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美国打工工还是回去打工好

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美国孩子坏处
这里有两个问题
你在美国生的孩子 一定具有美国国籍,(但最近国会正在拿出生公民权说事,但基本没问题,毕竟修改宪法是很大的一个动静) 上学在高中之前都是免费的,(私立和一些富人学区除外,某些地方每学期都要家长donate,有些金额会在5位数) 美国的福利相对 加拿大 和欧洲 要差一些, 毕竟政府在福利的开支比例比较小, 更多人选择保险,(因为更好的服务设施医生 可以与公共医疗设施分开)但如果你申请低收入的话 还是有一些福利以及钱财 (但是只会给你安排到公共医疗设施里 相对服务以及环境、设备都差很多) 工作方面
就要看你的教育引导以及你孩子的选择了,理工类 一直是万金油,(其实美国人只要能读到college 都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无论他是做什么 美国更注重执照 也就是能力技术)
至于影响,
你首先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环境,
如果你在东西岸
(例如三藩湾区、LA、或纽约) 还好一些, 毕竟哪些地方 族裔 多样化,
文化融合的相对好一些,
制度上的歧视基本没有, 但是别人心中的歧视 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这些二代移民的孩子
黄色的皮肤
白人的心理。 多种文化冲击照成的变化同样是避免不了的, 这边经常有二代移民跟父母很难沟通的情况, 毕竟从小受的文化不同。
但总的来说一代移民只能在东西岸生活, (个人认为中部 以及 外来移民少的地方 才是原味的美国)
好处和坏处嘛。。
孩子会变成一个
半中国半美国的那么一个人,
很难说好坏,优劣自己衡量吧, 但心理方面 肯定会有一些问题, 这个在于 家庭环境、父母素质、 以及如何正确引导,
毕竟你的孩子未来变成什么样
完全取决于你的教育方式。
但是关于你在美国生孩子并不会给你带来身份的调整, 你在美国是那种身份签证,生完孩子以后还是一样。
简单的说 就是孩子不会给你的身份 带来任何改变,
但如果你的丈夫是公民 就不同了。
别傻啦根本就不可能!
你要知道你必须是其他国公民也就是说你最少要在外国呆上5年才可能有!
但是出国不是有护照嘛!只限制7天特殊可以多加2天时间!
孕妇不可出国........d(╯﹏╰)b 咕~~
除非是办夏令营的话可以长期交换家庭住址!
但是可能?
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就可以获得美国国籍,以后如果想让孩子去美国上学就方便一点
好处:孩子拥有美国国籍、拥有较好的学英语环境、美国社会福利比较好、同样条件下养大一个孩子父母的负担在美国可能会轻松一点
坏处:貌似这个孩子在中国生活每隔一段时间要回美国一次接受审检,中美两国跑比较麻烦,美国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这个差异还是蛮大的,孩子也许会不太好适应
我想去美国生孩子,这样孩子就拥有了美国身份,ta在国内生活期间,需要回美国办理回乡证吗?
:如果你有能力或能找到代理做这种业务的公司,可以去美国生,孩子就具有美国身份,办理护照后再办中国签证就可以去中国了,你和你丈夫做为孩子的监护人又是直系亲属可以办团聚,但兄弟姐妹间不行,他可以等你们办好了再办他来团聚(中国人都是这样蚂蚁搬家把七大姑八大姨弄出国的,除了偷渡的)。ta在中国要遵守中国法律,按时办理签证和续签,不要逾期居留,美国护照记住及时更换新的别过期,回美国换和在住中国使领馆都可以办理。
在美国生孩子的费用和坏处和孩子不在国外读书回国后的好处
洛杉矶自然生产总计约4500美金,剖腹产约7000美金
不是在洛杉矶,自然生产约花费8000美金以上,剖腹生产15000美金以上
假定你于32周赴美,待产2个月,坐月子1个月,待产时每周产检1次,产后回诊2次,小儿科一次计算(最便宜~)
自然产:USD 13500 x7 = RMB 95000左右
剖腹产:USD 16500 x7 = RMB 110000左右
如果宝宝未来长期在中国生活
美国宝宝即使一辈子生活在中国,仍无条件是美国公民。而在中国,他可以有双重身份:
一、如果父母是中国籍的话,美国宝宝可以享受华侨子女同等待遇。二是留学生,他是外国人。
1、华侨子女可以享受中国的9年制义务教育。每年只比中国学生多500块借读费。高考的时候,既可以参加专为华侨及港澳台考生准备的高考,不仅试卷简单,录取线还比中国学生低很多,学费和中国学生差别不多(教育部规定上限1.2万/年)。如果算外国留学生,无需参加高考,直接参加各高校较简单的内部考试,名校轻松进,不过学费略高,象北大清华复旦等,学费需要2.4万/年以上。
2、不受学区房限制就读好学校。如上海市规定,只有比较优秀的150所中小学才有资格接收外籍学生。华侨子女凭租房合同,即可在区教委的安排下就近入学,进入普通班级就读。不用买学区房,就能进好学校。
3、上两点纠正了很多人的错误观点,原来美国宝宝不一定非要在中国读国际学校的,读普通学校也可以。
