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门镇镇朋友们我想问一下兴振鞋厂工资价钱什么样

  人人是刀斧手,个个是权谋家。  《资治通鉴》,一部相砍书。    老人家要许世友至少读三遍《红楼梦》,他自己却读了十七遍《资治通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中国的兴替,有醇酒,有美女,  有帝王将相,偶尔也有才子佳人,  有聪明人,也有菜鸟,  最让我们感叹的是,如鬼魅般的刀斧手,他们潜在命运的某个角落,  只要冥冥之中一声召唤,立马越将出来,一通猛杀,一通血流成河。    今天看通鉴,纯属喜好,如有同好,纯属巧合。:)    在此之前,以“我人一生受伤”在《煮酒论史》发贴百篇,为“先秦”部分。/publicforum/Content/no05/1/50635.shtml  贴子太长了,翻阅不便。  这里,从秦始皇称帝开始……      
楼主发言:1次 发图:17张
  锐圆读《资治通鉴》随笔 已发目录        [1] 关健是名份    [2] 拘泥于礼而亡国,可乎?    [3] 你再有钱,不让你坐红旗轿车    [4] 中国政治的核心是不让竞争    [5] 马屁虫优先     [6] 选接班人是皇帝们最头疼的事    [7] 政治家要懂留后路    [8] 诱敌深入    [9] 德才皆备骗人无数    [10] 以国士待之,必以国士报之    [11] 大分裂给社会精英造就各种机会    [12] 作秀    [13] 两不惹的好处    [14] 恭维逢迎亦要得法    [15] 谏臣都很轴    [16] 卑不亢谈何容易    [17] 鉴定人才    [18] 注定有罪     [19] 爱也能杀人     [20] 以身相许    [21] 身边都是敌人    [22] 人才的时效性    [23] 君子欺之以方    [24] 木匠用木     [25] 言路    [26] 注重实情的齐威王    [27] 孤独与发愤    [28] 残酷的人才竞争    [29] 做官的共识    [30] 奖励军功    [31] 魏惠王的“宝”观    [32] 恶狗当门    [33] 自己屙屎自己吃    [34] 刻薄寡人    [35] 商鞅之死    [36] 不要讲利益    [37] 不敢说NO    [38] 苏秦相六国    [39] 养士    [40] 你揣着坏心眼我也你的    [41] 控制不住小兄弟    [42] 主意馊不馊要闻了才知道    [43] 跟屁虫嘴脸    [44] “十蠢大全”楚怀王(上)    [45] 五百金买马首?鬼信    [46]“十蠢大全”楚怀王(中)    [47] 对纵横家的不同总结    [48] 三人成虎与取得信任    [49]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50] “质子”现象    [51]“十蠢大全”楚怀王(下)    [52] 再说养士    [53] 赵武灵王的悲剧    [54] 落后就要挨打?    [55] 响彻云霄的“万岁万岁万万岁!”    [56] 对“完璧归赵”的多种评价    [57] 卫嗣君偷窥隐私及其它    [58] 恐怖主义存在的价值    [59] 将相和?    [60] 田单乐毅华山论剑之以小见大    [61] 帝王之阴暗心理(一)    [62] 帝王之阴暗心理(二)    [63] 帝王之阴暗心理(三)    [64] 抗税之后    [65] 是谁要干掉穰侯魏冉?    [66] 毛泽东推荐的故事    [67] 长平惨败的责任问题    [68] 杀降    [69] 政治斗争中的江湖规则    [70] 个性飞扬的毛遂先生    [71] 商人吕不韦从政故事    [72] 绝杀政敌之无解高招    [73] 有一种愚蠢让我们笑出眼泪    [74] 脆弱的合作     [75] 秦始皇老妈的性丑闻    [76] 偷梁换柱    [77] 李斯谏逐客    [78] 死在必然    [79] 韩非之死与当时的爱国主义    [80] 小人的生存之道    [81] 为什么看不到秦始皇的军事才能?    [82] 刺秦之一:儒家的保健药方    [83] 刺秦之二:荆柯为什么杀不了秦王    [84] 刺秦之三:复仇的成本    [85] 刺秦之四:荆轲的武功太差    [86] 官场道德的内在矛盾    [87] 刺秦之五:恐怖主义的合理性    [88] 刺秦之六:何谓勇?    [89] 不抵抗主义        以上读至《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 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以下是秦统一后的历史。    【91】大一统:自相矛盾的万世之说  【92】大一统:不搞封建  【93】大一统:防止民间武器拥有  【94】大一统:封禅与检阅  【95】大一统:吾皇万岁  【96】刺秦之七 收金还留博浪椎  【97】大一统:田亩普查与北御南拓战略  【98】大一统:思想钳制  【99】大一统:诛杀异己  【100】大一统:秘不发丧  已发至:  /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1574168&Key=&strItem=no05&idArticle=44852&flag=1  
    【101】典型性政变的历史密码    (前211年)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 中华书局版第248页    这就是传说中的政变。  政变的策划者是阉人赵高,协从者是皇子胡亥和丞相李斯,他们当然也是得益者;政变的受害者首先是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还有一个受害者就是已经崩了的始皇帝。  这次政变是一次典型性政变,释放了许多历史信息,可供我们解码。  一、中国第一帝国创始之初,即遭遇政变,说明了帝国的体制很成问题。秦始皇很强的一个人,没有很好地考虑自己的后事,用文革时的话批评,就是他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秦始皇所托是赵高一个人,当时李斯随驾,为什么不托后事于“组织”,这种遗命,知道的人越多,越难以更改。还有一个细节。赵高与蒙毅、蒙恬有隙,蒙氏是扶苏一党,赵是蒙氏的对头,又与胡亥一党,这种两党对立的局势难道他一点不知。或谓,秦始皇本欲传位于胡亥,故意为之,不过,这样做也太不靠谱,风险忒大了。还有就是,秦始皇太自信了,认为自己的诏命无人敢违背,随便交待给谁,谁都会认真执行,这次他托大了。“矫诏”,两个字,难道始皇帝没听说过吗?  二、从秦体制看,皇权和相权分置,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看来还不是一体。从赵高的话里透出,这样的政变没有丞相的配合是不可能的。这是一次宫中的太监与府中的丞相合谋的废立更改式政变,这种模式确定下来,历史不会只演出一次。  三、赵高是个极强的心理专家,马上拿出五个项目,让李斯和蒙氏PK,李斯一看PK不过,选择了和赵高合谋。  四、秦始皇对托于赵高的遗诏没人听,被截留了,但伪诏却得到了忠实的执行。扶苏奉诏自杀了。扶苏乖乖自杀,我很不理解,以前的经验是“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这一次却是胡亥在内而继位,扶苏在外而命亡。扶苏有太子身份,有手握兵权的蒙恬拥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即将登基的太子乎。扶苏连进一步了解情况的意识都没有,能解释的理由只能是,父皇积威之下,抵抗的心理和欲望彻底没有了,要不,就是像下三滥的文艺片,遭受遗弃,心怀怨望,索性死给你看。   五、赵高李斯派一队使者,不仅逼死了扶苏,还让带兵三十万的蒙恬束手就擒,看来,秦政令军令严肃,法纪严明,人人都已养成服从习惯了。从秦始皇兵马俑的阵仗,我们也似乎能感受到秦始皇说一不二的威严。
  挖  偶行煮酒  忽入大坑
  慢慢看
  前三名
  好歹混个殿军  
  我读后的感觉是完全不同!我觉得这是一部劝人向善的书!
