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穿越小说 男主角强奸了女主,里面有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故事人面桃花相映红红,是什么小说

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写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写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什么意思
这是唐朝诗人崔护的一首诗《题都城南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去年的时候在一个美丽的地方碰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订旦斥秆俪飞筹时船江孩,当时我对这个漂亮的女孩非常心动,但是我没有抓住机会表白。今年我又来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依然还是这么美丽,但是那个漂亮的女孩却已经不在。我只能空留遗憾,可惜自已当初为什么没有抓住机会。所以这个男人也许就是想跟这个女人说我们已经不可能了,但是我非常不情愿的离开你。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感情已经消逝,虽然我并不想承认,可是你却已经变成我的美丽回忆
崔护在上京赶考是遇到一个美丽的女孩,心生爱慕,本想功成名就后来找她,但是当他回来的时候,女孩已经死了。只留下了遗憾罢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长安桃溪堡——人面桃花相映红&|&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张祖群  一、诗文解读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少年时期我多次在不同的地方读到此首唐诗,只觉琅琅上口,想必不是出自风流倜傥的杜牧之手,大概就是风华绝代的李白之作吧!查阅史料,才了解到原来这首《题都城南庄》的作者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曾经落第的柔弱书生,而他的一生仕途高峰也就是在唐代贞元年间仅仅做过岭南节度使。那是怎样一首诗?做那首诗的诗人又是怀有怎样的感情?诗中的哪个桃花女子又是谁呢?
  诗中所讲的故事发生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桃溪堡,桃溪堡在古之樊川,樊川本是西汉开国元勋樊哙的封地,因此而得名。桃溪堡在樊川川道里,北倚少陵原,前临潏河。潏河为&八水绕长安&之一水,夹樊川而立,东为少陵原,西为神禾原。樊川之南,就是&太乙近天都&雄峻之终南山。唐代樊川有八大寺院,比如牛头寺等,闻名遐迩,今天牛头寺依存。
  2008年那个深秋的一天下午,怀着一种对诗境的向往之情,我专程到西安南郊长安区,车行樊川,寻找桃溪堡。去之前,我兜里怀揣一本《唐诗三百首》。
  就是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上,1200年前唐代某一个清明节,博陵人崔护赴长安应考,结果未出,一个人到都城南樊川游玩散心,见到一所一亩大的庄园,花木丛生,静得像没有人。他口渴,敲门很久,才有一女子从门缝中窃看,然后问:&谁呀?&崔护如实给她报上自己的姓名,并结巴地解释说:&鄙人游春一人行来,因酒后口渴,想向姑娘讨点水喝。&女子返回屋里,端了一大碗水来,开门放了靠椅,让崔护坐歇喝水。而她自己则靠着小桃树的横枝痴痴站立,看到面前俊朗高大、眉目清秀的崔护,似乎对其产生爱慕情意,遂暗送秋波。崔护看着眼前这位姿态妩媚,璨若桃花,美艳无比的妙龄女子,顿时春心荡漾,用话来挑逗她,她害羞不敢回答,只对眼前这个陌生人凝视了好久。一男一女,两人眉目传情,心中都对对方生出无限爱意,都暗地倾心决定托付终生。天色将晚,崔护只得起身告辞,女子送郎到门口,似有无限深情地回身进去,崔护也边走边回视。等到第二年他再度应试长安,又是一个清明时日,崔护忽然想起那一面桃红柳绿,对桃花姑娘的爱恋之情如波涛汹涌的渭河之水早已无法克制,不能自已。于是他就鼓起勇气径直去樊川寻找梦中的心爱之人,但见那个村落,那座老屋,门墙依旧,而门已关锁。于是他怅然高叹,在左门扇上题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以后崔护到他处做官,这一水之缘,竟成永别。两个曾经偶遇的人生直线从此擦肩而过,再未相交。
  后来这则&人面桃花&故事记录在唐朝人孟棨的《本事诗&情感》里。