如果宝宝未来到美国生活
1. 享受美国13年义务教育。就读公立小学到高中完全免费。
2. 读公立大学、研究所学费只要外国学生的10%,容易进入知名大学 。
3. 在加州,即使没钱看病,也可享受全面医疗保障,不用担心被从医院扔出来。
4. 未来可以申请美国公民才能享有的奖学金, 1%低利率助学贷款。比起多数自费赴美就读的中国学生,可以节省几十上百万人民币。
5. 未来无条件留在高收入的美国工作(2008年美国人均收入37,363美元,是中国20倍,数据来自IMF),可以优先担任美国政府,公家单位及大型企业重要领导岗位。许多关键职位,如官方军务,国防外交,高科技和核心实验室,严格限于公民。像警察等很多普通职务也是公民优先。
6. 未来享受全球180多个邦交国入境免签证和最优惠出入境便利。
7. 未来拥有美国社会安全卡、享有美国各种社会福利措施及医疗设备,年老时可领取养老金,包括人在海外。住低价高质量老人公寓。
8. 其它国家政局不稳或动荡时,即使航空封锁,美国公民也可以在美国政府的保护之下,享有优先搭机离开的权利。
对于父母的好处
1、 从孩子读书开始,父母就可以以监护人的身份申请移民。几乎零成本。
而出生在美国以外的人,如申请入籍美国公民,除政治庇护、专业人才及与美国公民结婚以外,其余的就必须花至少4—10年的时间及五十万美金的费用。当然你想移民加、澳、港等,也一样的门槛。
2、孩子21岁后,父母可以不受配额限制移民美国。正好退休后到加州享受阳光,以及享受加州对老人的白卡计划,看病免费。
我儿子就是我在01年的时候在美国生的,当时我们夫妇在美国读书。孩子生下来即可申请美国护照,有美国出生证,有社会安全保证号。可以享受美国公民的福利,孩子大学前都享受义务制教育,私立学校除外。
现在我们全家搬回国内,但是对孩子基本上没什么影响。就是每次出境的时候需要到出入境管理局申请一个出境的证件,很简单,带着夫妻双方户口本原件复印件,孩子美国出生证原件复印件,和翻译件,孩子的美国护照原件复印件,夫妻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好像就这些,反正出入境网站有的查,你查旅行证办理就可以。反正很简单,费用20元。
坏处就是中国不接受双重国籍,所以孩子上不了中国户口,上学的话要多花点钱。除此以外去网国外都比中国护照方便。有的国家持美国护照是不用签证的。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浏览: 4229
关注: 0 人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如果从长远的角度看,人民币会“稳步”升值,把大量人民币换成美元不合算,如果您是为了投资或其它特殊原因就另当别论了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极端分子阿巴奥德,把尸体当玩具微笑自拍。
数量惊人的金器堆,包括数十枚马蹄金、两盒金饼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星辰在线9月15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李静)“每一个决定都不容易,当时前面的路真的一片黑。”回想起3年前回国创业的决定,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蔡晓华觉得自己很幸运。顺利创业,成功研发出系列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回国创业既实现了蔡晓华落叶归根的梦想,还打破了高端血糖仪的跨国公司垄断。
  做这样的决定不容易
  上世纪90年代,湖北小伙蔡晓华凭借出众的才华拿到美国杰出人才绿卡,并进入世界医疗仪器领域前20名的美国诺华公司工作。
  “在国外干得再好,也是给别人干的,我就是想回来给自己干。”蔡晓华所说的给自己干,不仅是给自己个人,也是给自己的国家,他把自己所学带回国内,研发出中国自己的便携式血糖监测仪,打破了高端血糖仪的跨国公司垄断。
  蔡晓华回忆,3年前,三诺生物两位创始人拿着公司蓝图到美国找他。看到两位年轻人的干劲,同时了解到中国有1亿多糖尿病患者的现状以及可能带来的广阔的市场前景,蔡晓华做了决定。在辞职之前,蔡晓华做了两件事,一是到医院做了一次全面体检,确定自己身体能够全力以赴回中国工作;二是以美国的房子做抵押,借了几十万美元贷款,以防创业不顺,至少能保证全家3年的日常开销。
  呼吁优秀毕业生来长就业
