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的生命抵多少奇迹战士生命之光的生命

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
10:01:47 丨 文章来源: 中国网
1984年夏季,我所在部队奉命从新疆到西藏阿里地区中印边界参加国防建设,战士们由海拔1000米的新疆库车县一直到海拔五、六千米的喀喇昆仑山脉 ——西藏狮泉河阿里山地区,驻扎在海拔55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
一路上的高原反应,让战士们疲惫不堪,头晕目眩。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我们这个梯队,在海拔6600米的叠布林冰达坂上,因大雪封山被困3天3夜,这是我终身难忘的。在如此高海拔被困,导致了许多人都奄奄一息,呼吸微弱,行动迟缓,再加上寒风刺骨,当时的恶劣条件凭空令人恐惧不安。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被科学家称为“生命的禁区”,更何况是6600多米的冰达坂呢?1984年部队的装备和医疗条件较差,一个连100多人才配备5个像枕头大小的氧气袋,而且这些氧气主要是保障连首长关键时候用的,战士们根本用不上它。当时我也是个新兵,和大多数战士一样经历了一次生死的考验。两年的国防建设,虽然我们吃尽了一次人间苦,但我们为了祖国的国防建设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守住了祖国的大门,出色地完成了国防建设任务。可是,部队先后有几十位烈士因缺氧而光荣牺牲。
战友的牺牲,一次又一次引起了我内心强烈震动,总觉得应该做出点什么来。为了拯救战友的生命以及对我本人生命的威胁,当时在山上我向营部郭医生借阅了一本《中医基础理论》,想弄清楚氧气是怎样进入人体的,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会这么厉害?它竟然能击垮强壮如牛十八九岁的战士!我内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弄清楚。
就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高中生从此找到了奋斗目标,开始了琢磨呼吸的事情。在山上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我才知道氧气是在人体吸气时就进入肺泡膜内毛细血管了,按照书中所讲的,让我思考很久:如果氧气能吸进人体,为什么我们吸不到呢?有人说:“高原氧气不足,西藏阿里山上的空气氧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氧气怎么会够?”我讲:“呼吸速度加快点,多吸几口不就行啦?”对方无言以对。
氧气到底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着。有一次,我到了炊事班看着他们用高压锅做饭,似乎悟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高原上不但缺氧,更重要的是高原上气压低。如果不用高压锅做饭,烧水时到六七十摄氏度水就开了,饭根本就做不熟,只有给它压力才能做熟。也就是说,只有给它压力,氧气才够用。突然我想到了战士们得不到氧气的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气压低,呼吸需要气体压力,可是大气压这东西怎么去改变呢?大自然现象是无法改变的。于是,我对现行呼吸理论产生了怀疑。
1985年夏天我通过实验了解到:氧气是在人体呼气时产生的阻力使肺泡中的氧分压增大,才使人体得到氧气了,这时氧气才进入肺动脉血管。实验结果证明了我当时怀疑现行呼吸理论错误是正确的。
目前无论是中医或西医基础理论,对空气吸入人体进行气体交换以及人体获得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详细过程,均是模糊不清,关键的地方描述不清楚,其他方面描述特别清楚,有的是按照呼吸顺序进行描述,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而新的呼吸理论能独特、系统地阐述呼吸与生命的全过程。
呼吸实验意义重大,也就是说,人或动物只要呼气时有一定的阻力就会获得氧气,只要获得氧气就不会死亡。那么,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呢?有了氧气会不会长生不老呢?我相信新的呼吸理论的发现将会奠定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推动人类生命科学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生物学家很早以前就认为:氧气与人和动物的生命、体型、寿命以及疾病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真正掌握,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一)呼吸与生命
呼吸是人和动物在空气中摄取氧气的重要途径,而氧气是人和动物生存的重要因素。人在一两天内不吃不喝照样能生存,可是在几分钟内停止呼吸得不到氧气,生命就要受到威胁。然而,氧气是怎么进入人体肺动脉血管呢?
