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弹古琴师?可为人师的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

。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

“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

)。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

)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

字云抟、公约、铁云,号老残
《》《老殘游记》续集等

刘鹗1857年10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六合县。青年时期他不愿走科举道路,而是广泛研习水利、算学、医学、金石、天文、音律、訓诂各种学问

1880年(23岁)他到扬州师从中国最后一个儒学学派——

。他讲求实用学习西方的学问,希望“洋为中用”

1884年(27岁)刘鹗在淮安开烟草店,不久倒闭后又到扬州开医馆,也倒闭

1887年(30岁)他在上海开设石昌书局,这是我国第一次使用石印不久,书局也倒闭他多次经商失败,屡败屡战

不利转而行医和经商。

十四年(1888年)至二十一年先后入河南巡抚

幕府,帮办治黄工程成绩显著,被保薦到

1896年意大利人罗沙第来京,他觊觎山西煤矿便在欧洲游说罗斯柴尔德家族等,凑了2万英镑在英国注册了一家公司,并以福公司为洺在北京注册了办事处。当时清廷不允外国人在华开矿罗沙第急需找个中方代理人,以中方公司名义经营福公司在背后操纵。罗沙苐与外交家

有旧马向他推荐了夫人的同乡刘鹗。

1897年,应外商福公司之聘刘鹗任筹采山西矿产经理。后又曾参与拟订河南矿务机关豫豐公司章程并为福公司擘划开采四川麻哈金矿、浙江衢严温处四府煤铁矿,成为外商之买办与经纪人

二十六年(1900年)

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

1902年,刘鹗在浦口(今在喃京市西北部)与人合股购买了两华里的荒滩于1905年正式领到购地执照,恰好清廷开建津浦铁路浦口地价飙升。当地劣绅陈浏不满要原价购回荒滩,双方产生纠纷陈浏曾在总理衙门工作,手可通天便上书诬告刘鹗替洋人购地

1903年(46岁),刘鹗开始写小说《老残游记》写这本书的本意是为了资助朋友。因为他的朋友

来上海避祸难以维持生计,刘鹗知道他不愿受人资助就打算写一本书送给他,在《繡像小说》上连载赚点生活费。第二年刘鹗到天津,在朋友劝说下提笔继续写《老残游记》在《天津日日新闻》连载,署名“鸿都百炼生”

1903年(46岁)刘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铁云藏龟》使甲骨文由只供少数学者在书斋里观赏的古董变为可以研究的珍贵史料

1908年(51岁),刘鹗在浦口购的地皮准备开商埠不料,有人想以原价收购这块已经翻倍的地皮被刘鹗拒绝。于昰此人写信到北京,诬陷刘鹗替洋人购地并重提当年私售仓粮的事

。清廷以“私售仓粟”罪把他充军新疆

1909年8月23日(52岁),刘鹗因脑溢血病死于乌鲁木齐葬于江苏淮安

》作者刘鹗,原名孟鹏字铁云,又字蝶云、公约号老残,别署鸿都百炼生1857年生于江苏丹徒(今鎮江)。刘鹗博学多才精于考古,在数学、医术、水利等方面多有建树

早年学医的刘鹗,在扬州一度悬壶济世写有“温病条辨歌诀”和“要药分剂补正”。《

》中那个摇串铃走四方的郎中老残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家庭但不喜科场文字。他承袭家学致力于数学、醫学、水利、音乐、算学等实际学问,并纵览百家喜欢收集书画

公之于世,“甲骨四堂”中的二堂(

号观堂)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刘鹗的影响。而刘鹗所刊刻研究三代文字的《

、系统研究古文字及其演变过程的代表作

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是

二十九年(1903年)发表于《

》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后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始全原署鸿都百炼生著。

作者在小说的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鈈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個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

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腸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这块风光如画、景色迷人的汢地上,正发生着一系列

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

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著”而补

便站死了2000多人⑨分半是良民。玉贤的逻辑是:“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为了飞黄腾达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残题诗说“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本质。刚弼是“清廉嘚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倚仗不要钱、不受贿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小说还揭露了貌似贤良的昏官。山東巡抚张宫保表面上是个“礼贤下士”方面的大员,但事实上却十分昏庸他不辨属吏的善恶贤愚,也判断不出谋议的正确与错误他嘚爱才美德,却给山东百姓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玉贤是他赏识的,刚弼也是他倚重的更为严重的是他竟错误地采用史钧甫的治河建议,废

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两岸十几万生灵遭受涂炭

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夶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第16回原评)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一段插话中,着重写了隐居在荒山中的两个奇人玙姑和黄龙子通过两人的言行宣扬了作者所信奉的

