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蒋扬师滚却

IIS 7.5 详细错误 - 404.0 - Not Found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7.5
HTTP 错误 404.0 - Not Found
您要找的资源已被删除、已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详细错误信息
模块IIS Web Core
通知MapRequestHandler
处理程序StaticFile
错误代码0x
请求的 URL.cn:80/html/jdfw/ddks/483_116.html
物理路径d:\wwwroot\fjcjghf\wwwroot\html\jdfw\ddks\483_116.html
登录方法匿名
登录用户匿名
最可能的原因:
指定的目录或文件在 Web 服务器上不存在。
URL 拼写错误。
某个自定义筛选器或模块(如 URLScan)限制了对该文件的访问。
可尝试的操作:
在 Web 服务器上创建内容。
检查浏览器 URL。
创建跟踪规则以跟踪此 HTTP 状态代码的失败请求,并查看是哪个模块在调用 SetStatus。有关为失败的请求创建跟踪规则的详细信息,请单击。
链接和更多信息
此错误表明文件或目录在服务器上不存在。请创建文件或目录并重新尝试请求。查看: 6902|回复: 7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 小时威望52 点注册时间积分3161帖子精华2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31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39 积分
12岁的时候,当别的同龄孩子开始投入缤纷多彩的世界,他决定剃度向佛,在暮鼓晨钟、檀香、素菜中,终其一生。基于这样一个单纯的心愿,出生于中上家庭的他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开始了在印度达隆色拉(Daramsala)辩经学院的习佛生涯。
达隆色拉是嘉瓦仁波切的寝宫和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有小拉萨之称;许多流亡至此的藏人,在印度努力保存着自己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而他,就在这片背靠终年冰雪覆盖的喜玛拉雅山脉的陌生土地上,学佛、亲近佛,祈望自己心中也能开放一株莲心。
因缘际会,后来20岁的他成了嘉瓦仁波切的华语翻译,来年7月正式担任嘉瓦仁波切首席华语翻译。因为经常伴侧在法王身旁,他也成了媒体镁光灯下的另一个焦点,彼时心仍虚浮,情仍激荡的他曾经因此而迷失,最后在佛学里找到了清明的反观,也找回了单纯的心性。
是另一种因缘,让他再次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还俗。在喧扰声中,他听从自己心底的声音,那把声音告诉他:还俗不代表佛缘已尽,他只是用眼睛来告别,在他心底,佛已经之于生活,之于一切。
他,就是蒋扬仁钦。蒋扬仁钦即将来马演讲,在这之前,先来听听他的故事。
蒋扬仁钦/嘉瓦仁波切首席华语翻译,出生于台北,原名黄春元。1989年到印度辩经学院(藏传佛教大学)留学,前后主修藏传佛法达15年;1997年藏传佛教大学毕业,2001年获藏传佛教硕士,2004年获&无别大教授师&学位(同等格西学位);2005年起任职于嘉瓦仁波切办公室中文部,并成立法相译经院,目前正翻译嘉瓦仁波切讲授之《菩提道次第广论》。
附件: 你需要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 小时威望52 点注册时间积分3161帖子精华2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31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39 积分
早智想要出家
少小出家,亦保有孩子該有的天真。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或一直在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更多的人往往是随境按图索骥。可是很奇怪,蒋扬从小就与佛有缘,4岁时就喜欢画佛像,也经常向父母询问有关&缘起&法则的相关问题。别以为这样的他,必定是从小就喜静、沉思,蒋扬记得母亲告诉他,他自小是那种没有办法安静五分钟的小孩呢!
&5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回家后跟我说'看看你能不能吃素'。其实从小我就没有很喜欢吃荤,所以很爽快地答应吃素了。说不定是这种'缘',引发了我想出家的'因',因缘都是环环相扣的,不是吗?&当时,就连老师、同学拼命用小孩子最爱吃的鸡块诱惑他,他就是坚持不吃肉,最后,同学还给他取了一个绰号──春元和尚。
5年级的某天,当蒋扬在看连续剧的时候,突然一种好强烈的想法&逼着&他说出口&要出家&,说完后,这种感觉奇怪地突然消失。&当父母听到我要出家的时候,非常高兴!为了能顺利到印度学佛,父母希望我每天大礼拜108遍,我当时很精进地去礼拜。我想,就是我出家的因缘吧!&过去隐然的生命轨迹,清楚的显现在眼前了,在父亲的带领之下,13岁的蒋扬和另一位同龄朋友来到了印度达隆色拉。
心 安 信步净土
蒋扬仁钦著书自述学佛路。
在辩经学院的时候,小蒋扬并没有不适应,进了学校也当作是游乐场,笑声响彻周围,有时候连高年级的学长也不禁向当时的洛桑校长投诉,然而和霭的洛桑校长很多时候只是一笑置之。&当时还小,只知道玩耍,虽然没有父母在旁,也没有电动玩具,但前任与现任的校长对我的关照非常好,我觉得那时候的我还真满适应那里的生活。&
当然,同侪之间也发生过一些小波折,小蒋扬因此而哭过,可是哭了过后,看着慈目低垂的佛像,激动渐缓。当时,有位仁波切告诉他:当您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的时候,你自然就会知道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对方所做的一切恶行,也都是在被烦恼操控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去造业。就像我们被强烈烦恼操控的时候,明知道不应该这么做,但还是做了啊!同样的,对方被烦恼控制,又怎么能怪他呢?&
在辩经学院的日子是清苦的,当时学院很贫穷,全校没有一间正式教室,一日的三餐也都仅堪果腹,但是也让蒋扬从以前&饭来张口&娇生惯养的小孩,蜕变成懂得洗衣、煮食的小大人,他甚至主动恒常地参与寺内种种粗重的工作,比如轮值制豆腐和花生酱,然后挑担到街上贩卖,补贴学院的经费。&我非常珍惜出家的这段日子,因为出了家、学了佛,让我知道我的人生目标,那就是将所有的逆缘转为内心安乐的泉源。当你能做到这点,其实,人间已是净土了。&
附件: 你需要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 小时威望52 点注册时间积分3161帖子精华2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31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39 积分
用灵魂作翻译
报导:叶凤玲
图:佛光文教中心提供
我只是太阳照底下的小黑影……
在辩经学院的时候,除了学习藏文,蒋扬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中文,也因此,才会有成为**仁波切首席中文翻译的机缘。每一次的翻译,蒋扬从来不只是口述而已,而是用灵魂经过,所以从**仁波切处得到许多佛学认知上的收获,其中最大的礼物莫过于&菩提心&与&空正见&!&我跟随他多年的唯一收获,也是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两颗心。我在此强烈呼吁所有的读者,如果真想要从嘉瓦仁波切处学习他的智能,就要好好地认识这两颗心──菩提心、空正见!&
