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在哪里拍的朱德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里

第三方登录
王伍福荐《在太行山上》 呈现朱德抗战史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一首深情的《卢沟谣》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 谣》……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有一大批经典的抗战歌曲响彻中华大地,激励着千千万万爱国将士和民众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带给我们无限激情与感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最美的抗战歌曲”,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 推出“寻找最美抗战歌曲”大型策划,独家采访到来自影视界、音乐界和文学界的70位名人,讲述他们心中最美的抗战歌曲,重温那些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高亢旋律。
王伍福(资料图)
在影视剧中,特型演员王伍福曾经80多次扮演朱德,他由此被誉为“全国第一朱德特型”。近日,人民网文化对王伍福进行了独家专访,采访中,王伍福对朱德的生平事迹是烂熟于心,如数家珍。他清楚地列举中朱德在抗战、长征、解放后每一段历史时期的年纪、精神面貌以及大事记。在王伍福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是,朱德在开赴抗战前线前曾写下铁骨铮铮的誓言:“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聊到“最美抗战歌曲”,王伍福首推由冼星海作曲的《在太行山上》和《到敌人后方去》。王伍福认为,抗战歌曲充满了力量感,能够鼓舞军民奋勇杀敌,打压敌人的嚣张气焰。
喜爱《在太行山上》充满战斗力量感
寻找记忆里的“最美抗战歌曲”,王伍福略作沉思后给出了两首歌——《在太行山上》和《到敌人后方去》。谈起《在太行山上》的时代背景,王伍福也是了然于心。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奉党中央命令,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129师、120和115师三个主力师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开辟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据称,当年朱德很喜欢这首展现人民战争壮美画卷的抗战歌曲,他把《在太行山上》歌词抄录下来,随身携带。
于是乎,有着“全国第一朱德特型”头衔的演员,王伍福也就与《太行山上》这首抗战歌曲结下了不解之缘。“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在完整默诵了整首歌词后,王伍福将他对这首歌的理解娓娓道来。“十年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我拍摄了献礼片《太行山上》,《在太行山上》这首抗战歌曲就贯穿了整部影片。拍摄电影时,我了解到这首歌的词作者桂涛声当年曾前往太行山抗日前线,看见了八路军,看见了妻子送丈夫当兵的情景,他根据所见所感写下了这首歌曲。”王伍福认为,歌曲《在太行山上》充满了战斗的力量感,它不仅传达出军民一致抗日的心声,还直接鼓舞了军民英勇杀敌,消灭侵略者的气焰。
《到敌人后方去》同样由洗星海作曲,整首歌节奏铿锵有力,昂扬激越,极富号召力,它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也是王伍福推荐的另一首歌。“这首歌直接把我们带回了抗战岁月,它把我们通过人民战争,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到敌人后方去消灭日寇的作战方法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振奋了民心和士气,告诉我们尽管武器装备不如日寇,但我们采取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以农村包围城市,同样能够以弱胜强”。
《八路军》印象深《朱德元帅》压力大
朱德戎马一生,功勋卓著,他尤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朱德不仅直接在前线指挥八路军抗战,将八路军人数发展到40多万,开辟了6000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他还提出一整套抗日游击战术,与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略观相辅相成。作为朱德的扮演者,王 伍福在荧屏上也有着斐然的成绩,从1979年首次扮演朱德起,往后30年的时间里,王伍福在80多部影视剧中扮演过朱德,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表现朱德在抗战时期的作品。
王伍福称,从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起,每一个十年,他都会参与一部重点献礼片的创作。2005年的抗战大剧《八路军》就让王伍福印象很深刻。王伍福坦言他在这部剧中演得很有压力,因为以往影视剧中表现朱德敦厚慈祥的一面较多,而《八路军》更多展示的是朱德驰骋沙场的大场面。这部剧让王伍福吃了不少苦头,他在以往的采访中曾回忆过《八路军》拍摄时的一个细节,“很多战争场面光靠在脸上涂油彩不够真实,导演一声令下,山上的土就不停往演员身上洒,硬是让大家都成了‘土人’,收工回去衣服里抖落的沙尘足有半簸箕多。”
至于挑战最大的一部作品,王伍福认为是2001年的电视剧《朱德元帅》。“这部剧的历史跨度太大了,我从朱德29岁一直演到90岁。演好朱德的某一个阶段不难,但出演如此大跨度的人物生涯压力非常大。一是怕化妆造型上与人物有偏差,更关键的是如何将人物在每个阶段中的变化由表及里地体现出来。”
向朱德家人讨教以还原真实细节
在扮演朱德的过程中,王伍福曾与朱德的家人有过很多次来往。朱德的夫人康克清曾让人带话给王伍福,“很像,很像,告诉王伍福,演老一辈革命家,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继承发扬他们的革命光荣传统。”这句话成了王伍福表演事业上最大的动力和鞭策,也成为他一生都不会磨灭的座右铭。
