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入伍老兵残废军人病故遗属补助证

硝烟过后——闽籍老兵名录(二)
王德(),原名曾宗乾,又名庄玄,福建省澄海县(今龙海市)浮宫乡后宝村人。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闽南地区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帮助中共中央派来的陈明同闽南特委接上关系,迅速恢复福建的党团组织。1928年1月任共青团福建省委组织部长,1929年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日,参与组织和领导著名的“厦门破狱”行动。随后任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1931年调上海团中央工作,历任共青团中央巡视员、共青团满洲省委组织部长,共青团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共青团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同年12月因叛徒出卖被捕,1937年初经组织营救出狱,同年3月任中共北平学委组织部长,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中共绥远省工委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5月到延安,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科干事、地方科科长。1942年8月调中央晋绥分局工作,历任晋绥分局组织部副部长,八路军120师暨晋绥军区独立二旅兼第二军分区副政委,中共晋西北区委组织部部长,120师独立二旅代理政委、政委,晋绥边区第二地委书记兼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参加了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雁门区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广东粤西区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粤中区委第一书记兼粤中军区政委,广州市委第二书记,广州市委纪委书记,中共华南分局常委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候补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是党的七大、八大代表。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90岁。
027& 吴立夏
吴立夏(),福建省霞浦县水门乡大湾村人。1933年7月参加红军,193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闽东红军独立师四团饮事员、炊事班长,第二纵队二支队副队长,在闽东地区坚持了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初期,任新四军六团一营二连连长,随团长叶飞执行东进任务(“江抗”),参加了血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火车站、火烧虹桥机场等战斗。1939年冬因伤在阳澄湖疗养期间,依托张家浜群众基础好,河汊四通八达,芦苇茂密十分隐蔽等有利条件,对日伪军展开游击战,是京剧《沙家滨》的主要原型之一。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六师18旅一支队副队长,五团副营长、营长,五团副参谋长,参加了苏中敌后抗战的许多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一纵队副团长,参加了著名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建军区第三军分区(福安)参谋长、警备团团长,组织指挥了闽东地区的剿匪反霸和海防斗争。1951年4月参加华东局干部训练班学习,随后调任永安军分区参谋长。1956年转业参加地方建设,1958年9月从省文化干部学校毕业后,历任三明焦化厂厂长、三明水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三明市民政局局长、三明行政公署民政局局长兼复退军人办公室副主任等职,日光荣退休(1983年6月改为离休)。1995年11月因病逝世。
徐莲娇(),女,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岚谷乡人。出身革命家庭,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8月加入共青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上梅区儿童团团长,星村区团委组织部长兼儿童团长,星村区、黎源区团委书记,建阳县团委组织部长兼县儿童团书记,闽北分区区委青妇部长兼儿童局副局长,闽中特委妇女部长等。参加了闽北苏区的建设,1934年7月闽北红军编入抗日先遣队北上后,在闽北苏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5年11月在建阳执行任务时被捕,在狱中经受了严刑考验。1937年底国共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后,在党组织的营救下获释。1938年3月,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徐莲娇调新四军第三支队崇安留守处工作,同时任闽浙赣省委妇女部长。同年秋,选调中共中央东南局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由东南局直接派到新四军一支队一团任工作组组长,从事部队的政治工作。1939年11月,由东南局提名,增补为中共七大的福建省代表,随即赴延安出席党的七大。1940年12月到达延安后入中央党校学习,在延安参加了整风运动。1945年七大胜利闭幕后留在延安中央机关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日因病在南京逝世,终年72岁。
邓启修(),福建省上杭县通贤乡人。1928年6月参加儿童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0月在江西瑞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瑞金红军卫生学校学员,红五军团37团、红三军团10团卫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调任红一军团卫生队队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骑兵团卫生队长,晋察冀军区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卫生处处长,冀东军区卫生部部长等职,参加了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热辽军区卫生队队长,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卫生部部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国医科大学学习。毕业后担负起血清疫苗的研究、生产、防疫,放射医学,核安全防护以及中央的医疗保健等的组织管理工作,历任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中央卫生部司长、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局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等职。1982年离职休养,日因病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8岁。