蒋扬担任嘉瓦仁波切的首席华语翻译工作。
他说,无论**仁波切的行程有多么紧密,他还是向每位侍卫者问候之后才回房;如果有人问他不知道的问题,他会直爽地回复:我不知道!不过,最让蒋扬敬佩的是嘉瓦仁波切的智慧:&我时常亲眼看到他在诠释空性的时候,无自主地流下眼泪。嘉瓦仁波切不是随意爱掉眼泪的人,他身负的重任,足以证明他是勇敢的一位尊者,而这么勇敢又负责任的大男人,如果对空性没有丝毫感受,怎么可能会流露出真诚的眼泪呢?&
跟随嘉瓦仁波切到处弘法,蒋扬也成了媒体的焦点人物,有时候会因为别人的赞美而欢喜,或批评而难过。&回到辩经学院,在极度的清静中才惊觉自己的傲慢之心……我不过是嘉瓦仁波切这个大太阳照射之下的一个小黑影,当太阳不在,黑影也会消失,实在没有资格傲慢。&省思之后,他的生命朝往更高大更广阔的质量。
痛 苦 终需抉择
2004年,为了平息因出家身份长期担任翻译工作所带来的供养及排挤等内外障碍,蒋扬决定还俗。他说:&这是痛苦的抉择,但事情还是得面对!还俗的理由绝非像似某些人说的'因密的成就'而还俗,或是又像某些人说的'因恋爱贪着'而还俗,只是单纯基于个人不想告知的理由,或是想要让它永远消失的理由等,我必须得还俗。但我相信,我还俗的决定来自正直的意乐,以及长久理智的思考。&
&因为我的许多不足,嘉瓦仁波切虽然非常地失望我无奈地选择了这样一个决定,但他最终仍然支持我身为'在家人'的身分。我个人的原则是:既然身为了在家人,就要有严谨在家人的模样。不要像似那些有妻室的在家人,却又穿着一身相似出家的衣服,挂着有大成就的模样,卖法赚钱!&
还俗过后,蒋扬继续承担嘉瓦仁波切首席翻译工作。2005年,为了藏汉经典翻译、培育具素质译经人才,他在印度达隆色拉正式成立译经院,主持教育及译经僧俗二众的培育工作。译经院的成立来自台湾法相山的完全赞助,目前有5位藏人学生,2位藏人老师,1位来自台湾法相山的中文老师。
体 悟 走出迷宫
还俗过后,从佛学清明境地到现时的红尘路,曾经出世复而入世的眼睛,是如何看待世界万物?蒋扬说:&许多世俗的烦恼,不是出家人可以体会的;但又有许多在家人却因缺乏了佛理基础,来面对这些困扰。&生活上遇到黑暗隧道和迷宫路径的时候,佛理会带领他穿越、抽离:&如果有了佛理基础,在亲身体验种种不需烦恼的'烦恼'时,绝对有帮助个人的出离心,与关待众生痛苦的悲悯心。&
一个人的经历造就其独有的悟,蒋扬的&悟&便是来自听闻、思维,以及实际后的经历,也正是所谓的闻思修。&悟可分理悟及体悟两者,听闻及思维能够帮助理悟,但唯有实际后的经历,才能达到真正的体悟。而我体悟的成果是,一颗心变得更加容易调伏了,原本爱生气的我,变得不容易生气了。&
对于有志于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年轻人,蒋扬会给予什么建言呢?他说,先要知道出家的目的是什么?&人有没有前后世?没有的话,不需要学佛;有的话,后世的轮转有否止尽?后世不被止尽的话,又会有什么痛苦?能够止尽的话,靠什么止尽?&他建议,把这些问题厘清之后,再来思考出家的问题。
最后,问他:如果将来他的孩子说要出家,他会像当年父母那样做同样的决定吗?蒋扬这样回答:&虽然我是个在家人,但我从未想过将来年老的时候,谁来照顾我的问题!为了更佳的修行质量,我愿意选择'永远不要有孩子',我想我应该不会有上述的问题吧!&
附件: 你需要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 小时威望52 点注册时间积分3161帖子精华2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31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39 积分
正邪不能两信!~【密宗问答】
报导:叶凤玲
图:佛光文教中心提供
从佛陀到现在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佛教流传到了世界各个角落,目前主要可分为三大源流:北传佛教(经由中亚细亚传到中国、台湾、日本等地)、南传佛教(向南方流传的,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藏传佛教。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与物质文明的差异,是否导致各源流佛教也不尽相同?本文以一题两答方式,进行一场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纸上谈佛&……
迷信蛊惑人心
宗教有所谓&正邪&之别,请问&正邪之间&到底要如何分辨?佛教对正信宗教与邪教有什么样的定义?
前后主修藏传佛法达15年,嘉瓦仁波切首席华语翻译
蒋扬仁钦:正与邪的分别来自意乐的&善&与&恶&。何谓&善&与&恶&呢?善者,谓能带来利益之果实者,如利他行为等。恶者,谓能带来伤害之果实者,如害他行为等。只要是传播慈悲、爱与关怀、忍辱、自律、满足等传统宗教,都属正信的宗教。
为什么多加传统二字呢?因为现在有太多的新宗教,但其教义只是从东拿一点,从西拿一点,没有真正自己的创新见解,这样的话,很难不被怀疑创教的意乐为何。
如果我们懂得敬与信的不同,我们就能够保持宗教之间的尊重,同时保留自己的信仰。于众,随着环境的不同,我们需要许多的正信宗教,故敬。于私,因个人主见须定,自己只能接受一个信仰,故信。
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宗教导师
开舍法师:&邪教&在佛教典故中以&邪命&命名之,意为&为谋生计而修行的人&。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教派被佛陀称为&邪命外道&;根据《大智度论》卷三的解释︰作不如法之事而生活,谓为邪命。这包括&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之术数、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
因为这种种&求生之道&都不符合&正命&的因果律,非得谓得,非道谓道。以蛊惑的手法求取生活的手段。如现时代的一些宗教学者在为邪教下定义时如此陈述:&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脑人物,通过散布和制造迷信和超自然力量等手段来蛊惑和蒙骗他人,达到控制成员和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宗教彼此尊重
近年有不少跨宗教的对话活动,它如何帮助解决现在地区性或全球性的问题,比如恐怖主义、宗教文明冲突?
蒋扬仁钦:当然会有帮助!宗教之间的冲突,主要原因来自宗教之间的不了解与不尊重。所以更多的交谈,在不需刻意避免不同见解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帮助互相之间的认识。随然我们拥有着不同的理念或是想法,但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带给人类更多的爱与关怀。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能尊重其他的信仰,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相同,不是吗?
换个角度想:佛自己对自己的弟子,说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宗义,为了是配合每个人的根器,给予最合适的帮助。以这个角度而言,在这世界上,为了更多人,不同的宗教信仰是应有的。更何况,以回教或天主教的角度而言,是谁创造出这么多的宗教呢?是我们的造物主,不是吗?造物主创造出这么多的宗教,一定是透过深虑的思考,所以我们更应该互相尊重其它宗教才是,不是吗?