  “方便快捷,尤其是准确。”蔡晓华率领团队研发的血糖快速检测设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提早发现并发症。患者只需要很小的一滴血,几乎无痛,即可快速检测,得到的结果准确度与医院生化仪检测一致。除了血糖监测产品外,蔡晓华还率领团队开发了与糖尿病相关的其他即时检验产品。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三诺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这离不开高层次研发团队的支撑。蔡晓华说,长沙人很聪明,也富有干劲和闯劲,也许正因为如此,很多高级人才都乐于去北上广等大城市,长沙本地企业尤其民企留人很困难。“其实,民营企业更珍惜人才,因此会给出更好的待遇,更优越的研发条件。而且长沙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幸福感很高的城市,适合人才长期定居发展。”蔡晓华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呼吁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及国内优秀毕业生选择长沙。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媒体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长沙新闻网
1660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在国外工作六七年以上之后回国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希望各行各业的知友们都来答一答问题没有导向性 希望正面的反面的都来说一说
按投票排序
对文中某些表达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了修改。。。主要内容没变。------------------大致看了一下诸位兄弟姐妹的回答,我这个回答应该是异类。因为我在日本。没去过别的国家工作过,感觉日本和国内有挺多相像的地方,大概都是东亚国家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原因。打比方说,责任不是分的很清楚,上下等级还是最主要的职场关系,等等。看到某些知友说开会的时候不分级别都可以发言甚至争吵这种事情在日本公司也不是很多见的,当然并不是没有人不觉得不平不满,只不过大家都不愿意拉下脸撕破关系。因为工作关系,最近两年一直在国内负责建厂设计生产线,也见识了国内的红与黑。仅限于制造业,谈谈个人感受。1,吃拿卡要回扣酒席KTV会所诸如此类无关工作本身的事太多,过分耗费精力。回国这两年,从项目选址到政府招商,从厂房建设到产线铺设,几乎是一路喝过来的。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也难免国内的诸多官员大腹便便头发稀少---酒色过度。日本人刚开始叫苦连连,后来也都乐在其中,不得不佩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影响力。2,违法乱纪暗箱操作非常普遍,整体缺乏正义正直的大环境。我本人负责近1亿的预算来采购设备,少不了被“公关”,曾经回到酒店收到一个包,包里面全是现金,我傻眼了赶紧给我父亲打电话问怎么办。还有一次和建筑商从会所出来,喝的脸红脖子粗的我发现出租车里面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塞进一个女孩,我问她要干吗,她一个白眼废话陪你回酒店啊钱都收了。。。(当然,我虚伪的表示一下在金钱和美女的诱惑下,我思前想后还是经住了考验。哈哈。)类似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小的礼品就更是推都推不掉,有的时候真的要翻脸这些供应商才能有所收敛。在日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这里都成了行业默规。日本人倒有不少人乐在其中,可见环境真的可以影响人,再廉直的人天天泡在诱惑里不上钩也真泯灭人性,不过鬼子们胆子比较小,最多也就是收收购物卡玩玩女人,据我观察应该不敢收现金。这样的结果当然是,严重影响工程质量,验收权都在我们这几个负责人手里,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可能还睡了人家的,验收时难免得放水。至少不可能完全按照日本的验收标准,否则都得重建。3,国内的工程人员中部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正义感,缺乏职业素养。通过这个项目,我大概接触了100多个各类技术人员,从老的到少的,从高学历到现场的熟练工,当然这些人不能代表所有的国内工程人员,结论是很让人失望。先不说基本的技术常识,连EXCEL或者邮件这类的基本工作tools都不能完全掌握,发邮件从来不回,100封邮件里面回复率能有1%就不错了,然后内容不写或者是xx,你好请看附件就完了,让人哭笑不得。到了工程后期我彻底放弃了每次都是直接打电话,日本人后来也摸清了这个规律,发邮件已然无用只能打电话或者去现场拎人。另外,对一些不公正的事情,表现出来的不是气愤,而是羡慕嫉妒。譬如喜欢议论日本人赚多少钱,但是不想想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人家的差距有多少。至于现场到处吐痰,拿脚去踢开关,边干活边喝可乐,上班打QQ玩手机(女孩子居多),诸如此类就更加数不胜数了。当然,也有个别虚心好学的,总体比例极小。