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画家顾安的画要韩敏画家多少钱一平尺平尺

【雅昌专栏】朱万章:粤博绘画经眼录(上)
摘要:广东省博物馆因毗邻港澳,地处对外交往的窗口,故南来北往之书画藏家多汇聚或途经此地。更重要的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活跃于北京书画鉴藏界的书画鉴定家苏庚春()因受广东省高层领导邀请,南下供职于该馆,以独到的鉴定眼光和资源丰富的人脉关系,相继从广东、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征集…
推荐关键字
  广东省博物馆因毗邻港澳,地处对外交往的窗口,故南来北往之书画藏家多汇聚或途经此地。更重要的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活跃于北京书画鉴藏界的书画鉴定家苏庚春()因受广东省高层领导邀请,南下供职于该馆,以独到的鉴定眼光和资源丰富的人脉关系,相继从广东、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征集书画,奠定了该馆书画收藏的基础。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2001年苏庚春先生归道山止,已累计为该馆征集宋元以来书画六千余件,其中有1012件经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鉴定确认为精品,分别编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九册)》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三)》中,使该馆成为在中国大陆地区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天津博物馆的书画收藏大馆。尤其是明清时代的书画,无论从各个阶段代表性书画家人数和作品数量,还是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都是富有特色的。在主流美术圈之外,该馆还特别注重区域性书画的典藏,从明清时代直到20世纪以来的广东书画作品,均有大量收藏,成为该馆书画鉴藏的特色之一。  自1992年至2013年,笔者断断续续在广东省博物馆书画库房呆了二十一年。其间,寓目书画数千。举凡各个时期重要法书名绘,无不手自摩挲,会然于心。今欣闻广东省博物馆举办馆藏历代绘画展览并举办研讨会,索序于余,遂欣然命笔,择其过眼之佳者,分述如次,或可窥其绘画鉴藏之一斑。  一、宋元名迹  广东地区,因炎热潮湿,自古以来,不利书画收藏,故宋元名迹极为罕见。尽管如此,广东省博物馆亦在南中国地区异军突起,所藏宋元名迹首屈一指。北宋的《群峰晴雪图》虽无作者名款,但却有&熙宁辛&三字,据此可推出绝对年款乃1071年。而年款书于树缝山石间,则是沿袭&画之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 &之风,同时亦印证&至宋始有年月纪之,然犹是细楷一线,无书两行者&。该画乃广东藏家吴南生所捐赠,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在诗堂中题识,称&此图风格特为温润,为北宋所罕见&,足可见北宋山水画风之侧影。此画乃该馆所藏绘画中之年代最早者。  南宋陈容的《墨龙图》,乃该馆所藏绘画中最具分量者,一度被目为镇馆之宝。陈容以画龙著称,然其作品,世不多见,笔者曾专文论述,阐释其传世作品及艺术特色。近世鉴定家徐邦达()在其论著中言及此图,许为佳构,而张珩()则在其《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提及陈容另一件佳作《九龙图卷》(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则可与该图并称陈容作品之双壁。是图所绘云龙飞翔,尽得神龙飞跃灵动之态。元人汤垕称陈容&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此图正可印证此说。大凡研究宋代绘画史者,未有不提及此图者。(图1)  图1 宋&陈容 《云龙图》  另有一件署款为&夏圭&之《春游晚归图》斗方,乃香港藏家李国荣先生所捐赠。2000年8月,笔者曾随先师苏庚春一道赴北京徐邦达寓所,一同掌眼,均定为宋代佳作,而&夏圭&款则为后添。此图树枝乃马远笔法,而山石则为北派风格,实乃南宋时代山水之缩影。  宋人《伏虎罗汉图》是佛教题材人物画,衬景如松针、枝桠与山石等均为宋人笔法,人物之衣纹、线条遒劲而流畅,如行云流水。既反映出宋代山水画的一个侧面,也可证宋代人物画之特色。此图曾经书画家唐云()、周怀民()等鉴藏。  