趋势预测和年景分析认为:预计月全省气候总趋势为气温正常略高,生长季热量条件接近常年,稍逊去年;降水正常略少.从总体气象条件分析,今年属丰年年景(与近五年平均比较).影响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有,春季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的干旱、后春阶段性低温;夏季阶段性干旱、盛夏局地洪涝;秋季早霜.  天气气候总趋势  预计月全省气候总趋势:气温正常略高,生长季热量接近常年,稍逊去年;降水正常略少.  春季:预计今年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正常略多,其中大兴安岭、黑河、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比常年多1~2成左右,其它地区比常年少1~2成;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正常略高,全省平均比常年高0.2℃左右.前春略高,后春冷空气活动频繁,阶段性降温过程明显,气温正常,终霜正常.  夏季:夏季降水全省平均接近常年略少,其中齐齐哈尔南部、大庆、绥化、佳木斯、鹤岗比常年多0~1成,其它地区比常年少1成左右;夏季气温略高,全省平均比常年高0.5℃.  秋季:秋季降水全省大部地区比常年少1~2成.秋季气温正常略高,全省平均比常年高0.0.3℃,初霜正常略早.  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分析  1.春季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土壤干旱.2011年封冻前最后一次(11月8日)测墒结果显示,耕层(0~10厘米)土壤西、南大部共47个县市土壤干旱,底墒较差,其中7个县市土壤处于重旱状态,这对春季土壤融冻后的墒情具有重要影响,使春季耕层土壤出现干旱的可能性增加.入冬以来的"贫雪症"导致我省大部分地区积雪覆盖稀薄,截至2月上旬末,全省大部农区积雪较浅,不足10厘米,其中松嫩平原南部、鸡西西部及林口、勃利、东宁无积雪覆盖,不利于土壤保墒.综上所述,结合春季降水预测分析:由于春季总体降水以正常略多为主,对缓解去年秋冬土壤干旱比较有利,但由于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仍存在干旱持续和发展的可能性.预计今年春播时期我省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土壤干旱.  2.后春阶段性低温.预测我省后春阶段性降温过程明显,对作物播种及出苗有一定不利影响.  3.预计夏季我省降水以局地性为主,降水空间分布不均,降水多的地区易发局地洪涝,降水少的地区遭遇阶段性干旱的可能性较大.  4.预测夏季气温正常略高,但与近两年比有下降趋势,因此有发生夏季阶段性低温的可能性.  5.从气象条件综合分析,具有局地发生不同程度病害或虫害的可能性.  6.局地有冰雹、暴雨等突发性灾害发生.  7.秋季出现早霜的可能性较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1.播种期:重点关注西部和南部局部地区的土壤干旱,将对大田作物适时播种不利,且影响播种质量.其次是后春的阶段性低温,将影响大部地区大田的正常播种进度和出苗,可能降低出苗率,影响一次播种保全苗效果.  2.大田生长期:整个夏季降水接近常年略少,气温略高,大部地区作物都能旺盛生长.但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盛夏,因此会出现夏季阶段性干旱或内涝以及局地暴雨、冰雹、病虫害等灾害,将对局地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一定不利影响;气温与近两年比有下降趋势,可能出现夏季阶段性低温,对作物生长发育略有延迟性影响.但今年的气象条件总体对大田作物生长是比较有利的.  3.灌浆成熟期:秋季气温略高,降水全省大部地区比常年少1~2成,对作物籽粒灌浆成熟十分有利.但初霜正常略早,贪青晚熟作物不易安全成熟.  农业生产建议  建议今年农业生产部署安排及防灾减灾以抗旱、防涝和防御后春阶段性低温为重点.  1.要充分考虑当地所处积温带以及作物生育所需热量状况,结合气候预测来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今年热量条件虽然比常年略多,但早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建议各地禁止越区种植,要将早、中、晚熟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尽量不要种植贪青晚熟作物品种.  2.精心做好备春耕工作,精选种子,提早检修农机具,清理灌渠淤泥,抓住有利天气及早进行整地、耙地、送粪等农事活动.  3.建议做好保春种工作.旱区尤其是我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要以保墒、增墒、抢墒为重点;东部注意翻耕散墒,提高地温,争取春播适时进行;各地同时做好预防后春阶段性低温的准备工作,必要时采取覆盖等措施预防低温,确保作物正常播种及出苗.  4.各地要密切注意作物整个生长季的天气变化形势,加强田间管理,科学铲趟,合理施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5.夏季我省易发冰雹、大风、暴雨等灾害,有条件的地方要及早做好消雹、防涝、抗阶段性干旱等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要注意做好抗阶段性低温及各项防治农业病虫害的工作.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1961年—2010年绥化市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2011年
1961年—2010年绥化市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
【摘要】:利用绥化市测站数据为基础,同时选取气温和降水2个主要气象要素指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最小二乘法和滑动平均法对年绥化市气候变化趋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50a来,绥化市年和春季、秋季及冬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增温趋势。夏季虽有增温趋势,但不显著。1961年-1988年一直处于偏冷期,1969年达最低点,1989年后进入增暖期,于2007年达到极大值5.3℃,可见增暖幅度是十分明显的。采用5a滑动平均,对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进行平滑。研究表明1961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年平均气温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80年代末期开始气温上升,90年代初期后上升趋势十分显著;总体来说,近50a来,绥化市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绥化市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夏季、秋季及年总降水量呈下降趋势。绥化市总降水量呈减少趋势,50a来降水量比60年代减少了28.5mm,线性拟合增长率为-5.7℃/10a。从年降水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降水基本呈波动变化,并略有减少,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减少最为明显,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降水有所增加,并于1994年达到最大值,为752.8mm。从1995年开始,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999年达到极少值,为363.1mm。采用5a滑动平均,对年降水量时间序列进行平滑。研究表明,年绥化市降水峰值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至今为少雨期。绥化市年和各季平均气温均先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了突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绥化市相对进入了明显的暖期。年和各季降水量均没有发生突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468.02【正文快照】:
1引言当前,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中国东北地区地处中高纬度及欧亚大陆东端,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明显的地区之一。本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绥化市近50a来的气候变化趋势、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倪雪;王永立;;[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唐国利;丁一汇;;[J];大气科学;2006年01期
吉奇;宋冀凤;刘辉;;[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阎琦;吕晓丹;朱宇;崔丽敏;;[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年06期
杨素英,王谦谦;[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宫鹏;郑循华;翟盘茂;张德二;赵宗慈;王绍武;王会军;罗勇;陈德亮;高学杰;戴晓苏;;[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1期
赵国石;郝立生;;[J];气象科技;2007年06期
罗碧瑜;陈映强;贺汉清;张晨辉;林巧美;李源锋;;[J];气象科技;2008年03期
刘敏;张耀存;周昕;张菁;;[J];气象;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建飞;;[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6期
周剑能;;[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