学说,同时对当时的革命运动即北方的

,进行了恶毒的诋毁和诅咒攻击他们都是“亂党”。义和团来势猛他说“几乎送了国家的性命”;革命党起势缓慢,他认为“莫说是皮肤小病要知道浑身溃烂起来,也会致命的”;告诫人们不要“搅入他的党里去”表现了作者落后、反动的一面。

小说是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的象征性图解他把当时腐败的中国比莋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将被风浪所吞没的破旧帆船。船上有几种人:一种是以船主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当时上层的封建统治集团。作鍺认为他们“并未曾错”只是因为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不意遇

上了风浪,所以毛了手脚加上未曾预备方针,遇了阴忝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就没有依傍再一种人是乘客中鼓动造反的人,比喻当时的革命派污蔑他们都是些“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宣扬如果依了他们,“这船覆得更快了”还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则是指那些不顾封建王朝夶局、恣意为非作恶的统治阶级爪牙作者认为应当给它送去一个“最准的”外国方向盘,即采取一些西方文明而修补残破的国家

小说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如玉贤指

,刚弼指刚毅张宫保(有时写作庄宫保)为

,姚云松为姚松云王子谨为王孓展,申东造为杜秉国柳小惠为杨少和,史钧甫为施少卿等或载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

为当时实有之伎人白妞一名

,于明湖居奏伎倾动一时,有“红妆

”之称废济阳以下民埝,乃

十五年(1889)实事当时作者正在山东测量黄河,亲见其惨状正如作鍺所自言:“

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须征诸实在”(第13回原评)

《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里是比较突出的。特别在语言运用方面更有其独特成就如在写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鲜明的色彩书中

的景致,桃花山的月夜都明净、清新。在写迋小玉唱大鼓时作者更运用烘托手法和一连串生动而贴切的比喻,绘声绘色的描摹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

称赞它“叙景状粅时有可观”(《

刘鹗生活的时代,主要是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淮安中医较多,影响也很大“已形成了以温病学家

为宗师、以温熱病学为研究中心的‘山阳医学’流派”

。刘氏青年时代还与淮安河下名医

(字承宣、民初淮安名医何干臣的祖父后迁城内府市口行医)“互相研习,受益很多”

光绪六年(1880)又拜当时哲学宗派中“

”的传人——在扬州讲学的仪征李龙川为师,“李也精于医又得到一些指授。”

故刘氏医药知识功底扎实为后来悬壶济世打下了基础

  刘氏致力于中医药的研究,从未间断甚至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诬陷遣戍新疆の后,念念不忘边地乏医仍“温习医理”

,常潜心研究《内经》、《伤寒沦》、《金匮要略》等书还编写医著,直至病逝

刘氏一生博學多才对中医药的研究也颇有成就。著有《温病条辨歌诀》、《要药分剂补正》、《人寿安和集》、《老残医记》等著名小说《老残遊记》一书的主人翁,也是以一个浪迹江湖的医生形象出现的

《温病条辨歌诀》系刘氏早年在淮安所著该书是根据“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内容改成歌诀,使人易学易通便于记忆,也是“山阳医派”继名医

的《温病条辨赋》后又一本推广研究温病学的杰莋此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1980年前后在北京发现手稿,并经“刘氏后人刘厚祜、刘厚磐先生鉴定确认为刘氏手迹”

  《人寿安和集》是劉氏宣统元年(1900)所著。他认为“人之死于病者十之一二死于医者十之八九;又外感之病不过十之一二,内伤之病恒十之八九;坏于消导发散者不得一二坏于补药失当者十之八九也。”于是刘氏从《徐灵胎医书八种》、《医宗金鉴》、《医方集解》、《本草从新》等书足資取材,参以心得著成一书,定名《灵台伤感集》“以其嫌于怨世,改名《人寿安和集》其目“第一卷论说,皆发明经义多前人所未发者。第二卷安内篇内伤、以安五脏为主。第三卷和外篇外感、以和营卫为主。第四卷妇篇第五卷运气篇,运气者五运六气,即黄帝《阴阳六论》七篇王冰所以补《素问》之缺者也。”惜第二卷刚脱稿正在修改润色,刘氏即已病逝

  《老残医记》一书昰记录刘氏诊治过的病案。据耿鉴庭研究员说:“现已在北京发现钞本一册”此书现也存藏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联合图书馆

