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是第三代地下党员,现在英国留学每月生活费有800元工资,在城里,根本就不够生活费。现在

沂南县依汶镇后峪子社区梁兆利:就图群众说党好发布日期: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第一书记字号:[
就图群众说党好
沂南县依汶镇后峪子社区& 梁兆利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的故事,省远教中心给我制作了一个专题片,叫《沂蒙老梁》,大家可以到百度网上搜一下看看。&&&
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干支部书记这些年来的工作情况和个人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叫梁兆利,今年69岁,是依汶镇后峪子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从1965年起,我就在村里当生产队长、团支部书记和民兵连长,1976年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到现在整整37个年头了。过去,俺村是四邻八乡出了名的穷山村、乱腾村、没有水的“干巴村”和“光棍村”。现如今,俺村变了大样,变富了,变美了,所有山头都浇上了水,荒山变成了花果山。目前,全村集体资产达到66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0028元,10万元的户已经很多,100万元的户也不少。近年来,上级领导经常来俺村视察,给了我本人和村里很多荣誉。社区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计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2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2005年,我本人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临沂市第十六、十七、十八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我当村支部书记快40个年头了,这么多年来,就认准了一个理儿:就图群众说党好。我常说,路是踩出来的,事儿是干出来的。是党员,就要当人样子;是干部,就要做人模子。不管条件多么差,只要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苦干、实干,不服输、不泄气,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发展了,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当干部的说话才有人听,办事才有人随,群众才真心拥护你,党组织才能硬邦邦,群众才打心眼里说咱共产党好!这就是我这些年当干部的感受。
说起俺村这些年来的发展,这可是个艰难的过程。既然有这个交流学习的机会,我就和各位领导说道说道。总体上说,就是解决了吃水难、致富难、稳定难、村貌差几个问题。回想起这些事,就感到像发生在昨天,酸甜苦辣的事一幕一幕都在眼前。吃水、修路、发展林果、旧村改造,没有点毅力,没有点吃苦精神,是根本做不到的。
先说说解决吃水难这个事。俺村有1180口人,382户,党员59名,耕地1153亩,有9个自然村,分散在8条山峪里,是个典型的山区村。以前,全村祖祖辈辈只有一口井,一年到头排队刮水吃。有一年村民王本泉蹲在井底等水,一不小心,头被从上面掉下来的水桶砸了个血窟窿,到现在头上还留个疤。遇到天旱,村民要赶七八里山路到汶河里担水吃。因为没有水,外村的闺女不愿嫁到俺村来,最多时有36个棒小伙打了光棍。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19岁那年,在村里干团支部书记,到公社开会的时候,认识了邻村的一个“识字班”,人长得怪好,人家对我有好感,我也有这个想法,我母亲知道后,就找俺婶子给牵线说媒,人家老的一听说是后峪子的,她父亲就说,这个青年还行,就是村不行;她娘说,有闺女就是嫁到“扬沟”里去也不嫁给后峪子(扬沟就是排水沟),连水都吃不上。因为没有水,来俺村走亲戚的,别的不带,担两桶水来就是最好的礼物;因为没有水,老一辈子少一辈子就在几亩薄地里刨食吃,填不饱肚子,真是穷到了底。
当了书记以后,我就反复寻思,俺村的“穷根”是缺水,要想拔掉穷根,就必须解决缺水的问题。1988年8月份,县里对缺水的村有扶持政策,我就想,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把汶河水引进村,改变后峪子缺水的命运。当我在全体村民会上说出这一想法时,一下子炸了营,有的干脆扭头走了,有的半信半疑,有的一边走一边说开了风凉话:“老梁要是能引上水来,我拿头倒着走”,还有的说:“就是弄上点水来,也不够喂家雀的”。这些话,更激起了我的劲头:我老梁什么时候服过输,论脑袋瓜,虽然没文化,也不比别人笨;论吃苦受累,我也不次起谁,1980年我就买了拖拉机搞运输,大家伙儿还吃不饱的时候,我已成了万元户了。咱是当干部的,不能只想着自己,既然当了干部,就得为大家伙儿办点事!拔掉穷根,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瞅准的事儿就要干到底。修扬水站没有钱,我卖了自己新买的农用车,发动村两委凑了一部分工程款,又发动群众分摊任务筹石料,并上墙公布。有的村民说这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当官的不一定真干。我二话没说,白天在工地上干活,晚上和老伴提着保险灯在山上打石料。大家伙儿看到我挑灯运来的石料时,再也说不出什么了,几千方的石料很快就筹齐了。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清亮亮的河水被引进了村里,每小时出水100多方,还建起了一座120立方的蓄水池,彻底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当时为了庆祝这件事,阴历十月初五、初六两天,全村放了两场电影。电影散场前,我偷偷打开水闸,水灌满了大街,外村来看电影的人踩着没过脚面的水大喊:“真是了不起啊!‘干巴村’真来水啦!”。当时我躲在黑影里听着这些话心里怪不是个味:后峪子从今之后有希望了!有了水,干部的腰杆直了,群众信心足了,上下人心齐了。经过连续奋战,当年底全村就吃上了自来水。村里很多老人拉着我的手不放,说:“您哥,真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能吃上自来水!”
