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2015年丧葬费标准道场上山道场

&务川天气:
第七章& 附录——务川传统丧葬习俗
葬俗是丧礼实践过程的历史积淀。丧礼是生者为死者所施行的一套仪式,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通过丧礼的实践,进一步认同和强调血缘或者家族的关系,增强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丧礼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封建统治者对丧葬制度的规定,实际也是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规定。但人们多循俗而不尊古礼,丧葬习俗是时代的产物。从时间的进程来划分,丧葬可以分为葬仪的准备,葬仪的实施,葬仪的后续三个阶段。
第一节& 葬仪的准备
&&& 所谓“葬仪的准备”,就是人未死之前,对自己“后事”进行的一系列的安排。
&&& 一、棺木的准备。
&&& 棺木,又被称为“寿枋”、“寿棺”、“枋子”、“棺材”等,棺木多用杉木、红椿、柏木、松木、银杏木等,不讲究的则用泡桐树、乌桕树、青球树等杂木,忌用板栗、枫香两类树木。
&&& 一具棺木,务川称之为“一盒”或“一坟”。棺木由盖子、轮子、底板、回头四部分组成。盖子、轮子、回头都用整木做成,底板必须用3块木板拼合而成。轮子刨制成外鼓的圆弧形。整具棺木均为卯榫结构,不施一钉,忌用铁器。棺木的大小以盖子的尺寸为准,最小的1.5尺,最大的可达2.2尺。棺木做到2.2尺时,里面要放一个木匣,棺、匣一如古代的棺、椁。分水乡一带还保留有用优质楠木制作椁的习俗。
棺木的准备,分为四种情况。
&&& (一)、直接买成型棺木。
&&& (二)、买棺材木加工。
&&& (三)、买“寿枋”树加工。有即买即伐的;也有买后暂时不伐,留在卖主家继续生长,择时砍伐的;由买卖双方协商而定。
&&& (四)、自己培植“寿枋”树。对选定的树木进行培土上肥,精心管护,待其可用时再择时砍伐。
&&& 砍伐“寿枋”树,由掌坛木匠师傅先做一个砍伐前的仪式。因为开山伐木,惊动了土府,要用十二束长钱、三柱土香,祭地马龙神。
&& 制作棺木的过程,称为“割”或“传”。棺木用漆为生土漆,一般上漆三次,有经济实力的人家可以上漆四、五次。清棺结束最后盖棺的时候,还要用漆将棺木缝隙涂刷一次。髹漆的棺木通体黝黑发亮,黑中泛红。成型棺木头大尾小,两轮外鼓,盖子头部呈半月形,并突出于底板垂直线。
&&& “割”好的棺木放在屋子里,必须大头朝外,死者入棺,必须掉头,小头朝外,一进一出,不能乱来。人们心理上还是以棺木不进屋为好,而是把棺木存放在一些比较遮蔽的地方。
&&& 二、葬地的准备
传统风水思想的流行,使得葬地关乎后人吉凶祸福的观念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可以自己选择一块中意的葬地,也可以请风水先生预先勘定。因为担心好的穴位被人恶意破坏(对葬地的破坏,民间多用死物、粪便等污秽肮脏的东西埋在地里,或者用铁钉钉在地里。被人破坏过的葬地,一般不会再用),所以对选定的葬地一般不会告之于人,以保守秘密。还有一种观念认为,任何一块好的葬地都只能发一房人,即只对一个儿子有利,所以选好了葬地的老人只会把秘密告诉自己放心的儿子。
对预先看好的葬地,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多数情况都会尊重老人生前的意愿,认为是借老人吉言;但如果有意外情况出现,或者为死者做道场的先生认为葬地不吉,尤其是与先生自身有冲撞时,就需要重新择穴。俗话说“阴阳先生不买穴,八字先生不买绝”,意思是说,阴阳先生不会把最好的葬地告诉别人,算命先生不会把算命的话说得太绝。
&&& 三、寿服的准备。
寿服,也叫“老衣”,从头至脚包括头帕、上衣、裤子、鞋等衣物。一般情况,死者穿5身衣服或7身衣服。所谓5身,即3件上衣2件下衣,7身就是4件上衣3件下衣。最多穿9身,最少穿3身。男上衣为长衫,女上衣为父母装。黑色丝帕1条,长1丈2尺,可短至5、6尺,但不能为7尺或8尺,因为俗话有“七不孝父,八不孝母”的说法。丝帕缠在死者头上后,要在额前打结。另外,布鞋1双,袜子1双。
寿服以前多为自制,现在有专门生产出售。所有寿服上都不能带金属铁物。寿服制成后,平时置于箱底,每年曝晒1次,以防霉烂。
另外,还要制作寿被1床,寿被又称为“兜单”或“勾头被”。寿枕1具,市场上有专门的寿枕出售;过去用陶制寿枕,经济能力差的则用瓦片代替。
&&& 四、坟墓的准备
&&& 有一定经济能力或无后嗣的,会提前修造自己的坟墓,这类坟墓被称为“生基”。有的生基修造简洁,用简单加工的石板砌筑。有的生基则花费巨万,修造华丽堂皇,雕刻精美。入葬时,先生要用宝剑对墓室进行驱邪,名为“扫井”。然后将棺木从墓室正面送入,石板封门。
第二节& 葬仪的实施
葬仪的实施,就是生者对死者身体和灵魂的处理过程,这是丧葬的重要内容。
&&& 老人将死之前,要有子女撑住后背,呈坐姿死亡。人死之后,要烧一叠纸钱,称为“落气钱”。并放一串鞭炮,以告知四邻乡亲。然后给死者沐浴净身,穿上寿衣寿鞋,用纸钱将死者脸部遮住,然后将棺木抬进堂屋,放置于两条长条板凳之上。
