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府在哪是那个朝代的定都

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下列朝代中没有在北京定都的是(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_百度作业帮
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下列朝代中没有在北京定都的是(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下列朝代中没有在北京定都的是(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北京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六七十万年前,先民就开始在这一带生息繁衍.公元前11世纪,在潮白河和永定河冲积平原西北部今北京城一带,出现了扼守太行山和燕山之间的交通要冲--蓟城.金代,在这里建中都.元朝则改称大都.明、清两代相继将其作为都城.故选:A.
本题考点:
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问题解析:
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农安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北临松原,南接长春市宽城区。全县幅员54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5万亩,林地95万亩,草原面积52万亩,水域面积33万亩。农安县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齐备,生产生活用水水质较好。农安县是全国百强县(II类),国家级卫生城。历史沿革地名由来关于黄龙府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公元926年(辽天显元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兵攻打渤海国,他们先占领了夫余城。正月,又长驱直入攻打渤海王城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王投降。二月改渤海为东丹,改年号天显,改忽汗城为天福城。此后辽太祖又回师夫余城,并在这里住下养病。七月,辽太祖病重。某夜有一颗巨星落于太祖殿前。次日天刚亮,夫余城上空便有一条黄龙盘旋缭绕,身长一里多,浑身光芒四射,金光耀眼。后来黄龙钻进了太祖住的行宫,顿时紫气遮天,黑烟蔽日,经过一天时间才渐渐散去。不久太祖病故,终年55岁。从此辽将渤海夫余府改为黄龙府。这段传说当然不足为信,只是为了神化辽太祖,但黄龙府之名确是由此而来。而农安地名是金代隆安府,元代龙安站的音转。据《满洲地名考》和有关资料记载,农安是土名龙湾的音转。俗名“龙湾”,曾名农安堡。龙湾之名是由于伊通河在此蜿蜒曲折,环绕山岗,其形像龙一样弯曲,故而得名。历代归属据史料记载,农安古城始建于古夫余(扶馀)国,两汉时为夫余(扶馀)国属地,当时的农安是夫余国的都城;南北朝、隋时(公元420-618年)夫余沦为高句丽的附属国。当时农安属高句丽北境,叫夫余城(扶馀城)。唐灭高句丽后为渤海国的夫余府境。辽灭渤海后,改名为黄龙府,并设黄龙县。辽公元975年(辽保宁七年),黄龙府的卫将燕颇反叛,杀了都监张琚,辽派大军平定了这起叛乱。战火给古城造成了重创,随后辽便放弃了黄龙府(农安),将黄龙府南迁至今四平市的一面城。自此古城降到了很不重要的地位。45年后,辽圣宗为了加强其东北部的防御力量,再次把黄龙府迁回古城(农安),为了避免重名,把一面城由黄龙府改为通州,把古城(农安)仍称黄龙府。统辖五州(盖州、安远州、威州、清州、雍州)、三县(黄龙县、迁民县、永平县)归属东京道(今辽宁省辽阳市)管辖。兴宗时于东北境伊通河地置怀德县,为祥州治(今农安万金塔乡)。1037年(辽重熙六年),辽在黑龙江下游地区设节度使,统辖女真五国部,隶属于黄龙府。此时是辽的极盛时期,当时黄龙府是各族人民杂居之地,人烟稠密,工商繁荣。据史料载:“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自黄龙府迁回之后,辽就对黄龙府加紧进行建设,使黄龙府成为“五京二府”七大重镇之一。黄龙府雄踞在伊通河西岸的高地上,呈正方形,城垣周长3 840米,四面除有大门外,在南、西、东三面还各有一个小门,四角各有一个高大的角楼。有名的农安古塔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该塔用砖砌成,八角13层,高33米余,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修建的佛塔,至今已有千年,仍矗立在古城农安。金到1115年(金收国元年),完颜阿骨打聚2500人誓师反辽,他的军队攻破黄龙府。而后阿骨打“命完颜娄室镇守黄龙府”。金国建立以后,曾定都黄龙府,接着便不断派兵进攻北宋政权,并于1126年(金天会四年)攻入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南宋初抗金英雄岳飞曾激励部下,“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即指此城。至今这段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当年完颜阿骨打在进攻黄龙府的途中,被松花江水所阻,附近又无船只,阿骨打急中生智,挥着马鞭向江对岸一指,命军队沿着他马鞭所指的方向涉水过江。结果人马行至江心,水深刚及马腹,大军顺利地过了江。等大军过后他再派人测量刚才走的地方,竟深不可测。