  楼上的,所谓人人读,人人有所得诶!!!
   我读后的感觉是完全不同!我觉得这是一部劝人向善的书!  
  推论:公子扶苏政治经验严重不足,即使登上皇位下场也不会好看到哪里。  
第一,关键时刻头脑不清醒,公子扶苏在生死存亡关头居然连消极防御的念头都没有了。消极防御就是拖,拖住赵高伪诏的使者,使其不能复命,呵呵,那边赵高也不敢轻举妄动的。  
第二,智商和情商都一般,自己头脑不清醒就算了,如果能采用蒙恬的优秀建议也行啊,“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看看原文说的多清楚,如果不准备重用你,你老子干吗费这么大的力气培养你呢?  
唉......合理的解释楼主就是已经说的五了......  
以上评论纯属YY强国SY健身。     
   我读后的感觉是完全不同!我觉得这是一部劝人向善的书!  
  to ZZAA    仁者见仁,您属于仁者。
  作者:死在圣西罗 回复日期: 21:58:45 
    挖    偶行煮酒    忽入大坑  ------------------  资治通鉴294卷,至7卷码了100000字,照这个写法,得4000000字。晕。打折,计划写200万字。N年完成。哈哈,掉到这个大坑,嘿嘿……
  作者:见诸相非相无 回复日期: 23:49:09 
    我读后的感觉是完全不同!我觉得这是一部劝人向善的书!  ------------------------------  《资治通鉴》是中国人互相砍杀的历史记录。  看完了,想向善就向善,不想也没有办法。司马光还是希望读者能够向善滴。  我以为,历史首先是让人聪明,否则如兔子般善良,也躲不过刀斧手。
  人类历史从头到脚都是相互砍杀的记录,不光是资治通鉴,随便拿本只要是人类历史书,全是与人都其乐无穷这类内容.  
&资治通鉴&,很类似棋谱大全那种书,各时代的高手依托自己所在历史环境大背景下,充分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精彩对决层出不穷.  
有棋高一招的,有人算不如天算的.  
咱们这些看书的后人也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只要能安心看下去,收益都是多多.  
关键是资治通鉴篇幅太长,属于一遍看白头那类.说太祖爷看过17遍还是夸张了点,看这种书不在看多少遍,能大概看明白里面的道道就可以了.还是前面那话,棋谱可以多看,不过不要求局局都背的下来.能看大概看懂人家处于什么思路这么下就已经不是普通爱好者水平了.  
如果是才开始入手看这部书,首先对中国历史得有个大概的整体了解,其次,还是先看朝代更替那些时段,战乱时期情节惊险,故事紧凑.  
如果上来就看什么汉唐盛世文管们在朝廷上磨嘴皮子,玩政治推手,保你大白天看3页就来瞌睡.
  春秋战国时期的斗争很好看。
  ……扶苏有太子身份……    扶苏的悲剧正在于他并没有太子身份,所以赵高才能矫诏传位于胡亥
    中华书局早就出了《二十四史》的简体版,可一直不出《资治通鉴》的简体字版,憾事(看繁体的确速度慢),我看的是其它出版社的简体版,粗粗的看完一遍了,司马光恢复了那些未曾登基的皇帝们的本来面目,直呼其名,不像正史里那么麻烦,上来就是子孙给孝敬的X祖X帝.    
  楼主搬家了?
  to 计划飞机  &资治通鉴&,很类似棋谱大全那种书,……棋谱可以多看,不过不要求局局都背的下来.能看大概看懂人家处于什么思路这么下就已经不是普通爱好者水平了.  ----------  同意。  
  作者:楚王爱细腰 回复日期: 15:52:39 
    ……扶苏有太子身份……        扶苏的悲剧正在于他并没有太子身份,所以赵高才能矫诏传位于胡亥  ----------------------    扶苏是长子,不是太子,有错误。谢谢纠正。  秦始皇把他“逐出”咸阳,本有让他下基层锻炼的意思。清康熙帝派十四子到西北辕台,也有培植的意思,包括本朝太祖皇帝,也有此意。结果都没有机会了。  看来,还是守在皇上身边好一点。  
  其实看资治通鉴,达不到明善恶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去看宗教类书籍.  