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氧气并不是像人们现在想象的那样,在人体吸气时,氧气就通过肺泡膜进入肺动脉血管了。而是在人体呼气时,产生一定的阻力,氧气才透过肺泡膜进入肺动脉血管。
例如:在小塑料瓶上扎许多针眼,然后盖上瓶盖,用手捏小瓶,瓶内的气体可以从针眼排出,打开瓶盖再用手捏,瓶内的气体绝大部分都从瓶口排出。如果把这个小瓶当作肺泡,那就可以这样看:肺泡在收缩变小的时候,肺泡内气体压力增高,氧气可以借助此压力进入肺泡膜内动脉血管。这说明氧气在进入肺动脉血管时需要一定的气体压力。如果瓶口固定,保证既能吸进空气,也能在排气时使气体通过针眼的情况下,瓶内的气体压力取决于瓶口的大小,瓶口越小瓶内的气体压力越高,气体通过针眼的能力越强,而肺泡内气体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呼吸道出入口的大小,在保证气体能够进入肺部的情况下,呼吸道出入口越小,肺泡内的气体压力越大,氧气也越容易进入肺动脉血管。
从上面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氧气需要一定的气体压力才能透过肺泡膜进入肺动脉血管,因为只有在肺泡收缩的时候才能产生气体压力,而肺泡收缩必须是在人体呼气时产生的。这就提示我们:氧气不是在人体吸气时就透过肺泡膜进入肺动脉血管的,而是在人体呼气、肺泡收缩产生一定的气体压力时,才透过肺泡膜进入肺动脉血管的。
又如:人们在剧烈运动后都要做深呼吸。有人通过计算认为:深呼吸的好处是因为在每分钟内可以把较多的空气吸入肺部。可是,人们在做深呼吸运动呼气时,为什么要将嘴唇缩小变成吹哨状?如果将嘴张大,岂不是能较快地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在每分钟内可以把更多的空气吸入肺部吗?其实,在人们做深呼吸运动呼气时将嘴唇缩小,是为了缩小呼吸道的出入口,增大肺泡中的氧分压,使气体尽快地满足人体的需要。
当小孩用弹弓击中麻雀后,麻雀常常是处于临死状态,张着嘴困难的呼吸,这时小孩将麻雀的嘴捏住,让它用鼻孔呼吸,这样也等于减小了呼吸道出入口增大了肺泡的氧分压,往往可以将麻雀挽救过来。
当时,为了进一步证实氧气是在呼气时受到一定的阻力才进入肺动脉血管的,我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把狗的气管暂时阻断,并从颈部拉出体外。按照人们过去认识的呼吸原理应该是:阻断气管后,气体不经过鼻腔从气管割断处直接进入肺部,肌体应该比以前更容易得到氧气,恰如其反,动物被阻断气管后立即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如果再拉着它跑几十米,它就会出现窒息或休克现象。有人会说:把动物的气管阻断许多神经也断了,当然会使它窒息,可是,如果在动物的气管上插上铁管,把铁管的另一头堵上,在铁管中间钻两个与鼻孔一样大小的孔,动物的呼吸马上平静下来,再拉着它跑几百米都可以。
“氧气是在肌体吸气时就透过肺泡进入肺动脉血管了。”这个理论是无法解释上面这个既简单又粗糙的实验的。而这个实验充分说明:氧气是在肌体呼气时才透过肺泡膜进入肺动脉血管的。
为了能够清楚地让人们相信并且看到我所提出的理论的正确性,我对着镜子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我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憋气,只用了几十秒的时间,我脸色通红,而且眼睛慢慢开始出现红血丝。我清楚地看到由于憋气使肺泡中氧分压增高。因为我用力憋气,所以,肺泡中压力更大,能够迅速推动血液流动。这让我亲眼看到血液流动的现象(眼睛出现的红血丝和脸色通红)。而这种现象更进一步地说明了:氧气是在人体呼气产生阻力时,肺泡内产生一定的气体压力才透过肺泡膜进入肺动脉血管的。
试想:人体吸气时,因为肺泡充气膨胀,肺泡膜变薄,膜上肺动脉血管有变细的趋势,这时,不利于氧气进入肺动脉血管,只利于血液中二氧化碳从肺静脉血管排出。当人体吸气时,鼻腔口径同样会受到一种吸气阻力,这种在肺泡内变成一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和因吸气肺泡膨胀对肺静脉血管的挤压力方向相同,吸引挤压肺泡膜的肺静脉血管中的二氧化碳排出,进入肺泡,这就是气体交换。所以,氧气是不能在人体吸气时进入人的肺动脉血管的。当人体呼气受到一定的阻力时,氧气才透过肺泡膜进入肺动脉血管了,并推动血液流动。
