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背出《蔡礼旭太上感应篇篇》

上净下空老法师在《太上感应篇》中开示菩提心_心本清凉_新浪博客
上净下空老法师在《太上感应篇》中开示菩提心
《华严经》上说:
“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具足智慧,永保寿命,无有终尽;
愿一切众生,具足修行离老死法,一切灾毒,不害其命”;
“愿一切众生,具足成就无病恼身,寿命自在,能随意住”;
“愿一切众生,得不老不病,常住命根,勇猛精进,入佛智慧”。
这个四愿都是我们世间一切众生念念所希求的,能不能求得到?当然可以求得。​
 第一句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发菩提心;换句话说,四种愿望都是以菩提心为根本。不发菩提心,我们想生极乐世界也去不成,《无量寿经》明白的为我们开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
 什么是菩提心?真正觉悟的心。觉悟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清楚了。真相是什么样子?《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诸佛菩萨所看到的真相。再说得粗显一点的,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业因果报,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因果相续,绵延不断,这是事实真相。更深一层的,佛给我们讲,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讲到更深一层的,都是说的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明白了,这叫菩提心。明白之后,最重要的是帮助自己求解脱,如何脱离六道轮回,如何脱离十法界,跟诸佛菩萨一样生活在平等一真法界之中,这才是真正的觉悟,这是真正的菩提。不但要帮助自己,还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
发菩提心的人智慧才现前。我们一般人想发菩提心而发不出来,原因是什么?业障,业障碍了。业是什么?造作,一切不善的思惟、不善的造作,那叫业。业障碍了我们的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不能现前,道理就在此地。我们造一切善业行不行?善业也障碍了菩提心。这个话怎么说?你这个善不是真善,你这个善是善恶之善,善恶之善不行,无济于事。善恶之善只能够得三界有漏的福报,不能开智慧。所以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这里面不夹杂分别执着,那就叫真善。分别自己的意思,执着自己的利害;换句话说,要把自私自利、自己的见解、主张、成见统统放下,这样断恶修善是菩提心。这个样修行才开智慧,具足智慧。
&&&&&&&&&&&&&&&&&&&&&&&&&&&&&&&&&&&&&&&
摘自老法师讲《太上感应篇》第61集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680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太上感应篇》 < 免费电子书下载 < 点点记在线电子书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简称《感应篇》。作者尚无定论。《宋史?艺文志》著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郡斋读书附志》存夹江隐者李昌龄所编《太上感应篇》八卷。今北京图书馆藏明刻一卷本和元刻八卷本、明刻八卷本。《正统道藏》太清部《太上感应篇》三十卷,署&李昌龄传,郑清之赞&,而宋代名李昌龄者又不只一人。清代惠栋《太上感应篇注》和俞樾《太上感应篇缵义》皆以《宋史》有传的参政李昌龄为作者。道藏本《感应篇》前有南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陈奂子序,称蜀士李昌龄为之作注。近世日本学者吉冈义丰认为真正的作者是南宋初年著《方舟集》的四川人李石,此论似乎证据不足,仍待进一步考证。
  《太上感应篇》仅约一千二百余字,以开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十六字为纲,接着叙说人若想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并列举了二十多条善行,一百多条恶行,作为趋善避恶的准绳。要求人们&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声称&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并谓人体中有名为&三尸&的司过之神,时刻都在记录人的恶行,每于庚申日上白天曹,下讼地府,告人罪状,述人过恶,由此而定夺人的寿天祸福。它特别强调&立善多端,莫先忠孝&,成仙证道的根基就在于此。它将道教的方术和戒律贯穿于道德修养之中,由神来对人作道德上的善恶评判,使人从一念起处下工夫。最后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积善天必降福,行恶天必降祸作结。全篇主要宣扬天人相感、因果报应思想,既有儒家伦理规范,又有释、道的宗教信条,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炉。
  《感应篇》问世以后,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不少皇帝都大力推动它的流布。南宋皇帝出资官刻;明成祖皇后徐氏还仿之作《仁孝皇后劝善书》,为之推波助澜;清顺治皇帝还御制劝善要言序,以示提倡。在封建帝王的推动下,明清时期民间富有之家都纷纷捐资刊刻,免费散发,从而使此书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影响十分广泛,以至边远地区,乃至日本,皆有此书的流布。
□ 主编:卿希泰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讲太上感应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