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金铜佛造像故宫特种邮票珍藏册多少钱一本

《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公告及邮票取材地与原地邮局、六菩萨简介(大小版图)
《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公告&
《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取材地与原地邮局
&金铜佛造像简介
《金铜佛造像》邮票上的六菩萨简介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FF《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公告&
(背景音乐—佛说& 桑吉平措)
中国邮政定于日发行《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1套6枚,小型张1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3-14
&&&图序  &&&&&&&&&&&
名 &&&&&&&&&&
(6-1)T&&&&&&&&
五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像&
 &&&&&80分
(6-2)T&&&&&
宋&铜鎏金地藏菩萨像&&&
 &&& 1.20元
(6-3)T&&&&&&&
&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
(6-4)T&&&&&&&
&明&铜鎏金无量寿佛像&&&&&&&&
(6-5)T&&&&&&&&
明&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6-6)T&&&&&&&
&明&铜鎏金普贤菩萨像&&&&&&&&
小型张&&&&&&&&&
&隋&铜鎏金佛教造像&&&&&&&&&&&
邮票规格:30&50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 16枚
   &&& 版式二
12枚(2套)
整张规格:版式一 150&240毫米  
   &&& 版式二
174&180毫米
小型张邮票规格:74&82毫米(异形)
小型张外形规格:94&130毫米
小型张齿孔度数:13度
版  别:胶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设 计 者:夏竞秋
摄 影 者:赵山(三、五图)
资料提供: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观复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西安博物院
责任编辑:陈静芝&&&&&&&&&&&&&&
印 制 厂: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
&&&&&&&&&&&&&&&&&&&&&&&
《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
《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小型张
《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小版张
《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大版张
《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大版张
《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大版张
《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取材地与原地邮局
6月16日,中国邮政将发行《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一套6枚,小型张1枚。邮票表现内容包括五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像、宋&铜鎏金地藏菩萨像、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明&铜鎏金无量寿佛像、明&铜鎏金文殊菩萨像、明&铜鎏金普贤菩萨像,小型张表现内容为隋&铜鎏金佛教造像。邮票设计者为夏竞秋。邮票大版整版16枚,整张规格为150&240毫米,另有小版张发行,小版整版12枚(2套)邮票,整张规格为174&180毫米,《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小版见图稿。
&&&&该邮票取材于西安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观复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珍藏的六尊金铜佛造像,分别为释迦牟尼佛(明)、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明)以及象征愿力地藏王菩萨(明)、象征实践普贤菩萨(明)、象征智慧文殊菩萨(明)、象征慈悲观世音菩萨(五代)。小型张取材为《西方三圣像》,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高超的金铜佛造像艺术。
据了解,近年来,以金铜佛造像为代表的佛教艺术品在国内外大型拍卖市场上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其收藏前景十分看好。此次中国邮政即将发行的《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金铜佛造像技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金铜佛造像是指用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动的佛教造像,又称“铜鎏金佛像”。这种佛像在东汉末年始建于记载,在佛教初传期多被称为“金人”,它大体上是伴随着佛寺的兴起而发达的,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在南北朝至唐代日渐繁盛,延续至明清,现存早期金铜佛像包括世品和出土文物两大类,存世极少,它们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五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像,高53厘米,1959年出土地金华万佛塔地宫。现收藏于北京国家博物馆,邮票出土地地邮局为浙江金华市邮政局,邮政编码是321000;邮票主图收藏地原地邮局:北京正义路邮政支局或天安门邮政支局(只收平信),邮政编码分别是0060。
