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要求日常做到长幼有序 尊卑有别,有何深意

(一)致读者  解读目的:让家长能以身作则有好的榜样,会教育孩子早教孩子  
让家庭充满温暖健康良性进步,给孩子良好家庭教育  
让孩子懂得孝悌感恩父母社会,有善的人生起步远航  
让我们吸取圣贤经典弟子规范,家庭幸福美满代代传。  致 读 者  《弟子规》,它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我们每个人都是弟子,因为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无论你是幼儿蒙童未成年子女、学生;还是成年子女、立业立家年轻的家长;还是中老年家长、教师;甚至是其它各业人员。  幼儿蒙童、未成年子女、学生:人生纯洁而来到世间,一张白纸。接受善而成善;沾染恶而堕为恶。珍爱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教导,懂得孝,懂得父母为教养自己不易,更理解父母为家庭辛勤劳作、奔波不息的无私付出。请学习并遵守《弟子规》守则规范,拥有善的人生,起步远航,首先无愧于父母,不负家庭对孩子的期望。  成年子女、年轻的家长:成年子女续求学或步入社会立业成家,年轻的家长们,为人父为人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可取代;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开好头起好步,为孩子的人生奠定好坚强牢固的人生之基。为了你自己后续人生与家庭,更为了孩子享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请学习并遵守《弟子规》守则规范,实现家庭良性与进步。  中老年家长、教师:你的孩子成年成家立业,作为教师你教学生而非孩子,德高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者守老道,自尊、自范,为子孙后人模范效法;师者,身教胜言传,三省吾身更常自察自检立师范。请学习并遵守《弟子规》守则规范,做尊长者为后人效法,为真老师勿误人子弟。  其他各业人员:从业者,有各自职业事业任务目标及道德操守,同事中更有同辈、长幼有序、上下级管理等各种关系待处理。请学习并遵守《弟子规》守则规范,做合格员工,无愧于心;做有成的管理者,尊敬上级,爱护部属,以滋悲、仁爱为指导,无愧于事业,经得起历史的证明,留有芳名在人间。  本〈《弟子规》解读讲义〉,期盼“弟子”:重在受用于日常生活,重在有利于做个内心健康、充实、完整而无基本道德缺陷的人,重在个人进步与家庭进步的追求。  各位看官,读过本讲义,如认为颇有受益,请尽可能相传他人;如认为有些心得交换,欢迎垂赐笔者,笔者不胜感谢!    八字概括:总(弟子规总纲)、孝(家庭内部做起首为孝)、悌(同辈及外面处世友爱恭敬)、谨(处事严谨细心入微谦恭)、信(为人有信则立人无信不立讲诚信)、众(广爱慈善于大众苍生万物)、仁(亲近善良有品德之人是为仁者)、文(有闲空则注重学习文化与好的品行,不虚度人生)    总
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则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二)弟子规原文  【原文】  一、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二、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凉。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身。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天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二、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视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四、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艰,勿轻略。  头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熟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五、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恕,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六、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七、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八、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另:命自我作,福自我求:心好命又好,宝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三)【全文引读】  一、学习态度  作为客观存在的我们每个个体的人,家庭出生无从改变,生逢社会环境也耐何不得,学校与社会的教育我们也只能去尽可能主动适应。但作为人,我们需要成长且是最大可能良性成长为最好,促我们每个人进步,我们每个家庭进步,特别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生的进阶。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有相同的地方。最先是父母的孩子,接着是师长的弟子,成年长大后我们成家立业,我们开始有自己的孩子,做孩子的家长或是弟子的长辈。回顾我们的人生,我们感恩于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长辈与难得的恩师,有时又感到欠缺师长的指点而令自己人生无进步与缺憾!  其实,无论怎样的人生不遇,无论怎样的人生艰挫,我们都有恩师在上,这就是我中华文化几千年发展与传承下来的经典。在这些经典面前,我们无论是做未成年的弟子,还是成年后持家养子的年轻父母,亦或是做守心垂范的老者,我们都有学不完的东西在里面。让我们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坐在经典的席前,聆听穿越几千年沧桑的古圣贤教诲,做个最好的自己,也包括我们的孩子、孙子,实现我们个人、家庭、家族的完整、良性、进步。《弟子规》就是经典之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这本书中的真谛,切实受益于我们的人生。  二、经典、社会与家庭教育  当下社会,科技发展、物质享受的确到了较为发达的程度,我们很多人因此误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到遗弃,很多人不懂得这些宝藏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动荡纷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    我们知道,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它的动乱,我们可以说源于家庭不健全。我们如何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该要从教育着手,而教育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弟子规》就是一本不可缺失的家庭教育读本。     《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守则规范。一个人若懂得自己如何做人,则能修身进步、齐家幸福美满。也就子孙兴旺,实现家庭的美好期望。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小孩教好。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你好好的教他,教他善,他就是善;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姐妹友爱,他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记住。所以如果错过小孩这一段学习的关键时期,就非常的可惜并无可挽回。     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忧心忡忡,觉得子女很难教,不知道如何教起;又很担心社会那么多的不良诱惑,即使在家里好好教,也唯恐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每一个做家长的,都有省悟之心,有那种忧患意识,如何把自己的子女从家里教起、从根本做起。每一个做家长的,更进一步,也学习《弟子规》,以身作则做很好的示范,让子女效法。这样就可以相得益彰,子女进步、完整良性之家形成无碍。  三、《弟子规》产生与沿用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它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赌痴慢,人心随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技末,认技末为根本。力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固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污染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份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四、《弟子规》概释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仁者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同时勿忘学习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三字,“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师长的学生学徒;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再说,我们为人父母或师长的,要示范身教,做好榜样,要有教子教生能力,不学习行吗?所以,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弟子规》?“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守则规范。我们从弟子规三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所在,那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优良品德的人,做一个人生进步的人。  
  楼主 其实我不赞成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听话”的,一切唯父母之命为上的人。这样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和超越权威的意识