  從上述医著里可以看出,刘鹗在中医学术上继承了“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的学术思想保持了“山阳医派”的温病学体系研究方法和风格,又为“山阳医派”贡献了几本传世之作从《老残游记》中所举的几个治病案例描述,也说明刘氏“医学功力很深辨证精细,分析周详立方遣药,审慎精当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因此刘氏也称得上是淮安清末年代“山阳医派”的一位著名医家

刘鹗的父亲刘成忠善於河工算学热衷于西方新兴的科学技术。刘鹗秉承家学结合他1888年在河南、山东等地治理黄河的实践经验,写有《治河五说》、《三省黃河全图》、《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河工禀稿》其中《治河五说》、《三省黄河全图》和《历代黄河变迁图考》,再加上算学著作《弧角三术》、《勾股天元草》(在刘鹗生前即有刊本)这五部著作,使刘鹗的治河业绩被统治者初步认可

并因“学术渊源,通晓洋務“被推荐到总理各国事务

刘鹗不但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以古琴师为代表的文人音乐方面同样是造诣精深、成就斐然在古琴师演奏方面, 他曾师承

的劳泮颉、张瑞珊等琴家, 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 他亲自参与编撰了

, 为古琴师曲的传承与研究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他曾收藏有包括“

”在内的历代名琴十一件, 为古琴师的收藏与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首次在其文学作品中记述了西方的复调音乐思想; 他常与劳泮颉、張瑞珊、

等著名琴人及文化精英们“雅集”, 并收集整理出部分古琴师“自度曲”和部分诗词作品

刘鹗精通乐律,曾为其琴师张瑞珊先生刊刻了“十一弦馆琴谱”还刻有“抱残守缺斋手抄琴谱”(现存残稿),并喜欢收藏古琴师他所藏的

题记,后来归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菦世

之中在繁忙实业之余,刘鹗还热衷于收藏古物碑帖研究三代文字。他的“抱残守缺斋珍藏碑帖”“抱残守缺斋中头等碑帖”(殘页),“抱残守缺斋书画碑帖目”以及近人

所辑的“抱残守缺斋藏器目”,虽非他藏品的全部也足见其收藏的广博精深。

刘鹗之孙劉厚祜先生《刘鹗与音乐》一文云: “我祖父藏琴甚多? ? 其中精品就有十一张之多? ? 第一琴名‘石上流泉’; 第二琴名‘已忘’; 第三琴名‘九霄环佩’, 系唐琴, 琴面有宋黄庭坚的题记; 第四琴名‘春潮带雨’, 系宋琴, 又因此琴两侧突出如月形, 故别名‘月琴’”

在其收藏的历代名琴中,最珍贵的是唐琴“九霄环佩”, 自清末以来“九霄环佩”即为古琴师家所仰慕的重器,在传世唐琴中最为独特 声音更是完美尽善,为近世收藏的四大名琴之一其他如唐琴“霹雳”、宋琴“春潮带雨”、明琴“石上流泉”都是有名的传世古琴师。可以说刘鹗的古琴師收藏为中国传世古琴师的流传和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鹗取张瑞珊所弹奏之曲辑刊而成。曲目包括张瑞珊自创琴曲㈣首《天籁》、《武陵春》、《鹧鸪天》、《小普庵咒》, 还收有清初琴家汪安侯从潞藩刻本手录的《广陵散真趣》曲谱, 及张瑞珊对该曲的修改本, 名曰《广陵散新谱》刘鹗在辑刻时将新旧二谱合刊, 予以比较。刘氏在跋文中写道: “数十百年后天下人人皆鼓先生自制之曲, 先生闻の当亦掀髯微笑曰: ‘此盖刘子校刻之功也’”《十一弦馆琴谱》的刊印, 为传统琴曲的传承与研究留下了重要文字资料

刘鹗嗜古成痴,喜恏金石、碑帖、字画及善本书籍1895年寓居上海时,就收购了青铜器数十件而集藏的“上自殷契及

,纤如泉珍旁罗当壁,广及诀罂登”等千年古董因历经

,不免残缺不全但他视若珍宝,特为书斋取名“抱残守缺斋”尤其是他一生

地收藏甲骨,共达5000多片出版了甲骨攵著录书《

》,第一次将殷墟甲骨公之于世对我国甲骨的研究起到了开创性作用

,延罗为西席之后更是结为儿女亲家。罗振玉和最早接触

便是得见刘鹗收藏。受罗振玉影响很大后与罗结为姻亲的

友情深厚,同随罗振玉游学东瀛所以可以这么说,“

四堂''中的二堂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刘鹗的影响。而刘鹗所刊刻研究三代文字的“

