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大一的学生,学的编导系,而且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倡导汉服复兴运动,想着每年过年过传统节日国

汉服何时才能复兴,怎么才能让汉服复兴?
为什么复兴汉服呢?因为我们汉族人把我们的民族服饰给弄丢了!我们失去了我们很重要的特色!我们应该把它找回来!我是强烈支持 逢重大节日 人生重要年龄段穿汉服的!比如男子女子成年 春节等等大家穿汉服聚在一起肯定特别有感觉!各位可以看一下现在还拥有民族服饰几个少数民族。ps:我所说的复兴是指当今社会下发展中的汉民族,吸取汉服的精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使之成为大家能够接受的新民族服装“汉服”!谓之复兴汉服!实际上我说的复兴汉服本质是复兴民族服饰!感谢各位热心人的精彩回答,鞠躬致谢!知乎是个很好的平台!
按投票排序
谢邀。“穿汉服被看作怪物”,在当今中国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一般意义上的汉服已经在中国消失了三百多年,对中国人来说已经是一个陌生的事物。在辛亥革命之后,汉服也并没有复兴。袁世凯推崇汉服,也变成了和尊孔祭天一样的笑谈。因为它已经失去了原本所根植的土壤。我在这个答案中曾经提到过汉服运动和国内大环境之间的关系:汉服运动兴起于21世纪而非更早的八九十年代,并非偶然。因为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第一代人长大了,他们是中国历史上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代人,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对传统文化兴趣浓厚。所以汉服运动应运而生,成为传统文化复兴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但汉服运动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官方的支持,完全是一场民间的运动。相比之下,祭黄帝、祭孔子等看起来类似的活动,却都是政府支持的,而且规格相当高,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那种行为。比如祭孔大典,动用了上千人在现场诵经,山东省四套班子都敬献了花篮。有一点题主想的很对。如果没有官方的支持,别说什么家家户户着汉服那样的远大理想,就算是让大家见了汉服不诧异,也难以办到。可汉服运动为什么不能像祭孔那样得到支持呢?汉服运动确实也搞了一个大型的祭祀活动,而且通过全国号召,每年都有很多人去参加。这个祭典 不可能不引起官方的注意,毕竟我们的官家是很留神这种集体活动的。正因如此,汉服运动不可能得到官方支持。因为这个祭典叫做:江阴祭祀抗清三公如果仅仅是反清,没人会有意见,TG自己也是反清的嘛。但是能把“反清”和“反满”区分开的汉服党,十中无一。而今天的满族和三百多年前的满族,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民族了。今天的满族甚至不能算是少数民族,他们在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与主体民族无异。从2005年开始,这个祭典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正式。汉服运动在官方那里的评价,也随之越来越低。关于这个问题,汉服运动中的著名人物,已故的溪山琴况很早以前就曾经专门反复强调,剃发易服不是仇恨满族的理由:然后大家看看下面那些个回复:以前有更多的,现在这个贴已经为此删掉一百多层楼了。以前有更多的,现在这个贴已经为此删掉一百多层楼了。为此,汉服吧吧务专门开了个贴:可以去开一下眼界,看看是什么人在捣乱。如果汉服运动主要搞加冠礼、射礼、婚礼、舞乐这些东西,兼以联络海峡两岸、海外华人感情,一定会被认为是进步的、合时宜的。为此,汉服文化周出现了。这是个很好的活动,由方文山总策划,更有周杰伦这样的巨星助阵。注意两人是来自台湾的,这次活动隐隐有些两岸友好交流的意思。就连中国艺术研究院这样的权威机构,都出来提供学术支持。看起来已经很高大上了,2013年、2014年两年都举办得很不错。然后让我们看看这次某些人在现场干了些什么:说他们是民族主义者,真是抬举他们了。