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28年,国民党主导的北伐战争有两次北伐,他们是

知识点梳理
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及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1、旧三民主义:内容:①“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②“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③“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社会革命)2、作用:①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颁发了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推动作用。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新三民主义:内容:①“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②“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③“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作用:①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②“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③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3)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相同点:旧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的基础,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继续与发展。不同点:①新三民主义突出了反帝的内容,而旧三民主义主要强调反对满清统治,具有狭隘性;②新三民主义主要强调普遍的平等民权,而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国民一律平等”的空调口号③新三民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具体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工人的生活问题,与“扶助农工”紧密相联,而旧三民主义只是空洞的提出“平均地权”(4)评价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斗争的纲领。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西边的犀牛岭古营盘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号称太平军。1851年9月,太平天国在永安进行军政制度建设:封了杨秀清等五人为王等……。接着北上攻占长沙、武昌等重地。进而沿江东下,直捣南京(1853年3月)并改名天京,定都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田朝田亩制度》:的评价1.革命性——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2.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无法实现。3.落后性——把小农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思考: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有哪些?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进行全面改组、实现的会议。由于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以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国家。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这次大会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新的革命高潮的起点。1 召开原因  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以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国家。从1922年8月起,他采取一系列具体步骤进行准备。1923年10月指派廖仲恺、李大钊、汪精卫等五人为改组委员,并设立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筹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代表以地方党部推选和孙中山指派相结合的方法产生,海内外代表共两百人,出席开幕式的代表有一百六十五人。代表中有共产党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林祖涵(林伯渠)、瞿秋白、谭平山等二十四人。2 大会内容  中国国民党于~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进行全面改组、实现国共合作的会议。[1]  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指定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组成大会主席团,苏联顾问鲍罗廷也出席了大会。孙中山在报告中,阐明大会主旨是改组国民党成为有力量的政党,以此去改造国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争取革命成功。他总结了国民党的历史经验,提出改组的组织原则是淘汰不纯分子,吸取革命分子。大会听取了谭平山代表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扣柏文蔚所作的军事报告;通过了、、、等议案;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在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四十一人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瞿秋白、林祖涵等十人,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大会通过了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具体办法,在保留总理的名义下,强调“国民党之组织原则,当为民主主义的集中制度”。领导机构采取委员制。大会还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即反对帝国主义,“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实行民主政治;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反对“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3 大会结果  经过此次大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施政纲领,提出了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和实行新三民主义的具体方针。对外政策包括废除清政府及军阀政府同帝国主义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争取国家独立自主等。对内政策规定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以反对封建主义保障民权民生主义的实施,规定“实行普通选举制,废除以资产为标准之阶级选举”;“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等等。4 历史意义  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这次大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新的革命高潮的起点。
国民革命军,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于1926年至1927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因其战争过程由南向北进行,故又常简称为“北伐”,或称“”。在国民革命军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复合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至此,国民革命军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思考: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阅读下列两幅历史地图。图一 太平天国形势图图二 北伐战争形势...”,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示文件在社会经济主张上有何不同?哪个更能体现农民阶级的利益?哪个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出自哪一历史文件?其颁布的重大影响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何意义?其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以国内战争为表现形式、同时肩负着反侵略斗争的是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护国运动③北伐战争④抗日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材料2: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材料3:杨秀清是不是邪恶的阴谋家暂且不论,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没有杨秀清的卓越行政才干和集权本能,太平军运动决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请回答:(1)材料1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纳材料2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2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材料2、3和所学知识,评价杨秀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前位置:
>>>看下列图表,然后回答问题(11分)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
看下列图表,然后回答问题(11分)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时期时间标志战线影响原因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192~1927192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后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共同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帝反封)第一次分裂土地革命192~193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带来可乘之机蒋介石等叛变。共产党建立根据地,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193~1945&抗日统一战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二次分裂解放战争194~19491946.6撕毁“双十协定”/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蒋介石实行独裁,发动内战(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4分)(2)说说第二次国共合作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即可)。(2分)(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2分)(5)结合当前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作何努力。(1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黄埔军校;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4分)(2)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任意两例即可)(2分)(4)和则两利,分则两伤。(有理即可)(2分)(5)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强高层领导人的对话;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的经济差距;加强两岸人员往来等。(有理即可)(1分)试题分析:(1)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创建军校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1937年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全民族抗战开始。(2)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3)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是指1946——1949年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即可)。(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演奏了一部由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构成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交响曲,谱写了中国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最宏伟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篇章。国共两党在辉煌的战绩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第二次国共合作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历史新篇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国共两党的威望空前提高,双方的力量空前壮大。国共两党第一次分裂后,双方进行了十年的对峙,频繁的内战使国共两党受到严重的创伤,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后,双方的内战使千百万生灵涂炭,国民党败退台湾,偏安一隅。共产党则在极度贫困的大陆上艰难地求发展,以完成民族振兴的大任。因此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看下列图表,然后回答问题(11分)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主要考查你对&&北伐胜利进军,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北伐胜利进军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北伐战争: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民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蒋介石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北伐战争以失败而告终。