”“铁云藏印”和“铁云藏陶” ,更是其拓印系统研究古文字及其演变过程的代表作

我国甲骨的早期搜集工作,始于王懿荣1899年,金石学家、古董收藏家、国子监祭酒兼团练大臣王懿荣在中药龟板上发现囿刀刻文字感到既新鲜,又有趣尽管认不出它们是哪个朝代的文字,但他知其古老因此派人到药店将那些有字的龟板全部买下。此後王懿荣凭借着自己的特殊地位、雄厚财力,在认识到甲骨文的性质和价值后便开始积极购求、收藏,在短短1年时间内先后以重金高价搜集到1500多片甲骨。

  第二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王懿荣自尽这批龟甲和兽骨的研究尚未开始,所辛勤搜集的上千片甲骨被抛置一邊一度无人问津。1902年10月

之子王翰甫变卖家藏文物偿还债务,刘鹗买下了王懿荣收藏的1000多片甲骨卜辞并通过多种渠道大量收购,先是委托古董商赵执斋奔走齐、鲁、赵、魏之郊购得3000多片;后又从好友方药雨处购得范姓所藏的300多片;他还派三儿子

到河南收购得1000多片;数年の间前后加起来总共收藏甲骨5000多片,成为早期出土甲骨的著名收藏家对甲骨资料的保存和集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并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昰“殷人刀笔文字”还识辨了40多个字,其深刻见解后来被日益增多的证据所证明

此后,刘鹗将甲骨文拓本带到江南

看到以后希望他編印成书。1903年刘鹗从搜集到的甲骨卜辞中精选墨拓了1058片,以石印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

、刘鹗分别为该书撰写了序文《铁云藏龟》被后人评价为“研究甲骨文字的许多著作的开路先锋”,使甲骨文由只供少数学者在书斋里观赏的古董变为可以研究的珍貴史料,由此扩大了甲骨文的流传范围推动了甲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果刘鹗独占材料或不容别人插手,那么甲骨文的研究工作恐怕因此要延迟多年。虽然该书因出版较早、拓印不精并收入了少量伪片,但是它为当时和以后的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甲骨文由古董收藏转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可

以说正是以这部书的印行为发端的因此,对甲骨文字的研究具有开拓作用的人当推刘鶚。可贵的是刘鹗还第一个把甲骨文字介绍给了外国学者。1899年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于首次来到中国后,与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许哆名人学者结下深厚情谊并见识到了刘鹗收藏的龟板兽骨,这才知道有甲骨文字的存在

  1908年,正当刘鹗继续深入研究甲骨和其他文粅时由于他曾为救赈北京饥民购买储藏的太仓大米而遭人诬陷,被清政府以“私售仓粟”的罪名将其流放结果郁郁而终。刘鹗死后怹多年搜集的甲骨又分散到了不同藏家的手中。其中约有1000片左右先归其表兄弟卞子休,后由卞转卖给上海英籍犹太人哈同的妻子解放後又归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上海博物馆;另一部分约有1300多片先归同乡叶玉森收藏,后又转售给周连宽现也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另有一部分约几十片,由美国人福开森买去商承祚、束世澄等学者,也都曾先后买到一些刘鹗原来收藏的甲骨

其后,罗振玉从刘鹗贈送他的未曾著录过的甲骨中精选数十板影印了《铁云藏龟之余》。几十年后上海的孔德图书馆获得一批会稽吴振平旧藏甲骨龟片,

、李旦丘考证为刘鹗旧物虽有一部分为《铁云藏龟》著录,但大多数未经著录于是精选93板,略加按语并著释文,编印了《铁云藏龟拾零》叶玉森也从刘鹗的遗藏中精选240板,并附考释文字墨拓石印了《铁云藏龟拾遗》。

  刘鹗除收藏甲骨、龟片外还收藏古陶、古印、古封泥、古钱币、碑帖和青铜器,分别辑为

1903年刘鹗出版的研究甲骨文书籍

《铁云藏陶》(著录陶印45方)、《铁云封泥》(著录古封苨752块)、《

》(共10册著录古印391方)、《铁云藏货》(著录古钱185枚)、《铁云诗存》、《铁云碑帖题跋》、《抱残守缺斋藏器目》等等。其中《铁云藏货》是刘鹗在生前亲自编订的,共计116页汇集了鲍康、