宋&铜鎏金地藏菩萨像,通高21厘米,1978年发现与苏州市城西南盘门内瑞光寺塔第三层塔心的砖龛内,现收藏于苏州博物馆,邮票出土地邮局为江苏苏州市南门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215007;邮票主图收藏地原地邮局是江苏苏州市东北街邮政所,邮政编码是215001。
明·释迦摩尼佛坐像,高22厘米,明永乐年制作,现由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邮票主图原地邮局:北京地安门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100009。
明&铜鎏金无量寿佛像,现由北京观复博物馆收藏,邮票主图原地邮局:北京大山子邮政支局,邮政编码:100015。
明&铜鎏金文殊菩萨像,高20.5厘米,现由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邮票主图收藏原地邮局:北京地安门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100009。&&&&&&&&&
明·普贤菩萨造像,明嘉靖年间制作,现收藏于北京首都博物馆,邮票主图收藏原地邮局:北京市三里河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100045。
小型张是隋&铜鎏金佛教造像,通高41厘米,座底24.6厘米宽24厘米,隋开皇四年,(584)董钦造,1974年出土于西安市雁塔区八里村,现收藏于西安博物院。邮票主图出土原地邮局:陕西西安市小寨邮政支局:710061
邮票主图收藏原地邮局:陕西西安市含光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710068。。
金铜佛造像简介&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宗教文化流传已久,古代伴随着寺的兴盛而发达,佛像作为佛教不可或缺的必备品,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中国佛教初传期多称作金人,其后亦称金泥铜像。金铜佛造像不仅是宗教精神的具象和载体,也是一项博大精深的艺术门类,佛教艺术品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倍受收藏界高度关注,在中国及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金铜佛造像是指用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动的佛教造像,间或亦指镀金锤鍱像。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诸天等形象。在中国大体上是伴随着佛寺的兴盛而发达的,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它在印度起源较早。在中国佛教初传期多称金人,其后亦称金泥铜像。
现存的中国金铜佛造像,包括传世品和出土文物两大类,其中有些还作为中国早期佛像遗品的代表而闻名。部分精品早年已被盗往国外。南朝金铜佛造像现存两件,为宋文帝元嘉年间造像,可为其早期代表。一件是元嘉十四年(437)韩谦造坐佛像,通肩衣、禅定印,举身舟形背光等,仍固守较早的传统手法。光背饰火焰纹,四足方座上加一层束腰须弥座,衣纹规范化以及较北方金铜佛像为优雅的面容,是此像的特点。另一件为元嘉二十八年(451)刘园造坐佛像,形式同前,唯坐佛左右及头光上各有一坐佛。
《金铜佛造像》邮票上的六菩萨简介
& 1、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摩诃萨”的简称,梵文 Avalokite瘁愀爀
愀,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大光普照音、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一心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起,被称为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之首,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菩萨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诠释。菩萨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现菩萨身。菩萨有三十二应,佛,天人,罗汉,男、女,童子,官员,居士种种等身相,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则现何身而为说法,随缘救度。菩萨无极之体,当然更无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执着了。古印度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像既有现男相也有现女相的。到中国南宋以后,女性的观音菩萨相已深植中国百姓心中。