&&& 二、告丧
&&& 人死后,要及时派人到死者的直系亲属家告知丧事。亲戚获悉丧事后,也要及时赶赴奔丧,并跪于死者前号哭一场。
&&& 三、开路安灵上孝
&&& 接着派人去请先生,先生来到死者家中,先要举行“内木”仪式:将死者摆在硬木板上,陈设香案、水碗,先生念动咒语“解结解结解冤结,解你亡人罪消灭……”边念边用碗中净水喷洒在死者身体四周。然后,先生挥舞宝剑,念咒语“升开菩萨也矣,魂入棺游船下席”。众人移尸入棺,头内脚外。入棺后,棺盖并不密封,便于吊唁者瞻仰遗容。
&&& 然后,举行开路仪式。开路,就是先生给死者的灵魂开辟去另一个世界的道路。“招魂、招魂、三魂不知归何处,特幡召请来降临,要你东、西、南、北、中五立童子引士魂快回程……开路召之已毕,迎之亡灵安位”,仪式结束。
&&& 点燃长明灯,先生安设亡者灵位,发文书,告知阎王十二殿。先生念动经文,为子女亲属成孝。死者儿女全部跪于灵前,由一人为孝子孝女穿孝衣戴孝帕,腰系麻绳,即所谓的披麻戴孝。
&& 60岁以上的死者称为因老告终,可以直接入棺,不必“内木”;60岁以下的死者称为因病告终,必须等先生来做了法事,才能移床下席入棺。
&&& 四、开坛诵经。
&&& “开坛”是丧葬最主要的内容。据肖成收集整理的《务川民间丧葬风俗》,共有五坛诵经。
&&& 第一坛:“祭地”,就是奉请护天佛国山王地主,也就是给死者在幽冥地府买新居住所。
&&& 第二坛:“请圣”,就是“法师”在死者家堂屋设香案神位,上方香龛前悬挂十殿阎君案子为上坛,这中殿中一殿为秦广王,二殿为初江王,三殿为宋帝王,四殿为仵官王,五殿为阎罗王,六殿为平等王,七殿为泰山王,八殿为都市王,九殿为卡城王,十殿为转轮王,据说人死后,他的灵魂都要经过这十殿十王认真审查判处在阳间所作善恶,并得到报应,故此坛在超度中尤为重要。下坛设在堂屋大门进门处,悬挂的是地藏王和韦驮菩萨,大门外侧挂的是天京地圣为外坛,这些都是。“除灵超度”的主要诸神,因此,“法师”在准备给士人超度,应先奉请他们到位叫“请圣”。
&&& 第三坛:“启经”、“ &”。
&&& 此坛主要是“法师”作法启经,,请来玉皇大帝入位,并要求他特赦亡人有关罪过。
&&& 第四坛:诵“经文”。主要有《玉皇经》《观音经》《韦驮经》《地藏经》《黑暗经》《渡天经》《解释经》,如是女亡人,则要加《六狱经》。此坛根据主人经济和要求,时间可长可短,内容可增可减。
&&& 第五坛:“回经”、“起忏”。主要内容:(一)、拜忏、交忏、祭土地,就是法师作法,给亡人指点即将要去的地方,并使其安然落居。(二)、奉请释家牟尼佛,观音大圣,唐僧师徒给士人赐福免灾。(三)、奉请“三元”、“藤錄 ”、“家龛”,三元神使亡人祸中得福,免去东北伏魔血湖之罪,过洞荫水府,打开东、西、南、北、中五方大门,开方破牢山狱门。藤錄神把阳间人给亡人烧的纸钱,先生给亡人的通关文书妥善送到。家龛包括天地三教(桂花、普砣、伏魔)等神,因此,敬之死者,生者均安宁。(四)、“投池”、“颁召”、念《血河经》。主要内容就是先生超度亡人过血河、血池等苦海。
&&& 五、买山
&&& 不管是自己预先看好的葬地,还是先生进场后选定的葬地,临下葬前,都要举行买山的仪式:用八柱香,八个供献、刀头、酒礼、长钱、板子钱等,敬奉山家土府、九壘高皇大帝,然后用鸡毛、石灰、五谷在墓地四方下窖为界。买山仪式完成后,接着挖“井”,井即墓圹,井的深浅,以先生指定的为准。
&&& 六、忏佛
&&& 出殡前一晚,死者女儿备办茶食果品、香烛纸钱等祭品及引魂幡,摆放于茶盆。先生手执锣鼓等法器在前,孝女抬茶盆于后,其余孝子贤孙随后。先生敲锣击鼓,带领一众人等,由院坝到堂屋绕棺,边唱念,边躬身顶礼,孝家亦躬身顶礼。先生绕棺唱念的内容主要是《难忘十月怀胎》、《难报父母养育恩》等之类的唱词。
&&& 有些地方则另请先生来做忏佛的法事。
&&& 七、发丧
&&& 务川称呼下葬叫“上山”,“上山”有发丧的仪式。60岁以下的死者在出丧之日,要先在堂屋点燃一把火槁,先生一手举火把,一手挥斩邪剑,口中念念有词:“此火不是非凡火,祖师定为三昧火,上照三十三天,下照十八层地狱,照人人长生,照鬼鬼消灭,若有邪师来救鬼,三魂七魄随火灭……”一边用剑斩劈,一边作追打状,意思是将死者亡灵赶出家门。然后,众人将棺木抬到院坝,置于两条板凳之上。
&&& 发丧前,孝子们手执引魂花幡、端着灵牌,站于棺前;女性亲属呼天抢地,哀嚎哭喊,场面凄惨。有抬丧经验的亲朋好友开始用粗篾条捆扎棺木,叫“捆丧”,顺棺木两根木头为大杠,横置两根为小杠,呈“井”字形。然后法师一手执鸡,一手执剑,做完修路、砍碗等法事后,众人一声吆喝:“起!”即行发丧。
&&& 出丧路程较远,死者的女儿可在途中备两条板凳以临时停放丧棺,并于棺前设香供献,先生念报恩经,孝子再次跪地痛哭,是为“坛祭”,又称路祭。
&&& 八、清棺、垒坟
&&& 丧棺抬到墓地放入井中,先生用罗盘校正棺木的方位,然后,两人举手展开“遮天布”,遮挡在棺木上方,开棺给死者整容,让孝子与死者见最后一次面,是为“清棺”。之后,先生手执引魂花幡,口念咒语,请亡人魂魄入棺归位,不让生人生魂扑棺,这叫“出魂”。最后,点燃鞭炮、吹打奏乐,开始盖棺垒坟。铲第一铲土、挖第一锄地的人必须是长子。