元人《古木遥岑图》(又名《溪山烟霭图》)署款&郭熙&,但从时代特色看,与郭熙并无关系,经鉴定确认为后添款,且为元人作品。此图钤有朱文方印&辑熙殿宝&、朱文半印&典礼纪察司印&和朱文方印&孙承泽印&。&辑熙殿宝&是南宋皇家藏书楼藏书印,与常见的被公认为标准印的原印的刻法与线条略有不同,当为后世伪刻加钤;&典礼纪察司印&是明代内监掌管藏物之印。&孙承泽印&与《中国书画印鉴款识》所载印鉴一致,当为清初收藏家孙承泽()曾经鉴藏,不过据查孙氏《庚子销夏记》,则并无著录。杨仁恺()认为此画&作品风格出自郭熙,而功夫有所不逮。后人加上名款,有画蛇添足之嫌。应为元人无名氏之作,或曾见具款,被作伪者割去,亦未可知。此类情形,所见不鲜&,此图可作为书画作伪改款或后添款的范例。此图树枝为蟹爪枝,山石则为斧劈皴,为典型的宋代画风。此图系元人仿郭熙风格所绘,故画风与郭熙的代表作《窠石平远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和《早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极为接近。据此可看出在郭熙绘画在元代受到追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黄鹤楼图》团扇是为元人作品,但上面署款&元丰二年龙眠居士李公麟制&,并钤白文方印&龙眠&和朱文方印&伯时&。款印均系后人所添加,这是将无款画添加新款或原旧款挖补后添加伪款和印,是书画作伪常见的手法之一。此图所绘黄鹤楼的鸱吻朝内,乃宋代建筑风格,山水衬景也沿袭了宋代画风。  元人《竹石图》并无款识,其画风颇类元代李衎()、柯九思()、管道昇()、顾安(年后)、吴镇()等人墨竹画风,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属典型的文人画。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鉴定此作时认为其画风&近顾定之&,顾定之即为元代画家顾安,以画墨竹名世。  此外,另一件元人的《古木兰石图》也无款识,画风古雅,其画兰承继了宋代赵孟坚()风格。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杨晓萌010-顾安作品价格多少钱 &&
16:00:12如有购买书画,或有名家书画欲鉴定或交易的,可联系 158- 周先生 现面向全球征集顾安作品一副“盛世兴收藏”。目前,随着国内名家书画市场交易的日趋活跃,各路买家在此纷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得大多数名家书画作品的市场价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呈现出多年难遇的一派“买方市潮的热闹景象。由此,很多书画投资收藏者手中先前购入或收藏的书画作品都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值,从而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即这些升值的书画作品是否应当了结和变现,以及如何去了结和变现。实际上,“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家喻户晓的歌词,对于欲取得名人书画投资收藏效益来说,也是十分中肯和贴切的。由于书画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谋求投资的保值、增值,“不出手”变现,就无法实现保值的目的和真实地评价增值的程度; 即对书画投资者而言,如果只是一味地购入书画作品,而不是根据艺术市场的变化及时和合理地将某些藏品“出手”,调整和优化自己书画藏品的结构,回避相关的风险,那也是既不现实又不明智的。那么,究竟应当在何时为你打算出手的书画藏品,找到一个合适的“婆家”呢?以下几点有关“出手”时机的把握,以及不同“出手”途径利弊的阐述,也许会对你的书画藏品在变现时有所帮助。叶毓中作品每平尺价格多少钱-----------着名名家的字画部分交易记录:【陈师曾】1920年作 大寿大利 繁花似锦 成扇 设色纸本 成交价格:¥575万【程十发】 《召树屯和喃婼娜》画稿 镜心 成交价格:¥1100万【范曾】1946年作 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 书法对联 镜心 水墨纸本 成交价格:¥3248万【傅抱石】1944年作 杜甫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成交价格:¥9200万【关山月】山村跃进图 手卷 设色纸本 成交价格:¥3584万 【吴作人】战地黄花分外香 布面 油画 成交价格:¥8050万【赵无极】 1958年作 抽象 油彩画布 画框 成交价格:¥8968万一.