  &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卓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後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邪?&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护惊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特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收入[清]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唐]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8月第1版,第10-11页)
  二、宋代至今的旅游文化变迁
  自宋迄今,这则诗文历代为人文传送,从未间断,衍生了重要的旅游文化变迁。
  (1)宋代-清
  宋代《太平广记》&卷第六十三&女仙八&崔书生&又一次进行了唐朝那个故事的收录和转载。北宋柳永读到那段历史,则借用了这个成语写成《满朝欢》里的名句&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
  宋金元时期以此为题材的作品,比如宋官本杂剧段数有《崔护六么》、《崔护逍遥乐》(见周密《武林旧事》),戏文有《崔护觅水》(见《宦门子弟错立身》),话本有《崔护觅水》(见罗烨《醉翁谈录》),诸宫调有《崔护褐浆》(见《董解元西厢记》),元杂剧有白朴和尚仲贤的同名杂剧《崔护渴浆》(见钟嗣成《录鬼簿》),等等),今不得见(赵俊:《&人面桃花&的衍变》,《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5卷第1期,第89-92页)。
  到明代出现三态:金怀玉的传奇《崔护记》、孟称舜的杂剧《桃花人面》、瞿佑的《渭塘奇遇记》和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崔护记》夤缘扩张本事,演绎封建伦理道德;《桃花人面》严守本事规模,赞美纯洁真挚的爱情;《渭塘奇遇记》和《金明池》继承本事内核,肯定人性中自然的情欲。可谓一源而三流,一花而三态,从中可见明代理学及其对文学影响的复杂性(杨林夕:《崔护&人面桃花&故事在明代的演变》,《求索》2003年第1期,第175-177页)。明清时期,这种人面桃花热亦未消歇,仅传奇就有《题门记》、《登楼记》、金怀玉之《桃花记》、王澹之《双合记》、杨之炯之《玉柞记》等几种;杂剧也有凌濛初之《颠倒姻缘》、舒位之《人面桃花》。以上这些剧本均已失传(仅个别剧本存有残曲)。流传下来的,只有明代孟称舜的杂剧《桃花人面》和清代曹锡赫的杂剧《桃花吟》,以及无名氏的华剧《金碗钗》。就明清时期此题材的戏曲创作而言,则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谨宁《本事诗》规模,情节简单,重点突出,注重人物心理刻画,但有单薄之嫌;一是增添人物事件,内容繁复,排场热闲,但却愈来愈远离人面桃花故事的重心,甚至喧宾夺主(赵俊:《&人面桃花&的衍变》,《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5卷第1期,第89-92页)。明、清之时,关中颓废,这里是地方文人墨客、达官贵戚把酒赏春游览和吟诗作乐的好地方。
  (2)民国-近现代
  近现代以来,文人骚客努力地将《题都城南庄》这首诗文的故事情节改编为《人面桃花》歌曲、评剧、京剧、昆曲、话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如果翻开中国音乐史,20世纪20年代流行上海的黎明晖女歌手就以《人面桃花》等流行歌曲风行黄浦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欧阳予倩先生应广西桂剧改进会会长马君武博士的邀请,带着夫人刘润秋、女儿欧阳敬如,从当时被称为孤岛的上海来到桂林,从事桂剧改革。后来,马君武去广西大学当校长,桂剧改进会会长的职务,由欧阳老师接任,他对桂剧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导演桂剧《人面桃花》成为中国戏剧史上名篇(尹羲:《欧阳予倩给我排&人面桃花&》,《中国戏剧》1987年第1期)。
  1956年10月,中国文联特地安排周作人等到外地参观学习访问。他&在西安的桃溪堡村,一边走一边与农民交谈,打(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兴趣很浓&。他告诉随行的佟韦:&听说人面桃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如今这里生产好了,百姓安居乐业,是我未曾料到的&(佟韦:《我所认识的周作人》,《鲁迅研究动态》1988年第1期,第84-88页。载陈子善编:《闲话周作人》,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7月版)。当时之所以选中桃溪堡作为参观地,一来当然是因为该村的农业发展较好一些,可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二是因为桃溪堡是一个极其有历史文化底蕴村子,而且,桃溪堡所在的樊川一带,景致优美,文化深厚。
