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霸道2700越野视频冰面越野视频

查看: 回复:15
2015一汽丰田普拉多雪试驾长途体验感受实录
您好,精华帖至少要有15张图片,文字不少200个字!并且是原创内容,布局合理。
自动加载图片
楼主 电梯直达 楼
2015一汽丰田普拉多北京—阿尔山—满洲里4200公里冰雪试驾长途体验感受实录近日有幸参加了一汽丰田普拉多冰雪长途体验的活动,8天时间,全程约4200公里,北京出发途径内蒙扎鲁特旗,内蒙古阿尔山,到达内蒙满洲里,再经黑龙江大庆,基本是一直走G45大广高速,经吉林省松原的查干湖,内蒙古赤峰,最后回到北京。说起一汽丰田的普拉多,大多数对车辆有一定了解的人都还是比较了解的,超大的车身,配上全时四驱,经典的V6四升发动机,是最好的长途出游用车,长时间的野外行走基本不用担心车辆出问题,服务网点遍及全国各地,应急时基本上都可以利用,本人有过多次普拉多单车3、4千公里的长途出游,最长时间近1个月,最南到过千岛湖和黄山,最西到过陕西西安西边的法门寺,但还从未在冬季自驾去过东北,虽然普拉多的越野和长途穿越的能力我们大家都是如雷贯耳,但当我得知要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驾车长途深度体验普拉多在冰雪路面,乃至非铺装路面,甚至结冰湖面上长途驾驶时,还是非常的兴奋,今后单车西藏新疆,东北内蒙的边疆之行,在车辆驾驶方面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这次活动的用车是一辆未经过任何改装的一汽丰田2014款普拉多4.0顶配车VX&NAVI车型,真实还原了我们普通车主的实际用车情况,而不做任何改装也充分展现了咱们普拉多的强大自信!最大功率202KW,最大扭矩381牛,油箱容积87升,整车质量2.3吨,轮胎尺寸265/60R18,最小离地间歇22CM,7座(第三排座椅可收纳),前后制动均为通风盘式,5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是出厂的标准配置,没有经过任何改造,就连在冰雪路面行驶所必须的雪地轮胎都没有准备,而是就使用出厂标配的全地形胎,看到这里,对于头一遭去东北的我,内心还是有些小紧张的,不过又想到既然是厂商敢大胆的让我们这些普通人长途驾驶,就说明厂家对自己车辆的性能有充分的自信,那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通过网络查询了一下,阿尔山的气温大约是白天-15°C,夜晚-25°C,满洲里则是白天-15~20°C,夜晚-30°C,查干湖白天-10°C,之前还真没有冬季东北的低温体验,并且还是要长时间的室外活动,赶紧找朋友问吧,各种回答都有,综合起来就是要多穿,至少要多准备,为此我网购了几件我认为必须的防寒装备。最重要的是长款棉服,这是我的最后防线,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穿的,因为我抗冻,在北京的冬季,我最多是牛仔裤加超薄秋裤或速干裤,上身两件套薄款冲锋衣,或冬季运动卫衣就可安然过冬。这次为了御寒,我不仅带上了长款阿迪训练棉服,还准备了带有GORETEX技术的防水透气两件套冲锋衣(配加厚抓绒内胆),保暖双层可拆卸防水冲锋裤,秋冬户外软壳冲锋裤,抓绒裤,户外聚热速干内衣,加厚保暖韩版滑雪帽,仿羊绒保暖围巾,防寒手套,长筒速干袜,3M防风防紫外护目镜,雪镜,冬季防水透气高帮徒步登山鞋,真空保温运动水壶,护手霜,润唇膏,暖宝,3个大容量充电宝,是不是已经武装到牙齿了!各种物品整整装满一个28寸超大号托运拉杆行李箱,再加一个30升的双肩背包,感觉好像有些多哈,好像说我们应该是一车4人同行,以前都是自己,普拉多的后备箱足够的大,我就从来没有为行李的多少费过脑筋,这次还是应该慎重一些,我特意去车里量了一下尺寸,大约为宽最窄110,最大120,进深最浅85,我的行李箱尺寸为31X52X80,竖着放4个28寸大箱子应该没有问题。第一日,日周三早8点从北京东三环团结湖出发,沿东三环进入G45大广高速出京,很幸运一点没有堵车,中午在赤峰午餐,出了北京天空真的很蓝呢,在灿烂的冬日阳光照射下,身上暖烘烘的,心情很是愉快,就是不知道当北京有严重雾霾时,赤峰还能保持这样吗?