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有哪些的时空观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辽阔的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世代生活中,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
其中,传统手工艺是记录他们族群符号的重要标志,这些传统手工艺凝聚着少数民族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记载着新疆各族群众文明演进的轨迹,反映了古老的文化精髓。
1949年建国以来,新疆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进入到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健康发展更显得迫在眉睫。
其中,作为民族文化中最具有古老技艺符号之一的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状况在当前显得尤为突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共和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也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世界上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多的国家之一。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这就注定了其保护的难度更大。我国把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足以展示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时候说:“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句话的理解:第一,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博得在场人的掌声,说明了政府与群众一样,都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 有时是个人, 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 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 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 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 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对一个民族来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基本的识别标志, 是维系该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导致许多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发生着急剧的改变。世界似乎朝着同一种经济模式、同一种物质需求、同一种价值观念发展, 人们忽略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习俗、不同生存价值观等等区别。因此,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党和政府就组织民族工作者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风俗习惯等进行普遍调查,举办民族文化展览,为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许多工作。
但随着当今世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形式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并受到文化标准化、旅游业、工业化、农业区缩减、移民和环境恶化的影响。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但是古老的中华民族所拥有的非物质遗产让全世界人民都感到艳羡和关注,我们更要正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并高度地重视这些问题。
我们组经过近一个月的关于新疆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调研,发现了一些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第一,许多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一些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
第二,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经常可见;
第三,法律法规建设的进程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
第四,政府存在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今世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地方经济发展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文化传承;
第二,各种思想充斥的现代社会,青少年对文化传承的意识越来越薄弱;
第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力度不够;
第四,学校教育更多的是读死书,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
第五,宣传不足,社会舆论关注不够,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此的建议:
第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组织开展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
第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组织专家学者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组织力量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真伪,还要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第三,加大投入,通过各种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加大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可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
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群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们的调研也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比如:与民间艺人的沟通问题;调研范围仅局限于乌鲁木齐;刚开始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对新疆非物质文化了解不深入问题;随着电眼工作的开展,我们组成员渐渐显露出懈怠的问题。虽然,此次调研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依然完成了任务,可能还会存在一些漏洞,但是,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历经千年的历史凝结而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弥足珍贵,如果不加以保护,将悄然离我们而去。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疆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问题, 不仅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 同时, 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的过程, 是一个更具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在现代社会中, 教育应肩负起保存、传承和创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 充分发挥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 使其成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要求。同时,政府机构和有关研究部门也应对此更加重视, 加强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传播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综述