看了资治通鉴,绝对让人不去把注意力放在分善恶上,完全是太祖也说与人斗其乐无穷,最大的启发是,只要需要&斗&就屏气一切杂念,敢下手,手段高,运气好的就更容易&斗&赢,但凡手软那么一点,轻则自己掉脑袋,重则全家族全体系陪葬.  
人生如棋,灭了门了,掉了脑袋了也没想象那么可怕,&斗&输了才是真正的丢人.
  作者:计划飞机 回复日期: 22:42:43 
     其实看资治通鉴,达不到明善恶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去看宗教类书籍.     看了资治通鉴,绝对让人不去把注意力放在分善恶上,完全是太祖也说与人斗其乐无穷,最大的启发是,只要需要&斗&就屏气一切杂念,敢下手,手段高,运气好的就更容易&斗&赢,但凡手软那么一点,轻则自己掉脑袋,重则全家族全体系陪葬.     人生如棋,灭了门了,掉了脑袋了也没想象那么可怕,&斗&输了才是真正的丢人.  =========================================================  阁下头上长角,身上带刺,不是有福气的人
  作者:戏下淮阴侯 回复日期: 23:25:10 
    作者:计划飞机 回复日期: 22:42:43         其实看资治通鉴,达不到明善恶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去看宗教类书籍.       看了资治通鉴,绝对让人不去把注意力放在分善恶上,完全是太祖也说与人斗其乐无穷,最大的启发是,只要需要&斗&就屏气一切杂念,敢下手,手段高,运气好的就更容易&斗&赢,但凡手软那么一点,轻则自己掉脑袋,重则全家族全体系陪葬.       人生如棋,灭了门了,掉了脑袋了也没想象那么可怕,&斗&输了才是真正的丢人.    =========================================================    阁下头上长角,身上带刺,不是有福气的人    --------------------------------------------  当下整个社会有戾气。  提倡和谐,反读之,就是戾气偏重。  “计划飞机”或许得风气之先也未可知。:)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二】秦始皇陵迷千古    (前211年)始皇九月,葬始皇于骊山,下锢三泉;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有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尽,闭之墓中。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 中华书局版第250页    为帝王造陵,是最劳民伤财的事情。今天,当许多陵墓成了文物古迹甚至是世界文化遗产而倍受爱护的时候,我担心有人会忽略当初造陵的不合理性和残酷性。  中国最有名的帝陵当属秦始皇陵。  在过去,人们对于秦始皇陵的想象能源于上面的这些文字,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陕西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和挖掘,让想象有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意味,让中国人吹牛有了新的资本,拍电影有了好的题材,祖宗真是为我们长脸。  秦陵的全部还未挖掘,对待此事有两派,有速掘派,称挖出来每年有25个亿的GDP,也有缓掘派,认为现在技术水平不够,怕把古人的宝物氧化掉。真正的不掘派似乎是没有的。  所有的历史是当代史,所有的利益也是当代的利益,为子孙计,嘿嘿,多半口不对心。    中国有句古话叫“慎终追远”,意思很好,意境也很高,造陵厚葬,恐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统治阶级奢侈腐败”,也不完全是一种暴发户式的炫耀,这里面多多少少地有原始宗教的意义在里面,人类的许多文明都不约而同地大肆修造陵墓,不好都用奢侈解释。  在中国,修建宫殿和陵墓,都有用雄伟的建筑加强权力威严的效果,镇慑小民,这玩艺是管用的。今天,我们政府的办公楼,特别是司法系统的,都选用罗马柱一类能增加威严感的设计,道理是一样的,理由是一致的。  修建教堂的用意也一样,不过教堂是公共建筑,陵墓则不是,大家都是文化遗产,但我认为还是有上下之分的。现在,更多的文明国家,把这种庄严的诉求体现在博物馆、图书馆、歌剧院、体育馆之上,建筑标志着一个时代。    在没有宗教的国度,中国皇帝始终都想把自己装扮成半神半人的“天子”,以巩固威权,但是儒家从一开始就不配合,“子不语怪乱力神”,从根本上给“君权神授”或“君权天授”打了个楔子,并随时可以为改朝换代自圆其说。  秦始皇为自己修造陵墓不能算什么过错,错就错在他的“一世二世以至万世”的想法太过执迷,把自己的陵墓标准提得太高。秦帝国二世而亡,后来的皇帝只要不那么疯狂,在修造陵墓时,都不作“万世”的梦想,自觉地把规格降低了,一方面可能是体恤民力,也有的对身后不甚乐观,担心陵墓豪华招惹项羽式的颠覆者。即便如此,修陵的开支仍占了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黄仁宇先生要还活着,不妨让他算算,历朝各代修陵的开支占财政的比例,或可画出一条“修陵亡国”警戒线。  
  好大一个坑,首页留名先
  作者:waterhand 回复日期: 00:01:00 
    好大一个坑,首页留名先    ------------  也许是天涯最大的坑 :)
  为LZ加油。正在读王夫之《读通鉴论》,学习中。
  阁下头上长角,身上带刺,不是有福气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角带刺多没水准呀,那叫蜂目豺声,蛇行狼顾,不上整形医院,兄弟再怎么使劲,想挂这种象还是有相当难度.呵呵    当下整个社会有戾气。    提倡和谐,反读之,就是戾气偏重。    “计划飞机”或许得风气之先也未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话还分正说反说,咱们还是正说吧,提倡的是小民和谐,加重的就是庙堂戾气.实为亡国之道.一但天下有变,仍逃不掉&金有狼牙棒,宋有天灵盖&的套路.   & 资治通鉴&宋朝成书,大宋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前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后主,后有书画绝世的宋徽宗,&全宋词&读不到一半,满眼的文馨小景让人骨酥筋软,这样的主旋律主流文化下,到是想有点戾气,到是想如何如何那幽燕十六洲,也不过是酒后梦话罢了.  