晚上入住内蒙扎鲁特旗鲁北镇杏花大酒店,800公里左右的行程,16时30分太阳落山,这一天没有见到任何雪的踪迹,感觉气温并没有比北京冷多少。第二日,扎鲁特旗到内蒙的阿尔山,早8点多出发,出发时感觉空气不是很清爽,还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但开出几公里后,味道没有了,眼前也透亮了,回头望去,鲁北镇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我们从S306出发转道G111,行驶到10点左右,终于见到了大家企盼的白色,道路两边开始出现积雪,在加油站加油时明显感觉到了寒冷,上午11时左右,为了体验比较复杂的道路情况,我们选择了S203旧道,这是一条相当于北京的乡间道路的老路,路上的车很少,全程约500公里,晚16时进入阿尔山地区,17时左右天上开始飘下雪花,一开始我们都还以为是前车激起的,中途停车休息时确认真的是下雪了!一路上可以感觉到越往北,积雪越多,最后于17时30分左右到达阿尔山草原假日精品酒店,从远处看阿尔山市的夜景很美,灯火辉煌,像是到了外国的某些地方,跟电影里似的,灯光的运用应该是政府同意安排的,据说阿尔山市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市,人口才5万人,酒店门口的积雪最厚的地方有20公分左右,刹车时能明显的感觉到车辆在向前滑行,平时我们基本感觉不到的ABS在积雪路面上几乎是只要把刹车稍踩重点就能清晰的感觉到,在积雪结冰的路面上行驶时,要集中注意力,双手把稳方向盘,缓加油,观察远方,减速时应先收油,尽量少踩刹车,必要时要轻踩刹车,拐弯前要收油减速,还有就是雪地的刹车距离比平时要长不止一倍,一定要控制好车速。第三日,1月9日早,选择了S203旧道,行程70多公里,到达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售票处,公园淡季的票价仍然高达150元,在售票大厅找了近5分钟才找到一个工作人员,感觉现在一天的游客绝不会超过100人,好像冬季只开放5个景点,其中有天池,海拔1332.3米,长450米,宽300米,还有不冻河,即使在最冷的寒冬也从未结过冰,晚上16时多开始返回,在这里太阳落山就算是晚上了,当地人就都不出来了,在快回到伊尔施镇的时候,普拉多车上出现了胎压报警,经检查是右前轮亏气,由于没有多远了,教练决定补气后继续前进。在景区内我们遇见了两辆当地车,因为游客少所以大家交流了下驾驶心得,他们说这种路面在70公里以上时能感觉到有打滑的现象,60公里以下时应该基本控制的住,直线行驶时比较好控制,弯路有厚厚的积雪时还可以,要是遇到结冰的路面上只有少量的积雪时,就能明显的感觉到车辆有打滑现象,在遇到结冰的较深车辙印时,想修正驶出不是很容易。但一路上我们的教练在前面都自如的行驶,所以感觉雪地驾驶一方面是车辆性能,另一方面驾驶技术也是比较重要的。虽然一路上遍布又厚又硬的积雪,还需要爬坡过坎儿,一路上陆巡和普拉多没有遇到任何问题,轻松通过,看来专业的全时四驱还是值得信任的。第四日,1月10日早,得知昨晚轮胎亏气的原因是因为轮毂和轮胎的密封处进水结冰,导致密封不严而漏气,在汽修部做了处理,轮胎没有问题,好像只是加热了一下,弄干了再装上就可以了,这个轮胎在之后没有再出现过亏气的现象。进入S203的收费口,右行的车道过不去并且不像是能走车的样子,不得已我们只能在左侧逆行车道上行驶,感觉怪怪的,后来发现我们走的是正确的,可能是正在修路,比较惊险的是这条路没有中间隔离带,对向的来车应该都是当地的,都是雪地胎速度非常快,能达到100公里以上,带起的雪雾让车像一条白龙,从远处滚滚而来,会车时也不减速,我们也不敢点刹车,也不敢太往右边贴,因为积雪少的路面就是那么宽,太靠右积雪太多,只能收油并稳住方向等待会车结束,对向如果有几辆车时,会有几秒钟完全看不见的情况,与大轿车或大货车会车,能明显感觉到气流对车身的扰动,转到S202途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海拉J尔,全程收费高速直到满洲里,但前半程由于路面积雪结冰,后来又是进入林区弯路坡道较多,阿尔山市的海拔是1000米,满洲里市的海拔是660米,所以一路基本上是下坡,为了安全,速度基本上是60-70KG,不只是冰雪,在收费高速上还必须注意躲避马牛羊等牲畜,够刺激吧,所以500公里左右的路程,天黑后才到。