4,做事毫无章法乱七八糟,干活都得靠上压下,大骂小。好好说话基本上无人响应,非得要发火踢桌子才当回事。可能是因为我是唯一一个中国籍负责人,再加上年龄比大多数人小,基本上我的话开始都不听,怎么指挥都没用。日本人说点什么就像孙子一样,明显的看人下菜碟。工作中的信念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为了某种目的或者是情绪在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毛病。不过,我发了火就好多了,真的是不想用“贱”这个词,但是为什么不能开始就做你自己本来该做的事情呢?非要搞得发了火砸了东西才干活,我不能理解这样的工作态度。搞得我后来越来越容易发火,可能是潜意识中被多次鼓励造成习惯性发火。5,瞧不起现场人员,等级观念深重,唯上是从。这点是和日本进行的比较。因为日本的制造业成功的一个秘诀就是重视现场,现场的一个工头的地位德高望重,我这样的白领技术人员都是要点头哈腰的。现场工人的意见非常受重视,也很受尊重,尽管他们读的书可能并不多,社会地位可能并不高,但是在公司内部还是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可是国内完全不是这样,不光是工人,低下层劳动者普遍享受不到应有的尊重。特别是狗屁不通的工程师还总犯眼高手低的毛病,瞧不起工人,也不和工人们进行交流,整天沉浸在白领的优越感里面无法自拔。真是莫名其妙。更别说亲自动手去做点什么了,做到中层的人基本上不屑于跑现场的。6,部分职位属于高危职位,花花肠子太多,心思不好好放在工作上。我目前工作的公司,在国内也有不少分工厂了,每个工厂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领导干不久,平均不过两年。不是自己辞职赶紧溜,就是事情败露不得不辞职。日本公司也挺有意思,对这种人从来都是赶走了事,也不追究后续责任。谁掌握了选供应商的权力,就算不拿好处估计外面都没人相信你。由于日系公司的高级职位基本都是日本人抓着,所以中层干部的这帮中国人就互相倾轧,争权夺利,背后就是搬弄是非,在酒桌上我都听了好几拨人互相攻击了,大家都是想在日本人的庇护下多拿点好处。7,爱说别人的闲话,大嘴巴很多。女同志居多。真的很无聊,张家长李家短王家的媳妇不要脸。有些男同志,按理说应该是技术宅的宅男也像长舌妇一样整天钻研某人的朋友圈。一天到晚有人研究我有没有加入日本国籍等等。以上发了一顿牢骚。。。其实也不完全是一无是处了,只不过做了两年项目身心俱惫,谈谈自己的感受发泄一下。有的时候也别怪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我干了这两年都心灰意冷,至少对传统制造业我基本丧失信心了,认真做事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国内就是和稀泥,适合会来事的人工作,绝对不适合一根筋的固执技术男工作。而日本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支持着其严谨的技术精神的,还主要是一大帮傻了吧叽的工程男。在国内人际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玩转人就玩转一切了。这就是我的直观感受,第一次发帖,不敢造次,匿名了。感觉只要背着日本就会被骂汉奸。。。
两边都工作了不少年。工作都是金融法律相关,一个在纽约,一个在上海,都算行业领袖吧。感觉的话如果回国去国企就算了、你会感觉自己很傻叉的、对人不对事、重大项目都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投资决策跟着领导出访国家。总之、很郁闷。去外企会感觉中国的外企是中西结合吧、斗人不会少、加班非常多。终于,发现了,创业绝对国内有机会。在国外就是打工的命你说是不是、反正我们这行是、资源都在白人手里、有idea也没人投你。国内就完全是另一幅景象了。还有一点,在国外工作过的我们其实真的只是螺丝钉,做神马10年以上也就是小中层,所以千万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我们抱怨别人沟通成本高、人家还觉得我们是格格不入的怪胎呢。毕竟我们回来是抢资源来的。你说是吧。
补充说明那个,在知乎一直是单机潜水透明状态,喜欢看大牛们有理有据有观点的答案,也喜欢看各种抖机灵嬉笑怒骂。这次冲出来答题有这么多人赞同真开心呀。记得当时这个题下面大概有十几近二十个回答,倾向都一样。实在觉得不能同意。国内外工作完全一样?当然不一样。我觉得这些回答里,最客观的是 的。至于我,我只是想说,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遇到的每一个人,不要用国籍或地区去judge,放地图炮很没意思。PS:我木有在黑欧洲人哟,欧洲人很萌哒,不仅萌而且还帅!——————————————我是补充说明的分割线———————————————————看了上面的答案,所以说知乎的政治正确果然就是说国内各种不好国外各种好。但这个题目勾起了我对原来工作的思念,拿不到赞也无所谓,来写点感受。我在国内工作过两年,出国三年半,现在仍在国外,不过是在读博。