为了纪念这次渡江成功,1140年(金天眷三年)金下诏改黄龙府为济州,又设利涉县。后因与山东的济州重名,且因黄龙府早有龙州之称,故于1189年(金大定二十九年)改济州为隆州,有时亦写成龙州。1214年(金贞祐二年),将州升为府,称隆安府,亦作龙安府,为府治,属上京路。元、明、清元灭金后,1236年(蒙古窝阔台汗八年),仍称黄龙府,废利涉县。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将府升为路,黄龙府先后为开元万户府、辽东路、开元路治所。后来开元路治所迁到咸平(今开原市),黄龙府古城便被废弃。此后在战火的硝烟中慢慢变成一片废墟。1375年(明洪武八年),归属辽东都司三万卫管辖,到1403年(永乐元年)属奴尔干都司的亦东河卫,名为龙安站,明代中叶属兀良哈卫,明朝末年属蒙古科尔沁部,成为蒙古族的游牧之地;清初属郭尔罗斯前旗游牧地,到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招流民垦种,嘉庆五年(1800年)设长春厅,农安属长春厅境地。直到1882年(光绪八年)于农安城分设经历,由于关内流民来此耕种的日渐增多,清政府在这里设农安分防照磨,属长春厅。1889年(光绪十五年)长春厅升为府,正式设农安县,隶属长春府;农安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民国之后民国时期,日设扶农镇守使,使署驻农安县城,隶属吉林省。1914年(民国三年)六月东北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农安隶属吉林省吉长道;1929年(民国十八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农安仍隶属于吉林省。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归吉合行政区;12月被国民党军占领。1946年1月获得解放,归吉江区管辖;同年2月在前郭县的老钱柜屯设立长农县,归吉江区管辖;同年5月归辽吉区第三区,9月改归辽吉区第二专区。1949年4月,划归吉林省,撤销长农县。1956年置农安镇,聚落呈正方形网格状,今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农安县隶属吉林省长春市,位于松辽平原腹地,东经124°31′~125°45′,北纬43°55′~44°55′。东临德惠市,南接吉林省城长春市,西以公主岭市和长岭县为邻,北与松原市接壤。气候条件年均气温4.7度,无霜期145天,降水量507.7毫米,有效积温2800度。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环境全县辖21个乡镇,376个村,总人口115万,其中农业人口85万,是全省幅员超过700万亩的10个县份之一,耕地超过400万亩的3个县份之一,人口超过百万的2个县份之一。县城所在地农安镇史称“黄龙府”,曾是辽金时期我国北方的政治军事重镇,以抗金英雄岳飞的誓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和“五四”运动领导人李大钊的诗句“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而闻名于世,建成区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2万人。城区街路宽敞,市容整洁,楼房林立,初具中等城市规模。行政区划2004年,农安县辖:农安镇(镇政府驻兴华路)、伏龙泉镇、高家店镇、哈拉海镇、柴岗镇(镇政府驻柴岗站)、开安镇(镇政府驻开安街)、烧锅镇(镇政府驻浇锅店)、靠山镇(镇政府驻靠山屯)、合隆镇、华家镇(镇政府驻华家站屯)、巴吉垒镇、鲍家镇(镇政府驻鲍家沟)、三盛玉镇、杨树林乡、常家乡、万顺乡(乡政府驻万顺堡)、龙王乡(乡政府驻盛家窝堡)、三岗乡(乡政府驻三岗屯)、黄鱼圈乡(乡政府驻三盛永)、新阳乡(乡政府驻裕民)、永安乡(乡政府驻毕家屯)、滨河乡(乡政府驻吴家屯)、前岗乡、青山乡(乡政府驻魏家岭)、新农乡(乡政府驻冯木铺)、小城子乡(乡政府驻老所长)、万金塔乡。2005年,将农安县合隆镇划归长春市宽城区,但至今仍归农安县管辖。2005年,农安县撤销鲍家镇、柴岗镇、滨河乡、新阳乡。截至2006年底,农安县辖10个镇、11个乡,4个社区、376个村。资源自然资源水资源能够满足人民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需要。松花江、伊通河、新开河穿境而过;有大中型水库4座。波罗湖是吉林省的第三大泡塘,是长春市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吉林省中部唯一的一大块自然湿地。县内有日处理4万吨的净水厂,建有装机容量2万千瓦的引松工程,直接引松花江水入县城,日引水量可达11.3万吨。由吉林省水务集团投资3.72亿元兴建的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农安支线工程正在建设当中,预计今年10月份可投入使用,日供水能力4.4万吨。并且,当实际需水量超过5.6万吨/日的规模时,吉林省水务集团将启动二期工程,最大设计供水规模将达到22.46万吨/日,完全可以满足城市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矿产资源农安县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气工业储量50亿立方米;油母页岩分布面积400平方公里,工业储量168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60%以上;陶土工业储量1000万吨,含三氧化二铝20%以上;二氧化碳气工业储量90亿立方米,纯度达98%以上;三岗乡宝泉村的天然矿泉水日涌量达2000吨。