&&& 垒坟时,先用石头沿棺木两旁及前面垒砌石墙,前宽后窄,前高后低,边垒石边填土,在坟头正中竖立一块呈山形较大的石头,为“望山石”。砚山烟墩、官学灶泥井两地有不用石头垒坟,直接土葬的风俗。
&&& 九、化灵、撤界
&&& 垒好坟后,开始化灵。法师将死者灵位放在灵房正中,并作法事使亡魂能安稳享用,然后火化灵房。灵房必须抬到村子的背僻处才能火化,火化时用长竹竿穿上冲天钱,随火上升,漫天飞舞。
&&& 撤界,就是将请来的诸神送回天庭地府各归神位。撤界主要有四方:一撤东方大梵天王、二撤南方持国天王、三撤西方增长天王、四撤北方赦罪天王。最后,先生还要作法将死者庭宅的一切邪魔瘴气清扫干净,保佑主人家平安、顺利。
&&& 十、外坛
&&& 除了以上在堂屋进行,以诵经超度亡灵为主要功能的内坛外,还有在屋外进行,扎制各种冥器的外坛。
&&& 外坛多由具有专长而又工艺精湛的二三个人承担,他们不参与内坛的事务,主要是制作灵房、三宝、天花板等。灵房,又叫望乡台,是给死者到阴界去住的房屋,仿牌楼状,一般为七、九、十一个屋脊,最多有十九个屋脊的。灵房用竹扎制而成,用红、黄、绿、白等彩纸剪出各种图案,裱糊在竹楼框架上,形成花花绿绿的色彩。另外,还要扎制开路将军、金童玉女、跟班随从、一应生活用品等,女性的扎亡轿、男性扎亡马。另外,还要特地做十二个笼,笼如同一个小箱匣,内装散钱,作为死者去阴间路上的盘缠;县城制作的笼用白纸对折,剪成七层,用若干张剪纸组成约一米高的筒状,如七个“鼓”垛成,每个“鼓”犹如很多金币状的“钱”装成,底层还有垂足。近来,灵房的制作开始工艺化生产,用印刷的图案纸直接裱糊而成。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现代生活用品也被做成冥器,送往阴间。传统外坛人的手艺以剪纸为主,然后是竹扎。色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 外坛可以安排在别的人家,传统认为,给阴人做房子,邪祟晦气都被灵房带走了,所以并不忌讳。
&&& 十一、不同死者的处理
&&& 对不同死者的处理,实际是对死者生平一种差异化的评价。
&&& 年龄70岁以上,寿终正寝的,属于天命所归,一生圆满,老人驾鹤仙去,所以丧事当着喜事办,吹吹打打,闹闹热热。年老者为尊,年老者儿孙满堂,所以要开“普孝”,吊唁者一人一条孝帕。人莫能免于死,但年老而寿终正寝是福气,于是人们要“赶寿”,拿走“寿碗”。
&&& 在外死亡的年青人,不能将尸体抬进堂屋,只能放在屋檐下滴水沟以外。对这样的死者,称为“上无根、下无底”,或者“忠孝不可取”,但属于正义而死,则一切按老人葬礼操办。
&&& 属于未婚的青年死者,称为“滑身子”,其丧事只请先生进行超度,做到“开路”和“安灵”即可。对不务正业而死的年青人,简单埋葬,俗话“沟死沟埋,路死路埋”。
&&& 对未成年人小孩的死亡,称为“打嫩颠儿”、“看青杠林去了”、“看茅坡山去了”。其安葬用杉木做个箱匣为棺材,由亲朋找个背僻地方埋掉就行了。
&&& 对吊颈、中毒、淹死、掉岩、难产等死于非命的不正常死亡者,要加特殊科目——抬红火盆或铩铧,希望通过法术帮助死者鬼魂能够脱离苦海。抬红火盆的具体做法是:在一块宽阔的坝子中,用石灰划出“枉死城”及十八道城门。先将火盆锅放在柴火中烧得通红,然后抬来一盆清水,放三柱香在盆上,再用红、蓝、青三色布各一尺覆盖于盆上,后用刀头、酒盏、长钱、板子钱陈设香案,法师举法剑作法,剑上搭三十六束长钱,口中念念有词。108道符咒念完,将搭在法剑上的长钱点燃,灰落盆中,便制成了海水。接着法师用海水浸湿数张散钱,然后将散钱放入手中,即可抬起烧得通红的火盆。火盆烧得越红越亮越好,因为越红越亮越能照亮冤魂出狱。法师在走出最后一道城门后,口含桐油,喷火三口,火化鬼王,法事结束。铩铧的具体作法是:将铁铧烧红,法师用几张草纸包上祭祀燃烧后的纸钱灰,垫在脚下,念动咒语,踩在烧红的铁铧上,接着,法师口含桐油喷火,手端铁铧,向四周冲杀,并发出尖锐的吼叫声。
第三节& 葬仪的后期
&&& 丧葬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有的仪式可能会延续十年、二十年,甚至几代人,譬如烧老灵、安碑等。
&&& 一、安碑
安碑在老人去世后实施,如果是给已故父母亲安碑,可以独立进行;如果是给已故祖父母、曾祖父母或高祖父母立碑的话,因为旁支众多,就需要家族共同商量。不过农村较传统的墓碑多是以亡者儿子名义所立。
墓碑尺寸,受传统信仰风水的限制,都应取个吉利。具体尺寸可借助“风水尺”来裁定,丁兰尺的一尺,约合38.1cm,将一尺分成十格,并注上一个字,即财、失、兴、死、官、义、苦、害、丁等十个字。其中财、兴、官、义、旺、丁属吉祥格,可依尺度选用。而其它不吉利的失、死、苦、害格,则尽量避开。如“兴字格”的尺寸为11.43cm、114.3cm。通常碑高100cm,宽60cm,厚8cm。在鲁班尺上则显示出100cm横财、顺科,60cm进宝、横财,80cm天德。
墓碑材质以石材最好,碑面的颜色应是黑色或灰色,黑色和灰色有凝重之感,并且色彩上属冷色调,为阴,适宜于阴宅使用,忌讳用艳丽的色彩。其中根据碑面向方(前方)的八卦宫位,向南方宜灰不宜黑,向东方和东南方宜黑不宜灰。