多从&资治通鉴&里读出点戾气,间接适应以下血腥,才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计划飞机台鉴:    还是正说。现在民间戾气颇重,轻言生死,庙堂反而歌舞升平,外松内紧也未可知。民间这股戾气不化解,终非社稷之福。兄台熟知历史,应知道明代末年上下戾气相激,为祸之烈不言而喻。  
  蝼蚁贪生,民不惜命?何解?  
民不惜命,绝非天煞下凡,妖星现世.起因皆为上戾下卑,国法不张,礼义廉耻只在书中得见,小民求生,唯以命相博一途.  
前车可鉴,晋有五胡乱华,唐有五代之乱,宋有靖康之耻,更有赴水崖山,明有扬州十日,民国还遇南京惨祸.  
比之今世,你我之辈能不毛骨悚然?  
根本之道,还是还权于民,养民之戾气,除官家之集权,民有戾气方可物劳作而保家小,官无集权方能齐心为国.  
非此,硕鼠舞蹈于庙堂之上,小民粉身于一浆一饭之忧,所谓中华万古,图为天下笑,图为后世鉴耳.
    算了,半文不白,写着痛苦.还是白话轻松点.    所谓民之戾气,应该表现在敢于维护自身权益上,也就是所谓敢向强权说'不",走投无路,轻送性命,那叫傻"气".    回到<资治通鉴>,书里教的都是戾气应用之法,维护自己利益只有绝对手生路,万没有一忍再忍,最后同归于尽的套路.    当然,也有看过N遍后,招法是学全练精了的,自封太阳,实为独夫的.鄙人更希望吾族吾民人人皆精通权谋之术,个个以澄清海内为己任,十数亿人方可寻求真正和谐,硕鼠,独夫才真能绝迹.
  吾族吾民人人皆精通所谓权谋之术 只有一个后果绝对不是宇内澄清十亿和谐 而是离被灭族不远
    老人家有诗云,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人人皆为尧舜,还是人人为权谋家?  我看还是公民社会好,的中国的历史里找不到澄清海内的模板。  
    本哥哥的blog  www.ry114.    推荐贴子:《让我们的肠胃进化成污水处理设备》/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1574168&Key=&strItem=develop&idArticle=97939&flag=1  
  吾族吾民人人皆精通所谓权谋之术 只有一个后果绝对不是宇内澄清十亿和谐 而是离被灭族不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人精通权谋之术,到是前无古人.一人之下全是奴才,灭了好几次到是有典可查.下次再灭还能否翻身本大仙夜观天象也没看出个所以然.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到觉得是格式问题掉了个字,写全了应该是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拜&舜尧。宝书在手,万岁在口,六亿同声虽秦皇汉武难望其项背.17遍资治通鉴可不是白看的.吾辈努力,不看18遍决不罢休.  
  资治通鉴是给予帝王的统治之术,教臣民学乖点。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无非叫你学乖。
  楼上的兄弟,不要说了。再说把哥哥的贴子封了。
  难道一针见血吗?  偶佩服LZ 见识深远,难道是佛曰不可说?抑老子之非常道?
  作者:南山逸士 回复日期: 23:44:12 
    资治通鉴是给予帝王的统治之术,教臣民学乖点。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无非叫你学乖。  -----------------------  共党以前就是这么反抗的,不愿意做顺民,看来你和共党都有阶级斗争的造反精神啊,相信是不会封你的    帝王的统治之术中只有愚民之术?只要愚民了皇位就稳定了?    那么多的兴国安帮之术你都看不见?    当然,仁者见仁,淫者见淫,lz只看见了阴谋,你只看见了愚民,很正常
  作者:南山逸士 回复日期: 23:59:27 
    难道一针见血吗?    偶佩服LZ 见识深远,难道是佛曰不可说?抑老子之非常道?  -----------------  我那名话是对兄弟说的,不曾想你住在了他楼下。呵呵。不要调侃哥哥喽。  
  咱们只聊100年以前的事。    更正:  我那句话是对飞机兄弟说的,不曾想你住在了他楼下。呵呵。不要调侃哥哥喽。    
  偶严重同意通鉴如棋谱之说。  高手不一定所有棋谱都看过。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者:shchfans 回复日期: 00:01:52   ------------------------------------------------  偶很愚。
  挖个坑也不容易,还别真给搞封了.看来要百年后再谈百年事吧.  
光说看资治通鉴,我是觉得当棋谱看,当故事看都可以,仔细看事情发展过程,不要在意这个论那个评,司马光他们的评论基本等于人民日报社论,不这么评怕是影响发表.  
要说资治通鉴主要说的是御民之术,到不尽然,里面基本全是斗争之法,全看用在何处,以前些过点历史小故事,一个围棋教练朋友就说想让我给他带的小孩讲讲历史,他也认为这些对小孩长棋有好处.如果资治通鉴,二十四史能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我认为对未来发展还是有相当好处的.不过哪里又去找那么多老师来交呢.  
  资治通鉴三斗:斗智、斗勇、斗狠。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三】儒生评价历史的“标准多元化”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壍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馀,忠不足相也。”
  臣光曰:秦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不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 中华书局版第250页    有人对《资治通鉴》有一个确评,说这是一本“相砍”书。鲁迅说翻开中国的书,满纸仁义道德,最后在字缝里找到“吃人”两个字。鲁迅大概是泛指中国古书,倘若翻开《通鉴》,不用到字缝里,页页几乎都有砍人的报道。    这次砍的是拥有重兵的蒙恬兄弟。蒙恬该死,原因是:一、不能保护和拥戴扶苏登基;二、二、不能和扶苏拥兵自重以待时机;三、最起码的,不能制止扶苏自杀。锐圆看通鉴和写笔记有点时间差,昨天看到东晋时期,什么王敦、苏峻,有个几万人马,不高兴就跳起来了,皇帝乖得和小鸟似的。秦、晋同样是“封建王朝”,差距咋这么大呢?  蒙恬被砍了,后代儒家们和评价体系又紊乱了。    扬雄,后来被尊为扬子,在儒家体系算是牛人一个,你看他怎么说。有人问:“蒙恬赤胆忠心却被杀掉了,忠诚还有什么用呢?”扬子回答说:“开山填谷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接辽水,威力不足而造成的尸体却有余,蒙恬的这种忠诚是不足以辅助君王的。”    司马光这次有了变通,他说:“秦始皇荼毒天下,蒙恬是帮凶,‘仁’是谈不上了。但他对做臣子的‘义’还是遵守得不错,没有过错被杀掉,没有怨言,更没有造反,那还是值得表扬的。  “忠”是儒家的基本价值观,但是遇到秦始皇这样坑过儒的皇帝,这个价值观还执行不执行,扬子晕了,干脆说蒙恬这不是忠,或者这样的忠诚没用。司马光把忠义“抽象”出来了,因为他写《资治通鉴》以后,一观察历史,历史上不值得忠的浑蛋皇帝太多了,但以此否定忠义的价值,后果更糟糕。所以对坏皇帝的忠也是要肯定的。把忠绝对化了,对稳定是有好处的。    
  生活,有钱花才幸福;贴子,有人顶才能火.
