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上帝对每一个人是公平的? 那为什么我才14岁有时我也想放弃读大学,但是去年动手术伤到神经线左边手脚动

不要继续骗你自己了。&br&&br&你觉得上班疲惫不堪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根本原因在于:你其实心里很清楚你每天做的事情毫无意义。&br&&br&回答里面大家给的那些七七八八的理由,什么坐姿啊乳酸啊颈椎啊血液循环啊只是表象,也许有点关系,但未必是主要原因,更像是逆向合理化的借口。&br&&br&以前魔兽世界流行的时候每个地方都有很多那种网吧男孩,他们可以啃白面包,喝矿泉水,窝在毫无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破椅子上熬上几个星期,每天超过15个小时下副本,只是为了一把橙色武器。他们一样也是“在电脑前一坐不动好久”,还时有听说连续几十个小时后晕倒的。但我从没见他们喊累,他们只是会周期性的觉得“饿”,“尿急”,“困” 而已。&br&&br&人本能排斥没有任何创造性和成就感的东西,尤其反感机械性重复的活动。对于工作,也是一样,你的身体反应比你诚实。&br&&br&可叹现代分工体系让每个人都只能做一个零件,越大的公司就只能做越小的事情。工序越分越细,流水线流到你面前,只要你机械重复就好。这个过程是如此的没有存在感又不需要动脑,以至于有时你甚至不理解他们干嘛要在面试你时问那么一大堆问题。&br&&br&也许你的名片亮出去就让人闪星星眼,出入顶级写字楼,有恒温空调,漂亮前台和各种饮料随便拿的pantry来暗示你很重要,甚至骗过了你的亲人爱人,让她们以为你在从事着什么伟大的事业。但你依然骗不了你自己,你心底知道自己今天又在无聊的数字、排格式、删除行、添加列、贴发票、查百度、写没人看的报告和回复无穷无尽又无用的email里虚度了又一天。&br&&br&从早上浑浑噩噩踏进电梯到晚上稀里糊涂走出大楼,你一点儿也没有进步,更妄谈成长。你的大脑更是聪明的发现了其实你在整个体系中根本无足轻重。&br&&br&也许你还隐约意识到了,你在做着一份前途渺茫的工作,你这个职位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承揽一些其他人懒得做或者不想干的活。你今天又在这里浪费了一天珍贵的年华,而且这是你最好的年龄里的一天。更为沮丧的是,尽管你完全意识到了这些,明天和明天的明天你依然还会坐在这里。&br&&br&你觉得累是因为你不开心,不开心是因为你骗不了你自己的心。
不要继续骗你自己了。你觉得上班疲惫不堪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根本原因在于:你其实心里很清楚你每天做的事情毫无意义。回答里面大家给的那些七七八八的理由,什么坐姿啊乳酸啊颈椎啊血液循环啊只是表象,也许有点关系,但未必是主要原因,更像是逆向合理化…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NOIP 2007 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应该能在江苏省那边看到我的名字,大概是在全省第四十多名。你再往上看几个名字,会发现另一个与我同校的男生,叫孙。&br&&br&那年我们班上去复试的有十来个,但一等奖的就两个,一个我 290 分,一个是孙 300 分。别的最高分就只有 120 分了。&br&&br&孙的编程特别厉害,属于那种脑袋特别灵,平时不看书也总能考最高分的。当年他高二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等奖了,高三的时候再次无悬念拿了一等奖。而我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拿了那个一等奖。&br&&br&我记得当年复试的第一道题是排序,我用的快速排序法,拿了 70 分,而孙用的平衡二叉树,100 分。第二道题是很简单但很细碎的字符串处理,我们都是满分。第三道题我用的贪心法,第四道题我好像用的弗洛伊德算法(我也记不清了),两道题加起来才得了 120 分。而孙第三题我也不记得他用了什么算法了,拿了满分。第四题他没来得及写完代码,0 分。&br&&br&我四道题都做了,除了第二题满分外,别的三道题算法都不够好,都是得了部分分数,总分 290 分。而他每做一题,便是最好的算法,都是满分,如果再给他一点时间,我绝对相信他第四题也能拿满分。&br&&br&是的,他平时上课从不认真听讲,课后也不会太花时间做练习,老师布置的程序题他总是第一个完成,然后就在那边玩游戏,而我们另外的人还在苦思冥想。&br&&br&的确,这世上真的有不怎么学习也能成绩拔尖的人,比如孙。&br&&br&的确,这世上的确有很多不够聪明的人,比如我,还有我那群小伙伴们。&br&&br&人不聪明怎么办?&br&&br&怨天尤人?在地上打滚?骂脏话?吐痰?喷口水?随地大小便?&br&&br&还是不聪明啊。人家聪明的人还是轻而易举地拿了一等奖。&br&&br&是的,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这是谁都没办法改变的事。我们能改变的,唯有自己。&br&&br&我拿一等奖的时候,好几个朋友都说,我拿一等奖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群人里,我对编程付出的心血最多,当他们忙着数学奥赛、物理奥赛、化学奥赛同时学好几样奥赛的时候,我一门心思地学编程。我把班上所有学编程的同学的参考资料一一借来(有些参考资料太贵,没舍得买),一道题一道题地做完了,能独立完成的,直接 Pass ,不能独立完成的,看答案,看了答案能理解的就理解,然后自己再重做一遍,不能理解的 —— 把整个算法和编程背下来。&br&&br&有段时间我无法理解快速排序,便把快速排序背下来了。谁知后来真派上用场了。&br&&br&有段时间我无法理解弗洛伊德算法,便把弗洛伊德算法背下来了。谁知后来真派上用场了。&br&&br&有段时间我无法理解 …… 算法,便把 …… 算法背下来了。虽然后来没用上。&br&&br&有段时间我总是没办法理解动态规划,看了好久好久,做了好久好久的题目,终于灵光一闪,顿悟了。&br&&br&有段时间我总是没办法理解二叉树排序,看了好久好久,做了好久好久的题目,最终还是不太会。整个「树」和「图」都是我的弱项。&br&&br&那一年我几乎一做完了别的作业,就翻看编程资料,写程序。那时候只有周末才能去机房上课,平时便都把程序写在草稿纸上,一行一行地写,连末尾的括号、分号都不放过。&br&&br&那一年我少说做完了十多本参考资料,几千道程序题吧。&br&&br&的确,到头来我还是比不上孙的成绩,可是,我已经远远地把其他人甩到后头去了。&br&&br&许多人都喜欢在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抱怨、哀叹,不知道该怎么办。仿佛抱怨完了,这事情就没了。可我总觉得,自己的现状你自己不改变,难道还会有谁来帮你改变吗?你什么都不做,抱怨完了这次,还会抱怨下次的。&br&&br&还有人喜欢抱怨说自己努力了也没用。我觉得特别好笑。就好像我那些同学也做了参考题,却没拿一等奖一样。我只想说 —— 我们做的题量,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你刚刚起了个头就说看不到未来 —— 废话,要这么容易看到未来的话,这世上就没那么多一天到晚怨天尤人的人了。&br&&br&如果你不够聪明,而你又想改变自己,那你就得多多努力。不,不是努力一点,请你很努力。的确,你努力了未必有回报,你努力了也许还是比不上那些天生聪明的人。可我告诉你,这世上虽然真有天生聪明的人,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不那么聪明的。你只要多多努力,把那些同样平凡却只会抱怨、不够努力的人甩到后头就行了。&br&&br&你已经够矮了,那就爬到一个高处。&br&&br&&b&公众号:徐沪生(xuhusheng1990)&/b&&br&微博:&a href=&///?target=http%3A///xuhushe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叫徐沪生&i class=&icon-external&&&/i&&/a&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NOIP 2007 全国一等奖获奖名单」应该能在江苏省那边看到我的名字,大概是在全省第四十多名。你再往上看几个名字,会发现另一个与我同校的男生,叫孙。那年我们班上去复试的有十来个,但一等奖的就两个,一个我 290 分,一个是孙 300 分。…
