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头战斗之魂 英雄灵魂马应国

民族大义 千秋永驻 将军英名 万古流芳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日生于河南确山县,21岁投身革命。1929年被中共中央派赴东北工作,并创建了中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抗日军队——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此后,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日,中共中央确定杨靖宇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率领抗联第一路军将士同强大的侵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转战5省30余县,沉重地打击和震憾了日伪统治,牵制了数十万日本关东军不能入关南下,有利地支持和配合了全国抗战。日,他在冰天雪地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战斗直至壮烈牺牲。
为弘扬杨靖宇将军的伟大功绩和教育后人不忘历史,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在通化市修建杨靖宇烈士陵园。靖宇陵园于1954年7月开工,施工中得到通化地市党政机关、驻军和各界群众的积极支援,共有85670人次参加义务劳动,拆土13310立方米,平整土地2万平方米。历时3年2个月,耗资34万元,克服诸多困难,于1957年9月建成。陵园占地2万平方米,建有陵堂、墓室、陈列馆,均为民族式古典琉璃瓦建筑。新建成的靖宇陵园巍峨壮观、庄严肃穆。
深切哀悼无限怀念
日,是杨靖宇将军殉国18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在通化市隆重举行“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大会”。来自将军家乡的遗属,东北抗日根据地的群众代表及中共中央、国防部、原东北抗联的领导人与战友及通化各界代表共9000多人参加了大会。在陵堂门前设立的将军灵堂正中悬挂着靖宇将军巨幅画像,两侧安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内务部、国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等敬献的花圈,领导人金日成、崔庸健、金一、金光侠、崔宪敬献的花圈缎带上写着:献给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热烈的共产主义者和英勇抗日斗士杨靖宇同志。上午10时,公祭安葬大会在哀乐声中开始,中共中央代表康生向杨靖宇将军敬献花圈。
中共通化市委书记赵明勤宣读祭文,康生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国防部代表邓华上将介绍了东北抗联和杨靖宇艰苦奋战的经历。靖宇将军的儿子马从云代表遗属感谢党和政府对烈士家属的关怀和照顾,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为社会主义奋斗到底。朱德总司令为靖宇将军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祖国铭记光辉永驻
1949年5月,郭沫若先生在黑龙江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后写下了歌颂靖宇将军的诗篇: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於今赤旆满山河。1978年4月,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关闭12年的靖宇陵园经修缮、整理后重新开放。1987年,长流村一位74岁老人庞启云,天刚亮便起身步行十多里路来到靖宇陵园,老人在陵堂向靖宇将军塑像鞠躬默哀,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参观了陈列馆。老人说:“想想当年日本鬼子的暴行,看看为中国人民死去的抗日烈士,心里实在难过,咱们不能忘掉这些人啊!”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等在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强晓初、省长赵修及通化地市领导陪同下步入陵园。在陵堂,总书记等向靖宇将军塑像敬献花圈并致三鞠躬。进入墓室,总书记详细询问了杨靖宇安葬前后的情况,又问了杨靖宇后代及女儿马锦云的近况。走出陵堂,总书记询问陵园的面积和建筑情况并赞美陵园风光。在第一陈列馆,总书记问杨靖宇入党时间,在《南满游击队活动区域图》前详细询问了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战斗经历。在第二馆杨靖宇撰写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展板前,总书记逐字逐句念完五段歌词,杨尚昆问:“有谱子吗?”