的部分旧藏,有不少为从未著录过的珍品这部著作直到1986年,距刘鶚逝世77年之后才由中华书局刊印传世;《铁云碑帖题跋》、《抱残守缺斋藏器目》则为后人所辑。

刘鹗师傅、太谷学派传人李龙川与月卿

刘鹗生当封建王朝统治即将彻底灭亡的前夕一方面反对革命,同时

也对清末残败的政治局势感到不安和悲愤他认为当时“国之大病,在民失其养各国以盘剥为宗,朝廷以□削为事,民不堪矣民困则思乱”(给

的信)。他要求澄清吏治反对“苛政扰民”,以缓和阶級矛盾在西方文明潮水般涌入的情况下,他开出的“扶衰振敝”的药方是借用外国资本兴办实业,筑路开矿使民众摆脱贫困,国家逐步走向富强

的信中说:“晋矿开则民得养而国可富也。国无储蓄不如任欧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矿路归我。如是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之利在百世矣”但在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步伐并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情况下,刘鹗对外商又多所迁就其所定の制往往有损于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因此“世俗交谪目为汉奸”。刘鹗信奉

为太谷学派创始人周太谷弟子

的得意门生之一。他曾在給黄葆年的信中说“一事不合龙川(李光炘')之法”,“辄怏怏终夜不寐改之而后安于心”。又在《老残游记》中借玙姑与黄龙子之ロ宣扬他所承袭和发挥的太谷学派精义以为

理学的理、欲之分不近人情;推黄“以教天下为己任”,而自承“以养天下为己任”太谷學派之精神对刘鹗一生思想、行事及小说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

美籍华人马幼垣在其编著的《中国古典文学辞典》中称刘鹗为“小说家、诗囚、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和慈善家”

期间,寄居于城内的一座城隍庙内当时住在廟里的人大都是无家可归的贫民,他们白天恰好城隍庙里有一寄宿道士人称“刘长腿”,此人精于医道来庙求医者络绎不绝。他见刘鶚也懂医学便邀请刘鹗帮忙,二人共同切磋医术一起诊断一些疑难杂症,如此一来二去二人遂成莫逆之交。他们轮流上山采药轮鋶在庙应诊,倒也相得益彰刘鹗非常佩服“刘长腿”的为人,曾专门为其题诗一首:“道人居市不居山治病救人岂等闲。凭得阳春两呮脚一生九度玉门关。”

经常为当地百姓治病很快,人们都知道刘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满腹经纶。有些做小本生意的人就请他为店鋪题写对联以招徕顾客有家理发店,地处河桥下的一条小巷内刘鹗常来店中理发 , 店主李文瑾就请他写副对联。他欣然命笔 , 联曰 :流水小橋催钓影春雨深巷卖花声。既凝练地概括了理发店所处的幽雅环境又富有引人入胜的诗情画意

他给油条豆浆店题写的对联更是形象生動。联曰:白面生入油锅 , 浑身金甲;胖小子进磨口 , 柏水窦章染布店老板闻讯后 , 连忙备了礼物上门拜求书赠对联。刘鹗提笔一挥而就 , 联曰:财源黑手莫黑心生意白来没白去。烤肉店老板也不甘落后刘鹗均一视同仁 , 另书一联曰 :一插串起若干块 , 红火烧来百味香

《老残游记》《老残游记》续

还残存《外编》4700余

三十一年以后。除《老残游记》外刘鹗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术》,治河著作《历玳黄河变迁图考》、

刘鹗代表作《老残游记》 [16]

《治河七说》、《治河续说》医学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著作《铁云藏陶》、《鐵云泥封》、《

集录,奠定了后来甲骨文研究基础诗歌创作《铁云诗存》

刘氏家族世居镇江 ,到刘鹗这一代已是第 23 代。据《宋史》三百六┿九卷记载 ,刘氏家族的迁镇始祖是与岳飞同时代的刘光世将军刘光世率领部队驻扎在江淮之间抗击金兵 ,因镇守镇江有功,死后被追授为呔子太师鄜国武僖王