第五日,1月11日,满洲里市去了国门和41号界碑。第六日,1月12日,目的地大庆,绥满高速G10,约800公里的行程,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就是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包括加油站都不开放,非常不方便,加油要出高速,然后再回来,大庆市比想象的要大多了,第七日,1月13日,延大广高速G45经松原到达查干湖,出了高速就有拉客吃饭的车,带我们先走了一段小路,然后下到湖面,在湖上的冰面一路狂奔,以80-100公里的时速开了好长一段时间,直接到了冬捕的地点,后来得知查干湖长30多公里,宽10多公里,在湖上周围的一切都是白茫茫的,根本见不到边,在冰面上教练为我们表演了一些特技,吸引了不少旁边的前来观看冬捕的人投来赞叹的目光,还有一辆路虎也想玩一把,可能是不敢开太快,没有效果,看得出那个司机有点悻悻的,在冰面上,我问了教练一个问题,就是有不少车主担心普拉多的车身高度达到近1.9米,像他那样急速拐弯、掉头、漂移时,会不会比较容易侧翻,教练说没有这个问题,让我试试,我想了一下,好像今后我自驾的时候,不会需要用到这种比较极限的驾驶,大不了开慢些呗,不太需要冒险就没试,也许是我的胆量太小了,看完冬捕驶出湖面时,大家可能是受到了刺激,也许是饿了,我们用100多公里的速度在湖面上急速行驶,拐大弯时基本控制不住,任由车辆侧滑,反正周围都是一片平整的湖面也没有其他车和障碍物,只需与前后车保持足够远的距离,又不用担心车翻了。下午2点多吃完饭,为了节约最后一天的时间,教练征询大家的意见,还需再开700多公里,要一口气开6、7个小时,有没有问题,大家的意见是没有问题,直接上G45到赤峰,这天我们总共行驶1000公里左右,累计驾驶时间超过11小时。这里要说说普拉多的舒适性,普拉多的驾驶席可以电动8向调节带记忆,可以调节高低、前后、靠背角度、腰撑高低,座椅包裹性不错,软硬适中,还带有电加热,不过除了早晨出发时冻了一夜,车内温度达到-20多度时,偶尔用一下座椅加热,一般我们都不用,普拉多长途驾驶舒适度很好,副驾驶座椅4向电动调节,第二排座椅也可以调整靠背角度和前后位置,第二排座椅的舒适度也大大高于一般城市SUV,可以比较舒适的承载4人进行长途游玩。普拉多的第二排座椅也带电加热功能,但也有个小缺点,就是驾驶席的记忆键被安排在左前门的中部偏前点儿,也可能是我比较随意吧,停车休息时我的左腿不经意的碰到过好几次,弄得座椅和方向盘一通移动,怪吓人的!要是能再往上移一些,或安排到方向盘左下方的控制区也行啊。几天的长途行驶下来,除了有时确实是时间太长了,不管是驾驶还是乘坐,偶尔大腿和臀部会有一些被压迫的酸酸的感觉,经过简单的下车活动,休息一下就好了,没有感觉到太多的旅行疲劳,普拉多的减震也是属于比较硬朗的,适于长途奔涉,我是属于比较敏感的,乘坐大多数的轿车时会有一些晕车,平时都是自己开车,这次坐车没有晕车的感觉。第八日,1月14日,G45回京。这次我们没有预定加油地点,基本上是续航里程还有100多公里时,找到加油站92/93号汽油加满,最惊险的是RAV4在续航仅剩1公里时才补的油,普拉多在北京和外地正常加92/93号汽油即可,完全没有必要非加95/97号的,听其他车主介绍,在偏远地区加注90号汽油也完全没有问题。这八天下来,我对普拉多更加有信心了,他不仅仅是个儿大皮实,也还很舒适,完全能够适应西南,西北,东北等恶劣路况和野游的长途行驶,当然在其他地方就更不成问题了。这辆普拉多4.0的顶配车型上的一些与极限越野有关的功能,我们都大概试了一试,但都没有机会真正用到,就是普拉多车型的标配低速四驱,在特别打滑的雪地里用了几次,还是能起作用的,另一个比较常用的功能就是在湿滑路面下坡需要减速时,踩刹车可能会使车辆打滑跑偏,这时可以通过自变箱的手动档将档位固定在需要的档位上,利用发动机的牵制力来慢慢减速,需要减速快点时,可以再降档,达到尽量不使用刹车而减速的目的。为了给大家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本文所用照片均为此次出行所照,未经任何裁剪和后期制作。最后感谢汽车之家与孙先生给予我此次的冰雪奇妙之旅,仅以此文,以示对着8天来难以忘怀的记忆!
