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军事网末20世纪军事网初围绕着“火药桶”形成了那两大军事集团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子目帝国主义争霸世界中的内容:“20世纪初,英国与德国的矛盾激化,英国协调了它与法、俄的关系,在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可知,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军事集团正式建立,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故选D。A选项《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标志着三国同盟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考点: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时间、概况、影响。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二模历史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1928年竞选总统时曾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预言“每家锅里有一只嫩鸡,车房中有两辆车。”《华尔街日报》在庆祝胡佛就职时说:“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商业打成一片。”由于美国正处于空前的“柯立芝繁荣”,加上共和党人占据着国会的多数,胡佛是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入住白宫的。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旧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的新时代。
材料三 冷战结束,以意识形态斗争为主要特征的两极对峙格局解体,大国关系和世界秩序发生重大变化。重构世界秩序成为国际社会实践和国际政治研究的重大课题。
(1)材料一中所描述的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繁荣”时期,出现的原因是哪个政治格局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二战后成立的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些变化在世界经济、政治方面突出地表现为哪两大趋势?(3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滨州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世界大国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外政策和相互较量,直接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正是那两个军事集团之问的争斗酿成了世界大战。&&&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是什么?(1分)
材料二&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三&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力,……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华沙条约=》)
(2)材料二是战后美国哪一外交政策的表现?(2分)该政策开始实施的标志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此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
材料四&& 2012年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40周年。40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3)“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标志着中美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当今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1分)
(4)你认为当今国与国之间应怎样处理相互间的关系?(2分)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单选题
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事件是( &&&)A.《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B.法俄同盟的建立C.英法协约的签定D.英俄协约的签定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事件是
[&&&& ]A.《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B.法俄同盟的建立C.英法协约的签定D.英俄协约的签定知识点梳理
一、起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产生了新矛盾,进而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同盟。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四、经过概况:1、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间: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1918年中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规模空前、灾难深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六、正确认识一战: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直接触发一战的是萨拉热窝事件。2、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的争霸战争。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4、教训:①世界性的大战,给人类进步和发展带来深重灾难;②人类应当学会通过非暴力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避免战争,争取和平。③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共同发展。④远离战争,热爱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七、中国与一战:1、主要事件:①1914.8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②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③1918年中国段祺瑞政府在日本怂恿下,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④一战期间,中国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也获得了短暂发展。2、分析评价:①日本出兵山东和提出“二十一条”,其目的是乘西方国家忙于战争之际,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②一战期间,中国在袁世凯死后出现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其实质是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矛盾与争夺的结果。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很快恢复,并超过英法。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基础无法摆脱年的经济危机。②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由于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则继续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具体原因:德国、日本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中立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局部战争其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处于孤立无援、各自为战的困难境地,未形成强大的反法西斯同盟来遏制法西斯发动二战的行径二、战争的进程1、初期阶段(日--日)①爆发:日,德军突袭波兰。②全面爆发:日,英法对德宣战。③苏联建立东方战线。④德军西线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沦陷;日,法国投降;1940年7月--9月,不列颠之战。2、战争的扩大(日--1943年2月)①苏德战争:A、爆发:日;B、莫斯科保卫战(日--1942年2月)②日本偷袭珍珠港(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原因:法西斯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在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和自由。过程:1939年美国《中立法》;1941年《租借法》;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8月《大西洋宣言》初步建立;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的正式形成。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的组成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胜利阶段。(1943年2月--1945年9月):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战场转折点②中途岛海战(1942年5月)——太平洋战场转折点③北非战场胜利和意大利投降:北非战场(1940年夏意军开辟--1941年11月结束)——转折点:1942年秋,阿拉曼战役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⑤德日法西斯溃灭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性的战争,它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告终,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①它的胜利拯救了世界,恢复了和平。②它沉重的打击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同时也对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造成了严重的削弱,出现了美、苏两强并立的情况,并最终导致了冷战的出现。③同时,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加入以及反法西斯战争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削弱和打击也使得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加快了亚非拉等国家的独立,促进了历史的发展。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运用了许多高科技的武器,比如美国对日本投放的原子弹、德军轰炸英国的V—2火箭等,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之,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使世界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深刻教训: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最残酷的以及规模最大的战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各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与斗争。从中国战场来看,中华儿女为反抗日本侵略者奋勇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战歌,他们的精神永存,为今天乃至未来所铭记,激励着我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祖国的强盛、世界的和平进行不懈的努力。②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提醒我们时刻要有忧患意识,对战争始终保持应有的警惕,促进世界的真正和平,坚决的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树立崇高的国际意识。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A...”,相似的试题还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后果是
A.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B.协调了各国的军事力量
C.加速了战争的到来
D.加强了欧洲各国的联系
结合下图,回答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问题。(1)请写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下列描述,将图中字母A、B填入相应的括号内。①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成为德国和奥匈帝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____________②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____________(3)战争是人类的伤痛,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未来世界的美好祝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经过去的20世纪,人类先后受到两次世界大战。阅读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争夺霸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观察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圆圈中。(3分)A德国