冒死来告诉题主一个事实真相!我从小时候开始,就经常听说有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之类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懂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说的好像神一样,但是我小学六年了,还没有遇到过所谓“别人家的孩子”。&br&&br&我们老师说的“别的班的学生怎么怎么听话,怎么怎么学习成绩好”,然后我逐个班级去问了,实际上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跟我们班差不多,也很调皮,有些总体成绩还不如我们班的好,这个事情让我觉得非常诡异。因为,老师们在拿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来跟我们作比较,这让我感到毛骨悚然。&br&&br&经历过高考之后,我看到考上大学的榜单,当年那一届我们学校考入985 211的人,在30个以内,我定义的学霸就是这些考上重点大学的人。也就是说,上千名考生里面,遇见学霸的概率是0.3%,那说明,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br&&br&后来进入大学之后,开始有同学谈恋爱了。这个时期的学生还是有一些爱慕虚荣的人的,然后我在当知心姐姐的期间,了解到一些八卦的信息,无非就是谁谁谁找到了很帅的男朋友啊,或者很有钱的男朋友之类的。后来我观察了一下我们学校的男生,钱我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外貌是可以看出来的。我还专程问了不下五十个妹子我们学校最高富帅的男生和“别人家的男友”相比较,哪个会胜出,结果都无一例外,“别人家的男友”把我们学校最高富帅的男生秒得渣都不剩。&br&&br&后来我仍然不死心,就去问了下别的学校的同学,但是得到的答案仍然是一样。那么现在我得到一个事实:我在现实中所看到的最高富帅的男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某个妹子的男朋友”一根脚趾头。那么,这些“别人家的男友”到底是哪里来的?为什么他们口中所说的神人,我在现实中一个没见过?不管是颜值爆表的,还是财富惊人的,或是智商逆天的,一个都没有。(我所知道的学霸没有知乎上的那么牛逼,相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br&&br&直到最近两年,我才发现了一些线索。最开始的时候,我是玩约炮软件注意到的。那时候无聊玩一个约炮软件,发现我的附近有超多的美女。但是我到街上一看,全是长普通的路人和大妈。然后我跟软件中附近的所有美女都打了招呼,没有一个理我的。我换了个ID,再换了一个不知名的高富帅头像重新去试了一遍,仍然是没有一个回应。&br&&br&后来我将自己在约炮软件的性别改为女,然后网上搜了一些美女照片来做头像和相册,结果就有很多男的来跟我搭讪了。由此一来,我得到了一个结论,这些美女都是假的,都是马甲,就如以前我从别人口中听到的高富帅男友、白富美女友、所向披靡的学霸等一系列的神人,都是不存在的。而软件中的男性用户比较有可能是现实中存在的人,因为他们的相貌都和我在路上看见的差不多,有些我还见过。&br&&br&但是后来在网上终于有网友上传了一些照片,又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使得整个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我找了几张给大家看看:&br&&br&&img src=&/1ebe62a200346bfc179a7a59c4661b99_b.jpg& data-rawwidth=&439& data-rawheight=&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9& data-original=&/1ebe62a200346bfc179a7a59c4661b99_r.jpg&&&img src=&/e6ae2aa9acd420e7f387_b.jpg& data-rawwidth=&439&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9& data-original=&/e6ae2aa9acd420e7f387_r.jpg&&&img src=&/6afae39fdc6e7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6afae39fdc6e7_r.jpg&&&img src=&/fdd274e4ee425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fdd274e4ee425_r.jpg&&&img src=&/3dc9d962dd97d558fbfe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3dc9d962dd97d558fbfe_r.jpg&&&img src=&/b08be4b3db7bab1ee6e34ba_b.jpg& data-rawwidth=&439&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9& data-original=&/b08be4b3db7bab1ee6e34ba_r.jpg&&&br&大家应该都看得出来,这是一组名人转世的照片。而且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生前就是名人,转世后,还是名人。他们要么手上握有权利,要么拥有财富,要么就是拥有强大的智慧,要么就是有逆天的颜值。我们这些普通人所追求的东西,他们或多或少至少有一样。&br&&br&那么,这些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很难认识,也很难遇到。就像我以前听说的那些别人家的小孩,别人家的男友,别班的学霸,非常难遇到。我们遇到的几乎都是普通人,而这些人前世是名人,转世之后还是名人,这不是很奇怪吗?转世之后,如果这些人不是属于某一个特定的组织,这个组织拥有强大的调控能力让这个转世后的人再次变为名人的话,那么只剩下另一种可能:他们的躯体是不朽的。也就是说,他们可能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和平常人一样老去,生病,但是死亡后,他们其实就像播完了的磁带一样,调转过来,重新放入录音机,又变回婴儿形态重新开始,而这些婴儿的母体都是被选择的。