官方价:36.98-62.53万
申请精华帖
您的申请已经提交,请耐心等待审核
1、审核通常是1-3个工作日
2、审核结果我们会通过系统消息给您答复
申请精华帖
您已经超过申请限制,不可再申请
您的申请连续三次被驳回,已经无法再申请精华帖,谢谢你对我们的支持!如有疑问,可以
申请精华帖
您有发现精华的慧眼,赞一个!
1、我们会在1-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申请精华帖
此贴已经申请精华中,谢谢您的支持!
1、我们会在1-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申请精华帖
您好,该帖子经过审核后,发现内容不符合精华要求,无法申请成为精华,谢谢你的支持!
申请精华帖
抱歉,帖子还没达到精华标准
精华帖至少要有15张图片,文字不少于200个字!您的帖子未达到要求,不能申请精华。
开着普拉多还要啥雪地胎,带个防滑链随便跑。不上问题也不是很大
我们公司有老霸道现在快50万公里了还跑的好好的。
车不算太羡慕,我更羡慕的是蓝天,白云,白雪。。。呃爽
不经过全面了解,无法知道整车的性能。
开霸道你的活动半径有点小啊,最南才千岛湖,最西西安。。。我汗,你就是奔西北和西南也不难吧
由此看出,冰雪试驾体验活动,对整车性能是个考验。
感觉气温比北京冷了许多,大自然就是空气清新。
看到雪地行车,没有过硬的技术是不行的。
前段时间国产山寨普拉多不是也去东北了,似乎状况不断啊。还是真货好一点
好想知道整车性能,有机会亲自试驾一汽丰田普拉多。
全地形系统加四驱,只是在雪地有点滑而以,别的还真对霸道没什么挑战
缺少给力的试驾活动,真的很可惜。
如此丰富多采的试驾实录,让车友开眼界了。
大爱丰田普拉多。对自驾游的车友,是必不可少的一款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普拉多更多相关问题
回复成功!积分+2
请输入内容如何让四驱普拉多在冰坡上依旧霸道?(全文)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1月23日报道
11月22日是今年的“小雪”节气,可我国很多北方都已经下起了大雪,一时间除了欣赏美丽的雪景外,我们还在社交软件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小视频——一台四驱在冰坡上囧态百出完全不起来了。为什么这样一款在人们心中一直是四驱悍将形象的车,却折在了这么个冰坡上呢?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这台四驱普拉多都展现出了哪些囧态...