宝贵的资源是矿产加工利用企业充足的原料保证。社会资源良好的人文环境、丰富的农畜产品、大量的矿产资源和充足的水电供应是农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园区配套设施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更使农安具备了独特的创业优势。人文资源沿寻历史,农安县有汲取不尽的丰富文化底蕴。县城农安镇曾为夫余国都城,史称“黄龙府”,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以民族英雄岳飞的铿锵誓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和革命先驱李大钊的著名诗篇“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而声名远播。保存至今的辽代古塔等遍布全县的文物古迹是农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有力见证。建设和谐农安,优化投资环境,是农安的不懈追求。在享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县里出台了更加完善的优惠政策,在财政奖励、土地使用、收费减免、投资服务、中介奖励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优惠,营造了规范有序的投资软环境,形成了支持发展、维护发展、追求发展的浓厚氛围。电力资源农安县电力资源充足,66kv和220kv高压输电线路穿境而过,拥用一次变电站和二次变电站各一座,直接由东北电网供给,总容量可达到18万KVA,仅用4万KVA,尚有14万KVA余量。一次变电站紧临农安工业集中区,不用新建输电线路。劳动力资源坚实的工业和教育基础,使农安县有一流的制造技术和大量的人才储备,尤以锻造、铸造、服装、精密加工为最。全县有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劳动技能培训基地等40余家,每年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才近万人。全县115万人口中有剩余劳动力20万左右,为来工业集中区投资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保证。人口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076134人,其中:农安镇 204513人、伏龙泉镇 38114人、哈拉海镇 45845人、靠山镇 29032人、合隆镇61674人、开安镇 59060人、烧锅镇 28034人、高家店镇 31105人、鲍家镇23258人、华家镇 41131人、柴岗镇26764人、三盛玉镇 38240人、巴吉垒镇 52010人、滨河乡31135人、前岗乡 22626人、龙王乡 26893人、三岗乡 30033人、万顺乡 38740人、杨树林乡 36439人、新阳乡20097人、永安乡 27812人、青山口乡 31037人、黄鱼圈乡 31021人、新农乡 34003人、万金塔乡 35048人、小城子乡 32470人。经济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2.6亿元,增长10.7%;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3.4亿元和13.6亿元,增长5.1%和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208亿元和140亿元,增长29.2%和20.7%;工业用电量达到5.7亿千瓦时,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600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00元,增长17.3%。工业经济在保稳求进中优化升级。注重招商和项目质量,引进建设了富士康、旺旺、职教园、铁骑力士、华润天然气、海外制药、一汽试车场等一批大项目。全年引进内资37亿元、外资6750万美元,分别增长22.1%和20.5%,续建、新建项目17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9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建成投产10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户,累计实现产值235亿元,增长21%。研究出台30条政策,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0亿元,增长21.5%。农牧经济在趋利避害中夯基强效。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9万亩,其中高光效面积7.4万亩,粮食总产突破90亿斤,实现六连增。农机总动力达到185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落实膜下滴灌6.9万亩,实施松城灌区二级泵站、太平池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等多项水利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91公顷。新增牧业小区46个,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3亿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75万吨。