我实在分不清,他们到底是汉服运动中的猪队友呢,还是敌对分子请来的反串黑?少数民族反汉服的也有,尤其是在汉服运动早期,还爆过汉服吧,但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我也见过一些满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同袍。如果这种极端分子只是一小撮,也就罢了。哪个阵营没几个猪队友呢?但现实是:没有人游行抵制汉服文化周,却有人游行抵制文化周上出现元清方阵。以上其实只是汉服运动自身局限性的一个标志而已。那个局限性就是: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想从学校、官媒这里直接宣传汉服,是阻力重重的。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汉服运动是无法得到官家认可支持的。在其他方面,汉服运动无可指摘。央视也做过关于汉服的节目,还出过小纪录片:(虽然是以看待猎奇事物的目光……)人民日报的官微今天还刚发了关于汉服的内容:(这个就是旗帜鲜明的挺汉服了)(这个就是旗帜鲜明的挺汉服了)尽管汉服运动已经开展了十年,但目前仍处于早期。如果没有一些偶然事件(比如《非诚勿扰》上的同袍唐迪)起到的巨大宣传作用,汉服运动甚至连现在这样的影响力都不会有。接下来,汉服运动需要的是商家更好的设计和定位,所有同袍摆正心态。现在,甚至汉服党内部都没有统一认识,单是关于汉服的形制应该沿袭还是改良,改良可以改到哪一步,就已经争执了十年还没有形成主流共识。汉服运动的大多数参与者甚至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有些东西是根植于小农经济时代的,而我们现在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工业社会的物力来实现。所以要适当地少谈些情怀。总觉得有什么很重要的观点没有表达出来,又一时抓不住是什么……先这样吧。
我也曾为“华夏有衣,襟带天地”所感动;我也曾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所感动;我也曾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感动。但是当我进入汉服贴吧、进入汉服同袍群时,我发现了汉服“圈”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我用“同袍”来称呼汉服爱好者们。一、过分注重形式。比起传播文化来说,他们认为规整的形制更为重要。“这种影楼装也发到‘汉服’吧来?”、“这是汉元素不是汉服!”喷形制喷八字袖喷影楼装喷发型。我一直以为汉服是载体不是目的,觉得文化是水服饰是杯子。虽说有杯子才能盛水,但是重点依然是水。很多人都误将方法论当成了世界观,说到底复兴汉服只是弘扬文化的方法,而不是它本身就是目的。二、上纲上线。常见同袍喷路人不理解,后以头抢地仰天长叹“啊!我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到底该何去何从?”因为我们汉族人把我们的民族服饰给弄丢了!我们失去了我们很重要的特色!我们应该把它找回来!常有同袍以为,穿上了汉服,自己就成了中华文化的代言人,这也未免太自以为是了。我承认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但这岂是几件衣服能说得清的。有人问:“你穿得是什么呀?你是少数名族的吗?”同袍们就会过于敏感,悲痛万分地答道:“这是汉服呀!你居然连我们汉族的传统服饰都不认识了吗?”也有同袍态度偏激,用受害者的心理看世界,过于敏感。路人说:“我觉得你穿的汉服还是和服比较好看。”若有人敢这么说,简直就是踩了雷区:“呵呵?和服?卖国贼,自己国家的东西不喜欢却喜欢小鬼子的?”其实别人可能根本没有恶意,他们只是想说“衬衫比T恤好看”而已。三、欲将想法强加于人。常有同袍觉得汉服美,就想要规定——逢重大节日 人生重要年龄段穿汉服的!题主这个是温和派,不少同袍都强迫路人理解汉服、热爱汉服、觉得汉服美,更有甚者也爱强迫别人在什么时候必须穿汉服。例如,很多同袍都认为人大代表们要穿汉服参加大会,甚至是普通民众也应当将汉服当作是日常服饰。不过,没有人认为“比起复兴汉服来说,一个人拥有可以自由选择穿什么的权利更为重要一些”吗?很多同袍弘扬文化的本心是好,但是却在复兴汉服上走入了窄巷。今日说着复兴汉服,明日便想人人着汉服。步子走这么大,难道真不怕扯到蛋吗?
