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材料反映他实行了什么政策

(1)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或者家天下)。(2分)(2)目的: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议会主权(或者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2分)意义:英国由此逐步确立起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2分)(3)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或者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力)。(2分)(4)基本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4分)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嬴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 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等信息可以得出秦朝建立后,建立专注注意中央集权制度,其特点有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等。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解题时抓住“未经议会同意”“ 《权利法案》”等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3)问,主要考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准确认识,依据“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大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材料一强调了专制,材料二与三反映了中外在民主制度上的探索,由此分析可知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为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不得照搬原文)(2分)(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4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揭竿而起D.打草惊蛇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秦朝和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都是统治者施行暴政。(&&&&)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秦末农民起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是A.城濮之战B.子婴投降C.巨鹿之战D.大泽乡起义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与这首诗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是(&&&)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C.秦统一六国D.巨鹿之战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今年是农历马年,下图中“马”字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范文字,它的字体是(&&)A.大篆B.小篆C.隶书D.行书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10分)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曾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材料二: 长期在中国考察研究的澳大利亚当代学者尼古拉斯·泰普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别的国家借鉴”。 材料三: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情况表年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1952年57.9亿&1002008年30626.2亿3389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政权是什么?建立者是谁?(2分)(2)材料二尼古拉斯·泰普如此赞扬中国的民族政策,你认为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3)材料三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什么?(2分)(4)据此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民族分裂势力制造的各类打砸抢烧事件。(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填表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1)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______制度。(2)为改变用人弊端,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_____。(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开始确立了______的资产阶级统治。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材料一:他向清朝当朝皇帝上书,并沉痛地指..
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材料一:他向清朝当朝皇帝上书,并沉痛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材料二:法国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材料三:联军统帅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经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损毁及抢劫之损失,其祥数将永远不能查出。”请回答:(1)材一中的“他”是谁?他向清朝的哪位皇帝上书?(2分)(2)你怎样评价材料一中的“他”?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2分)(3)材料二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 付诸一炬”指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一年?“两个强盗”分别指哪个国家?(1+1+1+1,共4分)(4)材料三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参与这次战争的国家有哪些?(1+4,共5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林则徐;道光帝(2分)(2)中华民族的英雄;抵御外侮、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2分)(3)圆明园;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国、法国(4分)(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5分)本题考查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材一中的“他”是林则徐,他向清朝的道光皇帝上书。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我们应该学习他抵御外侮、坚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材料二中的“夏宫”指的是圆明园,“ 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两个强盗”分别指英国和法国。材料三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参与这次战争的国家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材料一:他向清朝当朝皇帝上书,并沉痛地指..”主要考查你对&&中英《南京条约》,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英《南京条约》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由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人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的签订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旧中国从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领事裁判权的出现,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一般包括通商、航运、税收、投资、居住等方面),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中英《南京条约》的特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除了中央《南京条约》外,其他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了建立租界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中美《望厦条约》: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14日,清政府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南京条约》签订情况图:&上海租界:近代外国人在中国最早建立的租界。1843年,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上海被辟为商埠。1845年,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签订《上海租地章程》,率先强辟洋泾浜北侧为“英租界”。