中医基础理论在阐述气与血的关系时谈到:气与血是人体内部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包括气能主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三个方面。血为气之母,包括血能养气和血能载气两个方面。二者的关系表现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对血液有推动和调控作用。这说明了气体(尤其是氧气)停止供应,整个身体的血液不再循环,如果血液不再循环,细胞的呼吸和营养就无从谈起,生命也将结束。如果生命中氧气供应不断,生命则充满活力。
上述中医理论说明了气对血液流动有推动作用,血液在体内不会自己流动的,那么,气体肯定是在某种力的作用下才能对血液进行推动,而气体产生压力且肺泡膜上毛细血管口张开必须是在人体呼气时产生的,而人体呼气时产生一定的阻力才能使气体推动肺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这就是“气行则血行”的原理。而医院对于危重病人输氧时,由于病人呼气时不产生阻力或阻力较小,仍然会使病人得不到氧气或得到甚少,且没有压力而呼吸衰竭,导致病人死亡,抢救无效。
(二)呼吸与体型
小时候曾幻想过有飞机那样大的蜻蜓,然而这种蜻蜓是不可能存在的。蜻蜓和所有的昆虫都一样没有肺,它是通过体表许多微小的管道呼吸直接向体内组织提供氧气的。这样的呼吸原理是凭借外界大气压和两种气体浓度(空气、二氧化碳)差别而产生的气体压力供氧的(肌肉微小的变化可以改变体内外的气压差)。如果蜻蜓长的和飞机一样大,那么它体表上的呼吸管道就无法提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氧气了,就是蜻蜓长到像鸽子一样大也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最大的昆虫是非洲的金花龟科大甲虫,也只有不足100克的体重。这是因为,当一个物体增大时,它的体积增大率要比表面积增大率大得多。体积增大,体内的压力也在增高,如同鸽子大小的蜻蜓,单凭外界大气压和肌肉微小的变化吸收氧气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精密复杂的网状分支组织向体内输送氧气才能生长。人和一些体型较大的动物就具有这种组织,这就是肺。动物的体型越大,肺泡中需要的氧分压就越大。动物摄取氧气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动物体型的大小。摄取氧气的能力又取决于动物鼻孔的大小,呼吸道的长短以及呼吸方式的优劣。
一般情况下,动物的呼吸道越短小,体型越短小。呼吸道越长,体型越高(长)。如:人的脖子越长,个头越高;人的脖子越短,个头越低。长颈鹿的脖子更长,个头更高,许多动物都是如此。动物摄取氧气的能力越强,体型越大,如:河马、大象、鲸等。
19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在巨型动物中发现了一种生长基因,如果把这种生长基因移植到猪的体内,那么,猪就可以长得和大象一样大,因为猪和大象哪里长得都一样,就缺了一个长鼻子。不过这头猪在没有长到大象那么大之前就会死亡。大象之所以那么大,是因为它有一个长长的鼻子,象鼻子能自如伸直、弯曲、扩大和缩小鼻孔口径,调整肺泡中的氧分压,使氧气满足肌体的需要。例如:大象吸气时把鼻子伸直,鼻孔口径增大,氧气可顺利进入;呼气时使鼻子弯曲鼻孔口径缩小,气体要受到一定的阻力才能排出,同时还有象鼻腔中存有的空气的阻力使肺泡中的气体压力增大。如果猪也能做到这一点,它自然而然会长的和大象一样大。
东南亚与非洲都有一种动物叫貘,长有一个比大象短得多比猪稍长的鼻子,体型和相貌特征有猪和象的近亲。它的体型比猪大比象小,体重可达300公斤。而一般猪的体重在150—200公斤。但大象的体重可达几吨,远远超过了猪和貘的体重。这都是由于它们的呼吸结构决定了它们的体型。
鲸为什么比大象更大?这是因为,鲸的呼吸方式比大象更优越,它能利用海水的深浅控制肺泡中的氧分压。生物学家最想不通的是:鲸是用肺呼吸的动物,但它离开了水反而窒息死亡。试想:鲸离开水面后,氧气虽然能顺利地进入肺部,可是在呼气时气体会不受任何阻力就排出了体外,氧气在肺泡内受到的压力甚微,就等于割掉鼻子的大象,割断气管的狗。鲸的体型又大,而得到的氧气极少,维持不了生命,只有窒息死亡了。鲸在水中呼气时可以把海水带出五六米高,形成水柱,海水成了鲸呼气的阻力,也是鲸维持生命必须的条件,所以它离开了水就会窒息死亡。
