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道教经书《元始度人妙经无量上品妙经》

道教经书的作用是?_百度知道
道教经书的作用是?
提问者采纳
我不相信它存在会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持否定态度,都有人相信那些东西,正所谓无风不起浪,聪明人一想就会明白,有些事,2000多年过去了,而且皇帝是比较重视的,有些关于风水之类的虽然被弄成了迷信,导人向善这就是正与邪的区别道教佛教的经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相关专业回答
由于道教内容庞博和宗派不同以及研究道教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因此很难划定,在此.仅就道教的一般情况而言。
在道教经书中《道德真经》又称《道德经》主要论述“道”和“德”两个名词的涵义.强调“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从而展开道家的哲学思想。
《老子五千文》或《老子》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阐明其宇宙观和人生观,同时包括道家修养方...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仅供参考、劝善积德、高真传记,主要可以分为思想论述、日常吟诵等您好、修炼方法,道教经书有很多种类
由于道教内容庞博和宗派不同以及研究道教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因此很难划定,在此.仅就道教的一般情况而言。 在道教经书中《道德真经》又称《道德经》主要论述“道”和“德”两个名词的涵义.强调“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从而展开道家的哲学思想。 《老子五千文》或《老子》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阐明其宇宙观和人生观,同时包括道家修养方法的原理。道教的一切教理教义均由此引申而来,井区加以宗教的仪式进行包装。特别是道教的修炼学说.与此经有直接关系。另外由于老子学说出于交官,其中阐述了大量的治国之道.因此历代统治者均格其作为治国宝典,中国封建帝王中先后有四家皇帝亲自为之作注。 《南华真经》即《庄子》继承了《老子》“道”的哲学思想,并且进一步敷演发挥。特别是将老子所述的长生...
道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仙剑》中蜀山弟子唱念的那几句:人道渺渺,仙道莽莽…………是杜撰的还是出自道教经书_百度知道
《仙剑》中蜀山弟子唱念的那几句:人道渺渺,仙道莽莽…………是杜撰的还是出自道教经书
提问者采纳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 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爽。 悲歌朗太空。唯愿仙道成。不愿人道穷。 北都泉曲府。珐骸粹缴诔剂达烯惮楼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 断绝人命门。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 束诵祅魔精。斩馘六鬼锋。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选自《道德经》的【仙凡天录 之 仙道经】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鬼道乐兮,当人生门;
仙道贵生,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
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
唯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穷;
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
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
束诵妖魔精,斩魄六鬼锋;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佛家有六道之说,人道,鬼道,仙道是六道中的三道。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劝戒人们:正确的道路往往是扑朔迷离的,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选择时要慎重考虑,不要选错道!鬼道代表的是歧途,歧途开始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但越走你就会发现它越邪恶,妖魔鬼怪群魔乱舞肆意而为。而仙道和人道刚开始感觉真的不好走,给人很迷茫的感觉,但越走你就会发现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越加显示了你...