为什么一款具备四驱功能且脱困能力还挺强的普拉多会在冰坡上束手无策呢,其实在附着力这么低的路面上行驶,即便是四驱车型也不会如履平地一般。此时应该做的是:1.让车停下来。当然,并不能像那位女同志般直接上手拽了,可以在周围找一些类似砖块这样的东西扔在车轮后,带来阻力使车停下来。2.当车停稳后,再往车轮周围撒一些路边的沙粒来增加轮胎的摩擦系数。3.采用雪地模式或者挂入2挡,平缓给油启动。说到这里,大家肯定想了,连四驱车在雪地驾驶都这么麻烦,那我们这些前驱或者后驱的岂不是更难了。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了,因为每种驱动形式都有它的特点所在,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形式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案。下面,我们就挑出四款驱动形式完全不同的车型,来模拟雪天驾车的情境做个测试,看看驱动形式对雪地驾驶都会有哪些影响,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后,各位也就晓得开不同驱动形式的车应给如何应对了。##当然,如果您不喜欢理论知识,想直奔主题的话,也可以直接跳入第四页##这四款车型分别是:前置前驱的MINI Coupe JCW、前置后驱的奔驰S500、全时四驱的讴歌MDX以及分时四驱的牧马人,接下来我们先对这些车的外在硬件进行一下了解。
● 模拟雪地坡道驾驶情境:
我们选择的这一个冰雪路段并不是山坡,而是一个在内蒙和东北地区常见的有积雪覆盖的盘山公路,坡度并不陡,在没有冰雪覆盖的时候就是普通的柏油马路,不会存在因动力不足、或者车辆通过性不佳等原因爬不上去,值得注意的是,这条路的积雪大部分被车辆压平,部分地方有结冰,因此这也加大了车辆爬坡的难度。
● MINI Coupe JCW
首先上场的是MINI,我们在爬坡之前将MINI的ESP系统关闭,避免因打滑而造成车辆动力输出中断。我们采用了比较保守的浅油门起步,尽量避免车轮在起步的时候打滑,在刚刚起步后没多远,MINI的车轮就已经出现了打滑迹象,此时无论是缓缓给油还是地板油加速车轮只能保持着空转,车身却停止不前。
在车身停止向前车轮打滑的过程中,MINI并没有出现车尾左右甩的情况,单单只是车轮打滑,最终爬坡宣告失败。
● 奔驰S级
MINI之后,我们派上身材魁梧的S级,在将车挪到拍摄机位之前,S级就已经动弹不得,我们只能将车推到指定地点,同样的关闭ESP系统轻点油门起步。经过几次尝试之后,S级的后轮打滑现象严重,甚至将后车轮下方刨出一个小坑,死死地陷在里面,并且随着油门的加大,车轮的空转愈发强烈,此时车尾会向左右来回摆动,这是前驱的MINI没有过的状态。
曾经有网友说过后驱车在上坡过程中遇到打滑现象时,可以选择倒车上坡脱困,这个办法真的管用吗?我们此次也对这个说法进行了实验论证。
我们将此时动弹不得的掉了一个头,在相同附着力的道路上挂上倒挡缓缓给油,车轮还是继续打滑,换个方式给深油门车辆还是纹丝不动,由此可见这个方法并不靠谱,稍后我们会为大家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 讴歌MDX
前面的两台两驱车全军覆没之后,接下来就是四驱车的天下了,MDX不费吹灰之力,开启ESP的情况下,车轮没有任何的打滑成功起步,关闭ESP系统后,给油稍大一点起步时前轮会有轻微空转,但在更多的驱动力迅速传导至后轮之后,车辆便稳稳起步,要知道这款MDX所配备的轮胎只是普通的公路轮胎,轮胎花纹与前面的两台车大同小异,因此可以看出四驱系统从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是牧马人登场,在测试之前我们就已经领略到牧马人的厉害之处,此次的爬坡测试只是想感受一下牧马人的前后50:50的驱动力与MDX的全时四驱到底有什么区别。由于牧马人的越野轮胎抓地力比MDX更强,因此在缓慢起步的时候没有出现轮胎打滑的迹象,而全油门起步时前后车轮的打滑程度也非常相近,动力传递更加直接,点下油门之后车随即就有向前窜的感觉。
好了,看完上面的情境测试,相信大家也对不同驱动形式车型的冰雪路面的爬坡能力有了个大概了解,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解开为什么两驱车爬不上去,而四驱车却要强很多的原理。
Q1:为什么有的车辆在平的冰雪路面可以正常行驶,却在冰雪坡上趴窝了呢?