何时应该卖出你的书画藏品 1、短期内有较大增值机会当你投资收藏的书画作品,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较大幅度的增值,比如遇到专题收藏大家或资金雄厚的收藏机构,愿以远远高于你的买价,甚至远远高于当时的市场行情价(50%以上)请求你转让时;或当书画艺术市场的交易行情突现火爆,而你又预计这段行情不久后将会回落时;或当你发现了自己所购藏的书画作品有了较大的升值潜力,即该作品曾参加过重要的展出,或有过重要的着录和发表时:那么你就应该抓住这一良机,将藏品“出手”变现。2、长期投资有较高年收益一般而言,书画投资是一种长线的投资项目,其平均年收益率的明显上升,往往要过3至5年的时间才能呈现出来。因此,一旦你投资收藏的书画作品的市场行情,有了急剧上升的状况时,你即可考虑将这些以前低价购入的画作“出手”,再将回笼的资金投入还没有上涨的其他书画作品。那么,如何来计算书画投资的长期收益呢?其公式为:书画投资年收益率=[(卖出价格-买进价格)/ 买进价格)]/(买进至卖出总天数/365)×100%3、投资前景明显不佳时首先,当你了解到自己拥有其书画作品的那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水平,已明显地停滞不前,甚至步入了衰退期,而这时他的艺术地位和艺术成就又没有得到收藏界的一致肯定,即表明收藏他的书画作品今后不会再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时(此状况往往表现在一些老年书画家中),就该及时出手。其次,当你发现在自己拥有其作品的这些书画家之外,艺术市场中又出现了与前者艺术风貌相近的其他书画家的艺术水准已后来居上,并且在艺术市场上的影响力和作品行情等方面已大大超过了前者时(此状况主要发生在同一画派的一批传承弟子之间),也应及早出手。再者,当你发现一位书画家的艺术风格和面貌在近期有显着的变化,且此变化又远较前期作品的风貌更加受到收藏界的追宠,即更有投资收藏前景时(此状况时常会在同一位中老年书画家在其“变法”之后出现),为了调整自己的藏品结构,也应尽快地将那些今后升值空间不大的前期作品“出手”变现,以便及时规避投资收藏的风险了。4、市场上出现“假画看真”时如果当你发现自己投资收藏的某位书画家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出现了与其真迹几可乱真的赝品,甚至这些赝品已在艺术市场上流通或在拍卖会上能以接近真迹的价格拍出,即说明一些内行人士已将“假画看真”时(此状况主要发生在某些缺乏自身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没有过人笔墨功力的书画家之中),理当意识到“假作真来真亦假”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一方面说明被仿者艺术水准不高,其作品今后不可能会有良好的投资前景;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其真迹今后将愈加难于“出手”。因此,如果遇到了这种状况,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手中的藏品以微利价或原价,甚至“略亏”的价格,尽快变现出局。5、不能妥善保管藏品时如果当你因为年老体弱,或身患重病,或生活状况急剧下降,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妥善保管自己多年精心收藏的书画精品时(此状况常常出现在老一辈书画收藏家中),你就应当尽早地考虑将其适时“出手”了。至于为它们寻找哪类“婆家”,是将其捐给博物院或美术馆,或是把它们送到拍卖会上去,抑或拿到画廊出手变现,还是转让给亲朋好友,这完全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决定。如此这般,一是可以借此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二可以避免因自己无力妥善保管时,有可能被并不热爱书画艺术的晚辈所疏忽或因保管不善而使得这些藏品遭到毁坏、遗失和散落,甚至还有可能会被他们当作废品贱卖了。二.如何为书画藏品找个合适的“ 下家 ”1.参加艺术品拍卖会当你准备出手的藏品中,有大师级或着名的书画名家作品,并且是不急于很快变现时,将它们送到国内着名的艺术品拍卖行(如北京的嘉德、翰海、中贸圣佳、华辰,上海的敬华、朵云轩、崇源等),在大型的书画拍卖会上(通常在春秋两季)拍卖,无疑是书画藏品“出手”变现的好选择。因为这些着名的艺术品拍卖公司都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宣传和策划经验,随之而来的是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卓越的经营业绩;近期屡屡刷新多位书画大师作品历史价位的,都出现在这些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上,就是其好的明证。