作者不详,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一名《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也有简称《无量经》的。道教重要的经书。道教灵宝派经典。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葛巢甫等人所编集的《灵宝经》之一。讲述元始天尊向十方天真大神、上圣高真、妙行真人、无鞅数众说经的故事,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之旨。该经后来被奉为众道经之首,在《正统道藏》中排列第一。唐、五代道士闾丘方远称《灵宝经》“都五十八卷,其经旨在此《度人经》中”。
我的回答简单- -。【道教经】。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仙道莽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道教《五斗心经》《五斗真经》这两本书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_百度知道
道教《五斗心经》《五斗真经》这两本书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
中斗经合集、《 太上说东斗主算护命妙经》、东、《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五斗经为五本道教经书的合称,五本经书为《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西五斗真经即是北。再有《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南、《 太上说中斗大魁保命妙经》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心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道教经典_茅山道院
欢迎访问茅山道院文化网!点击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元朝《茅山志》道山册内列有数百种上清派经书,由于年代久远,散佚众多,现在,《正统道藏》和其他书籍中收录有茅山上清派经书情况。茅山最早有记有志是宋仁宗嘉v中(1060年)前后,句容县知事陈倩修《句曲山总记》;元朝张天雨著《茅山记》。这两种志书,因年代久远,屡次战乱,均皆亡佚。现存的有元代茅山上清派第45代宗师刘大彬撰《茅山志》,还有清朝笪重光重修本《茅山志》,其中元代《茅山志》收入《正统道藏》。
(一)《三茅真君加封事典》
此书为宋理宗时张大淳编。此书编于丁卯(1267年),序由张大淳撰,编成此书,&以彰三君之灵异&、&朝圣之尊崇&。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所录告敕、表状、祝文及所赐仪物名单;下卷礼醮科仪、谢表、进碑表。此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见文物出版社等出版《道藏》收入第3册第88页)
(二)《九天三茅司命仙灯仪》
本科仪用于供奉三茅真君。三茅真君&纠仙凡之功过,掌生死之权衡&。茅山宗信徒若按法选择吉日,点照仙灯,虔诚启奏三茅真君,焚香诵经,即可消灾解厄,保命长生。本仪出自元末明初。此仪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道藏》第3册第406页
(三)《三茅帝君宝忏》
《三茅帝君宝忏》又称《茅山帝君宝忏》。简称《三茅宝忏》。该经元《茅山志》无记述,推测为元朝以后出现的道书,其与柳守元编撰的《三茅真君法忏》不同。其经卷首题曰&民国第一甲子(1924)孟夏月&,即知此经版本情况。卷首忏序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南林蒋大治作。《三茅宝忏》包括《三茅真君诵义》(八方神咒等)、《九天灵宝金华冲慧度人保命茅真君真经》、《三茅真君宝诰》、《三茅真君垂训文》、《三茅真君圣号》等篇目。《三茅宝忏》卷末附有公元1877年张鹤峰后记,主要叙述他自幼在茅山元符宫隐仙楼出家,受业于师,他经常听师傅说:&经忏中惟《三茅真经》、《三茅宝忏》,乃应化真君得道之源,道教中第一要宗也,须朝夕虔诵。&他还说原经忏早已失传,因自幼熟读《三茅真君宝忏》,凭借记忆抄写数卷,以续道脉。
《九 天灵宝金华冲慧度人保命茅君真经》简称《三茅经》。经中称赞元始天尊的法力,悟道众生要驱除贪、嗔、痴三毒,清静心灵,纯真自然,具备赤子之心,才能心与 道合,与物相通,经中警劝大地众生,作善是福,行恶祸临。&吾巡九天,监临万国,善纪青编,恶纪黑籍。&并劝天下信士,守虚养神,离诸红尘,立志修真。