简化,还有规范市场。
汉服这一块因为大众对具体规制穿法不了解 奸商往往会乘虚而入 ,同样在古典乐器市场也是这样。
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强行恢复的古习俗只能叫僵尸文化~用某一个样式用来替代文化本身内涵的只能叫形式主义~片面追求某一种形式而不是从内而外的去探索、继承汉文化只能说肤浅~汉服何时能够复兴?当社会需要它的时候~当它能切实承担起某个社会责任的时候~现在还没到,眼看着也到不了……
我觉得首先要有一个按照古制的系统的汉服体系。然后在这基础上才进行改良。
是你觉得特别有感觉,不是所有人
总有些人没事喜欢跳出来大义凛然的告诉别人你们现在做的不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才好。我觉得,题主你还是先入党吧,等混到常委了,再来指导工作也不迟。
第一,形成一个团结的组织,推广汉文化。这是组织基础。小圈子之间互相争正统只会内讧。第二,制定汉服统一标准。结合时代需要,对汉服进行创新(保留纯古代款式)。例如裙不过脚踝,袖口尽量收窄,增加不影响外观的口袋、拉链。第三,去政治化。这就叫“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政治、历史方面的争论交给学术圈,不要把汉服拉下水。没有实力不要出头。不要反朝廷,不要走邪路。警惕借汉服搅混水的野心家。第四,扶持、捐助服装企业生产汉服。并更新技术,使得汉服制作更加低成本。这个时代,文化不市场化,变无法成为流行文化。毕竟小众化不是我们的追求。第五,彻底和儒教划清界限。虚心学习西方正确的文化、思想、价值观。旧瓶装新酒,汉服才能长久。
我只想说,从标题到描述,全篇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二】这个字。真是不忍直视。你这口口声声说着汉服复兴,你扪心自问你对汉服了解多少?不靠百度,它的基本结构都有啥?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都是什么?再者说,现在恢复汉服有必要吗?是人们的迫切需求吗?应该脱离时代环境看问题吗?另外,张嘴闭嘴就是【小日本】不会显得让你更爱国,只会显得你没素质。
谢邀!但是汉服为什么要兴起?大家根据自己喜好爱怎么穿就怎么穿,不是很好么?
关于你们这个群体对汉服的思想我一直无法理解。你说是汉族的传统服装,但是汉族把它弄丢了,所以需要复兴。这个逻辑简直奇葩,中国发展到现在丢失的东西太多,就像现在有无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在丢失,难道也需要一一找回吗?难道社会一直停留在最初才是最好?我承认我也很多非常优秀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在丢失,但是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单说回衣服,人的审美在变,技术在变,材料在变,社会关系在变,衣服也变不很正常吗?国内这样,国外也是这样,你随便百度就可以搜到某些国家百年来服装的演变,难道你也要让他们去找回最初的服装?再说回民族服装,可能你不知道,即使是很多少数民族服装现在也在丢失。我认识的很多传统的少数民族的人,他们现在也基本不会再穿他们的民族服装,或者很少很少穿,即使是他们民族的重大节日,除非是长辈强行逼迫。这个趋势可能好几代以前就产生了。你能说他们数典忘祖吗?这也是一个发展。他们上一辈或者上两辈之前结婚都只能本民族内结婚,但是现在,他们很多可以找任何一个喜欢的人结婚。对了,突然想起来,仍然穿民族服装的好像一般都是一些比较偏僻或者封闭的地区,城市越大好像越少。从某种角度讲,去民族服装化本身就是民族融合的一个体现。我本人绝对不反对汉服,也觉得很多汉服很好看,有机会的话说不定有会出于猎奇会穿着玩,但是不支持强行普及汉服。顺其发展,但是千万别在我面前秀优越感。最后还是切一下题,单纯的汉服复兴建议通过你们群体建立圈子然后一点点吸收志同道合的人就行,越大张旗鼓越会招人讨厌呢。以上。
身为华夏族,你们竟然不穿兽皮,对得起炎黄子孙的称号吗?(严肃脸)[○?`Д??○]