代海燕;那顺;李兴华;娜日苏;;[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洪霞;余卫东;;[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郑建飞;;[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王胜;鲁俊;吴必文;陈正洪;;[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郑有飞;牛鲁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赵海江;景元书;;[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张翠艳;;[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鄢志宇;杨桂娟;;[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燕;张春云;郭文远;;[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冯庆合;付桂萍;吴世安;康红飙;;[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陈潇潇;彭华青;;[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汪婷;;[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荣裕良;马琳;;[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吴昊旻;王红雷;杨爱琴;;[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周鑫;郭正堂;秦利;;[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吕新刚;乔方利;夏长水;;[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仕玉治;[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黄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殷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周丽艳;[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高露双;[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王伟;[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章大全;[D];兰州大学;2011年
连英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范伶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刘婧;[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志军;[D];兰州大学;2010年
卞韬;[D];兰州大学;2010年
吉中会;[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葛明;[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韩啸;[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卢振龙;[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李立娟;[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和婉;[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廖蜜;[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陈佳芝;[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晓宏,秦大河,邵雪梅,赵良菊,陈拓,任贾文;[J];冰川冻土;2003年04期
陈家其,施能;[J];地理科学;1995年03期
龚道溢,王绍武,朱锦红;[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翟盘茂,潘晓华;[J];地理学报;2003年S1期
符淙斌,王强;[J];大气科学;1992年04期
魏凤英,曹鸿兴;[J];大气科学;1995年02期
林学椿,于淑秋,唐国利;[J];大气科学;1995年05期
郝立生;;[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4期
匡正,季仲贞,林一骅;[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3期
周连童,黄荣辉;[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国玉;;[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军彩;周顺武;王传辉;岳艳霞;;[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甄晴;栾东红;;[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08期
庄晓翠,郭城,刘大锋,马敬辉;[J];新疆气象;2005年02期
刘岳松;[J];水文;1957年06期
;[J];气象学报;1966年01期
;[J];现代农业;1976年03期
刘为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1年02期
S.萨哈;K.萨哈;陈锡明;;[J];气象科技;1981年S4期
黄洪峰,张彩香;[J];广西气象;1983年06期
韩明娟;[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安娜;;[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李社宗;赵海青;邢辰飞;张楠;;[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马凤华;廖振杨;陈斌;王琴;;[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崔绚;周波涛;周江兴;梁有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沈良芳;刘方;高荣斌;王海青;;[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李青春;张朝林;季崇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李芸;梁国坚;王新堂;王新;;[A];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代玉田;杨学斌;刘敏;刘春红;;[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张振鲁;谭俊龄;石洪华;张苏平;;[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陆桂荣;伍湘渭;袁安芳;滕丽峰;;[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实习记者 图格拉格 通讯员 吴歆彦;[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毛咏;[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詹璐 通讯员
林文卿;[N];中国气象报;2010年
陈宁 李丹 刘奕梅 陆杰航;[N];湘潭日报;2010年
张淼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刘海平 王彬;[N];中国气象报;2009年
钟国华 通讯员
田桂珍;[N];云南日报;2010年
张燕;[N];酒泉日报;2007年
郭继萍;[N];阿克苏日报;2008年
省气象科研所
陆魁东;[N];湖南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俊明;[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樊红芳;[D];兰州大学;2008年
薛根元;[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张守保;[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刘海文;[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韩荣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邱临静;[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李峰;[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李奇虎;[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宋连春;[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琪;[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韩庆红;[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张婷;[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魏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朱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孙丽华;[D];兰州大学;2007年
徐成东;[D];河南大学;2008年
王珂;[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刘华;[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郭雪梅;[D];兰州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欢迎您的到来!
绥化城市介绍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其地域轮廊犹如在松花江、嫩江汇合的江段上跃向小兴安岭西麓的一条鲤鱼,其头朝东北,尾在西南,斜卧在 塞北的松嫩平原上。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24°53′----128°35′,北纬45°10′-----48°05′51"。北部由东向西依次与逊克县、北安市、拜泉 县、依安县接壤;西部由北向南依次与林甸县、大庆市毗邻;南部由西向东依次与肇州县、肇源县、双城市相连;东部和东南部由北向南依次与伊春市、铁力市、通 河县、木兰县、巴彦县、呼兰县和哈尔滨市交界。
  绥化市域旅游资源包括两大景系:自然景系和人文景系,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分类体系,绥化市旅游资源共有六大类:其中古迹与建筑类包括肇 东的金代遗址八里城、海伦的三圣宫、海北镇的天主教堂、望奎的林枫故居、安达的731遗址。休闲求知健身类包括兰西的河口旅游区、青冈的王子洋度假村、绥 化的人民公园。水域风光类包括庆安的柳河水库、海伦的东方红水库、安达的东湖湿地。地文景观类包括绥棱的阁山、绥棱白马石、望奎的庙山。生物景观类包括望 奎的西洼荒自然保护区。构物类包括庆安的大米、青冈的王子洋矿泉水、海伦的剪纸。
绥化气候背景分析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西,南临哈尔滨,西倚小兴安岭,横卧于松嫩平原腹地,属于中温带湿润气候。绥化的年平均温度为2.8℃左右,平均降雨量有550毫米左右,无霜期平均为130天,年平均日照为2700小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春秋凉爽、舒适是绥化气候的最大特点。
我的城市天气
拨打400-进行气象服务咨询、建议、合作与投诉
天气预报电话查询
拨打1进行天气预报查询
