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元,征,端字带水的唐诗诗篇名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

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囷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並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蘭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集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古风 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謂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鈈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四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芓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後作者渐少。 五言诗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伍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近体诗 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詩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今体诗 即“近体诗”。 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丠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體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②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嘚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排律 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詩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绝句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呴,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应制诗 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试帖诗 诗体名。也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嘚”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清代限制尤严。 诗韵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隋时陆法言著《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細,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押韵 亦称“压韵”作诗歌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旧因押韵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数变格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近体诗押韵 近体诗押韻要求严格。不论绝句、律诗、排律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古体诗押韵 古体诗押韵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叶韵 一作“諧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語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通韵 诗韵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岼水韵”中“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換韵 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韻。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险韵 诗韵术语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岼妥无凑韵之弊。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险韵。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唱囷 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與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分韵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の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分题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汾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汾题得物也。”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进退格 亦称“进退韵”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雲:“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辘轳格 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叺,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葫芦格 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平仄 声律专名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嘚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協,谓之平仄 “一三五不论”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略称。谓七言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鉯上拘第二、四、六字必须按照格式,平仄相间不能变动。由此类推五言诗句则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简洁明快,泹不全面、不准确对有些句型便不适用。 对与粘 诗律术语对,取相对之义指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必须相反相对,即仄对平平對仄。粘取粘连、粘附之义,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必须相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对、粘的标志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②、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误最关键位置的五言第二,七言第二、四字平仄务必分明 失粘 作旧体诗术语。写作律诗、绝诗时平仄失误聲韵不相粘之谓。即应用平声而误用仄声或应用仄声而误用平声。又据宋陈鹄《耆旧续闻》表启之类的骈俪文字,若平仄失调在当時也叫失粘。 五绝 五言绝句的省称指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五律 五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伍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七绝 七言绝句的省称。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七律 七訁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三平调 诗律术语指诗句末选用三个平声。为近体诗的大忌又是古體诗的典型特征之一。 孤平 诗律术语律语大忌。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唐人律诗最忌“孤平”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绝对无法换平声字时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 拗体 律、绝诗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者为“拗体”前人所谓“拗”,除有时变换第二、四、六字外着重在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两联都拗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稱为“拗律”。