《祖师九天司命三茅真君灭罪宝忏》简称《三茅忏》。忏文卷首是三茅真君圣号以及句曲山真君、仙官、帝君、道君、真人、神o等尊神名号。称句曲山&脉通地肺之天,实上圣之玄居,乃真仙之福地&。次述谨按真科,焚香谢过,伏念求忏悔平生以来过失,奉诵真经,如对圣前,一心忏悔,祈愿三茅真君,随机赴感,罪灭福生。
《三茅真君垂训文》讲述太虚之中一气流行,灵而有性,人物均禀赋了道性。若常心息相依,神气相合,即可与道合一。同时,在修道的过程中,要多立善功。反之,虽明理修真,却有不顺境遇阻碍修真。由此可见,立善功在修道中的重要性。
《九天灵宝金华冲慧度人保命茅君真经》
尔 时茅君及诸仙曹,在玉清宫中宝珠之内,得受元始天尊妙旨。是时,山海藏云,林木献瑞,十方诸天,各驾狮象凤鸾,浮空而下。三界四府,神将天兵,百千万亿, 各各仗剑持斧,围绕法轮,幽明朗彻,超度洞玄,梵气旋箕,灵风郁秀。演书丹篆,字各一丈二尺,字吐金光,焰含五色,照满无极世界,光中无碍,一时十方诸 地,善恶男女,川泽丘陵,山河草木,飞潜跃走,蠢动含灵,有情无情,光中复现种种金莲,莲中道化太和真一之气,度接群盲,所有众生,十方烦恼冤障,一切果 报因由,皆令荡除,及诸酆亡魂,所受罪业,尽蒙释放。承斯道光所及,三邪驱逐,八识消灭,淆淆纯纯,妙合无伦。杳杳冥冥,性归虚湛。得此慧力,守魄炼精, 止念涤情。养无相体,入七宝镜。有无相通,物我相同,其往无在,其来无从,妙化太极。天地赋形,二气混合,无为之功,无为气化,气化精灵,精灵神固,神固 形存。阳升阴降,包含太空。阴阳互合,胎孕以生。赤子之心,抱元还真。返虚复静,气驭形神。形动神静,与道相通。谷虚应声,心虚应神,神虚应气,气虚应 精,虚极则明,明极则莹。超乎精神,而无死生。道非有心,有心气更。道非无心,无心邪侵。静默厥中,神无丧倾。希夷忘形,归我之宗。浮沉恍惚,渺漠如云。 一阳变化,充溢氤氲。阴复生阳,阳复生阴,流戊就己,变化无穷。运筹斗柄,万怪潜踪。回光混合,万神仰恭。精从内守,气自外生。以气驭精,可以长生。取二 候奥,合一元功。今之世人,任幻飘蓬,财色种种,恩爱重重。五贼外染,七情内攻。耽荒炽欲,贪恋昌荣。吾因凡念,遂列朝簪,忽然顿悟,弃职修心。窒欲以 静,幸遇元君,授道降魔,炼丹保生,玉符护体,金章服荣,名留仙府,位充真君。十万天兵,侍卫我身。慧光朗朗,冲透幽昏。玉清简, 玉皇侍晨,社令九州,掌执雷霆,岳渎功曹,尽属枢衡。怜诸世苦,夕死朝生,五浊恶染,三涂罪征。不识轮回,随心造营。吾核善恶,法令严明。神有过愆,降秩 天廷。人有罪恶,削夺寿龄,减除衣禄,殃及子孙。若神有功,奏报加升。若人有功,紫府标名,鬼神密佑,所愿咸成。人心合圣,正大光明。仁义溥博,忠君孝 亲。损己利物,济苦怜贫,福资三涂,恩及四生。积功累行,布德修心,必加纪录,申奏超升,职居天府,拔出尘蒙。若人奸佞,忤君逆亲,专行酷暴,不念困穷, 阴谋暗险,玩蔑天民,杀害物命,忍殄生灵,天符抄纪,夺禄诛魂,水火疾疫,灾体殃身,重罚雷府,馘斩分灵,永堕地狱,难出苦沦。人心机巧,神目昭明,阴报 不错,罪遗后昆。世人学道,必正天君。心不暧昧,道自来臻。吾巡九天,监临万国,善纪青编,恶注黑籍。神光朗照,遍满覆载。人有私心,天无曲宥。欲修吾 道,先除障欲。以谄事神,神不降福。普劝人天,晨夕警惕。守虚养静,天亲有德,默受玄微,拔尔火宅。谛听坚修,吾降咫尺,土地城隍,随在护守。信受奉行, 恩及三宥。九天灵宝金华冲慧度人保命茅君真经。终。
(四)《三茅宝卷》
此书一名《三茅帝君宝卷》,一名《三茅帝君宣化度世宝卷》。分上、下两卷,未署名,为清朝流传于世的道书。民国时期,茅山九霄宫滕瑞芝在卷首序言说:&此卷字字朴实,苦心点化,乃有益世道之书。&此书原由上海宏大善书局印刷于民国12年(1923年)冬月。下卷收有茅山灵验记与灵验妙方190方,为中草药方剂。该书以三茅真君修道故事为依据,劝人存心修善,孝敬父母,立功积德,修成正果,逍遥快乐。其书特点通俗易懂,容易被一般信众接受。
(五)《度人经》
《度 人经》,全称《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又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经文卷首说,道言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 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妙,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回十过,以召十方无量度人天尊。道言,即太上玉晨道君、灵宝天尊所说经法;始青天中,即东北之天;碧落空 歌,火之象;大浮黎土,土之象。经文主旨是说,元始天尊初降清微,示现宝珠呈瑞,内纳诸天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并以玉宸大道付授道君。元始天尊高居 九天,默运宇宙,有十种不可思议的功德,且倡导&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道旨,强调仙道贵生、贵实、贵度。经中说世间&保真者少,迷惑者多&。赞颂《度人 经》上天所宝,秘于玄都紫微上宫,依玄科四万劫一传。若善男信女,斋戒奉真,依戒律告盟十天,然后才能诵阅宝经。从元始天尊说经的法语中,可知其无边的智 慧。元朝陈致虚《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认为,此经有道用,有世法,&道用者,依之修行而登仙;世法者,精勤诵念而求福。&又说:&灵宝者,此 玉晨道君受元始玄一之气化生,位尊灵宝之号。无量度人者,元始天尊自浩劫以来,化生诸天,生成万有,世人由之而得度者,算喻莫及。&