  俺读《资治通鉴》的感觉,就是动漫《银河英雄传说》卷首语那一段: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人心却没有多少改变。
  顶上去。
  俺同意飞机哥哥说的,“其实看资治通鉴,达不到明善恶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去看宗教类书籍.”  
  没想到飞机哥哥还是wow爱好者,俺觉得暴雪知错就改还是好的,虽然改的晚了点。
  晕死,手握重兵,良将,外有长子之名,不就是个千里传旨而已,看见形势不对,调队亲兵,中帐一围,谁知道你宣了什么,他能改,凭什么我不能改,把军中不稳定的以听宣为名,一起杀了,对外就说,皇帝死于内乱,使者冒死说明,被军中分子所杀,现在兄弟们跟着我们回京师,砍人去,然后该封的封,该赏的赏,万事OK,方正皇帝已经挂了,你拥兵自重也好,以给皇帝报仇也好,还不是你说,呵呵,你兵多,赢了,什么都好说了  
这就是历史,他没做成,只能说,的确没有帝王之才啊
  晕死,手握重兵,良将,外有长子之名,不就是个千里传旨而已,看见形势不对,调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说法不对,可以对比一下汉武戾太子造反,开始搞不清形势,还能打一打,到后来知道是太子兵变,皇帝还在,顿时土崩瓦解.秦始皇虽死,秦政权还是相当稳固,扶苏即使想带兵造反,离首都还有千里路程,秦国的军队凭什么跟太子做贼?半路上怕就跑光了.    
帝国政权稳定时期,外部兵变极少有成功的,关键还是没政治基础,败了是灭门,成了是乱臣贼子.
  飞机哥哥不务正业,能玩的都喜欢摸一把,摸完就扔,没一样拿手的.  
关于WOW,有些设计很不错,但是作为一个虚拟社会,社会性设计非常糟糕,所以可以成为流行,很难成为经典.  
说到底,还是老美立国太浅,没有资治通鉴看呀,呵呵.
  资治通鉴三斗:斗智、斗勇、斗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这个&斗&.有一心法,小可非常推崇,不过这么几个字      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    
参透此心法,算是入门.
  但皇帝已死了,而且,口号就是他们谋反,古代的通讯不是很发达,而且你也可以伪造皇命,关键在与速度,和勇气。不见得秦国就没有反对的力量存在。  
至于军队凭什么,凭当时严格的军法,凭当时带兵大将的威严,和欺骗。因为只要胜利了,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他们拿下,和制造个说的过去的谎言!
  首都发出的命令才代表国家权利,千里之外伪造什么皇命,伪造密诏?边防军不代表秦国所有兵力,边防军各级军官家小都在内地.平定六国后,确立的是军队国有,不是扶家军也不是蒙家军.军备后勤全靠的国家,没有国家供给,几十万军队靠喝西北风回首都?  
综合起来,扶苏如果敢说反,都不用自杀了,马上就有人把他绑回京城去讨赏.  
兵变不是那么容易搞起来的.特别是在政权稳定时期.最短时间拿下的说法没错,不过扶苏偏偏没有这个最段时间机会,几十万人上千里路,最短时间得按月算吧.有机会的是另一类人,比如董卓,那是引狼入室放进京城的,当时如果政府下令让董卓带队回西北,怕老董也不敢围攻首都吧.
  恩,这个的确疏忽了是在才死的前期,的确,这么说起来,胜算不大啊,可惜了,连拼都没拼下,哪怕,调动亲军直扑首都也好过死的这么窝嚷,不过的确家属在那里,没办法啊,天亡其也!  
至于皇命,我的想法是密诏之类的说法,呵呵,对当时具体情况还不是很熟悉,要翻翻书先,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呵呵  
其实,个人觉得每一个政变都是不可复制的,呵呵,情况不同,手段自然不同了,呵呵
    作者:观察者2 回复日期: 16:20:36 
     晕死,手握重兵,良将,外有长子之名,不就是个千里传旨而已,看见形势不对,调队亲兵,中帐一围,谁知道你宣了什么,他能改,凭什么我不能改,把军中不稳定的以听宣为名,一起杀了,对外就说,皇帝死于内乱,使者冒死说明,被军中分子所杀,现在兄弟们跟着我们回京师,砍人去,然后该封的封,该赏的赏,万事OK,方正皇帝已经挂了,你拥兵自重也好,以给皇帝报仇也好,还不是你说,呵呵,你兵多,赢了,什么都好说了     这就是历史,他没做成,只能说,的确没有帝王之才啊  --------------------------------------------------------  没有皇帝的那半个虎符,你又如何调兵遣将?    按秦杜铜虎符铭文“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皇帝凭虎符就可以控制军队.    扶苏蒙恬没有皇帝的那半虎符,谁听他们的,还不就是乖乖就范.  