2、地藏菩萨,或称地藏王菩萨,曾音译为“乞叉底蘗沙”。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之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据《地藏本愿经》记载其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牟尼佛已灭度,弥勒佛未生之前,要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释迦牟尼佛赞叹地藏菩萨说:“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尊号为“大愿地藏王菩萨”。中国佛教视为地藏菩萨应化之地。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悉得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经上又说:若至诚皈依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称其名号,礼拜供养,求己所愿,如求健康,求财富,求断烦恼等。于一百劫中,求诸大菩萨,还不如有人,于一顿饭间,至心皈依地藏菩萨,称名念诵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的功德大,若有所求,皆得圆满达到愿望。释迦佛也曾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说:“如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见《本愿经》上)。超越三十劫罪,生天不堕恶道,不受女身,受身尊贵端严,鬼神护卫。若人“临命终时,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见《本愿经》)。
  地藏菩萨为什么能具有不可思议功德?《占察经》说:“地藏菩萨发心以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萨婆若,即一切智,佛的智慧。萨婆若海,形容佛的大觉悟大智慧,如海洋一样的深广。此说地藏菩萨于无量无边劫修行。早已达到了佛的智慧海。功德圆满具足,早应成佛了。但菩萨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故隐其真实功德。以本愿力,自在神通,到处现身说法,普度众生。《楞伽经》也说:“有大悲菩萨,永不成佛。”是说菩萨以大悲愿力,发愿度一切众生,虽然功德智慧与佛齐等,而不现佛身,始终现菩萨身,于十方世界,度脱众生。
3、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佛教由距今三千多年,古印度的迦毗
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参考佛诞);智度论二曰:“父母名字悉达多,秦言成利;得道时知一切诸法,是名为佛”;佛姓新称乔答摩,旧称瞿昙。
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文:Gotama
Siddhattha;梵文: (Siddh&#257;rtha Gautama),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释迦族人,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意思是大彻大悟之人,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的了解,于一刹那(75分之一秒),时时相应,遍照无余,普照十方三世一切人和事物,无有一毫谬误,故世
尊所说法皆契合,一方面解说宇宙法理,另一方面又是测查闻法者是何等根器,何等机感,以方便解说。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我佛如来或释迦佛等。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教鼻祖(创立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佛诞辰日。
释迦牟尼来自古印度,传播到中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很多中国人信佛。
释迦牟尼佛是后人对他的尊称。“释迦”是他所属的释迦族的名称,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为“寂静”、“寂默”,所以汉文翻译又作“能仁寂默”、“释迦文佛”等。在《梨俱吠陀》的诵诗中,曾经记载一种出家修行者,称为“牟尼”,他蓄长发、着褐色的脏衣、可以飞行空中(神足飞行),喝饮毒汁而无事,所以“释迦牟尼”,可意译为“来自释迦族的修行成就者”、“释迦族的圣人”。
悉达多(梵文:Siddhartha,巴利文:Siddhattha),意思是“清愚”、“吉财”、“吉祥”、“一切功德成就”,又作“萨婆曷剌他悉陀”(:Sarvarthasiddha),意为“意义成就”或“一切义成”。
传统上认为“昙弥”、乔达摩或“瞿昙”(Gautama)是释迦牟尼的氏族名称,即释迦族祖先的姓氏。但这个姓氏,可能与舍利弗、富楼那类似,是从母姓而来;也可能是依照贵族的习惯,由《梨俱吠陀》赞歌的作者仙人家族乔答摩,所取的另一个名字。又因为释迦牟尼是出家的修道者,故称“瞿昙沙门”。
此外,大乘佛教对他又有不同的尊称,如《华严经》中又称他为毗卢遮那佛,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所谓:“光明遍照,横遍十方”,俗谓大日如来。
4、无量寿佛,(佛名)阿弥陀佛之译名也。净土三部经中,小经存梵名题曰阿弥陀经,大经举译名题曰无
量寿经。阿弥陀含无量光,无量寿之二义。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于密教为五佛中之西方尊,于胎藏界曰无量寿,于金刚界曰阿弥陀。
阿弥陀,意译为无量寿(梵amita^yus)、无量光(梵amita^bha),故阿弥陀佛亦称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惟密教则以阿弥陀佛之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无量寿经卷上言,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观无量寿经亦谓,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无量寿佛(?~867.2.10) 俗名周宝,法名全真,号宗慧,生于程水(今属湖南周源山)。对于寿佛的生年、岁数,文献中有多种说法:《湘山志》卷一载,全真生于武周长安四年(704);《广西通志》载,寿佛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湘山志》说寿佛“法腊百有六十六岁”,《广西通志》、《大清一统志》说140岁,《湖南通志》记133岁,《惠州府志》记年132岁。生年记载虽不一致,但唐咸通八年(867)二月十日圆寂于广西全州湘山净土院,却都相当肯定。