《度人经》被后世修道之士奉为万法之宗,群经之首,并列道教经书总集《道藏》卷首。经中还阐述宇宙的生成,并施教度人;举陈消灾、辟邪、镇魔之方,以尽祈 祷济度之用;论保形养神,长生成真之方。
(六)《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本经简称《玉皇经》、《皇经》。全经分三卷五品,卷上为《清微天宫神通品》,宣示玉皇大帝分身化形,大显神通,为十方演说清静解脱之道,并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宫法会演说玉皇修道证真经过。o
&&&(七)《玉皇宥罪赐福宝忏》
本 忏题&雷霆猛吏都督辛汉臣著&为宋代始尊奉的雷神。另外,忏中多次提及的&昊天玉皇大帝&,为宋徽宗赐封玉皇的尊号。此忏为弟子上奏三清三境天尊、昊天玉 皇大帝、圣父圣母、至圣至真等以求平生悔过忏罪,消灾护福。宝忏内有忏文八章,各章格式相似,主要赞颂玉皇大帝功德,表达虔诚心愿,恳请诸帝诸圣,宥罪赐 福。
(八)《黄庭内景经》
茅山上清派认为,《黄庭经》为茅山上清派第一代宗师魏华存元君传授。《黄庭经》分《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及《黄庭中景经》。简称《内景》、《外 景》、《中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黄庭经》无内外篇之分,《内景》与《外景》就其思想内容来说,大体一致,只是《外景》较简约。
《黄 庭经》重在存思黄庭,炼养丹田。关于黄庭,梁丘子说:&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人,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 庭。&陈撄宁《黄庭经讲义》说:&脐内空处,即黄庭也。&自古以来,道教炼养家十分重视《黄庭经》的玄理,很多修士把《黄庭经》作为学修并进的重要道书, 认为是必修的课程之一。
(九)《黄庭外景经》
&该 经又称《太上黄庭外景经》。李涵虚祖师说:老君常念玉文,尝即内景删繁就简,作为七言,仍然取名黄庭,别名题外景,内外乃前后之称,非指身中内外。以第一 章为例,太上以虚无为本,上下前后之间,其中有一虚无圈子,人能守此呼吸深入丹田,养他家玉池中先天至清之水,以灌我家灵根,灵根固则丹基立矣。其经《道 藏》收有数家注本,清朝李涵虚祖师以丹霞、青霞二元君秘本作注受到好评。
(十)《上清大洞真经》
该经为茅山上清派古传之本,此经列上清诸经之首,是上清派最根本的经典,又称《上清大洞真经本十九章经》、《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三天龙书》、《九天太真道经》。简称《大洞真经》、《大洞玉经》。传东晋兴宁三年(365年) 魏华存元君和上清派仙真降授茅山宗师杨羲。卷首有茅山上清二十三代宗师观妙先生朱自英序,同时还有茅山上清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校勘。朱自英说:此经之作, 乃自玄微十方元始天王所运气撰集。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义序》中说:&南极紫元君降授清虚真人,清虚真人传授南岳魏夫人曰:子自不在山中隐身清斋,虚 中吐纳者,则《大洞真经》不可妄读也。&魏华存元君传此经于杨羲宗师后,杨又传许谧。因出杨羲之手书,故今人所说撰作者可能为杨羲。此经是东晋后期出现的 一部重要的道经,奉此宝经者逐渐形成了道教上清派。此经三十九章,又称《三十九章经》。据称上清三十九帝各著经一章,认为上天之神与体内之神是相沟通的, 精思修持,可以相互感应,以致天真下降,与体相契;此经主张存思诵经,咽津服气,微祝书符,集诸法于一体,由此反映了上清派众术合修的炼养法则和修道途 径。此经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2003年,华夏出版社出版《中华道藏》收入卷首。
(十一)《真诰》
《真 诰》系晋代扶乩降笔,由杨羲、许谧等书写记录,先由顾欢撰订,后陶弘景重新搜集叙述,并略加注解而成书。《真诰&翼真检》说:&真诰者,真人口授之诰也, 犹如佛经皆言佛说,而顾玄平(顾欢)谓为《真迹》,当言真人之手书迹也,亦可言真人之所行事迹也&(卷19页)。陈国符《道藏源流考》认为,《真诰》卷1 至18,确为晋人撰述,卷19及20为弘景所述,此说有待进一步考证。《真诰》全书分为7篇:运题象第一,甄命授第二,协昌期第三,稽神枢第四,阐幽微第 五,握真辅第六,翼真检第七。经中多述早期上清派天神真人仙妃来往天上人间,阴曹阳界,给道徒传授明道修玄之理,或说理以论道,或赠诗答赋,或指明修炼方 法,并详述上清经传授源流,是早期上清派各种方术的集大成者,对后世道教影响深远。《真诰》的修真方术以存神守真一及胎息为主,即存天神与己神合而为一。 同时,兼服气、服符、诵咒、辟谷、食药、步罡、朝斗、守戒、行善及按摩等。由此,可知茅山上清派早期修炼之道是诸术同修,这有别于其他道派。