  作者:风传千里 回复日期: 14:28:55 
    俺读《资治通鉴》的感觉,就是动漫《银河英雄传说》卷首语那一段: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人心却没有多少改变。       作者:老唐子 回复日期: 15:06:28 
    顶上去。  -------------------------  谢谢!“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人心却没有多少改变。”赞一个!  
  作者:观察者2 回复日期: 16:20:36 
     晕死,手握重兵,良将,外有长子之名,不就是个千里传旨而已,看见形势不对,调队亲兵,中帐一围……  ----------------------------------  立马造反可能不妥,飞机兄的话有道理,始皇帝的威信经历文革者可以设想。不过,拖一拖或许可以,把使者禁锢起来,假装不知道,派亲信回来探听消息。蒙毅在咸阳啊。    结症在始皇帝的死讯。赵高秘不发丧看来做得是对的。而且在路上,比在皇宫更容易隐瞒。    长子扶苏政治觉悟太低,也没有自己的情报来源。为后世的皇子们做了反面教材。
  还别小看了赵高这个太监,宫廷斗争能力强的很,以卑微身份,能牢牢控制住集权社会的那个权柄.皇储不即位就秘不发丧,后世多次证明这是个避免动乱的基本规则.  
借始皇余威,赐死扶苏绝不拖泥带水,那种情况扶苏基本没有任何自救之法,囚禁朝廷使臣本身就是谋反的罪,关键还是扶苏没算到他老爹那么快就死了,也根本对赵高一类没防备之心,偏偏权柄是最大,被个小小太监掌握同样具有杀伤力.要是早有防备,只需加强巡逻,使臣还没进营就控制起来,发现对自己不利,直接灭口,然后挑起边境战争,进入战争状态,扶苏才能取得边防部队的真正指挥权.  
以始皇的英明神武,扶苏在京城也很难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网,始皇在世时,但凡走漏点风声引起疑心,怕论不到赵高动手了.  
说到底还是君储不早定,太相信自己万万岁,一但蹬腿,使宦官专权.  
  其实,个人觉得每一个政变都是不可复制的,呵呵,情况不同,手段自然不同了,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段可能不同,但套路章法还是看的出规律的.能成的就两大类,一是控制权柄,以&王命&为基础,王命所指,所向披靡,关键点就在如何包装成自己的行动等同王命.这类成功的占绝大多数.  
另一类是抄家伙硬干,我记忆中比较典型的只有二个,一是明成祖,一是侯景侯瘸子,虽然血战得计,其过程惊险万分,稍有差池,也早肝脑涂地了.硬干失败的例子就太多了,英布造反了,七王之乱了,甚至包括N多路诸侯伐董卓,虽声势浩大,气焰章天,下场还是兵败如山.
  飞机哥哥,谨受教。
  言重了.共同读书,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呵呵
  锐圆兄  看来你是多才多艺啊  到处可以看见你活跃的身影  呵呵  希望把这个大坑填满  那我着沙发可值老钱了
  作者:死在圣西罗 回复日期: 22:07:45 
    锐圆兄    看来你是多才多艺啊    到处可以看见你活跃的身影    呵呵    希望把这个大坑填满    那我着沙发可值老钱了  ---------------------------  天作贱,尤可办,自作贱,没办法。此坑不平,码字不止!希望大家多鼓励哦。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四】秦二世胡亥说“我有一个梦想”    (前209)夏,四月,二世至咸阳,谓赵高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 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而昏乱主之所禁也。虽然,有所未可,臣请言之:夫沙丘之谋,诸公子乃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陛下安得为此乐乎!”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    秦二世胡亥同志,是个标准的纨裤子弟。有一天,他正儿八经地和他的精神导师赵高畅谈人生。他凝视远方深沉地说:“人最宝贵的是东西生命,这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赵高一听,傻了一半,没想到二世是个有为青年,心下不免惴惴。  “……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这样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赵高很紧张,二世不理他,继续背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享乐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穷奢极欲当中去。”  赵高听到这儿,一颗心扑通一声掉的肚子里了。  二世对赵高说:“人生苦短哪。怪不得我老爹成天价想长生不老。但是,我要与时俱进,我……朕不能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妄图不死。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享乐到死,HI到死,我能想到最幸福的事,就是做个快乐的帅哥。你看怎么样?提点意见。”   赵高由衷地感叹到:“专业呀,您这是最专业的皇帝啊!”    赵高是我们看到的最早的有权势的阉人,第一个皇帝和第一个权阉,他们同时代出现。这两样东西将伴随这个民族走过漫长的岁月。皇帝和阉宦是人的两极,一个“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而另一个则是最极端地被污辱和被戕害的。幸福是相对的,现的一个男人包个二奶,就对只守着黄脸婆过日子的哥们生出许多优越感来,皇帝哥哥三宫后院美女如云每天展示给去掉两蛋的太监,优越感还不直冲云霄。  赵高对皇帝阶级进行了自己都可能意识不到的反击,他以智慧污辱和戕害了始皇帝的后代。    《史记》中,秦二世胡亥并不是一味地贪图享受,他担心:“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这样的心理和态度更符合人之常情。胡亥的上台合法性有一点问题,不符合始皇帝的遗愿,在那个时代,先皇的遗愿代表了合法性。所以,胡亥对帮助他上台的赵高失去了控制,一是欠人情,二是有短处的人家手里,第三,他确实太嫩了,才二十一岁,没有政治经验,也不懂得借助李斯或其他人,来均衡赵高的权力。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秦帝国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对国家政策失衡,没有清醒的认识,不知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没有进行政策调整,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强硬政策,适当地缓解一下。历史不能假如,假如胡亥施政温和一点,他的所谓矫诏篡位根本不是问题,他上台有些心虚,心虚导致强硬,从自己的兄弟起,逐一迫害,以至更加损害了他的执政合法性。    从维护自己利益集团的稳定性上,赵高只是一个狠人,不是一个智者,斗狠他赢了,斗智他输了。李斯是个智者,但他勇气和狠劲不够,结果只能是徒唤奈何,连溜狗的日子也过不上了。    王夫子在读通鉴论里,看到了皇权二代的瓶颈问题。他说:  “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汉有天下而惠帝弗嗣,唐则建成死于刃,宋则德昭不令其终,迄乎建文之变而憯尤烈。天下初定,人心未靖,则天命以之不康,汤、武且不能弭,后代勿论矣。然而胡亥杀兄,旋以死亡;太甲、成王,终安其位;则伊尹、周公之与赵高,相去不但若霄壤也。  “秦始皇之宜短祚也不一,而莫甚于不知人。非其不察也,惟其好谀也。托国于赵高之手,虽中主不足以存,况胡亥哉!汉高之知周勃也,宋太祖之任赵普也,未能已乱而足以不亡。建文立而无托孤之旧臣,则兵连祸结而尤为人伦之大变。徐达、刘基有一存焉,奚至此哉?虽然,国祚之所以不倾者,无谀臣也。”  王夫子认为,第二代接班容易出事,主要是“天下初定。人心未靖”,而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也很难办,要集体接班,要有忠诚的重臣可以托付。  在古代的政治经验里,王夫子的观点可谓一语中的。什么制度化、法制化,在这儿都是瞎扯。    柏扬在其《中国人史纲》里,也有一段文字专门论及于此。民间也有俗语云:老子不死儿不大,反过来看,一代君主太强了,造成了这么多的衰神二代。     
  好贴~~~    一代君主太强了,造成了这么多的衰神二代  =====    如此说来太子战死朝鲜也是好事啦。。。
  一代那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脚下垫着多少脑袋呢.  