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陆中国天气WAP版查看各地天气资讯绥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差异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绥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差异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⑦:2016年(绥化)初二地理结业考试指导
阅读 : 122
2016年(绥化)初二地理结业考试指导根据相应的文件(本微信号均已发送)要求,2016年6月末初二学生进行地理与生物的结业考试,地理与生物为合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每科100分,分别按30%计入中考成绩。说明中要求:地理、生物结业考试7、8年级知识比例原则上4:6,以应知应会、基础题为主,适当降低试题难度。为方便家长和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和预习相应的地理、生物知识,现整理初中7、8年级地理各章节知识点。(下周会发送生物知识点,所有知识点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1、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4、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为了区别出各条经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5、经线的特点:连接南北两极,每条经线长度相等,可围成半圆,指示南北方向6、纬线的特点:与经线垂直相交,每条纬线长度不相等,可围成圆,指示东西方向7、经度分东经和西经,0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0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是: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和1800经线8、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0W和1600E(读做西经200和东经1600)9、纬度分北纬和南纬,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北纬和南纬的分界线是:00纬线(也叫赤道)10、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也叫00纬线)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 一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 一年、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3月 21 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 道,
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6 月 22 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9 月 23 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 道,
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12月 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3、地球是个球体,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
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2、地图上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是: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3、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4、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三种方法:①有指向标用“指向标”定方向。
②有经纬网用“经纬网”定方向。
③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5、地图上常用的图例如:铁路(
)6、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的特点高原:海拔高,边缘陡峻,内部起伏不大。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四周高,中间低。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8、山地不同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判读方法山顶: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状似马鞍。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1、地球表面海洋占71 ,陆地占29 2、七大洲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3、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4、四大洋由大到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2、大陆飘移假说是魏格纳提出。3、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1、天气的描述如:明天大风降温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这几天晚上很热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3、常用的天气符号如:阴(
)4、会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P47、48)第二节
气温与气温的分布
1、测量气温的设备是百叶箱,一天测量四次,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2、什么是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P51)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分布特点(P52、53)①、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0C第三节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叫雨量器。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降水量的分布特点(P56) ①、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②、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③、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⑤、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是乞拉朋齐(雨极),最贫乏的是阿塔卡马沙漠(干极)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1、气候的描述如:东莞冬天也不是很冷 、昆明四季如春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2、世界的气候主要有: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寒带的气候。3、亚洲东部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沿岸主要是地中海气候。非洲分布最广的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在南美洲。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达到65亿。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每增加10亿人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出现人口负增长。2、
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是人口稀疏地区。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3、人口问题人口过快增长: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穷
控制人口,计划生育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鼓励生育4、不同的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亚洲东部主要为黄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主要是黑色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中国,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州伊斯兰教: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维吾尔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乡村和城市聚落――人类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2、聚落与环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世界多数聚落在发展: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古城
发展与合作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位置:位于欧洲东部,北临
洋。是世界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大洲。2、地形:地面起伏很大,中部
,中部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3、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
状流向周边海洋。长江(6300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4、气候: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第二节:人文环境1、