投资百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75家,农牧业龙头企业达到32户,加工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增长30%。转移农村劳动力35.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7.3亿元。城乡建设在深度融合中统筹推进。高标准修订《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完成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城乡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县开发楼房156万平方米,南部新城开发面积达到165公顷,二道河滨水景观带建设正式启动;大力推进县城街路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净水厂扩建等重点工程建成使用;在最好地段启动建设回迁楼12万平方米,统建廉租房2900平方米,改造D级危房306户,实施暖房子工程8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合隆特色城镇化示范镇建设快速推进,13.6公里合隆至烧锅快速路启动建设;44.3公里农松公路建成通车;51个村环境连片整治和3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完成。继续抓好国家级卫生城创建工作,成功举办国际雕塑作品展,城市品味和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3克服资金压力,投入33.6亿元改善民生,占财政支出的80%。继续为财政供养人员提高津补贴待遇,发展成果实现共享。城乡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医保、社保和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农合实现全覆盖。爱心超市及分店运行良好,救助城镇低保户9258户。实现阳光、诚信高考,继续深化校舍安全工程,新三中、第二幼儿园建成即将投入使用,义务教育均衡县通过省级验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得到国家和省、市充分肯定。辽塔荣载“国宝”名录,文化活动中心“三馆”投入使用;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申报成功,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验收。圆满完成村级“三委”换届,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信访总量稳中有降。建立实施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网格化”管理在全县普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天网工程”建设,坚持24小时巡逻,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农牧业农安县是全国农畜产品大县,地处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素以盛产玉米著称。粮食年平均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1990年进入全国十大产粮县行列,年列全国十大产粮县之首。每年可供加工转化的玉米达150万吨以上,玉米芯80万吨以上,玉米秸秆250万吨以上。农安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作物数量多、品质优良。全县马铃薯、“三辣”(辣椒、朱葱、大蒜)、胡萝卜、西兰花、林果、黄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年产量30亿斤,年产出能力150万吨,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好,增值潜力巨大。农安县还是全国肉类总产量第一大县,具有极为丰富的农牧资源。全县畜禽总量1.25亿头(只),年出栏生猪200万头,黄牛50万头,肉羊40万只,大鹅500万只,肉鸡5000万只。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畜产品深加工原料充足,产品市场前景广阔。2003年成为全国肉类总产量第一大县。工业农安工业集中区、农安经济开发区(合隆)两大省级园区,基础设施完备。农安工业集中区由纵向的宝塔大街和农哈路与横向的兴业北路交错相通,供水管网、排水管线沿路铺设完成,架设了10KVA的供电线路,路灯、通讯等各种设施已全部建设完成,美化绿化达到了规划设计要求;农安经济开发区(合隆)累计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亿元,先后实施了房屋拆建、柏油路铺装、上下水改造、电力和通讯设施改造、街路绿化美化等十二项工程,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程控电话10000多部,上下水设施完善,电力增容达到4万KV,为项目落地搭建了良好平台。交通农安县位于长春和松原两大城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长白铁路、长白公路、302国道、珲乌高速纵贯南北。全县22个乡镇、376个行政村全部修通柏油路和水泥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全吉林省第二个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县份。