&br&&br&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了一个现状。这些人是属于某个组织、某个种族的,可以转世或者可以长生不死,拥有控制统治权利、获取大部分财富和改变人类价值观的能力。这样一来就好解释了,以前我所听到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男友和别人家的女友什么的,很有可能都是这个组织这个种族的人,他们一般很少会和普通人混在一起,偶尔会出现在某一个普通人团体里面,而且数量不多。&br&&br&而且可以推断,这个组织(种族)的人在照相机发明之后就存在了,说不定在照相机发明之前可能就存在。后来我又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穿越回古代的人,比如王莽、叶剑英,可能这个种族的人在上古时期就存在了,一直在统治我们这些普通人,而且这些人很有可能不止是长生不死,还可以进行时间旅行。&br&&br&这个种族的人,每隔一段时间要变回婴儿状态,长大,他们可以在新的一次转世中改变自己的性别,肤色和民族,但是他们为了保持种族原有的相貌,所以不会对自己的样貌改变太多。有的利用种族的智慧天赋做了学霸,有的利用颜值天赋当明星模特,有的利用体质天赋当运动员,有的利用组织的背景当统治者。这些人,不但拥有高于普通人的智慧,更有话语权。他们不会轻易地出现在大街上让你随便可以看到,因为他们属于神秘的组织。但如果这个种族的人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出现的话,普通人是会发现的,你看,上图中列出的那几个,就已经被普通人发现了。所以说这个种族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幕后进行操纵,不以真面目示人。&br&&br&这样一来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题主你会觉得自卑了。因为你在知乎看到的这些大神,不仅拥有高于普通人的智慧,还有强大的话语权,这些人其实就是这个种族的人,他们还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让普通人看到了会不自觉地去点赞,为什么?在活了几百年的种族面前,普通人就算到了八十岁,对他们来说也只相当于一个婴儿而已。人类在意识到自己渺小的时候,是会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来的。所以题主千万不要自卑,因为咱们和他们种族不一样,肯定是比不过的,不需要自卑,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不断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冒死来告诉题主一个事实真相!我从小时候开始,就经常听说有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之类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懂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说的好像神一样,但是我小学六年了,还没有遇到过所谓“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老师说的“别的班的学生怎么…
克服自卑,&strong&首先要找到导致自卑的最根本原因&/strong&,而很多人的自卑都是在未成年时形成的。&br&
曾经看过一句话,“&strong&人们大部分怪异行为,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爱&/strong&”,对此,我深以为然。
说几个记忆最深刻的事: &br&&br&
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和单位的同事、领导在饭店吃饭,我和邻居小亮(领导的孩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马撒欢跑去饭店,希望借此机会大快朵颐。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画面,小亮的爸爸看到他之后,把他抱到大腿上,关爱之情溢于言表。我的爸爸看到我之后,立马骂道:“滚回家,找你妈去”…后面的情节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小伙伴的眼神是自豪的、爸爸的眼神是恼羞成怒的、周围大人的眼神是古怪的,只记得被赶出来的我一个人跑到没人的地方哭了好久…从这开始,心里有种念头,我不如别人,我的爸爸不爱我。
小学的时候,和同学小健打架,把他打哭了,他妈妈带着他堵到我家门口破口大骂,我的爸爸妈妈没有问打架的原因,抱着小事化了的心态,向对方保证,回头一定揍我,并用凌厉的眼神瞪我,骂我…虽然后来没有揍我,但爸爸凌厉的眼神和对方妈妈的嚣张却让我恐惧,从此,我再也不敢打架,即使别人欺负我,而可笑的是,小健从此成了欺负我最多的人。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变得懦弱、胆小。 &br&&br&
初中的时候,寄养在爷爷家,基本放养,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脸上开始长痘痘,而且是成片的长,满脸的长,痘痘上面斜着又长出痘痘,同学都在背后议论我得了什么病,走在大街上回头率很高。父母直到最后才开始带我求医,而那时候,我已经很自卑了。
从小到大,爸爸很少教我怎么做人做事,但是却对我期望很高,每次我做的不好,迎来的不是辱骂就是冷嘲热讽,那些恶毒的话语,像刻在我的心里“尼玛勒个比”“你个傻逼”“狗屁不是”“没出息的东西”“你跟你妈一样傻逼”…在这种反向刺激下,我偶尔会奋发,但更多的却是迷茫、自卑。&br&&br&
高考的时候,我填了离家很远的学校,亲戚同学问我为什么跑这么远,当时懵懵懂懂的我给不出更好的理由,只说想去远方看看,现在回想,那时的潜意识其实就想离家、离父母远一点。
上大学后,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更认识了自己的渺小,自卑如影随形,所幸认识了几个优秀的同学、舍友,他们直接或间接的指出我性格上的缺陷,而我也依稀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缺失的东西,这个宝贵的东西叫自信。
自卑带来太多的烦恼。因为自卑,所以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肯定,哪怕有时候是哗众取宠;因为自卑,所以有时用自傲来掩饰,活的很累;因为自卑,不敢靠近有好感的女生,哪怕她已经伸出橄榄枝,心里也会有个声音“不要自作多情了,你个loser”。遇到美好的事物,脑海中会出现一个声音“你这个傻逼怎么配”,遇到好机会,会觉得自己不行,遇到好姑娘,稍被冷落,会自我否定,踟蹰不前,不敢主动,怕被拒绝…
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在现实中找不到能给予自己肯定的事,于是在网络小说和网络游戏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这一沉迷,就是四年。