二代提着刀帮过忙的,都不是善类,二代如果是没亲身经历过的,你让他们怎么和一代有可比性?比如李世民其实就应该算二代,十几岁就打上万人的群架,这样出身的,能活下来还坐了殿了,你还想他不厉害.要是让他儿子,孙子也经过战争洗礼外加玄武门,你看比他老爹差不?  
柏杨老大爷说的不错,古代出个领袖成本都是人脑袋,这么高的成本是不可能成为常态的.对比美国选总统,不直接用人脑袋当成本了,但是大选阶段,那可是比的真功夫,4年一次武林大会,能称霸的再草包也草包的有限.多少身怀绝技的高手傍边等着呢,都不用说草包,不是最顶尖的你就是白让他再干4年,怕是他都不肯答应.  
咱这不是说起老美就崇拜,谈的不过是个现象,政治领袖是需要证明自己实力的,古代那种搞法成本上受不了,大家就默认了个折中办法,干脆世袭吧,老爹靠人脑袋成本换来的领袖地位,大家默认可以遗传,直到基因完全变异,实在当不了领袖了,然后再花人头成本再拼个出来.  
所以很多破国的皇帝,砍头前的王子都感叹:只希望后世再不生到帝王家.不是自愿的呀,无奈呀.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人心却没有多少改变。
  都是文言文,我语文没有学好,看不懂啊,有没有白话文版本比较好的啊?
  资治通鉴可不能看白话的,道理和看唐诗宋词一样.      在一个满霞的早上,我登船从白帝城出发,顺着江水,船走的很快,似乎千里外的江陵一天就能到,路途上有大两的空闲时间,站在甲板上,能听到两边山上猴子在叫,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很多山峰.  
就这个意思,看完你觉得唐诗很有意思吗?    
学点文言文也是基础功课,有高中文言基础,就可以直接拿起资治通鉴看,有注解的更好点,开始是比较痛苦,不过看个3个月,基本就看的懂了.
  学习~~~
  顶下下。
  顶上来等更新~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五】陈涉煽动了一下翅膀    (前209年)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希望快乐到永远的美好理想,在他做上皇帝宝座的第一年,就开始被现实击破。  统一的秦帝国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像焰火一样,在历史的天空,迸发出耀眼的光芒,继而灰飞烟灭,人们对他的强大第一反应目瞪口呆,然而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垮台了,于是第二次目瞪口呆接踵而来。历史像傻瓜一样,张着嘴发呆。    秦亡的导火索,就是区区九百人的揭竿而起,这种力量的反差,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进程是那么不可捉摸,历史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她的魅力也缘于此。  陈涉吴广,匹夫发难而天下影从,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就是陈涉这只蝴蝶的小翅膀一煽乎,于是引爆了摧枯拉朽的飓风,帝国雄伟的大厦就此崩塌。  “蝴蝶”的逻辑非常简单、清晰:横竖是死,与其窝囊地死,不如轰轰烈烈地死。每朝每代,在我们的身边,总有若干位赌性巨强的英雄,在灭亡和富贵之间用生命下注。  “蝴蝶”的策略也是相当到位,诈称公子扶苏、项燕。项燕应该是他们起义地点大泽乡所在的故国楚的贵族,和扶苏不可能站在一起,陈涉这样做,就是为了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向秦二世发出愤怒的吼声。    从后来的情况看,秦长子扶苏的旗帜不好使,号召力不够,粉丝不够多。这就使这次暴动不局限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也不是“只换皇帝,不换法统”的暴力政变。而是改朝换代,国祚不享。当时的陈涉以及后来的项、刘,他们刚开始发起和响应暴动的时候,并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而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复辟,他们推举楚国的贵族作为起义的领袖,而最令人吃惊的是,项羽在灭秦之后,以无可置疑的领袖地位,居然把自己和下属不加区别地统统封为王,也没想做皇帝,似乎也没有明确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他在政治上的幼稚同样也是让历史目瞪口呆。刘邦做到皇帝,完成了从造反到改朝换代的全部流程,在后世,除了像刘秀这样的贵族“复辟”以外,其他人造反直接打造自己的品牌,因为走刘邦的路径,已经是标准答案。    陈涉揭竿而起,罕见地获得了历代主流历史学家的认可,在儒家系统,他是实践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伟大学说的代表,孟子也是个愤青,主张“造反有理”,前提是君主已经异化为“独夫民贼”。司马迁卓有远见地把陈涉列入“世家”,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藏书》,甚至把他列入了帝王排行榜,称陈涉为“匹夫首倡”。毛泽东当然更不客气,词云:“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在文革中,中国历史已经变成了农民起义史,由陈胜吴广到李自成洪秀全,农民起义也形成了自己的道统,陈涉当之无愧地成了农民起义的“始皇帝”。    儒家系统小心翼翼地精挑细选,把陈涉确定为唯一的人民反抗合法性的代表,作为战略力量和思想武器,用以约束和威胁不听话的皇帝主子。秦始皇、陈涉都是这样作为榜样或典型存在于历史上的。    
  作者:伟大小虫 回复日期: 15:21:17 