在水平的冰雪路面上,虽然两驱的车辆也会出现打滑迹象,但在打滑的同时,轮胎与地面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只要克服路面对车的阻力,车就可以顺利向前行进。要知道,即便路面再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也不可能为0,摩擦力突破阻力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陷入雪坑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在水平的冰雪路面上,车辆很少出现因为打滑而无法动弹的情况。
典型的初中物理题就可以解释其中原因
但是换到带有坡度的冰雪路面,情况就大有不同了,车辆要想向前行驶,除了要克服之前说到的路面对车辆的阻力外,重力此时也成为了阻碍车辆向上攀爬的一个要素,两个阻力加在一起,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就不一定能轻松克服了,这也是一些两驱车被难倒在雪坡上的原因所在。
Q2:为什么四驱车爬雪坡非常轻松,而两驱车的驱动轮只会在原地空转?
两驱车,顾名思义,在行驶的过程中只有两个轮子会产生动力,而另外两个车轮则为从动轮,不仅不产生动力还会产生滚动阻力,因此两驱车在行驶时除了比四驱车少了两个前进的驱动力外还会增加额外的两个车轮的滚动阻力,如果两个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不足以克服整体的阻力和在坡道上的重力分量的话,车辆的驱动轮只能在原地打滑。
四驱车则不存在两驱车的从动轮的滚动阻力,除此之外,多出的两个有动力的车轮会与地面相摩擦产生更多向前的推力,阻力更小、推力更强,这是四驱车比两驱车在冰雪坡道上更具优势的方面。
Q3:为什么前驱车(前置发动机)比后驱车(前置发动机)爬雪坡的能力稍微强一些?
中学物理我们就学过一个公式 F = μFn (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Fn为垂直于平面的压力)
这个公式在爬坡中的应用就可以表示如下:轮胎的抓地力=轮胎花纹的摩擦系数*车重
有了这个公式解释起来就更加容易了,如今的乘用车大部分都采用前置发动机,大都存在着头重脚轻的现象,也就是前轴所承受的重量较大,而后轴则较小(前后配重比为50:50的除外),因此前驱车在上坡的时候有更多的重量压在前轴,也就是说驱动轴有更多的Fn,因此轮胎与冰雪路面的摩擦力就会更大,这也就意味着车辆会有更多的向前的力去克服阻力。
同样的道理,后驱车的驱动轴所承受的重力更小,因此Fn也会小,与此同时,前轴(非驱动轴)承受更大的重力更大,带来的阻力也会更大,较小的驱动力PK较大的阻力,这也难怪后驱车在爬坡测试中要比前驱车更为吃力。
虽然也是一台后驱车,但是它的发动机被安置在车身后方,属于后置后驱,我们测试的这个冰坡压根就没有难住它。从上方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到,由于发动机后置,车身有更多的重量被压在了后方的驱动轮上,这也就式得驱动轮与地面产生了更大的摩擦力,这样就不难解释Smart在冰面上游走自如的原因了。
Q4:为什么后驱车倒车爬上冰坡不靠谱?
从的分析中可以推出,车在坡之后车的重心会向下偏移,本身车重的大部分就压在前轴,在坡道上更甚之,在上方的驱动轴由于Fn较小获得的摩擦力也就很小,加之前轴拥有更大的阻力,后驱车倒着上坡的理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Q5:爬雪坡的道理在车辆爬普通坡的时候同样通用吗?
事实上,这个道理在任何路面上都是通用的,只不过轮胎在与普通路面或者路面上接触时的摩擦力比较强,这种的摩擦力变化趋势体现的不是十分明显,而在像冰雪路面这种摩擦力非常小的情况下,该现象被放大。因此我们在越野时,如果遇到车轮打滑爬不上坡的情况,可以采取与雪地陷车相同的自救措施,如增大轮胎的摩擦系数、增大驱动轴上的载荷等等。
Q6:轮胎宽度增加会增大轮胎与冰雪路面的摩擦力吗?