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中国,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2、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东亚、东南亚是黄色人种。西亚、中亚是白色人种。3、
经济: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日本发达国家。70年代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本国经济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大量出口石油资源如:沙特阿拉伯。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1、概况:东临
海,人口1.27亿,黄色人种,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组成。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接地带,火山、地震频繁。2、象征:富士山、樱花3、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狭小,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山峰是
4、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5、工业: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从国外大量进口,制成工业产品大量出口,以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投资建厂的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6、文化: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东西方兼容的文化。7、城市:政治中心――东京
古都――京都
工业城市――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第二节:东南亚1、位置:地处
洲与大洋洲、
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海峡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2、地形: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最大平原:湄公河平原3、河流: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长、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4、人口:大部分是黄色人种。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5、城市:大城市主要分部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6、气候:中南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7、农业:泰国、越南、缅甸(水稻)、泰国(橡胶)、菲律宾(焦麻和椰子)、印度尼西亚(椰子)、马来西亚(棕油:世界油王)8、旅游:旅游业发达。大金塔(缅甸) 、婆罗浮屠(印尼) 、吴哥窟(柬埔寨) 、水上市场(泰国) 、下龙湾(越南) 、花园城市(新加坡)。 第三节:印度1、人口: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亿,2、位置:东临孟加拉湾,西临
海,南临印度洋。3、地形: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有恒河平原,南部有
高原。4、河流: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5、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6、农业:60年代,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现在基本实现粮食自给。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和黄麻。7、工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有一定成就。是世界第二软件大国,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8、城市:政治中心――新德里
棉纺织中心――孟买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
硅谷――班加罗尔 第四节:俄罗斯1、面积: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2、位置:地跨亚欧两洲,东临太平洋,北临
洋,西临波罗的海。西南临黑海和里海。3、地形:由西向东有东欧平原、
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
高原 、东西伯利亚山地。4、河湖:母亲河――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5、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6、经济: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工业发达。亚欧大陆桥。7、城市:政治中心――莫斯科
波罗的海沿岸―圣彼得堡
北冰洋沿岸――摩尔曼斯克
太平洋沿岸?―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1、位置:三洲五海之地,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2、资源: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霍尔木兹海峡3、水资源:水资源极度缺乏,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4、人种:白色人种5、宗教: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信仰基督教和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三教圣城:耶路撒冷。6、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第二节:欧洲西部1、经济: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面积500万平方千米,欧盟:27个成员国,统一的货币:欧元2、工业:以制造业为主,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3、畜牧业:牧草(绿色金子)英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70%,法国、德国畜牧业比重略高于种植业,荷兰、丹麦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4、地形:平原为主,有东欧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阿尔卑斯山脉;三大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5、河流: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莱茵河6、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7、旅游:地中海阳光沙滩、北欧峡湾风光,阿尔卑斯登山和滑雪,巴黎铁塔,荷兰风车等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黑人的故乡:6亿多人口,90%以上是黑种人。2、经济:单一商品经济,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品。如加纳的可可出口。非洲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长期的殖民统治4、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大洲首位,农业发展落后,粮食供应不足,导致扩大耕地面积,破坏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5、地形:高原大陆,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6、气候:热带大陆,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7、河湖:刚果河,流量居世界第二的河流;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 第四节:澳大利亚1、位置:大洋州最大的国家,独自拥有一个大洲2、地形:西部为低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3、河流:墨累河4、气候:南回归线穿过,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5、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的所独有的物种:袋鼠(国旗),考拉,鸭嘴兽,鸸鹋(国旗)6、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7、工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服务业8、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
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1、移民:2006年人口超过3亿人,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华人和华侨约有160万人。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人口居世界第三位2、区划:共有50个州组成,两个海外州:夏威夷州,阿拉斯加州3、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一半,落基山、中央大平原4、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5、农业:机械化、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农产品生产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6、工业: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美国的工业体系完整,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东北部工业区7、资源消耗: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8、城市:首都――华盛顿