对一个民族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该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导致许多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发生着急剧的改变。世界似乎朝着同一种经济模式、同一种物质需求、同一种价值观念发展,人们忽略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习俗、不同生存价值观等等区别。因此,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 一) 文化遗产的概念
文化遗产是在20 世纪70 年代界定的新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给人类生存和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变化。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谐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 年倡导并缔结《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要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应具有以下任何一种特质: 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能为一种现实的或为一种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可作为一种类型
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之下容易毁损的地点等。国际组织和社会对于文化遗产大多采用了列举形式表现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显示出人们认识上的逐步深化。
( 二)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反映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人文遗迹、遗物和传统知识及其表达。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近现代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是研究民族历史,特别是研究少数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其中,有些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或关于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遗物、遗迹、传统知识及其文化表达形式就会成为研究该民族历史发展的唯一的可以依据的材料,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化遗产的表现是否具有物质属性,可以分为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二者的区分在于其是否具有物质的物理属性。根据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最后文本里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社会风俗和仪式,各种各样的知识和实践,还有各种节庆以及宗教方面的实践和信仰。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指由少数民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它包括了少数民族民间语言和艺术、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民族民间习俗礼仪节庆等方面。往往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法,依靠特定民族、特定人的展示而存在。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脱离少数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不脱离具体的民族历史和社会环境,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的“活”的显现。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现状及特点
( 一) 研究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逐步加强。特别是2005 年3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随着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关的科学研究日益增多。
关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总体情况,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利用CNKI ,①根据关键词在学术期刊网、硕博士论文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等资源库进行了不同条件和时间的检索,1999 年以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共有1123 篇,博士论文8 篇,优秀硕士论文8 篇,重要会议论文37 篇。纵观这些研究成果,有这样一些特点: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标准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作用及方法的研究居多,涉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仅有几篇,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育研究尤其是以单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为主题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空白。此外,笔者利用卓越网的图书出版和介绍,②起始于2004 年查找到涉及文化遗产的专著有79 部,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著有20 多部,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主要有: 白庚胜、向云驹: 《大西北之魂》(中国花儿) P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桑德诺瓦: 《源自喜玛拉雅南麓的声音―――丽江古乐》P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李宏复: 《萨满造型艺术》P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P中国萨满文化丛书、刘芝凤: 《戴着面具起舞》(中国傩文化) P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阎建国:《中华瑰宝》(维吾尔木卡姆) P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史军超主编: 《文明的圣树―――哈尼梯田》P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刘亚虎《天籁之音》(侗族大歌) P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张文阁《新疆土陶艺术》P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杨亮才、赵寅松: 《和谐的社会》(中国白族本主文化) P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周吉:《木卡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李云、周泉根: 《藏戏》(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二是对某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成。主要有: 余未人主编《苗人的灵魂―――台江苗族文化空间》P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马成俊: 《热贡艺术》P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王文章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也包含了大量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三是有关民族文化和民族学方面的论文集。有杨苑、何星亮主编的《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 年年会论文集》和金星华主编的。《民族文化理论与实践―――首届全国民族文化论坛论文集》中涉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较多。