  @夜肥猫  20:13:30    楼主 其实我不赞成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听话”的,一切唯父母之命为上的人。这样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和超越权威的意识  -----------------------------  谢谢高见!但请注意,弟子规绝非以“听话”“唯父母之命为上”视为好弟子的,这其中标准怕是要自己去悟出来的。任何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泊,这都是我们解读要去做的。
  (四)【要点解读】  《弟子规》,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教育我们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A、总叙  该书的总纲领、主要学习的内容概括。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该书内容是什么。“总叙”勾勒出《弟子规》的总纲领。  1、 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规,就是孔子关于从家庭、从自身做起的训诲训勉。  2、 首孝悌,次谨信。  人生守则规范从孝悌开始,谨言慎行说话守信,做好修身养性,自纠自省。  3、 泛爱众,而亲仁。  爱天下苍生,爱众生灵,行善好施为乐;努力亲仁者,学经典,提境界。  4、 有余力,则学文。  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做好之后,有余力有闲遐则学习有益学问。    
  (B)入则孝之一  入则孝,家庭里面,小辈对父母、对其他长辈要心存孝道。  5、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如果在呼唤我们,我们要马上回应,切不可迟缓、懒惰、散慢。  6、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小孩要恭敬聆听父母的教导,耐心承受父母责备,特别注意到自己对父母的态度。  7、冬则温,夏则凉。晨则省,昏则定。  孩子孝敬父母要体现细微有心,多予冷暖关怀,多予日常问安。  8、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孩子行踪与居住要让父母时刻清楚知道。  
  C、入则孝之二  9、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小孩子从小勿忽略细小之事,分清可为不可为之事,做好慎独,光明正大。  10、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小偷行为沾不得,小小沾上便是对自己品德大大的伤害。  1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懂得父母所好,尽力满足;恭敬排解父母所厌恶的东西,革除自己不良习气。  1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孩子要特别懂得呵护自己的身体与端正自己的行为、品德,这更是父母的念想。特特别在在品行上不可以让父母蒙受羞耻。  
  D、入则孝之三  13、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孩子要尽最大孝心对待父母的亲爱、养育、呵护,更包括不计较父母一定的过失,对父母有较好的态度、忍性与内在的恭敬之心。  14、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身。  孩子要耐心劝谏父母过失与不当,还要注意好我们的态度和举止。  15、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天怨。  子女向父母谏言注重方法、态度,父母也应该有警诫、省悟之心以榜样子女。  16、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为人子女悉心照顾父母病痛,那是一段美好的因缘,该好好珍惜。  
  E、入则孝之四  17、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子女要尊敬与追思过世的父母,简朴哀思,常忆父母在世时的音容笑貌。  18、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诚敬之心祭祖先,不诚不敬铺张浪费不可取,立教垂范传厚德。  
  F、“入则孝”学习小结  “入”主要相对家庭内部而言。就普遍来说,人成长中首先从内开始,没有内的呵护、温暖与无微不至、无私亲情的辛勤付出,人是不能存活下来的。当然也就谈不上后续成长。  如上所述,人当然没有理由不“入则孝”,对家庭内父母及其他有恩的长辈都不能恭敬与孝道的话,都没能够应尽责任的话,此种人的人生枉为人、不是人。也必然于社会无益。  因此说,我们在家靠父母,也必须要敬孝于父母!要给父母及其他有恩之人以恭敬孝道,此孝不仅是写在纸上、读到书中,更应该是要刻在心中,从小做好,养成孝敬父母及长辈之习惯。以孝为主要修身完善我们的人生。
  G、出则弟  “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处外面的时候,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出则弟&与&入则孝&相对应,一入一出,一内一外,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家兄弟姐妹恭敬友悌,引伸出外同辈间也要恭敬友悌,相互温暖、相敬相爱,相互支持帮助宽怀。    19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为人子女兄友弟恭和睦相处,从家庭内影响到家庭外,这是很中肯的孝。  20、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孩子不可过重于物质享受与对财物的看重,也要学会自己言语控制,避免言语伤人与误会产生。  物欲轻,则会尽少生怨的,言语温、宽、忍,气忿自然容易消除,就不易产生恨了。  
  H、出则弟之二  21、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让孩子从小养成在包括饮食、坐立行走等在内的尊老让老、尊长敬贤美德。  人类是讲究人伦次序的,尊长抚幼是最基本品行。  22、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我们要恭敬听从长者传唤,代替不在场的人报到,以完成好长者吩咐之事。  更不可装着没听见似的。  23、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学会尊称尊长,在尊长面前谦虚谨慎,做人勿锋芒毕露。  晚辈不宜直呼长辈名字。  24、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尊敬师长、礼让师长,从步行相遇、退步恭敬的礼貌打招呼开始。  路上遇长者,主动恭敬打招呼,还要体现自己的谦逊态度。  
  I、出则孝之三  25、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车让行人,待长者更应该礼貌、悉心、谨慎相让。  26、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实际社交中,尊重长者、尊重主人,晚辈、客人谨为之。  27、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对长辈、师长言语,我们要注重自己恰当的讲话声调,做到自然、大方。  28、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社交这一尊敬礼,从对待长辈开始做好,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儒雅。  
  J、出则弟之四  29、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人伦之德,长幼有序。与长辈相处要象对父亲那样敬重;与同辈兄长相处体现尊长。  人是要讲究人伦之德的,且是必需要讲的。在社会上、在社区中、在单位里,有是我们父母辈的人相识相交同事,也有我们兄姐辈的人共处共识,今天你尊敬父母兄姐辈,明日你成为父母兄组辈时也会传承得到相应尊敬。  所以,父辈礼事奉父母长辈人,兄辈礼事奉兄姐人。
  K、“出则弟”小结  人总是要“出”的,无论此人是大富大贵,或者说是贫穷。  在家为“入”是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辈。  家外“出”则有社会公共利益规则,有领导长官、同事、朋友,论人伦次序有如我们父母辈的前辈、上辈,有如我们兄姐辈的年长同辈,也还有比我们年齿小的小辈、下辈。  我们在饮食、起居、与人合作、共事、社会交往中要敬畏人伦长幼有序的人伦之德,做个有爱有友悌之人,做个尊重他人之人。  行事中不可以仅仅考虑自我的爽快与否,有很多时候我们是要把方便让他人的,特别是要遵守公共利益与善良规则。
  L、弟子规四——谨之一  它告诉我们自身这个态度,也是属于居家生活的一些细节,我们同样要特别的留意。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凡事谨慎、细微、不马虎,对处事生活态度来讲无小事!    30、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孩子时光更惜时,珍惜光阴,真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31、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良好卫生习惯从每一天的洗漱生活小事做起。  
  弟子规
其实现在的人们都应该看看
  @傻兔不傻啦
14:13:35    弟子规 其实现在的人们都应该看看  -----------------------------  《弟子规》没有被政治化,完全源于人的成长、人与自然、人与家环境。它遵循自然规律与人成长之客观人文规律。  我们成年人更应做个好弟子以为晚辈的范例。
  M、谨之二  32、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严谨的衣寇鞋袜着装态度养成,本身就是种很好的素养。  33、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学会整理衣物,从很小时候开始,从这样的家教中受益匪浅。  34、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注重仪容仪表,整洁合体,常保精神奕奕。  
  @南方雪-6 14:44:00   (一)致读者  解读目的:让家长能以身作则有好的榜样,会教育孩子早教孩子  让家庭充满温暖健康良性进步,给孩子良好家庭教育  让孩子懂得孝悌感恩父母社会,有善的人生起步远航  让我们吸取圣贤经典弟子规范,家庭幸福美满代代传。......  -----------------------------  好好表现,定会日后提拔。
  好文!传统的东西不能等丢完了再想起去捡!
  @maomaom
16:26:24    好文!传统的东西不能等丢完了再想起去捡!  -----------------------------  谢评论,欢迎不吝指正!