因为是在实验室而非坐在教室里上课,也算工作的一种吧,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回答。在国内做了两年小医生,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轮转了很多科室,感觉氛围都很融洽,当然彼此之间也有竞争,但同时也会互相帮助。记得在自己科室时,有段时间因为凑不够升职称的文章而发愁,同事和上级都会帮我想point,后来开始写的时候缺影像资料,他们还帮我去超声科拿。训斥批评当然也有,看你用什么心态去面对了。我刚开始在自己科室做研究生时,有一次病历写得不好,一个上级医生啪嗒把病历甩我桌上,丢了一句“你也算心内科研究生?写的什么东西?真怀疑你执业考试过不过得了。” 我战战兢兢去问她哪里写的不对,她就看我一眼说,“自己对着诊断学书看去”。但现在同一个人,在我出国后每年都组织全科室同事给我寄包裹,茶叶、坚果还有鼓励我的贺卡。虽然我辞职了,而且以后也不一定能跟他们碰面,大家仍是好朋友。还有印象深刻的一次,我刚去新生儿科,感觉一片茫然,开个医嘱要一上午,有时液体量会算错。上级主治医生骂哭过我好几次。但一两个月之后,他会说“交给你的病人我最放心,你周末上班那我就不用打电话来问病情了”,会对进修医生和实习生说“你们有医嘱没把握的,让她看就可以了不用再问我”。被信任的感觉很好,让我有动力更上进。还有很多小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温暖又开心。像这样的事算是对事还是对人呢。所以说,有时候别人对你的态度,不仅代表别人的想法和心态,还有你自己的态度和能力。后来出了国,依旧感觉很开心,很融洽。我呆的地方是个移民城市,哪里来的人都有,时间久了我发现其实人和人的关系跟国籍没关系。哪里都有好人,都有坏人,都有傲慢的人在工作上为难你,会有刻薄的人否定你的成绩,但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一样,没人天然针对你。再说个别人的故事吧,说点和中国人不相关的。我们隔壁实验室,清一色“外国人”,跟我关系都不错。有一次一个姑娘来找我哭诉。她是黎巴嫩人,来做postdoc一年多。她的老板是比利时人,在工作上非常专横,要什么实验结果,分分钟必须拿出来,不管你手上有没有其他事在做。任何实验设计和过程必须由她详细指定,详细到每张figure坐标轴的样子,学生和技术员就是她的双手的延伸。实验室的任何人在学术上不允许和她争论。那个姑娘说自己实在受不了了天天回家哭,我只能安慰她说再忍忍。遇到过一个日本男生每天拿着饭盒在研究所对面公园吃午饭。原来他和同事们一起边吃边聊天很开心,后来他的老板(法国人)很热情的每天要和他们一起。饭桌上只能有以下内容:课题,论文,此地风俗多坏天气多糟糕,法国各种好。不能随便插嘴,不能岔开说其他话题。后来大家受不了了,各自找角落躲起来单独吃。我没遇到过此类问题,同事很好,老板很好,挨过训,受过表扬,生活正常如白开水。称谓什么的,在看到这个题之前从没注意过。反正只是个代号随便叫呗,不太在意这个。说太多了不说了。世上没有乌托邦,国内也不是万恶的地狱。那什么,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嘛。我努力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份工作,幸运的是,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我的认真很少被辜负。希望每一个认真工作的人都开心愉快O(∩_∩)O~~
把大家的答案都看了一遍(晚),都是以讲故事为主,我来结合自己和身边人经历总结一下。我自己只在美国工作过半年,也只是做低级的office assistant;现在在国内深圳国企工作,主要做国际业务,接触的是挪威、新加坡、荷兰、美国的公司,和这些公司深入合作,共同投资。所以我理解题主说的国外是指“发达国家”;回国,指的是“一线城市”。1. 人情世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会接触多少人情世故,取决于你有多想往上爬,取决于你要的资源的竞争激烈程度,和国内国外没太大关系。如果只是想安心做好自己的岗,不想那么多往上升,我想国内国外都是一样,上班上班,下班回家,谁爱争什么就是什么。如果想做的事情,资源是有限的,争抢的人是多的,擦鞋别人是愿意的,矛盾是难免的。当然,国内资源更有限,争的人更多,所以更要小心。我当时在美国办公室,就一个晚会请谁的哪个客户,都会争执个不休;我一个叔叔在美国市政府工作,做技术岗,也就是冷眼看别人拉帮结派。看看Margin Call这部电影吧,我认为是描写华尔街最真实的电影了。里面只是描述了一天一夜的权力斗争,就让你觉得,生活在哪都是残酷的,只要你想要的别人也想要,你还不幸/幸运站在别人前进的路上。在国内工作则更多,那个在领导跟前鞍前马后的A,那个爱猜忌怀疑散布谣言的B,那个动不动就以权压人的C——有时候真的累,咱们不能就事论事,就谈项目吗?但是你想想一个项目背后的Bonus,你知道为啥的~~2. 工作强度Again,这取决于你有多想往上爬,是否有平台让你高工作强度。