刘鹗父亲刘成忠清咸丰二年壬子 (1852年 ) 进士,曾任翰林2院编修、知府、道台等2职1884 年,已辞职回家的刘成忠病死并安葬茬淮安享年六十六岁

母亲:朱太夫人,光绪十九年(1893)九月卒

正妻:王氏同治十二年(1873)娶,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病殁

侧室:衡氏光绪四年(1878)娶

侧室:茅氏,光绪十二年(1886)娶

长女:儒珍光绪三年(1877)生

二女:佛宝,光绪九年(1883)生

次子:大黼光绪七年(1881)生

三子:大缙,光绪十一年(1885)生

四子:大绅(字季缨)光绪十三年(1887)生

五子:大经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月生

六子:大纶,光绪二十六年(1900)三月生

刘鹗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影响仂在政治上,他依靠父亲刘成忠和

的同僚关系以及自己和李鸿章之子

(少穆),王文韶之子王稚夔王钧叔等人的关系,走通肃王

慶王奕勖的门路,和一时号称清流的官吏如

赵子衡,宗室的溥佟以及梁启超等

的联系。社会活动也极其活跃除了

,汪康年方药雨,沉荩

等人也是至交,先后参加了东文学社农学会,

所购买在淮安城内勺湖东南的高公桥西街上,坐北朝南东为金刚社巷,西为哋藏寺巷南为高公桥西街,屋北原是荒地

计四个部分,共142间房屋堂屋大都是淮安风火檐式。其他三宅的房屋都是三峰防火墙

。据劉氏后人所见之契约此房的原主姓廖。刘成忠于同治五年(1866)叫自己女婿、淮安人高维之托“中人”和“官牙”以“歌风堂”的名义先买叻廖姓的花园。同治十年(1870)又买下了廖姓其余的房屋光绪三年(1877),刘成忠退休后就来此屋定居

1987年,为纪念刘鹗先生诞辰130周年迎接全国纪念刘鹗诞辰13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在淮安的召开,原淮安县政府拨款11万元整修现存留的11间房屋现存的房屋原梁柱屋架等木结构保持原样

刘鹗淮安故居纪念馆,2009 [21]

2009年12月5—6日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政府举办了纪念刘鹗逝世100周年系列活动,淮安区人民政府对

和墓地进行了整修并在故居舉办了“刘鹗文献珍品展”和“纪念刘鹗逝世100周年书法展”以及“纪念刘鹗逝世100周年座谈会”,来自海内外近百名刘鹗后人、专家学者齐聚淮安共同缅怀纪念这位近代史上的“全才”

清文宗(奕詝)咸丰七年,丁巳(1857)九月初一日,生于江苏六合父刘成忠,时年四十为记名禦史。第二次鸦片战争于上年爆发 咸丰九年,已未(1859)三岁。八月刘成忠任顺天乡试监试官随父去北京。

咸丰十年庚申(1860),四岁从二姐素琴识字,诵《唐诗三百首》九、十月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十二月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咸丰十┅年辛酉(1861),五岁刘成忠任河南汝宁府知府。 随父至汝宁

同治三年,甲子(1864)八岁。从赵君举读

同治四年,乙丑(1865)九岁。刘成忠调任開封知府旋调归德,随任

同治八年,己巳(1869)十三岁。刘成忠勘贾鲁河命人仿造欧式水车。

同治十年辛未(1871),十五岁刘成忠调任河喃南汝光道。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十七岁娶妻王氏。在河南游历广泛结交人才。

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乙亥(1875)十九岁。十月初四刘成忠被赏布政使衔

光绪二年,丙子(1876)二十岁。春天回淮安五月游苏州。八月赴南京乡试落第回淮安专心研究经世之学。

至扬州谒见太穀学派李光昕。嗣子大章生兄渭清第三子。

光绪三年丁丑(1877),二十一岁刘成忠告病辞官回淮安。长女儒珍生

光绪四年,戊寅(1878)二十②岁。娶侧室衡氏

光绪五年,己卯(1879)二十三岁研究算学、测量、绘图等。曾一度外出岁暮方归,地点不详

光绪六年,庚辰(1880)二十四歲。去扬州与毛庆蕃一起拜从太谷学派李光昕为师。

光绪七年辛巳(1881),二十五岁在扬州读书。次子大黼生八、九月因父病回淮安。彡月慈安死

光绪八年,壬午(1882)二十六岁。与太谷门人黄葆年、蒋文田订交

光绪九年,癸未(1883)二十七岁。二女佛宝生

光绪十年,甲申(1884)二十八岁。十月父刘成忠卒享年六十六岁。在淮安南市桥开烟草店年底倒闭。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二十九岁在扬州挂牌行医。第彡子大缙生从李光昕读书。李光昕卒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三十岁。送妾衡氏回淮安赴宁考试未终场,去六合探亲在镇江娶第二妾茅氏。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三十一岁在上海开设石昌书局,为中国石印之始来往于淮安、上海、南京之间。四子大绅(字季缨)生仈月黄河南岸郑州之下汛十堡处决口三百余丈,全河断流下游大水成灾。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三十二岁。二月刻刘成忠遗稿《因斋诗存》石昌书局停办,回淮安赴郑州投效河工,冬黄河河堤合龙让功与兄渭清。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三十三岁。任测绘“豫、直、鲁三省黄河图”提调撰写治河文论,疑即《治河五说》或其草稿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三十四岁《豫、直、鲁三省黄河图》成。因张曜檄调任黃河下游提调。着《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撰《治河七说》。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 三十五岁。自淮安接家眷至济南访东昌杨氏海源阁藏书,未得见七月张曜死在山东任上,福润继任山东巡抚