去年开始读研,冥冥之中,好像老天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生活仿佛一下子充实起来,在实验室忙碌的同时,我开始运动,读书,开始尝试做一些以前从未做过的事。开始喜欢每个明媚的早晨,在操场挥洒汗水的感觉;开始喜欢常驻实验室,哪怕科研并不是我的强项;开始沉浸在读书中,仿佛书里有我迷茫自卑的解药;开始尝试创业,哪怕骄阳似火,汗水浸透衣衫…当忙碌起来,&strong&认真审视自己&/strong&之后,好像一切都开始按部就班,虽然很累,但内心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宁静。
曾经有段时间,怨恨爸爸。但现在,却理解了他,他的认知很有限,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教育子女,即使有时候暴戾乖张,我想也应该是因为他小时候没有受过好的教育,也许我能做的就是&strong&让自己变得更好&/strong&,不要重蹈他的覆辙,将来做个好父亲。
&br&&br&&strong&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接受不可改变的,改变不可接受的。&/strong&&br&现在,站在人生最美好的年龄,一切都掌握在我自己手中。自卑感虽然依旧存在,但当忙碌起来,认真去做成几件事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比想象中更有价值。
如何克服自卑,曾经我以为有人可以帮我,现在只觉得&strong&只有自己才能解救自己&/strong&。&br&
多运动,多读书,多出去走走,多认识不同的人,多做一些自己以前没有尝试过的事…在观世界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
写给你,写给我。
===============================================================&br&&br&
一时感慨,没想到引起这么多共鸣,谢谢所有人的善意,很感谢。
挨个看了所有人的评论,感慨良多。对于还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的父母还有太多太多。很多家庭,第一代无知,第二代痛苦,第三代幸福。许许多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承上启下,理解上一代的失误,引领下一代的幸福,我们要战胜很多困难,可在这之前,我们要先战胜自我。在强大的路上,环境、父母固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最最核心的还是我们自己。有很多事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这是命,得认,得接受;但当我们长大了,能有了一定自主能力了,做什么样的事,成为什么样的人,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愿和言行,这是运,得造,得争取。命由天定,运由己造,此为我所理解的命运。&br&&br&
分段落没有分成功,给大家阅读带来不便,抱歉。
&br&用手机重新分了下段落,不知道管不管用,如果仍然不管用,明天晚上我会用电脑重新编辑。&br&&br&
评论较多,无法一一回复,见谅。
再次感谢所有人的理解与鼓励,共勉。
克服自卑,首先要找到导致自卑的最根本原因,而很多人的自卑都是在未成年时形成的。
曾经看过一句话,“人们大部分怪异行为,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爱”,对此,我深以为然。
说几个记忆最深刻的事: 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和单位的同事、领导在饭店吃…
谢谢邀请。&br&&br&这应该是一篇干货。&br&&br&去除拥有的资源与财富,把所有男性放在一个平面上,男人的魅力来自于三个维度:&b&情商、智力、颜值&/b&(包括身体的与外貌的美观程度)。&br&&br&其中,对于魅力的贡献程度,普遍意义上来说:&b&情商&智力&=颜值&/b&。&br&&br&这三者,&b&不仅是吸引女性的基础,也是吸引男性的基础&/b&——没错,即便是男性(直男),在&b&没有生殖竞争&/b&的情况下,&b&有时候&/b&也会因为另一个男性的外貌而被吸引。&br&&br&这里面,最重要,也最值得讲的部分,是&b&情商&/b&。&br&&br&对于情商,你可能见过许多定义,但我想来自Quora的一篇讲认知心理学的回答,可能是最为精妙的答案之一,它虽未对情商下定义,但却抓住了作为吸引力的情商的关键点:&b&(作为吸引力的情商)其实是你让对方喜欢上他/她自己的能力——情商的高低,就取决于你能在多大程度上让对方喜欢他自己。&/b&(来源于:&a href=&///?target=https%3A///Psychological-Facts-1/What-are-some-psychological-facts-that-people-dont-know-1/answer/Dan-Holliday%3Fsrid%3DzzEM%26share%3D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sychological&/span&&span class=&invisible&&-Facts-1/What-are-some-psychological-facts-that-people-dont-know-1/answer/Dan-Holliday?srid=zzEM&share=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请注意这一点:不是让对方多喜欢你自己,而是&b&让对方在和你交流的过程中多喜欢他/她自己!&/b&&br&所以,在操作上,最好的交流不是向对方传达自己的价值,说自己多厉害、多牛逼,而是让对方“感觉自己有趣、聪明、漂亮、有才、性感”:&br&&blockquote&&b&我们之所以会爱上别人,是因为他们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b&爱就是那么自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依然会回忆起那些曾经让我们对自身的肌肤、身材、脸庞感觉良好的人。当某人使我们感觉自己有趣、聪明、漂亮、有才、性感,我们会自然地坠入爱河。友谊也是如此。&/blockquote&再看看一个操作上的启示:&br&&blockquote&&b&想让某人爱你,最有效的方式是请求他们的帮助,并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b&想建立友谊,最好的方式是接受别人的给予,并不断要求对方有所付出(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很复杂,因为这点小小的启发看起来众所周知也很好理解,但我们常常用错了地方。&/blockquote&&br&所以啊,各位朋友,这下明白了吗?&br&&br&展现自我价值、自己多厉害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那不是最高明的地方,&b&最高明的地方是让别人感觉他/她自己有价值&/b&——它的高明之处在于,&b&它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大大弥补一个人个人价值的短缺——比如资源不足、颜值不够等。&/b&&br&&br&另外,这也是几乎所有、是几乎所有所谓PUA学的精髓所在。&br&&br&但是,这对所有人都是适合的,无论男女。&br&&br&剩下的,智力,可以通过学习、读书来培养;颜值可以通过锻炼、穿衣来培养,这些都没什么说的。