开舍法师:跨宗教的对话,故然可以提升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对彼此教义的理解与谅解;但是,如果我们单纯到认为通过跨宗教的对话就能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是很愚昧的说法!
神通来自禅修
学佛可得神通?
蒋扬仁钦:神通来自禅修,只要依据正确的禅修,都可获得神通。所以神通的成就,不只是佛教以外,印度婆罗门教也能够做到。
开舍法师:学佛未必会得神通!&慧解脱阿罗汉&并没有神通。(注:所谓俱解脱,指得灭尽定,由慧、定之力,断除烦恼、解脱二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而慧解脱则系未得灭尽定,仅以慧之力,断除烦恼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
改信让心决定
有些人都是在生命剧烈转变的时期改变宗教信仰,比如家人在面临生死关的时候,因为感召到信仰的力量,继而改变原有的信仰。信仰的改变是否&背信弃义&?一个人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信仰?
蒋扬仁钦:如果不是很认真信仰宗教的人,我建议您保持原有的信仰。如果想以自己的主见寻找信仰的人,我建议您应多闻、多思、多修,看看哪者才会让您的心,真正感受到满足与安乐,再来决定您的信仰。这样的话,才能避免所谓的&背信弃义&。但是,如果背信弃义为的是帮助一切有情、利益更多的有情,那纵使背信弃义也都是值得的,不是吗?
开舍法师:个人只能引用原始圣典《羯腊摩经》中所记载的佛陀的教导:&勿因耳闻而轻信,道听涂说本无稽;不以传统而妄信,历代传说多谬奇;众人谣言不可靠,毫厘之差失千里;迷信教条未见妥,经典所载非无疑;师长训示固可贵,慑信权威非所宜。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须益己复益人;必俟体察分析后,始能虔信并奉行。&
行善理趁现在
佛教说因果,但我们是凡夫,又不晓得自己过去生曾经种过什么因,要怎么修呢?
蒋扬仁钦:就是因为&因果&,我们更不需要知道过去的因。已经过去的,只能靠忏悔而已。除此外,无法改变之前的因。更是因为&因与果&,我们会有可能重蹈覆辙之前的错误,所以才更需要知道或注意将来的因缘,行善断恶。
开舍法师:佛教的修道论以&此时、此刻&为主。当下的&成佛之道&的因缘即成为修行的因缘,若落入&过去因&,而忽略&现在缘&,则有可能落入&宿命观&,这是不符合佛教的缘起论的。
应酬亦是修行
身为城市人免不了要与朋友应酬,还有许多人事上的周旋,有时候还会为了工作上的利益而妄语,要如何才能兼顾修行,而和周围和谐相处呢?
蒋扬仁钦: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的,但要保持一个原则:任何的行为都是来自利他的意乐!如果具有&为了压倒对方、自己获胜工作上的利益&之意乐,我建议您,不要妄语。如果具有&为了养活家人,比起家人造此恶业,还不如我造吧&之意乐,我建议您,将所有众生相同的恶业让自己承担。这样的话,纵使造了妄语,也能成就无比的资粮。
同样的,走路或是应酬的时候,望着对方,默念一小段经文,诚心地回向给他,让他获证无上菩提。或者,望着将要被开除的同事,我希望将我的善业,诚心地回向给他,让他早日获证无上菩提。这样的您,还用担心没有时间修心吗?
开舍法师:一个人若时常妄语,则其人的内、外,身、心是不可能一致与和谐的,若自己的身心都不能和谐,又如何可能与周围的人达致和谐呢?
附件: 你需要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336 小时威望14928 点注册时间积分79993帖子精华23日志
阿弥陀佛!
看过蒋扬仁钦的书,真的很不错。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75 小时威望338 点注册时间积分5751帖子精华3日志
以前也看过他的文章,也了解过关于他的一些事,不过没想到他是台湾人,可能是我糊涂了,因为有很多个蒋扬仁钦,发现我知道的那个蒋扬仁钦似乎跟他不是同一个人啊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5 小时威望249 点注册时间积分713帖子精华0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7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87 积分
年近四十,不知我是否真有佛缘?感慨万千不能言!!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0 小时威望48 点注册时间积分412帖子精华0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4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88 积分
原创大师勋章
Medal No.4
特殊贡献勋章
Medal No.1
论坛支柱勋章
Medal No.10
终身成就勋章
Medal No.2
发帖先锋勋章
Medal No.3
论坛精英勋章
Medal No.9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通灵佛教网&||||||
--(234)[] newscj
我记得人们常来看我的蒋扬钦哲,只为了请求他在他们去世时给予引导。他在整个西藏,尤其是东部的康省( Kham ),非常受人爱戴和尊敬,有人甚至旅行好几个月,只求见他一面,在他们去世之前获得他一次的加持。我所有的都以下面这句话为忠告,那正是你在时所最需要的:“放下执着和嗔恨。保持你的清净心。把你的心和佛的心结合为一。”整个对于那一刻的态度,可以归结成莲花生大士在《中阴闻教得度》中所说的偈子:现在临终中阴已降临在我身上,我将放弃一切攀缘、欲望和执着,毫不散乱地进入教法的清晰觉察中,并把我的意识射入本觉的虚空中;当我离开这个血肉和合的躯体时,我将知道它是短暂的幻影。在的时候,有两件事情最重要:我们在一生中做了哪些事,我们在当时处于什么心境。即使累积了很多恶业,但如果在死时确能改变心境,还是可以决定性地影响我们的未来,并转化我们的业,因为的那一刻是净化业力非常强有力的时机。死亡的那一刻记住储藏在我们凡夫心基础地的一切习气,随即都可以受任何影响而活跃起来;少许的刺激就可以带出我们本能的、习惯性的反应。