1984年4月,美国生物学家金格里奇宣布了一项轰动性的发现,说是他们已找到了鲸类从陆地返回海洋前的化石,有关内容现摘抄如下:
“从它的头骨来看,实在是一种貌不惊人的动物:头骨长约45厘米,宽15厘米,具有一个较小的大脑鼻吻部,头型有点像狐狸。科学家们估计这类动物身长在1.8米至2.4米,体重约135公斤。”(摘自1984年《自然之谜》杂志第16期)
这说明鲸在返回海洋前也是一般体型的动物,返回海洋后,它改变了陆地上的呼吸方式使肌体得到了充分的氧气,所以,才使它迅速向巨型生长。
我不是学古生物学的,但很敬佩这门科学工作者能把几十万年前的动物化石复原。而恐龙的体型较大,肺部需要较大的氧分压。所以恐龙必须具备很长的脖子才能在地球上生存。这一现象更证实了新的呼吸理论的正确性。
河马虽然没有一个较长的鼻子或脖子,但河马却会像鲸一样进行呼吸。当河马吸气时,鼻孔露出水面,然后就全身潜入水中,在水中长达5—10分钟,才上来呼气和吸气,然后又潜伏在水中。这样反复往返,在水中它能利用水中的压力,使肌体得到充足的氧气。所以,河马的体型也较大。一头成年河马有的体重仅次于大象,是陆地上第二大动物,简直就像一座肉山。
综上所述,良好的呼吸方式和呼吸道的长短以及呼吸道出入口的大小与动物的体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动物摄取氧气的能力大小,决定着呼吸道的长短和呼吸道出入口的大小,以及呼吸方式的优劣。动物的呼吸方式优越,摄取氧气的能力越强,体型就越大;动物的呼吸方式差劣,摄取氧气的能力越弱,体型越小。动物呼吸道越长,体型越高,越长;动物的呼吸道越短,体型越低,越短。
(三)呼吸与寿命
延年益寿是每个人的愿望,生物学家在这方面作了一系列辛苦研究。他们认为:一种动物的正常寿命大约是它完成生长期的5至7倍。例如:牛的生长期是4年,寿命是20—28年;马的生长期是5年,寿命是30—40年;骆驼的生长期是8年,寿命是40—56年;人的生长期一般是13年,寿命是65—91岁。可是,有资料记载,鸟类动物秃头鹰、鹞鹰、鹦鹉等都可以活至百年。也有人说,鹦鹉最高可活54年,但54年已经是它生长期的54倍,远远超出了它的正常寿命生长周期的5至7倍,因为鹦鹉第二年就能生儿育女了。有不少鱼类的寿命也在百年以上,而两栖动物鳄鱼、乌龟的寿命高达300—700年。
分析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虽然我们无法掌握他们的具体年龄,但可以认清哪些是长寿动物,哪些是一般动物,因为动物和人一样,也是肉体,为什么它们能长寿,我们不能呢?从观察中可以看出动物的寿命与动物的鼻孔大小、呼吸道的长短和呼吸方式及呼吸频率有很大关系。如狗的鼻孔小,它的生长期是1年,平均寿命是15年,是生长期的15倍。鸟类动物的呼吸道长,寿命也较长。两栖动物乌龟、鳄鱼的呼吸道长且细,呼吸方式优越,呼吸频率低,呼吸频率较慢,寿命更长。
有人认为,动物在人工饲养中往往比在自然界中活得长久,因为在人工饲养中各种饲养条件都比较有利,而且又没有自然界中的各种敌害和疾病,至少得病和受害的机会少得多。但也不尽然,鹅的正常寿命是8至15年,而野鹅往往能活80至100年,家鹅的寿命反而要短得多。水禽动物大多都是野生比人工饲养的寿命长,这是由于野生水禽动物的食物来源多数都是在水中。野鹅、野鸭等在捕鱼时,都是在水面上将空气吸入,然后在水中把气体排出,这样等于在出气时缩小了呼吸道的出入口,增加了肺泡中的氧分压,有利于氧气透过肺泡膜进入肺动脉血液。
人工喂养的水禽动物,在喂养饲料时,为了不至于浪费,总是把饲料撒在岸上而不会撒在水里。这样自然而然地减少了水禽动物有益的呼吸动作,给他们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后果。所以,野生水禽动物比人工喂养的水禽动物寿命长。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食物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人体需要某种维生素时,可以在含量极少的食物中摄取。不需要时,食物中含量再高也不起作用。人的生命和动物的一样都是肉体,那么,既然动物能长寿,人类为什么不能呢?
