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女系家族3有没有汉化姓白的家族

小女家族姓白,想给出生不久的小侄子起个名字,缺水亦缺土。望大家帮忙想想,小女在此先谢谢了。_百度知道
小女家族姓白,想给出生不久的小侄子起个名字,缺水亦缺土。望大家帮忙想想,小女在此先谢谢了。
帮忙的人小女非常愿意与您成为网络朋友,真诚谢谢啦,谢谢啦。不管结果如何排辈分以“锦”字开头最好…大家帮帮忙
我有更好的答案
泽亦水即亦土
白锦涛、白锦湖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精品专业论文】浅谈西夏后裔高智耀和察罕家族的汉化及原因,史学论文,史学理论,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西夏后裔高智耀和察罕家族的汉化及原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黄若愚的日志
神秘的西夏瓷窑
热1已有 338 次阅读&
宁夏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宁东,因煤炭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久负盛名。当宁东辉煌的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历史再次给宁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宁东镇原名磁窑堡,这里有一句顺口溜叫“回民巷没回民,鸳鸯湖没鸳鸯,黑疙瘩姓白,圆疙瘩姓方”。打开尘封的史册,透过锈迹斑驳的沧桑年轮,走近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追忆磁窑堡曾经的繁华和远逝的足迹……
神秘的西夏瓷窑作者:刘宏安
瓷器是中国第六项伟大发明,仅次于四大发明和丝绸。我国五大名窑争奇斗艳,八大窑系遍布全国,因此又以“瓷国”而著称于世。古老的西夏王国在历史长河中像风一样崛起,又像风一样消失,给西夏历史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上世纪80年代,灵武磁窑堡瓷窑遗址出土了一大批西夏瓷器,这些满盛西夏文明的罐碗杯瓶,在沉睡千年之后重见天日,依然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西夏古瓷初露端倪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繁荣时期,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宋王朝先后并存的辽、金和西夏因受其影响,亦有较发达的制瓷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学者对辽、金的制瓷业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对地处西北边陲西夏时期的制瓷业,却因一直没有史料记载和瓷窑遗址的发现而知之甚少。在1980年出版的大型巨著《中国陶瓷史》中,西夏瓷器史竟然是一项空白。
1956年,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发现两件黑釉剔刻花经瓶,因系非发掘品,没有地层关系和可靠年代实物佐证,最初被定为是元代或宋代瓷,最后认为“可能与西夏有关”。1964~1965年,宁夏考古工作者在石嘴山西夏嵬城遗址发掘出土几件瓷器,有玉壶春瓶、碗、罐、人头像等,瓷人头像作秃发状,反映了西夏的社会习俗,陶瓷学者预感到西夏国应该有自己的瓷窑存在。1971年4月,灵武崇兴台子村三队村民王某在自家院内翻建房屋时,发现一批窑藏瓷器,其中较完整的有112件。后经自治区博物馆考古人员发掘,又清理出瓷器百余件,同时出土的还有皇宋通宝、嘉祐通宝、治平元宝、熙宁元宝等6种9枚北宋钱币。这批精美的白釉瓷器分为碗、碟、高足杯3种类型,瓷器内壁光滑,胎细壁薄,有的内壁和底心还绘有黑色圆点纹饰。考古人员研究认为,这些瓷器造型与中原地区出土的瓷器类型相似,但一些高足器皿,如高足碗、高足盘等,瓷面光润、胎薄高足、圈足露胎,有的外壁绘有鸟枝图案,器形独特,属西夏贵族窑藏瓷器。
198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内蒙额济纳旗居延海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从著名的黑城遗址采集到一些宋元时期的瓷片和少量较完整的器皿。这些“挖足过肩”的瓷器特征既不同于南方瓷窑产品,也有别于北方瓷窑。考古人员通过对一些大件剔刻花瓷分析认为,这些瓷器并非远途运输物品,推测在离额济纳旗附近或不远的地方,可能有瓷窑存在。
西夏瓷窑今何在有关记载灵武瓷窑历史的文献资料极为稀少,在明弘治年间胡汝砺编撰的《宁夏新志》中仅有极为简单的叙述:“磁窑山,(灵)州东北六十里,为陶冶之所”,“磁窑寨,城周回二百一十丈,门一。产砟炭,其土可陶……”此后清代所修方志均重述《宁夏新志》内容,灵武窑的始烧年代及烧瓷情况均无详细记载。《宁夏新志》中记载的这座磁窑山,在元代和西夏时期是否生产瓷器?如今这座瓷窑遗址又在何处?这些问题引起考古学者的关注。
1984年6月,灵武文物工作者从磁窑堡遗址附近的荒漠中,发现在一条东西宽400米、南北长800米的季节河两侧,地表散布着大量窑具残片和古瓷碎片;在河沟西侧的断崖上,瓷片堆积层厚达4米。专家从采集到具有宋代风格的瓷片推断,此窑可能创始于西夏时期,具有重要发掘价值。
1984年7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马文宽率领考古队,怀着破解西夏瓷窑千古之谜的渴望,来到塞上古城灵武。他们把发掘磁窑堡瓷窑遗址作为研究西夏瓷史的突破口。
