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温柔敦厚 诗教也,《诗》教也。”的是孟子吗

“温柔敦厚诗教观”对后世文学文论的影响
“温柔敦厚诗教观”对后世文学文论的影响
摘要:“诗教”在中国古代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孔子诗教以诗经为范本,浸润着礼、义、德、行、教化的教育,深为整个社会所重视。也有一些学者对孔子诗教观持不同看法。本文旨在对孔子诗教对后世文学文论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阐明,以期获得对孔子诗教观有较深入的认识。文章从“诗教”的形成、《诗经》与诗教、对后世文学文论的影响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温柔敦厚;《诗经》;诗教
于丹老师在《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中这样说:
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孔夫子的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孔子日:“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意思是:孔子说:“进入一个国家,他们的礼教就可以知道了。他们的人民做人温柔诚实淳朴,是《诗经》教化的结果。”这是孔子论六经的教化作用的体现。到一个地方,看到这地方人民的思想行为的各种表现,就可以知道他们受了那一部经典著述的教化影响。一部《诗经》,是六经中的文学书、文化书、思想书。“诗教”就是文学教育、文化渗透、思想流传。这个地方的人民性格温柔敦厚,就可知他们受到良好的“诗教”。这也是对后世社会文人文学、心灵思想、文化精神发展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充分显示了温柔敦厚“诗教”在当时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这种温柔敦厚“诗教”所产生的文学文化精神思想对后世经哲文人的创作具有不可逾越的高度,大家纷纷品读欣赏学习乃至研究其重要意义。
一、“诗教”的形成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采诗和献诗制度造就了诗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寻常的地位。贵族所受教育以诗、乐为先,诗的传授者是乐官周礼。春官太师说:“太师掌六律六同,以教六诗。日:风、赋、比、兴、雅、颂”。《礼记·文王世子》说:“春诵夏弦,太师沼之警宗”,这说明乐官兼管教育,他们是诗学老师。当时贵族阶级学诗有其实用的目的,诗和礼乐一般不分,而礼乐是贵族阶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得诗在许多场合都派得上用场。政治生活中讽谏与颂美要用诗,祭祀典礼中要用诗,日常生活中要借诗和音乐来表示情谊,外交场合中也要用诗,诗乐的应用几乎等同于语言的一部分。以乐语教子兴国、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都是说贵族们应当用乐语来表情达意。在《左传》、《国语》等典籍以及先秦诸子的文章中,引诗的次数就有数百次之多。贵族们以诗规劝、以诗颂功、以诗叙志、以诗抒情、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以诗隐晦地含蓄地来说明问题。因而在当时习诗、写诗已成为一种时尚。温柔敦厚的“诗教”融于古代社会生活中的日常言行举止,始于《诗》,立于《诗》,行于《诗》,无论人们的言语行动、文化思想、精神灵魂都渗透着《诗》的影响,《诗》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学语言的艺术形式,更多的做为一种社会思想制度的延伸在广大人们心灵头脑中,逐渐演变成一种教育思想、文学方式、正统之音。
二、《诗经》与诗教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集中的诗歌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其内容的繁富性、其传情达意的真切性以及其文学形式的艺术性。无不展示着市民们的真情、深刻和睿智。也赢得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文人士子深度的关爱和高度的重视。《论语》中记录了一些孔子有关《诗》言论,有人将这些“诗论”说成是既“奠定”了现实主义理论的“基础”,又“指导”了后世文艺创作和文学批评。孔子在《论语》中有关《诗经》的言论,多属“诗”的范畴,并不侧重于对作品本义的解说,也不注重《诗经》本身的文艺性探讨,而往往是借诗明志、互相发挥,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孔子与《诗经》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孔子是《诗学》研究的第一人。由于孔子所处时代的生产力较低.对于文化的态度与作用,都是从政治上的实用角度来考虑的。因此孔子研究《诗经》也是为了实用,以《诗经》来进行教化。《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篇》说:“吾闻夫子之施教先以《诗》”;《史记·孔子世家》亦云:“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对儿子也一样用《诗》来教导:“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由此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论语·为政》云:“子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思无邪”本是《鲁颂驹》中的诗句:“思无邪,思马斯徂。”“思”是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无邪”是形容马的美好。孔子把它借用过来,形容《诗经》三百篇的思想健康纯正,符合社会道德和礼义规范,符合儒家礼乐的温柔敦厚之音。
孔子说过,学《诗》的好处,除可以“兴”、“观”、“群”、“怨”、“事父”、“事君”外,还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他说:“不学诗,无以言。”这是从语言的角度强调学《诗》的重要性。孔子在门生如何学《诗》问题上,有自己的一套要求,即在文意的基础上得到某种启迪,但同时也不要太多重视诗本身的意义是什么。学《诗》怎样为我所用?这是孔子“诗教”方法中的重要一环。孔子关于《诗经》的言论,基本上不是论诗歌创作本身的艺术规律、艺术特征及其作用、价值的,而是指导门人如何学《诗》、如何按主观需要去用《诗》、引《诗》,以致出现赋诗断章、借诗明志、各取所需的做法。对于《诗》内容的学习和教育方法的确定就形成孔子“诗教观”的基本思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功用观;肯定诗教的社会作用,强调诗教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也能很好地服务。