人在25岁以前,摄取氧气的能力较强,获得的氧气也越充足,是逐步上升的趋势,按照中医理论讲就是气色好;25—35岁时,获取氧气的能力较弱或不再增加,处于保持时期或慢性增长期,体型缓慢增长,气色也较好;35—45岁时,获取氧气的能力开始下降,呼吸开始衰弱,血液流速稍慢,体型开始发胖。这时由于体型增大,体内的压力也在增高,同时体形增大,使得体内细胞需要氧气量也必须增加,但在这个年龄段却不能再获取更多的氧气,因为体型增大时,鼻孔口径也在增大,鼻孔口径增大致使肺泡中的氧分压降低,获得氧气的能力一定减弱。如果50岁以后,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45—85—100岁,这一漫长阶段,由于鼻孔口径增大,导致获取氧气的能力更少,身体开始变瘦,皮肤干枯,气色灰暗,少气无力,体弱多病,细胞衰老,一直衰老到死,就是因为缺少氧气而死。老年人体型越瘦,鼻孔口径反而越大,肺泡中的氧分压越小,吸收的氧气越少。如果老年人越胖,鼻孔口径相对较小,年龄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多病,而呼吸短粗,心脏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心脑血管疾病等,因为鼻孔口径相对以前增大,吸收氧气仍然较少;加之肥胖需求氧气更多,呼吸供不应求。瘦者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胖者可能可能会因病而死亡。总之,呼吸衰竭和体型增大是人类生病、衰老、死亡的根本原因。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但就是没有谈到“气弱则血慢”的道理。当人体内气在衰弱阶段,血液流速也会放慢,气体压力减小推动血液的能力降低,血液不能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更远的部位,因为气弱,推不动血液快速前进,而血液流速慢,许多物质要沉淀在血管壁上,时间一长就会堵塞血管,引发炎症等出现各种疾病,各种炎症引起疼痛,这就是中医上讲的“疼则不通,通则不疼”,当病情发展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堵塞死亡。呼吸停止后无法向体内细胞输送氧气,细胞就会死亡,细胞尸体腐烂即人的尸体腐烂。
我们大家都知道气功师由于经常使用呼吸练功,往往力大无比,将气练到手上,烧红的铁块敢抓住;将气练到脖子上,红缨枪杆刺不透;将气练到腹部上,汽车在腹部上面轧都没有关系。据说,一般的气功大师可以1个月左右不吃饭,只要有一口气能呼吸就行。更神奇的是印度的瑜伽师,可以将头部埋入土中,用肛门呼吸,长达3个月不吃不喝不死。气功疗法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气功师的呼吸方法是悠长呼气,正好符合新的呼吸理论,而新的呼吸理论强调的是呼气时产生阻力,而产生阻力后同样吸一口气,出气时间会比没有阻力时延长,正所谓悠长呼吸。由此可以看出“气”的威力远比食物和药物大得多,气在生命中起决定作用,所以中医理论讲“气为血之帅”。气功治病,目前国家不提倡也不反对,正是因为气功治疗的原理弄不清楚,新的呼吸理论科学地解释了这一问题。
今天我们认识了人类的衰老之谜,我们也找到了人类长寿的金钥匙。2003年,在上述理论的启示下,我研制了辅助人类长寿且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呼吸器,这种呼吸器主要目的是让人体增大氧分压,提高摄取氧气的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细胞活性,使人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并且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经过几年的实验,效果非常显著,实验证明:呼吸衰竭的人戴上它会延长寿命,会一天比一天呼吸好转。