  N、谨之三  35、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不挑食不过量,均衡营养,从小开始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6、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年方少勿饮酒,切忌酒癖,伤身出丑害己难挽回。  37、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行礼要恭敬,要发自内心,切不可急性子或是徒具形式。  38、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家长子女按《弟子规》规范,不折不扣做好进门礼、站坐礼。  
  O、谨之四  39、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这教我们专心细心恭敬心做事,无论是行走还是开车都如此,不可动作粗鲁。  40、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专注、认真、踏实做事做人,不随便,谨慎自己的内心。  41、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教导我们做事的计划性,要历事练心,要有破难心理,同时不轻慢看似容易的事。  42、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要趋好的方面,言谈要健康。  
  P、谨之五  43、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轻敲门报知门内人,礼貌出入房间堂室。  44、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小朋友访客要礼貌,书写卡片、信笺、电子信息最好具全姓名。  45、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对自己严格要求,用人物需礼到,切记不可随便。  46、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俗语所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字上最需讲“信用”。  
  楼主和净空老秃驴是什么关系
  Q、“谨”小结  《弟子规》在“出则弟”之后讲“谨”,人是需要严谨、细致、谨慎的,因为现实中人生毕竟不可能是梦幻、游戏的虚拟世界。  特别是在家庭以外,严谨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因为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谨教我们在对待外物、外人时要多多考虑他的因素,淡化自我;多与人,少于己;对外恭谨、周全、不马虎,对己严律;凡事讲究留有余地,有余地则有调适的空间,不会是死角,这样才有致于伤害外物、损害外人,最终自己也是受益无穷的。
  以上文字纠正:  、、、、、、、、不会是死角,这样才不致于伤害外物、损害外人,最终自己也是受益无穷的。
  R、《信》,信之一  人无信不立,讲信用诚实。于小于近于投机可以不讲信,可是从大处从长远从整体而言,万不可失信。  47、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言语诚实信用必须从小做起,切不可欺骗、撒谎成性。  48、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话在理不在多,话在中不在巧,加强言语修养,避祸从口出。  
  @南方雪-6 14:44:00   (一)致读者    解读目的:让家长能以身作则有好的榜样,会教育孩子早教孩子     让家庭充满温暖健康良性进步,给孩子良好家庭教育     让孩子懂得孝悌感恩父母社会,有善的人生起步远航     让我们吸取圣贤经典弟子规范,家庭幸福美满代代传。......  -----------------------------  弟子规的另类解读:.cn/s/blog_5ece8fy.html
  S、信之二  49、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话语力避奸巧、秽污,树正气,善言语。不可粗语恶语伤人。  50、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说话、传话,话前用脑细思量,不做是非人。  51、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  一诺千金,诺在恰当、明白、善良的事情上。  52、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我们讲话要话语流畅、重点突出、语音语速适当,切忌急切、模糊。  
  T、信之三  53、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说长道短是坏毛病,闲聊出事,惜时如金,做些有益于自己身心的事情。  54、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学习他人乐助好善行为模式,开阔我们内在心量,做个高尚的人。  55、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犯错、过失、不法行为也是一面镜子,我们要内省并足鉴之。  56、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德行主我心,在优良德行基础上好好努力学习,辛勤付出增才干。  
  学习~
  U、信之四  57、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特别是小孩,不适当、正确的衣着、饮食、享受态度,于成长不利。  58、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人都喜欢听赏识的,但也要有闻己过察己过的内心,不为誉昏头,交上好朋友。  59、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闻誉恐惧、闻过欣慰是种优良品德,我们要学习并实践养成。  
  V、信之五  60、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正确认识并努力改正自己有心无心的过失甚至罪恶,必须要有心向善。  61、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正视己过,有则改之,绝不掩饰,无愧天地。  
  外国人没学弟子规,出了多少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中国人天天学,学成了一群羊,统治者高兴啊,学吧,好管!那个朝廷都教育子民忠君爱国,可是你翻历史,那个开国皇帝是爱国起家的?滚吧,君王之狗孔老二!
  孔老二这个老狗该滚了!我们要民主文明!中国有孔老二,民族之大不幸!
  @喇叭裤飘荡在-21 19:41:06    孔老二这个老狗该滚了!我们要民主文明!中国有孔老二,民族之大不幸!  -----------------------------  这位朋友极端了啊!弟子规中有普世价值的东西,它没有政治性,它符合人与自然。  另外我们也不应该对孔子作出太过严苛的刻求,他就是一自然人,一位两千年前的有较深学识的先人。是人就不可能完美,我们从中吸取好的方面就是善莫大焉。
  W、信小结  人有信,你的心灵是安适的,可以正确看待名利、誉乐、善恶,真真正正内自省,切实处理好自身的内在与外表、长远与短期、荣誉与过失、思齐与内省关系。我们内心真正有心向善并强大起来。
  孔子的东西真传下来也可以致太平。感觉弟子规里面有些不太适合现在了。现在生活节奏变快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我们那年纪大点的,骑自行车碰到熟人打招呼都是下车的,当时小,觉得很麻烦(我当时好没礼貌啊)。现在基本上没了,基本上就鸣笛。。像是道德水平下滑了,其实主要节奏问题吧。当然,我们肯定需要学习其中的精华的。楼主继续,好文。
  @jqzahut  11:44:46    孔子的东西真传下来也可以致太平。感觉弟子规里面有些不太适合现在了。现在生活节奏变快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我们那年纪大点的,骑自行车碰到熟人打招呼都是下车的,当时小,觉得很麻烦(我当时好没礼貌啊)。现在基本上没了,基本上就鸣笛。。像是道德水平下滑了,其实主要节奏问题吧。当然,我们肯定需要学习其中的精华的。楼主继续,好文。  -----------------------------  谢谢jqzahut友人的真情实感回帖,受教了!  我们共同探究《弟子规》精华,以期有益于自己做个合格弟子,最起码是最大限度减少我们的人格缺陷。  能坦然并大声说:“自己一生无人品过失,最底线是无原则过失,以提升自我自家品质”。
  X、(六、泛爱众)     “泛”就是广泛、普遍、宽阔、广博的意思;“爱”就是慈悲、爱心、怜悯、同情的意思;“众”是众人、苍生,还进一步拓展是世间万物。     62、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天地人并称三杰,同为人类,共同仰天立地,文明社会,大爱当属人之禀性。  
63、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受人尊重、推崇,在于品德与修养,我们要终身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心素养。  
  @南方雪-23 12:18:42    @喇叭裤飘荡在-21 19:41:06      孔老二这个老狗该滚了!我们要民主文明!中国有孔老二,民族之大不幸!    -----------------------------    这位朋友极端了啊!弟子规中有普世价值的东西,它没有政治性,它符合人与自然。    另外我们也不应该对孔子作出太过严苛的刻求,他就是一自然人,一位两千年前的有较深学识的先人。是人就不可能完美,.....  -----------------------------  没有孔的假道学,我们早就发达了~!
  @喇叭裤飘荡在-27 18:41:35    @南方雪-23 12:18:42      @喇叭裤飘荡在-21 19:41:06        孔老二这个老狗该滚了!我们要民主文明!中国有孔老二,民族之大不幸!      -----------------------------      这位朋友极端了啊!弟子规中有普世价值的东西,它没有政治性,它符合人与自然。......  -----------------------------  晕,假道学跟孔夫子没太多关系吧!!朱熹后来解释的和他本人原意估计出入还是比较大的。。想一想诗经是多么优美;如果你想发财,去学国学研究周易去吧,民国时候黄侃就是研究周易,然后中奖,还说“今日所获,稽古力也”(O(∩_∩)O,当然,春秋笔法我不是很赞同,但当时,礼如同现在的法,他那么做有他的道理;尚书没怎么看过,不知道;礼因时而异,没什么可说的
  @南方雪-27 09:57:51    @jqzahut  11:44:46      孔子的东西真传下来也可以致太平。感觉弟子规里面有些不太适合现在了。现在生活节奏变快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我们那年纪大点的,骑自行车碰到熟人打招呼都是下车的,当时小,觉得很麻烦(我当时好没礼貌啊)。现在基本上没了,基本上就鸣笛。。像是道德水平下滑了,其实主要节奏问题吧。当然,我们肯定需要学习其中的精华的。楼主继续,好文。   ...........  -----------------------------  现在特别佩服曾国藩,能一生自省真是很累。。。想想晚清时候,李鸿章跟他比还是有差距的(虽然我是安徽人,但还是得承认,李跟曾差距很大,李是有才能人也比较鬼,但如果做一个大国的宰辅,做人就很重要了)如果多一些道学的人,中国也不至于一步步到此。。。
  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为什么慢慢就衰落了,很乱,各种理由,但总感觉都差了一点!!
  又是弟子规………我大学上了半年《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就学了个弟子规…您不是吴老师吧?  