北伐的根本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北伐的胜利进军和失败:1、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失败: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情,“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齐心协力,又有其他各革命阶级的积极支持,为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3.广大北伐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它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有利于中国老百姓,因此得到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方面: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2、主观方面:当时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中共中央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意义: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最终失败,但仍具有其深远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2、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叶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在北伐战争顺利发展,工农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集团加紧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准备背叛革命。1927年3月下旬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即赶到上海,密谋策划反革命政变。由于第三国际和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右倾,对蒋介石抱有幻想,致使党和人民处于无戒备状态。4月12日,被蒋介石收买的青红帮流氓冒充工人,向分驻各处的工人纠察队队部发动袭击。随后,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周凤岐部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并打死打伤纠察队员二三百人。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万余人、学生、市民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当队伍行至闸北宝山路时,再次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屠杀,群众死百余人,伤无数。此后,蒋介石继续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捕杀。仅三天内,即有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这次反革命政变为蒋介石建立反动的南京政府扫清了道路。李大钊遇害:蒋介石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时,1927年4月,张作霖也在北京大肆捕杀共产党员,李大钊英勇就义,年仅38岁。“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日汪精卫不顾宋庆龄、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讨论“分共”问题。决定:在一个月内,开第四中央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分共问题。在未开会以前,制裁共产党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随后,反动军队封闭了工会、农会和所有革命团体。在“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重新解释的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在1924年1月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新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个原则。新三民主义克服了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和彻底的反封建纲领,特别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纲领的根本弱点。它的政治原则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新旧三民主义对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1.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2.国民党的多次革命均以失败告终,孙中山为了寻求继续革命的道路,必须有新思路,新方法,新的自持力量。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1)1921年,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的代表的建议,同意以“党内合作”的形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2)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决定通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会上确定了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3)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政治上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组织上通过了改组国民党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意义: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黄埔军校: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上,故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并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苏联派来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到军校任职。并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中国共产党选派周恩来等先后到军校任职。学科为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政治等。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高到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共招收了6期学生,黄埔军校的学生曾经参加过东征、南征等战役及北伐战争,为革命发展做出了贡献。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原因: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相继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自己过去所进行的不懈斗争,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历次斗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挽救国家危亡。黄埔军校建立的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黄埔军校旧址:东北易帜:“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利用张学良制造东北“独立”,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毅然于1928年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史称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东北易帜”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日~日),是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由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1948年“行宪”后改称总统府,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独裁政府。宁汉合流: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国民党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合在一起,史称“宁汉合流”。日,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建立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的局面。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革命,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冯玉祥几次致电宁汉双方,解决党内争执。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国家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时间:日2、地点:南京3、正式形成:“宁汉合流”4、影响: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中原大战:1930年春爆发的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蒋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到9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
发现相似题
与“看下列图表,然后回答问题(11分)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217525187162194299074631198254当前位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关于国民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B.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C.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广东,广西D.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010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主要考查你对&&北伐胜利进军&&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民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蒋介石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北伐战争以失败而告终。北伐的根本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北伐的胜利进军和失败:1、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失败: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情,“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齐心协力,又有其他各革命阶级的积极支持,为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3.广大北伐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它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有利于中国老百姓,因此得到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方面: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2、主观方面:当时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中共中央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意义: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最终失败,但仍具有其深远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2、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叶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在北伐战争顺利发展,工农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集团加紧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准备背叛革命。1927年3月下旬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即赶到上海,密谋策划反革命政变。由于第三国际和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右倾,对蒋介石抱有幻想,致使党和人民处于无戒备状态。4月12日,被蒋介石收买的青红帮流氓冒充工人,向分驻各处的工人纠察队队部发动袭击。随后,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周凤岐部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并打死打伤纠察队员二三百人。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万余人、学生、市民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当队伍行至闸北宝山路时,再次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屠杀,群众死百余人,伤无数。此后,蒋介石继续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捕杀。仅三天内,即有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这次反革命政变为蒋介石建立反动的南京政府扫清了道路。李大钊遇害:蒋介石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时,1927年4月,张作霖也在北京大肆捕杀共产党员,李大钊英勇就义,年仅38岁。“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日汪精卫不顾宋庆龄、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讨论“分共”问题。决定:在一个月内,开第四中央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分共问题。在未开会以前,制裁共产党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随后,反动军队封闭了工会、农会和所有革命团体。在“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发现相似题
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372818606719227177559559966443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伐奖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