四是从文化角度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较为深入广泛,特别是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表象的研究和总结非常多。例如,涉及民族宗教与祭祀文化的研究论文有: 《蒙古族祭祀文化及其包容性》、《试论中国少数民族的蛙崇拜》; 涉及民俗文化遗产的有:《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锡伯族的弓箭文化、俪濮饮食文化与攀枝花民族经济发展》、《锡伯族民族文化时空观》、《从布依族婚俗看布依族妇女的婚恋观》、《鄂伦春族狩猎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论石棉彝族家支的特点与作用》、《论现代化过程中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塔吉克族女性服饰艺术以及服饰的色彩观》、《广西民族节庆文化研究》;涉及民族文艺的有: 《略论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发展》、《新疆民族传统乐舞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赋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努力发展少数民族音乐事业―――谈四川少数民族音乐创作》、《多声部民歌研究―――以湘西苗歌为例》、《由呼图克沁看蒙古族文化传统的变迁趋势》、《论布依族情歌中的女性形象》、《黔东北土家族的傩堂戏文化》、《浅谈土家摆手舞的文化内涵》、《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范例―――重庆酉阳保护土家族摆手舞的成功实践》、《试论秀山花灯文化的构成》、《中国岩画与世界遗产法律保护》、《关于马山县壮族三声部民歌的调查报告》、《从传世铜鼓使用看红水河流域壮族的审美意识》等; 五是从法律角度进行研究的有: 《六盘山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的立法保护问题试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法律保护制度探微》; 涉及管理保护的有:《有效的保护科学的发展―――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国西部地区民族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阿坝大九寨旅游区藏族、羌族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抢救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关于广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几个问题》、《抢救畲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艰巨任务与操作构想》、《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以畲族文化为例》、《对黔西南州民族文化开发保护的思考》、《黔东南民族民间文化面临的危机与抢救保护的对策》、《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现状、保护对策之建议》。六是从经济角度探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主要有: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伊斯兰教的生态文化及其实践意义》、《博物馆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浅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环境简论》、《保护与开发并重―――浅谈少数民族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从闽东白露坑看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让阿诗玛更加靓丽―――从丽江的启示谈二次创业中的石林文化品牌》、《时空隧道中的哀牢山系土司文化遗产》、《乘着文化的翅膀―――略论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夜郎文化资源开发》、《浅谈黎族传统文化在海南旅游文化中的保护与利用》、《论海南黎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其旅游开发》、《乡土知识中的“自然中心主义”: 岜沙苗族的生态伦理观》、《民族风情旅游与侗族妇女增收》、《道真仡佬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浅谈草原文化艺术的保护及利用》、《从世界遗产视角看北方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和文化产权问题研究―――以黔东南地区侗族村寨为例》、《赫哲族文化遗产的抢救》、《浅析特色文化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对和龙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的思考》、《湘西州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用民族地区绿色品牌产品占领国际市场》、《谈黎族医药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等。此外,从民族教育和体育文化关系论证的主要有: 《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苗族教育困境与对策思考―――以沾益炎方苗族学校教育为例》、《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与民族平等―――以甘肃省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为例》、《竹片上的文字―――黎族的数字符号及数学知识》、《民族语言文字与民族文化―――兼论壮文的推广价值及其在壮族文化保存发展中的作用》、《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使用的基拉尔字母》、《关于散居地区民族文化》、《关于保护我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思考》、《经济全球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的取材、构思与包装》、《我国西部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强化那达慕特征,弘扬那达慕文化》。[2 ]
( 二) 理论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从上述关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情况可以看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是以地域性的研究为重。例如: 《民族记忆的背影―――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3 ] 一书从内容、现状、问题等方面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 论文《重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4 ] 介绍了重庆市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及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讨了开发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振兴方法。提出在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最首要的是要结合客观实际情况,加紧对土家族、苗族的濒危珍贵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再如《青海地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5 ] 一文,指出青海历史上就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人民在这里创造和存留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证了如何更好地定位与保护好这些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对于发展青海的经济和民族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其二是保护和利用的个案研究居多。例如:谢道辛: 《山区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云龙白族耳支歌个案研究》(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 一文,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白族民俗舞蹈“耳支歌”为例,探讨了山区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以社区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再如李敏: 《鄂西南土家族织锦文化遗产保护》(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 年第6 期) 一文,主要讨论了鄂西南土家族织锦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及其历史沿革和当今的现状,阐述了土家族织锦艺术对现代视觉艺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保护所面临的困难及应采取的对策。