  本人文盲,占个地方坐等楼主被板砖  
  Y、泛爱众之二  64、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品德修养、真才实学过人方能服众,我们向往这样的尊师与领导人。  65、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尽己所能爱众,以己所能帮人,学人所能进步。  66、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要为富好施怜弱,安贫不失道,珍重幸福家庭的构建与把持。  67、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与人交往贵有知心,贵在能替他人着想。  
  Z、泛爱众之三  68、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尊重他人隐私是基本道德要求,藏拙避短当属正常,同样要受到尊重。  69、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多加思考、理解人类的善根,大家都来送人玫瑰、相传玫瑰共享余香。  70、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张扬别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做恶使坏;指责、批评太过,会给人家招来灾祸。  71、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学会善巧,从善规过,尊重人的禀性,提高相互之间的修养。  
  以下编序续上,依次为A1、B1、C1、D1、、、、、、    A1、泛爱众之四  72、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物欲重义,给予他人的要多,从外界取回的要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73、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对他人否定、严责,要持将心比心的慎重态度。  74、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恩必思必报,长相对;怨须了须忘,尽早消。  
  A2、泛爱众之五  75、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上位人要身正行端,待属下要仁慈、宽怀,不可以严苛、刻薄对人。  76、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强势服人仅表面,无真服;有理达心悦,真服人。  
  注:上列A2应为B1,特此纠误。    C1、泛爱众小结  最普遍、最普通、最真诚实感怜爱人类苍生及生灵万物。  我们特别是要换位思考,主要是处上位的要站在下位的位置上思考,即是说为官、这富、为显赫者更要有仁爱之心,更要有社会的、家庭的责任感。  我们要去恶扬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从爱众中获得人生快乐。  不时有听说开宝马车的一不留神被自行车擦伤车的外观,结果是开宝马的大肆呈威、不依不挠、大有将对方打压得甚至到危及生命程度,这就是尖刻,哪有一点泛爱众哪怕是一点点的淡淡之味呢?
  《弟子规》解读
  D1、(七、亲仁)  
亲仁就是要我们去亲近善知识,亲近好师长,即亲“仁者”,因为仁者无敌嘛。    我们一生中即使遇不到好老师,但是好的经典可以成为我们最善良、最忠实的好朋友。这样,好师长就陪伴我们整个人生了。    77、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承认人的不同,但不可悲观,因为众多皆常人!众多常人莫失因缘良机。  
78、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仁者总是受到人们敬畏、折服的,仁者心胸坦荡荡、言语真诚流露。  
  @wave311
16:36:20    《弟子规》解读  -----------------------------  欢迎对《弟子规》解读提出中肯意见为谢!
  E1、亲仁之二  79、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守住机缘亲仁亲善,我们的人生无限好,每天增进德行、减少过失与缺陷。  80、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内心没有好的德行意念,就会让恶、害占住心间,就会近墨者黑而自毁人生。  
  F1、亲仁小结  人是群居与群处的,人的成长中总要学习书本、他人经验与知识的,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人也是五颜六色的,我们成长中的人以及成年社会的人要善于取舍、分辨好坏,从善如流。  亲善的知识、亲善的人、获取善的言行与规范。  德高望重如是也。  
  G1、八、余力学文  
人要不断的提升,提升自己的内涵,就要好好的用功读书,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有空暇的时候,应该把空暇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这里告诉我们,在求学与读书方面,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才会学得好。  
  H1、余力学文之二  81、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学艺、学文皆需恒心、耐心与毅力。不如此力行,则终将肤浅而一无所获。  82、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要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切不可以自以为是,要学无止境。  83、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读书三要领,口到眼到心更到,坚定自信心满怀精神读书学习。  84、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读书、做事要能专注,达其精要、讲究质量。  
  I1、余力学文之三  85、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读书要有可行的行动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下足真功夫,如此方可通达突破难点。  86、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随札记解心疑,独立思考虚心请教,通达明了精益求精。  87、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环境育人,自己动手保持自己居住房间整齐、清洁,书案文具整洁、有序。  88、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书法是技能,更是心能,书法即心端、静力、专注也。观其字解其人察其心。  
  J1、余力学文之四  89、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从小养成爱护书籍管理好书籍的良好习惯,关键是固定位存放,常取阅常还原。  90、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珍爱与恭敬书籍,学习并传承知识文化,潜意识下切实尊重知识载体之一的书籍。  91、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读书要有选择性的读好书,读益智之书。相反,则有害无益,甚至毁掉自己。  92、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自暴自弃害己害亲,坚定自信可致圣贤。  
  《弟子规》要点解读到此。  个人解读观念,欢迎天涯友各舒己见提出不同真知。  以下开始作自认为与当代仍有益的一些具体详解,以期有益我们家庭、自身、自己的子弟,以期我们能德润身而内心强大。
   弟子规 其实现在的人们都应该看看
  (五)全文重点解读    一、总叙  
一本书,开头总有提要,也就是总纲领、主要学习的内容概括。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该书内容是什么。“总叙”勾勒出《弟子规》的总纲领。     《弟子规》完全融入了儒家经典的精华。它是从「论语」「学而篇」里面摘录出来的,主要内容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后面展开来看,完完全全是教我们如何落实。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后,还要深入到它的义理中去。只有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我们才有办法具体行动做个好弟子。  
《弟子规》全文内容可以概括为“总、孝、悌、谨、信、众、仁、文”八个方面。“总”,即书的总叙,总要义,总纲领;“孝”,突出在家庭内部晚辈对长辈上,要有恭敬孝心;“悌”,表现为父母长辈外同辈间友爱、情义,也拓展到对外同辈友爱,也叫友悌;“谨”,谨慎、严谨,谨言慎行,表现在处事上;“信”,诚实信用,讲话守信,人无信不立;“众”,讲爱的范围,是广泛的、广博的,众生全面的,普世价值的;“仁”,这里讲是我们要亲近仁者,即亲仁,爱仁德之人,珍惜遇到的良师益友,铭记圣贤典籍教诲,从亲近善的知识中受益人生,它亦是我们的最好良师;“文”, 学问、文化、思想,能力、智力许可则可以更深入于文化思想学习与做学问,同时也要求闲暇时间不可空虚度日,要抽闲暇时间多读书。    
   【首孝弟,次谨信。】  
人生守则规范从孝悌开始,谨言慎行说话守信,做好修身养性,自纠自省。    首先,最重要的我们要明白从“孝弟”开始。我们身体来自父母,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既然深深的明白,我们是从父母那里来,那么我们就应该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才谈得上孝心。     孝,从它的造字看是一个“老”字上部,下加一个儿子的“子”,是指儿子背负父母,背负年纪大的父母。这其中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代代相传。我们要代代相传,我们就要照顾父母、孝顺父母。能孝顺父母,我们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志向,好好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而不是今人有所感慨的一代不如一代、一代比一代差了。    弟,应该读成“悌”,古字它们是相通的。一个“心”,加一个“弟”,我们不难理会,做哥哥的心里要有弟弟的存在。也就是做哥哥的懂得照顾弟弟,做弟弟的也要懂得友爱哥哥、尊敬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就是兄友弟恭。     兄弟姐妹都是从父母而出,父母要视所有的子女一样,如同树木同根所生,同干连枝,子女就像树枝,父母如同树干。所以为人子女的,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而且在兄弟姊妹当中,还要彼此友爱,相互的照顾。    所以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孝;要行孝、行悌。这两样你明白且做到了,接下来我们就要懂得如何修身养性。修身是什么?那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言行举止。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简言之就是要有礼节,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对的行为,要了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孝弟基本规范。   
  【泛爱众,而亲仁。】  
爱天下苍生,爱众生灵,行善好施为乐;努力亲仁者,学经典,提境界。     孟子说到人皆有恻隐之心。《三字经》一开端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不善之人呢?原来都是因为后天环境的习染造成的。当我们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一切大众。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福”。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自己的财物,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能解救别人、帮助别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乐事。所以,自古有“行善最乐”说法,这同时告诉我们爱心,没有爱心就不可能行善事。   有了这样爱众的心情、有了这样开阔的胸襟,我们还要再接再厉,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那就是要找好老师,找良好的善本知识,即亲近仁者。     善知识我们只要遇到,就不要放弃,且好好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们的一切造作、言语、行为都足以为后人典范。所以当我们有碰到良师益友,就千万不要错过,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无缘于良师益友,那么,圣贤的典籍在上,它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良师了!我们要努力亲近它。   
  【有余力。则学文。】  
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做好之后,有余力有闲遐则学习有益学问。     “学文”有多种含义。如果你在社会上工作是很专业的,你还需要再进一步的提升,就要在你的这个专业领域相应学术范围里面,更进一步去加强、去深入。如果你已经退休,我们也可以展开圣贤典籍学习甚至是研究性学习,典籍仿佛就是老师,它会丰富我们的老年生活。如果是家庭主妇,家庭锁事忙过之余,我们仍然可以学习古籍、典籍以完善自我。典籍先师助推我们首先做个好的自己,让子孙有好的效法与榜样。     生活的品质能提升,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不是放在进修上面,而是放在无谓游戏、麻桨,或者无益闲玩、酒色等上面,那只会污染我们的身心。身心被污染,我们就没有办法在人生当中获得很多古人、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或者宝贵的智慧。谈何人生进阶?     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康熙皇帝教诫他的子孙,他就提到人应该以劳,劳动、勤劳之劳,人应当以劳为福。如果人贪逸,即贪图享受、安乐,以逸为一生的重点,唯逸是从,玩物丧志,那就不进则退,甚至灾祸降临。     所以,圣贤如此的教导我们,我们应当深思!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浪费时光?  《弟子规》总纲领字字经典深义,值得我们精读深思,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  
  &弟子规》总纲总叙,全部内容可以八个字概括,即“总、孝、悌、谨、信、众、仁、文”。  总,就是书的总纲领与主要学习的内容。  孝,在家对长辈亲属有孝道孝心与敬重。  悌,在家在外对同辈有友爱善心与相助。  谨,在家出外处事在细节表现严谨细微。  信,交人以信无信不立表现出守信人生。  众,人是群处群居的有宽广众生之大爱。  仁,做仁德之人亲近善知识与宽仁之人。  文,必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不误好时光。
  激动!!!!!!  