因其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长寿者,因此人们尊称“寿佛”。又因无量寿佛是梵文Amitayus(阿弥多庚斯)的意译,即阿弥陀佛,所以人们也习惯地称其为“无量寿佛”。据传寿佛母亲熊净照怀孕时,梦见一个金色神人,手执金光闪闪的从天而降,进人她的房间来投怀。寿佛年幼时,硕面大耳,骨瘦如柴,身材与行走姿势与凡人都不一样。16岁在郴州城西北开元寺落发受戒,生前四方云游传道。唐天宝十四年(756)起驻锡衡阳雁峰寺,遗留一顶袈裟,寺僧供奉为“镇寺之宝”,留下一首偈诗:“云游僧者悟真空,千佛袈裟万代宗。山寺众僧留不住,五百年后归雁峰。”信众称此为“活佛道场”。圆寂后常显灵于湘南,明代中期出现在衡州一带,清之际又转世为高僧,居雁峰寺传经布道。因此,有寿佛“生在郴州,死在全州,成佛在衡州”、“刮风在郴州,天阴在全州,下雨在衡州”、“五百年转灵回雁峰”之传说。历代封为“慈祐寂照妙应禅师”,又号“湘山祖师”、“万相主人”。有诗云:“欲往南岳拜圣帝,且来雁峰谒寿佛。”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寿佛生辰,也是南岳的“朝寿佛日”,衡岳百姓在雁峰寺寿佛殿前举行朝拜寿佛的盛会,各地善男信女齐聚于此,形成了“二月初八朝寿佛”的民俗。
5、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
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Ma?ju
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
文殊菩萨(梵文:&#2350;&#2334;&#2381;&#2332;&#2369;&#2358;&#2381;&#2352;&#2368;
Ma&ju&#347;r&#299;),又称文殊师利菩萨、曼殊室利菩萨,亦称妙吉祥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供养:每日3柱香,每月十五、十八日将放在俱攞钵。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Ma&ju,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347;r&#299;,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文殊菩萨形象多变,依照其形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文殊菩萨形象多变,依照其形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剑」,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愚痴,智慧犀利如剑;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文殊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族,从母亲的右胁出生,身体紫金色,刚生下来就能够说话,很早就在世尊座下出家(见《文殊般涅盘经》)《首楞严三昧经》说:‘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称为“平等”的世界,有佛名为龙种上如来,即今文殊师利菩萨是也。’《央掘魔罗经》言:‘现在北方“常喜世界”,欢喜藏摩尼,即是文殊师利菩萨。’ 而在《悲华经》中说:‘阿弥陀佛为转轮圣王时,第三名叫“王众”,在佛之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于将来生生世世,行,没有止尽、无有界限地庄严清净佛国世界,使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数般的十方国土,合为一个他所教化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无量珍宝充满其中,没有浊恶苦痛的触受,没有种种女人,甚至没有女人这个名词,也没有声闻辟支佛等未发广大菩提心的众生。一生得补佛位的等觉菩萨,充满整个世界。第三王子发愿以后,宝藏佛即命名他为“文殊师利”,授记他于未来世,南方世界名为“清净无垢宝窴”的国土,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普现如来”。《观佛三昧海经》说:当时世尊为诸大众,说观佛三昧之后,文殊菩萨接着又告诉大众说:‘在过去宝威德如来时,一位有德长者的儿子,名叫“戒护”,仍在母胎的时候,就受了三归依。到了八岁时,父母礼请世尊到长者家接受供养。那时童子见到佛陀,安详的威仪、平稳缓慢的步伐,在佛的每一步脚下生出莲华,而且身相具有广大光明。见了以后非常欢喜,向佛恭敬礼拜,礼拜之后仔细地看着世尊,眼光不曾暂时离开。一见到佛之后,即除去百万亿那由他劫生死重罪。
自从这次见佛以后,生生世世恒常遇到百亿那由他恒河沙数诸佛。如是众多的世尊们都开示这个观佛三昧,后来又遇到百万尊佛陀出世,皆是同一个名字,号为“栴檀海”。当时童子都亲自奉事供养诸佛,中间毫无遗漏空缺,既礼拜供养诸佛世尊,又合掌恭敬地观看佛的相好。由于观看佛陀身相的这种殊胜功德之因缘业力故,再一次又能亲近百万阿僧祇劫诸佛。从此以后,就获得了百万亿的念佛三昧,得百万阿僧祇的旋陀罗尼。既得此三昧及陀罗尼后,诸佛即现前为他说无相法,刹那之间就获得首楞严三昧大定。
由于最初童子受三归依,礼拜一次佛陀的缘故,又因为仔细观察如来的相好,心无懈怠疲厌。只是由于这个短暂的因缘,就能够遇到无数诸佛,更何况是一向专心系念,完整究竟地思维,观察如来色身的种种相好呢?当时的童子,难道是别人吗?那就是我文殊师利啊!’文殊师利菩萨说完之后,释迦世尊告诉阿难:‘你应当受持记忆文殊师利所说的话,普遍地告知一切大众,以及未来后世的众生,如果有人能够礼拜、能够念佛、能够观佛者,应当知道此人,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功德平等,没有差异。’
&& 与菩萨在《普贤行愿品》末后的偈颂大略相同,《文殊发愿经》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文殊、普贤,是华严会上辅佐毗卢遮那佛的两位大圣,此二大菩萨所陈述的行愿,以及法度众生的内容,无不是以念佛为基础,以净土为归宿。世间有一些执著华严而却轻视净土法门的人,应当知道要明察警惕才是。
6、普贤菩萨,曾译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中国四大菩萨之一。是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