时光再回到20世纪60年代春的某一天,我国著名的大戏剧家田汉游览关中长安桃溪堡,适逢春雨霏霏,霪雨丝丝,一位少女身依银锄避雨屋檐下。他触景生情,诗兴大发,脱口而出:&这是现代的桃小春吧!&并欣然赋诗:&犹忆倚锄人似玉,一天风雨过樊川&&&
1980年代中国大陆改革开放,陈蝶衣词、姚敏曲《人面桃花》伴随着我国台湾女星邓丽君北进大陆,曾经被打进冷宫誉为靡靡之音、黄色歌曲的&邓丽君歌声&迅速进入了老百姓的视野。禁锢了几十年之后的平常人家突然发现,我们这块黄土地上还曾发生过如此动人心弦和凄厉委婉的爱情故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格非写出了《人面桃花》&&这部被誉为他的先锋文学转向较为成功的一部作品,展现了他在新世纪历史文化语境下对革命、性、乌托邦的新思考。《人面桃花》悬疑解疑的结构方式、错位的爱情叙述和乌托邦理念,阐述了格非对人类内在精神的可贵追寻以及追寻所具有的精神高度、困惑与局限(张丽军、刘雨等:《追寻人类精神天空的高度、困惑与局限&&关于格非&人面桃花&的研讨》,《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3卷第1期,第66-72页)。《人面桃花》是一次&带着先锋向传统的回归&。在充满诗意的唯美中,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温婉细腻的背后,呈现的是一种历史与生命无尽纠缠与胶着的状态,是格非有意识或无意识历史哲学和历史诗学的体现(周玲扉:《历史与生命的无尽纠缠与胶着&&&人面桃花&中的历史哲学与历史诗学》,《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8卷第4期,第62-64页)。正如书名所具有的那股浓浓的诗意一样,《人面桃花》是一部如诗的作品。它具有诗的跳跃、诗的清幽、诗的神秘、诗的哀愁。它以诗的笔致重新唤起了我们对人性以及人类梦想的思考,召唤我们去追寻、重拾那些曾经拥有却正在逝去的梦想。(李进:《失落梦想的追寻与重拾&&&人面桃花&掩卷后》,《语文学刊》 2009年15期,第139-140页)格非更多地得益于古典文学的滋养,在沉寂十年之后推出的新作《人面桃花》以一种别致的方式回望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如同一个桃花女子的人生浮梦,隐喻一个世界大同的乌托邦梦想的缘起缘灭,回荡着一种&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恒久怅惘,可以说是&当代作家逼近经典的有效标志&。
  桃溪堡这个普通的村子,已经和历史上经久不息的爱情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都市人盘点桃溪堡为陕西七大爱情传说胜地之一。(《陕西七大爱情传说胜地》,《中国地名》2009年第6期,第32-35页)到1990年代,台湾一电影机构到此采景,选中此地,完成了《桃花姑娘》、《人面桃花》、《王宝钏》等一度风靡华人世界的电影作品。西安金麒麟旅游服务公司和桃溪堡村合作,合股在桃溪堡南面投资修建了一个占地数十亩的桃花园。桃园里面依照&题都城南庄&之意境,修筑了茅庵草舍,小桥流水,还修有桃花姑娘的坟冢,桃李掩映,景色别致。
  华阴市老腔艺术保护中心2001年成立后,经典的情景老腔剧目就有《人面桃花》。几个关中老汉和妇女,几把板胡、几条板凳、几只唢呐、几个简单的道具,用皮影做配乐,在他们的嘶喊声中歇斯底里诠释着黄土地上的千年桃花爱情。
  今天&人面桃花&这个成语和《题都城南庄》则成了国人妇孺皆知、传诵千古的名篇。不论怎么变,怎么历经加工和诠释,我们在这些历经王朝更迭而嬗变的文本里却需要反思1200多年前那个不变的故事本源。
  三、考察余思
  考察的这日,我在桃溪堡苦苦寻觅着,秋日的斜阳残照着关中大地,南边的终南山倒映在潏河中。农民们延续着千年的农作传统,正在深耕土地,晒上个把月,准备深秋种小麦。我原本不太懂翻地深耕的科学道理。1960年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嚷研究所在樊川公社桃溪堡等地做过对比,土壤剖面形态坡面分为耕层、老耕层、老表土1、老表土2、母质。深耕松土层大约为25-40厘米,翻动现在农耕作层下的犁底层,深翻一亩地,用人工5-6个,大约可增产小麦70斤左右。耕层下面的速效养分含量,土壤菩水保墒透水能力都有所提高,故农谚云&翻地如上粪&(彭琳、盧宗藩、石玉潔、郭荣卿:《长安县小麦地深翻经验》,《陕西农业科学》1960年第1期,第21-27页)。想必深耕的樊川黄土地不仅可以种养小麦、高粱、玉米,还可以种养更灿烂的桃花吧。
  现在那些位于长安中路旅游带上拍完影视之后留下的孤零景观,竟然成为外地游客游览樊川风景、凭吊一个不知名桃花女子的景点。当然,桃花园也是西安市民一日游或者周末环城游憩带上一个采摘踏青的好去处。