解决吃水难只是第一步。我还打了一个谱:把水引上岭、引上山,让荒山变绿山,穷山变金山。1992年,天大旱,庄稼旱蔫了,群众盼着能浇上水。我连续召开了几个会,把搞水上山的事说明白了,全村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憋足了一股劲儿,又打响了水利建设的第二仗。说实在话,当时群众还不富裕,拿出钱来搞水真不容易,我就在村里采用了捐款的办法,自己率先捐出2000元,那时候的两千块钱顶现在的两万。在我的带动下,仅用5天时间,全村就集齐了14万元的工程款。为了搞水,村民都和我一样,真是豁上了,崔成坤将闺女的见面钱都拿了出来,还有的村民将卖鸡蛋、买棺材的钱都捐了出来,感动得我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就这样,经过45天的苦战,铺了1000米地下水管,打罗盘井1眼,经过两级扬程把汶河水提升了80多米,把汶河水引到山顶,全村80%的土地浇上了水。
水是浇上了,但是有水没渠不行,水利不配套,早晚要乱套。为了让群众认识修水渠的重要性,每次浇水我故意让人把5个机组全打开,把水量放大,浇一次地得用几十个人改沟子,有的地堰子都被冲塌了。这时候,群众都自发的来找我,说“老梁咱得修渠道,这样浪费水不说,水还浇不匀和。”这次修水渠没用我多说话,群众就自发地要求干,总共修水渠4000米,从山上浇到山下,灌溉成网。有了水,全村200亩下坡地很快就发展成了蔬菜大棚,群众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三十多年来,我带领群众几乎天天搞建设,年年有项目,累计修建水利设施6处,铺设输水管道6000多米,建成了10个蓄水池,总蓄水量达到3.2万方,千亩帅李园实现了一体灌溉,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所有的土地浇上了水。
再说说解决致富难。水的问题解决了,发展经济又成了摆在面前的一个大事。我常告诫自己:年龄大了,思想可不能落后;文化不高,觉悟可不能放低。让村民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吃多少苦也得把群众从“穷窝”里拽出来。可怎样才能让群众富起来,我一直找不到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瞅上了帅李。1996年,我赶依汶集,遇到了一份卖李子的,他的李子个头大、味道好、价钱硬,很快就卖光了。这对我启发很大:我就寻思着,在俺村种李子肯定能行。我就买上礼物跟随到了卖李子的家里,向他学艺。回村以后,和党员干部反复分析:山多是劣势,更是优势;是包袱,更是财富。靠山就得吃山,发展林果是俺村一个好的路子。但是就怕群众不认识。为了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我雇了个大车带领大伙儿到泰安、蒙阴等地参观学习,用实实在在的例子来启发,让他们反思,同样的条件,人家能行,我们为什么就办不到?干,困难很大;不干,困难更大。怨天怨地没有出路,广种薄收、守着几亩山岭地受穷更没有出路,只有横下一条心,闯一闯试一试,才能趟出路子、摆脱贫穷。路子有了,说干就干。我带着群众调土地、整树穴、订苗木、栽果树,经过两年的连续开发,全村栽植了1700亩李子树。
树好种,真正见效益却不容易。为了增产增收,我始终抓住水利建设不放松,一连串建成了6个蓄水池,蓄水2万方,千亩帅李园实现了一体灌溉。让帅李见效,光有水还不行,还得靠管理;搞技术,靠群众自己不行,还得靠干部。村里投资2万多元,添置了科技书籍和电教光盘,经常让群众观看学习,还邀请科技专家进村讲课,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和“小能人”,科技管理步步能跟上,帅李园天天变新样。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帅李种植村,帅李已经进入丰产期。每年帅李还不等成熟,东北客商就来提前订购,一年为全村增收500多万元,成了一项支柱产业。从带头发展帅李这个事来看,只要让群众富了,干部说话就灵了,党支部的威信也就树起来了。