&br&&b&惟有让他人喜欢其自身的“吸引力情商”的培养,才是需要细细把握呢。&/b&&br&&br&&br&回答几个可能会出现的疑问:&br&&b&1.让别人喜欢其自身还有哪些技巧?&/b&&br&我认为的是:&br&&ul&&li&认真倾听对方并记住一些细节(让对方认为自己是重要的);&br&&/li&&li&用&b&具体的话&/b&语鼓励对方,而不是空谈抽象的鼓励,&b&是在特定的点作出鼓励,说出非常具体的理由;&/b&&br&&/li&&li&适当地展现自己出丑的一面、逗比的一面、拙劣的一面乃至适当地抛出一些错误;&br&&/li&&li&通过故意漏掉一些非关键信息,引导别人在实现中展现出其自我的价值;&br&&/li&&/ul&。。。。等等,还请各位自己多多揣摩。&br&&br&&b&2.这算是欺骗吗?&/b&&br&是,某种意义上就是欺骗。但是引导别人喜欢他/她自己,算是善意的欺骗,这个世界也会慢慢更美好。&br&&b&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欺骗&/b&——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存在自卑心理、喜欢放大自己缺点的,让别人喜欢自己,很多时候只是描述正确的事实而已,让别人了解到自己原来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糟糕。&br&&br&&b&3.这个思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吗?&/b&&br&这个交流的思想,是短期使用的,让对方在一开始、或者在某次具体的交流中觉得你有吸引力,但是,长期来看,人们在很大概率上还是会跟自己三观相似、经历相似、阶层相似的人走到一起——&b&这个规则有魔力,但魔力没那么强。&/b&&br&想想也是,如果你们差异确实太大了,那么你说的很多话,不只是你自己,对方也会觉得很假的。&br&&br&再次强调:下次与人交流的时候,&b&请不要下意识地强调自己多优秀,而是多倾听对方,多想想如何让对方觉得他/她自己有趣、好看、充满智慧。&/b&
谢谢邀请。这应该是一篇干货。去除拥有的资源与财富,把所有男性放在一个平面上,男人的魅力来自于三个维度:情商、智力、颜值(包括身体的与外貌的美观程度)。其中,对于魅力的贡献程度,普遍意义上来说:情商&智力&=颜值。这三者,不仅是吸引女性的基础…
答主作为某中部省份选调生,从基层乡镇到县、市,且历经多次考试,遴选、省考笔试不下9次第一(不能说确数,怕被人认出);目前作为地方主要领导(其实就是市委书记,你懂的)的文字秘书之一,还是有点体会,妄自与各位分享。&br&第一,基层乡镇是个坑。&br&1.公告误人不浅。答主大学时是学生干部,专业拿过全国性奖项,开学校先河,毕业时拿到了500强、省直、选调生的三份录取单,但是毅然选择了选调生--当时公告上写的是省委选调生,党政后备干部--当时我就单纯的信了,直到分配到边远乡镇才如梦初醒,我从此再也未见过组织部的“娘家人”,直到我考走才见了第二次面(我得办理调动手续)。其他乡镇苦逼不再细言,知乎上他人苦水我都体会过。&br&2.年限误人不浅。答主入职时已有年限限制,但是我却亲眼目睹了什么叫信口雌黄。凡事有关系的,有背景的,不到1月,最多3个月,通通上调到了县里、市里,更可耻的是,开编都从未在乡镇,直接开在县直、市直。年限其实就是屌丝的魔咒,有关系的自带“魔免”。答主因为不甘心(其实就是吃不了苦),第一年中,参加华南某省、中南某省、国考,三次都是笔试第一,却因为年限,不敢参加面试。&br&3.副科误人不浅。基层有句话,“妇科病”,(不解释)。&br&第二.公考遴选是个宝。&br&1.公考很公平。不得不说,公考相对而言是当下较公平的量尺,你有中央之才,可以高分不胜寒,你有省委之能,也能鹤立鸡群。在年轻的基层公务员中,你得承认,有些人天生就是出类拔萃,不是基层能留住的。而公考人为干扰的能力毕竟有限,能干扰的起码是正厅级以上(他们的子女早就高枕无忧了),而县处级、科级基本上干扰不到(他们的子女才是干扰主力军)。&br&2.遴选较公平。答主历经数次遴选,每次第一,除了2次没吃亏外(多亏领导赏识),其他3次被逆袭,而且是甩了录取的那位笔试5、6分的情况下被逆袭(你懂的,人家基因比答主好,人家是太子)。但是遴选还是比较公平,至少每次第一,大家还是看在眼里的(文字部门需要写材料的苦逼),于是答主从乡镇2年年限一满,就通过遴选,在县委办有了一个座位,1年后再次遴选到市委办。&br&3.提拔不公平。在基层提拔年轻人,有以下几种情况:1?扎实做事,任劳任怨,碰上大换届;2?扎实做事,任劳任怨,熬了很久的资历终于轮到你(上面不空降);3?扎实做事,任劳任怨,领导提名力推你(你懂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4?“少爷、姑爷、舅爷”(人民日报今年1月某日有原文,大家随意)。在答主身边有个例子,某人因为血统好,从科员起三年内多部门历练,终于修成团委正科实职,于是他爹上新闻了。&br&比起市直、省直三年副科员,五年正科员,至少副处退,你会明白,在上级机关苟且,总比在基层苟且强。&br&三.禁考政策不太好。&br&1.是博弈的结果。中央要精英,但又不希望精英都去了北京,毕竟地方是执政的广大腹地;地方要稳定,没有基层公务屌的青春奉献,哪里有官老爷们的清闲,总不能叫衙内们去广阔天地奉献青春吧。&br&2.是无奈的举措。寒门出俊才,纨绔少伟男,如果都依赖考试论英雄,你把衙内们的前途都封死了。&br&3.是智慧的结晶。大家都知道,公考是先考后盖章,遴选是先盖章后考。程序差毫厘,影响谬千里。不得不佩服组织上的厉害,不盖章你就考不了,你就死了心吧。&br&&br&草草作答,祝福各位善待自己,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总有出头日。等你们上台履职了,希望制定政策的时候别忘记基层岁月。&br&&br&&br&------------------------------------------------&br&如今再来回看自己的回答,毕竟又是一番滋味。&br&许多知友在问如何备考,我就个人经验浅谈,希望于君有益。&br&第一个词,勤奋。“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你想简简单单地考上,那么生活就会给你一个简简单单的态度,让你考不上。苏秦刺骨,范相划粥,只有勤奋,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br&第二个词,谦逊。“江海成百谷王,在其下”。要积极汲取别人的智慧和经验,要把自己看低一点,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有多谦逊,你就有多少容量。&br&第三个词,坚持。“虽复埋尘泥满身,尤能夜夜动龙吟”。姜公屠牛,舜耕历山,都是一时困顿,要坚持下来,不要放弃,也许你到不了最初的目标,但你在坚持的路上已经比其他人走得远了。回首再看当年景光,涛声依旧,但你已经扬帆很远了。
答主作为某中部省份选调生,从基层乡镇到县、市,且历经多次考试,遴选、省考笔试不下9次第一(不能说确数,怕被人认出);目前作为地方主要领导(其实就是市委书记,你懂的)的文字秘书之一,还是有点体会,妄自与各位分享。第一,基层乡镇是个坑。1.公告…