墓碑上所刻碑文,字的大小也要符合鲁班尺上的吉祥数字。通常大字10cm或10.5cm,小字3cm或4cm之间。10cm进宝、10.5cm纳福、3cm财旺、4cm登科。这些字的大小与碑身比例协调,又寓吉祥之意。墓主的家人,在心理上从中可以得到慰籍。其次是字数宜过黄道。黄道,源于张陵的道教,与12建除择日一致,据计算,字数总数的个位数为1、2、4、6、7、9者为吉。或宜过白道,据计算,总字数的个位数是1、2、6、7为吉,但总字数不必拘泥。碑文为阴刻,字体不宜行书、草书,最好是庄重的魏碑体、隶书、楷书。
&&& 墓碑的形制有一般茶盆碑、三厢碑、五厢碑。茶盆碑即碑板加碑座;三厢碑由碑板、两碑柱组成,五厢碑由碑板、两碑柱、碑梁石、碑帽组成。依构成墓碑石块数量不同,依次有七厢碑、九厢碑、十一厢碑等。
&&& 在风水讲究上,坟地上的一草一木甚至一铁锨土都或大或小的关系吉凶,立碑乃动土大事,关系不小,所以树墓碑必须要先生择定吉日才行。当墓向与流年方位不一致时,当年一般不能立碑。但在清明节前一周和后一周,立碑则不用看吉日。清明节有鬼节之称,是传统的扫墓祭祖的节日,在风水择日上,清明节前后在坟墓上添土、立碑、栽树等一切阴宅事宜百事不忌。不管是那种情况下的安碑,都必须由先生来主持专门的仪式。
&&& 二、烧老灵
烧老灵属于“补敬”的一种形式。因为各种原因,当时未为死者烧灵房,至下一代或更后几代,才对老一辈的灵房进行火化。至于为什么要烧老灵,有的是因为自己起了心意要表达孝敬,有的则是说因为死人托了梦,还有的则是因为不顺利需要烧老灵来驱除晦气。烧老灵也需要先生确定吉日,整个过程也需要由先生来主持。
&& 送经也属于“补敬”的形式。当某家屡有凶事出现,经先生或其他有法术的人算过,是因为某位老人过世时所诵经文不够或缺失,这个时候,就会请先生到庙上去为死者送经,以完满以前的道场,解救今日的灾厄。
&&& 四、迁坟
&&& “穷不改门,富不迁坟”,迁坟是一件大事,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迁坟,尤其是在家运正旺的时候,更不要迁坟。在子嗣衰败、运程阻塞、诸事不顺、凶事不断的时候,先生如果推断出是因为某座祖坟葬地不吉、不旺,需要迁移到吉地方可解煞、发达的时候,才会考虑主动迁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迁坟都是在征地、开发等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被动迁坟。
迁坟时,先陈设香案,摆上酒盏、香、纸等,由先生主持仪式,施行法术,然后卦卜是否可以动土迁坟。卦成,先生在坟周各挖一锄后,即可动土。有墓碑先放碑,然后破土。破土时候挖到龟蛇鼠蟾等吉祥动物,一概放生。平掉坟土见棺时,要把土挖至棺盖下二尺,以免开棺时候进土。收捡棺内尸骨,必须按照身体顺序依次摆放在金柜内(新制棺木),不能混乱、遗漏。收拾完整后,点燃鞭炮,送往新墓地,然后法师以法力召唤亡灵重新入墓。
&亡人入墓咒(按镇中央戊己土):天门正开&,地户遇闭;金鸡正鸣,玉犬正咬;生魂散尽&,死魂遂方。亡人以向西方,死魂还来入墓;东遇王公,西遇王母。
安坟咒:赫赫扬扬,日出东方;吾今安坟,永保吉祥;金蛇回洞,玉鼠归仓,金蟾入穴&,归位永康;收回风水,万年风光,妖邪远退,不要祸殃。发福生财,万世永昌。
迁坟也有吉日,由先生根据流年甲子、坟山坐向、死者生卒年月等确定,传统的迁坟必须在夜半无人时进行,去的人不能出声,以免惊动鬼魂。而且一定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捡骨入棺,否则死者的灵魂会因为阳光照射而消散。现在因为迁坟太过频繁,也没有这样讲究,大白天也可以迁坟。同时,迁坟因为阴气过重,先生所作法事耗费精力过多,所以,传统上先生一般一年只做一次迁坟的法事。
第四节 丧葬的禁忌
&&& 丧葬禁忌是在人们信仰死者灵魂不灭的强烈观念上形成的,可以说,在丧葬的每一个过程中,都有需要忌讳的内容。如果不慎违反,心理上会留下阴影,担心会出现照应。
&&& 一、坟向的禁忌。
&&& 坟墓不能正对别人的房屋,尤其是房屋的中堂。这样如同在别人房屋里常年摆了一具死尸,阳宅当作阴宅用,是最忌讳的事情。有这种情况发生,往往争执打架直至讼官司。
&&& 二、凶死的禁忌。
&&& 在外死亡的年青人,认为是“野鬼进不得家门”,忌讳将尸体抬进堂屋,只能放在屋檐下。
&&& 三、忌棺木落地。
&&& 从人死入棺到下葬之前,忌讳棺木落地,认为这个时候棺木落在哪里,哪里就是葬地,这是不吉利的。
&&& 四、忌亡魂上身。
&&& 丧葬中最忌讳死者鬼魂上身,在发丧过程中是所谓鬼魂最容易上身的时候。另外,在下井最后一次清棺的时候,也是鬼魂容易上身的时候。被鬼魂上身后,一般表现为精神萎靡,莫名生病,或者疯癫发狂,突然发病等,这时要请先生来作法事,驱除鬼魂。
五、丧事忌红。
办丧事的人家,忌讳穿大红衣服,贴红对联,吃红辣椒等,认为红色属阳,丧事属阴,丧事中用红色,犯冲。而且丧家三年内的春联只能用绿色或黄色纸张书写。
&&& 六、忌孝家入门。
戴孝之人忌讳到别人家进出,认为这会给别人带来晦气。即便是去商谈事情,也要站在屋外。
七、忌重丧。