  二、入则孝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孩子行踪与居住要让父母时刻清楚知道。  孔老夫子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果你有事情要出去,一定要向父母禀告,不管你去得远或者近,都要讲明去的地方,好让父母心里踏实!为人子女一出门就要向父母禀明到哪里,什么时候回来。绝对不可以让父母为我们的行踪担心。   居有常,业无变。“居”就是居住,居住的地方,“常”就是要固定。子女到外面工作或者求学,立业成家种种事情,更要让父母宽心。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要让父母随时知道,不要经常变换,以免父母担心儿女在外居无定所,好像到处漂泊流浪一样。  “居”就是我们生活起居,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有规律的生活,才有健康的身体。如果你不懂得节制,不晓得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生活不正常,也会让父母为担心的,这点为人子女也应该特别留意。现在的社会,较多的子女与父母另居,如果不会照顾自己,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要懂得照顾自己,你才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良好的精神,你要创业、要做任何事情,你才有那种野蛮的体魄体力跟文明健康的精神。   业无变,“业”,可以说事业、学业,或者说你的工作。学习任何的才艺,或者我们求学的过程,我们要专注,要一门深入。如果没有定心,不能一门深入,可以说将来一事无成。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这个“法”的意思,就是一切事情的成就,都是你要能忍耐下来;你没有这个忍的功夫,你就会经常变换。父母当然操心。   我们看到“冬则温,夏则凊”,一直到“居有常,业无变”,告诉我们长大之后应该要如何来孝养父母。从冬温夏凊、晨昏定省,到我们日常生活起居如何照顾自己,生活方面事业方面都应该懂得自己如何来安排规划,以免让父母操心。做这样真正的孝子。
  【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  小孩子从小勿忽略细小之事,分清可为不可为之事,做好慎独。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也“勿擅为”。“擅”就是随自己、擅自的意思。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这些都是不合适的。  《中庸》告诉我们,人要懂得慎独。什么叫慎独?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我们内心也要很恭敬,绝对不可以随心所欲,自己想要怎么做就擅自去做。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这告诉我们,人要经常怀有这种警戒之心,即使没有人看到,或者在没有人的地方,自己在独处的时候也要很谨慎,心不可邪。  孔子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一个人对自己要有所节制,同时也要懂得尊敬别人;你能尊敬别人,别人才有可能尊敬你。我们在公共场所,或者在一些很多人聚集的地方,看到一些小朋友或者大人,没有经过同意,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往往会不自禁的东摸西摸,这些都是犯了事虽小勿擅为的弟子规范。  “茍擅为,子道亏”。“茍”就是假使,假使你去做。“子道亏”,就有损为人子女的品德。“亏”,就是指缺陷、不完美。我们的人品,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高尚为人称道。为人父母的更期望子女优秀,要品学兼优,特别品德方面,更要受到人们的普遍赞颂。所以做任何事情,我们无论大小,凡是没有经过同意,都不可以擅自去做它;去做了它,就会让父母感到难过,也有损我们为人子女的品德。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小偷行为沾不得,小小沾上便是对自己品德大大的伤害。  所有的物品,哪怕很小,就是一颗糖果一根针,不该吃、不该用的,你统统不可以私自把它藏匿,变成己有。这里特别告诉我们,凡是不应该拿的,不是属于你自己的,不可以拿。如经同意,你便可以拿;如果没有经过同意,你就私自隐藏起来,那就如同小偷,这很损我们品德,这是品德上很重大的瑕疵,还会让父母亲感到伤心难过。  因为小偷这名实在是很难听,犯这样的错让父母蒙羞。  尤其在学校或者没有人见到的地方,有很多东西,你很想要,你私自把它占为己有,这样还是属于偷盗的行为。为人父母的,从小就应该注意自己的子弟,经常要查看他们的书包,是不是多出一些文具,或者多出一些用品。如果发觉子弟的书包里头,或者口袋当中,有不明来路的东西,为人父母的一定要特别的注意,说不定小孩的手已经犯了不干净的行为。所以,从小我们在这些方面必须要特别的谨慎注意。
  兔回月宫,祥龙当值;玉兔祥龙,其实相同。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青山不老,人生不老。  代代弟子,弟子代代;做好弟子,家世永昌。  弟子规范,精华永在;吸取精华,内心日新。  修身心新,日新月新;月新年新,年年步升。
  老年人、成年人、小孩童。  外新:新帽子、新衣装、新鞋子。  内新:新袜子、新内衣、新贴身。  人人内外新。  外新可见,内新不可见。  内新即内心。  内心新,日新月新年新。  修内心,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
  龙年新春寄语:做个好弟子。  老人要做好弟子,以垂范后人,活到老学到老、德高望重要求是也。德品无最高只有更高。  党政社群工作人员做个好弟子,更好服务社会与相应群体。  企事从业者做个好弟子,做出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社会受益,自己也受益。  教师当然要做个好弟子,德高为范,艺高为师,身行言行促学生良性进步与发展。  家长做个好弟子,好的家长就是第一好的教师,良性家庭利于孩子成长。  孩子努力做好弟子,有益个人有益社会,为家为国为社会尽自己应有之力。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孩子要特别懂得呵护自己的身体与端正自己的行为、品德,这更是父母的念想。  “伤”就是身体有受伤有病痛。‘贻亲忧’,“贻”就是遗留,会让父母牵肠挂肚,“忧”就是挂心、忧虑。我们试想,从小到大,当我们身体受到伤害或者病痛时,最担心的莫过于父母。他们会忧心我们的身体能否快些好转。我们就懂得知道要爱护、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免得让父母为我们操心。  我们长大后在外面结交朋友,更要特别的小心。结交不好的朋友,形成不好的习惯,也会让父母伤心。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我们,所以我们也要懂得如何来照顾自己,这样才是孝顺的表现。如果不懂得照顾自己,长大之后还让父母操心,那是很不应该的。  包括孩子的衣食、穿着在内,父母无不挂心。冬夏添减衣服,良好饮食习惯,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为我们担心。  “德有伤,贻亲羞”。这无非是将来小孩在社会上能有成就,希望子弟们成圣成贤,那是父母最期望不过的了。即使我们不能做到,却在基本品德上面有瑕疵,那一定会让父母非常的伤心与非常难过的。孩子在父母辛苦养育之下长大,如果不懂得珍爱自己,没有报恩的心不打紧,还让我们的基本品德有瑕疵,就大大的问题了。譬如说在外面打架、闲散耗时逗留、晚上不回家、到处游荡,肯定没有好事;年纪轻轻就烟酒俱全、甚至赌博、游手好闲。这些都是品德上很严重的瑕疵。只有让父母感到伤心蒙羞难过。  《诗经》提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感叹父母生养我们的辛苦劳作与伤心费神。我们今天拥有健全的身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试想?哪一样不是父母恩赐给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有较深的人伦孝道,多多的想到父母并为他们做些什么。不如此,相反在品德上面还有瑕疵让父母蒙羞那就是子女的无地自容了啊!古人讲到孝顺这个最高的境界,他能光耀门楣。如果今天我们不能光耀门楣,起码我们应该要做一个好人,千万不能让我们的品德有缺陷,徒让父母伤心,这是很不应该的。