030& 张启标
张启标(),福建省宁化县人。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福建军区独立第九团(红九团)班长、排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西苏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编入新四军二支队三团北上抗日,历任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苏中军区某团副团长,华中指挥部一分区东台县警卫团团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曾任县兵役局局长、人武部部长,浙江省军区温州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浙江省金华逝世,享年95岁。
王凯(),曾用名王警东,黄茂源,福建省闽侯县人。192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创建初期入党的老党员。1924年2月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任莫斯科留学生党支部委员。1925年回国后,历任中共上海地委(兼区执行委员会)工委会委员,全国铁路总工会上海总工会干事,上海铁路特别支部书记,吴淞独立支部书记,从事工人运动并兼任工人夜校校长。1926年4月调党中央工作,任中央秘书处与北方局之间的专职交通员。日在上海执行任务中被捕,被国民党当局判处无期徒刑,关押在南京陆军监狱,在狱中担任地下党支部书记。1937年抗战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经党中央和周恩来营救,于同年12月23日无条件释放,出狱后在桂林找到了党组织,随后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在桂林设立地下交通站,任交通站站长,负责党中央与南方局的联系。1941年农历正月初三在机要交通岗位上再次被捕,因未暴露身份,在党组织营救下获得保释。1941年6月奉命前往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此后任中央办公厅机要交通局科长。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央军委通信兵部军邮局副局长,国务院机要交通总局局长,中央办公厅机要交通局局长。1956年当选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于日在江西省进贤县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含冤去世。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持召开追悼大会,为王凯同志彻底平反。
032& 周应骢
周应骢(),福建省闽侯人。1915年毕业于吴淞商船学校,1919年毕业于烟台海军学堂,1929年至1932年在英国留学。曾任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参谋长、练习舰队参谋长,驻英国使馆海军武官,上海海军指挥部总指挥,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首席秘书兼海军代表,国民党海军第五署少将署长,国民党海军总部驻上海办事处主任等要职。1949年初开始,在我党领导下,不顾个人安危,为组织国民党海军起义、包括策动“重庆”号起义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拒绝赴台,留在大陆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积极动员原国民党海军旧属参加人民海军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大连海运学院教授,交通部参事兼高级工程师,中国航海学会理事,国务院参事等职,为培养我国的航海专业人才、发展航运事业鞠躬尽瘁。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
033 &张国坚
张国坚(),福建省漳州人,印度尼西亚归侨。1925年回国读书,上海暨南大学肄业。就学期间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吴淞区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干事,福建省委秘书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家保卫局白区工作部部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和两万五千里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调红四方面军工作,任红三十军政治部组织部长、保卫部长。抗日战争期间,历任陕北公学和华北联大政治部主任,冀中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参加了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期间,历任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兼社会部长,晋察冀中央局社会部副部长等职,为巩固和发展华北解放区做出了重要贡献。张国坚同志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曾经三度被敌人逮捕,在敌人面前都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处长,中央财委第三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日在北京病逝,享年50岁。
034& 钟大湖