三、对后世文学文论的影响
我国最早的文学是《诗经》,我国最早的文艺理论是诗学。《诗经》的作者在诗中公开地、明确地陈述自己作诗的动机和目的是,或赞美,或讽谏。不管是“美”或是“刺”都是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体现。而“诗言志”正是在《诗经》的文学实践的基础上作出的理论概括,朱自清就认为“诗言志”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所表现的志,其内容当然因人而异但诗要发挥“慧谏”、“美刺”的社会作用,却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主要思想。当人们从美学角度审视《诗经》的全部作品时,就会发现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美与善、情与理、认知与直觉的统一,所表现出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均显示出诗人们的创作是在“温柔敦厚”美学观念指导下完成的,这一创作恪守了“中和”原则,达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境界,经孔子及后世儒家的总结提炼,成为儒家学派从事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桑柔》是雅诗中最长的一首诗,《左传·文公元年》、《史记·周本纪》、《潜夫论·遏利篇》俱载其为周厉王臣子苪良所作。诗篇反映了厉王贪婪暴虐、国政黑暗腐败、奸佞之徒得宠、人民受苦受难的现实,怨恨自己耿耿忠心得不到厉王的理解,忧国伤时之情溢于言表。但诗人恪守怨而不怒的信条,他讥刺厉王,却不能容忍对王权的动摇;他同情人民,却反对用暴力砸碎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他渴望清明政治,却企望上天及君王赋予他下门机遇与权力。这种价值观念与审美意识,对后世“文人忠君”、“悯民”的心态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导向的作用。
《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也为历代诗人所沿用,成为古代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诗经》共有1141章,其中727处使用赋笔,许多诗篇还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格,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这些作品,对楚辞、汉赋的发展,均有极大的影响。赋本是铺陈直述,是诗歌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战国以后又由此发展成为一种文体。从西汉的大赋到东汉魏晋的抒情短赋,从南北朝的骄赋、唐五代的律赋到两宋的文赋,尽管名称有变,内容有异,但其表现手法均为赋,均源于《诗经》。《诗经》中的比是比喻,兴是启发,这两种表现方法更为历代诗人所继承并发扬光大,创造出无数兴寄独深、比类切至的艺术意境,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温柔敦厚、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独特风格。
《诗经》也影响了散文的发展。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提倡散文,反对骈文,就把《诗经》温柔敦厚的内容与纯正文雅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作为学习的典范,开创了中国散文文学的一个光辉时期。
&总之,《诗经》对我国文学文论的影响,几乎渗透了我国古今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在其广阔影响下逐渐形成,并对后世文学文论产生重要影响。正如闻一多先生所指出的:“三百篇”的时代,确乎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大体上是从这一刚开端的时代就定型了。文化定型了文学也定型了,从此以后二千年间,诗——抒情诗,始终是我国文学的正统的类型,甚至除散文外,它是唯一的类型。赋,词,曲,是诗的支流,一部分散文,如赠序、碑志等,是诗的副产品,而小说和戏剧又往往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夹杂些诗。诗,不仅支配了整个文学领域,还影响了造型艺术,它同化了绘画,又装饰了建筑(如楹联,春帖等)和许多工艺美术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对哪部书的评价_百度知道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对哪部书的评价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诗三百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一、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
(一)《诗经》释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首诗歌,本来只称为《诗》,或连其成数称为《诗三百》,后来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诗经》。
(二)《诗经》作品的分类
《诗经》是按风、雅、颂的顺序分类编排。《诗经》原是配乐演唱的歌词,风、雅、颂原是音乐的分类:
&风&是乐曲的意思,这里指相对于西周王畿的地方乐曲,所以《诗经》中&风&又称&国风&,是指各诸侯国所在地区的乐曲。共分15国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160篇。
&雅&是周天子王畿地区乐曲,是相对于地方乐曲的&正乐&,为朝廷典礼仪式所使用。&雅&分&大雅&和&小雅&,也是乐曲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思无邪与温柔敦厚辨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思无邪与温柔敦厚辨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国学入门(从四库分类了解国学全貌)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国学入门(从四库分类了解国学全貌)
上传于||文档简介
&&了​解​国​学​,​学​习​中​华​文​化​精​髓
大小:1.2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柔敦厚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