&& (十二)《登真隐诀》
《登 真隐诀》陶弘景撰。据《华阳隐居传》及《茅山志》卷9《道山册》记述:《登真隐诀》24卷,今本只3卷,大部分已亡佚。刘师培《读道藏记》说,《道藏》里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及《上清三真旨要玉诀》疑皆本书的缺卷,可备查。该道书卷首题《玄洲上卿苏君传诀》,卷中为众真受诀,有云林夫人、紫微夫人、南岳夫 人等。卷下为诵《黄庭经》法及《入静》、《章符》、《请官》三章。此书系杨羲、许谧所书,陶弘景就诸降笔,编撰而成。此书主旨倡导修真之士若要成仙,须得 道家秘诀,习其诀者,当循序而进。守真一之法,佩真符五年,与真一相见等,言人身头有九宫,明堂为九宫之首宫,洞房为二宫,并为三一尊君栖息之所;众真受 诀主要是存思、内视、服气、服符、诵咒及日常养生起居叩齿、咽津、摩面、理发等法;《入静》、《章符》、《请官》3章,传正一真人口诀,即天师道治病、制 鬼之要言,主张为人治病先须入静,再上章请神君官将,驱邪消殃,解除百病。
&& (十三)《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真灵位业图》以图谱形式,按天界位次及地上品位,将上清诸神排列为七个阶层,每一层都有一名主神排列于中位,其余尊神分别排列于左位右位,总称玉清三元宫。
第一层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原按:右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以下道君,皆得策命学道,号令群真,太微天帝来授事,并不与下界相关白,九宫以上上清,以下高真仙官,皆得朝宴焉。)以上诸神29位。
第二层以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主神的上清诸神10位。排列有魏华存、许穆、许等上清派宗师。
第三层以太极金阙帝君为主神的太极金阙诸神8位。排列有徐来勒、葛玄等灵宝派所尊的仙人。
第四层以太清太上老君为主的太清境诸神17位。排列有以张道陵为代表的天师道所尊的天师。
第五层以九宫尚书为主神的天宫仙宫6位。
第六层以v禁朗定录真君中茅君为主神的地上仙真17位。
第七层以酆都北阴大帝为主神的阴曹诸官88位。
由此,经陶弘景排列上天至地上天神地o次序后,显然成为一个统属明确的真灵谱系。同时,也从中反映了茅山上清派神灵崇拜体系的大致情况,但在三清尊神中,元始天尊居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之上。另《真灵位业图》以图谱形式,列举上清派所奉神灵仙真名号,陶弘景排列了上天至地上天神地o次序的真灵谱系,反映了道教信仰众多神灵的大致情况。
&&& (十四)《养性延命录》
《养性延命录》陶弘景编撰,收集了上自黄帝、神农以来,下及魏晋之际道家养生至理。全书分上、下卷,上卷为《教诫》、《食诫》、《杂诫祈禳》;下卷为《服气疗病》、《导引按摩》等,书中多言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方。上 卷主要讲养生之道,以《神农经》讲&食药&、《道德经》讲&养神&、《庄子&养生篇》讲&养生&等,指出:&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主张养身在动,养 心在静,提倡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喻养生的道理,指出清心寡欲,知足常乐,少生烦恼,保持良好心态,即能长生 久视。下卷主要讲保健之道,阐述&服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认为服气调理精神,则疾病不生,导引能气 顺,保气能得道,按摩能舒筋活血。通过一系列修炼,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百病、长寿延生的目的。
(十五)《周氏冥通记》
《四库全书》本作《冥通记》,题梁周子良撰。明朝胡震亨、毛晋合订本署陶弘景撰。本书四卷。卷1有陶弘景呈梁武帝关于此记的由来。文中体例与《真诰》相似,有人认为后人假托周子良撰。书中有周氏传略:周氏即周子良,河南人,寓居丹阳。南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年)生,年12即为陶弘景弟子,受经符图。19岁时忽通真灵,常在梦中或独自与神真相见,并密受冥旨,其于梁武帝天监十五年(516年)去世,年仅20岁。此书主要记述其与神真交往接谈之事,记载神真之告诫及授经等事,前3卷记24事,卷4记通灵诸事目录。书中记述有保命府赵丞、茅君兄弟、中岳仙人洪先生、女仙李飞华等数十人。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文物出版社等出版《道藏》第5册第518页。