在发展经济这方面,我还觉得,社会发展得快,老百姓盼着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咱当干部的得跟上形势,不能老用过去的那一套,不换脑筋不行。为了继续拓宽致富路子,增加群众收入,俺在全县率先成立了后峪子帅李合作社,注册了“阳都帅李”商标,带领居民发展优质高效林果。2009年,阳都帅李顺利通过了有机品牌认证,填补了沂南县林果业有机认证的空白,实现年销售收入800余万元,仅帅李园承包费就增加村集体收入30多万元。这两年俺还想利用社区有山、有水、有林果这个优势,通过吸引游客来观光、自助采摘等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来提高农民收入。在招商引资这方面,这几年还吸引3家服装加工厂在社区落地,为社区增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特别是妇女,不用再出远门就能挣到工资,还照顾了老人和孩子,让居民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第三说说解决稳定难。过去,俺村因为穷、村民思想落后,嚼街骂巷的,夫妻吵架的、婆媳不和的、邻里纠纷的经常发生,一天打三仗不黑天。有的婆婆因为拾个鸡蛋没跟媳妇说就得打个仗,媳妇摘个方瓜叫婆婆看着了也得吵吵;一些老人七八十了没人管没人问,儿想给老人点吃的,媳妇不愿意,偷着去看看回来就打仗。在调解这些事上,村干部没少操心。有件事曾叫我吃不香,睡不宁。1990年的一天早上,有位王大娘在街上遇见我就拉着我的手,没等说出什么话,眼泪就一骨碌掉下来,还左右瞅瞅,生怕被儿媳妇碰见,吓得了不得。这里头的原因,我心知肚明:大娘家的婆媳关系不和,心里没有好滋味,象这样的户村里还真不少。我琢磨着,一个村没有好风气,办事就不顺当。日子好过了,精神不能垮下来;有钱花,讲文明,一样也不能少。当年春节我就提出,搞“好媳妇”、“好婆婆”、“好公公”、“五好家庭”评选,凡是讲孝道的,都得有个好说法。结果经过全体村民投票,一个“好媳妇”、“好婆婆”也没评出来,都没过半,就选出了两个“孝敬老人光荣户”,一个是梁兆功,一个是王成奎。他们两家对老人非常孝顺,端屎端尿没的说,村里人都服气。我抓住这两个典型,在村大喇叭里使劲宣传,我当时就说:老人把咱生下来七八斤,花生嚼啐了送嘴里,一把屎一把尿不容易,不好好孝顺对住了吗?就这样每天吆喝三遍,连续五天没住下,讲着这些事,连我自己都感动的掉眼泪,老人小孩都爱听,对村民们震动很大。就这样,以后每年的正月初三,俺村雷打不动召开村民大会,公开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公公”和“五好家庭”,分了10项内容,设了56个打分台,当场亮分,评得群众口服心服。说实话,人都图个光彩。俺村每年对受奖的先进人物,都要披红戴花、照相上光荣榜,老老少少都觉得荣耀;对评出的“好媳妇”,敲锣打鼓地把喜报送到娘家,远的送到蒙阴、莒县,再远的给寄去,喜报上写着:贵家长,您的女儿在某某年度被后峪子村评为“好媳妇”,感谢您的养育之恩,在四邻八乡都产生了影响。“好媳妇”孟兆慧常年为公婆挑水,打洗脸水,晚上公婆回家晚了,还要到外边去迎接,连续20年受表彰,成为“好媳妇中的好媳妇”。于是,我又想出了个新门道:把“好媳妇”分成了“好媳妇”、“优秀媳妇”、“明星媳妇”三个等级,1—8年的是“好媳妇”,8—12年的是“优秀媳妇”,12年以上的是“明星媳妇”。村里的媳妇都争着上台阶,尊老敬老的好风气树起来了。20多年来,俺村评出各种荣誉户300多家,先进个人600多人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影响带动了周围村庄民情民风的好转,一批“好媳妇”、“致富能手”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有的还当上了村干部。从2006年开始,村里又对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60元的生活补贴,受到了老年人和群众的称赞。
到过俺村的人都知道,俺村有一个 “庄户剧团”。1998年,为活跃村里的文化生活,宣传好人好事和党的好政策,俺村拿出近150万元,建设了文化大院,购买了乐器道具,建起了一支16人的农民演出队,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自编自演,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台上怎么演,台下就怎么做,有的节目还到县里汇演拿了奖。村里来了领导和做买卖的,都想看一回“庄户剧团”的节目。群众富了,就图个心里乐哈,还要图个日子过得踏实。如果群众过得不安稳,干部当的就不安心。为了保证村里不出事,俺村建立了“全民参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治安防范模式,每晚由五户群众轮流排班,常年一贯地实行村民义务站岗巡逻,村干部一天不落的值班带班。三十多年来,村民之间有点纠纷,干部去说说就化解了,惊官动府的事不多,派出所抓人的事从来找不着俺村头上,一起刑事案子也没有发生过。