2.送到画廊去立刻变现一般画廊都会兼有收购名家书画的业务,你如果急需将书画藏品变现时,可以通过多跑几家画廊询价比较后,后出售给出价高的那家画廊。将书画作品卖给画廊的大好处,是由于画廊不仅收购大名家的作品,就是对于中小名家的作品,只要他们认为收购后有利润可赚,他们也会以合适的价格,立即付现钱给你。如果你的书画藏品较受艺术市场的追宠,那就可以很快地出手变现,即一手交货一手拿钱,这样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缠和烦恼,即事后买主提出画作的真假问题,那他也只能找画廊去理论了。3.转让给书画爱好同仁将自己的书画藏品直接转让给书画收藏爱好同仁,应当也是“变现”的较佳选择。首先,应当尽量考虑将一些特殊的藏品,如有特殊题材或特殊形制的书画藏品,转让给专题收藏家,因为他们通常对想要收藏的作品能够出较高的价格,同时对你以前在此藏品上花费的大量精力和心血而言,如若能使它们在这位专题收藏家的手里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是它的优秀归宿了。其次,可以考虑转让给那些初入门的书画收藏爱好者。这是由于他们正处于从“我无”到“我要有”的起步阶段,这时他们既有购买的激情,又有充足的资金,而且对作品的题材和质量也不太挑剔,比较容易与其按照“市场行情价”成交。如您手上有中国古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需要鉴定咨询了解市场请联系:158- 周先生(字画部负责人)联系人:周先生(微信同号)手机:158-邮箱:此古玩之所以可宝贵也,书法家九十八”说的就是要了解历史文化,方能结纳古玩商铺,在北京任职时顾安作品价格多少钱免责声明:以上信息内容由会员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详询请联系信息原作者!元代顾安的墨竹画赏析_中国书画_新浪收藏_新浪网
元代顾安的墨竹画赏析
元顾安《竹石图》轴
至正十九年(1359年)作
元顾安 《拳石新篁图》轴
元至正乙巳年(1365年)作
纵91厘米 横33.1厘米
《幽篁秀石图》轴 纵184厘米 横1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武汉 李笙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四季长青的竹历来都是画家所钟爱的传统题材。竹,不畏严寒,修身直立,中通劲节,清雅脱俗,清秀于外,雅逸于心,名列“四君子”和“岁寒三友”,令历代骚人墨客为之倾倒,甘愿为之不惜笔墨,或绞尽脑汁赋诗吟咏,或寄寓纵情泼墨绘之,与竹为邻,万般钟爱。在风云变幻的历代兴替中,最短的元代虽不足百年,但画坛名家辈出,如赵孟、吴镇、柯九思等都是名重一时的画竹名家,李b更是将自己对前人和他自己生平画竹的经验进行总结,撰成《竹谱》一书,广征博引,颇称淹雅,顾安亦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顾安的《竹石图》轴(图1) 纵170.7厘米,横99.7厘米,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面构图极其简练,但师法自然,结构谨严,疏密相间,张弛有致。数竿修竹在风中摇曳,枝叶扶疏,与一旁的磐石相依相偎,顾盼生姿,显示出一种生命的活力。画面布景和谐,只见一块坚硬的大磐石卧于下方,另有数块小石随意点缀,石上苔痕点点,显示出磐石经受风雨洗礼的沧桑久远。在石侧、石后,几竿修竹傲立,虽身姿纤细,但竿竿挺拔,在清风的吹拂下,枝叶婆娑,仿佛几位窈窕的仙女,妩媚而又不失劲节丰姿,显示了作者细腻、纯熟的笔法。石缝间和空地上,杂草丛生,几株竹笋拱出地表,长成新篁,意境幽深。磐石以中锋勾勒皴擦而成。竹竿以淡墨勾画,枝节圆润,劲拔毕现。竹叶以浓墨撇写,明暗相间,繁密而不乱,向背俯仰各具姿态,神气俱全。运笔遒劲挺秀,用墨润泽清新,以墨色深浅描绘竹子之远近、向背,深得文湖州(文同)画竹妙意。整个画面高古雅洁,构图极富层次感,浓淡相宜,取势娴熟。特别是风中竹叶的动感之态,让人油然而生出“举头忽看不似画,侧耳静听疑有声”的美妙感受。在画左上有作者款识:“至正十九年三月二日顾定之写。”至正为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孛儿只斤妥滋蓝哪旰牛琳拍晡1359年,顾安时已年逾古稀。此幅《竹石图》为其晚年作品,技法纯熟,简洁精妙,笔墨浑厚沉着而无半点凝滞,灵秀之气溢于楮墨。从中可管窥见作者借画竹石,来标榜自己如竹一般高洁的思想感情和不同凡俗的精神气质。
