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竹枝词一样带有谐音的古诗词图片诗词

竹枝词二首 - &作品原文
竹枝词二首 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 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⑶,巴人能唱本乡歌(5)。 今朝北客思归去⑸,回入纥那披绿罗⑹。
竹枝词二首 - 作品注释
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⑶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巴山:①大巴山。巴山夜雨涨秋池。②泛指巴蜀一带。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⑷巴人:①古巴州人。②古曲名。“《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晋张协《杂诗》之五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⑸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⑹纥(hé)那:踏曲的和声。刘禹锡另有《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绿罗:①绿色的绮罗。②比喻绿水微波。③荔枝名。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竹枝词二首 - 译文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竹枝词二首 - 创作背景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竹枝词二首 -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 第一首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写却流露出诗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贬谪远任的愁苦。楚地巴山远离长安,虽然暂时避开政治漩涡,但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却是心仍有不甘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这也许正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不能不使人愁苦,伤心失意下也属正常。压在心头的大石无法移开,难以消除的寂寞和烦闷更无法排遣。江雨又来,淅沥不歇,更添伤情。 “巴人能唱本乡歌。”于此伤情怀思之下巴人乡歌又传入耳。“歌者那知听者愁,一声一叹总牵情。”巴人歌唱本属常有之事,诗人却将其平常事入诗中,可见诗人自己心绪却是常常不平静的。自然不是只因耳听巴人歌声才起的不平静,人总是会因某事而及他情。这是再自然正常不过的了。本来由江雨多引起的伤情再又由巴人的歌唱更是雪上加霜了。 闻歌思归,自然引出下两句:“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归去。长安,不算是自己的归处,多次的贬谪打击,他怕是早已对政治不怀希望了,长安那里只是自己的伤心地而已。至于诗人想归何处,可以从诗句中推测。《纥那》当是诗人家乡的乡歌。身披绿色绮罗踏着《纥那》曲的和声边舞边歌的乡人想必是欢迎自己归来的一朝离乡,飘零天涯。也只有那里才不排拒自己。因有这样的想法,窗外的绿水微波渐渐幻成故乡人身上迎风而舞迎己归来的绿色绮罗,耳边听闻的《纥那》节拍又显得那样的清晰明了。 组诗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
名家点评《诗辩诋》云:”刘梦得《竹枝》,所写皆儿女子口中语,然颇有雅味。“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本始自刘郎,因巴渝之旧调而易以新词,自成绝调。“ 《诗境浅说》评第一首云:“此首起二句,则以风韵摇曳见长。后二句……以晴字借作情字,……双关巧语,妙手偶得之。”
竹枝词二首 -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8:58:3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欢迎来到快乐学习
您是否希望前往
五年级 语文
汉字谐音古诗句整理
字体大小 T |T
摘要:汉字谐音古诗句整理。以下是几段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这些诗词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汉字谐音古诗句整理
  1、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2、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3、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4、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5、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6、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7、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8、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温庭筠《杨柳枝》)
&  9、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刘禹锡《竹枝词》)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更多关于&汉字谐音古诗句整理&的新闻
1) 祈使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动词原形开头,在动词原形之前加do (但只限于省...[]
常考的强调句结构是it 引导的句子。 It is (was) 被强调部分+ th...[]
备注:《汉字谐音古诗句整理》一文由免费提供。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暂无热点新闻信息
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拓展阅读。阅读能力上要求增强概括,理解和表述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主题鲜明,立意新颖;鼓励学生多说,增强口语表达...
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拓展阅读。阅读能力上要求增强概括,理解和表述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主题鲜明,立意新颖;鼓励学生多说,增强口语表达...竹枝词与打油诗有什么区别?