2003年春天,我的老乡,某高校张主任的妻子,因患有肺癌在河南省中医院住院,当时已经是肺癌晚期,医院连续3次下病危通知书,并且停止治疗。生命危在旦夕,在此情况下,张主任的妻子佩戴我研制的呼吸器后,3天起床能吃饭,7天能自己上厕所,半个月能天天在住院部走廊散步,当时医院大夫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其实是我事先私下与病人家属约定保密治疗。后来医院又接着治疗,几个月后,身体越来越好,由于病人家属不与我协商自作主张转另外一家医院做化疗,一周后胸腔进水,3日后死亡。
2007年春天,我公司的副总秦某的母亲,82岁,1个月内连续3次因感冒住院,第三次病危,医院要求转往省城大医院,当时病人双腿瘀肿、胸闷、腹胀、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当时,我决定给老人佩戴呼吸器,3日后她胸闷消除,腿瘀减半、心率正常,5日后,上述症状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做检查,全部正常,即刻出院回家,至今身体状况良好。
从2003年以来,我已经试验了几百人,呼吸系统的疾病和心脏病效果显著,令人惊叹。
气旺则生,气竭则亡,我命在“气”不在天,人不是死在病上,而是死在呼吸衰竭上,如何呼吸直接决定你活多少岁,定生死的不是阎王,而是呼吸。呼吸是身体机能的第一营养品,呼吸是治疗器官病变的第一良药,呼吸不只是可以代替食物。
生物学家一致认为: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00岁以上,可是活过百岁的人寥寥无几,这完全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而造成的。如果我们吸取了动物中的精华,那么,我们的平均寿命达到200岁也不是做不到的。
人类究竟如何才能长寿?这个几千年的人类梦想如何实现?不妨把我个人的观点透漏一斑。
有人问:人的正常寿命究竟能活多少岁?能否活1000岁左右?因为《圣经》和《古兰经》均有记载,人能活1000岁左右,难道这是真的吗?目前从理论上讲,人只要有一口气,只要能呼吸就是一个大活人,这无可非议,我个人发明的呼吸器试验也证明了人的呼吸衰竭临死状态下能够让人增加氧分压,使生命充满活力,完全可以延长寿命。但能否活到1000岁左右,我没有把握,因为人类的呼吸结构并不完美,目前的呼吸器技术能否完全弥补这个空缺仍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动物的呼吸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不但关系到维持生命,还关系到动物的体型的大小,甚至关系到体型的相貌特征。人类能否活到几百岁,除了呼吸还有压力、温度、水、食物及生态环境的问题,但新的呼吸理论和生命的自我保护定律已经打开了人类长寿的大门。
有人会问:相貌特征不是“基因”决定的吗?从表面上看“基因”能够反应动物的相貌特征,但是基因的形成又是谁决定的呢?我认为所谓的“基因”是动物生长的“基本因素”。不同的动物呼吸结构和呼吸方式会有不同的体型、相貌、寿命,也会产生不同的基因,如果呼吸结构和呼吸方式改变,基因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温度和空气的条件下也会改变。那么,人的呼吸方式和呼吸结构的改变,体型、相貌和寿命比原来的也会改变,这一点在不同的动物身上已经得到了证明。
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在高潮与低潮的跌宕起伏中进行的,那么人的生命轨迹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在人类生长处于低潮的时候找到了通往高潮的道路,那么,人到底能活多少岁呢?