那些人背后有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我也懒得去管,一群现代平民总爱幻想穿着几百年前的贵族形制或是公务员才能穿的服装。他们说衣服只是衣服而已,却要处处说别人哪里不合规矩。可笑吗?所谓的汉服,还伴随有一整套的礼乐等级制度,你随便穿,皇帝都他妈没有了你凭啥穿飞鱼服,你有什么资格?放到今天你得是国安你才能穿吧。我不管,我就随便怎么舒服怎么穿,腰带还是带铆钉的,鞋子是cushe露脚趾布鞋现代工业产物。把自己弄成底层劳动人民的样子,谁逼逼我就砍谁。那些人想证明啥复兴啥管我卵事,我就是觉得交领好看,舒服,无他。人的追求应当是:实现自己的价值,保护好家人,为社区、族群发声,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为了人类文明做出贡献。这几层逐层递进,连前两项都没做到的人去喊什么汉文化复兴我也不评论什么了。今天我就这样出门见小伙伴。我在北京。
华夏文化里 除了唐诗三百首 能有多少人读过诗经,读过老子 读过春秋 了解过华夏文明最璀璨的诸子百家,服饰是对文化的延伸,舍本逐末 此方不可取。 复兴就得多读书。当从服饰上看 女性消费者 亘古常新 源源不断,所以要在保留汉元素的情况下迎合消费者才是正道,复兴就交给时间 这位大师来处理把。
干嘛要复兴,人家赵武灵王还提倡胡服骑射呢。而提倡汉服的是北魏的拓跋宏。
我身为汉族人又被你代表了。
汉服还不够兴吗?朋友圈微博甚至知乎都被刷屏刷烂了,甚至常常有汉服爱好者跑出去站街,都已经做到这种程度了,如果有人不接受,那说明人家真的没兴趣,强迫一个人对一样东西感兴趣,那不叫复兴,那叫精神强奸。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你们有平台呼吁一些事情,没有被压制和掩盖,甚至能够把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集合在一起,就该心满意足了。假如社会中的大多数选择不接受,强行的呼吁复兴汉服只是在忤逆历史潮流,忤逆历史潮流的事情是不会有结果的,省省吧少年。此外不得不提醒一下,汉服爱好者内部自己首先要提高专业素养,我身边也有天天喊着要复兴汉服的无知少男少女们,可你要问他们汉服的服饰结构,有几个能说出来的?当“复兴汉服”被贴上了“脑残”的标签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应该怎样把你们的工作或活动做得更好,而是应该怎么样把病治好。
那不就是江青裙嘛,唐宋元明清都有了,蓝萍女士比现在这些黄汗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1、有优秀的汉服设计师,2、设计出方便穿着且好看的汉服,3、有特别会营销和销售的公司,3应该才是最重要的吧我是一个大一学生,我想学习,可我每当拿起课本就学不下去,每当打开电脑就停不下来,看书时想着电脑,我_百度知道
我是一个大一学生,我想学习,可我每当拿起课本就学不下去,每当打开电脑就停不下来,看书时想着电脑,我
每当打开电脑就停不下来,可我每当拿起课本就学不下去,我想学习我是一个大一学生,我该怎么办,看书时想着电脑
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看进去 在你看不下去的时候 啥也别想 硬逼着自己看下去 坚持下来就可以了 我也经历过你这种感觉 就是硬逼着自己坚持 很有效果!!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打开电脑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用电脑学习,一举两得咯
可我是外语系的。
呵呵,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自己的快乐更重要,劳逸结合,才能随心所欲
踩指压板放松放松也可以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汉服复兴有希望吗?
