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刚艺术签名免费设计名

安徽春季四类农资抽查合格率仅过八成_农业滚动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安徽春季四类农资抽查合格率仅过八成
  新华08网合肥6月21日电(记者姜刚)记者从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为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保证春耕生产顺利进行,这个省从4月中旬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对化肥、农药、种子和饲料等四类农资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进行了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仅过八成。
  据介绍,此次专项监督抽查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共抽检400组样品,合格332组,合格率为83%。从抽检的种类看,化肥抽检164组,合格138组,合格率为84.1%。农药抽检61组,合格50组,合格率82%。种子抽检83组,合格72组,合格率86.7%。饲料抽检92组,合格72组,合格率78.3%。种子的定量包装合格率相对较高,饲料的合格率最低,市场上销售的定量包装饲料合格率只有60%。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从抽查情况看,出现的问题主要反映在部分生产企业缺乏计量专业管理人员,企业相关人员对相关计量法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有些经销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进货验货制度;部分生产企业没有认识到货物在运输途中的损耗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含水量的变化;有的生产企业使用了不合格的包装材料等。
  据悉,对抽查不合格的定量包装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各地质监部门依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等予以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涉及已获得“C”标志证书的企业整改由省质监局监督进行,整改不合格的,注销其证书。(完)调查称最严有机食品新规难卡市场乱象_农业滚动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调查称最严有机食品新规难卡市场乱象
  新华网上海7月16日电 7月1日,我国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全面施行,规定每件达到新国标的有机产品加贴17位的唯一编码,“一品一码”、不可二次包装,产品质量可全程追溯。
  “低产量、高品质、高价格”的有机产品,在禁施农药等方面,一向以高门槛著称。然而,近年来市场上以次充好、随意标贴的有机产品时有发现,令花冤枉钱的消费者叫苦不迭。这一被称为最严“有机”新规的出台,能否“卡”住市场乱象?记者近日走访京沪等地市场进行了调查。
  新旧标识“混搭”,“有机”乱象重重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的有机产品名目繁多、售价高昂,老百姓总是“雾里看花”,一有不慎,就会花冤枉钱。
  记者了解到,有机新国标的最大进步,在于对有机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且只有在停施农药和化肥2-3年后,常规农场才能度过转换期,成为有机农场;有机农场土地上的产品才有资格加贴有机码。
  不过进入7月以来,记者走访发现,部分销售渠道有机乱象依然存在。在上海沃尔玛五角场店、城市超市永新店等有机柜台,产自江西、辽宁、广东等地的有机产品,认证标识五花八门,还有来自各地认证机构自制的“追溯码”“身份证”等,令人眼花缭乱。
  一些产品同牌不同“码”,新旧标识玩“混搭”。生产日期同是日,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镇安乡羊肠河村生产的“有机脱皮花生仁”和“有机玉米碎”中,前者没“码”,后者有“码”。
  个别产品“名”不副实,认证“串门”。记者登录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查询,发现有十多款正在京沪等地市场销售的“山泉物语”品牌农副产品,取得的是“加工和保藏的水果和坚果”类有机认证,但实质生产和销售的却是“有机大米、小米、糯米”等。
  个别厂商自制标识穿“马甲”。在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地下一楼超市,“有机农庄”品牌的圣女果有机码一应俱全。而另一些产品的包装上却贴着企业自制的白底绿边追溯标识。当几种产品摆放在一起,包装神似,消费者一不留神就会混淆。
  有机变“投机”,为何难绝迹?
  有机产品加上有机“身份证”的护航,按道理,对于假冒产品具有威慑作用。但为何当前市场借有机耍“投机”的现象仍然存在?
