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配画 王之涣配什么中国画

王之涣:出塞
王之涣: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评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
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
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
“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
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
《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
“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
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
诗的绝唱。
王之涣:出塞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王之涣《出塞》
大足县教育委员会
- 王之涣《出塞》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最新文件]
&[新闻公告]
&[卫生保健]
&[教师研讨]
&[新闻公告]
&[考试安排]
&[考试安排]
[新闻公告]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教委新闻]
王之涣《出塞》
发文单位:
信息发布:xah
点击数:11913
更新时间: 17:45:01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②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③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 “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 《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王之涣,公元688-742,字季陵,绛州(今山西新绛)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被谤,辞官归乡,家居十五年。后为文安尉,卒于任所。早年精于文章,工诗,工多引为歌词,名动一时,有旗亭画壁故事。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王之涣_百度作业帮
曾经照耀过强大秦汉时的明月依然高挂夜空,秦汉时的关塞也没有什么变化,只有那些不远万里而来的将士们长年驻守在此,不曾间断.如果英勇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出塞(凉州词)》王之涣(唐诗赏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出塞(凉州词)》王之涣(唐诗赏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6.17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当前位置: &
《王之涣 出塞》书法---行书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王之涣 出塞》书法---行书(图1)
《王之涣 出塞》书法---行书(图2)
电&&&&&&话:
开&&&&&&本:其它
页&&&&&&数:
字&&&&&&数:
I&&S&&B&&N:75309
售&&&&&&价:40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塞诗配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