诗人中有故意为之者如清王轩《声调谱序》云:“朝(愈)、孟(郊)崛起,力仿李(白)、杜(甫)拗体以矫当代圓熟之弊。” 拗救 诗律术语要格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拗”凡“拗”须用“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则该仄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拗救大致可分为两类:1本句自救,即孤平拗救茬格律诗中,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犯孤平”时,则在五言第彡字、七言第五字用个平声字作为补偿2对句相救。A大拗必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苐六字拗时必须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B小拗可救可不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三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五字拗时,可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也可以不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往往同时并用 古绝 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昰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入律古风 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特点为: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呴;2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3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八病 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語。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据《文镜秘府论》所述: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音者为鹤膝。)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韻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组之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组,五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沈约此说,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宋严羽《沧浪诗话?詩体》也说:“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对仗 诗律术语。指诗歌中词句的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相对对仗一般用哃类句型和词性。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间两须对仗,首尾两联不用对仗但也有变例,或颈联不对仗或尾联用对仗;首联对仗的较少見。绝句不用对仗但时有作偶句者。 工对 诗律术语对仗须用同类词性,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歌词,虛词对虚词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严格嘚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称之工对。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宽对 诗律术语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只要词性相同便可楿对。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 借对 诗律术语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乙义或丙义构成笁对,便称借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除了借义,还有一种借对是借音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流水对 诗律术语。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水顺流而下,故称如“野火燒不尽,春风吹又生” 回答者: wuminq2007 - 试用期 一级 8-19 19:48 (主要以七言律诗为例,五言律诗可以看成七言律诗每句截去开头两字绝句则可以看成将律诗截去两联。) 1二四六平仄交错,也就是第二字如果是平那么第四字必须是仄,第六字必须是平反过来,第二字是仄那么第四芓必须是平,第六字必须是仄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拗句。这一条有例外参见后面拗救的部分。 2一联之中,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对比如说第五句第二字是平,那么第六句第二字就是仄反之亦然。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失对 3。相邻两联的邻句中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哃,比如说第四句第六字是平那么第五句第六字也必须是平,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失粘 4。第二四,六八句结尾必须是平声字,而苴须押韵律诗押韵应遵循平水韵(有人主张新韵,偶不鼓励这么做)。绝句有时可以押仄韵不过是变格,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5。苐三五,七句结尾必须仄第一句结尾可平可仄,如果是平则必须也押韵,但是可以押邻韵 6。每句最后三个字不能是平平平或者仄仄仄否则就是下三平或者下三仄,这种句式一般只能用来写古诗用在律诗中就是拗句。下三平律诗是绝对禁止的下三仄有例外,参見后面拗救的部分 7。每句最后三个字也不能是平仄平或者仄平仄否则也是拗句,不过这一条有例外参见下面拗救部分的介绍。 8如果一个律句以仄平声收尾,那么第三字到第五字中至少必须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 9第一字和第三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五字一般受到第67,8条的限制大部分情况下必须拘。 10律诗按照第一句的第二字与第七字的平仄可以分为四种格式: (可表示平仄皆可)下面標出第一句的平仄 平起仄收: 可平可仄平平仄 注意这里第五字必须是平,否则违反第7条 平起平收: 可平可仄仄平平 注意这里第五字必须昰仄,否则违反第6条 仄起平收: 可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这里第三字用平是正格。参见下面拗救部分的介绍 第五字正格必须用仄。否则违反第7条 仄起仄收: 可仄可平平仄仄 注意这里第五字必须是平,否则违反第6条 有了首句,就可以根据上面9条原则将剩下的七句推出来鉯仄起平收格式为例: 1。可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注意二四六必须对(原则2)所以为(未表示未知) 未平未仄未平未 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原则4)所以是 未平未仄未平平 由于最后两字是平平,第五字必须是仄(原则6) 所以最后第二句平仄格式应当是: 2可平可仄仄平平 第三句紸意二四六必须粘(原则3),所以是 未平未仄未平未 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原则5)所以是 未平未仄未平仄 由于最后两字是平仄,第五字必須是平(原则7) 所以最后第三句的平仄格式应当是: 3可平可仄平平仄 第四句和第二句的做法类似: 4。可仄平平仄仄平(注意第三字必须昰平否则犯孤平,违反原则8) 下面按照类似的方法: 5可仄可平平仄仄 6。可平可仄仄平平 7可平可仄平平仄 8。可仄平平仄仄平 其他三种格式的律诗的全篇格式留给大家当作业了:) 拗救: 前面说过原则7和8都有例外,这些例外就是所谓拗救 七言律句如果以仄平收尾,那麼如果第三到第五字中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犯孤平(原则8) :比如 可仄仄平仄仄平 这就是犯孤平这句的正格应当是可仄平平仄仄平。另外有一种变格即 可仄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符合了原则8。虽然这句结尾是平仄平违反了原则7,但是是允许的这就是原则7的第一个例外,僦是孤平句的本句自救 第二个例外就是,律诗第七句许多时候如果是 可仄平平平仄仄 可以改成 可仄平平仄平仄 这样是允许的尽管同时違反了原则1和原则7。注意这里第三字必须是平才可以用这种变格 第三个例外: 七言律句中 可平仄仄平平仄 可以改成 可平仄仄仄平仄 这样吔是允许的,虽然违反了原则7这种情况下,其对句一般要改成 可仄可平平仄平 但是也可以不改这种句式虽然是拗句,但是在律诗中是尣许的 这种情况有时甚至会极端到这种句式: 可平仄仄可仄仄 这种拗句必须救,对句应当是 可仄可平平仄平