在死亡的那一刻,尤其如此。GULU喇嘛如此说明:在死亡的时候,长久以来所熟悉的态度通常都会先表达出来,并导引再生的方向。同理,因为害怕自我将不存在,所以人们就对自我产生强烈的执着。这种执着形成两世之间中阴身的缘,对于身体的喜爱,反过来变成建立中阴身的原因。因此,去世的心境很重要。即使我们曾经造恶业,如果死亡时是处于善的心境,将可改善我们的下一世;即使我们曾经善用生命,如果死亡时心境慌乱痛苦,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这表示:死亡前的最后念头和情绪,对于我们的立即未来,会产生极端强有力的决定性影响。正如疯子的心被幻想整个占住,幻想会一再地回来;在死亡的那一刻,心是完全不设防的,暴露于当时主宰我们的任何念头。最后一个念头或情绪,会被极端放大,淹没我们的整个认知。因此,上师们强调当我们去世时,四周环境的品质非常重要。对于亲友,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启发正面的情绪和神圣的 感觉,如爱、慈悲和恭敬,尽量帮助他们“放下攀缘、欲望和执着”。放下执着一个人去世时最理想的方式是放下内外的一切,在那个关键时刻,心没有什么欲望、攀缘和执着好牵挂。因此,在去世之前,必须尽力解脱我们对一切财物、朋友和亲人的执着。我们无法带走任何东西,所以可以事先计划把拥有的一切当作礼物送走,或捐赠给慈善机构。 在西藏,上师们在意识离开肉体之前,都会指示他们将要把哪些东西供养给其他上师。有时候,有意在未来转世的上师,会留下一堆东西给他的来世,事先他会清楚指示他要留下什么。我认为我们必须清楚交代如何分配遗产。这些愿望必须尽可能表达清楚。否则死后,如果你在受生中阴,看见你的亲戚为了遗产而争吵,或者把你的金钱做不当使用,这种情形将扰乱到你。因此,清楚地说明你要捐出多少钱做慈善用途,或各种目的,或送给你的一位亲人。把每一件事都安排清楚,巨细靡遗,这样你才可以放心,真正放下。我曾经说过,当我们去世时,四周的气氛要尽可能安详,这是很重要的。因此,西藏上师说,悲伤的亲友绝对不可以出现在临终者的床边,以防他们情绪激动而扰乱了临终者死亡那一刻的平静。临终关怀的工作者曾经告诉我说,有些临终者会要求在他们要过世时,亲近的家人不要探视他们,就是因为怕会引起痛苦的感觉和强烈的执着。有时候,家人会很难理解这一点;他们也许会觉得不再被临终者所爱了。然而,必须记住,亲爱的人一出现,可能会在临终者身上引起强烈的执着感,使他更难放下。 当我们就在所爱的人的床边,眼睁睁看着他离开人间,强忍悲痛不哭出来,是件很困难的事。我奉劝每个人尽力和临终者在死亡来临前一起把执着和悲痛处理掉:一起哭出来,表达出你们的爱,说再见,但试着在死亡时刻真正来临前,完成这个过程。可能的话,亲友最好在临终者断气的那一刻不要过度表露悲伤,因为临终者的意识在那一瞬间特别脆弱。《中阴闻教得度》说:你在临终者的床边啜泣,也不必担心 ;这是没办法的事,你没有理由感到懊恼和罪恶。我的大姑妈阿妮贝露( Ani Pelu )很有成就。她亲近过当时的几位传奇性上师,尤其是蒋扬钦哲,他写了〈开示心要〉送给她。她的身体结实浑圆,十足像我们家的老板,有美丽高贵的脸,也有修行人潇洒甚至是率直的性格。她是一位很能干的女人,直接掌管家里的事务。但就在她去世前一个月,她以最动人的方式,做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忙碌一辈子的她,突然安静而地放下一切。她似乎一直都在禅定的状态中,持续吟唱她从大圆满传承圣者龙清巴的着作中摘出的喜爱句子。她一向喜欢吃肉,但过世之前,却一点也不碰肉。她是她的世界中的皇后,很少人会把她看成修行人( yogini )。她却在临终前,表现出她的本来面目,我永远不会忘记她在那些日子里所散发出来的深度安详。阿妮贝露在许多方面都是我的保护天使;我想她因为没有儿子,所以特别喜欢我。我的父亲是蒋扬钦哲的秘书,异常地忙碌;我的母亲也是忙于她的庞大家务,并不会想到阿妮贝露从不忘记的事。阿妮贝露常问我的上师:“这个小孩长大后,会发生什么事呢?他会过得好吗?他会有障碍吗?”有时候他会回答,说些如果她不在那里烦他就不会说的事。阿妮贝露在她生命的终点,表现出非常的庄严宁静,修行也很稳定,但即使像她这么有修行的人,临终时还是叫我不要出现,唯恐她对我的爱引起她瞬间的执着。这显示她如何认真实践她所敬爱的上师蒋扬钦哲的〈开示心要〉:“在死亡的那一刻,放下一切执着和嗔恨的念头。”进入清明的觉察她的妹妹阿妮丽露( Ani Rilu )也是修行一辈子,亲近同样的伟大上师。她有一本厚厚的祷词,整天诵念和修行。她常常打瞌睡,醒来后又接着修刚才中断的地方。整天整夜她都做相同的事,因此她的睡眠总是断断续续的,常常是在晚上做早课,在早上做晚课。她的姐姐贝露是远比她果断而次序井然的人,在她晚年时,无法忍受妹妹这种无止境的日夜颠倒。对她说:“为什么你不在早上做早课,在晚上做晚课,像其他人一样,把灯熄掉上床睡觉呢?”阿妮丽露就喃喃而言:“是……是。”但还是依然故我。 当时我是站在阿妮贝露这一边的,但现在我却看到了阿妮丽露的智慧。她整个人投入修行之中,她的生命变成持续不断的祷词长流。事实上,我认为她的修行已经强到连做梦也在诵念,任何人修持到这种程度,将有很好的机会在中阴身里解脱。阿妮丽露的去世,跟她在世时同样安详宁静。她已经病了一阵子,一个冬天的早晨,大约九点左右,我的师母感觉到丽露很快就要过世。虽然当时她已经不能说话了,但仍然保持清醒。有人受命立即跑去请来住在附近的出色上师杜竹千仁波切( Dodrupchen Rinpoche ),为她做最后的指导和修在我们家里有一位老人名叫阿贝多杰( A-pe Dorje ),一九八九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他在我们家为五代人工作,他有祖父般的智慧和常识、非比寻常的道德力量和好心肠、调解争论的天赋;这些特色使得他成为我心目中西藏一切善事的象征:一位粗壮、世俗、平凡而自然遵守教法精神的人。我小时候,他教我很多,尤其是强调一定要对别人好,即使别人伤害你,也不可以怀恨。他有天生的秉赋,能以最简单的方式传达精神价值;他几乎可以诱使你展现一切潜能。阿贝多杰是一位说的高手,他可以讲述格萨尔王史诗中的神话和英勇传奇,让小时候的我深深着 迷。不管他走到那里,都会带来轻松的气氛、喜悦和幽默,让任何困难的情境变得不那么复杂。我记得,即使他接近八十岁时,他还那么轻快活泼,每天都还出去买东西,几乎到他去世为止。阿贝多杰通常是每天早晨九点左右出外采购。他听说阿妮丽露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就来到她的房间。