县城农安镇所在地南距吉林省会长春市60公里,处于长春1小时经济圈内,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90公里,距大连港口700公里。2012年,珲乌高速(农安段)及辅线工程已经全线开通,县城至省会长春只需半小时,县城至松原只需1小时。文化黄龙文化黄龙府文化源远流长。在“左家山”、“元宝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琢制石龙、石雕人像,说明在七千年前,黄龙大地上的先民们就有了艺术形象思考,具有艺术创造和欣赏能力。这是农安历史上留下的最早的艺术品。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农安大地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先是夫余立都,继之以渤海、辽、金之盛,然后经元、明、清三代而中华一统,直至全县解放。这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是黄龙府文化艺术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黄龙文化所体现出的特点有四:一是北方民族畜牧与渔猎文明所表现出的雄健豪放风格;二是家国离乱的遗民心理产生的沧桑郁慨悲凉的风格;三是流民心态形成的轻松有趣的达观风格;四是解放新生心态下的围绕政治讴歌、赞颂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这些风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黄龙府文化艺术体系。戏剧文化黄龙戏黄龙戏,吉林省地方剧种,是农安县创作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因农安曾是辽代有名的黄龙府而得名,黄龙戏产生之初,只有小生、小丑、小旦三行。后在实践中,充实了刀马旦、老生和老旦。音乐主要分生、旦、丑行当唱腔、表演及化妆、服装等基本上依照京剧的路子。黄龙戏诞生于1959年,她是以东北皮影戏音乐为基调。并吸收民间音乐而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新剧种。1958年12月,农安县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吉林省文化局关于创地方新剧种的指示精神,决定创建本地戏曲剧种,1959年1月编演了大型剧目《樊梨花》,次年9月公演时获好评,新剧种受到肯定,1960年9月命名黄龙戏。自上世纪80年代 初到90年代中期,由农安县剧团排演的《无事生非》、《风雨菱花》、《魂系黄龙府》、《鹰格夫人》等大型剧目,曾在中国第二届戏剧节、全国地方戏曲汇演,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览活动中共获20个奖项,黄龙戏因此而声名远播。黄龙戏属农客观存在地方戏剧种,因产生于古城黄龙府而得名。它的唱腔音乐以当地流行的“本地皮影”为基调,吸收了东北大鼓、太平鼓和民间小调的精华,融为一家,形成独具特色和唱腔的“民族瑰宝”---黄龙戏。黄龙戏的内容主要反映辽金时期历史人物在黄龙府一带的活动,听起来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极具表现力,其中四大剧目《魂系黄龙府》、《大漠钟声》、《圣明楼》、《摩托格夫人》曾多次在全国获大奖,也是其代表作。一九八九年,黄龙戏在主奏乐件上进行了改革,黄龙琴诞生了。同时,由王福义创作的大型历史剧《魂系黄龙府》,登上了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的舞台,囊括了本届艺术节的各项大奖,一举夺魁。并惊动了国内戏剧界的专家、学者,他们从全国各地云集黄龙府,在这里召开新兴剧种研讨会。中国剧协主席郭汉成说:“黄龙戏在剧种建设上确实有了一个了不起的飞跃,黄龙戏在全国只有一家,它不仅是农安的、长春的、吉林的,更是我们民族的、国家的!”郭老为黄龙戏挥笔题词:“民族魂宝”,给予极高赞誉。一九九O年,经省文化厅推荐,文化部审批,《魂系黄龙府》奉调进京参加中国二届戏剧节,震惊了首都戏剧界。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说:“一个县级剧团,演出这样一出好戏,可以说是高水平的”。并挥笔题词:“喜看魂系黄龙府,剧坛新花又一枝”。该剧荣获优秀剧目奖,文华剧目奖。主演马宗芹摘取了中国第八届戏剧梅花奖的桂冠,雷霆捧来了文华表演奖的奖杯。编剧王福义获得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题材剧本“特别奖”,长白山文艺奖,作曲赵贵君获得“孔三传中国戏曲音乐金奖”,吴振荣参与的舞美设计参加了布拉格世界舞美展。从此,黄龙戏一发不可收,又接连上演了三部辽金历史剧,在国内都有影响,这三部戏是:《大漠钟声》、《圣明楼》、《鹰格夫人》。至此,黄龙戏名扬天下,誉满京华,它的名字被列入了《中国戏曲大词典》。黄龙戏成熟了,是因为它拥有一批愿为它献身的艺术家,特别是初创时期的艺术家们,他们的名字将永垂黄龙戏的史册。他们是:当年的宣传部长苑梦侠同志、雷霆同志、陈继起同志、张兴权同志、刘景先同志、孙维新同志,还有邱福瑞、于雁飞、刘景达、刘青山等同志,以及为黄龙戏的发展鞠躬尽瘁的杨和茂、姜宝玉、赵桂荣同志,他们理应受到尊敬。二人转二人转剧团连出好戏,多次在全省会演中获奖,吉林省首届二人转新剧目推广会在农安召开。1990年该团受省委宣传部、省计生委的委托,带着《盼儿》、《这事怨谁》等剧目到全省各地巡回演出,历时7个月,行程万里,演出185场,观众达35万人之多。