我认为,生与死、年轻与衰老,都是“矛”和“盾”都是同时存在,人类要想生存,也要经历生与死的抗争。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生的特征。“生长”二字我们不难理解,要生就会长,这是涉及到人的体型会增大,体重会增加,人从生下来的几斤重到成人后的一两百斤重,再从一两百斤重下降到一百斤左右,甚至几十斤重,来延长自己的生存时间。那么,有人问:现在还让我们体验衰老的过程吗?我想一直年轻怎么办?那么我可以回答:一直年轻是不可能的。要想保持相对年轻,延缓衰老的过程,却有一个办法,就是当我们的体型增大超过了肺功能的极限时,及时地、科学地进行减肥,保持体形,并经常佩戴呼吸器。其次,我们了解到人类的生存规律是:长体型—减体型——长体型——减体型,即生长与减肥交替进行,这样方可延年益寿。新的呼吸理论的诞生,我坚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的寿命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长生不老药是人们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仙药,到底会不会有这种药呢?从新的呼吸理论可以了解到,无论是什么药物或食物,哪怕它是多么高级、多么有特效,都是不可能让人长生不老,这一点目前科学实践已经证明。能让人长生不老的只有不断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不断地呼出二氧化碳,完成新陈代谢,反反复复。那么,无论多么高级的药物或食物,如果没有气或呼吸衰竭,都不可能将血液中的营养成分推向身体组织各处,由于气弱,摄血的范围极小,大部分人体细胞接触不到,人吃进的食物再多,摄入的营养再丰富,细胞不吸收,照样会被排除体外。而实际上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在食物中已经足够了,如果呼吸正常是完全可以延年益寿的,这就叫“人活一口气”。
(四)呼吸与疾病
当人体某处患病时,肌体并非处于无所作为、消极被动的状态,而是积极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与疾病作斗争。例如:人体某处无意碰破流血时,人体会自动在伤口处产生大量的血小板使血液凝固,阻止血液继续外流。人的眼睛进入沙粒时,泪腺会排出泪水将沙粒冲净。当人的手无意触及到一个很烫的铁片时,手马上就缩回来。当人喝水或吃东西时呛入气管时,人体会咳嗽把这些东西咳出来。如果我们翻开人的眼皮,用手电筒对着瞳孔照一会儿,瞳孔马上就会缩小......这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就是在走路时,不小心被砖块绊着,我们也会自然地伸出双手使身体尽量保持平衡。
当植物受到侵害时,植物也有许多自我保护现象,只不过人们不容易发现或不去细心观察而已。在许多人看来,植物的自我保护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1980年春天,阿拉斯加原始森林中的野兔突然多了起来,它们啃食植物的嫩芽,破坏树林根系。为了保护森林,必须消灭野兔。然而,尽管人们想方设法追击围捕,都收效甚微,兔子繁殖的数量有增无减。眼看着大量的林木就要遭到毁灭,就在这时野兔都又突然间集体生起病来,几个月后野兔的数量急剧减少,最后竟在森林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后发现,这片森林中凡是被野兔咬过的树木,在它们相继长出的嫩芽和嫩叶的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产生了一种名叫萜稀的化学物质。就是这种物质产生了特殊气体诱使众多的野兔开始就餐于新近长出的嫩枝叶,而正是这种物质使野兔生病,以致死亡,最终离开了森林。
更令人惊奇的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植物学专家还发现:当柳树受到毛毛虫咬食时,不但受到咬食的柳树会产生抵抗物质,而且还可以使3米以外根本没有受到侵害的柳树也随之产生抵抗物质。这种现象说明植物在受到外来伤害时,能够产生化学物质,通过空气的传导发出“警告”,形成集体自卫。荷兰瓦郝宁恩农业大学的科学家马塞尔迪克证实,当植物受到害虫的攻击时,就能分泌出一种气味来提醒其他植物开始产生害虫讨厌的气味。迪克使用风筒将受到攻击的植物发出的气味引向健康的植物,健康的植物在“闻到”警告后,便迅速开始释放特殊气味。
植物自我保护的现象还有很多,枚不胜举,还有人们没有发现的许多现象。总之,植物在受到刺激时,也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只是有的植物保护能力弱,我们感受不到而已。
根据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像物质不灭定律一样的医学定律,即生命的自我保护定律。其含义是:一切生命体,在受到内外刺激时,都要产生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是为抵抗内外刺激而产生的。可是,医学发展了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什么没有人根据这些现象提出生命的自我保护定律呢?纵观整个医学界,还有一些现象用生命的自我保护定律似乎是解释不了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人体缺氧时,为什么支气管还要分泌出大量黏粘液物阻塞支气管,这样岂不是使人体更加缺氧了吗?如果谁能证明支气管粘膜分泌的粘液物对人体摄取氧气有利,生命的自我保护定律就能成立。