他有大声说话、几乎是喊叫的习惯。“阿妮丽露,”他大声叫,她张开眼睛。“我亲爱的女孩,”他以迷人的微笑热情看着她:“现在是你表现真勇气的时刻了,不要害怕,不要动摇。你的福报真大,能够亲近这么多的伟大上师,从他们那儿接受教法。不仅如此,你也有非常珍贵的机会修行。你还有什么好要求的呢?现在,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记住教法心要,尤其是上师们教给你的临终开示。记在心中,不要散乱。”“不必为我们操心,我们都很好。我现在就要去买东西了,也许当我回来时,就看不到你了。因此,我要向你说再见啦。”说完话,他露齿大笑。阿妮丽露神智还是清醒的,他说话的样子让她微笑着点头接受。阿贝多杰知道,当我们接近死亡时,必须要把我们的一切修行浓缩成一个“心要”。他对阿妮丽露所说的话,就是莲花生大士临终开示偈的第三行:“毫不散乱地进入教法的清晰觉察中。”有些人已经认证了心性,并在修行中加以稳定,对他们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安住在本觉的状态中。如果你没有那种稳定性,就要在你的内心深处记住教法的精华,尤其是最重要的临终法要。牢记在心中,想到你的上师,当你死亡的那一刻,把你的心和他结合为一。临终开示最常用来突显临终中阴的影像,就是一位美丽的女演员坐在镜子前面。她的最后演出即将开始,在走上舞台之前,做最后一次的化妆和查看自己的模样。同样的情形,在死亡的那一刻,上师再度向我们介绍教法的主要真理——在心性的镜子中——并向我们直接指出修行的心要。如果上师不在场,也必须有跟我们结善缘的道友在场提醒我们。 据说,这种教授的最佳时机是在外呼吸已经停止,而“内呼吸”尚未结束之前,虽然最安全的作法是在意识完全消失之前,分解过程尚在进行之中就要开始。如果在你死亡之前,没有机会见到上师,你就需要事先接受这些开示,并熟悉它。如果上师就在临终者的床边,在我们的传统里,他就会依下述次序来做。首先,上师会宣布:“哦!觉悟家族的儿女,专心倾听……”然后带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过分解的过程,他会以强烈的措辞,有力而清晰地强调开示的心要,让我们在心中留下强烈的印象,并要求我们安住在心性中。如果我们做不到,而我们熟悉,他就会提醒我们修颇瓦法;否则,他就会替我们修颇瓦法。然后,上师会采取进一步的预防措施,说明死后中阴经验的性质,并强调它们全都是我们自心的投影,以信心激励我们要在此刻认证这一点:“哦!儿女,不管你看到什么,不管它有多么恐怖 ,认证它是你自己的投影,认证它是你自己心的光芒、自然光。”最后,上师将教导我们记住诸佛的净土,生起恭敬心,祈祷往生佛土。上师将复诵教法三次,停留在本觉之中,把他的加持导向临终的弟子。临终修习临终有三个主要的修习: · 上策,安住在心性之中,或引发吾人修行的心要。· 中策,修转换意识的颇瓦法。· 下策,依赖祈祷、恭敬心、发愿的力量,以及觉者的加持。诚如我所说过的,大圆满法的无上修行者,已经在他们还活着时完全证悟心性。因此,当他们去世时,只需要继续安住在那个本觉的状态中,因为他们已经证得了诸佛的智慧心。对他们来说,死亡是终极解脱的时刻——证悟的巅峰时刻,修行的极致。《中阴闻教得度》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提醒这种修行者;“哦!大师,现在地光明已经发出。认证它,安住在修习之中。”那些已经完成大圆满法修行的人,据说死时“就像新生的婴儿”,对于死亡一点牵挂都没有。他们不需要关心什么时候或在什么地方死亡,他们也不需要任何的教法、开示或提醒。“利根的中等修行人”,死时“就像街上的乞丐”。没有人注意他们,没有什么事干扰他们。由于他们修行上的稳定功夫,他们绝对不受四周环境的影响。不管是在忙碌的医院里,或是在慌乱吵杂的家中,他们都可以死得同样。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我在西藏所认识的一位老瑜伽行者。他就像德国童话中穿花衣服的吹笛手,所有的小孩都会跟着他到处走。不管他走到哪里,都会唱歌,吸引整个社区的人围绕在四周,他就教他们修行和念诵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 OM MANI PADME HUM )。 他有一个大咒轮,每当有人送东西给他时,他就把它缝在衣服里,最后当他走动时,看来就像大咒轮。我也记得,他有一只狗随着他到处走。他把那只狗当人看待,和狗吃同一个钵里的东西,狗睡在他旁边,把他当成最好的朋友,甚至经常对他说话。没有多少人真正理会他,有些人称他“疯行者”,但很多喇嘛却对他评价相当高,要我们不可以轻视他。我的祖父和我的家人,都很尊敬他,常常把他请进佛堂,供养他茶和饼。西藏有一个风俗,不可以空手去拜访人家,有一天,在饮茶当中,他停下来说:“哦!很抱歉,我几乎忘记了……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他拿出我祖父刚才送给他的饼和哈达,当作礼物还送给我祖父。通常他都是睡在户外。有一天,就在佐钦寺的附近,他过世了:他的狗在他旁边,正好是在街道中央的一堆垃圾里。没有人预料到接下来发生的事,但许多人都亲眼看到,在他的身体四周,出现耀眼的彩虹光环。据说,中根器的中等修行人,死时就像野兽或狮子,死在雪山上,死在山洞或空谷里。他们可以完全照顾自己,喜欢到荒凉的地方,静静地去世,不受亲友的干扰或照顾。像这些有成就的修行人,上师都会提醒他们在濒临死亡时,应该修哪些法。这里有两个来自大圆满传统的例子。第一个例子,修行人应该以“睡狮的姿势”躺下来,然后把他们的觉察力集中在眼睛,凝视他前面的天空。保持不动心,安住在那种状态中,让他们的本觉与真性的本初融合。当死亡的地光明生起时,他们就很自然地流入地光明,证得觉悟。但这种修法只有那些修行已经稳定心性的证悟者才做得到。对于那些还没有达到这种圆满境界的人来说,则需要比较正式的专注方法:观想他们的意识是白色的字母“啊”,从中脉射出,经过他们的顶轮进入佛土。这就是转换意识的颇瓦法,也是我的上师在左顿喇嘛去世时为他修的法。成功做完这两种修行之一的人,仍然会经历肉体的死亡过程,但不会经过接下来的中阴境界。颇瓦法:意识的转换现在临终中阴已降临在我身上,我将放弃一切攀缘、欲望和执着,毫不散乱地进入教法的清晰觉察中,并把我的意识射入本觉的虚空中;当我离开血肉和合的躯体时,我将知道它是短暂的幻影。 “把意识射入本觉的虚空中”,指的是颇瓦法,这是最常为临终者修的,这个特别开示和临终中阴有关。颇瓦法是几世纪来帮助临终者和为死亡而做准备的相应法和禅定法。