钟大湖(),畲族,福建省福鼎市店下镇阮洋村渔井自然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1934年春加入赤卫队,1935年5月编入闽东红军,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战士、班长、排长,转战闽东、浙南边区。1936年调闽东北特委机关,历任警卫队队长,崇(安)浦(城)游击队指导员。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南方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五团二营四连指导员,参加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后,先后担任三支队特务连指导员,五团三营九连指导员。1939年随新四军挺进团北渡长江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历任合和独立团党总支书记、桐西大队教导员、桐潜怀工委书记、沿江团二营教导员等职,参加了繁昌保卫战、乌龟山激战、收复红杨树等著名战斗。1945年奉命组建新四军皖西大队,任大队长,领导了开辟皖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初期任皖西支队司令员,率部坚持皖西敌后斗争。1947年9月率皖西支队在大别山迎接刘邓大军南下,此后历任皖西军区二分区、桐城分区、安庆分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南京军政大学参加学习,此后历任福建省军区南平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闽侯军分区司令员,晋江军分区司令员,福安军分区政委,中共福安地委常委、书记处书记,福安军分区政委兼福安地委副书记,南平军分区政委,建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军区副政委、福建省军区顾问等职。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离职休养。是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第二、四、五届人大代表、常委,省民委顾问。日因病在福州逝世,享年87岁。
力一(),原名力伯皖,又名力浩熙,福建省永泰县白云乡人。著名电信及粒子加速器工程专家。1935年毕业于北平大学,1936年在海口参加我党领导的地下组织“抗日救国十人团”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海南分队,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革命战争时期,为创建我军和各解放区的电讯和广播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49年任上海国际电台军代表,1951年起先后在邮电部上海电信局和北京电信局任副局长,对新中国邮电和广播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1955年赴莫斯科热工研究所实习,期间参与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1956年回国后历任国家建委建筑技术局副局长,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参加了我国原子能研究基地的建设,分管加速器工程和学术组织的管理,为发展我国的高能物理科学和高能加速器工程建设,以及“两弹”的技术攻关做出了重要贡献。1975年调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83年底离职休养。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036& 邹昌茂
邹昌茂(),福建省龙岩县人。1932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于1932年11月任红12军103团三连战士,不久调江西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保卫局交通站交通员、警卫班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3月任延安二十里堡检查站站长。1940年10月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学习,此后历任八路军115师特务团副营长、作战参谋,参加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作战。1945年6月任八路军山东军区警备第一旅二团副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随所在部队开赴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2旅65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23师68团团长,第四野战军第45军134师401团团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和解放华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师长。1954年10月入南京军事学校学习,1957年12月任延边军分区副司令员,1978年3月离职休养。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逝世。
037& 戴旭民
戴旭民(),又名戴血民,福建省南安县码头镇人,菲律宾归侨。1934年7月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任菲律宾共产党华侨干部会领导下的工人俱乐部负责人,组织抗日宣传,创办抗日剧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积极组织旅菲华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筹集经费物资支援国内抗战。1938年1月与沈尔七一起,带领“菲律宾华侨归国抗日义勇队”辗转进入闽西,随即改编为“华侨随军服务团”,任副团长,随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不久,正式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第三纵队三团营长,新四军一师三旅司令部人事教育科科长、军工科科长等职,参加了半塔集、郭村、黄桥、高邮等战役和开辟苏皖边区第四分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中任华东野战军某部团长,参加了苏中、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等战役。随后调空军工作,历任空军航校副校长,军副参谋长,乌鲁木齐空军指挥所副参谋长等职,参与创建人民空军。1982年离职休养,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72岁。
038 &黄永山
黄永山(),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乡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12军战士、班长,1931年调红一方面军总部警卫营,历任班长、排长、中央一队(中央直属机关管理科)队长等职,担负红军和中央苏维埃政府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工作,曾任毛泽东同志的警卫班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二分区19团连长、营长、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开辟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独一旅副旅长、华北军区补训第三旅旅长、华北军区教导第三师师长等职,参加了华北战场的解放战争。1949年8月调福建军区工作,此后历任福建军区第四军分区(闽侯)司令员,南平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因病在福州逝世。