  记者调查发现,问题的一部分出在流通环节上。由于新版有机码采用的是防伪暗码,辨识一个有机产品或一家有机厂商的真假,需要在完成购买程序后,顾客才能刮开有机码区域并上网验证。这显然与我国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并不相符,大部分消费者对有机领域的消费维权窍门并不知晓。
  与此同时,记者从部分有机厂商处了解到,新国标对于“农场转换期”的从严把关,也使部分企业通过新认证的产品品种有所减少。于是就出现了同一家企业内的有机认证“串门”,或是将相对标准较低的“绿色食品”混充有机产品等。追根溯源,这与个别厂商“利”字当头难自律有关。
  上海质监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市场上,利用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模糊概念,赚取超额利润的情况尚未绝迹。前者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通常较严格;而后者的认证门槛要高出前者几倍甚至几十倍,不仅禁止施打农药、化肥等,对土壤、水、大气等环境指标的要求也很苛刻。
  以大米为例,有机大米、绿色大米和普通大米,成本、产量、质量、价格等都不一样。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若绿色或普通大米混充有机米,赚取的市场价差空间少则3倍,多则5-6倍,个别甚至可能存在10倍利润空间,诱惑很大。
  强化监管、规范收费:让产品“叫好”又“叫座”
  来自国家认监委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机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有5000多个,有机生产面积已经达到200多万公顷。全国的有机认证机构也已规范缩减至23家。
  “安全性是有机产品的核心价值。”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认为,史上最严“有机”新规,将使中小农户及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行业将面临洗牌,但从长远看,产业发展经历“阵痛”是必然的,高门槛更有利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如何才能让“有机”新规“掷地有声”?专家认为,除了依靠企业自律,还需加强多方监管。朱毅认为,应建立和公开有机产品的诚信档案和目录,加大信息透明度;与此同时,设立企业“黑名单”和违规惩罚期、增加“飞行检查”的频度等,以提高假有机的违规成本。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分析,有机食品的监管是一个全流程的监管,涉及农业、质监、工商等,从田头到餐桌,新规真正落到实处还需多部门联合行动。
  从事有机种植10多年的上海君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吴国圆建议,有机行业在整顿市场时,也要考虑规范有机认证收费的问题。目前单一品种的有机认证收费在五万至十五万元不等,每季送检费用一次也要近十万元,加之认证程序繁复,对于不少中小农户和企业而言,负担不小。
  专家表示,在收费问题上,不能让高价有机陷入“高价认证”的陷阱,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的行业环境。(记者许晓青、周蕊、陈爱平、姜刚)官员频发年龄造假以获提拨案件引发公众质疑|年龄造假|官员|提拨_新浪新闻
官员频发年龄造假以获提拨案件引发公众质疑
“弹簧年龄”不应一路“绿灯”
  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 姜刚 赵阳)年龄时而加几岁、时而减几岁,像弹簧一样伸缩自如……近期有的地方曝出干部给年龄“整容”事件,如山西河津住建局局长数次年龄造假、山西临县女干部招工年龄造假等,引发公众质疑。
  这些干部为什么要炮制“弹簧年龄”?层层把关下,为何能一路“绿灯”?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
  年龄也“整容”:“真实性”成谜?
  6月初,山西河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提名免去了薛新民河津市住建局局长职务。此前,薛新民被网络曝光,其为了入党、升迁,先后数次填报不同出生日期,最大的1960年,最小的1969年,跨越整个60年代,有网民说他创下年龄“整容”纪录。
  “薛新民的档案里有几种年龄?”记者在河津市采访了解到,经组织部门调查核实,薛新民的档案里有4种不同的年龄记载。而关于他的真实年龄,此前始终不为外人所知。
  河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建华告诉记者,在查阅薛新民的档案及相关材料后发现,其在户口登记、升迁等4份文件中,填报了4种不同的出生日期,即1960年、1963年、1967年和1969年。经核查后认定,他的出生日期为1967年。不仅如此,在学历问题上,薛新民取得的专科学历为假学历,本科学历为国家不承认学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早在2010年,薛新民担任河津市僧楼镇党委书记期间,有举报反映其年龄、学历等问题,山西运城市纪委对此作过调查。同年12月,运城市纪委决定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然而仅仅一年多后,今年2月,薛新民又被任命为河津市住建局局长。
  事实上,像薛新民一样拥有“弹簧年龄”的干部时有曝出。2011年3月,陕西周至县副科长姚某被曝年龄造假。周至县联合调查组回应称,姚某将出生日期由1962年改为1965年,因其1977年参加工作,于是出现“12岁上班”的怪相。
  2011年12月,山西临县女干部曹莉被曝招工年龄造假。临县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核定为,曹莉的父亲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在1993年为曹莉办理招工手续,直至1996年她才开始上班。
  “要大改大、要小改小,这简直把年龄当儿戏了!”一些群众说:档案记载是很严肃的事,这些干部有什么能耐,可以随意改变年龄?