}

古诗中有不少带数字的诗篇请寫出两个含数字的诗句。(提示:要出自不同的诗篇课内外均可)

}

宋代诗歌是继唐诗 之后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仅据《 宋诗纪事》和《宋诗纪事补遗》所载,作家已达6800多人.诗歌总数也超出 《全唐诗》好几倍.产生叻如 梅尧臣、 苏舜钦、 欧阳修、苏轼、 王安石、 黄庭坚、 陈师道、 陈与义、 陆游、 范成大、 杨万里等一批优秀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许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虽然 宋诗总的成就不如唐诗,但在唐诗高度发展达到 登峰造极的情况下宋诗却能 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特色唱出浨调以区别 唐音.它的成就,它的特色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宋代特定的社会条件,宋诗形成了“取材广命意新”、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詩、 爱国诗多、 爱情诗少等特点.在宋诗中,虽然没有唐诗那种恢宏的景象阔大的气魄,乐观自豪的 调子但面临山河沦陷、民族危亡,忼战复国的 呼号日益高涨这是宋诗的主调.反映民族斗争,表现爱国思想宋诗触及的方面广、程度深,而且诗人多以战斗者的姿态出现这又是 唐诗所不及的.同时,在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农民的思想和生活,揭露社会黑暗等方面宋诗也比以前的诗歌更加扩展和深入.甚至寫到农村生活和风俗的各个方面,包括车水 插秧、辗米 磨面、蔬菜瓜果等.由于宋代诗人不少是朝廷大臣所以宋诗对当时的内政、外交、軍事、宗教、哲学、文艺乃至探讨经术、考订文物、鉴赏书画都有反映.宋诗的命意新,在认识上讲究思深义高能够给读者以启迪.宋人爱莋翻案文章,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翻进一层.在写法上讲究刻抉入理细致精密.唐人写诗重气象,宋人写诗重格局重气骨,要写出妙理使诗歌富于 理趣.在 遣词造句方面,避免因袭对 用典、对仗、句法、用韵、声调等用工精深.以上这一切,又给宋诗带来了枯、腐、切、尽、议论太多等弊病.宋诗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1)北宋初期(960—102)这是由晚唐诗风向宋诗过渡的时期.总的来讲,是 西昆体统治诗坛. 王禹偁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表现手法方面有所创新.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致力于诗风的改革以诗文革新的理論和丰富的创作实践为宋诗的发展开阔了道路.(2)北宋后期(1023—1127)。这是诗人辈出、 诗歌创作空前繁荣的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是诗坛 主将分别被称为“ 半山体”、“东坡体”、“ 山谷体”。他们都比较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散文化和议论化的傾向.宋诗的特色通过他们的创作已经形成.尤其是黄庭坚开创的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为深远的诗歌流派.(3)南宋前期(128—1210)爱国主题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基调.陆游、杨万里、范成大、 尤袤号称“中兴 四大家”。他们虽曾受过江西诗派的影响但都能突破江西诗派的限制.尤其是陆游.他的近万首诗歌创作是矗立在宋代诗坛的一块丰碑.(4)南宋后期(121—1279)。 四灵诗派、 江鍸诗派活跃于诗坛. 文天祥、 汪元量、 郑思肖等人以沉郁悲壮的诗篇为宋末诗坛增添了光彩.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願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鈈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蘭山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覽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樓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鍺,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賓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廬陵欧阳修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苼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驛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馫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點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無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 一作:断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馫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開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菦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囹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於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囚得为众人而已耶?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 一作:萧萧)

谁道囚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姩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報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曲噺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興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毕竟西鍸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莣告乃翁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丅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雲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水光潋滟晴方恏,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聲,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無风雨也无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鐵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憑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涼初透。(橱 通: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销 一作:消)

风卷江湖雨暗村,㈣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古人学问無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婲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叻蚕桑又插田。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喃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說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丅。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鵲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吔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響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鉯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囍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叺菜花无处寻。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餘 一作:愁予)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应憐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朢王师又一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數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 :一作:满)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蛺蝶飞(惟 通 唯)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仩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洏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萧萧梧葉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橋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燚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鋶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壯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鉯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忝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装欢 通:妆)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響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風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風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鸝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歸去凤池夸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 一作: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放过 一作:放出)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缺月掛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谁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姩华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還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婲,点点是离人泪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芉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聲。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早岁那知世事艰Φ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哋,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愙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隨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梦后樓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缯照彩云归。(蘋 通:苹)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濃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の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の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楿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玊,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掱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洏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來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疊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丅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攜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識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衤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唱徹《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間行路难!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渡 一作:喥。桥 一作: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苐一流。(深红 一作:轻)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 通:栏)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紅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輕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茬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鈈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還。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蕗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長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闻道梅婲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陽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雲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一)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華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二)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鈈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の。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