(十六)《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唐司马承祯撰,简称《消灾护命妙经》。颂为五言四句,颂中直指心源,倡导&心源是元始&、&真性号神王&。强调真性即是天性,人人自有,不须外求,清静六根,即可达到忘形恍惚,进入人我两忘的境界&&神鬼不能窥。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
&(十七)《道德经》
&《道德经》为道家和道教重要经典。道教尊称《道德真经》。道德经》的作者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据《史记》记载,老子为春秋时期周守藏的史官。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道教推崇河上公《老子章句》。
(十八)《阴符经》
&&& 《阴符经》旧题黄帝撰。《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收有20种《阴符经》经注,其中题《黄帝阴符经三皇玉诀》最为精妙。其经为道教最重要的经书之一,是后世修道之士日常诵习的经书之一。《阴符经》全文300字, 分三篇或三章。上篇言神仙抱一之道,中篇言富国安民之法,下篇言强兵战胜之术。三篇又分别简称演道章、演法章与演术章。道教认为,《阴符经》的宗旨是在论 说宇宙的生成和修炼养生的法则。即如何使人掌握长生久视的奥秘。《黄帝阴符经集解》说:&阴者,性之宗;符者,命之本,此阴符之宗。内以修身,外治家国, 包罗天地,总御群方,古今得道仙真,皆因此义,以至于无为矣。&
曾为此经作注的修道之士有宋朝王道渊、任照一,元朝刘处玄真人等。今天,道教界仍然很重视《阴符经》,认为它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经。
&&& (十九)《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据道经记载是东华帝君所授。现传《清静经》注本有杜光庭、王道渊等多种注本。《云笈七签》卷17收 录《清静经》题曰《老君清静心经》。注本中,推崇水精子增注的混然纂图本。混然子即王阶,一字道渊,善于教化世人归真,为著名高道,其注《太上老君说常清 静纂图注解》,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全真道兴起后,修真之士极为重视《清静经》,如金代侯善渊真人、元代李道纯真人等均为真经作注,弘扬道法清 静之旨。道教清修之士,以此宝经作为早晚必诵的功课之一,被收入《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里。所以,《清静经》能十分广泛地在道教界和社会上流传和诵念。此 经旨意是在阐发大道运化和清静之妙,认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若人效法天道,清静身心,排除杂念,不生妄心,守静内观,自能与道相合。同时,经中 强调清静为入道之门,坚持修真,在大道慈爱的感召下,&为化众生,名为得道&。归善向道,出离生死,即是该经的主旨。
(二十)《抱朴子》
葛 洪著。其书对战国以来的神仙思想作了系统而全面的总结,是集诸方术之大成者,在中国道教史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抱朴子》内篇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 生延年,禳邪却祸&;外篇讲&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他提出道的本体曰&玄&,视玄为自然之始祖,玄和道一样,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最初根源。其书将早期道教 思想系统化,并与儒家思想相结合,认为修道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同时,强调要广修功德,大积善功。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成为求长生,证大道的必由之路。否 则,不能长生。书中神仙可学、长生可致的理论,至今对道门中人坚定道心,淡泊名利,具足正信,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十一)《关圣帝君桃园明圣经》
&关 圣帝君,简称关帝,是道教崇奉的重要护法天神。《三国志》载:关羽,字云长,东汉末人,仪表威武,武艺超群,与刘备、张飞桃园义结三兄弟。关圣帝君是集忠 孝节义于一身的典型代表,从宋代起就受到历朝帝王的尊崇,宋哲宗封为&显灵王&,明至清都列入国家祀典。传世道经还有《觉世经》等。关帝精忠大义,护国佑 民,既是武神,又是财神,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辟恶,深得各界人士的信奉。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封为三界伏魔大帝忠义神威远震天尊。该书收入1992年巴蜀书社出版《藏外道书》第4册内。
(二十二)《关圣帝君觉世经》