它的原则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修行者要把他的意识射出,与佛的智慧心相结合,进入莲花生大士所谓“本觉的虚空中”。这个可以由个人来修,也可以由具格上师或良好的修行者替他修。颇瓦法有很多种,以适合不同个人根器、经验和训练。但是最普遍的颇瓦法,称为“三认证的颇瓦法”:认证我们的中脉是道路;认识我们的意识是旅行者;认证佛土是目的地。一般负有工作和家庭责任的西藏人,无法奉献他们的一生在研究和修行上,但他们对于教法却有坚强的信心和信赖。当他们的儿女长大后,他们也接近生命的终点——西方人称为“退休”——就会常常去朝圣或拜见上师,专心修行;他们往往都会修颇瓦法,为死亡作准备。颇瓦法常常被称为不必一生修禅定就能证得觉悟的方法。在颇瓦法的修行中,启请的中心是阿弥陀佛,即无量光佛。阿弥陀佛的信仰在中国、日本、西藏和喜马拉雅山都非常普遍。他是莲花部的本初佛,而莲花部就是人类所属的佛族;阿弥陀佛代表我们清净的本性,象征欲望——人类最主要的情绪的转化。深入一点来说,阿弥陀佛是我们无限、光明的心性。人死后,在地光明发出的那一刻,心的真性就会显现出来,但并不是我们所有人都熟悉得可以认证它。佛陀教我们如何启请光的象征——阿弥陀佛,是多么善巧方便和慈悲啊!这里并不适合说明传统颇瓦法修习的细节,因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由具格上师指导方能修颇瓦法。如果没有适当的指导,千万不要自己修。 在人死的时候,骑在“气”上而需要一个孔离开肉体的意识,可以经由九孔之中的任何一孔离开。它所采取的途径,完全决定了死者即将转生到哪一道。如果它是由顶轮离开,他就会往生净土,在那儿可渐渐修到觉悟。我必须再强调一次,只有在能够给予加持的具格上师指导下,才能够修颇瓦法。要想修成颇瓦法,不需要太多的或深度的证悟,只需要恭敬心、慈悲心、专一的观想,和深深的感觉阿弥陀佛示现。学生接受教法,然后修持,一直到成就的征象出现为止。这些征象包括头顶发痒、头痛、出现明澈的液体,头顶周围有发胀或柔软的感觉,或甚至头顶打开一个小洞,传统上可以用一根草插入小洞里,以测验或衡量修行的成功程度。最近有一群定居在瑞士的西藏老年在家人,接受一位着名颇瓦法上师的训练。他们的孩子都是在瑞士长大的,怀疑这个的效力。但他们都非常惊讶地发现,他们的父母在十天的颇瓦法修行之后,改变很大,也出现上面所说的某些成就征象。有关颇瓦法对于身心的影响,日本科学家元山博博士( Dr. Hiroshi Motoyama )已经完成研究。他发现,在修颇瓦法时,神经系统、代谢系统和经络系统都会产生生理变化。其中一项发现是:气在颇瓦法上师身上经络流动的模式,很类似具有强大第六感能力的人。他也从脑电图的测量中发现,修颇瓦法时的脑波,跟修其他禅定方法的瑜伽行者大为不同。这些发现显示颇瓦法会刺激下视丘,并停止一般的意识活动,以便经验到深度的禅定状态。有时候,透过颇瓦法的加持,一般人也可以有强大的视觉经验。他们会瞥见佛土的安详和光,也会看到阿弥陀佛,这些都是类似濒死经验的情形。同时,就像在濒死经验之中一般,颇瓦法修习成功也可以在面对死亡的时刻,产生信心和不畏惧。我在前一章所说明的基本颇瓦法修习,对于活人和对于死亡的那一刻,都具有同等的治疗效果,随时都可以修,不会有什么危险。不过,传统颇瓦法的修习,掌握时机最为重要。譬如,如果一个人在自然死亡之前,确实把意识转换,那就等于自杀。重点是修颇瓦法的时机,应该是在外呼吸已经停止,内呼吸还在进行的时候;但最安全的作法是在分解过程(详见下章)之中就开始修颇瓦法,然后重复修几次因此,当一位已经修成传统颇瓦法的上师在为临终者修法时,他会观想临终者的意识,然后导引意识从顶轮射出,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时机要对,不可以太早不过,修行很有成就的老,具有死亡过程的,可以查核各细节,如脉、气的流动和身体的热气,以确知修颇瓦法时机已经来到。如果要请上师替临终者转换意识,就必须尽早通知,因为即使是隔一段距离,颇瓦法也可以发生功效。许多修习颇瓦法的障碍也许会出现。因为任何不好的心态,或甚至是对财物生起最微细的渴望,都将是死亡来临时修颇瓦法的障碍,所以你必须试着不要让任何最微小的恶念或欲望所主宰。在西藏,人们相信如果在临终者的房间还有任何由动物的皮或毛所做成的东西时,颇瓦法就很难修成功。最后,因为烟——或任何一种药——具有阻塞中脉的效果,也会使颇瓦法更难修。“即使是个大坏蛋”,如果有一位已经证悟和法力强大的上师,能够将他临终时的意识转换进入佛土,他也是可以获得解脱的。即使是临终者没有功德和修行,而上师也无法完全成功地为他转换意识时,上师仍然能够改变临终者的未来,颇瓦法能够帮助他转生善道。不过,成功的颇瓦法,需要有完美的条件。颇瓦法能够帮助恶业极重的人,但条件必须是他和上师之间具有亲密和清净的缘,对于教法有信心,以及诚心请求净化。在西藏,所谓的理想环境,是由家人请来许多喇嘛,反复修颇瓦法,一直到瑞相出现为止。他们也许要连续修上好几个小时,好几百遍或甚至一整天。有些临终者也许只要一、二次颇瓦法就可以出现瑞相,其他人可能修一整天都不够。不用说,这种情形与临终者的业关系甚大。在西藏,有些修行人即使不以修行出名,却也有特殊力量可以帮助临终者修颇瓦法,很快就出现瑞相。由修行人帮临终者修颇瓦法所产生的瑞相包括:一撮头发从顶轮附近掉落,看到一股热气从顶轮生起。在有些极罕见的例子里,上师或修行的法力非常大,当他们在念颇瓦真言时,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晕过去,或者当死者的意识被强力推出时,会有一片头盖骨冲天飞去。死时祈祷的功德?所有的宗教传统都认为,死在祈祷声中,其力量是很大的。因此,我希望你们在去世时,都能够诚心启请一切诸佛和你的上师。祈祷透过忏悔,净除生生世世的所有恶业,让你清醒安详地去世,转生善道,终得解脱。 一心专注的发愿,你要往生净土,或再生为人,是为了要保护、滋养和帮助别人而发愿。在心中带着如此的爱心和慈悲去世,在西藏传统里,被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颇瓦法,可以保证你至少获得另一个宝贵的人身。死亡前在心流里创造最好的印象,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达到这个目标最简单有效的就是上师相应法( Guru Yoga ),临终者将他的心和上师、佛或任何觉者的智慧心结合在一起。即使你在这一个时刻观想不出你的上师,至少也要试着记起他,想象他就在你的心中,而后死在恭敬的状态中。当你的意识在死后重新唤醒时,上师的示现将与你一起唤醒,你将获得解脱。