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左胁侍,被称为“华严三圣”。许多日本真言宗人士认为卫护佛门的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化身,密教是由金刚萨埵所开创。另一说金刚萨埵为大势至菩萨或其他佛、菩萨所示现。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 ,或
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故普贤行愿品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又言:‘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普贤,梵语称“邲输跋陀”。在《悲华经》的记载中,当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普贤菩萨当时为第八王子“泯图”,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样不清净的国土中,修菩萨行救度众生。更应当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使其庄严清净,就如同“青香光明无垢世界”。同时要教化无量的菩萨,令他们心地清净,都能趣向大乘佛法,使这种发大心的菩萨都充满他所化度的国土世界。宝藏佛即为他将“泯图”这名字,改号为“普贤”,并授记他未来在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号为“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7、佛教造像&
在佛教诞生约三四百年后,中华祖先经西域将佛引进中土,至今已经有两千载。中国的佛教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日常言语之中。佛教教义中因果、因缘、追寻极乐世界的思想,同传统的儒、道思想一样,共同成为中国人的信仰。
佛教在中华大地两千年的传播,也深深烙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出现了法相宗、天台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禅宗、三论宗等几大宗派,佛像造型及所持器物的形象和意义等也越来越中国化。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艺术也随之千姿百态。以下是中国各个时期的佛像特征:十六国(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这一时期遗留至今的多为金铜佛像,且大多是青铜佛像。
佛像特点有四:
一、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且有分组状发纹。
二、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
三、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
四、佛像台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束腰须弥座。
(背景音乐—佛说& 桑吉平措)
我的更多文章:
( 14:02:33)( 16:24:52)( 18:51:33)( 22:10:21)( 16:35:39)( 15:45:44)( 13:24:22)( 23:05:43)( 23:04:30)( 21:59:5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6月14日,浙江公司的工作人员展示《金铜佛造像》“隋?铜鎏金佛教造像”。新华网图片 龙巍
&6月14日,浙江邮票公司的工作人员展示《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小版。新华网图片 龙巍
  新华网天津6月16日电(记者周润健)记者16日从天津市邮政公司获悉,《金铜佛造像》特种1套6枚及1枚16日起在中国正式发行,总面值12.80元。
  金铜佛造像是指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动的佛教造像,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诸天等形象。
  佛像作为佛教不可或缺的必备品,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中国佛教初传期多称作金人,其后亦称金泥铜像。
  据天津市邮政公司介绍,这套取材于西安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观复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珍藏的六尊金铜佛造像,分别为释迦牟尼佛(明)、无量寿佛(明)、地藏王菩萨(明)、普贤菩萨(明)、文殊菩萨(明)和慈悲观世音菩萨(五代)。取材为《西方三圣像》,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高超的金铜佛造像艺术。
  据了解,金铜佛造像不仅是宗教精神的具象和载体,也是一项博大精深的艺术门类,佛教艺术品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备受收藏界高度关注。近年来,以金铜佛造像为代表的佛教艺术品在大型拍卖市场上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其收藏前景十分看好。
相关新闻 &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海西晨报荣誉出品:│
COPYRIGHT 2008 海西晨报社 |
| 版权归海西晨报社及著作权人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海西晨报读者热线:(0&&& 地址:厦门市吕岭路122号&&&&厦门日报报业大厦12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邮票珍藏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