电影对我的影响挺大,我也走访了各大影评论坛,在诸多电影的影评里,我见过很多关于兰彻的评价,大多评价偏激,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分析,始终却没有人注意到这些:一个是兰彻人格的养成,以及像兰彻这样的人,是否有存在的可能性?&br&&br&尝试着作了一些相关的分析!&br&&br& 首先,兰彻这样的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学神形象了。通过整个《三傻》的剧情,似乎都看不到兰彻费尽心思地学习的情形,就是他改良学长无人机(真是个牛X的设计)的事情,都显得不务正业……但是他每次考试往往能独占鳌头,把查图尔那位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霸完虐!在这里我想说,通过全部剧情来看,这里有神化的成分,但不是不合理。&br&我们来看,电影中,兰彻自己交代了他对工程学的浓厚兴趣,在和另外两位男主在台阶上把酒言欢时,表明了兴趣就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电影开场时他对盐水导电性的巧妙应用(算是一种应用吧),间接说明了他的天赋,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熟练地应用,能够在短短10秒内信手拈来。达到整蛊学长的目的。这似乎太不可思议了吧?其实不然,仔细想一想呢,也不是不可能,试想当我们放学回家在路边玩弹珠的时候,当上课开着自己的小差想着隔壁班的漂亮女同学时,兰彻这样的人,只会独自努力,他完全有可能成长为一个从小就可以解答高年级问题的孩子,明确自己的兴趣,甚至把自己大学的学习课程,提前到大学之前,并把自己在大学当中,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做到有所了解,甚至是学有所成,并不是没有可能。所以他才不会笨到去听自己听不懂的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在大学时有余力去蹭学长的课,而我王某人就效法不来的原因。&br&&br&其次,兰彻绝对是一个少年老陈,饱食人间烟火,透彻人生本质的智者,拥有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受,特立独行却又有理有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确具备这样的条件和环境。电影里自己是有所交代的,他本来的名字并不是叫兰彻,而是叫做冯苏旺度(剧透一波)。他的父母是兰彻家里的园丁,而且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双双去世。我的猜测是,兰彻家族见他年纪尚小,又聪明过人,所以收留了他。年幼的他寄人篱下,兰彻家族对他肯定也是照顾有加,所以他才有机会替公子“兰彻”赖课,只不过自己长大了,可以引以为傲的,奉为自己唯一出路的,也就只有学习成绩,却还在无奈之下,被地主发现,所以是终究不能摆脱为别人打工的命运的,自己的努力成果,最终也只能是被剥夺的。他内心的挣扎和孤独不必多说,他最心痛的时候,也许就是在别人眼里,似乎前途似锦的他,自己却认为是一片黑暗……&br&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位饱受如此待遇的“兰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他却并不是一个抑郁消极的样子,反而他充满阳光和朝气,以及他对生命的态度。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的伙伴,并改变着周围的人,似乎一切以他为中心的所有事情,都堪称是完美的。&br&&br&我想,正是他童年的境遇,才铸就了他强大的内心,对生命的珍惜,对自由的渴望。最主要的是,他在看似黑暗的前途之下,选择并看清了能力远比文凭重要,兴趣远比美好生活的诱惑要更有动力,也走得更远。这赋予了他努力的决心和对自己无限的信心,所以才能悟出人生拼搏的至上法则:“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期而遇”。这就是他最值得瞩目的人格魅力所在。&br&&br&他的人格魅力就表现在他曾经不惜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和院长争论学习制度,去为拉珠偷取期末考试的试卷(为了防止他再一次跳楼),以及影片最后,他在千钧一发之际,为女友的姐姐完成奇迹般的接生诸多的事情之上。&br&&br& 不过话说回来,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他这样的人,也是一位被生活逼得近乎走投无路的无奈者,尽管他拥有卓越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但他永远也摆脱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所有他大学的努力,全部是在为别人(真正的兰彻)打工,这才是他最大的无奈。所以,尽管他有情同手足一般的朋友,和彼此相爱的女友,但是一切于他而言,却并不是现实的(女友喝醉向他送父亲办公室钥匙,并且冲动求婚的时候,注意他无奈的表情和回答)。因为他不得不站在别人的价值观来看待自己,去想象自己只不过是一位没有大学毕业证的“天才”,在他的那个个社会里(和今天国内的大环境也很相似),谁会理睬他呢?所以当初他选择离开的时候,迷茫甚至是自卑,惧怕自己的未来,不愿意拖累自己的朋友,等等原因。让他在大家狂欢于毕业的轻松与愉快时,选择悄悄地消失掉,留心的同志也一定能看到他上车时的表情,和女友向他求婚时候的表情,是基本一致的。&br&&br&影片的结尾告诉我们,兰彻在他成功的路上也是一部传奇故事,可惜这里也只能脑补了。总之呈现给大家的,是他那一副略显苍老的眼镜后面的那双不一样的眼神,以及当他面对自己昔日的朋友和爱人时,终于可以抛开一切面具和畏惧时候的心情,真心为他感到高兴。(这里应该要有掌声!)&br&&br&最后发表一下自己的观后感。&br&&br&(卖个萌↖(^ω^)↗)&br&&br&选择权,却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幸和压力无处不在,当他们来临的时候,也许可以大喊“I quit”,然后选择逃避,选择逃离这个世界,然后打开窗户,去幻想一下,自己也如同鸟儿一样,拥有翱翔天际的自由和能力。。。。。。&br&&br&&br&但是可千万不要忘记了,也许当自己放弃的那一刻,才是最后悔的时候。这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谁不会经历坎坷磨难?但是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那些罕有的美丽和温馨。它们虽然短暂易逝,但是却富有意义,令人向往。
电影对我的影响挺大,我也走访了各大影评论坛,在诸多电影的影评里,我见过很多关于兰彻的评价,大多评价偏激,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分析,始终却没有人注意到这些:一个是兰彻人格的养成,以及像兰彻这样的人,是否有存在的可能性?尝试着作了一些相关的分析!…