  特别是成年子女,在外更要身体健康以减少父母的心忧;身体健康还包括做个健全的人、健全的人格与品德,德不失,则自己不会有失,父母不会羞愧。
  这么教只能教出三种人:圣人、奴隶和伪君子。圣人不长有,所以就剩下奴隶和伪君子了。就算偶尔出了几个圣人也只会指天划地的给人套上一堆枷锁。对日用民生没有半点好处。  亲亲敬长本来是人的本性,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无限拔高只会导致过度理由效应。就好像学海无涯苦做舟一样是屁话。本来很快乐的事。非得搞得痛苦不堪以显示自己多么的高尚。简直是有病。  这本书是有很多不错的思想。但是夹杂私货也很严重。需要批判的吸收。给儿童读有点太重口味了。其中最搞的思想就是要子女听话。而且是老大不小的了还要听话。还要成天想着爹妈。简单来说就是要子女一辈子做父母的牵线木偶。就算作者写的再煽情再肉麻。这也是反人性的。这样产生不了任何伟大的人和伟大思想。只能产生chicken—或者称裙脚仔。
  @bzz3dga
22:52:11  这么教只能教出三种人:圣人、奴隶和伪君子。圣人不长有,所以就剩下奴隶和伪君子了。就算偶尔出了几个圣人也只会指天划地的给人套上一堆枷锁。对日用民生没有半点好处。  亲亲敬长本来是人的本性,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无限拔高只会导致过度理由效应。就好像学海无涯苦做舟一样是屁话。本来很快乐的事。非得搞得痛苦不堪以显示自己多么的高尚。简直是有病。  这本书是有很多不错的思想。但是夹杂私货也很严重。需要批.....  -----------------------------  学习了!也从中受教了。  笔者认为弟子规作为家庭教育范本是好的,只要我们能掌握好正反各方面的度,这个度必须要切实去把握好。  社会我们作为个体是无耐的,学校教育我们作为个体也无法去支配,我们能主动做好的就只有家庭了,对于家庭我们每个人还是有主动性的,可以尽力为之作好弟子及尽其所能教好弟子。
  我也觉得小孩有必要读弟子规,,,目前正在教三字经的前半部分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孩子要尽最大孝心对待父母的亲爱、养育、呵护,更包括不计较父母一定的过失。  双亲从小爱护我,我孝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如果我今天不孝,将来我的后代同理也不会孝我,人可不能是“衣冠禽兽”呀!   “亲憎我,孝方贤”。“憎”就是讨厌。即使双亲不喜欢我,讨厌我,我还能克尽子女的孝道,这个“孝”才称为贤即为圆满。历史上很有名的孝顺故事,虞舜的父母对他极为不好,可他还能顺亲意顺母意。即使后母对他相当不好,甚至都要害他,但是舜都能顺从、逆来顺受,最后感化他的父母。这一则故事说明即使我们跟父母亲的因缘没有那么好,但是我们也要想办法让父母能改变。为人子女,虽然辛苦一点,但是至诚可以感人。一个人如果有发自内心真诚的孝心,那肯定可以感动父母的。  还有个陆绩怀橘故事,陆绩一次跟他的父亲外出,那时才六岁小小年纪,主人招待他吃了橘子,他从剩余橘子中藏了两个在袖子里头。起身回家,跪拜礼谢主人,这个橘子就掉了出来。主人问且笑说:“你这么贪吃”?陆郎回答主人:“因为我母亲很喜欢吃橘子。所以就拿了两个,带回去给母亲吃”。这是不好的行为,但是他的出发点就想到母亲。想到母亲平常对自己的呵护,看到母亲喜欢吃的东西而因穷难以享受,所以就顺手多带了两个,放在这个袖子里头。由此可见,孝顺不分贫贱,不分年龄。  “亲憎我,孝方贤”,虽然有一点困难,但是在历史上我们看到这么动人的故事,说明即使父母对我有不善之处,只要我们肯用心,肯定可以感化父母对我们这个态度的转变。所以孝顺不是困难,孝顺也不是挂在嘴边,而是要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龙年春节已经团团圆圆,后续诸多的平常日子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做个好弟子,家中出好弟子,天下家庭一代更比一代好。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子女向父母谏言注重方法、态度,父母也应该有警诫、省悟之心以榜样子女。  如果我们和颜悦色的劝谏,能让父母及时改过、停止不当行为,当然很好。  谏不入,不入就是不能接受。悦复谏,我们可以委婉的再劝谏。古人告诉我们,劝谏三次之后,我们自然会觉得很难过、很伤心。说不定我们还要作第四次劝谏,就会“号泣随”。会伤心、会落泪,跟着下来是眼泪鼻涕的,讲到伤心之处,难免会掉下来。  如果是这样,父母还不能接纳,则‘挞无怨’。这时如果父母恼羞成怒,或者他不愿意听到我们这样劝他,我们即使被打了,也不应该有所怨恨。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往往手出的力量非常的大并是没有办法节制的。因此,假使有被打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衡量当时的情景,应该要躲避的时候必须赶快离开现场避开为好。  像历史上很有名的曾子,有一次他父亲觉得他有过失,拿着手上的杖木头打他。结果一打,大概是打中要害,曾子昏迷。孔老夫子针对这一件事情,说是曾子的错。为什么?你昏迷了,万一你死了,你不是害了父亲杀人的罪名吗?  历史上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那就是唐太宗,在他年纪很轻的时候,就随父亲李渊到处平定,一起打仗。有一次关键战役,父亲决策,连夜拔营去攻打另外一个地方。唐太宗李世民就跟父亲说:这样做的话,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成功,因为可能后面有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得到胜利,可能后面又被围剿,反而不利我军。当时唐高祖(也就是他的父亲)不采纳。谏了三次之后,唐高祖仍没有采纳。  眼见父亲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这个时候唐太宗就在这个帐篷外面嚎啕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他知道父亲这个举动是错误的,从整个局势来看,唐太宗已经看出自己方所处相当的危险。后来李渊在这个作战帷幕帐篷里,突然听到外面有很大的哭声,而且哭得非常的伤心,他走出去看,才晓得他的儿子在那里哭泣,于是他就问什么原因。唐太宗这个时候做了最后一次的劝解,说自己哭泣的原因。就是希望能阻止父亲的这一项军事行动,可是父亲不能采纳,他因此非常的伤心与难过,于是就唉声叹气。父亲看到儿子这么伤心,他所分析的道理又这么的中肯,这么有道理,所以父亲就及时停止了这项军事行动。后来唐高祖跟他儿子太宗,终于平定各地,奠定了唐朝的基业。  由此可知,当我们对父母劝解的时候,首先我们应该要注意我们的态度。我们不能用义正辞严、脸色凝重、或者好像是很有正义的态势,这样是完全不对的。所以晚辈如何用和颜悦色的声音,还有委婉的神情来告诉长辈,来为他们建议、分析。千万不可以以大人的这种角色,用训勉的话来对待父母,父母肯定不能接受。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或者朋友的规劝,每一个人都希望对方能尊重自己。最先的接触一定是看到你的脸色,如果你的脸色很难看,表情非常的严肃,而且是一派指责的言语,或者这种态度,那肯定没有办法让对方接受,更何况是父母有过失的时候。如果碰到这种事情,做子女的应该三思,而且也要掌握时机。时机的掌握非常重要,因为时机不对,所说的话别人都不能接受,父母就更不能接受我们的建议。  这一条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人父母,也更应该警诫自己,经常反省自己有无过失。有不良的习惯,我们也应该要及时赶快把它改正;不能一时戒掉,我们也应该要慢慢的来戒除,这样才能做好榜样让子女效法。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诚敬之心祭祖先,不诚不敬铺张浪费不可取,立教垂范传厚德。  庄严肃穆中办丧事行丧礼。在庄严肃穆中,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典范。