我悄悄的看着在国外闲得掉眼泪,出国几年厨艺大增,钓鱼里手,红酒专家,钢琴过级的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觉得,国外的很多岗位职责是定死的,升职渠道是固定的,个人特别是华人个人的发挥空间是有限的?而我接触的客户,因为都是Top Management,项目能不能做成和自己Bonus关系太大,所以不管是挪威人荷兰人美国人法国人,都是黑着眼眶红着眼眶熬着夜~~谈项目的最后一个月,搞谈判的都知道,基本上谈判到最后就是拼体力了,不管你是哪国人,deadline在那,你就一路狂奔吧。特别是我们请的律所在伦敦的律师,一个小时千把美元,把你凌晨一个电话叫起来,那是让你赚钱啦!当然,如果在国外只是一般职员,那工作时间确实是更受尊重,按点上下班那是你自己的权利,领导耽误你了那得跟你说“SORRY”,耽误多了加班工资条就上来啦。在挪威时我和他们大老板都在开会熬到晚上八九点,看到挪威前台技术人员秘书都3点就走了。。。。我当然是觉得——Different Missions...但在国内,按点上下班是福利,不管你有没有活。但如果不是在华为或者这样推崇狼性文化的公司,还是可以保障自己的个人生活的;当然如果你住在西五环,你在国贸上班,上班交通成本就那么高。。。我觉得咱还是得多努力努力,争取在双井劲松租个小点的房子?总的而言,要往上爬,工作强度都很大;如果做小职员,国外闲到哭,国内有点累,但也可以接受。3. 工作方式这个必须说了,人家资本主义国家这么发达,平均工作小时能多赚咱们那么多钱(不过现在差距在缩小),还是有道理的。工作方式确认比较规范、比较先进,比较有效率。开会前先会Agenda确认;开会后Minutes跟踪;建立网上文档体系,如果修改合同则双方所有修改痕迹网上保留;做事情流程化,特别是财务系统,大部分可电子留痕,电子追踪;文档管理一流,存档及时;不迟到;邮件回复及时有交代。就算是我们这样团队里都是留学回来的人,号称自己都是工作狂的人,也必须承认,人家的工作习惯,那是杠杠的。而且国内的企业,更喜欢写报告、写申请(其实报告还是有用的,对于理清自己思路);特别是政府类企业,开大会、开小会,讲口号(不过越来越少)。但我认为,这些是可学的,我们自己团队成长自不用说,我看到国内我们的合作机构,特别是做国际业务的律所、会计师事务所,也正在越来越规范化,效率也正在提高。4. 上升路径如果不是创业公司,国外的上升路径更加规范,更有“熬年头”的感觉,当然你也可以说“职业规划更加明晰”。国内因为很多产业都是新的,都是靠拼的,所以运气+努力的成分更多。我想很多人抱怨的也是这个吧。但对于一些人来说,也是机会,对吗?种族天花板就不说了,这个中国在海外的企业,也都是华人老大啦。4. 衣着我觉得这个不值得吐槽。工作不是穿衣吃饭,我自己除非见客户,我就爱自己做中餐,就爱穿休闲装。和客户混熟了也都穿得休闲,项目里面见真章。5. 关心私生活。国外不能明着问(呵呵,他们爱Gossip的程度不比国内低,就是比较有礼貌);国内就是爱问,一个客户第一次见面就可以敞开了问你。不过我其实觉得和工作关系不大。而且就算他们问,你可以不说的/打哈哈的。我这个人容忍能力比较高,就觉得该问就问,单身就单身,我觉得单身挺好,比凑合着过好,您不觉得?没事,我保留意见。我5月份去休斯敦出差,顺道见了几个朋友,当时发了一点感慨,记在手机里了。以后我也可能去国外吧,我想国内这么锻炼人(项目能力、人际交往,各个方面),而想做点事的年轻人又那么需要锻炼;如果我想过一种更回归家庭,更安逸的生活,或者国外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我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国外吧。
圈子严重,对人不对事,低一级各种压,有话不直说,领导无自理能力。
填各种没用的表格,申请,写日报,周报,月报,季度报,年报,各种出差总结…感觉干这种事占了上班大半精力…最奇怪的是竟然还是比国外清闲
我在英国工作了七年,上次假期在国内和一个国内企业有小小小小项目合作。老板是我在英国的朋友的朋友,也是在英国待了好几年的。一切都很顺利,大家也互相尊重。直到出了点小问题,对方员工被他们老板施压了。对方一员工人前态度很好,人后嘛,私下微信发语音给我,态度很不好,埋怨我没有与他们沟通,给我施压。(我绝对有沟通啊,你们听不懂又不问……)其实这没什么啊,有误会就解开误会嘛。可笑的是她以为我和她一样是不能与她老板平等对话的下级……我直接回复:你要是有难处不能完成任务那我替你跟你老板说说吧。正巧这时候问题解决了。若非如此,我倒想知道她会怎么回复我。她和很多人一样错以为我就是个刚毕业给她老板打工的(我长得显小,又从事他们不了解的领域)。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以貌取人,目光短浅。国外没有这样的人吗?有。但在国外,你可以直接指出来,不得罪人。在国内,你就只能选择别的方法,比如忍,或碾压,穿小鞋或者威胁给别人穿小鞋。就是没法公事公办。我宁愿被老油条老狐狸骗,这样我还能学点东西,对吧。但为这种特别没水平的事情进行额外精力消耗,毫无智慧可言,对事业没有任何帮助。以后国内项目得多收钱来弥补心灵创伤。
在英国工作过7年, 刚回来的时候觉得非常大的culture shock!