竹枝词与打油诗的区别
09-11-20 &匿名提问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这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主要因四川乃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民歌中的《竹枝》,流传年代古老,白居易诗中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一般认为是从唐代刘禹锡开始的。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史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边唱边舞,以「曲多为贤」。带有赛歌的性质。他由此受到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实际是为当时民间的竹枝词歌舞作的新词。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当时的白居易、李涉以及其后的皇甫松、孙光宪等都写过竹枝词。  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宋代黄庭坚称赞刘的竹枝词说:「刘梦得竹枝歌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苏轼也很赞赏,当黄庭坚向苏吟读刘禹锡九首中的第一首,即:「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苏轼叹道:“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见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词》)。宋代不少文人写竹枝词,除苏轼、黄庭坚外、还有苏辙、杨万里、范成大、汪元量等,都有成名之作。  刘禹锡竹枝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一直到宋代还在传唱。据邵伯《闻见后录》记载:“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尚书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又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 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渔歌中的后两句,指刘禹锡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元代诗人杨维祯对竹枝词的发展有重大贡献,清王士祯说 “梦得后工此体者,无如杨廉夫,虞伯生”。杨廉夫,即杨维祯。杨维祯(1296——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浙江诸暨人。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 年)进士。曾任天台尹、儒学提举等职。他为官有政绩,注意民间疾苦,写过一批民谣化的诗歌。他于元至正初年作《西湖竹枝词》九首,尔后竟有一百多人起来唱和。后于至正八年(一三四八)杨将一二0人的唱和辑词一八0首编成《西湖竹枝集》。并对各家之间加以评点。《西湖竹枝集》的出版,对竹枝词创作是一个有力推动。不少地方都出现冠以各地地名的《竹枝词》。(最早记载“麻婆豆腐”的便是源自《锦城竹枝词》--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 合沽春酒醉先生,要用四川话来读,才朗朗上口)  元明以还,许多文人学士写有《竹枝词》作品。比较有影响的元代如虞集(伯生)、倪瓒、马祖常等。倪瓒是著名画家。明代有刘基、宋濂、李东阳、杨升庵、徐渭、袁宏道等。  清初,康熙年间的诗人王世祯(1634——1711年),对竹枝词情有独钟。他每到一地都要写几首竹枝词,如《都下竹枝词》、《汉嘉竹枝词》、《江阳竹枝词》、《西陵竹枝词》、《广州竹枝词》、《邓尉竹枝词》等等。在诗词理论上主“神韵”说,主张诗歌要“兴会神到”,讲究含蓄蕴藉,富有情趣。他在一首讲自己诗风渊源时的诗中写道:“曾听巴渝里社词,三闾哀怨此中遗。诗情合在空舲峡,冷雁哀猿和竹枝”。可见竹枝词对他诗风的影响。王世祯在康熙时期主掌诗坛数十年,号渔洋山人,门生满天下,他主倡的诗风在清一代很有影响。  有清一代,竹枝词有了很大发展。康熙时期的朱彝尊、高士奇、孔尚任、查慎行等都有佳作。文人唱和之风尤盛。如孔尚任(《桃花扇传奇》作者)在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3年)与袁启旭等九人,在燕九节这一天同游白云观,回来后在同行陈健夫家中以庾信“结客少年场,春风满路香”为韵各作十首竹枝词,共得九十首,记述了白云观庙会的各种场景。(见《清代北京竹枝词》)。到乾隆时期,连弘历皇帝也做起竹枝词来,他写有《荔枝效竹枝词》三首。这在历代帝王中是仅见的。清代中,晚期作者日众,上至达官,下至小吏,中、小知识分子,由于社会急剧变化,朝廷腐败,外国侵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引起广大知识阶层的愤懑,纷纷拿起笔来。以竹枝词为体,“或抒过眼之繁华,或溯赏心之乐事”, “运龙蛇于掌上,抒垒块于胸中”。“借眼前之闻见,抒胸际之牢愁”。写作题材越来越广泛,从记风土、写恋情、涉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都纷纷入诗。在地域上从通都大邑到大部分省区、少数民族地区,甚至华人所在的域外诸国也有作品出现。如郁达夫有《日本竹枝词》、郭则沄有《江户竹枝词》、潘飞声《柏林竹枝词》、还有《伦敦竹枝词》、《海外竹枝词》等等。据竹枝词研究家们估计,从唐至今,竹枝词作品至少有十数万首以上,远远超过全唐诗歌总量。