黄冬(),女,福建省德化县水口乡湖坂村人,嫁毛厝村贫农毛光储家。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活动,其次子毛材、三子毛票都是中国共产党闽中游击队的重要领导人。1942年任闽中党组织和闽中游击队交通员,长年为游击队筹措物资给养,甚至向亲友乡邻借贷资助游击队。在敌军残酷“清剿”毛厝村时曾两次被捕,均因证据不足获释。1947年5月在执行联络任务中,因叛徒告密再一次被捕,历经酷刑讯问,甚至把她与一条大蛇关在一起,但黄冬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由于受到非人折磨,黄冬在狱中染上重疾,敌人见实在掏不出半点东西,只好予以保释。但因屡遭残酷摧残和精神折磨,导致精神失常。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治疗,病情好转,然已无法恢复工作。1967年因病逝世,享年83岁。
040& 徐文良
徐文良(),福建省南安县人。194
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晋永南(晋江、永春、南安)工委干部,中共扬美支部和小路支部书记,南安第八区区中队指导员,参加了晋永南边区的游击战争和剿匪反霸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晋江专员公署经济协作局副局长,南安县委委员兼洪濑、康美、大灯、城关等区(乡镇)和公社书记。1983年离职休养,1998年因病逝世。
041& 洪雪立
洪雪立(),原名洪学礼,福建省南安县丰州镇人。青年时代南渡新加坡、印尼谋生。1926年在印尼加入中国国民党,任爪哇支部红排分部常委。1927年回乡募捐创办中南学校,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罪行。1929年前往菲律宾为中南学校募捐经费,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从菲律宾回国,参加中共丰州支部活动,同年6月任中共泉州县委委员兼南安区委书记。8月被捕,经保释后前往印尼。1931年与洪骏声、林仲等人在印尼泗水建立中共玛琅中学支部,出版《赤潮》刊物宣传革命。1933年荷兰殖民者查封《赤潮》,驱逐洪雪立出境。1934年回到泉州后进入晋南(晋江、南安)游击区工作,任中共山边区委书记,率山边区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国民党军调集重兵大规模“围剿”晋南边区,闽中红军受到很大损失,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洪雪立转移到惠安县当教员,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6年夏,洪雪立在厦门《江声报》任编辑,并与中共厦门工委取得联系,参加文化支部的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厦门各界成立抗日后援会,雪立任文艺界后援会的《抗日导报》主编,大力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分裂投降。日寇侵占厦门后,市工委组织“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在漳州一带开展工作,洪雪立任秘书长兼组织部长。1938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取缔厦青团后,洪雪立奉命到香港组织“厦青团后援会”,发动港澳和海外乡亲声援厦青团,要求国民政府释放被捕团员,迫使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把团员解散到各地。1939年,洪雪立受命到菲律宾筹建报馆,出版《建国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菲律宾共产党领导下参加抗日战争,先后担任吕宋中央局经济委员会顾问,菲律宾特别委员会常委兼组织部长、菲共华侨委员会常委兼组织部长等职,参与创办《华侨导报》、《华商公报》。1948年因病回北平治疗。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在教育部工作,1959年任内务部聋哑司司长,此后任北京市聋哑学校校长。1971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洪潘(),福建省南安县英都镇人,马来西亚归侨。1935年毕业于国立上海音乐院,此后留学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1941年获甲等毕业文凭。1942年任设在重庆的中国陆军军乐学校教育长,发起组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的军乐团,亲任团长兼指挥,授少将军衔。期间,创立中国军乐理论和演奏风格,对中国军乐走向正规化产生了深远影响。1949年初,已经随国民党当局撤到金门的洪潘,毅然拒绝上蒋介石派来接他赴台湾的飞机,辗转来到厦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南京任教于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1952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参与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任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总教师兼指挥。1954年调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为我国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的军乐演奏家和教育人才。他是江苏省政协常委。日因病在南京逝世,终年95岁。
043& 梁新民
梁新民(),又名梁允作,曾用名黄心平,福建省南安县象山人。1936年入读龙溪简师,1937年春参加中共领导的学生组织“读书研究会”,1938年参加“厦青团”抗日救亡活动,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形势和环境条件的限制,直至1942年6月才正式履行入党手续)。抗日战争,历任翔云党小组组长,安南同(安溪、南安、同安)边区临时工委委员,南安县工委宣传委员,1942年夏受党组织委派,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任特务头子梁后宙的“私人秘书”,为党组织提供了大量情报并策动敌“翔云抗日自卫队”起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安南同边区军委主任,安南同游击大队大队长兼政委等职,率部转战安南同边区,为创建安南同游击区做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9月率部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解放南安。此后历任南安二区区委书记、副区长,中共南安县委委员,土改工作队中队长,参与领导南安人民政权的建设和剿匪斗争、土地改革。1953年调宁化县工作,不久再调回南安,任第七区区委书记,金门县长(未到任)、南安县副县长,晋江专署侨务局长,泉州大学医学院院长等职。1958年由于对“大跃进”提出不同意见受到批判,并因执行“白皮红心”任务打入敌特组织等历史问题受到不公正对待,被降职降薪、下放劳动改造。六十年代初经甄别予以平反。“文革”期间再次受到冲击,身心俱受伤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得彻底平反,因身体原因,以半休方式任福建省汽车配件公司泉州销售公司党支部副书记,不久离职休养。日因病在泉州逝世,终年85岁。