1854年,英、法、美在上海租界区内工部局,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殖民统治,租界俨然成为了中国“国中之国”。1863年,英、美两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租界次正式被收回。虎门销烟: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加强整顿海防,惩治鸦片走私,共收缴鸦片两万余箱。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禁烟运动:1、背景:(1)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影响了财政收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加深了政治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危及清朝的统治和中华民族的生存。(2)“弛禁派”和“严禁派”的激烈讨论。(3)禁烟运动呼声高涨。2、目的:为了维护清朝统治,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3、过程:林则徐在广东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1839年6月,将收缴的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4、影响:(1)反映了中国人民强烈要求禁烟、反对外国侵略的愿望,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2)英国借口禁烟运动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保护鸦片走私,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5、评价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雕塑):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具有必然性,并不是偶然的,它迟早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林则徐的禁烟仅仅只是侵略者掩人耳目的借口,这场战争的实质是英国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的既定政策,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他们也会寻找其他理由来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形势:1、国内:(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政府财政困难。(2)政治上,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买官鬻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法律败坏。(3)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2、国外:(1)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发展起来。(2)他们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3)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对中国输出鸦片。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2、重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国力衰弱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能。3、直接原因:中国正义的禁烟运动被英国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鸦片战争英雄人物:关天培、陈化成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不仅是鸦片战争中一次最大的人民群众保家卫国的斗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侵略者的武装斗争。1841年5月,英军攻陷四方、泥城炮台后,又炮轰广州,靖逆将军奕山乞降,与英军签定《广州和约》,奕山等人的卑躬屈膝,以及英侵略者在广州的暴行,激起三元里一带人民的义愤,他们挺身而出,拿起锄头铁锤担负起反侵略斗争的重任。盘踞在广州北部炮台的英军,窜入三元里奸淫抢劫,村民鸣锣告警,奋起抵抗,当场击毙英兵数名,其余英兵见势不妙,仓皇逃窜。5月30日凌晨,三元里和附近乡民五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进发。英军奔出四方炮台迎战,群众按照原订计划,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把敌人引诱至三元里以北的牛栏冈。当敌人进入包围圈后,早已埋伏好的群众利用该地丘陵地带的有利地形,立即发动猛攻。手持锄耙的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人数越来越多。侵略军前进不能、后退不得,被重重围困在牛栏冈一带,这时大约正值中午。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等县400余乡的群众数万人赶来,与三元里人民一起,再次将四方炮台重重包围。面对武装的群众,龟缩在里面的英军无法冲出重围,只好派出奸细混出重围,向清政府求救。奕山即派广州知府余保纯率同南海知县、番禺知县赶来替侵略军解围,他们以欺骗和威胁的手段,强迫解散群众队伍。英军乘机撤出了四方炮台,得以逃脱。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列强侵略的第一场战斗,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政治上,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起双重革命责任,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能抵抗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2)具体原因:①请政府统治腐败,综合国力衰落,经济落后,军事力量和装备落后;②掌握清朝战争大权的清政府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2、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等开始遭严重破坏。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由反本国封建统治变为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开始萌发,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趋势。(5)阶级关系的变化:①外资入侵计划了国内早已尖锐的阶级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②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买办。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国家主权部分不能自主,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奴役,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自给自足的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这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又有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势并存的局面,同时又出现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材料一:他向清朝当朝皇帝上书,并沉痛地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8762178628167253175179178706180200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全国各地有名的题目整理,命中率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45|
上传日期: 13:06:1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 【答案带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节选)
材料四&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 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1)材料一中的“新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一说出他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2分)
(2)材料二中的“制度创新”指的是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此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判断,苏俄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2分)
(4)结合材料四,说说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特点?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实施的?(2分)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哪些认识?(1分)
(1)秦始皇(1分)郡县制(1分)
(2)君主立宪制(1分)《权利法案》(1分)
(3)新经济政策(1分)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1分)
(4)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年经济大危机(1分)
(5)言之有理即可(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外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措施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材料一中的...
