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的意见 从哪些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 正文内容
专家解读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来源:重庆日报&&&&作者:
图为近日拍摄的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近年来,璧山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低碳、绿色、生态城市。
通讯员 谢捷 摄
陈万志: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重庆大学教授、
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
王崇举:重庆工商大学原校长、重庆市人民
陈德敏:重庆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重庆
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王 胜: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张卫东: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1月6日,我市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份“绿色文件”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其亮点和作用又是什么?11月12日,本报特邀几位专家学者,从区域经济、环保、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意见》进行全面、深度的解读。
1、过去“求温饱”,现在“求环保”
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重庆日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不久、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刚刚闭幕之际,我市即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该《意见》对我市今后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和作用?
陈万志:这份文件从起草到出台经历了1年多的时间。在《意见》起草过程中,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则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出,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既是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生态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重庆的重要历史使命。同时,长江是全国最大淡水资源库,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版图上有特殊地位,这又是中央、历史赋予重庆的职责。
在过去一年里,起草组历经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前后召开了23次座谈会,在充分融入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全市各方意见后,才形成了这份纲领性的《意见》。
王崇举: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并列的高度,从而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对资源消耗过大。重庆作为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也在飞速发展,但现在也面临资源要素瓶颈和生态环境约束。
过去我们“求温饱”,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则是希望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即“求环保”。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线,三峡库区是国家重要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所以重庆必须肩负起这个重大责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这既是重庆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保护重庆发展的根本。
王胜:如今重庆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节点,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协调、可持续的,不能经济总量增加了,却破坏了生态环境,这样对不起子孙后代。因此,《意见》的出台是非常及时、必要的。
目前我市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创新驱动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仍然存在。2003年,重庆的能源基本能自给;到2013年,能源对外依存度接近50%,其中1/3的煤,1/4的电,1/5的气都需要从外面输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除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实现重庆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重庆日报》:作为一份纲领性文件,《意见》全局性地规划了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视野开阔,也从很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设计。您认为《意见》有哪些亮点?
王胜:《意见》共分九个部分,采取“135”的构架成为三个板块。
其中第一部分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中间三个部分则以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态保护和修复等为三大抓手谈具体工作;第五至第九部分则用了很大篇幅来讲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措施,其中包括法治、制度、机制、文化、政策等方面。以前我们也经常讲生态环保,但此次《意见》用了大半的篇幅来谈如何保障生态文明的实施,足见决心之大。整个《意见》将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全部统领起来,贯穿于生产生活之中,构成了一个宏观、立体的整体,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陈万志:我认为《意见》的最大亮点在于充分体现了法治思维。
此次《意见》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全方位勾画了生态环保法治建设的路径,并把加强生态环保法治建设作为一个专门的部分来表述,这是与其他省市目前出台的类似《意见》最大的不同。
此外,《意见》还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70%以上,这意味着要比去年增加50天。
陈德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明确提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到2020年努力将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这个目标既朗朗上口,也内涵丰富;既相对独立,也辩证统一,鲜明地展示了重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和宏伟蓝图。在尊重自然、振兴经济的同时,弘扬生态文化,传承包含“天人合一”在内的中华文明。让重庆人民的幸福指数更高,更为宜居宜业。
总体上,《意见》契合建设美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体现了重庆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也反映了全市人民的美好愿望,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
| 录入:熊冬梅 |
声明:七一网转载内容,如原作者无意将其作品刊登于本网站,请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解振华解读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日11:30 来源:人民政协报|
&&&&日、3月19日、3月24日,《意见》先后经国院第80次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
&&&&中央领导同志对《意见》制定发布高度重视,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指导意见。
&&&&重要意义――基于两个导向
&&&&问题导向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成为重大瓶颈制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表现为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应对气候变化压力不断增大,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目标导向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适应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期待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任务。
&&&&是顺应国际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潮流的战略抉择。
&&&&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与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为“三大支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承吻合并创新发展。
&&&&从全球视野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通过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转变传统粗放发展方式的同时,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这对于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本内涵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的,是重要的理论、理念创新,也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第27次会议通过决议,以联合国文件认可并支持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首提绿色化
&&&&“绿色化”是《意见》的新亮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将必须协同推进的“新五化”(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绿色转型的最新概括和集中体现。
&&&&其适用范围不限于生态文明建设,还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当然也包括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责任编辑:童志威2
大哥大哥大哥大哥大哥
> 您可能还会关注的
? ? ? ? ? ? ?
供应商服务:
采购商服务:
 当你没有走进他时,他只是一个品牌或者说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可当你跟他近距离接触与交谈后...