如果你去世时能记得住上师,那么他的加持将是无量无边的:即使在法性中阴中出现声音、光和颜色,都可能变成上师的加持和他的智慧心的光芒出现。如果上师出现在临终者的床边,他就可以让临终者的心流留下他的影子。上师为了岔开临终者被其他事情所分心,也许会说些吓人和重要的话。他也许会大声喊:“记住我!”上师将以任何必要的方式吸引临终者的注意,制造不可磨灭的 印象,以便在中阴状态中重新出现。有一位着名上师的母亲即将过世,陷入昏迷之中,顶果钦哲仁波切正好在她的床边,做了非常特殊的事。他打她的腿。如果她在进入死亡时没有忘记顶果钦哲仁波切,她必然可以得到加持。在我们的传统里,一般修行人也会向他们所礼敬及有缘的佛祈祷。如果是莲花生大士,他们就会祈祷往生他的净土——位于铜色山山顶的莲花光宫;如果他们是礼敬阿弥陀佛,就会祈祷往生他的极乐净土。临终的气氛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对临终的一般修行者最有利呢?我们大家都需要爱和关怀,也需要情感和实际的支持,但对修行人而言,精神帮助的气氛、强度和幅度更有特别的意义。如果他们的上师能够和他们在一起,那就是理想的事,也是大福报;如果办不到的话,他们的同修道友也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提醒他们最有感受的教法和的精要。临终的修行人很需要精神的启发,以及它所自然产生的信赖、信仰和恭敬。上师和同修道友持续的关怀和爱,教法的鼓励,以及他们自己的修行力量,可以共同创造和维系这种启发,在临终者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和几天中,它几乎是和呼吸一般的宝贵。 一位我很喜欢的学生,正在癌症末期,她问我在她更接近死亡时,尤其是当她没有力气专心修持任何正式的时,如何修才好。“记住你的福报有多大啊!”我告诉她:“遇见这么多的上师,受过这么多的教法,也有修行的时间和因缘。我向你保证,这一切的好处永远不会离开你:你因此所做的善业,将会跟你在一起,帮助你。即使只听过一次教法,或遇见一位像顶果钦哲仁波切的上师,并且和他有这么深的因缘,这本身就是解脱。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也千万不要忘记许多人与你的状况相同,却没有你的殊胜因缘。“如果到时候你真的不能精进修法,唯一你应该做的要事是放松,安住在‘见’的信心和心性里,越深越好。你的身体和你的大脑是否还在运作,这一点并不重要:你的心性永远在那儿,像天空一般,灿烂的、快乐的、无限的和永恒不变的……确信不疑地了解这一点,让那种认知给你力量,不管你的一切痛苦有多大,安心地向它们说再见:‘现在请离开吧!让我一个人静下来。’如果有什么事情恼怒你或让你觉得不舒服,不要浪费时间想要去改变它;持续回到‘见’上。“信赖你的心性,深深信赖它,完全放松。现在你不必再学习、获得或了解新的东西,只要让你学过的在心中开花,越来越开放。“依赖最能启发你的那一种。如果你无法观想或修持某一种正式的,就请记住敦珠仁波切常说的话:‘感觉有佛或上师示现,远比观想得出细节重要。’现在是感觉的时候了,尽你的能力去强烈感觉,感觉你的上师、莲花生大士、一切诸佛都示现在你的整个生命之中。不管你的身体发生什么事,记住你的心是永远不生病或残废的。“你喜欢顶果钦哲仁波切:感觉他的示现,诚心请求他帮助和净化。把你整个人放在他的手上:你的心、你的身和你的灵魂。全然的信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种力量。“我有没有对你说过班( Ben )的美丽吗?班是一个单纯的人,具有坚定的信心,他来自西藏东南部的康波省( Kongpo )。听过很多关于卓屋( Jowo )仁波切的,卓屋仁波切是一尊雕像,这尊雕像是根据世尊十二岁时的样貌雕成的,供奉在西藏的中央寺院里。据说这是在佛陀还活着时就已经雕好的像,是全西藏最神圣的像。班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佛或人,于是决定前往朝拜卓屋仁波切,看看大家的传说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就穿上靴子,走了好几个星期,终于抵达西藏中部的拉萨。“当他抵达时,肚子已经饿了,一进入寺院,就看到大佛像,佛像前有排酥油灯和供品糕饼。他立刻认为这些饼是给卓屋仁波切吃的。‘这些饼,’他对自己说:‘一定是要浸酥油的,而灯点着,就是为了避免酥油凝固。我最好效法卓屋仁波切那么做。’因此,他就把一块饼浸入酥油里,吃着,仰望佛像,佛像似乎正在仁慈地对他微笑。“你是多么好的喇嘛啊!’他说:‘狗跑进来,偷吃人们供养你的食物,你只是微笑罢了。风把灯吹熄,你仍然继续微笑。……不管如何,我就要去绕寺祈福以表达我的敬意。请你帮我看着靴子直到我回来好吗?’于是他就脱掉又脏又旧的靴子,放在佛龛上的佛像前面,离开了。“当班在绕着大佛寺时,佛寺人回来了,很生气地发现有人把供品吃了,还留下一双脏靴子在佛龛上。他暴跳如雷,愤怒地抓起靴子就往外丢,却听到佛像发出声音:‘不要丢!把靴子放回来。我正在替康波的班看管呢。’“当班回来拿他的靴子时,抬头看着佛像的脸,仍然是静静地微笑看他。‘你实在是我所说的好喇嘛。明年为什么不到我们那边去呢?我将烤一头猪,酿些啤酒……’卓屋仁波切再度开口,答应要来看班。“班回到康波的家,把一切经过都告诉他的太太,要她注意卓屋仁波切,因为他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卓屋仁波切会来。一年过去了,有一天他的太太匆匆从外面跑回来,告诉班,她刚刚看到河面上有某个太阳一般闪闪发光的东西。班要太太烧开水准备茶,自己跑到河边去。班看到卓屋仁波切在水里发光,当下认为他就要淹没了。班立刻跳到水中,抓住卓屋仁波切,把他带出来。“他们一路聊天,往班家走,遇见一块大岩石。卓屋仁波切说:‘嗯,我恐怕不能进入贵府了。’说完,他就化入岩石之中。一直到今天,康波还有两处着名的朝圣地:一处是岩石卓屋,岩石表面可以看到佛的形像;另一处是河流卓屋,河中可以看到佛的形状。人们说,这两个圣地的加持力和治疗效能,和拉萨的卓屋仁波切一模一样。这都是由于班的坚强信心和单纯信赖所致。“我要你拥有像班的单纯信赖。让你的心充满对莲花生大士和顶果钦哲仁波切的恭敬,觉得你就在他的示现之中,让你四周的虚空都是他。然后启请他,在你的心中分分秒秒,都与他共同度过。把你的心和他结合在一起,从你的内心深处,用自己的话这么说:‘你看我多么无助啊!我再也不能精进修行了。现在我必须完全倚赖你。我完全信赖你。请照顾我。请将我和你结合在一起。’