第四说说解决村貌差。俺后峪子,是个典型的山区村,有9个自然村组成,分布在八条山峪里,路拐拐曲曲不好走,一到黑天就黑咕隆咚的,自行车推不动,拖拉机上不去山,下雨天满街泥泞。村里开个会,日头大高高就下通知,到黑天都不一定凑齐人,很不方便。有一年,村民刘常玉娶媳妇,弄得送亲的浑身是泥,连抬带拉才把嫁妆搬进家里,新媳妇鞋都粘泥里去了,光着脚进了洞房。因为这个事,我心里就像窝了个疙瘩,老是过不去。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说什么也得把村里的路修好。30多年来,我带着村里的干部群众,不歇气地修了文明路、外环路、环山路,累计修路18公里,建大小桥涵8座,安装路灯400多盏,全村水泥路铺到了山顶,修到了地头,通到了家门前。走在这样的路上,干部群众心里也舒坦,山上收的李子也运出去了,做买卖的生意也红火了。
这些年村民有钱了,家家都骑上了摩托车、电动车,有的还开上了小轿车,但是村民还住在山峪里,住的还是那些老房子,村庄没个规划,街道又脏又乱,生活生产很不方便,俺就琢磨着得把那些住的偏远的小村搬下来。刚开始开会宣传做工作,兰沟有4、5户没去,后来还听说偷着摸着开“小黑会”,我知道他们想不通,弄得人家想搬的不敢带头,我就安排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做通了的就签字摁手印,一天三次找我汇报,最后剩下的这几个钉子户,一户想通了,其它的也就扛不住了。当时的那几个钉子户现在尝到了搬下来住的甜头,有的还来找我道歉,我就和他们开玩笑,“你们再搬上去吧”,他们说,说什么也不上去住了。
为了继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居住水平,让村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2008年,我抓住上级实施“城增村减土地双挂钩”这个机会,积极开展旧村改造,申请建社区。通过砸老房子,建设小康楼,共建成小康居民楼55座,中年房54户,老年房32户,旧宅拆迁145户,安置搬迁户145户,建筑面积22340平方米,新增耕地200多亩。完成了配套基础设施,布设给排水管道4800米,栽植绿化苗木44600株。广场内道路全部硬化、绿化,安装了健身器材,铺装了彩砖。俺村还修建了12个垃圾池,成立了保洁队,定期清扫路面,清运垃圾,改善了生活环境。在这一年,后峪子由一个小山村建成了新型农村社区,村党支部也升格为党总支部。
干支部书记这么些年来,我觉得,要当好支部书记就必须行的正站得直。当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不然的话群众信不着咱。每次村里有会战任务,俺兄弟仨的活都是合在一块干,然后,让会计当着大伙儿的面量方,让群众看看有没有虚的假的,结果没有一个不服气的。回想这些年,我最对不住的就是我的老父亲。1992年搞水利建设,任务最紧的时候,正赶上老父亲过生日,我就捎信给外村的姐妹:“你们张罗着弄几个菜给老父亲拜寿,工地上活忙,就不回家了。”到了中午,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带着菜,捎上一壶酒送到工地上,来和我一块过生日。当时看到老父亲累的满头大汗、脸焦黄,一步一步艰难地爬上山来,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眼泪哗哗地流出来了。老父亲反而安慰我:“在这里过生日,对我来说没什么。你把心交给老少爷们,我心里高兴!”说心里话,那是他最后的一个生日。回忆起老父亲,他年轻时是逃荒要饭的出身,在隋家店给大户人家打工,经常挨打挨骂,没过过多少好日子,当年俺家里人口多,吃不上、穿不暖,公社给了俺四面红旗,叫俺缝起来当草褥子盖。俺爷们对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感情,老父亲在世时常常教育我要当个共产党的好干部,要一心想着群众,不要忘了党恩,这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
办事公不公,群众眼最明。这是我常说的一句话。当干部30多年了,大家都叫我“不倒翁”书记。其中的滋味只有我知道。这些年来我一直管着村里的事,但我从来不管钱不管物。因为我知道:正不了自己就正不了别人。小到俺村里办公的一支笔、一个本子和几块卖破烂的钱,我都一一向村民公开。引水上山的时候,我把群众凑的钱一分一分地算计着花,到淄博买水管,捎着煎饼,喝凉水,不敢乱花一分钱。近些年,村里有了一些积累,我还是常提醒自己:越是条件好了,越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群众都说:老梁当家,咱一百个放心。当一个让群众放心的干部,亲戚本家也都跟着“沾光”。有一年,我的三弟妹计划外怀孕,一心想生下来,我耐心劝解:“咱不带头谁带头?”硬是让弟妹做了流产手术。我4个儿子都只有一个小孩,儿和儿媳妇经常埋怨我,“要不是你当干部,俺还能偷着摸着生二胎”,我说,“你是干部子女,就只能要一个。”2002年,我三妹妹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不想往外抽地,我没答应,为这事一年多不跟我搭腔,但最后妹妹还是理解了我。