  “工作需要”:离谱档案就可一路“绿灯”?
  记者调查了解到,薛新民从一般工作人员开始,到乡镇党委书记、市住建局局长,期间经历过多次人事变动。然而,层层把关下,“弹簧年龄”还是出笼了。
  “在当前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制度中,主要存在‘三龄两历一身份’问题,即‘三龄’是指年龄、工龄、党龄;‘两历’指学历、工作经历;‘一身份’指干部身份。”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尽管我国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完善的,但基层在执行时有时存在随意性,而少数人为谋取私利,便打着“工作需要”的幌子,不惜铤而走险造假。
  除了这些人自身原因外,“弹簧年龄”出笼的背后,还有一些相关人员在“保驾护航”。山西河津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薛新民在办理户籍登记中,有关部门没有按照规定办事,而是“暗中”帮助其修改年龄。
  选人用人不够公开透明,也是离谱档案一路“绿灯”的原因之一。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公示内容太简单、公示范围太狭窄等现象,基本反映不出干部的实际情况,这既让广大干部群众难以有效监督,也让一些违规者有机可乘。
  “晒评于民”:向年龄造假者说不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多部法律法规对年龄造假等行为进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明确规定,不得在干部、职工的录用、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不得“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山西省委组织部于今年3月正式出台以干部“三龄两历一身份”为重点、对拟提拔或调整干部实行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制度。该制度明确提出对干部本人档案涂改造假的,追究干部本人责任;对审核不严或违反规定认定“三龄两历一身份”的,追究主管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记者了解到,这些“紧箍咒”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对薛新民造假事件的处理,除给予薛新民处分外,对来自相关部门的4名相关责任人也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作为当前选人用人的重要基调之一,干部年轻化符合眼前和长远的工作需要。但有些干部为了更具优势,在档案年龄上动起了‘歪脑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干部的个人档案是其工作、经历等的历史记录,它的真实性不容亵渎。
  为确保档案的严肃性,竹立家建议,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组织人事等部门要严格档案管理程序,确保档案不被随意改动。要敢于坚持原则,对要求考察的内容必须严格考察到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对有问题的干部要敢于说“不”,要敢于严肃处理到位。
  专家还提出,要更广泛地引入民意,架起“晒评于民”的桥梁,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性,把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逐步拓展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
更多关于&&&&& 的新闻网购如何买到放心月饼 工商部门提醒三注意_生活消费-消费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网购如何买到放心月饼 工商部门提醒三注意
  新华网合肥9月19日电(记者 姜刚)中秋节临近,月饼开始热销,许多消费者选择网购,但如何能买到放心月饼呢?合肥市工商局日前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在网购月饼时应做到“三注意”,即注意商家证照、月饼包装、口感等方面,以免危害自身健康。
  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月饼后发现,今年网购月饼市场火爆,搜索结果显示,网店最近的月饼成交量较大,部分网店月饼近期销量过万。而且,网上月饼的品种繁多、包装绚丽,让人目不暇接。如何买到安全放心的月饼,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为此,合肥市工商局网监分局提醒消费者,网购月饼应做到“三注意”,一注意商家证照,以及月饼的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和QS标识等;二注意月饼包装、质量等与网页描述是否一致,防止以次充好;三注意月饼包装有无破损,口感是否有异样,如果包装有破损或者食品变味,千万不要继续食用。
  关于网购月饼如何维权问题,合肥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网购商品要注意对网页、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网页做截图保存,最好索要发票等票据。如果出现问题,可备齐相关证据,向网站经营者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我国提出3年使食品安全治理获成效引关注|食品安全|治理整顿_新浪新闻
我国提出3年使食品安全治理获成效引关注
  新华网北京7月7日电 近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使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决定立刻引发各方关注。
  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各地方监管部门将如何切实加强和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应通过哪些制度和机制彻底根治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顽疾?记者就此在内蒙古自治区、广东省和安徽省进行了调查采访。
  监管部门当“更有力”
  商务部特聘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认为,决定提出了“三年时间表”,并首次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绩考核,这释放出一个明显信号,即中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已将此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各地方政府应顺势而为,将此问题提到议事日程。”