诗歌文化巴吉垒诗乡为黄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60年2月,全国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授予巴吉垒镇“巴吉垒诗乡”光荣称号。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著名女记者柏生专题报道——《美丽的巴吉垒诗乡》。新中国成立后,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给农民输入了新文化血液,使这里人们的思想、精神发生了变化。在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组织引导下,巴吉垒人民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从火热的生活中寻找灵感,满怀激情地创作出大量优秀诗篇。巴吉垒诗歌继承发扬了民族诗歌传统,又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曾作为新中国农民心声的代表,唱响在黑土地上并享誉全国。黄龙大秧歌火爆热烈,常年不断,遍及城乡;黄龙灯会灯山人海,新颖别致,巧思绝伦;歌唱家乡,振兴黄龙文艺会演连年不断,吸引着大批观众;黄龙文化广场活动花样翻新,不断给人送去欢乐;《黄龙诗萃》燃烧着黄龙府人火一样的诗情;黄龙书画,展示着黄龙府人的艺术才华。黄龙春联散发着翰墨的馨香;《黄龙民间故事集》向人们讲述着美丽的传说;《黄龙府》刊载着黄龙府文化的优美篇章。在民间,在专唱黄龙大鼓的老艺人高恩;有声名在外的唢呐世家“刘小班”,有八十高龄的剪纸艺术家赵桂芝,有出神入化的三弦演奏家高祥。这里民间故事、风物传说散如珍贝,俯拾皆是,退休干部王景贤搜集整理出百余篇,现已结集出书。农安是电影《南京!南京!》的主要拍摄地,也是尔冬升指导,成龙、吴彦祖、徐静蕾等主演的《新宿事件》国内取景地。农安古塔农安古塔是农安最著名的的历史文物。建于辽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曾于二十世纪进行了两次修葺,恢复了原貌。关于造塔有许多传说,其中一说:辽国钦天监有一次夜观天象,忽见有巨星从天而降,落在黄龙府附近。急奏圣宗:“黄龙府一带恐怕要有土龙出世,应立刻修一座塔压住它。”圣宗闻听大惊,立刻答应,马上命钦差随钦天监赴黄龙府造塔。钦差带领大队人马,日夜兼程,走了七天七夜,来到黄龙府地界,当船行至祥州(今万金塔镇)时,发现土龙的头就在这里,于是就决定把塔修在祥州。谁知塔刚修了半截,有一天夜里那个钦天监又观天象,忽然又大叫不好,说土龙知道要在祥州压它,所以又掉头跑回黄龙府了!于是干活的民工只好停下来,连夜赶到黄龙府去修塔。为了快些把塔修好,别让土龙再跑掉,又征调了大批民工和车马,日以继夜地干。一晃过了3年3月零3天,塔终于修好了。这回土龙被压在下面不能动了,圣宗松了一口气,安心坐他的金銮殿了。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有人说这就是黄龙府地名的由来,也有人说,这就是俗名龙湾的由来。
长春市农安县中学学区根据什么划分 这个应该是根据教育局的统一的文件划分的.点好评, 祝你天天开心.事事顺利.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哪里种葵花 这个可以与长春市农安县政府询问, 可以买葵花子自己中,长岭县顺山 堡牌葵花就是大头大粒的.[如若满意我的回答,请给我'好评'谢谢您的采纳]
长春市农安县有哪些茶楼 芳茗茶楼地址:隆达花园附近
长春市农安县明天有地震吗 明天没有的
长春市农安县房价多少详细地段 农安现在也不便宜 好地段也要 3000+ 具体地段不一样 !
友情链接:
© 2016 jeepun.net 版权所有
管理员邮箱:info@ jeepun.net
16 q. 0.627 s.历史上定都杭州的是哪两个朝代_百度知道
历史上定都杭州的是哪两个朝代
他们分别始于何年,终于何年?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春秋吴越时期
吴国是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立国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苏皖两省全境及赣东北部分地区。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
越国 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禹封泰山,禅会稽中封禅大典中的会稽本来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时越国的封地也本在古雷泽地区,也就是如今地山东荷泽地区。再后来却逐次南下,在周朝诸侯的排挤下一路南迁,西周初迁至如今地苏州吴中供耽垛甘艹仿讹湿番溅一带。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勾践经常与吴国对抗,公元前494年,败于夫差,向吴臣服。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 吴国 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越国 公元前473年 —公元前306年 ----------------------- 亲爱的,给分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南宋在杭州的临安1127年-1279年,吴越的时候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龙八部黄龙府怎么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