按投票排序
只要把“我们要复兴传统文化”这种私货去掉,我觉得喜欢翻出来穿穿也没啥不好的。但是往它身上绑一堆意识形态要求就算了。
提问应该改成,什么时候穿着逛街不会感觉到尴尬,或者什么时候穿着坐在肯德基不会被误认为和服而挨打。
好几次在国博见到穿汉服去的,正是夏天,却裹的鼓鼓囊囊,没有丝毫美感,跟逃难的宋兵甲乙似的。估计穿出来很多人驾驭不了,比如穿唐装的老头,有的看起来就立马精神奕奕,有的和穿着寿衣似的。。。再说也应该丢掉一点身上的包袱吧,不然和不肯剪辫子的人有什么区别T^T
目前汉服宣传的定位有问题···日常穿来说基本上属于核心圈儿了,要是想推广的话还是最好将汉服定位为礼服·····
如果“复兴”的意义是汉服作为人们日常服饰之一,那是彻底没希望了。如果说是在各景区经常看到汉服爱好者在拍照,还经常有各种新闻时不时恶心一下人,那汉服已经复兴了。
这取决于 你怎么定义 汉服复兴了~如果 所有人都和古人一样 穿衣打扮~才叫 汉服复兴的话~那我负责的这是永远不可能的~如果是 大家都知道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然后
节日时会当做盛装出来穿我觉得 虽然 难度很大~但是 尚有一定可能~
拔出萝卜带出泥,烂泥巴咋也洗不净!只好丢掉萝卜。泥巴还要说话,你这个忘记祖宗的家伙,怎么不吃萝卜!!!烦人的泥巴,就是因为你们,我才不能好好吃萝卜!!!好吃的果蔬这么多,为啥要吃一嘴烂泥巴?等到泥巴与萝卜分了家,大家快快乐乐吃萝卜。
没希望,但有一个办法,让你们的大大穿一下。Cos什么的退下吧,区别比淘宝同款和专卖店还要大。拿和服来说,你去看看制作的纪录片,去看看太贵了节日很多人是租的。
只要还有人认为陈朕冰是汉服先驱就没希望
看完了所有评论,说说自己心中的答案吧。第一,先从“汉服”应该怎么理解说。是“汉族人的民族服装”?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服装”?如果是前者,片面地看,我们今天穿的衣服不就是以汉族人民为主力,随着历史的变迁,一步步变革演化而来的?那么“复兴”又从何说起?如果是后者,又出现了矛盾之处,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服饰,这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仍然没有因同化而消亡。“复兴”是要全国人民统一穿上汉服?悄悄说一句,肯定有人不乐意。即使为了民族团结,所谓的“复兴”也是难上加难。第二,从“汉服复兴”的意义上来说。我也是由粉转路人的那一类。想当年上学的时候,把“汉服”研究了个遍,自己学做了一大堆,还经常穿着出去拍个照,觉得内心无比自豪。但后来工作了,结婚生子,逐渐就把这些东西压了箱底。想想原因,说白了就是一不方便,二没信仰。“汉服”作为日常着装,肯定是不可能复兴的,和古代社会相较,我们的生活节奏和方式都截然不同了。如果都带着批帛挤地铁,那事故肯定频发;如果穿着长袍跑工地,肯定有很多危楼;如果扫着宽袖打字,效率就不用说了…现代生活不是只有竹林小径和微风徐徐的,而我们,也没有在男耕女织。有人说那可以作为礼服,就像日本定位和服、韩国定位韩服一样。我们在节日的时候穿来庆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走个秀过把瘾之后又能留下什么?我知道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朋友,都在自己民族的节日里精心装扮参加盛会,虔诚而充满喜悦。我有个回族同学,即使在大学宿舍里,他也在开斋节那天遵循习俗而过,穿着体恤牛仔裤在自己的床铺上礼拜。而那些参加“成人礼”的“同袍”们,可有多少人愿意在除夕的晚上净手焚香祭拜祖先?或者能在饺子里认真包上铜钱,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给族人长辈磕头拜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第三,从“复兴”的方式来说。前面有位答友说得好,总有一部分群体,硬是快把“复兴”搞成了“复辟”。纵观各大贴吧论坛,无处不是“我大汉族至上,大汉服至美”的论调。因为清朝末年的屈辱史,就摆出硬要把一段时代性的服饰变革从历史中抹杀的样子,四处招摇攻击,而非公正、客观地宣讲历史、看待变革、传播文化。这些人每天挂在嘴边的就是“制式”“礼仪”之类,而一旦有人破坏了他们眼中严格的“制式”,于是他们也就不再要“礼仪”。穿旗袍的人成了“民族走狗败类”,长得胖的人穿了汉服就是“矬X”。谁在褙子上加了条花边或者领子上装饰了流苏,便是莫大的侮辱。每当看到这类人,我总会想,第一个把高领改为低胸的人,或者第一个用钮扣代替系带的人,都已经被喷死了?这类“高大上”团体的存在,只能把普通人推离汉服,更别提复兴。有同种信仰的人们,即使不称为“同袍”,仍然可以一条心。
当然有希望,已经成为中国cos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謂『漢服復興』,其實有三個意思。一是傳統漢民族服飾的一些特點、樣式、工藝乃至禮儀的『復興』。如果是跟現代生活相結合,有限度地應用,我覺得挺好噠。但不幸的是這口號用了宏大的『復興』一詞,那麼只好說抱歉,沒希望。二是商業宣傳,無非有人做這個生意,王婆誇瓜而已。真做得出來有模有樣的,也算得他『復興』了,可是世態人情往往不遂意,拿大口號押你掏錢的,往往是左右都分不清的蠢貨。第三個意思重點就是『復興』,要復興的也不是漢服本身,而是借漢服,搞運動,『復興』一些荒誕不實的想法。簡單說,就是想詐屍。除了第一種情況還算有點意思,第二是要騙你的錢,第三是要騙你的人。你管這叫有希望?