044& 吴立批
吴立批(),福建省福鼎县管阳乡西阳村人。父早丧,少年时代即外出随一铜匠学艺谋生,其间认识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1934年4月参加红军,193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任红军青年团宣传队队员兼警卫班长,同年11月任中共霞鼎泰(霞浦、福鼎、泰顺)二区红军游击队队长,1935年任福鼎县新兵队队长,在国民党军清剿苏区时,率100多名新兵坚持英勇斗争。同年11月率队赴寿宁编入闽东红军一纵队。此后历任红军教导队班长,第一纵队二支队副队长、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部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历任新四军三支队六团一营一连三排排长,江南抗日义勇军(江抗)二营四连指导员,挺进纵队侦察连连长等,参加了东进江南、夜袭浒墅关车站、郭村保卫战和黄桥决战等战役。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一师四团二营副营长,苏中独立支队三营营长,太仓警卫团副团长,一师一旅三团参谋长,苏中泰州独立团参谋长,靖江独立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各个重要战斗。解放战争期间,历任苏中第三军分区独立旅副团长,华东野战军11纵队32旅94团团长,第三野战军第29九军教导团团长,福建军区闽侯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固、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和解放上海、福建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29军85师副师长,组织和领导闽江流域的剿匪作战。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曾多次负伤,为三等甲级残废。1952年离职休养,定居苏州第一高干休养所。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日因病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63岁。
045& 郑衍宗
郑衍宗(),又名郑际林,福建省福鼎县前岐镇凤桐村人。少年时代在前岐小学就学时,受校长王宏文等人的革命启蒙,积极参加秘密斗争。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任中共鼎平下东区组织科科长,以凤桐小学校长的身份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任中共福鼎县委宣传部长,1941年初改任组织部长,同年12月代理中共福鼎县委书记。时国民党顽固派借皖南事变之机,疯狂“清剿”闽浙边区。郑衍宗坚决贯彻中央“隐蔽精干”的指示,转入隐蔽斗争。1946年10月,闽东、浙南地区党组织利用国民党发动内战、后方空虚的有利时机,从隐蔽转入公开,相继恢复各级党组织,并开展武装斗争。同年11月,郑衍宗调任中共鼎平县委书记,迅速恢复福鼎、平阳地区的党组织和游击队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巩固了闽浙边区游击根据地。1949年5月组织领导国民党前岐镇镇长李永耀起义,此后领导鼎平县委和闽浙边区纵队鼎平县大队配合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解放鼎平地区。福鼎解放后,郑衍宗中共福鼎县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衍宗调上海工作,历任中共上海市榆林地委组织部长,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中共上海无线电厂党委书记,上海市二轻局供应处处长等职。“文革”期间受诬陷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1982年12月因病在上海逝世。
046& 董德兴
董德兴(),又名董阿绍,福建省福鼎县点头乡大坪七斗冈人。1935年4月在福鼎参加游击队,1936年春编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随部队转战闽浙边区,1938年3月随部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历任新四军二支队四团战士、班长、排长,新四军独立二团连长,皖南事变后编入新四军六师16旅干部训练班副队长,新四军独立团副营长,四纵队特务营营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营长,第三野战军第28军82师245团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福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福建省建宁县人民政府县长,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区长、区委书记,福州市粮食局局长等职。1957年10月调任福鼎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59年4月任福安专区劳动局局长,计委副主任。因对“大跃进”等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于1959年“反右倾”中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撤职处分。1962年中共福建省委撤销对他的结论和处分。日,中共宁德地委给予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和政治待遇。1983年7月因病逝世,终年66岁。
047& 廖义融