&&& 忌下葬之日逢十人坑、重丧、三丧等大不利的日子,如遇之,先生会特别慎重或者采取措施避开。死者死亡之日如碰巧遇到上述重丧之日,要用法术解开。解重丧的方式:用稻草或茅草扎一个假人放在一个假棺(小木匣)里,在坐夜那天晚上鸡叫之后,对假棺举行发丧仪式,然后将假棺抬出去埋在第二天丧棺必经的路上。待第二天抬丧棺时从上面踩过后,就算解了重丧的凶忌。
&& &八、立碑禁忌。
立碑有许多禁忌,如墓碑不能压棺木,否则后人犯头痛、呆傻、迟钝、精神病等;墓碑倾斜,否则有罢官、离乡、后人走路歪腚之凶;墓碑崩裂,在碑顶则家出头疾,在碑左边则长房(老大)有灾,在碑背则损伤妇女等;灵猫捕鼠地、猛虎下山地、蛟龙戏珠地、凤凰展翅地等喝形穴地不宜立碑。
&&& 九、其它禁忌。
送丧家吊唁钱财不能过死人下葬之日,否则被认为是在诅咒丧家还有丧事。忌讳父母送子女“上山”,夫妻互不送葬等。
第五节& 丧葬习俗
&&& 丧葬的习俗由来已久,各地、各民族的丧葬习俗各有不同,但所有习俗的文化及心理基础都是尊重死者,敬畏灵魂,祈求庇佑,追求圆满,只是在表现上各有差异而已。德江县土家族丧葬中,有发丧时将死者扶坐起劝喝三杯酒的习俗。务川有的先生认为这是对死者的戏弄,属于大不敬的行为,但当地人认为这三杯酒是与死者的最后离别,所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后阴阳两隔,情何以堪!这哪里是戏弄呢?所以,考察一个地方、一个族群的丧葬习俗,必须从实施这种习俗的特定人群的文化心理去认识,才能正确理解这些习俗产生的缘起和功能作用。
一、女婿送羊。羊是牺牲,专用于祭祀死者。儿子用猪堂祭,女儿则用羊祭。祭祀时,砍下羊头,用羊的脚油蒙在羊头上,供奉于灵前,其余部分做成羊肉汤大家共食。
&&&& 二、坐夜。下葬头一日的晚上称为坐夜,这是整场丧事活动的高潮。吊唁者纷纷而来,或送花圈祭幛,或送钱粮米酒,总之人到心意到,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对丧家的慰问。请吹打的亲戚要专门邀请一批人组成声势浩大的送葬队伍,奔赴丧家坐夜。这一夜,有的丧家要请戏班演唱《目连行孝》、《寄妻配》、《采桑配》等高台戏,有的吹打班则要唱板凳戏。
&&& 三、请吹打。吹打即锣鼓唢呐称为八仙的器乐班子。请吹打的时间在坐夜的晚上,一个吹打班子称为“一拨(读p)”,女婿必须要请一拨吹打,否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遭人看不起。孙女婿、侄女婿、干女婿、娘家亲戚、媳妇娘家等按理也要请吹打,但取其自愿。吹打越多,场面越热闹,显示死者后人多,丧事光鲜。丧事有专门的吹打调子,有时几拨吹打还要暗中较劲,比试各自的吹奏技艺,或者演唱板凳戏助兴。
四、烧羹纸。烧羮纸在坐夜之日进行,对象是与死者有直接亲戚关系的人,如女婿、娘家亲戚、姨姑亲戚、干女儿等。烧羮纸主要是对死者的祭奠,祭奠者要自带烧羮纸的香、纸、供饭等一应用品。祭奠时,先在死者灵位前摆上酒、肉、豆腐等饭羮,由先生主持,请死者享用,然后再请与自己同去的亲朋用餐。
五、踩堂。踩堂在净坛和发诏书、赦书的晚上举行。由3个或5个道场班子的人组成,在堂屋中间围绕灵牌桌子,边打击器乐边穿花绕行。3人时,1人持钹、1人持铰、1人持铙;5人时,在3人的基础上,1人持帅旗走在最前,另1人可持钹或锣。其间还要将点燃的鞭炮丢在踩堂的场地里,据说这样可以驱赶走侵害亡灵的邪物。
六、点主。又称题主,指的是最后完成灵牌的书写仪式,点主以后,死者才能加入到列祖列宗的队列中去,此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尚有,今已无。据镇南坝里面邹老先生说,点主之人一般为当地最有学问且有功名的读书人,过去是秀才。在出殡的时候,搭两张桌子,点主者坐在桌子顶部,在预先写好的灵牌上,用毛笔蘸上死者长子或重孙手上的鲜血,在“王”字头上点一个点,使“王”字成为“主”字。这一点,表示子孙代代血亲相传。
&&& 七、哭丧。哭丧是中国民间丧葬礼仪的一大特色。
从程序上来说,民间丧仪与儒家丧仪一样,奔丧、成孝、清棺、发丧等每一仪式都有哭丧的场面,多的可达数次,数人同哭。
从形式上来看,哭丧的内容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散哭”;二是“套头”;三是“经”。
散哭的特点是想到什么就哭什么没有什么限制,内容主要是倾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责对长辈的不孝,悲叹自己的苦难身世。套头则有内容的限制,主要有“报娘思”、“十二月花名”、“十苦恼”等。报娘思专用于哭娘。十二月花名哭和死者关系不很密切的人,如哭姑妈、哭舅妈等。十苦恼则各个对象都可用。哭的时候,无非是哭讲别人的好处,诉自己的苦处。经是结合丧葬仪式而唱的。
还有一类哭丧属于高台戏中的参孝戏,演戏的一男一女两人与丧家同跪在死者灵前,哭唱《二十四孝》、《十二个月》、《五更调》等内容固定的丧歌。
以下几首哭丧歌是邹愿松先生在都濡镇老濮湾采录整理的,演唱者周相清。1
&&& 烧羮纸哭:一张纸来四角裁,阎王老爷带信来。金字牌来银字牌,可恨阎王不应该。我的老人寿元长,你为什么乱钩簿。钩簿判官瞎眼睛,引魂小鬼乱带路。幢幡保盖前面走,引魂童子一双双。我的爹我的娘,孝家两眼泪流干。金盆打水来洗手,银盆打水来洗身。周身洗得干净净,老衣老袜穿起来。往日穿起来外走,今日穿起不起来。