大学期间曾一手创办了我们学校的汉服社,也算曾经热衷于汉服复兴运动。现在已经退出了所谓的圈子,不再参加活动。
说道汉服复兴,不敢自称元老,但毕竟折腾了六七年。来说说我的感触吧。
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接触到汉服和汉服复兴运动的,这些也都不重要。但我一直记得“汉服复兴”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句宣传标语: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当时年纪轻轻,被这句话燃起了激情,觉得华夏复兴正待我辈。于是开始了我轰轰烈烈的经历。从最初不认识一个同志,到后来在大学结交了一些同好,一起创立了汉服社。虽然过程极为心酸,不过想想这也成为了我大学做过的为数不多可以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总觉得自己为华夏复兴出了一份力。
参加汉服复兴的这几年,从最初别人口中的“古装”,慢慢的得到了“汉服”的正名。觉得大家的努力还是有成效的。最初,也秉持着“汉服同袍”一家亲的思想,经常会参加一些联谊活动,久而久之就觉得这些联谊无非就是吃吃喝喝忧国忧民的中二少年聚会,慢慢参加活动就少了。很多时候大家在一起聚会只是单纯装逼而已,比如卖弄自己的国学知识,比如自己的家国情怀。
记得有一次,在博物馆里,见到了一个少年和一个老大爷在争吵。老大爷说:小伙,你怎么穿的是古装?小伙义愤填膺的说:你是汉族人么?老人说是。小伙说:你不配做汉人,因为你连自己的民族服装都不认识。我拍了下少年的背,说同袍,公共场合注意秩序。小伙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点了下头就没再说话就去看展览了。后来,又经常见到一些“同袍”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去解释直接开喷,还有一些年轻人觉得我穿汉服我牛逼,你不穿汉服你不知道汉服你傻逼,自恃高人一等。慢慢的自己开始思考自己当初参加汉服复兴的目的。
诚然,现在的同袍之中,有很多很年轻的少年们。他们可能是阅历不够,也可能有的只是一片丹心。但有时候正是这些热心的青年反而让这个团体蒙羞。很多时候,当我看到他们的某些言论,作为一个同袍都觉得反感,更何况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会对这个群体产生很多的误解。
在参加汉服复兴的这段时间里,也遇到了一些很有思想的人。他们并没有向我这样浪费时间去参加活动去宣传。他们有的在研读经史子集,有的在学习琴棋书画。认识他们的人,知道他们是汉服复兴的支持者,而且也会深深的被他们的修养所折服。
如@李喵喵 说的,一件衣服,不要加入什么意识形态。这个观点我觉得是有些片面的。汉服复兴,最初并不是为了一件衣服。“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最早参加活动的同袍们都是一群致力于传统华夏文化复兴的有志青年,他们只是选择了汉服这个最简单最容易引起关注的载体而已。如果仅仅是一件衣服,那么我觉得有悖于汉服反复性的初衷。
可能在汉服复兴群体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那就是这只是单纯的一件衣服;或这件衣服只是一个宣传途径,通过复兴华服来为华夏文化复兴做宣传和准备。我是第二种观点,所以我不敢苟同现在一些中二同袍们棱角分明针锋相对的观点。也因为这样,我和这个圈子分道扬镳。我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
我曾为汉服复兴做着自己的努力,最终我却退出了这个圈子。并非我已经放弃了汉服复兴,而是我觉得一件衣服而已,它承载不了整个华夏文明;而汉服复兴也并非单纯为了这件衣服,大家是想借此在复兴汉服的同时宣传传统文化。别让这件衣服承载太多,也别让这件衣服如此浅薄。