花了挺长时间才适应。 不过很幸运是在创业公司, 所以没有什么等级啊, 太多流程上的不适应, 下面是几个当时体会比较深的工作方式上的不同: 1) 效率, 在国内的效率整体比国外底。 例如在英国大家开会之前有明确的agenda, 会后有明确的action。 在国内很多时候开会就是为了聊聊, 没有明确的目标, 很多事后没有明确的结论。很多次开完会后结论就是: 你说的不错,我考虑考虑。 然后过了几个月再见面,还是讨论同样的问题。 3)Connection:
国内是要交朋友, 有关系,然后才有可能有商业机会。 但国外是先做事, 在合作的过程中长久了就变成了朋友。 所以在国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行业里social, 要认识足够多的人,足够多的connection, 然后才好办事。
4) 沟通, QQ vs email: 在国外主要的商务沟通的方式是邮件, 但国内商务沟通之前是QQ, 现在是微信。 邮件很少有人用, 碰到过毕业生连cc 和 bcc 是什么都不知道。 在国内沟通都不是特别直接, 而且太直接的花反而先得不尊重对方。 5) 计划, 国内很多事情是没有计划的, 或者计划是可以随时改的。早晨10:00 会接到一个合作伙伴的电话, 说他中午过来找你。想提前2周约人一版都不可能, 因为大部分时候都是不能确定2周后的计划的。 但在国外,appointment 很重要, 大家的时间都排的很慢, 很多计划都是几周前就定好了。 不能说是哪个方式好, 但的确挺不适应的。 6) Work & Life Balance: 在国外工作是工作, 生活是生活。 在国内很少是能分开的。
我是花了不少时间来适应,文化的不同决定了工作方式的不同, 思维的不同。 不知道将来回了英国是否又需要经历又一轮的culture shock!
国外10年,回国不能接受的是1. 很多工作上的数据,结论,表达都极度有水分,任何东西都要搞的高大上,不是一般的make up,简直就是在搞诈骗......2.公司领导和员工的关系简直是能画饼就画饼,能欺骗就欺骗,你相信你傻X,不哭闹不搭理。没有任何规则可言。3.极度没有隐私可言。领导同事都要加上微信便于联系;父母情况,婚恋情况根本不能隐瞒,各种要回答。4.加班没有任何效率,通常都是等领导,等报告,等开会.......之中度过。
回来之后发现自己变傻了。在国外的几年养成了凡事按流程办,按规矩办,遇到什么问题先沟通先讲道理的习惯。国内的一套都忘得差不多了。回国之后居然傻到也想在工作中走流程,讲道理。然后,然后就被拉下马了。
就五個字:對人不對事
我研究生还有一年才毕业,在法国已四年,刚从国内实习回来,跟题主要求的六七年差的太远,也谈一下感受吧。一个实习都觉得状况百出,如果已经在国外工作六七年了,,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我是肯定没信心融入国内职场了。我老板当初是电话面试的我,短短十几分钟可能感受不到,工作一阵儿就会感受到cultural shock比如我从来不在背后评论任何同事(包括我老板),因为全都当面说了。然后我那些同事,包括以前国内的同学都觉得我totally是个怪胎。说不要求拍领导马屁这么高端了,你连最起码的绝对服从领导不提出任何意见都做不到。。再比如说,我和楼上那位知友一样从事酒店业,第一天我也西装革履的去了,然后,真是引人注目啊我去。。上学的时候连做个presentation都要穿正装,更何况上班。结果就是第二天我也非常casual的上班去了。。还有一个最深刻的感受,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上有优势,或者你级别高一点,那么不利用这个优势碾压别人就是不对的,这种观念在国内职场应该相当普遍吧。我所在的部门是不用求人的那种,上班没几天一个同事就对我说,咱这部门是朝南开的,所以你尽可以拽一点。。我就奇怪了,咱不能有事说事非得秀一下优越感么?小沈阳不是说过当你吃肉别人没得吃的时候,你不吧唧嘴也是一种善良么。当然在职场上谈情操未免太过可笑,只是你不碾压一下别人就显不出你高级?但是后来发现,我不碾压别人,换个场合换个时间就有人来碾压我了。。我老板虽然觉得很多时候confused,念在我刚入职场,工作尽心负责,也从来没难为过我。这是我的幸运,不知道之后我还会不会有这份幸运。工作了六七年要是没啥特殊情况为什么要回国,你觉得confused, 你的同事们没准也这么觉得,何苦来哉。。
夏天回国,第一天上班,着装西装革履;下班后,立马去隔壁“优衣库”买了几件短袖polo衫。
1. respect. They never learned respect. 从帮忙扶门,到见面打招呼,到怎样礼貌地否定他人的意见,怎么都学不会。2. equality. They never respect equality. 为什么年轻的员工就不可以批评年长的,为什么领导就要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3. arrogant ignorance. 明明不了解某个国家,某种习俗,某个领域,却好似专家一般说得头头是道,不容争辩。4. 自备饭盒。感觉像坐牢。
为什么领导夹菜的时候,我总在转盘子!!!