  顾安《拳石新篁图》轴(图2) 纵91厘米,横33.1厘米,纸本。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构图简洁,只有一块小石和数竿新竹。小石如拳,静静地占据了画幅左下角位置,一丛荆棘蔓生于石上。石旁,几竿新竹依石而立,枝节横生,劲节毕显。与竹竿的瘦削细长不同的是:竹叶的描绘极其夸张,硕大如挥舞的剑戟,与竹竿的纤细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反差。作者笔法老到,劲健有力。墨色的运用,浓淡、明暗拿捏有度,使画面墨色清润浓厚,各得其宜,颇具神韵。画面上方,自右至左有百不居士题诗和清乾隆皇帝御题诗各一首,百不居士题诗云:“节君自是非今尔,石丈谁能拜下风。惟有王猷并米芾,高情千古远相同。”字里行间给予顾安作品极高的评价。乾隆诗云:“一拳之石几叶竹,空谷无人结契幽。淡霭轻烟风入际,声相应复气相求。”观画上作者款识“至正乙巳闰月写于岁寒楼定之”,可知这幅画创作于元至正乙巳年(1365年),正是顾安去世之年,其生命不息、艺术不辍的精神写照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顾安《幽篁秀石图》轴(图3) 纵184厘米,横102厘米,绢本。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构图饱满,情趣横生。作者运笔落墨进止雍容,潇洒纵逸。图中一片修长苍翠的茂竹,亭亭玉立,围绕着一块嶙峋剔透的怪石恣意生长,几株杂草丛生,与几枝新生的竹笋一起,昭示着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很好地烘托了画面效果。元末明初书法家、鉴赏家张绅与顾安友情甚笃,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顾安、张绅、倪瓒合作的《古木竹石图》轴,顾安画古木,张绅绘修竹,3年后倪瓒另画石头并题诗,装裱后珠联璧合,成为传世名画。在这幅画的左上方,有张绅所题诗句,书法墨气苍古,一气呵成,诗画结合,相得益彰。
  顾安生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卒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字定之,自号迂讷老人,平江(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淮东(今属江苏北部),故自称“淮东顾定之”。官至泉州路枢密院判官。墨竹画法兴起于北宋时期,到了元代蔚然成风,成为元代画家写意寄兴的重要题材之一,以至于形成中国画科中的传统画法。顾安以善画墨竹名世,远师北宋画竹名家文同,宗法李b,兼容赵孟、柯九思诸家,自成面貌。顾安喜画风竹新篁嫩笋,在表现上追求刻画出竹子“清且真”的物态风神和内在品性,强调画竹艺术除了讲究笔墨趣味,还应具有写实精神,所绘竹子均枝干劲挺,叶片繁茂,不卑不亢,意态飞扬,充满文人画的清润情调。
  观上述数幅墨竹画,作者用笔劲健沉静,兼工带写,以中锋行笔,兼容侧锋,几乎不见复笔。尤其是竹叶的画技,以书法的撇、捺起笔和收笔,体现了赵孟所倡导的“写竹还需八法通”的画竹原则,使画面显得条理清晰,清疏淡雅,气韵生动。竹与石相互呼应,或端然静卧,或绰约多姿,二者一静一动相映成趣,间以野草、嫩笋、新篁、荆棘衬景,浓淡干湿并用,构成了一幅幅幽雅明快、生机勃勃的超逸意境,很好地突出了画面的主题。
  责编 潇然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010-&&|&&&&|&&||||||||||||||||||
【诗艺园地】
当前位置: >
笔劲健沉静,兼工带写——元代顾安的墨竹画
&&来源:《收藏》杂志&&作者:李笙&&编辑:星寒&&
元顾安《竹石图》轴 至正十九年(1359年)作元顾安 《拳石新篁图》轴 元至正乙巳年(1365年)作 纵91厘米 横33.1厘米《幽篁秀石图》轴 纵184厘米 横1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四季长青的竹历来都是画家所钟爱的传统题材。竹,不畏严寒,修身直立,中通劲节,清雅脱俗,清秀于外,雅逸于心,名列“四君子”和“岁寒三友”,令历代骚人墨客为之倾倒,甘愿为之不惜笔墨,或绞尽脑汁赋诗吟咏,或寄寓纵情泼墨绘之,与竹为邻,万般钟爱。在风云变幻的历代兴替中,最短的元代虽不足百年,但画坛名家辈出,如赵孟、吴镇、柯九思等都是名重一时的画竹名家,李衎更是将自己对前人和他自己生平画竹的经验进行总结,撰成《竹谱》一书,广征博引,颇称淹雅,顾安亦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顾安的《竹石图》轴(图1) 纵170.7厘米,横99.7厘米,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面构图极其简练,但师法自然,结构谨严,疏密相间,张弛有致。数竿修竹在风中摇曳,枝叶扶疏,与一旁的磐石相依相偎,顾盼生姿,显示出一种生命的活力。