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编辑本段]【竹枝词的特色】  【诗文欣赏】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文解释】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词语解释】  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诗文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如果从内容、形式及艺术表现手法来研究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比如旧北京有一种专卖胡梳坠什的小贩,手提包裹或小木箱,经常在旅店门外高声叫卖,音调极高,带有腔板。有一首竹枝词就把小贩的叫卖词入了诗。  叫卖出奇声彻霄,街头客店任逍遥。“胡梳坠什捎家走,十个铜元拣样挑”。  后两句把小贩的叫卖词,老北京话“捎家走”,“拣样挑”,鲜灵灵地写入诗中,令人感到亲切、生动,小贩形象跃然纸上。  居家不易是长安,俭约持躬稍自宽。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  诗中的长安,指北京。知单,指请柬之类。清代北京,大办婚丧事之风很盛,普遍市民们对此十分烦恼,见了“知单”便为难起来。这首竹枝词以“为难”的通俗语入诗,生动地刻划出百姓市民们无可奈何的心态。  杭州有一首写卖水果的小贩称:  小步街头日夕回,桂花栗子白杨梅。寄人檐下高声唤:“六个铜元一大堆”。  一句叫卖声入诗,街头小贩的形象活灵活现。  南昌有一首写菜贩的竹枝词:  夜半呕哑拨橹声,菜佣郭外听鸡鸣。青菘、碧蒜、红萝卜,不到天明已入城。  诗明白如话,把卖菜小贩起早搭黑地辛苦贩运,写得十分逼真。  芒鞋草笠去烧畲,半种蹲鸱半种瓜。郎自服劳侬自饷,得闲且摘苦丁茶。  这是江西山区的竹枝词。蹲鸱,即芋头。苦丁茶,是野生山茶。诗以一位青年劳动妇女口吻,叙说这对青年夫妇过着清苦的然而是自在的山区劳动生活。  在我国诗歌史上,有些文人不赞成诗中有俗语出现。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朱熹也说过:“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言语意思。”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竹枝词正是以容俗为特色。历代许多优秀的竹枝词恰恰是淡语中有味,浅语中有情,俗语中含雅。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从第一首开始: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第三句第四字用平声,第七字用仄声,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声,第七字用平声都不合格律。  第二首云: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首诗的一、二、三、四句起头都用平声不合格律。依此推以下七首都不完全合律。  白居易的四首竹枝词中也有一首不合律。  这种不拘格律的现象,从刘、白开始,后人接踵,世代承袭下来。近人在考证竹枝词的格律时认为竹枝词“以民歌拗体为常体”,以绝句为“别体”(任半塘《竹枝考》)。拗体,即指不按律、绝体的平仄规范的诗体。明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云:“至竹枝词,其格非古非律,半杂歌谣。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三者之间,不得全用古体。若天籁所至,则又不尽拘拘也”。清人宋长白《柳亭诗话》也说:“竹枝,人多作拗体”。可见,竹枝词的拗体特色,成为与七绝诗体的重要区别之一。竹枝词的这种特色,给了它广泛流传发展的便利条件。由于格律较自由,束缚较少,作者易于掌握,有广大的写作队伍。  这里特别应提及的是,竹枝词格律宽泛,并未破坏诗的韵律美。相反,从刘、白以来,历代诗词大家都喜欢它,出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诗。  关于竹枝词的韵脚,大量作品沿用平声韵。但也有押仄声韵或平韵仄韵间用的。如苏轼在忠州作的九首竹枝词,有平有仄。如咏屈原:“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屈原。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阗、原、年押平声韵。其咏项羽一首云“横行天下竞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事、涕、地皆为仄声韵。从诗式上看,竹枝词以七言四句为常体,但也有五言四句作为别体。如清袁枚有《西湖小竹枝词》五首,均为五言。其一云:“妾在湖上居,郎往城中宿,半夜念郎寒,始见城门恶”。  (三)诗风明快,诙谐风趣。大凡竹枝词,不论出自南方或北方,也不论是汉民族或少数民族,几乎都具有这种特色。应该说,这种诗风也是从民歌中带进来的。明人颜继祖谓,竹枝词“能以嬉笑代怒骂,以诙谐发郁勃,昔人所云善戏谑而不为虐也”(《秣陵竹枝歌》序)。清人杨静亭在《都门杂咏》序中也说:“思竹枝取义,必于嬉笑之语,隐寓箴规,游戏之谈,默存讽谏”。的确如此。好的竹枝词往往于风趣中见神韵,于诙谐中隐美刺,于俏逗中见真情。当人们阅读时,直感妙笔生花,常常在诙谐解颐中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竹枝词这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博得历代读者的喜爱,并给予高度评价。  比如,《清代竹枝词》有一首写北京六国饭店的。该饭店即今北京饭店前身,清末建造。  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  红顶花翎指清代官吏,诗中说这座外国风味的饭店,珍馐异馔,都叫不出名字。然而外国客人却来得很少,清廷大吏们倒天天来。辛辣地讽刺清廷的腐败。  