1984至1986年间,考古队员在该地进行了3次系统发掘,共清理西夏窑炉3座、窑炉1座、西夏瓷器作坊8座、元代作坊1座,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发掘出瓷器、瓷具、窑具3000余件,其中包括大量墨书西夏文瓷片、墨书汉文西夏年款瓷片和西夏钱币等。
流光溢彩西夏瓷
西夏瓷窑出土的瓷器种类繁多、器形多样。从用途分,有生活器皿、文房器具、娱乐用品、雕塑艺术品、建筑材料、宗教用品等;从釉色分,有白釉、青釉、黑釉、褐釉及数量较少的紫釉,还有的一器两种釉色,如外施黑釉内施青釉等;从装饰技法分,有剔刻花、刻花、印花、点彩、雕刻和镂空等。剔刻花深亮的釉色和浅素的胎色对比鲜明、图案平突、不加厚却产生浮雕效果。西夏瓷既有磁州窑产品形与质的大众化及釉色强烈对比的纹饰风格,又兼耀州窑卓绝超俗的剔花、刻花技艺,以及喜欢用缠枝牡丹的传统选样。器形有碗、盘、盆、壶、瓶、罐、钵、釜、瓮、灯、钩等。其中碗可分为高圈足碗、折沿碗、六棱碗、曲腹碗和斜壁碗;盘有折沿盘和六棱盘;盆有素面盆和鱼纹盆;壶可分执壶和剔刻花扁壶;瓶有经瓶、花口瓶、玉壶春瓶、双耳瓶和葫芦瓶等;罐分无耳罐、单耳罐和双耳罐。建筑材料有瓦当、滴水、板瓦、白瓷瓦等,这些尺寸较大、制作精细规整的素烧建材并非一般民居使用。黑釉瓷瓦件仅一侧施釉,中间有沟槽,这种瓦件在西夏陵区大量发现,其使用方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白釉瓷瓦上下等宽,弧度较小,凸面施釉,有多种规格,这种瓷瓦仅在西夏陵有所发现,从其形状、尺寸判断,可能用作建筑物上的贴面,为古老的墙面瓷砖。
西夏瓷与党项民族生活习俗
西夏瓷在造型、装饰、用途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西夏是以党项族、羌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封建割据国家,党项族的经济生活历来以畜牧业为主,这在瓷器中得到充分体现。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器物,是由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大者正反面中间均有一圈足,反面圈足起放置平稳作用,壶两侧有两耳或四系,便于穿绳提拿或携带。小扁壶胎体较轻,仅背面有一凹足,两侧只有双耳,为西夏境外其他窑址所不见。党项民族长期生活于马背,擅长骑射,扁壶体态轻盈,非常适合在马背上吊挂携带;瓷钩、瓷铃是游牧民族常用的器具,以陶瓷代替金属便是西夏人的创举;牛头瓷埙是游牧民族喜爱的乐器,正面有两孔,顶部有一孔,吹之发出美妙的声声,这种形制的瓷埙如今仍在宁夏地区民间流行,俗称泥哇呜;瓷骆驼、马、羊等动物雕塑品反映这些动物与游牧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精制的小瓷人头像,秃发、宽额、高鼻、双目紧闭,手捧献物,印证了党项族的秃发习俗;数百枚扁圆形黑白两色素烧瓷围棋子,证明党项人在游牧之余,也以围棋对弈娱乐;瓷透雕宝杵、如意轮、莲花座、佛花、数珠等器物,都是佛教中的吉祥物或功德物,充分印证西夏王国统治者和居民对佛教的推崇。
西夏建窑之谜
西夏国境内缺乏金属矿产,仅有少量铁矿,缺少铜矿和锡矿。因此,日常生活所需的一些金属制品不得不用瓷器来代替,瓷器在西夏人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西夏初期,所需瓷器主要依靠与宋、辽、金贸易换取,随着西夏经济发展和手工技术的提高,西夏中后期逐步建起了自己的瓷器生产基地。煤是烧制瓷器的主要燃料,磁窑堡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因煤层较浅便于开采,具有很长的开采历史。在煤夹层中的高岭石质泥岩和高岭石泥岩夹矸,则是优质的制瓷原料。窑址旁四季水流不断的河沟,又为窑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磁窑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具备了建立大型瓷窑的3个基本条件。
西夏瓷窑所产白瓷数量大、质量高,这与西夏陵出土的一批白瓷印证推断,西夏国崇尚白色。从一些高质量的白瓷、剔刻花瓷、建筑材料判断,系为官府特定制作,但也有大量器皿是为民用生产。从地层和瓷器特征分析,该窑始烧于西夏中期,元至清代仍在沿袭直至荒弃。西夏国与中原有着密切的技术交流和文化往来,大批中原制瓷匠人的移居,带来了先进的制瓷技术,灵武窑没有经过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便突然兴盛起来。
灵武西夏瓷窑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制瓷业的重点产区,也是宁夏境内古代制瓷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唯一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瓷窑。研究证明,西夏制瓷工业技术高度发达,产品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瓷器的出土,为研究党项民族的社会生活习俗和文化宗教信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夏瓷器地处西北边陲沙漠,她是盛开在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灿烂奇葩!