身为党员干部,就得甘于吃苦、吃气、吃亏。用别人的话说,我发家很早,这些年如果不当干部,一直干下去的话,肯定比现在富,为这事老伴和孩子们没少说我。前些年,村集体收入少,作为支部书记,上级一年核给我的工资是2700元,我每年拿出1500元归公,从来没拿全过。这也影响带动了其他村干部,村委主任、村计生主任都拿出了1000多元归公,这样一来,集体每年就少开支干部工资5000多元。年底,我们就用这部分资金奖励评选出的各种先进,买米买面看望村里的老人和困难户。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心,当干部有时难免让群众说上两句。我常想:咱整天在喇叭上喊,人家在下边说咱几句又算什么呢!搞水利、栽果树,村民们有的也不理解,难听的话也有,但是我想得开,从来不计较。
鱼儿离不开水。我深深体会到,只要你想着群众,群众就会念着你。当干部的千不怕万不怕,就怕失去了人心,人心是拿钱换不来的。回想起这些年发生的一些事,常常让我感动。1988年腊月的一天早上,天冷得要命,村里几十名群众自发地在我家附近刨管道,我问他们,大冷天的你们干什么?他们说:“俺都吃上自来水了,你到现在还没吃上,有俺吃的就有您吃的。”我这才明白这几个村民为俺家赶在年前吃上自来水,自发的来帮俺铺管子。这事事前我根本不知道,本来我想我家离主管道远,引过来花钱多,想等等再说,可是群众不答应。几句话说得我浑身暖乎乎的。如今,在俺村搞公益事业,不让谁参加谁都有意见。2002年,俺村和鲁颖电子公司“联村共建”,企业支援俺村修文明路,村民们一呼百应,纷纷捐款,崔长刚一人就捐了7000元,崔长坤、朱忠全各捐了5000元,不几天就筹集了12万元。施工期间,正是三伏天,全村奋战1个月修成了一条长880米的水泥路,没听到一个叫苦叫累的。2004年修建1800米环村路时, 81岁的村民王西仓把我叫到他家里,从枕头底下摸出层层包裹的10000元钱捧给了我,我知道那是他老人家的养老钱,全部捐给了集体,让我都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
在俺村形成了一个习惯,农历每月十六是村民大会日,三十是党员大会日,党员群众不用通知就自觉到社区文化大院集合,有事议事,没事在一起搞搞学习或文化娱乐,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到现在,这在其它村是没有的。这里边还有个小插曲:2008年的一天下午,我干活累了,洗洗脚刚躺下,村干部就来找我,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今天不是十六吗!我一下想起来了,等我急火地赶到会议室,干部群众已经都座满了。近几年,上级在农村“两委”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我觉得这个“法”真是好,其实俺村这几十年就是按这个路子办的。三十多年来,俺村干了很多大事儿,党员从来没使过绊子,很支持我,群众也很信任我,我还有什么理由干不好呢!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都是我的心里话。我从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发展意识不强的普通农村干部,到现在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从内心深处感谢组织、感谢党。当了三十多年的干部,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与一些先进人物相比,我算不了什么;与经济发达的村相比,后峪子才刚刚起步。快七十的人了,按说没几天干头了,可我不敢有丝毫的自满和松劲。当前,咱农村摊上了最好的政策,遇上了最好的机会。就拿我们后峪子来说,省委组织部结合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专门规划了一条红色旅游专线,就走我们后峪子,我们村祖祖辈辈盼了这么多年的这条大路马上就要修通了。这么好的发展机遇,不豁出去干一场,咱对不住党啊!今后,我决不辜负各级领导的期望,不服老、不服输,更加使劲地干工作,让老百姓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是那句话,“我不图什么,图的就是让老百姓说咱共产党好!”