我们看到民间一些铺张丧礼,那完全是做给别人看的,这个不是真正的孝道。所以,我们在办丧事的时候,应该以庄重肃穆为主。此刻,怀有发自内心的孝思追念才是主要的。  “祭尽诚”。我们祭拜祖先,或者在祭拜刚过世的父母,要有怎样的心?要有他仿佛就在我们旁边这样的心。我们说“祭神如神在”,虽然他们已经远离了我们,但是我们在祭拜他,就好像我们呼请他回来一样,这样的亲切,让父母在天之灵也能得到宽慰。为人父母的,你能这样做给你的子女看,让他也能了解什么叫对父母的一种礼敬。  古人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人能感恩祖先,能感恩过世的父母,这样我们就不敢胡作非为。我们有父母在、有祖先在,就不敢贻羞祖先。所以,如果我们祭拜的时候,很诚敬,就好像他们就在我们周围,跟我们在一起,这样的祭拜才有意义。  “事死者,如事生”。虽然他已经远离我们了,但是也应该就像还在我们身旁一样。  所以追思父母,不是形式,而是要能想到父母生前对我们的教育、指导、教诲的种种言行,或者其他很有道理的情形,我们都要牢记心间。我们要禀承父母所教,一代传一代,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才不辜负古人立教垂范于后世的优秀品质。  为什么要教我们孝?因为没有做这些基础源头的话,我们又如何能做人呢?所以,最基础的应该“入则孝”做好。做父母的更应该好好把握时间,在孩子三岁到七岁蒙童入学的宝贵时光年龄阶段,好好建立良性的家庭教育,切实担负起儿女家教之责。
  三、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为人子女兄友弟恭和睦相处,从家庭内影响到家庭外,这是很中肯的孝。  我们应懂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开头讲“兄道友,弟道恭”,最先在家里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姐妹和睦相处。“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尊重。  有家长这样抱怨,说孩子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打打闹闹的。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还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枝一样,都是长在一树干上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  历史上有很多孝悌故事,唐朝李绩是当时贵为像宰相级的大臣,还不忘照顾他年迈的姐姐,为姐姐熬煮稀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想,姐姐年迈,李绩年纪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我们再想想,兄弟姊妹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跟父母是两代人,跟兄弟姊妹在一起可以说从小一直到终老。更何况童年时光非常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  “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如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孩子不可过重于物质享受,也要学会自己言语控制,避免言语伤人与误会产生。  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一个观念,懂得节俭,爱惜物品。孩子如果从小过分于物质享受,而且相当的看重,那将来必然会有很大的祸害。因为,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兄弟姊妹彼此不能相容,或是反目成仇。现实中所见不少。  有道是“勤俭持家家业盛”。如果不能勤俭,物质、钱财看得非常重,很重视物质的享受,将来如果面对财产的纷争,彼此的怨恨都会从此而产生。我们把物质能看得轻些,就会有布施之心,把你一定的财产、财物帮助需要帮助之人。同时也可以减少许多的怨恨,有很多的纷争都是由于钱财太多而引起的。  钱财而外,“言语忍,忿自泯”。父母要特别注意小孩会不会言语粗鲁?是不是讲话急噪?是否说话经常伤人?现代的家庭夫妻不合,经常口角的也很多,这对于子女起到了负面的作用,所以这方面还得加强父母的以身作则良好身教作用。  因为孩子很小,不能明辨是非,他在家里学习的对象就是父母。所以父母在讲话的时候,言语要能忍,夫妻就会好言相向;不能忍的话,针锋相对,孩子就会向你学习。如果孩子从小看到父母讲话都是很粗声大气伤人,那足可见孩子小小的心灵印记。长大之后,他的这种耐心肯定也不够,也会很粗鲁、粗鄙,为人所讨厌。  所以从小,我们必须要懂得言语控制。“忿自泯”,这个忿就是生气。我们都希望对方讲话能很好听,那当然自己讲话也要好听。你讲话很急、很紧张,又很大声,对别人来讲,可能会误以为你在骂他,你在凶他,很多误会也是这样产生的。  人与人之间,我们也要替对方想一想。当别人很忙的时候,我们去问他,可能他的言语会很快很急,我们也不要误以为他就是在骂在凶自己。能彼此互相的体谅,就可以减少很多言语所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争吵。
  [img]/?MF8wXzBfMjAxMjAyMjcyMDM3MzU3MA.jpg[/img]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实际社交中,尊重长者、尊重主人,晚辈、客人谨为之。  这是我们行仪上应该重视的社交礼节。曾在参加一些聚会中,心存这样的感受,有一些人带小孩子到现场,如果小孩没有受到约束,他往往会在会场里东跑西跑,非常没有礼貌,也没有礼节。这就是从小父母没有约束小孩结果。当有长者有长辈在场的时候,做儿女的应该要懂得进退应对。  这一条告诉我们,长者如果没有坐下来,“幼勿坐”,所有的晚辈统统不能坐下来;这个主人没有坐,所有的客人也不能坐下来。所以这里就讲到“长者立,幼勿坐”,作为晚辈的就不能坐下来。“长者坐”,长者已经有跟大家讲:大家请坐!晚辈才可以做下来,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礼节。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对长辈、师长言语,我们要注重自己恰当的讲话声调,做到自然、大方。  在长辈、尊长或者长官、主管的前面,我们讲话声量要放低一点,要小声一点。有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声量很大,讲起话来许多人都要为之侧目,都会看看他,但是他往往不晓得自己的讲话声音非常的大。做父母的要告诫孩子,注意讲话的声量。家里有客人来,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观摩情形。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子女跟客人讲话。测试看看孩子的说话情形,礼貌的情形,应对的情形,给孩子待客机会学习。学习之后,父母如果发觉孩子有哪些过失,或者表现得不妥的地方,一定要当下就来跟他指出,应该如何做是更好。但是这样做,不是造作,不是刻意,而是很自然的在教育他、在引导他。  低不闻,却非宜,如果讲话会紧张,在长辈面前讲话很紧张、很小声,这样也不好。“低不闻”,声量小到对方没有办法听到,也是没有礼貌。“却非宜”,“宜”就是适合,“非宜”就是不适宜。所以讲话,从小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要落落大方,即使有客人来,有尊长在面前,我们也要指导他,让孩子行仪很自然,很大方。
  @南方雪-6 14:44:00  (一)致读者  解读目的:让家长能以身作则有好的榜样,会教育孩子早教孩子  让家庭充满温暖健康良性进步,给孩子良好家庭教育  让孩子懂得孝悌感恩父母社会,有善的人生起步远航  让我们吸取圣贤经典弟子规范,家庭幸福美满代代传。......  -----------------------------
  @特约新闻评论