工作人员回答:“有。”杨尚昆说:“可以唱起来嘛!”总书记对强晓初说:“唱起来、唱起来嘛!”强晓初对通化地市领导说:“对!要唱起来。”杨尚昆说:“可以在园子里放广播录音给群众听。”在杨靖宇遗容照片前,总书记向杨尚昆讲述了杨靖宇牺牲经过。在郭沫若题词前,总书记一边点头一边完整地念诵了七言诗。走下陵园大门台阶,总书记与接待人员握手告别,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拜谒靖宇陵园。在陵堂,彭真向靖宇将军塑像敬献花圈,三鞠躬。当看到杨靖宇出生于1905年时,他说:“比我还小三岁。”在听完接待人员对杨靖宇生平业绩介绍后,他连声说:“虽死犹生,虽死犹生!”彭真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他说:“在我们人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出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就是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日,通化市党政军领导、离退休老干部和各界群众6000余人在靖宇陵园举行了隆重的杨靖宇将军铜像落成仪式。杨靖宇将军铜像由靖宇陵园倡议、团市委发起并动员全市青少年捐款而建。全身戎装铜像高3.85米、基座1.5米,基座正面镌刻彭真委员长题字: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拜谒靖宇陵园。在陵堂,彭冲向靖宇将军塑像敬献花圈、三鞠躬、瞻仰墓室后参观将军生平展,对杨靖宇将军在如此艰难险恶环境中坚持抗日深表敬佩,并题词“中华魂”。
日,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原省长陈雷及夫人李敏(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拜谒靖宇陵园。在陵堂,向靖宇将军敬献花圈、三鞠躬。李敏向陵园赠送《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集》,陈雷手书七言诗一首:《怀念杨靖宇将军》
靖宇英魂震四岛,弹雨腥风救国家。今日诵君悲壮事,不忘国耻壮中华。
军礼庄严信念永恒
198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震在沈阳军区袁副司令员的陪同下拜谒了靖宇陵园。在向靖宇将军塑像三鞠躬后,他用自带的笔、本认真地抄写杨靖宇生平简历,当看到杨靖宇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鄂豫皖别动大队大队长时,他亲切地说:“我们是一个军的。”他认真地听、看杨靖宇生平事迹介绍并不时用笔记录。参观结束后,张震与接待人员一一握手告别,在上车前,他双腿并立,庄重地举手向接待人员敬了一个军礼。这不仅是作为一位拜谒者对杨靖宇将军的崇敬,更是作为一名军人对靖宇将军和东北抗联烈士最深沉的致敬。
日,解放军英模报告团第七分团一行9人在冯荆育(解放军前进报社社长、领队)率领下拜谒靖宇陵园并敬献花圈。报告团成员有独胆英雄陈洪远,钢七连指导员杨惠平,女飞行员刘晓莲,排雷英雄范中华,好干部张玉楼,英雄侦察连代表王晓敏,战斗英雄马应国,舍身救战友的好战士盛其顺。他们在听取将军的事迹后,为杨靖宇将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巨大牺牲而感动!
以史为鉴以和为贵
日本女传记作家泽地久枝小时候曾在中国吉林市中国学校读书,听说过杨靖宇抗日的事迹,对杨靖宇充满敬意。日,泽地久枝和翻译林由美子拜谒靖宇陵园,向靖宇将军敬献花圈、深深地三鞠躬。回日本后,在她写的《再一次回到满洲》书中讲述了参拜靖宇陵园的经过。
日,“东三会友好访中团”一行11人在团长木下溪司、秘书长平泽博人率领下参谒靖宇陵园。木下团长等人进入陵堂,向靖宇将军敬献花圈。在墓室,他们面对将军棺木深深弯腰鞠躬。当看到泽地久枝敬献的花圈时,木下溪司说:在日本我们看了她写的有关杨靖宇的书,很佩服杨靖宇的精神。平泽博人手书七言诗一首:起义光复英雄灵,万古不朽杨司令。永世不战日中民,儿儿孙孙心肝铭。在参观第一陈列馆看到日军大肆屠杀中国平民照片时,木下团长对接待人员深鞠一躬,说他对日本国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战争灾难深感不安和歉意,并对中国人民对他们友好热情的接待表示感谢。接待人员对他说:“在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中,中日两国人民都是受害者。两国人民从来都是友好的,而且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木下团长对此表示赞同和感谢。