还有《土家族“茅古斯”文化本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6 ] 则介绍了土家族民间古老的“茅古斯”是融歌、舞、剧为一体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形式,表现了土家族先民开荒拓野,从事原始渔猎农耕的创世业绩,揭示了“茅古斯”与土家族古老而神秘的原始渔猎文化、原始农耕文化、原始生殖崇拜文化以及楚巫文化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指出“茅古斯”作为人类原始戏剧和舞蹈的“活化石”,是土家族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土家族的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呼吁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抢救和保护“茅古斯”这一珍贵而又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三是大多数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结性研究。例如王平: 《中国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无形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载“中国博物馆”2002 年第4 期) 一文,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无形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贾银忠: 《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载“贵州民族研究”2004 年第3 期) 一文,从彝族文学和艺术两大方面论述了抢救和保护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保护和抢救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和措施。马亮生的《十年来湖南省回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收集、整理与研究工作情况回顾》(载“回族研究”1996 年第2 期) ,根据全国回族史讨论会议精神,对湖南省回族的基本情况调查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span style="font-size: 20 margin: 0 padding: 0 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4 box-sizing: border-box ! word-wrap: break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本文“也谈克孜尔第118窟壁画内容”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姚士宏著图书《克孜尔石窟探秘》中
呵呵呵,估计有人已经闻到味道食指大动了,这道菜其实源出蒙古美食,按照蒙古人的说法,一头羊除了羊  关
词: 新疆;地方文献工作;概述  摘 
要: 就新疆地方文献包括民族文献的收集、整理、
本文“龟兹石窟壁画中果真绘有生殖崇拜吗?”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姚士宏著图书《克孜尔石窟探
本文“克孜尔壁画上的乐舞形象”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姚士宏著图书《克孜尔石窟探秘》中的第十
本文“克孜尔菱格画的象征意义及其源流”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姚士宏著图书《克孜尔石窟探秘》天边的骆驼
这是一个关于天边骆驼的故事,它美得令人窒息,美得令人震撼!天边的骆驼建议wifi条件
词: 新疆;地方文献工作;概述
要: 就新疆地方文献包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从古到今,新疆人在五月端午时常在门前挂艾草
呵呵呵,估计有人已经闻到味道食指大动了,这道菜其实源出蒙古美食,按照蒙古人的说法,一头羊除了羊腿
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干果,没有一丁点的添加剂,完全的绿色
据传说“哈密瓜”一名出自康熙大帝的金口玉言
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干果,没有一丁点的添加剂,完全的绿色
据传说“哈密瓜”一名出自康
本文“叙利亚画家在克孜尔石窟”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姚士宏著图书《克孜尔石窟探秘》中的第1
长绒棉,也叫细绒棉,是海岛棉的一种,为一种栽培棉种。锦葵科。
新疆的长绒棉,因纤维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从古到今,新疆人在五月端午时常在门
玫瑰被称为“精油之后”。抗敏感、保湿、美胸,消除黑眼圈、皱纹、妊娠纹。子宫补品,洁净、调理子宫独目人墓地
曾经引起学术界种种猜测的青河县三道海子巨型石堆遗址,近期被考古人员证实为早期游牧王国
长绒棉,也叫细绒棉,是海岛棉的一种,为一种栽培棉种。锦葵科。
新疆的长绒棉,因纤维较长而得名。玫瑰精油
玫瑰被称为“精油之后”。抗敏感、保湿、美胸,消除黑眼圈、皱纹、妊娠纹。子宫补品,洁净、调理子
羊肚子烤肉维吾尔语叫“奎垒木卡瓦甫”,是新疆和田地区沙漠深处的牧民发明的一种高营养、高热量的食品。具
羊肚子烤肉维吾尔语叫“奎垒木卡瓦甫”,是新疆和田地区沙漠深处的牧民发明的一种高营养、高热量的食
赛尔皮斯堂也叫破布木果,赛尔皮斯堂是其维吾尔药名,紫草科植物破布木的干燥成熟果实,可入药,为现代维吾
1000元,用不了这么多吧?我准备做这个生意,给你一点思路,你要急着做生意你就去做好了。告诉你
这春雪挂在枝头,很象一棵一棵硕大的棉花树
可现实的棉花,却总是那么的矮小
在我国,天麻入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药物作用有:镇痛、镇静、抗惊厥、降低血压、明目、增赛尔皮斯堂也叫破布木果,赛尔皮斯堂是其维吾尔药名,紫草科植物破布木的干燥成熟果实,可入药,为现
新疆的“红菇娘”全身是宝
它产自伊犁、尼勒克等地
新疆的“红菇娘”不仅
马鹿已经被定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但至今仍然是事实上的"狩猎兽"。由于野生的梅花鹿已几乎被打光了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那些一天天的泛着历史的颜色记录了很多哈密年轻人不曾知道的故事..
这是一种叫“骆驼刺”的植物,它长在沙漠上,满身是刺,其生命力之强让人叹为观止!而让我感触更大的是:歌曲:那拉提冬布拉之声冬布拉之声建议wifi条件下观看!
“多火伦阿合苏尔”(“单点贝伦”)是贝伦的一种,以脚步踏地为突出特点。它以独特的“三步一停”舞
本文转自都市消费晨报,原标题为《那些年,我们干过的农活》。现在,就让我们看看那个时候我们新疆人这是一种叫“骆驼刺”的植物,它长在沙漠上,满身是刺,其生命力之强让人叹为观止!而让我感触更大的
无意间,听到“阎维文”演唱的一曲【骆驼草】,让我很是感动。
就骆驼草  无意间,听到“阎维文”演唱的一曲【骆驼草】,让我很是感动。
就有丝丝软绵的情意,在心底,缓缓最喜欢嗑西瓜瓜籽了总以为。这西瓜瓜籽就是一般我们吃的西瓜里的瓜籽其实,我们嗑到的西瓜瓜籽是专门种植出来的一种
本文“克孜尔壁画上的梵天形象”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姚士宏著图书《克孜尔石窟探秘》中的第九中亚湿岛--伊犁
这是一片天堂般,美丽的净土!
这是一片富有畅想
这应该是一幅表现哈萨克族牧人生活场景的男女集体舞《黑走马》的画面,舞蹈轻盈欢快
一、概说:
中央领导同志在视察新疆后,宣布了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要加速开发新疆,
一、概说:  中央领导同志在视察新疆后,宣布了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要加速开发新疆,开发大西北,要把
这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的一生充满了故事,它的一生整个的是宝。沙枣面可烙饼、做面条,还可作糕点、果酱、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成立于1989年该团主要任务是继承、搜集、整理和表演以木卡姆为主的维吾尔族古典音乐与民间歌舞
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民族曲艺音乐中的典型代表
阿依特斯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阿肯弹唱(阿肯阿
认识新疆,了解新疆,入门的功夫就是一定要看新疆之窗
世界这么大,公号那么多,在微信中看到了这张贴子windows_xj整理、收集、交流和宣传大美新疆历史、文化与传统的平台。热门文章最新文章windows_xj整理、收集、交流和宣传大美新疆历史、文化与传统的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