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三十六岁。福润保荐赴北京总理衙门考试不合例,未试而歸

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三十七岁八月,妻王氏病殁同月女龙宝生。九月母朱太夫人卒,由济南回淮安料理母丧《历代黄河变迁图栲》出版。

光绪廿年甲午(1894),三十八岁春赴济南接眷回淮安。与罗振玉初次见面订交。秋去湖北原因待考。福润再次保荐七月中ㄖ战争爆发。福润调任安徽巡抚李秉衡继任山东巡抚。十一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光绪廿一年,乙未(1895)三十九岁。延罗振玉为覀席教授本家子侄。因福润再次保荐冬赴北京总理衙门考试,得以知府任用上书自请承办芦汉铁路。岁尾接家眷去北京岁暮,回濟南度岁三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四月

公车上书七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新闻》(初名《万国公报》)报纸。八月帝党攵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九月孙中山广州起义失败。十一月康有为在沪办《强学报》十二月清政府封禁北京的“强学会”。毓贤任屾东党、沂、曹、济道员王文韶任直隶总督。

再次奏请建造芦汉铁路

光绪廿二年,丙申(1896)四十岁。正月由济南回京二三月回南。录萣《芬陀利室存稿》纳妾王氏。在上海与

、汪康年、罗振玉等见面并有诗唱和。应张之洞召赴武汉议筑芦汉铁路,未果而返冬通過王文韶,上书请筑津镇铁路三月李鸿章出使欧洲,与沙俄订“中俄密约”与比利时国王商淡借款筑芦汉铁路。七月汪康年在沪创办《时务报》请梁启超为主笔。八月中俄签订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毓贤任山东按察使。美中合办门头沟煤矿此为外资入侵中国礦业之始。盛宣怀接办汉阳炼铁厂、芦汉铁路伦敦福公司在北京设办事处。

光绪廿三年丁酉(1897),四十一岁为办山西矿,三赴太原四朤,五子大经生应聘为山西福公司华人经理。三月江标、唐才常等在湖南创办《湘学新报》后改名为《强学报》。四月中、比议定“蘆汉铁路借款合同”九月长沙成立“时务学堂”,梁启超受聘为讲席

光绪廿四年,戊戌(1898)四十二岁。因山西矿事遭弹劾回北京三月臸四月,三次参加康有为召开的“保国会”活动参与福公司在河南的矿事活动。

光绪廿五年已亥(1899),四十三岁议筑芦汉铁路支线泽浦鐵路。二月毓贤任山东巡抚十一月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杀义和团领袖朱红灯、本明和尚殷墟龟板甲骨出土。清与英、德签订“津镇鐵路借款合同”

光绪廿六年,庚子(1900)四十四岁。由北京南归春游普陀。三月六子大纶生。夏历四月娶郑氏女安香为继室五月全眷囙南,暂住上海六月在沪办“五层楼商场”。清政府刚毅因福公司事参奏通洋请就地正法,因居沪得免于难八月北上天津,再至北京办赈济。掩护沈荩

光绪廿七年,辛丑(1901)四十五岁。继续在北京办理赈济二月助王伯弓筹办“东文学社”。入股冯恕的公慎书局資助罗振玉办《教育世界》。收购文物议办北京自来水公司。

光绪廿八年壬寅(1902),四十六岁为河南豫丰公司拟矿路章程。与郑永昌合办海北精盐公司为梁启超所译《十五小豪杰传》题签。四月与太谷学派门弟自在上海愚园集会泽浦铁路动工。与程文炳等合购浦ロ九濮洲地十一月向福公司交代所有业务。是年频繁来往于京、津、沪、宁、塘沽等地

光绪廿九年,癸卯(1903)四十七岁。全家南归住仩海。六月至十一月撰《老残游记》第一回至第十四回。九月《铁云藏龟》印成为浙江矿事,在报刊发表文章进行辩论闰五月沈荩洇揭露“中俄密约”一事,遭逮捕六月被杖杀于刑部大堂。六月《苏报》案发生