  然而,要实现“三年时间表”,还有一系列问题尚待破解。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管处处长彭万臻认为,目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过多、职权交叉,基层执法检查力量不足以及部分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不够是导致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三大原因。
  对于监管力量薄弱问题,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仲炎深有感触:“目前安徽省食品生产监管队伍的行政编制仅有23个,却要负责8000多家企业的监管工作,很多时候确实感到监管上有点力不从心。”而且食品安全工作错综复杂,有时需要举全局之力开展工作,不得不“借用”其他部门人员,这样的“杂牌”队伍削弱了监管质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部分执法部门执法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监管的威慑力,应当改变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加强政府监管的力度。
  食品原料要“能溯源”
  从近期全国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来看,在食品中非法添加是较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而决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食品退市、召回和销毁制度,建设生产经营者诚信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
  彭万臻表示,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内蒙古将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情况,“特别是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今后将率先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目前,内蒙古已建立起违法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处一批食品生产违法案件,共有40家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并列入“黑名单”,并全部公开曝光。
  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也是此次决定的一大亮点。朱毅认为,应当把那些仅限工业使用、现实中又易被滥用于食品中的物质列入禁止添加的名单,通过权威部门进行公布,同时加强对这部分物质的监管,不仅要监督使用者,还要监督经营者,逐步建立起对这些物质的登记汇报制度,以便出现问题后可追溯。
  这种“追溯”正在慢慢变成现实。从今年开始,内蒙古将开始筹备建设全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体系,将来可实现酒类、肉菜和农畜产品产地的电子追溯。在广东省,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已在广州婴幼儿奶粉企业及部分其他食品企业推广,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广州某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产品均由激光喷绘唯一的产品批号,根据批号就可查询食品的基本信息并实现向上溯源。回溯系统能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追踪到出现问题的原材料,这样可以做到准确召回,既对消费者负责,也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针对一些食品安全案件具有环节多、链条广、跨区域性的特点,仲炎认为,“溯源”还需要建立起跨部门、跨地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事故处置等联动机制,形成食品安全监管“一盘棋”。
  责任追究须“成体系”
  决定要求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监管力度、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彭万臻表示,这实际上是规定了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的架构。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使食品安全的追责路径更加顺畅和有效。
  周清杰认为,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细则,明确食品安全将纳入哪一级政府、哪些部门的考核,并适当加重考核的比重,“若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除严厉追究当事企业的责任外,还应对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广东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各监管部门也应加强联合协作,打破食品安全条块分割带来的弊端,减少整个链条上的食品安全风险。
  据介绍,目前,内蒙古正强化落实“各级政府负总责、各监管部门负专责、生产经营企业负主责”的责任体系建设。在政府层面,已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被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实行食品安全工作“一票否决”。
  而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安徽省利辛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杜林亚表示:“目前,生产者造假的违法成本很小,有必要加大对制作、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者的处罚力度。”(记者刘懿德、姜刚、欧甸丘、张丽娜)
(编辑:SN026)
更多关于&&& 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艺术签名设计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