 1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在北京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举办 2015中国经济预测发布与经济形势高端论坛
 1月22日,北京市有关委办局负责人接受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现场询问时,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表示
| | | | | 产业研报2012|||||||||||
最新播报:
新华社评论员: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写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颁布之际
  新华网北京5月5日电 题:新华社评论员: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写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颁布之际
  新华社评论员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基础上,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加快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加强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提出30余项具体任务。着眼全局的战略规划,清晰明确的科学目标,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眼光;建章立制的法治思维,务实可行的推进措施,回应着亿万人民对青山绿水的殷殷期待,彰显了执政党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怀揣信心与希望,我们向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经济快车道上驰骋的中国列车,正处于新常态下爬坡过坎的关键路段。观大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识,各国纷纷涉水绿色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试图在未来经济版图中抢占先机;察全局,生态文明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党的十八大首次确立“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将生态建设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地位;思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虽取得重大进展,但依然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脚步,“千里霾笼,万里尘飘”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治理污染既是发展课题,也是执政考验;望长远,长期以来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潮流,出台《意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是时不我待的历史抉择,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统筹协调,将其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一面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一面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总体思路下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重大制度,就能在“破”“立”之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其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要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形成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还需兼具创新思维与全球视野,在绿色产业中发掘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将挑战变为机遇,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
  “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话语令人振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即将翻开崭新一页,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深刻变革,更是一次没有退路的关键进军。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积极行动、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把蓝图变为现实,让人民群众在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并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国日报网
> 消费旅游
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来源:&&作者:
[提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意见》立足更高要求,用提升、向好、稳定、保障四个关键词,定位了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环保工作水平。考核评价体系是政府部门一根看不见的“指挥棒”,未来,这根“指挥棒”的焦点将更多地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
   重庆到二〇二〇年建成生态文明城市
  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奋斗目标凝心聚力
  《意见》提出,到2020年,努力将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实现全市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总目标。
  碧水青山,就是要保护好我们的山川河流、田园森林,让重庆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生态环境更优美,真正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绿色低碳,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使经济结构更优化,要素配置更合理,能源资源利用更高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文厚重,就是要在尊重自然的同时,注重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实现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包容发展。和谐宜居,就是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使生活环境更舒适宜人、吃穿住行更安全放心,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亲近、人与人和睦、人与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目标既考虑了当前实际,又兼顾了长远利益;既考虑了人民生存需要,又考虑了全面发展要求;既考虑了自然因素,又考虑了人文因素,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同时,生动地展示了重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紧扣时代脉搏,符合发展趋势,顺应群众期盼,能够广泛凝聚共识,激发全市上下共建共享热情。
  围绕实现总体目标,《意见》还提出了生态格局、发展质量和效益、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法治、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化等6个方面不断向好的定性目标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关键指标。从不同方面细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符合“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
  优化生态格局方面,提出依据五大功能区域功能定位,优化城镇化、产业和生态空间格局,提高单位空间产出率;提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市耕地、林地和森林面积分别不低于3300万亩、6300万亩和5600万亩。
  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以增量优化存量,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有效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增加,单位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意见》立足更高要求,用提升、向好、稳定、保障四个关键词,定位了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环保工作水平。提出要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力争到2020年,要求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70%以上,三江水质优于上游来水水质,建制镇(含撤并乡镇)以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
  此外,在社会治理层面,《意见》对生态环保法治、制度和文化建设提出了方向性目标。
  自然资源消耗将设上限
  如何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意见》提出,我市将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确定煤炭、水、土地等消耗上限。
  具体来说,我市将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管理,开展河流源头保护制度试点,加强水源地保护。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落实耕地数量占补平衡和占优补优措施,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依托重点生态工程补充生态用地数量,确保生态用地适度增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国家公园建设体制,开展国家公园建设试点。
  近日,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国家战略、生态文明内涵、重庆需要三个层次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立足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的特殊定位和处于“四个关键节点”的特殊市情,对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提出要求。
  《意见》明确提出,我市将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按照五大功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的要求,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用严格专业的环境执法坚守生态环境底线
  新的《环保法》将于明年正式实施,为环境保护执法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但新的法律能不能得到贯彻落实,执法的有效性同样重要。《意见》提出,我市加大执法力度。推进独立进行资源环境行政执法,完善生态文明执法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环境保护、能源监察、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生态文明行政执法体制。
  同时,加大对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排污拒不作为的依法实施按日计罚,对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排放设施、设备依法进行查封、扣押,对未批先建及未经许可排污拒不改正、通过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污等行为,依法实行惩处。
  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上,我市将健全完善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建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推进案件专业化审理。成立环境保护犯罪侦查总队,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犯罪行为。严肃查办生态环境领域的贪污贿赂犯罪及渎职犯罪。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和有关连带责任。
  此外,将依法推进环境公益诉讼,提升生态环境法律援助水平。引导群众通过司法渠道解决环境纠纷,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考核评价体系是政府部门一根看不见的“指挥棒”,未来,这根“指挥棒”的焦点将更多地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
  《意见》提出,将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和区县发展定位,实施差异化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和管理监督干部的重要参考,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予以奖励;对未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
  如果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出现了问题怎么办?本次《意见》更是尤为严厉地明确表示,要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终身追究。这也意味着,如果政府部门为了追求短期“政绩”,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相关领导干部就将付出更大代价。
  重庆晚报记者 陶昆
  公众将参与环境立法、决策
  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着我们生活空间的质量,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未来,每个市民都将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推进环境立法、环境决策、环境监督及环境影响评价等重点领域公众参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要充分征求意见,公开有关内容。鼓励和引导公众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未依法履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依法进行举报。
  今后,身边的环境不仅会影响你,你同样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帮助政府部门预防环境风险,治理环境污染,让环境变得更好。
  为了给公众参与提供保障,我市还将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保监管职责的部门要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加强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建立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制度,定期公布评定结果和违法者名单。你将更加清楚身边的环境状况和污染信息,让你的参与行动更加有的放矢。
编辑:admin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