C英国 (2)珍珠港、华盛顿、斯大林格勒、诺曼底等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曾发生过重大事件。一个旅游团对以上所列的地方有选择地进行参观,请你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帮助旅游团推荐其中三处地点,并按下面示例的格式,简要写出荐该地点的理由。(3分)示例:广岛: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3)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哪些?(1分)参战国(个)卷入人口(亿)参战人员(亿)伤亡人员(亿)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
0.70.31805第二次世界大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课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同步练习 中图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课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同步练习 中图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巴尔干半岛的地理状况、民族分布、国际矛盾的认识。巴尔干半岛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显赫,因而成为众多大国争夺的对象。这里还是许多民族的聚居地,加上土耳其人的统治,民族矛盾复杂激化。巴尔干半岛资源并不丰富。
提示:参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4年英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今后对任何新产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可以授予在本国独占制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后,其他人不得使用。
--摘编自汤宗舜等《专利法》
1662年,英国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促进自然知识研究的皇家学会。……鼓励并
协调全国各专业的成果,以搜集可能增进科学知识的各种资料。……1754年,“技艺、制造业及商业奖励会”成立,该会为已被确定的成就提供金钱、奖章和其他报酬。&&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
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据统计,美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
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它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摘编自呈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
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
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美国发明
&&&&&&&&&&&&&&&&&&&&&&&&&&&&&&&&&&&&&&&&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17-18世纪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因素。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孟子》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五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
(2) 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丰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3) 结合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根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办法。如何评价这一核定地价之法?
(4)结合材料四、五,比较孙中山与胡锦涛在民生问题上有何相同的看法。
(5)你如何看待民生问题?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民国时期非常流行国产欧式女鞋,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
②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
③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4届江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民族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当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1年江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卷
题型:选择题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末18世纪初&&&&&&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前位置:
>>>世界大国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外政策和相互较量..
世界大国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外政策和相互较量,直接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正是那两个军事集团之问的争斗酿成了世界大战。&&&——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是什么?(1分)材料二&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北大西洋公约》材料三&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力,……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华沙条约=》)(2)材料二是战后美国哪一外交政策的表现?(2分)该政策开始实施的标志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此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材料四&& 2012年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40周年。40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3)“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标志着中美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当今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1分)(4)你认为当今国与国之间应怎样处理相互间的关系?(2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或同盟国、协约国);(2分)萨拉热窝事件。(1分)&&&(2)冷战政策;(2分)杜鲁门主义;(1分)两极对峙格局(或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2分)(3)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或由对抗走向缓和);(2分)台湾问题。(1分)(4)彼此尊重;和平共处;交流与合作;互利互惠等要素。(只要言之有理,答出—个要点即可得2分)(2分)(1)注意题目关键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协约是英、法和俄三国在1907年签订的互相谅解和互相支持的协议。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由材料三的出自可知道是冷战的表现,冷战开始实施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也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难度低。(3)2年,1972年正是尼克松访华的时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问题时台湾问题,难度不大。(4)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也可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选取答案。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世界大国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外政策和相互较量..”主要考查你对&&(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一国两制&&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一国两制
海峡两岸日益交往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来往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做的努力和结果:努力:(1)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2)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3)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结果: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2)元朝时,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3)1662年,占领台湾荷兰侵略者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5)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 (6)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7)1949年,国民党退台湾。(8)1950年,美军第七航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次会议于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项立法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依据,集中中华民族的智慧,以立法确定中国人民决心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必然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政治影响。祖国大陆将实现两岸统一的大政方针,转化为国家立法,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动摇的反对分裂国家的坚强意志,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其次,这项立法将是既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为中心,也会清楚地确定分裂国家的犯罪表现及惩治办法。第三,这项立法在台湾岛内会引起强烈反响,各种政治势力都会更加认真地审视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的道路。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完成并颁布实施《反分裂国家法》的极其重大的意义。一国两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在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后来,邓小平又在多次谈话中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述,“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六届人大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有效途径,使香港和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一国两制提出:1、背景:(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2)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3、内涵:“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一国二制”的意义:1、“一国两制”即坚持了祖国的统一,维护了国家主权,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现状及当地同胞的各方面意愿。2、有利于我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台、港、澳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3、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
发现相似题
与“世界大国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外政策和相互较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20421849023726979041709651762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1世纪军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