日,原日本关东军士兵佐藤、奥佐偕夫人芳野、玲木参谒靖宇陵园并敬献花圈,在将军塑像前深深弯腰三鞠躬。佐藤说他在临江、濛江一带待过四年,在协和会干了两年半,当兵进山讨伐抗联一年半,亲眼见过杨司令的头颅。东北人都很崇敬杨司令,把他当做神仙,说杨司令被消灭了,老百姓不信,为了显示日军的强大无敌,所以才把杨司令的头割下,到处示众。他还说日军武器装备精良、交通通讯快捷、后勤保障充足,而抗联武器落后、缺衣少食。但就是这样,他们还是坚持打日本,让人佩服。日本兵很崇敬杨司令,认为他是了不起的英雄。在协和会时,他曾听情报人员讲,杨司令对部下说过日本快完了,虽然现在我们很艰苦,但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日本投降后,佐藤被苏联红军押往西伯利亚集中营伐木两年后被遣返回日本。1978年,佐藤写了两本书,一本是讲述西伯利亚战俘营生活,一本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有关抗联和杨司令的事迹。奥佐当了四年勤务兵,没摸过枪,自1983年开始,他先后5次来通化,3次参谒靖宇陵园,为日中两国民间友好交往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杨靖宇将军离开我们已经75年,我们的国家、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们一直怀念着杨靖宇将军。他的生命已融入历史的星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他的伟大功绩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当尖兵&打头阵&为国争光(1)
(转自新中国之战)
  马应国,回族,一九八二年入伍,二十岁。在一九八四年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担任副班长,先后共毙敌五名,炸毁敌弹药所一座,缴获重机枪一挺,为夺取战斗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昆明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部队奉命开进时,连首长考虑到他是个回族战士,生活习俗不同,战时条件艰苦,可能照料不到,就准备让他在家里留守。听到这个消息,马应国急得差点哭了出来。他哭着去找指导员,一见面就说:“指导员,我当兵就是为了保卫祖国,准备打仗。越南侵略者侵犯我国领土,杀害边疆人民,我好不容易等到惩罚他们的这一天,不让我参战,就是不信任我。为国争光的时候到了,我一定要上战场。”
  指导员诚恳地对他说:“小马,到前线你生活不方便,留守任务也很重要,支部叫你留下,也是对你的信任,同样是为保卫祖国作贡献,你就别争了。”见指导员不松口,马应国感到十分委屈。那天夜里,他躺在床上反复地想回族英雄马本斋的英雄事迹,怎么也和不上眼。同志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喜笑颜开,准备上前线的情景,老是出现在他眼前。他心想:马应国呀,马应国,你入伍到了部队,啥事情都爱和别人比个高低,大伙都管你叫‘不服输’,这次难道服输了吗?记得刚下连队时,投弹成绩差,就每天中午不休息,到操场上顶着烈日练。晚上为了观察弹着点,就把蚊香捆在手榴弹上摸黑练,右胳膊肿得好粗还坚持练,使投弹成绩很快上升到五十四米。为了尽快掌握射击技术,他有空就向老同志请教,双手磨起了一层厚厚的茧子,双肘也不知道磨破了多少次,从不叫苦喊累,取得了入伍后十六次射击考核次次优秀的成绩。连队要参加军里组织的军体竞赛,他练得精疲力竭,衣衫湿透,终于夺得了五公里武装越野全连第一和超障碍全连第二名。
  刻苦的训练,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上战场多消灭几个敌人,保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吗?现在因为个人生活不方便,要当留守人员,只能在广播里听胜利消息,在报纸上分享胜利果实,他怎能甘心呢?
  他反复去找领导,向党支部坚定地表示:“为了上前线消灭敌人,我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啥样的苦都能吃,就是流血牺牲我也不怕!”连首长见他求战心切,态度坚决,终于同意他参战了。当指导员把支部决定告诉他时,他激动地从衣袋里掏出那张刊登着“回族英雄马本斋”事迹的《人民日报》,对办理的同志说:“这是我的榜样。我要向马本斋消灭日本侵略者那样去消灭越南侵略者,争当英雄,打出国威军威来!”
  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训练和其他战斗准备,他和全连同志怀着为祖国、为民族争光的决心上了前沿阵地。上级赋予他们连的主要任务是同兄弟连队共同攻打某高地。这个高地位于老山左侧,是越军在老山地区主要侵略据点之一。这里坡陡草深,山势险要,地形复杂,上面有越军多年构筑的大量坚固工事,易守难攻。他和战友们都立下了钢铁誓言: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坚决拿下高地,为收复老山立战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连环画热血英豪(祖国在我心中画库)-钢铁战士史光柱战斗英雄马应国【缺后封】
开&&&&&&本:
页&&&&&&数:
字&&&&&&数:
I&&S&&B&&N:
售&&&&&&价:10.00元
品&&&&&&相:
运&&&&&&费:上海市奉贤区
挂号印刷品:5.00元
上书时间:
详细描述:
暂无详细描述。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雄的战斗3.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