杉木枋杉木板子,木匠师傅搁棺才。道士先生来内木,望到老人入棺材。三更三更又五更,做架伏包烧一更。香烟火炮来点起,酒肉白饭敬老人。不见老人来到此,孝家两眼看不见。不知老人来的来,老人得病不吃饭。今日上了望香台,望香台上打一望。满堂孝子哭哀哀,大的哭得肝肠断。小的哭起战兢兢,孝家哭得天地震。只怪阎王瞎眼睛,阎王不放你回来。
&&& 发丧哭:我的父母我爹娘,孝儿孝女哭断肠。早上起来雾沉沉,今天发丧要起程。一送我娘堂屋中,堂屋之中有祖宗。二送我娘堂屋门,堂屋之中有福神。三送我娘大门外,一对门神两边排。门神老爷排两边,让我老人往中间。四亲六戚来送葬,老老少少都来望。兄弟叔子在帮忙,各人拿起各一行。一把钢刀拿在手,拿起刀来花蔑条。花起蔑条十二皮,就把方子来捆起。前头捆在龙凤头,后头捆在凤凰尾。两边捆起万字格,中间捆起万字窗。孝家穿起一身白,走里走来哭的哭。香烛纸钱都放好,道士先生来发丧。吹打先生来吹起,锣鼓铰子响沉沉。一只雄鸡中间放,大家拢来把丧捆。先生发衣来穿起,木鱼宝剑手中执。游丧经术口中念,通关文书来发丧。相送相送齐相送,超度老人登仙累。一送我娘坎子边,四亲六戚都伤心。桂花树上桂花香,摘朵桂花送爹娘。二送爹娘在路中,满山喜鹊闹轰轰;喜鹊叫来喜鹊鸣,想起爹妈泪淋淋。三送我娘到井旁,端杯凉水我娘尝;娘吃三杯会阎君,儿饮三杯哭断肠。四送我娘到坟山,与娘分别泪不干;与娘分别泪汪汪,永世不见我的娘。
&&& 下圹入井哭: 天上星子明晃晃,父母归阴要落圹。阴井打起三尺深,父母土内好安身。打井打起七尺长,父母座起好歇凉。阴井打起四只角,父母土中好安乐。阴井打起四角圆,真龙地穴荫后人。父母自从入井后,孝家儿孙出状元。
覃义平先生搜集的一首哭丧歌——《哭风花雪草》也很有意思,文学色彩浓烈。
哭风花雪草:
风,来无影去无踪,人生好似一场风,人亡风散留不得。
花,牡丹芍药花,人生犹如一枝花,花谢人亡留不得。
雪,狂风吹动满山白,人生好比一场雪,人亡雪化留不得。
草,人生犹如草一根,草死草生根还在,人死不团圆。
八、回煞。回煞被认为是死者留恋生前生活,在一定日子内灵魂要回家看看,回煞的日子由先生按人死时年月干支推算,并说返回之日有凶煞出现,故称“回煞”,但一般在人死后第七天发生。届时,丧家用柴灰撒在堂屋地面,死者鬼魂回来后会在灰地上留下脚迹,有鸡脚印的、狗脚印的、牛脚印的等等,不一而足,而且认为小孩辨认灰地上的脚印比较准确。回煞时阴风阵阵,沙沙作响,这时家人不可说话,不然鬼魂听到后就会流恋不肯离去,无法转世。
九、撒衣禄米。撒衣禄米在棺木落井清棺之前。孝子跪在棺木前,反手将衣角提起呈兜状,先生边念经,边向跪于地的孝子孝眷抛米,称为撒“衣禄米”,表达的意思是死者神灵对后人的庇佑。迷信的说法是,谁的衣兜里米多,就预示谁将来的福禄好。
十、焚烧丧葬用物。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鞋袜,灵堂中的三宝、天花板,生者所戴孝帕、麻丝,捆丧所用篾条、杠子等,在化灵的时候,都要一齐焚烧。也有不焚烧,带回家使用的,但需在化灵时于火上绕过。
十一、圆坟。或谓“复三”、“暖坟”,下葬三日后,孝子要对新坟培土,墓前植松、柏、桂等风水树。
十二、烧七。认为人死后还会转生,从刚死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期,期满后即再降生;若一期届满未得生缘,须再等一期;最多到第七期,必定降生。所以死者的亲属每隔七天要设奠一次,请僧道替死者诵经修福,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其活动有指魂、开吊、礼鬼、解结、接亡、供羹饭、摆灵座灵床、开方破狱、破血河等。这种每隔七天设奠一次的风俗,务川称为“烧七”,但不请僧道做法事,只设家馔祭奠。
&& &十三、照坟灯。坟灯用一根竹竿,顶部剖成篾条,编成灯笼,内置蜡烛。新坟从下葬之日起每天晚上要照坟灯,十五天为期。每年正月十四夜,不论新坟、旧坟,都要照坟灯。届时,山野坟地处处通明,此正所谓“三十夜的火, 十四夜的亮”。
十四、写经单簿。经单簿是一场道场的全部记录,通常包括亡者生平,葬地,先生顶敬祖师、师坛,家族源流,诵经目录清单,外坛明器清单等。经单簿由先生录写,道场做完后交丧家保管。时至今日,做道场的先生为图简便,多数已经不再写经单簿。
十五、举寨帮忙。一家举丧,合寨帮忙,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家有老人且身体不好、多病的,会随时准备一些鞭炮,一旦老人落气,放响鞭炮,全寨人就会丢下手边的事情,赶来帮忙,入棺的入棺,报丧的报丧,各尽其能,各尽其责。尤其在下葬的前三日,丧家要备办筵席招待吊唁者,所以全寨人都要停止自家的劳动,主动到丧家帮忙。届时,全寨男女老少都会在丧家吃饭,做事,直至丧事结束。除了帮忙做事,还要送人情(礼金)。在红丝乡毛坝村的葛佬寨、三木堆、赶子水等村寨,吊唁至今仍以送纸钱、钱笼、祭幛、食物等为主,而不直接送礼金。
十六、自由选择葬地。老人亡故, 按过去的风俗,死者亲属可在任何地方自由选择墓地, 土地所有者一般都不会有异议。而丧家也会自我考量,不会将葬地选择在大田好土之中。十余年前,无偿使用墓地已逐渐难以通行,而是采用互换土地的形式。近年来,就连互换这种形式也渐渐行不通了。