有点励志的心理学研究来了:&br&&br&最新的研究表明,社交恐怖可能不一定需要治疗。因为社交恐怖的人,表现出特殊的社交认知能力,更容易感知他人的情绪并受他人情绪影响、更准确判断出他人的心理状态。(Tibi-Elhanany Y, 2011)&br&&br&如果觉得有点意思,下图会简单轻松科普一下社交恐惧症,希望对你有帮助:)&br&&br&&img src=&/f3d35acc02f61c0948f8fced7691e52d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8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f3d35acc02f61c0948f8fced7691e52d_r.jpg&&&img src=&/2205bfab803e548a09158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1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2205bfab803e548a09158_r.jpg&&&img src=&/31eeae8f11da13ac807eb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6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31eeae8f11da13ac807eb1_r.jpg&&&img src=&/93ecdd4a27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1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93ecdd4a27_r.jpg&&&img src=&/48f161d819fe7aca5ba30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10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48f161d819fe7aca5ba30_r.jpg&&感谢:制图 &a data-hash=&efa01b003b45d7a4fd437& href=&///people/efa01b003b45d7a4fd43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绵羊仔& data-tip=&p$b$efa01b003b45d7a4fd437&&@绵羊仔&/a& 文案 &a data-hash=&4ab35caf6c82c081c5abd4& href=&///people/4ab35caf6c82c081c5abd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思维广错别字& data-tip=&p$b$4ab35caf6c82c081c5abd4&&@思维广错别字&/a&&br&&br&更多 #1分钟心理学# 请查看这里:&a href=&///?target=http%3A///info/tag/%3Fname%3D1%25E5%E9%E5%25BF%%E5%25AD%25A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一分钟心理学_图解心理学&i class=&icon-external&&&/i&&/a&
有点励志的心理学研究来了:最新的研究表明,社交恐怖可能不一定需要治疗。因为社交恐怖的人,表现出特殊的社交认知能力,更容易感知他人的情绪并受他人情绪影响、更准确判断出他人的心理状态。(Tibi-Elhanany Y, 2011)如果觉得有点意思,下图会简单轻松…
题主,你来错地方了。你在知乎上问社恐还不如去豆瓣社恐小组刷点存在感,知乎上答这种心理问题的基本上都是心理状况(大脑功能)正常的人,用的都是他们的思维和体会对你进行所谓的“开导”,即使其中有部分人是心理专家结果也一样,更何况他们似乎对此也不感兴趣。不过,不得不提的是你很勇敢,没有匿名。&br&排名第一的答案很调侃,很正能量,但也很鸡汤,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事实&b&: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清楚社恐是怎么回事,只是单纯地以为社恐就是性格过于内向,但社恐终归是心理和大脑功能问题(神经症),而不仅仅是性格问题&/b&。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社恐患者对以上鸡汤道理和鸡汤逻辑都相当了然,甚至可以的话能说得更加鼓动人心,他们在刚开始产生社恐时往往也试着这样思考以求改变自己的想法,但结果呢?对社恐患者而言,恐惧已不是单单是一种心理感受,而是一种持续不变的大脑神经状态,是属于条件反射和本能的一种,也就是说社恐患者看到人会恐惧,就像普通人走进地雷区会恐惧是一样的道理。你能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些地雷而已,怕他什么?然后高高兴兴地来回奔跑?不要告诉我这没有可比性,&b&对严重社恐患者来说,恐惧人有时跟恐惧死亡几乎是同等的感受&/b&。这就是根本没有办法用一两次的语言开导或者心理辅导能解决的一个原因。&br&虽然社会上没人这么说,但社交恐惧症确实是一种很“没有出息”的心理疾病,就好像屌丝们想努力,却只是一味拖延,意淫着将来有一天能“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结果呢却一直在搬砖搬到死。社交恐惧症患者也一样的,对于所有该明白的社交原则、方法他们都明白,但实际上跟本就做不到。为什么?是不愿意尝试?还是一直在逃避?这样的标准去衡量一个有相应社交能力基础的普通人是可以的,但问题是一方面社交恐惧者面对着巨大的,难以承受的恐惧感,而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交能力,恕我说得夸张些,其实还不如一个三岁小孩!他们对社交的认识跟所掌握的社交能力完全是脱节的,更糟糕的是,这些“高超的”认识会反噬他们原本就不多的自信和存在感,反而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br&&b&越是有道理的话,对做不到的人伤害就越大,因为道理是没错的,错的是你做不到,是你无能。&/b&我想这也不仅限于社交恐惧症。&br&扯了这么多,好像根本没解决什么……&br&很抱歉,题主,我现在只能无奈地告诉你,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你患上社恐就真的真的只能认栽!克服的事你就别想了!目前国内大多数的神经症患者都不太可能得到机会治疗。可以说得夸张点,其实根本就没有人重视!!!心理专家们开会的开会,研究的研究,糊弄的糊弄,真有能力治你的,你连谈一个小时的钱都付不起,还不如干脆放弃治疗!至于社会,知乎上还会有人给你写一些鸡汤文鼓励鼓励你,而大多数连社交恐惧症都不知道的人只会对你的沉默和行为表现感到不解和无所谓。谁TM会搭理一个无趣、说话结巴、口齿不清、表情不自然,眼神还飘忽的怪胎?(当然,我知道这不能怪别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是有基础的,只是恰好你没有而已)。&br&但是题主,有一点你可能也会想到,你是一个社交恐惧者,丧失的是社交能力,而不是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这就意味着你还能够选择做一些事,寻找其他的乐趣去感受生活,不管养只猫还是多看几本书都还是可以的,你要明白自己仍有一定的个人选择余地。&b&还有,我只是建议。&/b&&br&至于其他的,环境和他人真诚的支持是你找到自疗能力的重大前提,如果你能像二楼那位哥们遇到一个无条件给你温暖的人,那可真是你一生的造化。我社恐差不多也快十五年了,朋友基本上算是一个都没有,人跟人之间的温暖我只能靠看书来感觉,基本上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的确很不好过,更何况是孤独伴随着暗无天日的恐惧。我的情况可能某种情况上比你糟糕的多,过去不仅有社恐,还有一定的强迫思维和抑郁倾向,记得高中的时候因为太抑郁,也曾偷偷尝试过自杀,幸好临时放弃了。否则,也跟你扯不了这么多。&br&总之,活着就有希望吧。我也只能这样鼓励你和自己了。&br&然后……&br&可能真的没什么帮助,还是折叠吧。