然后修上师相应法,非常专注地想象光芒从上师身上流出来,净化你,净除了你的一切业障、疾病,治好你;你的身体溶入光;最后,以完全的信心,把你的心和他的智慧心结合在一起。 “当你修法的时候,如果觉得并不是很顺,不必担心;你只要信赖和在心中感觉就可以。现在,一切都靠启发,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放松你的焦虑,消解你的紧张。因此,在你面前摆一张顶果钦哲仁波切或莲花生大士的照片。当你开始修法时,温和地把注意力放在照片上,然后在它的光芒中放松,想象外面阳光普照,你可以脱去身上的一切衣服,沉浸在温暖的阳光中:溜出你的一切心理障碍,放松地安住在上师加持的光芒中,而且要确实感觉它。深深地放下一切。“一切都不要担心。即使你发现注意力散失了,也没有什么‘东西’你非抓住不可。放下一切,在加持的觉察中顺其自然。不要让‘这是本觉吗?是不是?’之类的小问题扰乱你。你只需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自然。记住,你的本觉永远在那儿,永远在你的心性中。记住顶果钦哲仁波切的话:‘如果你的心坚定不移,你就是在本觉的状态中。’因此,你既然接受了教法,接受心性的传授,就要毫不迟疑地安住在本觉之中。“你的福报真大,有这些善在你身边。鼓励他们在你四周创造修法的环境,并继续修法一直到你去世之后。请他们为你读一首你喜欢的诗、你上师的开示,或具有启发性的教法。请他们为你放顶果钦哲仁波切的录音带、修法的唱诵,或优美的音乐。我所祈祷的是,你醒着的每一个时刻,都能在活泼、光明,充满启示的气氛中,与的加持结合在一起。“当音乐或开示的录音带继续放着,你可以跟着声音,随它而去,睡在其中,醒在其中,吃在其中,打盹在其中,……让修行的气氛整个弥漫着你生命的最后部分,就好象我的姑妈阿妮丽露一般。除了修法之外,其他都不要做,使你在梦中仍然继续修法。也像她一样,让修法成为你心中最后、最强的记忆和影响,取代你心流中的一生平常习气。“当你觉得已经接近生命终点时,每一个呼吸和心跳都只想着顶果钦哲仁波切。记住,你死时的那个念头,就是你在死后中阴重新醒来时,会强而有力回来的念头。”离开身体现在临终中阴已降临在我身上,我将放弃一切攀缘、欲望和执着,毫不散乱地进入教法的清晰觉察中,并把我的意识射入本觉的虚空中;当我离开血肉和合的躯体时,我将知道它是短暂的幻影。现在,毫无疑问的,我们的身体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我们不假思索地把它和自我联想在一起,这种轻率和虚假的联想,持续加强我们的无明,误以为它们是实在、不可分离的存在。因为我们的身体似乎如此真实地存在,我们的“我”似乎存在,“你”也似乎存在,我们一直向外投射的整个二元世界似乎也是坚固实在的。但当我们去世时,这整个因缘和合的结构体,就戏剧性地崩坏成碎片。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当时发生的情况就是:在最细微层次的意识,虽然没有身体,但仍然存在,也将经历一系列的所谓“中阴”境界。教法告诉我们,正因为在中阴境界时不再有身体,所以终极而言,我们死后根本没有理由害怕有什么恐怖的经验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毕竟,“无身”怎么可能受到任何伤害呢?不过,问题是在中阴境界中,大多数人仍然继续执着一个虚假的自我,执着它有一个实体;这种幻觉是生命一切痛苦的根源,如果死后还继续存在,就会招惹更多的痛苦,尤其在“受生中阴”的阶段你可以发现,重要的是在活着的时候要了解,我们的身体,它有形有状,那么明显,但实际上也只是幻影而已。证悟这一点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在禅修之后,学习如何“变成梦幻之子”:不要再像过去的习气一样,老是把我们对于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认知固体化;并且要继续保持“梦幻之子”,如同我们在禅修中一般,把一切现象直接看成梦幻泡影。把身体的幻影性质加深悟解,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放下的最深刻、最有启发性的方法。在这种认识的启示和准备之下,当我们在死亡后面对身体确实是幻影的事实时,就可以毫不恐惧地承认它的虚幻性质,就可以宁静地解脱我们对它的一切执着,就可以自愿地,甚至是愉快地放下它,知道它现在应有本来面目。事实上,你可以说,我们将能够真正而完整地,在死亡的时刻安心地死,因而达到最终解脱。因此,把死亡的那一刻想成的陌生边界区,一个无人的荒地,在它的一边,如果我们不了解身体的虚幻性质,当我们失去它时,就会遭受巨大的情绪创伤;在另一边,却呈现出无限自由的可能性,而这种自由正是因为我们失掉了身体。当我们终于从界定和主宰自己的身体中获得解脱时,一生的业相就整个结束,但未来可能会产生的业却还没有开始结晶。因此,死亡时会出现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缺口”( gap )或;在这一个孕育强大力量的时刻,最重要的,或唯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心境。剥掉了肉体,心赤裸裸地呈现,毫无隐藏地透露它亘古以来的本色:我们实相的建筑师。因此,在死亡的那一刻,如果我们对于心性已经有稳定的证悟,一瞬间我们就可以净化一切业障。如果我们能够继续维持那个稳定的认证,就可以进入心性的本初清净状态中,证得解脱,把我们的业障整个清除。莲花生大士如此说明:也许你会怀疑,在中阴阶段,为什么仅藉着一瞬间认证心性,就可以证得如如不动?答案是:目前我们的心,被包在“业气”的子里面。而“业气”却又被包在肉体的子里面。结果是我们不得解脱或自由。可是,一旦我们的身体分开成心和物两部分,在心还没被未来的肉体子再度包围之前,有一个间隙。这时候的心有奇特的展现,没有坚固的、物质的支持。在它没有物质基础的这段期间,我们不受肉体的束缚——我们也可以认证心性。这种只靠认证心性就证得如如不动的力量,就好象是火炬能在一瞬间除掉多生多劫的黑暗。因此,我们如果能在中阴阶段认证心性,如同现在上师教我们认识一般,毫无疑问的,我们将可以证得觉悟。这就是为什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藉修行熟悉心性的原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丹蒋扬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