十七、仡佬族丧葬不丢买路钱。
在仡佬族丧葬中,棺木上山时只丟引路钱,不用丢买路钱。因为他们认为,土地是仡佬族祖先最先开辟出来的,他们是土地的所有者,所以不用买路。“买路钱用黄纸剪成碗口大的铜钱式样,用筷子串起,沿途抛撤,意为用钱买路,打发众野鬼,以求顺利到达墓地,其俗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2
十八、墓葬用朱砂。
&&& 在大坪、都濡、镇南等地,有在墓内用朱砂的习俗,朱砂的形态多为粉末状。使用的方法有几种:一是在墓底用朱砂写“福”字、“禄”字;二是用纸包裹少许朱砂,放在棺木四角;三是用朱砂作颜料将棺木内壁涂成红色。当地人们认为,墓内用朱砂,主要起到补救风水,呼龙接脉的作用。因为朱砂属于贵重物品,一般只有富裕的人家才使用。但在大坪板场、干溪等地,一些年纪稍大的村民,不管经济情况如何,都会特意准备一些朱砂,用于自己的坟墓中,这似乎是他们的一种丧葬习惯。另外,也有用鸡蛋清兑朱砂粉填墓碑碑文的,一般填中间一行墓主神位,也可以将碑文全部填写,据说,这样除了颜色保存时间较长外,还有辟邪的作用。
十九、偷葬。
就是当墓地的吉向与流年吉向有冲突时,就会采取偷葬的方式下葬。偷葬时,吹打只能送到墓地的背僻处,也不举行买山的仪式,下葬后不燃放鞭炮,所有这些措施,含义上都是不能惊动土府山主,偷偷下葬。
&&& 二十、清纸的来历。
清明节,人们去扫墓时会在坟头上挂一束清纸,以寄托哀思。清纸用白纸剪成,10——12张为一束,形如古代的铲币,有三台清纸和二台清纸之分。在清纸的颈部有一道清箍,服丧人家用绿色,其它都用红色。蕉坝、红丝等有些地方,姑娘给自己死去的父母亲挂清,不用白纸,而用红纸。关于清纸,有人说清纸是送给阴间人的钱币,而且挂清时要将清纸藏在口袋里,以免被野鬼抢去。丰乐造纸塘的村民则认为清纸是一面令旗,有了这面令旗,祖先的魂灵就可以在阴间畅通无阻,参加阴间的清明节。过去,在清明节之前一天或清明节这天,村子里有些人家会操办宴席请客吃饭,举办“清明会”,请的客人除了村寨内的本家人以外,还有前来扫墓插清纸的亲戚。
二十一、白喜事。
&&& 上了年纪的老人去世,认为是福寿圆满,要把丧事当作喜事来办,称为“白喜事”。如果某户人家去世了老人,三年内是不能办喜事的。如果家有喜事必须要办,也必须在老人去世的当年举办。否则,被认为是不孝的行为。
第六节& 葬仪材料辑录
本节特选录几则丧葬材料,有涉及务川的,有务川以外的;有官方的,有民间的;有时代早的,有时代晚的。总之,通过这样几则材料的阅读比对,有助于比较全面认识务川丧葬的礼仪及文化。
&& &一、《南园纪事》卷一·风俗篇所载丧葬材料。《南园纪事》共三卷,卷一成稿于清咸同年间,为务川人申绍伯编写,手抄本。卷二、卷三为申绍伯之孙申伯符续编,成稿于民国时期。申绍伯(?——1883年),务川县城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举人。该材料所记为清咸同年间务川县城一带丧葬习俗。
丧礼。始死,男女躄踊寝所号哭无数,哀毕,煎柏叶以浴,取衣服易扣以线,凡三袭、五袭,举洁整服,竟覆以裘,召阴阳生为亡者以出,谓之开路。男女复号哭尽哀,继治棺髹漆坚好,然后举以入,以讣文达亲戚,并已嫁女集视殓,含附身之物,检点停当,始加棺盖,以漆泥封其罅。设灵位,孝子于柩前寝苫枕凷,日三上食。葬有日,先一日题主家奠,受吊者,用素绫或布书奠文。联彩用羊、豕、香、帛以祭。疏者,或罅钱,或人自为礼,诣灵前行礼,孝子次于苫以答之。出殡时,孝子孝眷扶杖哭泣,掖柩以行,达于殡所,逮戌坟,迎灵以归。三日复诣葬所,添土培坟,谓之覆三。孝子于是夜披麻履草屩谢吊客。七日内举朝夕哭,届七日,则设家馔供灵上食,谓之烧七。每七皆然,以四十九日为限。小详大详,设盛馔以奠服阙,始设撤灵。士大夫之家,率遵文公家礼行之,城村亦有延僧道为斋醮者。
二、《清史稿》志六十八·礼十二所载丧葬材料。
丧礼作为一项重要的等级制度,历朝历代均有明文规定,本文所引为士庶人丧礼制。
士庶人丧礼顺治初年,定制,士、庶卒,用硃棺,榇一层,鞍马一。初祭用引幡,金银楮币各一千,祭筵三,羊一。大祭同。百日、期年祭,视初祭半之。一月殡,三月葬。墓祭纸币、酒肴有定数。通礼,士敛衣复襌(读作dān,单衣。)各一,复衾一,袭常服一称,含用金银屑三,用铭旌。庶人复衾一,含银屑三,立魂帛。士茔地围二十步,封高六尺。墓门石碣,圆首方趺。圹志二,如官仪。柩轝(读作yǘ,即舆)上竹格垂流苏,杠饰红垩,无翣(读作shà,古代出殡时的棺饰。)引布二,功布一。灵车一。明器从俗。庶人茔地九步,封四尺。有志无碣。轝以布衾覆棺,不施帏盖。杠两端饰黑,中饰红垩。馀略仿品官,制从杀。
&&& 三、《中国风俗通史·清代卷》之第八章所载丧葬材料。林永匡、袁立泽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11月。