刚表态过的朋友 ()历史上有没有姓白的皇帝。_百度知道
历史上有没有姓白的皇帝。
中国皇帝一共有多少姓氏?除了外族(拓跋后来也改姓元),总共25个姓。 其中 刘(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北汉)52位; 李(成汉、唐、西凉、后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后梁、明)26位; 赵(宋)18位; 萧(梁、西梁)17位; 司马(晋)16位; 高(北燕、北齐、南平)12位; 王(新、前蜀、闽)10位; 石(后赵、后晋)9位; 陈(陈)8位; 杨(隋、五代十国??吴)7位; 张(前凉)7位;马(五代楚)6位; 曹(三国魏)5位;钱(吴越)5位; 孙(三国吴)4位; 冯(北燕)2位; 孟(后蜀)2位; 段(西燕、北凉)2位; 赢(秦)2位; 郭(后周)1位;柴(后周)1位。 外族皇帝计有: 孛儿只斤氏(元、北元)19位; 慕容氏(前燕、后燕、西燕)16位; 耶律氏(辽)15位; 爱新觉罗氏(清)12位; 元(北魏、东魏、西魏)11位; 完颜氏(金)10位; 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 苻(前秦)7位; 宇文氏(北周)5 位; 乞伏氏(西秦)4位; 沮渠氏(北凉)4位; 秃发氏(南凉)3位; 赫连氏(大夏)3位; 姚(后秦)3位; 吕(后凉)3位等。因此非常抱歉没有姓白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没有,历朝历代没有姓白的皇帝
其他2条回答
历史上根本没有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西夏皇族拓跋氏家族
西夏皇族拓跋氏家族(上)
西夏文字残片。
&&西夏文字残片。
西夏时期党项穹庐家族岩画。这幅岩画是党项族早期生活的生动写照,高90厘米
宽100厘米,刻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右旗曼德拉山。
&&&&北宋期间,在今宁夏大部和陕北、西蒙河套以及甘肃东部与河西地区出现了
一个少数民族地方割据政权,名为大夏国(自称大白上国或白上大夏国),史称“西夏”。西夏国的主体民族是党项羌族。其中一支拓跋氏部落,就是建立西夏国的皇族。
&&&&党项羌为古羌后裔,在正史《隋书》中第一次提到这个民族。党项羌族原先游牧于四川、甘肃、青海的交界地区,基本上是以“每姓别为部落”,“织牦牛尾及毛为屋。服裘褐,披粘以为上饰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隋书·党项传》)大约在南北朝魏周时期,党项羌开始活跃,屡犯中央王朝边境。隋末唐初,党项羌日渐强盛,内部出现八大姓氏部落,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大。隋朝时,党项内部出现分化,有些小部落降附内迁。李唐王朝建立后,大批党项部落纷纷内附,唐廷建立羁縻州、县进行妥善安置。但是最大的拓跋部仍然坚持臣属于吐谷浑政权,并与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结为姻亲。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大将李靖率军征讨土谷浑时,拓跋仍出兵助吐抗唐,当吐谷浑被打败以后,拓跋部才被迫归附唐。于是,唐廷在他们的居牧地区设立32个羁縻州。从此,党项拓跋部依附中原王朝,逐渐内徙,割据一方。从拓跋赤辞起,传九世、十二位首领,终于由其七世孙元昊在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正式称帝建立大夏国。拓跋氏家族的崛起,其有功人物当数拓跋赤辞(附拓跋思恭、李仁福、李彝超)、李彝兴(附李光睿、李继筠、李继捧)、李继迁、李德明等。
&&&&拓跋赤辞(生卒年月不详),党项羌族拓跋氏部落大首领。唐初,拓跋部与吐谷浑部被唐军打败后,分别被安排到羁縻州。唐廷为安排归附的拓跋部,在其原居牧地区特设懿、、麟、可等32个州,拓跋赤辞被任命为统领这些羁縻州的西戎州都督,并赐给唐廷皇族李姓,上隶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都督府节制。