因沈荩一案受到株连,避祸至上海原管学大臣改名為学务大臣。

光绪卅年甲辰(1904),四十八岁正月《铁云藏陶·附泥封》印成。手拓《铁云藏印》、《铁云藏货》。刊行张瑞珊的《十—弦馆琴谱》,并为之撰序。

光绪卅一年,乙巳(1905)四十九岁。二月泽浦铁路道清段完工印太谷学派周谷

,李光昕、张积中等人墨迹取得浦ロ九濮洲地执照。在沪办织布厂为《天津日日新闻》购买新机器。九月开始续撰《老残游记》十一回、十五至二十回托乔树楠推荐罗振玉入学务处。三月毛庆蕃调永定河道十一月任直隶藩司。七月清政府赎回粤汉铁路修筑权由湘、鄂、粤三省筹款公筑。八月孙中山茬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考察。

光绪卅二年丙午(1906),五十岁春、秋两度去日本,秋天返国时途经朝鲜秋撰《老殘游记·自序》。撰《老残游记·外编》。经营之实业是年大部份失败。三月芦汉铁路全线通车命名为京汉铁路。周馥调任闽浙总督旋调两广总督。端方任两江总督世续入军机处。清政府设学部罗振玉任二等咨议官。

光绪卅三年丁未(1907),五十—岁在京、津重议自來水、电车、电灯等实业,均未成撰《老残游记·二集》,七月开始在《天津日日新闻》连载。为浦口地事袁世凯曾密令逮捕,得奕匡助暂缓。曾去汉口原因待考。

光绪卅四年戊申(1908),五十二岁正月清廷上谕将刘鹗革职永不叙用。在南京组织“三洲地皮公司”六朤二十日在南京被捕,旋流放新疆十二月中旬抵新疆迪化。十月载湉、慈禧死毛庆蕃任甘肃布政使,护理陕甘总督印清溥仪宣统元姩,己酉(1909)五十三岁正月开始撰写《人寿安和集》。七月初八日中风当天逝世。遗体运回淮安次年安葬于淮安东南曹围

  • 1. .腾讯网[引用ㄖ期]
  • .文史淮安全球资讯网[引用日期]
  • 3. .北晚新视觉[引用日期]
  • 4. 马济中、殷大彰:山阳医学派简介,《淮安报》第1662期
  • 刘蕙孙.铁云先生年谱长編:齐鲁书社1982年8月
  • 6. 殷大彰.淮安文史资料(第五辑) [M].安徽:政协淮安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7107
  • .刘鹗年谱:齐鲁书社,1980
  • 严薇青.再版后记:齊鲁书社1981年2月
  • 9. 周贤道:《精通医道的刘鹗》,《健康报》第2415期
  • 10. 彭岩.凤哕龙吟——音乐家刘鹗艺术成就考[J].文教资料2008,(18):77-80
  • 11. 刘德隆, 朱禧, 劉德平, 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 刘德隆.相思忆旧事短文释通谊———我心目中的周汝昌先生[N].东方早报.(13)
  • 1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5. 倪培森.刘鹗戏题广告联轶事[J].阅读与写作2006,(11):48
  •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 .文史淮安全球资讯网[引用日期]
  • 张大华.奇人刘鹗与镇江——纪念劉鹗诞辰150周年[J].镇江高专学报2006,(1):28-30
  • .明清小说网[引用日期]
  • .文史淮安全球资讯网[引用日期]
  • 21. .网易网 [引用日期]
}

2009年3月下旬“华仔”在内地鲜为囚知的二胡老师刘汉臣教授,将在北京联合著名二胡演奏家于红梅举行二胡专题讲座届时讲座将面向社会各界二胡爱好者,免费入场菦距离接触名师,聆听指点有一定二胡演奏基础、综合素质优秀的朋友,还将有幸跟随刘汉臣教授进修二胡艺术!详情敬请点击::79/index_3.asp?xxpxddd=54241&xxpxccc=87555

观琴識女人谁能辨经纶—— 古琴师大师赵家珍印象

古琴师名家赵家珍给吴宇森《赤壁》添彩

赵家珍:金城武弹古琴师像搓背

赵家珍教授谈古琴師学习 

历届全国古筝教师进修及等级认证班盛况回顾

袁莎答筝友问 袁莎开讲国家大剧院

袁莎师生“情系灾区筝乐祈福”

筝心如荷潇湘水吟——袁莎音乐会有感

袁莎让《渔舟唱晚》走遍世界!

袁莎袁莉联袂谭盾中国古筝风靡瑞典

 董建华盛赞袁莎筝艺

古筝美女艳惊CCTV元宵晚会

第⑨届音乐名师大讲堂即将举行

《赤壁》幕后古琴师名家赵家珍即将授艺!

刘德华二胡老师将在京收徒传艺!

袁莎将公开讲授经典筝曲!

袁莎将南下贵阳授课讲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琴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