&&&& 清代民人的一般丧礼,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丧葬礼仪基础上,形成了下列大体相同的几项程序:⑴停尸。人死后的第一个仪式,便是把尸体停放在规定的地方,所谓“死于适室,巾无用敛食”即指此。此时举行的迷信仪式有供饭和点灯。⑵招魂:按古礼俗,招魂自前方升屋,手持寿衣呼叫,死者为男,呼名呼字,共呼三长声!以示取魂魄归于衣,然后从后方下屋,将衣敷死者身上。⑶吊丧:丧礼的公开。首先由死者家属进行报丧,多由死者近亲晚辈到亲族家门口。“叩报丧头”,通知死讯。吊丧期间,家属亲友禁忌颇多,通常非丧事不谈,面垢禁洗,女忌脂粉、食米粥淡饭,不食苹果,以示哀恸。⑷殡仪:又称“入殓”,“大殓”。有饰尸仪式、洗尸,按制更衣,入棺前先书铭,写好柩位;入棺时,下铺上盖均十分严格;入棺的时辰要由家族占卜,届时守灵。后世入棺盛殓,一律由亲属守在左右,抬尸时由孝子抱死者头部,盖棺时人们高喊死者称谓,大叫“躲钉”。入殓时均有随葬物同时入棺的习俗。盛殓后,设灵堂举行奠礼。⑸送葬:又称下葬,是全部葬礼的最后程序。送葬前,土葬法先有掘墓破土卜吉仪式,有的富豪官宦人家生前就营造了墓室,大多数采取死后破土掘墓,随后有“请启期告于宾”的通知亲友下葬日期的程序。送葬日辰、行例、祭品供物都各有惯习。祭品包括猪、羊、鱼、枣、栗等,都按制分等,祭酒也有定制。送葬行列十分繁杂:富户人家从先导“打路鬼”、各仪仗、僧道鼓乐,直到杠抬灵柩,孝子驾灵扛幡,孝女及亲族送灵车,浩浩荡荡。由于清朝法律规定“民间丧葬之事,凡有聚集演戏”、“该地方官严行禁者,违者照违制律治罪”,故此,清代民间丧葬期间无有敢于“扮演杂剧等类,或用丝竹管弦演唱佛戏者”。
&&& 清光绪《昌平州志》风俗条载,“初丧迁居正寝,属纩含殓。男括发,女去头饰,乃成服。告于乡社之庙,日三次,三日乃止,谓之‘报庙’。书死者姓氏、年月榜于门,谓之‘殃榜’。遣人讣告戚友,三日来吊。这夕用纸人、车马,书死者姓名于纸,孝子负之奉以登车,焚之,谓之‘接三’。自是朝夕哭奠,葬乃止。葬之前一日,成主堂祭,读祝文,讲《礼经》。明日葬,戚友扶孝子至墓所。这日卒哭。六十日、百日、大小祥、禫皆祭,二十七月服除。”
四、《天津志略》所载丧葬材料。宋蕴璞著,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铅印发行。
&&& 人死,更衣,小衣之外,男棉袍、补褂,女蟒袍、霞帔、围玉、凤冠。近有男着长袍马褂,女着袄裙者;殓有三铺三盖,多至九铺九盖,数必用单,而贴身一层必铺黄盖白,取铺金盖银之意。停尸于床,合家举哀,焚纸锞,曰“领魂纸”,床前燃灯,曰“引魂灯”。富者延僧诵经,谓之“倒头咒”。焚纸糊车马,谓之“倒头车”。请阴阳生开殃书,以定入险、出殃、发引、破土、下葬之日时,及一切忌犯。然后,告知戚友;亲近者奔往探丧,哭于尸例。既殓,成服各如其制。死后三日,为“接三”。门外设鼓乐,立幡或铭旌;戚友亦赴奠。夜延僧唪经,送纸糊车马、杠箱于相近之旷地而焚之。至夜,僧入棚放焰口,孝子按时跪拜。自此以后,则唪经三日,一棚或三棚、五棚,有接七日唪经者,僧、道、番、尼无定。有同时井举者,曰“对台经”。每棚经半,必“送圣”一次。届时,纷击法器,间以音乐鼓手,孝子送圣,荧化楼库、纸锞、衣服、器用等物。中下之家,稍节改之。出殡前,一七或二七为“伴宿”。是日,戚友赴奠,唪一日经者,多于此日行之。贫者多不唪经,既接三,即于五日或七日出殡矣。殓时,孝子以水洗死者目,曰“开光”,惧其来生或瞽也。殓衣不用缎,以缎与断同音,恐绝后也。既殓,置灯于棺前,曰“引魂灯”,谓死者行路可不黑暗也。出殡日期无定,通常于死后七日、九日、十一日、十三日行之。富者则停柩三七、五七至七七者。出殡时刻,率于上午。天未改晓,孝子以新箕帚扫棺上浮土,倾于睡席下,谓之“扫材土”;又垫一钱于棺木一角,曰“掀棺”,乃行辞灵礼。柩出堂,孝子手执引魂幡,导于前。及门外,上小杠,至大街,上大杠。上大杠时,孝子掷丧盒,即起杠,复号哭如前。戚友之送殡者,步行在孝子之前;女乘车在柩后。所用仪仗,贫富不同。富家贵人,则加用全付执事及车、轿、亭、马,更以松狮、松亭、松鸽、松鹿、童男童女、花盆纸桌,对对排列,衔接而行,并有僧道奏乐送殡,颇为奢盛。柩至墓地,下窆奠祭,孝子则叩谢送殡戚友。戚友随即脱孝衣而归。惟无论丧眷、戚友。入门时,人给冰糖一块而含之,跨火而入。意避外鬼也。出殡前一日,在家与戚友各以箸挟灵前之菜蔬,纳于罐中,封以红布。次日出殡时,孝媳以手抱之,翁死以左手,姑死以右手,葬时埋于棺前,谓死者来生可不乏食也。葬后三日祭墓,曰“暖墓”,俗谓之“圆坟”。三七日、五七日,七七日、六十日均在家设祭。五七日,必由孝女自焚纸糊之扎彩人,盖俗传五殿阎君爱女,由女焚之,可为死者减罪也。六十日,焚船、桥,悉以纸糊之,大者丈余,小者数尺,谓死者之灵须过混河,备此则能渡矣。
参考资料:
1.《丹砂古县的文化记忆》,政协务川自治县委员会宣教文史委编,内部资料,务川文史资料第十一辑,2007
2.《中国丧葬史》,徐吉军著,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关闭】
责任编辑:工作人员&
关闭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微博、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彭水丧葬道场鱼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