&《觉世经》全称《关圣帝君觉世经》又称《关圣帝君觉世宝训》。此经在道教界和社会上流传广泛,其经与《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合称《三圣经》。许多道教界信士均能背诵这三种经书。可见,此经在道教信士中极受重视。1992年,巴蜀书社出版的《藏外道书戒律善书类》收集在第4册,题《觉世经注证》。
《觉 世经》倡导人生在世间,顶天立地,首要尽忠尽孝,立德立功,坚固天生本有良心,仰天无愧,俯地无欺。如此,立于天地之间,生活在世上,才有生机。反之,昧 良心,行恶事,虽生犹死。即&身虽在世,是谓偷生。&强调&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不欺自心,即是不欺神。经中认为,人 的一举一动,幽冥处都有神灵监察,不可在人看不到的暗室中欺诈,或作恶事。明处暗处,都要心存正念,力心善事。经中号召世人要&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 孝双亲,重师尊,爱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乡邻,教子孙,时行方便,广积阴功&。如此向善,必逢凶化吉,诸事吉祥,冥冥之中,上苍护佑。天道好还,即天 道不负回心向善之人。
(二十三)《文昌帝君阴骘文》
&文 昌帝君,道教神名。据《化书》记载:文昌帝君,初生于周武王时,姓张名善,为第一世,后累代降生,劝世归善行化达十七世。《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上主三十 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文昌帝君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相传为中国古代科举士子的保护神。过去,各地建有许多文昌庙,奉祀文昌 帝君。清朝每年古历二月初三日,逢文昌帝君诞辰,朝廷要派官员前往文昌庙祭祀。元仁宗正v三年(1316),加封文昌帝君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又称《丹桂籍》。《藏外道书》第12册 内收集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注》、《阴骘文像注》、《丹桂籍注案》、《阴骘文图证》。其文与《太上感应篇》、《觉世经》合称《三圣经》。此外,在道教界还流 传有《文昌帝君戒淫文》、《文昌帝君劝孝文》、《文昌帝君劝行保富逐贫文》、《文昌帝君旧窗圣训》、《文昌帝君训孝格》等。
(二十四)《三官经》
&《三官经》全称《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是道教全真、正一信士日常诵习的经书之一。三官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
《三官经》收入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的《道藏》第34册。
&&&& (二十五)《北斗经》
&《北斗经》全称《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它和《三官经》同是道教全真、正一信士日常诵习的经书之一。其经称永寿元年(155年)正月七日,太上老君化身下降于蜀,授与天师北斗本命经诀,人之性命皆凭道生,罪福善恶皆属天司,谓北斗三官五帝九府四司荐福消灾,司世人罪福善恶。
急须投告北斗,醮谢真君及转真经,认本命真君,方获安泰,以至康荣。凡见北斗真形,顶礼恭敬。
子生人属之);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北斗第三真人禄存真星君(寅戍生人属之);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巳未生人属之);北斗第七天关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持经之人,常持诵七元真君所属尊号,善功圆满,亦降吉祥。
《正统道藏》中现存《北斗经》注本有五代和北宋等数种。《北斗经》今收入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的《道藏》第11册。
(二十六)《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简称《感应篇》。《正统道藏》收郑清之赞《太上感应篇》30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感应篇》1卷。《藏外道书&戒律善书类》第12册内收有《太上感应篇注》、《太上感应篇图说》、《太上感应篇集注》、《太上感应篇引经笺注》、《太上感应篇缵义》及《太上感应篇直讲》。《重刊道藏辑要尾集》收有《太上感应篇集注》。道教信士认为《感应篇》为太上老君所传授。