题主,你来错地方了。你在知乎上问社恐还不如去豆瓣社恐小组刷点存在感,知乎上答这种心理问题的基本上都是心理状况(大脑功能)正常的人,用的都是他们的思维和体会对你进行所谓的“开导”,即使其中有部分人是心理专家结果也一样,更何况他们似乎对此也不…
本人待过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县城,乡镇,山区,都曾经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每次换一个环境身上好像被刮了一层皮一样,换环境很痛苦,特别是如果你长期依恋一个环境的话。&br&&br&北上广大城市谈梦想,谈希望,谈项目,谈工作,有许多相同话题的年轻人,有着巨大的认同感,大多的知己了。现在我跟北京的好友聊天,完全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岁,觉得自己好像做梦了一样。可是想到房价不说了,突然坠地,一上地铁,什么不断跳跃的心态都要变成沉没的声音。如果我在北京有自己房子和便捷舒适的交通,我死在那个地方,我都愿意。听听演唱会,看看展览,露营,烧烤,参加很多年轻人有意思的聚会,聊天什么的,简直不能更爽,想想吧。&br&&br&二线省会城市,主要就是同学朋友比较多,可以吃吃饭一起玩什么的,你很难像大城市一样容易交到新朋友。长久就会发现,大家的共同语言和话题慢慢集中在衣服,车子,房子上面,自己容易被同化,变得有点不像自己了,感觉自己就是普通人,过过这样的生活,有的时候忙碌,有的时候闲。吃吃饭,看看电影,容易找自己从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但是会逐渐给贴近某样东西。&br&&br&中小城市,就是工作,变得更加现实了,觉得这样混着也挺好,写写文章,聊聊天,什么的,散散步,反正觉得脚踏实地,也挺无聊的。看看电视,婆媳剧。跟朋友的话题也没有那么多,大家一起喝酒吃烧烤,谈论的话题更少,工作烦心事,打牌。其实远没有大城市忙碌,当时却没有那么烦恼需要倾诉,可能的确找不到更多的话题了。&br&&br&乡镇山区,你们听说过养老院吗?空气好,吃得饱,纯天然绿色食品,越来越隐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高兴也罢,郁闷也好,反正吃完玩,玩完睡觉,睡觉起来工作,会突然思考很多。整个地方来一个外来人员都觉得稀奇。时间自由,人身不自由,可以胡思乱想,但是身体必须诚实。&br&&br&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的生活对于我来说,就是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到四十岁到五十岁的生活,有人问是不是一眼看到底,是的,至少大部分人,但是一眼看到底难道不好吗?见仁见智吧。&br&&br&现在我问你,你是愿意二十岁到五十岁的生活状态还是从五十岁到二十岁的生活状态呢?有人羡慕,有人唾弃,有人在犹豫。&br&&br&有人问我,你生活这么多大小不一城市,差异这么大,现在我告诉你一个秘诀就是,&b&想的少。&/b&&br&&br&&b&想少一点,在北京的时候,想少一点,就不会恐惧未来,在乡镇山区的时候,想少一点,就可以接受现实。&/b&&br&&br&&b&以前换一座城市,我都会想,如果我没有离开原来的地方会怎么样?激情燃烧的理想,清闲舒适的生活,人,也只有失去了才明白,原来的生活没有那么不好,现在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b&&br&&br&还有男人的问题,为什么不承认现实呢?非要说小城市优秀男人也多,实话实说,大城市的男人整体更加有趣一点,优秀的人也更多,只是未必跟你在一起。因为他们每天接触大量的信息,大量的人,大量与众不同的事情,会让他们或多或少的受到感染,每一个人都有一点自己独特的特质,这样一点东西是构成男人魅力不可或缺的因素,越往小地方,特质逐渐递减,如果你到了山区,就会发现其实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跟五十多岁的男人,他们身上的气质和个性差不多,因为他们的生活也差不多,就别说网络了,现实是现实,网络再神奇也改变不了现实。&br&&br&如果我是女的,为了生活安定,家庭幸福少波折,那么我觉得公务员是伴侣最适合的职业。如果为了生活多姿多彩,我不会选择公务员男友,因为太沉闷了,这样的沉闷在我看来基本上等于无聊,个人见解,参考一下即可,你工作就知道。大多数公务员都有一种比较low的优越感,他们自己不觉得,这点我也不喜欢,其他还好。&br&&br&你如果是公务员,那么你择偶的范围基本上就在县城内,不可能太远,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大龄女公务员很多,你们的结合很简单。你没有那么喜欢他,他也没有那么喜欢你,你们在一起就是因为你们条件合适,选来选去就那么几个刚好跟你配得上,不多不少,他也会爱你,你也爱他,但是缺少一点什么,我曾经问过一个女公务员,她说,大家不是都这样的吗?是啊!大家都是这样的,没有那么爱,没有那么不爱,大家条件合适,一起踏实生活。&br&&br&讲一个例子吧,我一个同事也结婚几个月,他有更爱的人,只是不能跟她在一起,他也不会跟她在一起,现在的这个人也不是他最爱,但是她工作家庭条件合适,以目前他的条件也找不到更好的人了,也到了年龄,各种因素加到一起就合适了,那就结婚吧!&br&&br&现在如果给我选择,我也无法选择,每一个地方都有烦恼,苦闷,焦虑。&br&&br&我喜欢大城市的多姿多彩,但是却恐惧未来。我喜欢小地方的宁静舒适,但是却倍感孤寂。也许我从来没有到过那些地方,跟他们一起工作生活过,让我永远不知道,有那么一群人在过着我想过的生活,做着我想做的事情。但是知道又怎么样?难道我也可以吗?
本人待过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县城,乡镇,山区,都曾经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每次换一个环境身上好像被刮了一层皮一样,换环境很痛苦,特别是如果你长期依恋一个环境的话。北上广大城市谈梦想,谈希望,谈项目,谈工作,有许多相同话题的年轻人,有着巨…
关键看心态。&br&我早就说过,任何行业,人都分四种。&br&一等人是有想法,有办法。&br&二等人是没想法,有办法。&br&三等人是没想法,没办法。&br&四等人是有想法,没办法。&br&&br&所以觉得一个行业好不好,其实是看自己的想法和办法哪个比较多一些。生活没有那么浪漫,但是需要我们更加勇敢面对。&br&&br&所以公务员就是个职业而已,所谓正处副处,一起散步;正厅副厅,关键在命;正部副部,一个归宿。&br&&br&每个职业都有它的光荣和忧愁,关键还是看个人,看自己的心态。不用迷信什么大神什么经验,做好自己最重要。
关键看心态。我早就说过,任何行业,人都分四种。一等人是有想法,有办法。二等人是没想法,有办法。三等人是没想法,没办法。四等人是有想法,没办法。所以觉得一个行业好不好,其实是看自己的想法和办法哪个比较多一些。生活没有那么浪漫,但是需要我们更…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679 人关注
1895 人关注
498 个回答
187 人关注
175 个回答
323 人关注
239 个回答
240 人关注
837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4岁读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