19:10:14  @南方雪-6 14:44:00  (一)致读者  解读目的:让家长能以身作则有好的榜样,会教育孩子早教孩子  让家庭充满温暖健康良性进步,给孩子良好家庭教育  让孩子懂得孝悌感恩父母社会,有善的人生起步远航......  -----------------------------  谢谢!  达此目的,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家庭都是成功无比的。  谁不希望自家人人完整,代代幸福与进步呢?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人伦之德,长幼有序。与长辈相处要象对父亲那样敬重;与同辈兄长相处体现尊长。  当我们跟群体在一起的时候,或者工作中。其中如果有长辈,这长辈不一定是的主管,但是他的年纪比我们大,一起共事,一起工作,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来对待这样的长者?这条告诉我们“事诸父,如事父”,就是他的年纪像父辈的人,我们对待他,也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样的来敬重他。如果是同辈,大家年龄差不多,或是我们的兄长,因为相聚在一起工作的因缘,或者相聚在一起学习的因缘,我们都要珍惜并予尊重。怎么相处?“事诸兄,如事兄”,对待同辈年长的人,就要像对家里的兄长一样来尊敬他。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贵在和睦。一个团体不能和睦,这个团体肯定不能兴旺。同理,家庭不能和睦,这个家也不能兴盛。所以与人和睦共处,非常的重要。首先我们的出发点,一定要懂得,凡是年纪比我们年长的,我们一定要守住一条,即尊敬他、尊重他。你能尊敬他、尊重他,他会把他所长来提携你、教导你。如果你瞧不起他,你认为他没有什么,你有傲慢的这种心态,别人也不会帮助你,更不会提携你的。  所以人与人相处,也贵在能谦虚,尤其是对长者。长辈的经验丰富,或许他们的学识没有做晚辈的来得高,但是他们经验的累积,往往不是做晚辈的所能体会了解的。所以在对待年纪如同父辈的人,我们要敬爱他,当然不是用孝顺,而是用那样的心来尊敬像父辈这样的人。如果人人从小都有这一份心,我们可以说这个社会一定是相当的和谐,相当的安定,相当的幸福。
  认真学习~
  四、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孩子时光更惜时,珍惜光阴,真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这里讲到一定要珍惜光阴,我们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起来,可以说精神最好,最抖擞的时候,所以一定要珍惜。曾国藩曾经告诫他的子弟,在《曾文正公嘉言集》里讲:“要看一个家庭有没有兴盛,就看他的子弟是不是晏起”?这个晏起就是起得很晚。他们是不是会早起?早起的家庭,我们感觉这个家庭是一个有朝气、有前途的家庭。如果子弟都睡得晚起得也晚,日照三竿,这个家恐怕就是没有家教。所以,古人很重视子弟要爱惜时间,爱惜光阴,早上就要早早起床。  这里讲“朝起早,夜眠迟”。往昔我们可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毕竟环境不同。以前教育子女是这样:父母还没有睡的时候,为人子女的一定要等待父母都去睡了,然后他们目送父母就寝之后,把家里再打理、看看,有没有门窗哪里没有关好,或者东西没有处理好,等检查一切没有安全顾虑之后,为人子女的再上床睡觉。早上在父母还没有起床的时候,为人子女就已经先起来问候父母。跟我们现代的情形恰恰相反。  这里的用意就是说,我们先让父母安心的睡觉,子女再跟着睡觉。这条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告诉我们珍惜宝贵时光,不要睡得太久,今天过了,今天永远不再回来。  还有家长,每到寒暑假的时候,就让自己的子女睡得很晚。曾经这样问过学生:在暑假的时候,睡到十点的请举手?差不多有一半,睡到九点的也有一些,睡到八点的也不少,睡到七点的没有。睡到六点的有两个小朋友,是兄妹,他举手。问他说:全班只有你们两个表现最优秀,为什么你们这么早起?这个哥哥就回答说:没办法,是因为妈妈帮我们办了报名晨泳,所以五点多就被叫醒,六点就去学晨泳。原来如此。  我们想想看,如果早上六点多起床,七点多吃完饭,肯定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也可以学很多的才艺、看很多的书。每天你能多了两、三个钟头,一个暑假六十天,他所节省出来的这些时间,可以用在很多很好的地方,实在是相当的可惜。  “老易至,惜此时”。时光匆匆,往往回头一看,已经好几十岁了。这个时候我们想到要努力已经来不及了,有道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所以为人父母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记得要好好的教导他。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良好卫生习惯从每一天的洗漱生活小事做起。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盥洗梳洗,把自己打理得干净。刷牙漱口一定三餐都要做到,尤其晚上睡觉的时候,更要特别的落实,才能保健牙齿。  “便溺回,辄净手”,几乎每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老师都有教,父母从小也会教他们。所以这一点一般小朋友都已经可以落实,而且做得很好。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严谨的衣寇鞋袜着装态度养成,本身就是种很好的素养。  一个人的衣冠必须要整齐。整齐,不但自己看了舒服,别人看了也会高兴。衣冠不整的话,给人感觉就是不懂得尊重自己,同时也是不尊重对方,可以说是失礼。所以从小,为人父母的就要特别注意到孩子的仪容。我们出门之前,一定要先照照镜子,从头到脚检查一遍,免得出门出丑了。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朋友,因为时间匆忙,出门没有再端详一下,自己的衣服有没有扣好?鞋袜有没有穿好?有时出丑。  冠必正,“冠”就是指我们戴帽子的方正、庄重。没有方正、歪歪斜斜,那有轻率的感觉之嫌。所以这里指出我们的戴帽子要戴得整齐。  纽必结,纽就是纽扣、拉鍊,要扣好拉好。在平常的时候,我们也要作些检查,纽扣是不是有松动不结实的感觉;有松的话应该把它缝好,免得穿出去之后在哪里脱开。有时候参加重要的聚会,因为纽扣掉了而出丑,这个都是很失礼的事情。所以我们对于自己的衣装要特别注意整齐,穿戴整齐之后再出门,免得出现不应有的尴尬状况。  有时候看到学生家长匆匆忙忙来接小孩,有的甚至衣服里外反穿,这个都是因为一时的匆忙没有注意到。偶尔,如果一时疏忽的话,也有可能把纽扣扣颠倒了,很奇怪的出门,等到一发觉自己这个窘态的话,已经为时已晚。尤其女众们,你的拉鍊是在后头,出门一定要摸摸看是不是有拉起来,是不是有扣好,因为在后头我们较难注意到。  袜与履,袜就是指袜子,履就是鞋子。俱紧切,如果有鞋带的鞋子,应该要把它绑紧。袜子也要穿好,不能一脚高一脚低,这样穿出去就非常没有礼貌。“切”就是要把它绑紧。“俱紧切”,“紧”要绑紧,要绑得牢。我们也看过很多人,上半身穿得非常的整齐,非常的端庄,非常的好看;可是你再仔细端详他的鞋子,你会觉得非常的不搭调。为什么?鞋子很脏。所以我们要出门之前,的的确确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衣冠有没有整齐,穿戴是不是自己已经觉得整齐。这个整齐当然并不是要穿得非常的华丽。  袜子跟鞋子,袜子一定要拉好再穿出门。有的上面的这个口已经松掉,所以一脚高一脚低,也是很不礼貌的。家长要经常注意孩子的仪容,是不是有穿戴得不整齐?如果不整齐的话,我们也要告知他,该扣的应该要扣好,不可以让人觉得有邋遢的感觉。  容貌是我们第一眼所见的第一个印象。不好的容貌没有关系,但是你有良好的仪态,你有整齐的穿着,也会让人觉得很舒服,不会失礼于别人。曾经听到朋友这样讲,他们说办公室有人穿着很不得体,就是把家里的很轻便的衣服穿去上班。结果很多同学、很多同事很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办公室是一个比较庄严的地方,我们不能仅为了自己方便行事。仪容的整齐有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我们要特别谨慎小心。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弟子规全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