金融中心――纽约第二节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中国的位置我国位于_________半球(南北),_________(东西);_________洲东部,_________洋西岸;大部分位于_________地区,属于_________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_________线以南的_________带,没有_________带。2、国土辽阔我国陆地面积_________多万平方千米,与_________洲的面积差不多,居世界第_________位;陆上国界线_________多千米,邻国有_________个,其中与我国有两段不连续国界线的国家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大陆海岸线长_________多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_________万平方千米,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_____个,从北往南依次是韩国、_________、菲律宾、_________、文莱、_________。3、我国领土的四至最东端:_________江和_________江主航道_________线的相交处(135?E)最南端:_________海的南沙群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4?N)最西端:新疆的_________高原上
(73?E)最北端:黑龙江省_________以北的_________主航道中心线上
(53?N)我国领土东西端距离约为_________千米,南北端距离约为_________千米。4、34个省级行政区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区划;_________个省、_________个自治区、_________个直辖市、_________个特别行政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形状和省级行政中心。(课文10页表格和地图册4、5页)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5、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总数_________亿(2000年数据),占世界人口的_________以上,我国把_________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现阶段仍然每年增加1200万人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人口__________________大。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6、人口的分布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_________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_________倍;我国的人口分布以______―______一线为界,_________多_________少;我国人口总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省。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 第三节 多民族的家庭我国是由_________个民族所组成,其中以_________族人口最多,占_________%,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_________,只占_________%;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为_________族;台湾岛的少数民族为_________。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_________和_________最集中,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地势呈三级阶梯状我国的地势_________高_________低,西部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_______米以上,包括____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_盆地;第二级阶梯包括___________高原、_________高原、_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盆地、_________盆地、_________盆地;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_________米以下,主要有_________平原、_________平原、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丘陵。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_________山脉、_________山脉、_________山脉;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_________岭,_________山脉、_________、雪峰山。2、地形复杂多样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基本特征,“三山夹两盆”3、主要的山脉和山脉两侧的地形区(结合地图记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西侧东侧横断山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北侧南侧天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4、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可以发展_________业。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开发山区的同时注意预防和避免山区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1、南北气温差异由于_________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一定的差异。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__________一线分布;夏季,除_________高原以外,我国多数地区普遍高温,7月份平均气温大多在_________℃以上。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往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_________区。夏季最热的地方是_________;冬季最冷的地方是_________,三大火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东西干湿差异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水量的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_向_________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是_________,降水最少的地方是_________。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和_________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的气候的湿润程度。地区地表植被大致的分界线A
湿润地区森林A、
B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以8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B、
C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C、
D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以2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B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C半干旱地区草原D 干旱地区荒漠3、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夏季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温暖湿润 从海洋吹向陆地
带来了大量的降水我国冬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寒冷干燥 从陆地吹向海洋
导致了南北温差大我国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习惯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把我国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集中在_________,风季风区受_________、地形等因素影响,_________很难达到,降水少,全年比较干旱。季风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理解锋面雨、梅雨、伏旱。4、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主要有_________季风气候,________季风气候,_________季风气候:
_________大陆性气候,_________气候。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1、众多的河湖河流与湖泊有灌溉、航运、渔盐、旅游等方面的便利,还提供了水资源。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为_________;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为_________;我国最长的河流为_________;我国最大的湖泊为_________;世界最长的运河是_________;我国最大淡水湖是_________。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_________、_________;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有_________。2、黄河的治理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注入渤海。黄河流经我国的三级阶梯,以内蒙古的_________和河南的_________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丰富的_________资源可进行发电;黄河水的灌溉使_________成为“塞上江南”;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使得黄土高原成为我国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之一;下游成为“地上河”。治理的主要措施:上游,兴建水利工程;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下游,加固河堤。治理的关键在于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3、长江的开发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长江为世界第三大河,长度6300千米,以湖北的宜昌、江西的湖口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_________,可利用水资源约占全国的_________;长江通航里程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的60%。,因而被称为“黄金水道”长江的开发:上游:大力开发水能资源。中游:疏浚航道,建设港口,提高运输。下游:防治洪水,植树种草,涵养水源;裁弯取直,疏通河道;退耕还湖,修建水库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 土地资源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
第三节 水资源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送。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运送。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主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9、我国的农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东部 种植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渔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区: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0、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 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省、县、乡)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南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1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地区1月份气温降水地表植被河流流量河流冰期北方地区低于0℃少温带落叶阔叶林少冬季结冰南方地区高于0℃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冬季不结冰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建筑风格传统运输北方地区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小麦甜菜坡度小,墙体厚陆运南方地区水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甘蔗坡度大,墙体高水运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1、干旱的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风力形成的――雅丹地貌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自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高寒的青藏地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3、以牧业为主的地区四大牧区:青藏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 第六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1、
地位:首都,日,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2、
机构: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中南海――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3、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4、
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5、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6、
历史:3000多年前,蓟,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凸字形轴线格局7、古迹:长城、天坛、明清故宫(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8、
城建: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兴建现代建筑。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1、概况:地区回归时间组成区旗、区花香港1997.7.1香港岛、九龙、新界紫荆花澳门1999.12.20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莲花3、
工业:港澳第三产业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澳门的支柱产业――博彩旅游业4、
联系: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香港80%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80%的工业转移到了祖国内地,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是祖国内地 第三节: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1、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2、位置: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3、
物产:海上米仓(水稻),东方甜岛(甘蔗),水果之乡(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之海(著名的树种――樟树,樟脑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亚洲天然植物园),东南盐库(海盐)4、
旅游:玉山、日月潭5、
工业: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20世纪60年代以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硅谷――新竹科技园)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地形:以高山、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我国面积最大的省2、民族:以为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3、水源: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4、农业:绿洲农业:小麦、玉米、高粱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瓜果是新疆的特色农产品(坎儿井)5、能源:丰富的油气资源,新疆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西气东输工程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1、位置: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南大门”。2、开放: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5年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开放区。3、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区位因素:背靠大陆,面临港澳,便于和其他国家、地区加强联系人文因素:历史悠久,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华侨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政策因素:国家重点投资,大力扶植,政策优惠4、经济:外向型经济,20世纪80年代,创办了大量加工制造企业;20世纪末,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独特的模式――“前店后厂”。5、城镇: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珠三角呈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
位置: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2、
成因:风成说:一、土层均匀覆盖,二、自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三、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一致四、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3、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一、土质疏松,二、地形因素,陡坡多,三、夏季多暴雨,四、地表植被少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开垦、采矿、修路4、后果:一、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二、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三、向下游输送大量泥沙,淤塞河道。5、生态环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产量下降――扩大荒地开垦面积――人口增长6、措施:一、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二、工程措施:修梯田,打坝淤地
三、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四、分区域综合治理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说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绥化地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