《太 上感应篇集注》卷首说:&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言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太上感应篇直讲》序说:《感应篇》 起初在《道藏》中,到了宋真宗皇帝,赐钱百万,命工匠刊刻,以至后来大显于世。当时文人学士及各界信众都极力崇奉此篇圣经。&明朝世宗皇帝,亦作序颁行。 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世祖章皇帝钦谕刊刻《感应篇》颁赐群臣,并举贡生监,皆得遍及,历朝隆奉如此,岂独人间宝贵哉,上苍之尊重是篇也。&(见第375页)。《感应篇》主旨是说:天地间有司过之神,三台北斗神、灶君神、人身三尸神等录人善恶,分毫必奏;行善,天必赐福;作恶,天必降祸。依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纪。有功德于世者,在世延年;始终如一,大功盖世者,天官赐福。经文注释里说,百日为一算,十二年为一纪。
《感应篇》前半篇劝善,说大纲;后半篇戒恶,说细目。太极真人说:太上垂训,感应之篇,日诵一遍,灭罪消愆。受持一月,福禄弥坚。行之一年,七祖升天。久行不怠,寿命延绵,天神恭敬,名列诸仙。《藏外道书》第12册内有《太上感应直讲》。
(二十七)《玄纲论》
&《玄纲论》为唐朝著名道士吴筠撰。《玄纲论》全文33章, 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明道德章,认为道为&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倡导修真悟道之士,应内怀道德,以纯朴为先,戒除奸巧是非之心。 同时强调天地人物、灵仙鬼神,皆以道德为生成之本。中篇辨法教,论述学道修真的原理及怎样体察天道与证道的方法,尤其解释了世俗人对修道的各种疑虑,号召 慧眼修士,悟道要勇猛进精,以&至静为宗,精思为用&。下篇析疑滞,用一问一答形式,指出&自古至忠、至孝、至贞、至廉,有大功及物者,皆有所得,不同常 流&。明确有大功大德,超人之举者,必得道果。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二十八)《坐忘论》
唐朝司马承祯撰。《坐忘论》是一部修道明理、入室炼养的道书,其书卷首说:&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这就是说世间 第一件可贵的事,就是生存在世间,最可贵的是明道修真。人在道中,如鱼在水中一样。人离不开道,人以呼吸寄生,吐故纳新,无时不在道中。本论&坐忘&之 旨:&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是谓坐忘。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遣。&按修习次第,《坐忘论》分《信敬》、 《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7章。
(二十九)《邱祖垂训文》
&&& 《邱祖垂训文》为茅山全真派道士学习的重要经典之一。邱祖,讳处机,道号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今山东)人,金末元初著名高道,全真道&北七真之一&。19岁出家,立志修真,拜全真祖师王重阳为师,先后在陕西陇县龙门洞及宝鸡溪洞穴,苦修道成。应元太祖召请,行程万里到西域大雪山。元太祖问如何治理天下,告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备受太祖礼荣,尊称&神仙&。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诏赠&长春全德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又封为&长春全德化明应真君&。邱祖开创全真道龙门派,著有《大丹直指》2卷、《溪集》6卷等道书。《邱祖垂训文》主要讲三乘之法。道 教认为,修道因悟性根性等不一,所以,修道的方法及证道的结果不同。《邱祖垂训文》说:夫上乘者,修真养性,苦志参玄,证虚无之妙道,悟金丹之大理,发天 地之正气,出尘世之冤愆,广施恩义,多行方便,只候三千功满,八百行圆。然后,身超三界,位列天仙;中乘者,礼忏诵经,秉烛演教,诵太上之玄科,拜天尊之 宝号,志心忐忑于圣前,虔诚斋戒于廊庙,清静身心,阐扬大道,一念纯真,常行久操,亦以功满德就,临命终时,必有天神拥护,或送转皇宫,或投生宰府,或作 相而位列三台,或为君而名登九五,那时万民敬迓,四海归服,人中殊胜,岂不尊乎;下乘者,建宫盖观,印经造像,修桥补路,施茶奉汤,戒杀放生,存慈悲心, 舍药施财,绝悭贪之妄,或尊师敬友,接待往来,或爱老悯贫,周济穷困,或秉烛诵经,或焚香礼圣,亦待功行庶完,数尽寿终,即有仙童接引,脱化阳世为人,生 于富贵之家,受用随心所欲,一生享福无穷,那时岂不快哉。
(一)元朝《
元朝《&&&&&&&&
6789101213141516 1718
&&& 166930&&18771898
茅山道院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始天尊的徒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