  目前陕西省对桃溪堡等历史文化名人遗迹点的深度开发还是很低。对此,陕西的一些新闻媒体以记者调查、群众意见等方式进行报道,还采访了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及专家,让大家一起为陕西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开发献计献策。所以岳红记疾呼应该扩大对陕西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进行深度报道(岳红记:《论新闻媒体对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影响》,《新闻知识》2008年第9期,第61-62页)。桃溪堡作为一个唐代遗留至今的千年古村落,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记忆,是盛唐历史的再现。整个桃溪堡围上青砖砌成墙,大约有八九米高,厚度足有两三米,像城墙一样,将桃溪堡村紧紧地包在里面,让人觉得很神秘。桃溪堡周边的长安区农村,陆续新盖了很多新房,典型的关中地区农村水泥房,红砖砌就,顶部水泥板,有些散乱。现该村100来户、三四百口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去西安或者别的大城市打工,有些就近在长安区打工,晚上回家。穿行其中,明显感觉整个村子的旅游社区参与能力还是不强。桃溪堡北侧有一段小小的残存的黄土夯实过的城墙,只是一点点并不规整的土垛而已,带着鲜明的被常年的西北风雨侵蚀过的痕迹。很遗憾,我没有在桃溪堡找到一位如梦中所见穿着红衣、掩门而笑、招呼我喝水看花的漂亮姑娘!生命是人面桃花的烂漫,还是杳如黄鹤的惆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全唐诗》第368卷,第30首)踏访归来,再读此诗,读着读着,心中不免积郁着一种惆怅,但心底却萌生出一种对书生、桃花姑娘一见钟情的相信与期待。
  后人常用这首琅琅上口又有些悲壮的诗句,借以抒发男人对钟爱的女子无缘再见,物是人非日日秋的的惆怅心情,乃至错过就是永远不可挽回的遗憾。不知道崔护是不是一个生性羞涩的人,但他在借水一瞬间对桃花姑娘的怦然心动,和桃花姑娘因情窦初开而绯红的面颊,都可在诗中隐隐读出、可见一斑。崔护当年在为桃花姑娘春心荡漾的同时,究竟为什么不去大胆表白爱的心迹呢?难道是封建时代男女交往授受不亲的束缚?难道是千里奔长安投考落第的失意使他丧失了爱的勇气?
  在一念之差离开桃花姑娘的那些日子里,崔护的生命中总是缺少一些什么?有时候突然夜里醒了,发现梦中的爱人没有在身边,周围黑洞洞的。这种相思其实是一种煎熬。在柴门依旧的桃溪堡,崔护心理暗暗疼痛:我不知道桃花能开多久,值不值得去等候;我不知道流星能划多久,值不值得去追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你叫我怎么能忘掉你,今世对不起你,我曾经的爱人&&桃花姑娘!
  桃花姑娘啊,我还是抑制不住内心汹涌澎湃的爱,郁闷到今天来找你。整整一年了,其实每个早晨和黄昏,每个黑夜和黎明,我都在想你!
  桃花姑娘啊,你为什么不理解我的举考压力呢?不理解我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如果举考不成功,何以出仕?
  桃花姑娘啊,我当时不是放弃,不是该争时不争,不是时过境迁了又开始伤春悲秋,而是不敢相信生命中会有这样真实的爱!
  桃花姑娘啊,你为什么不能再支撑一段时日,支撑到我来看你的这一天?
  桃花姑娘啊,古时志怪小说里有一种复活石,能把死去的人召回,但是被唤回的亡灵并不属于这个世界,所以也不是真正的复活。明明知道死去的是没法复活的,但是我还是要唤醒你!
  桃花姑娘啊,我还是会相信爱情,为何你不会再相信爱情能永远,哪怕是持续一年?
  桃花姑娘啊,我要挖开你爱情的坟墓,拖出尸体打扮一番,使你复活,救回你那无辜的亡灵!
  但崔护毕竟是走了,在喝完水之后,带着桃花姑娘无法言说的依恋犹犹豫豫地走了,而把一种无限的思念、期望、寄托乃至绝望留给了那个桃花女子。
  人世间有情男女的缘分往往是一瞬间铸就的,错过的永远不会再回来,而铸成却很难再改变。崔护谒浆、男女邂逅而一见钟情,爱一个人是那样的刻骨铭心,随即分离之后,一叶三秋,再见之时确是阴间之鬼。蹉跎人世间,难舍两情缘。试问,世间有多少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爱情是一种病,病好之后就有了免疫力不再得这种病,但是崔护与桃花姑娘却永远地病痛,无可救药了。桃花人面,有情人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妙龄女子,如同一副湛蓝的工笔人物画,成为一种记忆中定格的爱情永恒。若君不信,在樊川桃花园假托的桃花姑娘的坟冢上,时不时还有多情青年给她墓碑前赠送的桃花,只不过花已枯萎。
  (张祖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博士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编辑:司静)[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热点民族文化
推荐民族文化
最新民族文化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面桃花相映红秦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