氧气在肺泡中要有一定的气体压力才能通过肺泡膜进入肺动脉血管,而这个气体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呼吸道口鼻孔的大小。正常人的鼻孔较小,一般不会出现喘息,很少有咳嗽,咳痰等现象,当天气寒冷时,树叶和其它植物凋零死亡,植物不释放氧气,空气中氧含量减少,鼻腔中鼻粘膜内血管遇冷收缩,使鼻孔增大,鼻孔增大又使肺泡中氧分压降低,造成人体缺氧。加之冬季气温低,形成低气压,这时人体能主动使鼻黏膜分泌黏液物缩小鼻孔或呼吸道,增大肺泡中氧分压,使氧气满足肌体的需要。所以,人体少量地排出鼻涕和痰液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人体大量排痰,就是因为呼吸道出入口过大,鼻涕和痰液难以起到应有的应用。这时人体就会以打喷嚏和咳嗽等方式来增加肺泡中的氧分压。有人提出打喷嚏、咳嗽是人体最有效的呼吸方式。当人体打喷嚏时,都是从咽喉处猛地喷出一股气流,此时肺泡中的气体也被气体的反作用力冲击了一下,氧气借助这个冲击力可以透过肺泡膜进入膜内肺动脉血管。如果打喷嚏、咳嗽也不能改变人体的缺氧状态,人体还会通过神经使支气管发生痉挛变细,支气管变细也等于缩小了呼吸道的出入口。然而,支气管变细后暂时满足了肺泡中的氧分压,而在人体吸气时又直接影响了氧气的进入,但是,这样要比人体得不到氧气窒息死亡好得多。
为了证实以上的理论,1985年1月,我亲自在自己身上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夜晚睡觉时把两个鼻孔堵上,目的是嘴呼吸,将嘴张开,增大呼吸道出入口,亲自体验喘息病人的痛苦,几个小时后,我的扁桃体出现红肿、发炎、疼痛、呼吸困难。之后,我又将鼻孔塞子去掉,恢复正常呼吸。咽喉内红肿、发炎等于自身在调节缩小呼吸道的出入口,使氧气尽量能满足肌体的需要,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氧气。
美国西海岸时常出现鲸大批量“自杀”,至今科学家不知死因,鲸死后,科学家只发现鼻孔中有红肿现象,我认为这一现象就是因为鲸缺氧后,为使氧气满足肌体的需要,自然地出现鼻腔炎症,使呼吸道出入口缩小,增大肺泡中的氧分压,而在它吸气时,虽然不影响空气的进入,呼气时因为它鼻腔发炎呼吸道出入口缩小,使肌体多少可以得到点氧气,但难以维持它巨大的身体,最后只有死亡,这就是鲸死亡的直接原因。有些鲸到了衰老的最后期限,都会出现上述“自杀”的情况。至于间接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到了浅水区呼气时阻力减小,供氧气不足没有力气回到深水区,惊慌迷失方向或海水污染等因素,迫使鲸大批搁浅死亡,并非自杀。
生命的自我保护定律告诉我们: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那么人类产生的各种疾病,从生命的自我保护定律的角度看,也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而产生的疾病,都是受到一定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反应。
例如:当人的体形增大、鼻孔增大、呼吸衰弱时,血液流速变慢。血液中的沉淀物质会堵塞血管,形成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现象都是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抵抗行为。如果这个抵抗行为失败,那么人体面临的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这就是规律,不可抗拒。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是规律不可抗拒,你为什么还讲人能活几百岁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任何人也不可能改变规律,我也不是神,活几百岁也不一定非要违背规律。但是我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呼吸器正是人类利用规律自我保护的体现。
生命的自我保护定律,只能让人们认识到生病是因为受到刺激的反映。治病为抵抗刺激采取的行为,同时它也适用于各种动物和植物,更适应所有的生物。
我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生命科学是研究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老病死过程的科学,是研究生态环境对生命影响大小的科学。医学只不过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但二者的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是一致的。综上所述,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衰老有关,可是人体衰老都与气体衰弱有关。那么根本原因还是改变呼吸方式,增加氧气的摄取量,就可以抵抗衰老,抵抗疾病。也可以这样讲: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呼吸有关。只有良好的呼吸才能改善疾病,治疗疾病,那么改变呼吸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新的呼吸理论的发现,纠正和补充了现行呼吸理论,使他更加完善,它象征着生命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必将对人类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空前的革命。
生命的自我保护定律的诞生和呼吸器的重大发明,对于解除人类的重大疾病之苦,从此走向健康生活,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人类生活状态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运用上述理论,对于呼吸系统的许多疑难杂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等,都可以做到更有效的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警卫战士与首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