更:栗子与原答最上方的表态没关系…这样解释一下应该没有人会误解了吧。————————————————完全赞同@晨曦 的答案。太对了。我来举栗子。原来工作的二本大学有个海归老师,年龄不大,在国外工作两年,家里母亲身体不好回来工作。说他是老师因为我在他身上学会了很多,比如正直,比如对科学的认真,比如对学生的热爱。然而然而,海归却依旧是拿着最低的工资讲着最不好讲的课带着最多的行政班。因为没职称,也因为他“不屑于”评职称。这个过程里的“不可思议”他接受不了,他曾私下跟我说。好久不联系了,我下了海,也不知道他近况如何。
在日本工作三年,回国后第一感觉:国内的公司好务实啊,好少的形式主义啊!我真心没开玩笑 :D
国内工作三年半,国外工作三年半。很多人情世故、职场政治、自我保护的技能都是在国外学会的。当然这些国内都有。问题是国内的人情事故怎么搞咱熟悉,国外根本是两眼一抹黑,再加上文化差异,种族歧视,glass ceiling,异常心塞。
国内的人工成本很低,最低开出国外价格四分之一的offer就有经验丰富的实用型人才打破脑袋来抢。我一般给到三分之一,这样效率会非线性提高百分之五十。国内的隐形运营成本很高,没有不要钱的人情。同时时刻要提醒自己不能触碰到红线,花钱请个好律师,不能省。两项比较,我还是喜欢国内。以为国外的人天真单纯,工作上没政治么?那是因为你太低级了,人家不带你玩。国内还有便宜极了的烤串吃,嗯,这点诱惑很致命。
首先国外要具体看是哪里。是相对文化开放一点的北美,还是hierachy比国内还要严重的日韩,或者是天生就那么傲娇的法国……当然还要看工作环境,就算都在上海一个是外企一个是公务员也会差很多吗。很幸运因为工作需要长期在不同城市rotation所以在很多国家工作生活过,行业是mkt&consulting相关,回国后刚开始是会有不适应,但过了几周就自然融入了,毕竟自己还是原装的中国人啊。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公司都是比较international的。总结就是,哪里都有人情世故,哪里都有政治斗争,只是有时候作为外国人,很多事情上的立场是根本不可能和本地人一样的,体验自然也会不同。对本人来说,北美是最融洽最没有culture shock的地方。一方面可能自己是在北美念书的,还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真的不觉得美国文化已经成功侵入全世界了嘛……全世界哪个地方小伙伴都会聊美国celebrity都会觉得吐槽JB好嘛……对比美国的工作环境,回到中国不适应的不是人际相处之类的小心翼翼或是工作节奏什么的,而是深深觉得国内不会特别appreciate you as an individual,“合群”才重要。当然不是说美国希望你是怪胎……这里指的是,老板会了解你是一个立体的有自己个性有自己生活的人。具体体现在ok你休假了在享受个人生活那我就不会夺命连环call,这个deck是你写的那我会给我的comment但不会让你每一条都按照我的逻辑做记录员来重新画每张slides。如此之类。当然在欧洲工作的时候会觉得很尊重你工作生活分开的这个独立性,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老板会特别欣赏你独立思考的成果,这点不太相同。当然国内(笔者在上海外企)比起韩国真的是……各种自由各种舒适……在韩国工作的时候每天看他们后辈对前辈的恭敬还有人际的复杂你就会觉得中国真是ziyoumingzhu国家啊。跟team出去如果你是后辈除了要做服务员,连喝酒都是要背过头去不能在前辈面前做的哇,什么叫养媳妇啊!!!然后到工作上,你敢比老板晚到早走?!开会的时候你要是最年轻那就什么都别说了,记笔记就好。然后由于法律对于工会的支持,韩国很多企业的工会非常强大,没事就静坐罢工,很多公司甚至会根据级别不同员工会属于不同工会,所以导致同事关系更复杂。政治斗争非常频繁。不过韩国人对待国际友人非常有爱,所以作为外国人的话,不需要follow他们的种种规矩。然后关于大家回答里反复提到的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类……呵呵……法国人比较国人在“斗人”这件事上简直是看过三国的好么……美国白人男性的优越性,亚裔的ceiling,对拉美女性的眼光,等等这些也都是固有的很难改变的。而关于政治斗争,我们之所以很多时候误以为欧美很open,那是因为我们是亚裔,别人没有带我们玩儿而已。所谓自己有global flexibility,其实并不会很难,因为除了肤色不同吃的不同,一个人群中最核心的善良助人虚荣浮夸争强好胜淡泊从容,都是和种族国家关系并不大的。所以啦,回国也很好,不外乎就是别challenge老板了咯,微信朋友圈工作汇报偶尔发一发啦,尽量远离HR的gossip圈呗,姑娘们穿的低调点哈。这点小小的适应和牺牲,比起蟹粉小笼腌笃鲜小黄鱼菜肉馄饨梅菜扣肉狮子头……算什么!!!!!!而且上海还有不输京都的日料正宗的棒子BBQ一样隔生米饭的paella顶级的tenderloin,你还想要什么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美国打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