主办单位:中共威海市委组织部联系电话:中共秘密战线的地下党员,在解放后的遭遇
&中共秘密战线的地下党员,在解放后的遭遇
今天是七七事变75周年,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日子。我们深切缅怀那些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英勇牺牲的抗日英烈们。
在我退休四年的时间里,我集中精力研究了我国辽北蒙边地区抗日民族英雄魏国昌烈士及其战友们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他们为抗日战争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生命。他们的爱国精神,他们的反侵略事迹,他们传奇式的个人经历,惊天地泣鬼神。他们为中华民族海内外炎黄子孙所敬仰。他们是我的亲人长辈,是我心中的最崇拜的民族英雄。
在我研究辽北蒙边地区抗日斗争史料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在中国共产党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些我所想不到的事情,一些我不敢相信是真实的事情。
在辽北蒙边地区惨烈的抗日斗争中,有一支神秘的队伍,他们是中共秘密战线的地下党员,他们有幸活到抗战胜利,活到全国解放。在新中国,他们一度成了高官名流。但都有悲惨的遭遇。
阎宝航是我党秘密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它是我党战略情报家,他是魏国昌烈士当年参加革命的引路人,领导者。抗日战争期间他成功收集到三大情报,“德军进攻苏联日本要袭击美国珍珠港,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的军力部署”,他的贡献为我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他的情报消灭了几万十几万敌军,减少了我军战士多少牺牲。他的情报是毛泽东英明决策坚实可靠的基础。可是他却在文革期间受迫害,遭到诬陷,被关在共产党的监狱里。一次被人从后面揣了一脚,跌倒在地,受了重伤,没有得到及时医疗,含冤去世,死的太悲惨了。
阎明诗是阎宝航的大女儿,是魏国昌烈士并肩战斗过的革命战友,她1935年参加中共,从事我党秘密工作,与他的父亲阎宝航一起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立下赫赫功劳。但他在1957年就被打成右派,文革期间又受到残酷迫害。
苏子元是1927年参加中共的老党员,是我党秘密战线忠诚战士,是魏国昌烈士的入党介绍人。他在苏联肃反扩大化期间曾经被错误判刑20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在1956年才经过千辛万苦回国。1959年,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劳改。文革期间又被当做苏修间谍关进共产党监狱。
为什么这些人,这么忠诚共产党,却被定格反党?是不是共产党的内部路线斗争太残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高官厚禄,金钱美女都征服不了他们。这些久经考验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却在自己建立的国家受迫害或惨死在自己革命同志手里。这是为什么呢?
高华先生答记者问
在香港出版的一本杂志叫《南都周刊》,曾经采访当今中共著名的党史专家高华先生。该杂志记者与高先生一起共同探讨了中共秘密党员解放后悲惨遭遇。当记者谈到国共谍战片很热,故事里总是共产党的渗透力强过国民党,就高华的研究,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另外,记者还请教高华先生: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在这些年间是否有新变化?
&中共党史专家高华说,他也在关心这一问题,他说他觉得谍战片有些反讽。第一,中共地下工作者潜伏到国民党内,导致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这是事实。他说,他的父亲以前就从事这种工作。第二,凡是这些谍战片里的英雄,新中国成立后绝大多数蒙受冤屈,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高华先生指出,在我们过去的革命叙事当中,地下党从来都是附属的、边缘的。
说到信仰,高华先生指出,那时候的党员肯定是有信仰的,他父亲自己就跟他讲过,他除了留出少量生活费,剩下的工资全都交了党费,他看到了国民党的腐败,对没有去过的延安和解放区充满了想象。
说到现在的中共党员,高华先生很直率地说,
现在的党员肯定功利多了,比如考公务员,规定党员才能录取,那就只能入党了。
我写了这篇文章,我经常在想:现在的年青人怎么看待中共党内斗争?现在的年青人怎么看待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的下场?现在的年青人怎么看待中共秘密战线的革命战士,他们的牺牲奋斗值不值?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取向发生变化。在中共18大即将召开前夕,我们来探讨这一问题,也许会更有实际意义。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每月生活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