从GIF图中可以看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从实验测试中我们也能看到,虽然奔驰S级的275的轮胎宽度非常大,但是仍然摆脱不了被困的命运,轮胎打滑依然非常严重。从F = μFn的公式中也可以看出,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没有丝毫的关系,因此轮胎宽度增加并不会增大轮胎与冰雪路面之间的摩擦力,也就不会意味着其拥有更强的脱困能力。
##冰雪爬坡小妙招##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想要能爬上雪坡,需要车辆轮胎与地面有足够的摩擦力才行,如果遇到爬不上去的情况,我们就要从增加摩擦力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接下来告诉大家一些非常简单的诀窍,在关键时候可以发挥作用。
在东北、内蒙等冬季降雪较多的地区,冬季雪地胎、防滑链必不可少
在之前的原理解析当中,我们说到摩擦系数这个概念,车辆与地面的摩擦系数是决定摩擦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只能从与地面接触的轮胎上面做文章,雪地胎和防滑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直接办法。
与普通轮胎相比,雪地(冬季)胎通过特殊配方来增大与冰雪路面的摩擦力,它的表面材质更软,胎面有更多的细小纹路。目前很多轮胎厂家都会提供雪地胎,我们可以根据价位,选择与自己轮胎型号相同的雪地胎即可。
如果没有雪地胎也没有关系,防滑链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应急作用。防滑链对于车辆在雪地上的行驶稳定性和抓地力确实能够带来一定的提升,应付冰雪路面基本上没有问题,但防滑链远远做不到万无一失,它能够起到的作用只是降低风险,当然脱困能力的显著提升倒是大大降低了陷车的机率。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如果你所在的地区长期被冰雪覆盖,且在冬季驾车时间较长的话,最好还是选择一套雪地胎为好,当然它的价格并不便宜,
不过高投入确实能够换来更好的稳定性。相反,如果只是为了应急,价格更低廉的防滑链也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不过它真的只能是为了应急,它的稳定性很难满足长期使用,车速低、舒适性差也都是它无法避免的弊端。
##如果只是应急,下面的方式会有些效果##
▲ 不要一味地向前,适当地向后退冲坡是个好办法
这个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在坡上车轮打滑车辆无法动弹的时候,我们不妨挂倒挡让车先向后退一点,退到抓地力稍微好一点的地方,让车辆加速利用惯性冲上坡顶。
▲ 避免大脚油门,挂二挡起步
在冰雪路面上,车轮经常会压出车辙,在车轮疯狂打滑的时候更容易为自己刨一个坑,这种情况下车轮前方受到的阻力会更大,更不容易脱困,因此在起步的时候需要掌握好油门,不要大脚油门,尽量减少轮胎空转,有雪地模式的车可以选择雪地模式。
▲ 在驱动轮下方撒一些沙土以增加摩擦力
在东北许多盘山公路上,我们可以看见路边有许多小沙堆,一开始还以为是作为警示栏使用,后来才这些小沙堆是为了那些在冰雪路面上趴窝的车辆准备的,在车辆打滑时,可以在驱动轮下面撒一些沙土以增加轮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这也是为什么在下雪的时候市政部门会向较滑的地面撒煤灰的原因。
▲ 让驱动轮上方获得更大的压力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也要利用好自己的物理知识,在驱动轮上方加点力。如果是后驱车,我们可以在后排多坐几个人,如果是前驱车,那还是接着撒沙子吧......▲ 最后再唠叨两句1.提前出门,以留出足够的时间清扫车辆。<font color="#.出门前带杯热水,如果钥匙孔有冰或钥匙插进去拧不动的话,可以浇一下试试。3.着车后把空调出风位置调节到前风挡位置,并开到最大(一般车辆会有一个“前风挡MAX”的按键,有的话直接按它就行),然后记得把后风挡加热打开。4.用掸子清理车身上的积雪,车玻璃上的冰可以用雪铲刮干净,当然,用银行卡也行。5.前后风挡冰没有融化前不要用雨刷。(编辑本人深有感触,一会儿告诉你为什么)6.侧窗或者天窗无法开启就别较劲了,等一会儿车内温度提升了就可以打开,继续较劲的话有可能损坏升降器等。7.路上行车不仅要适当的慢,还要掌握以上提到的驾驶技巧哟。最后的最后再友情提示一句:停车后记得把雨刷关了(不犯懒的话,还可以把雨刷抬起),不然的话第二天早晨再出发的时候一拧钥匙通电就会有惊喜等着你哟,编辑本人今早刚惊喜过一次。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薛京城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全新爱丽舍三厢
马自达CX-4
请选择品牌
请选择车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丰田霸道2700越野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