考点分析:
考点1:秦王扫六合
& &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央设“三公”丞相(掌管行政)、太尉(主持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P.57
开创了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先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移民戍边,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开凿灵渠。P.59
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①统一了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发动战争,扩大了秦朝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消极作用: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②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以及长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③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
知识点拓展
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
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
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
1、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
为简单的隶书。
三、思想: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
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
四、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考点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也称又称英国内战、清教徒革命。
& & &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阶级矛盾。
  客观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2.新贵族和资本主义势力的壮大。
  时间: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处理苏格兰人民起义~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光荣革命)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封建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英国式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双方代表人物:克伦威尔、查理一世
  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
  结果: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对国王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兵对公民应有的权利做了明确规定。文件影响: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其它欧洲国家,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知识点拓展
一、P.67原因: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
二、P.67领导: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三、P.68导火线:1640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四、P.68开始:1640年新议会召开,资产阶级要求限制王权
五、P.68决战:1645年的纳西比战役
六、P.68高潮:1649年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七、P.68独裁: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八、P.69复辟: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九、P.69政变:1688年“光荣革命”,另立新国王
十、★★P.69胜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
十一、★★P.6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推翻了封建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近代史开端)
考点3: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P.7列宁的探索
1、★★列宁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年)
①背景和原因——国情的变化:苏俄结束战争,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形势。
②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③作用:促进了苏俄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2、★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
①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②最早加盟的四个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③俄国名称的演变
苏维埃俄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547—1917)
(1917—1922底)
(1922底—1991底)
二、斯大林的探索
1、P.9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及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2、★★P.9“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苏联1936年宪法的制定。
(2)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评价:
①P.9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里起过积极作用。
②P.10弊端: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发展落后,经营粗放,效益低下,资源消耗浪费大,影响了苏联经济的长期发展。
推翻沙皇专制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进行卫国战争
恢复和发展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
进行二月革命
进行十月革命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施新经济政策
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结束了沙皇专制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1927年苏俄经济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建设苏联,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
考点4:经济大危机
& & &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爆发的相对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 & &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 & &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知识点拓展
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P.20背景: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生产盲目化。
3、P.21开始: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抛售狂潮。
4、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5、★经济大危机的影响:①失业人数猛增,人民生活困难;②引发各国政治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寻找出路,美国实施了“新政“,德、意、日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最终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P.22罗斯福新政(1933年)
1、背景:经济危机引发国内政治危机。
2、P.23目的和手段: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前提),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手段)以消除经济危机(直接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
3、P.23特点:(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P.23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改革)。
5、P.23主要措施:
涉及的行业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使货币重新流通,产生效益
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
避免了因盲目竞争而导致的生产过剩,加强了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缩减农业,政府补贴
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政府的执政能力。
兴建公共工程
既促进了社会就业,又加强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6、P.23评价:
(1)取得显著成效。
①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③国家的宏观控制和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④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2)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找到了有效途径)
三、★★★评价罗斯福
罗斯福,美国民主党人,1933年在美国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危机,他实施了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巩固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为其它国家对付危机提供了范例,也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新政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二战期间他领导美国为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关试题推荐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影响着世界,思想和科技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6分)
材料一: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愚昧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1分)请举出18世纪,受到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发生在欧美得两次资产阶级革命。(1分)
 材料二:高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到20世纪末,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进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2)材料二对科技有何认识?(1分)
(3)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例,谈谈科技对西欧主要大国相互关系的影响以及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2分)
(4)请你就应如何“发展科技为人类服务“提出一条建议。(1分)
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美国扬言把60%的兵力部署在亚洲,在日本冲绳部署鱼鹰直升机,这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体现,钓鱼岛问题的背后折射出美国的影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⑴材料一集中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对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3分)
材料二&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说:“你把手伸过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
(2)材料二中提到 “中美25年没有交往”,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对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哪一外交政策?(1分)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
(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原因有哪些?(3分)
材料四:图为中国海监执法编队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对非法进入我领海活动的日方船只进行监视取证,同时喊话严正声明我国立场。
⑷根据材料四,假如你是中国海监执法人员,应严正声明怎样的立场?(1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梦”成为代表委员频繁提及的热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
(1)请列举出中国近代史上让中国饱受屈辱的几个条约的名称及其影响。(3分)
(2)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我们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解放,中华民族有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出现在哪一件事情上?(1分)
材料二:“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4],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3)中国人民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在近代也进行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其中从制度层面上进行探索的事件有哪些?(2分)
材料三:“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新的时期,中国经济的腾飞开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创新,中国经济顺应世界的潮流,插上科技的翅膀,奋起直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充满光明。
(4)请说出新的时期中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1分)
材料四:“中国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程似锦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在城市进行了哪项改革,这一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2分)
(6)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1分)
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一一《陆游集》
一——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的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分)
(2)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1分)
(3)举例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1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这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2分)
日,希腊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的民众希望希腊留在欧元区,将“欧元”作为单一货币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欧洲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联合国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位皇帝姓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