&&&&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西部的吐蕃族又强盛起来,并不断向东扩张势力,拓跋部首当其冲,时受侵压,只好请求内徙。唐玄宗为保全党项这一支部族,在庆州(今甘肃省庆阳市境内)地域设置静边等羁縻州予以安置,任命拓跋赤辞(亦说是其孙拓跋守寂)为右监门都督,加封西平公。中唐以后,唐室衰微,拓跋部乘机扩大势力。特别是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因协助朝廷平叛有功,拓跋守寂升任容州(今广西北流县境内)刺史,领天柱军(治今贵州省天柱县)使。宝应二年(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反唐,曾勾连土蕃、回纥、吐谷浑和党项等部族内犯,勋臣郭子仪向朝廷建议,把党项迁往银川(今陕北米脂县境内)以北、夏州(今陕北横山县北城乡)以东地区重新安置,迁吐谷浑往夏州以西安置,以阻断他们与土蕃之间发生联系,削弱西北强敌的势力。拓跋部迁居银夏的部族称为平夏部,仍留居庆州的余部称为东山部或西路党项。
&&&&拓跋思恭(?-895年),唐朝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至拓跋思恭几代间,世系较为混乱,一说拓跋思恭为拓跋乾晖之孙,一说拓跋乾晖为拓跋守寂之孙。原居银夏,唐咸通末,乘中原多事,占据宥州(今陕西省靖边县),自称刺史。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陷京师长安,唐僖宗出逃。次年,拓跋思恭率番汉军赴行在勤王有功,授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使,后来又实授夏州(又改名定难军)节度使。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被镇压下去以后,再加封为夏国公,复赐姓李,统辖夏、绥、银、宥四州。后来,拓跋思恭又乘机夺取麟、延二州,自派其弟拓跋思孝驻守,并卿准拓跋思孝任保大军(治今陕西省富县)节度使。乾宁二年(895年),拓跋思恭卒,因其子李仁祐早死,孙李彝昌尚年幼,部众公推拓跋思恭另一个弟弟拓拔思谏继任定难军节度使。次年,加封拓拔思谏兼任静难(治今陕西省彬县)、宁塞(治今陕西省延安市)两镇节度使。至此,党项拓跋一族实领夏、绥、银、延等六州,成为唐末具有实力的藩镇之一。
&&&&李仁福(?-933年),五代党项族首领。唐亡五代十国兴,朱全忠首先灭唐建立后梁政权,定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拓跋氏仍割据夏州。开平二年(908年),检校太尉兼侍中、夏州节度使拓跋思谏卒,其侄、拓跋思恭之孙李彝昌继任。次年,李彝昌死于内乱,州内群龙无首,局势十分混乱,广大官兵把在外戍卫的蕃部都指挥使李仁福推举为主帅。
&&&&李仁福是李彝昌的族叔,党项族共推他主持夏州军政。李仁福便自任留后,后梁随即加检校司空、实授定难军节度使。开平四年(910年),秦王李茂贞和晋王李存勖(沙陀族,后唐建立者)合兵5万围攻夏州,李仁福据城死守,后与梁太祖派来的援军内外夹击,打败两镇地方军阀,论功升为陇西郡王。在晋王与后梁的斗争中,李仁福多次支援后梁政权,故当李存勖最终打败后梁,夺取帝位,定都洛阳,建立后唐政权以后,他非常害怕,便派从兄、宥州刺史李仁裕到新都向新帝进贡。时后唐庄宗新立,对夏州也感到鞭长莫及,便拉拢这些地方军阀以壮大自己的势力,遂进封李仁福为朔方王。后唐长兴四年(933年)二月,李仁福卒于任上,其长子李彝超继承其任。
&&&&李彝超(?-935年),五代党项族首领,李仁福之子。李仁福死后,后唐政权虽任命李彝超继任定难军节度使,但对长期盘踞夏州的党项藩镇势力存有很大戒心,便乘李仁福死、李彝超新立的机会,改任李彝超为彰武军(治今陕西省延安市)节度使、延州(今延安市)留后,以原延州节度使安重进为夏州节度使留后,并派邠州(今陕西省彬县)节度使。宫范使安重益率5万大军护送安重进赴任,以武力逼迫李彝超离境,并颁令威胁道:“从命者,秋毫无犯,违命者,全族必诛。”李彝超也不甘示弱,以“三军百姓拥隔,未遂赴镇”为由相对抗。朝廷大军围攻夏州数日没有结果,反因粮秣不济,不得不撤围退兵。李彝超便出城追击,后唐军大败而归。事后,李彝超又主动上表向后唐政权请罪。明宗也不得不收回成命。清泰二年(935年),李彝超卒于任上,其弟李彝殷继任定难军节度使。(作者吴忠礼
系宁夏社科院研究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没有家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