廖义融(),化名阿三,福建省福鼎县叠石乡八斗村人。1936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转战闽浙边区,同年9月调到中共桐霞县委机关工作,11月调任桐霞游击队班长,参加了开辟福鼎、泰顺游击根据地的斗争和残酷的反“围剿”战斗。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浙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廖义融随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留在苏区坚持抗日反顽斗争,历任省委机关青年班班长、中共浙南特委特务班副班长、特委机关党支部书记等职,在严峻的艰难岁月里坚持游击战争,圆满完成了特委机关的警卫任务,保卫了特委机关的安全。1945年12月调任中共永嘉县委副书记,并先后兼任浙南游击队十三区队副政委、政委,为创建永青(永嘉、青田)革命根据地和十三区队做出了卓越贡献,使十三区队成长为闽浙边区纵队的一支主力部队。1949年4月任中共永青中心县委委员、永嘉县委书记兼县民主政府筹备委员会主任,为和平解放温州和围歼南逃的国民党特种部队交通警察第一总队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温州市委委员、市农会主任,中共永嘉县委副书记、县长,温州市人委监察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总工会温州办事处主任,中共温州地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兼温州农学院党委书记等职。1963年5月调任中共丽水地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丽水地区内务局局长等。1973年调回温州,任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党委副书记等职。1979年任温州行署视察室副主任。1994年2月因病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逝世,终年74岁。
048& 陈勉良
陈勉良(),福建省福鼎县前岐乡龟岭村人。1933年6月参加革命,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在龟岭半山和浙江平阳县岗头、温州窟一带活动,组织和发动群众。1934年春任上东区筹备组财政小组长,配合红军游击队打土豪筹集革命经费,化装为商人赴敌占区购买急需物资。1936年任前矾区人民革命委员会副主席,负责前矾区秘密联络站工作,在岭头村枫树坪以经营豆腐作坊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1937年农历正月初四,国民党前岐民团包围联络站,搜捕前矾区委组织委员林桂程。陈勉良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掩护林躲藏后挺身而出,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折磨,仍保守党的秘密,亦未暴露身份。经党组织多方营救获得保释。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红军改编新四军北上抗日,陈勉良受命留在苏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期间先后参加中共鼎平县委、中共浙南特委举办的党员训练班和军事训练班,1941年调到闽浙边区分管财经工作。皖南事变后按照中央“隐蔽精干”的指示,转入沿海一带坚持斗争。1946年10月,闽东、浙南地区党组织利用国民党发动内战、后方空虚的有利时机,从隐蔽转入公开,相继恢复各级党组织,并开展武装斗争。同年11月任中共泰平区区委书记,迅速恢复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使泰平区成为特委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期间,率领游击队打退了敌军的多次“清剿”。1948年12月率部参加闽浙边区纵队攻克泰顺县城的战斗。1949年4月任中共鼎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参加了推动国民党前岐镇长李永耀的起义工作。5月28日率部进驻前岐,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解放福鼎。此后任中共福鼎县委常委兼民运部长,组织领导剿匪反霸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福鼎县委常委兼农会主席,中共福安地委委员,中共柘荣县委书记,福鼎县委书记、第一书记,副书记兼县长等职。“文革”期间受到诬陷迫害被隔离审查,1981年11月得到彻底平反并恢复工作,调任福建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日因病在福州逝世,终年80岁。
049& 谢秉培
谢秉培(),又名谢甫宗,福建省福鼎县桐城乡岭头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利用群众选他任国民党保长的职便,为地下党收集情报,掩护革命同志。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岭头村党支部书记,鼎泰区委宣传委员,福鼎西北区委书记,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开展地下斗争。1939年,中共浙南特委组织部长林辉山在福鼎被捕,谢秉培利用社会关系联络几个保长积极营救保释。1946年10月,闽东、浙南地区党组织利用国民党发动内战、后方空虚的有利时机,从隐蔽转入公开,相继恢复各级党组织,并开展武装斗争。同年11月,谢秉培复任中共西北区委书记,率游击队转战闽浙边区,取得了五里牌处决恶霸林梓才,配合县大队在福船伏击泰顺国民党常备队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地方政权,为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南下奠定了基础。1949年4月任中共福鼎县委副书记,于6月11日率闽浙边区部队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福鼎。此后,历任中共福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兼福鼎县县长。1956年调省委干校学习,1958年调任三明市热电厂副厂长,继任三明市民政和人事局长,1962年10月调任福鼎县县长。1965年因病逝世,终年54岁。
050& 刘清扬
刘清扬(),福建省福鼎县前岐乡井头村人。从省立第三中学毕业后回到前岐小学执教,期间与王宏文等人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中共福鼎县委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12月任中共台州特委书记,长期坚持浙东地区的抗日游击斗争。1945年8月,新四军苏浙军区一部在浙东对日军展开大反攻,刘清扬任新四军浙东纵队后勤部长。1945年底,苏浙地区新四军部队按照国共“双十”协议北上后,留在浙东坚持斗争,任浙东工委书记。1947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49年在党组织营救下出狱,先后担任浙东行署秘书长,中共四明地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浙江日报》社秘书长兼经理,公营厂矿联营处副经理,华东区黄麻办事处经理等。1955年在“肃反”运动中蒙冤错捕入狱,1959年病逝。1985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对刘清扬的历史进行复审甄别后给予平反,恢复名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残废军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