    都是文言文,我语文没有学好,看不懂啊,有没有白话文版本比较好的啊?  -----------------------------------  读古文和学外语有点像,得有语言环境。    我的经验是,先看《三国演义》,半文半白,有文言文的语境,最好找繁体字版本,连爬带滚,顺便连繁体字也混个脸熟。    看注释本,不读文白对照本。    白话文全译本是对文言文的最大损害。
  精彩~支持
  世事如棋。不论读史书还是打古谱,都是在与前人对话。既然前人已经用他们的人生为后人展现了成功的经验或惨痛的教训,我们又何必非得要把前人走过的弯路再走一遍呢?反传统并不一定就能展现我们的个性,更多的时候是体现了我们的愚昧无知。
  作者:风传千里 回复日期: 04:07:08 
    世事如棋。不论读史书还是打古谱,都是在与前人对话。既然前人已经用他们的人生为后人展现了成功的经验或惨痛的教训,我们又何必非得要把前人走过的弯路再走一遍呢?反传统并不一定就能展现我们的个性,更多的时候是体现了我们的愚昧无知。  -------------  半夜不睡觉看贴,辛苦ing。  楼主致敬并努力ing
:)      
  楼上的有缘呐,刚丛女系氏族那过来,在那里见到了你!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五】王侯将相 还是有种    (前209年)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交。秦灭魏,闻二人魏之名士,重赏购求之。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以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谢之。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桀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 中华书局版第255页    农民起义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被贵族篡夺成果,一种是自己蜕化为贵族。陈涉是前一种,朱元璋是后一种。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再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字号和品牌,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毛泽东要搞“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也就是掌权以后,还要做无产阶级,那就是全社会都是无产阶级,全部都是穷人。难之乎?难矣哉。  陈涉起义之后,得到天下的响应,原因忒简单:“天下苦秦久矣”。中国人是最能忍受的民族,只要赏口饭吃,骑在脖子上拉屎问题都不大。秦始皇国力太强,军力更强,性格更更强,所以只懂得用大棒,二世不知调整为何物,致使全盘崩溃。陈涉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讲“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还讲“苟富贵,勿相忘”,说明这家伙是个民间精英,这种人什么时候都有,有发展空间,是建设力量,没有,就是不稳定因素。陈涉造反,全国响应,陈涉很意外,六国遗老遗少也很意外,当然意外之余也有惭愧。但是,这帮家伙政治经验还是有的,张耳、陈馀之流,用文革语言讲,就是迅速地“混进革命队伍当中,妄图复辟资本主义”。他们给陈涉的建议和朱升给朱元璋的基本一样,有一条叫“缓称王”,从常情判断,这个策略对陈涉是有利的,找一个六国的后裔,做个傀儡,可能要比自己冲在前面好一点,项梁就是这么做的。  从这些情况看,六国的势力和影响还是有的,起码当时造反的人,都多多少少或真或假地想借助一下他们的余威。  陈涉显然缺乏统筹大局的能力,也没有时间学习和培养这种能力,更要命的是,他没有一种天生的素质,这一点刘邦比他厉害,就是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从谏如流。时势造英雄,有时候时势来得太快,造出来的英雄只是粗糙的毛坯,就像今天的超女一样,人气很旺,影响力也挺大,如果这时能接受专业的指导,背后悄悄补课,最后名至实归,也就成就大事了。倘若自以为天纵英才,谁也不屌,后果基本是死得很难看。    由秦帝国的崩溃我想到了清帝国的崩溃。辛亥革命从形态上看,与陈涉起义颇有类似之处。都是一不小心,就用竹竿捅塌了巍峨的大厦,武昌首义也是急就篇,即兴表演,谁也想不到,大清国就此忽喇喇大厦颓倾。第二个相似点是,一处火起,顿时燎原,体制外的造反力量和体制内的异己力量相互呼应,先以推翻旧王朝为共同目标,然后随即从革命演变成权力斗争。第三个相似之处,陈涉是反秦革命第一浪,最后死在沙滩上,虽然他没有主动放弃主导权,但主导权还是被旧贵族夺走了。武昌起义的下层士官,一开始就放弃了主导权,从桌子下拉出了旧官僚黎元洪,由此看来,帝王将相,还是有种的。最后还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发端于楚。唯楚有材,多是造反之材。www.ry114.
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五】王侯将相 还是有种  应为【一○六】。抱歉。
  楼主是个明白人啊,向楼主学习。
  慢慢读.追逐.
  刚读完《史记》中的张耳、陈馀传。两人后来闹翻了,从好朋友变成势不两立的仇人。人生际遇多变幻,不如风雨可预测。
  学习ing
  作者:佛地魔 回复日期: 3:25:18   --------------------  对半夜读贴的哥哥,除了亲切,还有感谢!
  本已潜水很久,为顶锐圆老哥的帖子,特地上来冒个泡!    另外,老哥的名字是否有“内锐外圆”之意?
  一本书看出这么多道道,不错。  赵高成功,与生活中许多小人的成功一样,都是充分利用了他人的善良。
      好帖啊    
      好帖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