画面布景和谐,只见一块坚硬的大磐石卧于下方,另有数块小石随意点缀,石上苔痕点点,显示出磐石经受风雨洗礼的沧桑久远。在石侧、石后,几竿修竹傲立,虽身姿纤细,但竿竿挺拔,在清风的吹拂下,枝叶婆娑,仿佛几位窈窕的仙女,妩媚而又不失劲节丰姿,显示了作者细腻、纯熟的笔法。石缝间和空地上,杂草丛生,几株竹笋拱出地表,长成新篁,意境幽深。磐石以中锋勾勒皴擦而成。竹竿以淡墨勾画,枝节圆润,劲拔毕现。竹叶以浓墨撇写,明暗相间,繁密而不乱,向背俯仰各具姿态,神气俱全。运笔遒劲挺秀,用墨润泽清新,以墨色深浅描绘竹子之远近、向背,深得文湖州(文同)画竹妙意。整个画面高古雅洁,构图极富层次感,浓淡相宜,取势娴熟。特别是风中竹叶的动感之态,让人油然而生出“举头忽看不似画,侧耳静听疑有声”的美妙感受。在画左上有作者款识:“至正十九年三月二日顾定之写。”至正为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的年号,至正十九年为1359年,顾安时已年逾古稀。此幅《竹石图》为其晚年作品,技法纯熟,简洁精妙,笔墨浑厚沉着而无半点凝滞,灵秀之气溢于楮墨。从中可管窥见作者借画竹石,来标榜自己如竹一般高洁的思想感情和不同凡俗的精神气质。
顾安《拳石新篁图》轴(图2) 纵91厘米,横33.1厘米,纸本。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构图简洁,只有一块小石和数竿新竹。小石如拳,静静地占据了画幅左下角位置,一丛荆棘蔓生于石上。石旁,几竿新竹依石而立,枝节横生,劲节毕显。与竹竿的瘦削细长不同的是:竹叶的描绘极其夸张,硕大如挥舞的剑戟,与竹竿的纤细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反差。作者笔法老到,劲健有力。墨色的运用,浓淡、明暗拿捏有度,使画面墨色清润浓厚,各得其宜,颇具神韵。画面上方,自右至左有百不居士题诗和清乾隆皇帝御题诗各一首,百不居士题诗云:“节君自是非今尔,石丈谁能拜下风。惟有王猷并米芾,高情千古远相同。”字里行间给予顾安作品极高的评价。乾隆诗云:“一拳之石几叶竹,空谷无人结契幽。淡霭轻烟风入际,声相应复气相求。”观画上作者款识“至正乙巳闰月写于岁寒楼定之”,可知这幅画创作于元至正乙巳年(1365年),正是顾安去世之年,其生命不息、艺术不辍的精神写照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顾安《幽篁秀石图》轴(图3) 纵184厘米,横102厘米,绢本。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构图饱满,情趣横生。作者运笔落墨进止雍容,潇洒纵逸。图中一片修长苍翠的茂竹,亭亭玉立,围绕着一块嶙峋剔透的怪石恣意生长,几株杂草丛生,与几枝新生的竹笋一起,昭示着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很好地烘托了画面效果。元末明初书法家、鉴赏家张绅与顾安友情甚笃,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顾安、张绅、倪瓒合作的《古木竹石图》轴,顾安画古木,张绅绘修竹,3年后倪瓒另画石头并题诗,装裱后珠联璧合,成为传世名画。在这幅画的左上方,有张绅所题诗句,书法墨气苍古,一气呵成,诗画结合,相得益彰。
顾安生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卒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字定之,自号迂讷老人,平江(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淮东(今属江苏北部),故自称“淮东顾定之”。官至泉州路枢密院判官。墨竹画法兴起于北宋时期,到了元代蔚然成风,成为元代画家写意寄兴的重要题材之一,以至于形成中国画科中的传统画法。顾安以善画墨竹名世,远师北宋画竹名家文同,宗法李衎,兼容赵孟、柯九思诸家,自成面貌。顾安喜画风竹新篁嫩笋,在表现上追求刻画出竹子“清且真”的物态风神和内在品性,强调画竹艺术除了讲究笔墨趣味,还应具有写实精神,所绘竹子均枝干劲挺,叶片繁茂,不卑不亢,意态飞扬,充满文人画的清润情调。
观上述数幅墨竹画,作者用笔劲健沉静,兼工带写,以中锋行笔,兼容侧锋,几乎不见复笔。尤其是竹叶的画技,以书法的撇、捺起笔和收笔,体现了赵孟所倡导的“写竹还需八法通”的画竹原则,使画面显得条理清晰,清疏淡雅,气韵生动。竹与石相互呼应,或端然静卧,或绰约多姿,二者一静一动相映成趣,间以野草、嫩笋、新篁、荆棘衬景,浓淡干湿并用,构成了一幅幅幽雅明快、生机勃勃的超逸意境,很好地突出了画面的主题。
请输入关键词
【诗艺新社】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家吴青霞多少一平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