庚子,义和团事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清廷大吏们纷纷携眷逃出城外,有一首竹枝词写了这种场面:  健儿拥护出京都,鹤子梅妻又桔奴。都道相公移眷属,原来小事不糊涂。  大事不糊涂改成“小事不糊涂”,就把只顾家不顾百姓,只想个人安危,不管国家兴亡的清廷官吏嘴脸,刻画得一览无余。  还有一首借傀儡戏而痛骂清代统治阶级的竹枝词:  朽木难雕从古说,添些粪土捏成坯。自经妙手施丹垭,尽属封侯拜将材。  这是一首绝妙的讽刺诗,全然不着一个脏字,却把清代腐朽的统治者们骂个痛快淋漓。竹枝词反映的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有不少写得极有风趣。《西湖竹枝词》有一首写男女恋情的:  又道芙蓉胜妾容,都将妾貌比芙蓉。如何昨日郎经过,不看芙蓉只看侬!  诗中以姑娘的口吻问自己心爱的人说:“你不是说芙蓉比我漂亮么,那为什么昨天经过这里时,你只瞧着我而不看芙蓉呢!”芙蓉,即荷花。两个热恋中的情人互相逗情的心态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极有风趣。  《北京清代竹枝词》有一首写北京致美斋的风味小吃的:  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  把致美斋馄饨之好,写得有滋有味,幽默俏皮,令人垂涎。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关于竹枝词特性的几点浅见
竹枝“本为巴渝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一)竹枝词是由民间歌谣改造的一种文人作品,源于民歌而有别于民歌。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竹枝词为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开创,(虽然顾况和白居易的竹枝词作品产生在前,或许当时并未称之为“竹枝词”。)他的这种创举既不是拍脑袋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从书斋的故纸堆中寻找出来的,而是依据当时的民间歌谣翻新出来的;这一点从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的引言中可以看到:
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昔居湘、沅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俾善歌者飏之
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你看天上那朵云,又像落雨又像晴。
你看路边那个姐,又想恋郎又怕人。
箫声隐隐独辉煌,十个儿童巧样妆。
绝妙风流名色艳,华筵都唤状元郎。
红漆桌子四角方,乌木筷子摆十双。
十兄十友都请坐,唱个令歌陪新郎。
一颗高粱圆又圆,做的酒儿甜又甜。
新郎吃了这杯酒,五子登科点状元。
所谓造境,是诗歌创作在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在这方面,。比如:前面的第一组对比,竹枝词吸取了民歌中“晴”与“情”的谐音,而隐去了“姐恋郎”事象,所形成的情境显然比民歌更加含蓄且更多韵味。竹枝词在民歌的基础上增加了“杨柳”、“江水”、“歌声”,使意境声、色、情并茂。文人竹枝词与民间歌谣用同样的句式,写同样的内容,却有不一样的意境。
滴水床儿四角方,鲁班师傅画小样。
新郎新娘来压床,行成对来坐成双。
男女拜堂喜缔姻,双双挤进洞房门。
只为日后当家主,抢坐新床各用心。
——[湖北长阳]田昌令《土家婚俗陈异》(十二)
你不来,我就来,拖起斧头乱劈柴。
“竹枝泛咏风土,琐细诙谐皆可入,大抵以风趣为主,与绝句迥别。”
适用示于长阳竹枝者,义专谐笑,仆病焉。然以敷陈风土,布告勤苦,质而不阿,微寓劝戒,且以仆所不能者。泛咏风土布告勤苦,质而不阿,微寓劝戒义专谐笑
七绝·水南山行
云白枫丹入画堪,坡陀回转又停骖。
不知身是催租吏,一片诗情满水南。
七绝·傅靳溪山行
信美山中采蕨薇,麦田惊起野鸡飞。
东风似遣知春晚,乱洒桃花上客衣。
——选自《彭秋潭诗注》
长阳竹枝词
(二十)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
宁乡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唱竹枝。
(三十八)
家家屋里见官山,指点行人去又还。
刚道长阳无好景,半天钟鼓大慈庵。
——[清·湖北长阳]彭秋潭
十天一雨五天风,望里山原春意浓。政府不征农业税,耕田牛也兴冲冲。
——[湖北长阳]杨发兴《感事杂吟》之二十三
“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稍以文语缘诸俚俗
一层麻布一层风,十层麻布也过冬。
饱餐稀饭懒豆腐,格蔸火畔热烘烘。
——清·彭秋潭《长阳竹枝词》(四十一)
“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言语意思。”
又道芙蓉胜妾容,都将妾貌比芙蓉。
如何昨日郎经过,不看芙蓉只看侬?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辞海》)
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
苔心菜甲桃花里,未到天明棹入城。
野王台废只空墩,翁子坟荒有墓门。
舍宅尚传裴相国,移家曾住赵王孙。
——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
长流滩上州衙滩,州衙坪对都镇湾。
骡马驮来长乐酒,扁担挑卖巫山盐。
——[清·湖北长阳]彭秋潭《长阳竹枝词》(三十四)
“余试以方志体例求之,其间山川、田赋、名宦、乡耆、风俗、灾祲、微而至于方技、物产,莫不灿然毕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竹枝词 刘禹锡谐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