汉服虽然不适合日常穿着,但作为特定场合如生日或结婚时的礼服却相当不错,毕竟现在流行的“唐装”其实是清朝的马褂,看上去毫无美感还会让人联想起屈辱的近代史,旗袍则对气质有很高的要求穿不好就有风尘气。至于有人担心汉服复兴会造成大汉族主义,我只想说真正有大汉族主义的人不可能因为几件衣服就改变自己的观点,同样没有大汉族主义的人也不会因为汉服普及就成为大汉族主义者。
汉服应该复兴皇明时代的衣冠,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
去年的这个时候创办的汉服社团,以同袍自居,也是三句不离汉服,到今年这个时候已经想退“圈”了。汉服文化自然是没话说,但是我个人觉得“同袍”这个群体在给汉服复兴设置很多的障碍,增加负面影响。觉得这个圈子不太宽容,看谁都觉得没读过书,别人穿什么都要觉得形制不对,实际上秀衣党或者皇汉党要比真真正正踏踏实实读书考据的人多得多。很多人对汉服开始有兴趣开始好奇,可能都是因为被外形吸引,觉得好看,才来看。但是有多少人能受得了一张口就被劈头盖脸地说“这不是和服是汉服!!!“你去看看你身份证那个‘汉’字就知道了!!!”?我不是说这些话不对,它们是正确的,我只是觉得这种不耐烦的方式会吓走很多人。汉服要复兴的话,个人觉得这个圈子必须团结和开放起来。不喜勿喷。
汉服?呵呵……几年前就接触过那个所谓的汉服圈子,说实话,一群装逼犯而已。其中真懂汉文化的人没几个,大部分都是跟着穿然后装逼,秀优越。哦,其中骗炮的也有……而且不少。不展开说了。
破题。我们定义一下,汉服,按照汉服吧的定义,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式。秦汉,唐宋,明。按汉服吧的铁律:形制要对!复兴……是指作为常服。诶或是礼服?先说礼服吧,如果是APEC、奥运会这种场合,绝对不可能穿汉服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穿汉服简直就是引起政治动荡。而且古人之所以有形制,是因为它要分尊卑,别贵贱。一品官穿什么,九品官穿什么,乐师穿什么颜色,商人穿什么颜色都定好了。现在没有这种政治基础,那么汉服只能做考虑常服,或者全国人大的时候做礼服穿穿?我觉得,汉服男装部分想成为时兴的常服实在太难了,因为,不好看+不方便,而且现代人基本短发,没有帽子,如此一来汉服男装的上身效果远逊于西装、衬衫、T恤,汉服男装想要做常服只能走改良的道路。女装倒是可以,毕竟女装变化较大且进入唐朝后转为修身剪裁,又不缺飘逸风雅之感,而且妹子们扎个马尾还是可以的。市场说话,目前淘宝上卖的比较好的也是汉服女装。不明白汉服具体服式的同学请戳,顺便点个赞吧~如果是要做礼服的话,我们来数数哪些场合可以用……全国人大……不要想太多。民俗节日可以。还有可以开发的项目,比如成人礼,婚礼,毕业典礼等等。这个看起来还说得通……问题是,服装往往伴随着文化,你想复兴汉服又得复兴古礼。礼仪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大多数所谓汉服爱好者对礼仪都没有兴趣,往往对“接袖”特别感兴趣,无言以对。总之,汉服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部分绝对会被淘汰的,各种仪式有可能推广,但是因为现在汉服爱好者之间都在互相就形制问题争吵,而且不太关系历史,礼仪等能和汉服有关联的文化内容,想推广,普通路人怕是看不上啊。
你穿汉服到街上采访10个人,有7个人说好看就有可能复兴。
1.“汉服”是个伪概念,宜用“中华传统服饰”2.社会变了,以传统服饰作为常服的环境没有了,不可能有“一模一样回到过去”的复兴了。2.但是传统服饰的裁剪方法、花纹装饰乃至设计理念有可能用在现代服饰当中,甚至一定意义上的传统现代混搭,乃至传统服饰作为特定亚文化的礼服,都可能会出现,这个意义上的复兴,还是有指望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服能复兴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