王伍福称,只要清明节他在北京,都会与朱德的家人前去给朱德扫墓。此外,每当拍摄中遇到难题,王伍福也都会亲自打电话向朱德的家人讨教。“比如说电视剧《延安颂》有一个情节是描述朱德在夜里吹箫,我特地去询问朱德的家人,他们告诉我朱德是拉二胡,于是便和导演商量要改掉这个细节。”还有一些是剧本上交待不足的细节,王伍福也会与朱德的家人沟通、校对,以补足这些缺憾,让剧情呈现得更加细腻、真实。在2011年的电视剧《开国元勋朱德》中,有一场戏是写朱德开家庭会议教育子女,可是剧本提供的角色台词只有简单几句,而且只有朱德对儿子说的话。“我当时就琢磨着这场家庭会议中,朱德怎么只勉励儿子,不对女儿说。于是我就打电话去问,最终补齐并还原了朱德当时的原话。朱德当时对儿子说‘你不要做行政工作,要当工人,向工人学习,做点实际工作’。对身为人民教师的女儿的叮嘱则是‘你要和学生们住在一起,不要总想着回家’。”
在从演生涯中,王伍福曾获得金星奖优秀男演员奖、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男演员奖、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等很多奖项,但是他最看重的是来自老百姓尤其是朱德家乡仪陇人民的口碑。“我去过四次仪陇,1999年9月在朱德铜像前获颁荣誉市民的特殊身份,锦旗上写着的‘王伍福是仪陇人民的儿子’让我内心很感动。第二天早上我趁着清早人少出门溜达,结果刚走到街上,一个老人就大喊我的名字王伍福,我都震惊了。很多时候人们都喊我是演朱德的,要么就是说不全我的名字,没有一个地方的人会那么的熟悉我。老人握着我的手说希望我多演一些朱德就是对家乡人民的最大支撑,我一下子就落泪了。”(采写:唐平)
《在太行山上》
作曲:冼星海 作词:桂涛声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千山万壑,铁壁铜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在太行山上》是为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创作的一首合唱曲。在这首歌曲中,冼星海将充满朝气的抒情性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歌曲既充满战斗性、现实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描绘了太行山里的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该曲写成后,在汉口进行首演时,观众大声喝彩,掌声不断,随即传遍了全中国。太行山的游击队都以它为队歌。
王伍福,1948年生,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全国第一朱德特型”。从1979年第一次扮演朱德起,30多年来,王伍福在80多部作品中扮演了朱德。代表作包括《井冈山》《长征》《八路军》《开国元勋朱德》等影视作品。今年9月1日,由其主演的影片《百团大战》将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播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全部微信分类
当前位置:
彭德怀亲写墓志,朱德题诗。10月10日公葬日,悼念太行山上的左权将军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金秋9月,太行深处山西左权县。在左权烈士陵园旁的一条小巷尽头,78岁的老兵宋银祥坐在家中的小平房里击节而吟:“日本鬼子五月扫荡咱路东,左权将军麻田附近光荣牺牲……”一旁5岁的小孙女跟着哼唱起来。山西韵味十足的歌声雄浑悲壮,荡气回肠。  日,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山西辽县十字岭指挥八路军总部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为了纪念这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损失的最高将领,当年的辽县改名左权。  正如巴顿将军所言,“好军人被最后一场战争中的最后一颗子弹命中。”左权将军37岁的生命永远化作了太行山的泥土,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还有多少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自己深爱的土地上?8年抗战,中华民族付出了2100万人死难、1400万人负伤的代价,这段血火淬炼的历史,穿越60年的时空,将永远辉映着我们的未来!  太行烽火  1938年7月,抗战一周年前夕的一天,作曲家冼星海坐在钢琴前边看着谱架上刚谱好的五线谱自弹自唱:“红日照遍了东方……”  纵贯南北、逶迤千里的太行山位于山西、河北之间,头枕京都、脚抵黄河、背负三晋、怀抱燕赵,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伊始,远在延安窑洞的毛泽东就敏锐地预见到了太行山在华北抗战中的重要性。刘伯承回忆中写道:“抗日战争一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就已经估计到华北抗战形势必将日趋恶化,并预定在日寇深入山西时,以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控制吕梁、五台、太行诸山脉,作为开展华北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坚持长期斗争的战略基地。”  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就这样,左权随朱德、彭德怀率总部来到了太行山。从这一天起,左权就没有离开过总部一步,巍巍太行成了延安之后的又一个红色圣地,左权成了八路军“这一集体的呼吸器官”。在这里,八路军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全歼山西境内中国军队”的狂言,挫败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疯狂的“大扫荡”,太行根据地在纷飞的战火中日益壮大。  1938年,从海外归来的华人记者黄薇在太行山见到了左权。“左参谋长是八路军总部中最忙碌的人……由于过度操劳,显得有些消瘦……他那充满胜利信心的坚毅精神以及待人的诚恳亲切之情,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激战黄崖洞  今天的黄崖洞成了太行山红色旅游胜地,漫步黄崖洞,两侧百米巨峰直插云天,摄人心魄。在这里,左权排兵布阵,亲自指挥了堪称我军以弱抗强经典之战的黄崖洞保卫战。这一战,左权带着一个警卫团不足千人的兵力,与陆续增援的5000余日军激战8昼夜,毙敌1000余人,我方伤亡自营长庞粟以下计166名,敌我伤亡人数为6∶1,“开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的记录”。  1939年,太行山根椐地的八路军总数已发展到29万人,但武器装备严重不足,如一二九师这样的主力部队,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战场之前,只有55把刺刀,203枚手榴弹。  对于八路军来说,扩军并不难,难的是没有枪支弹药。所以,八路军总部在太行山腹地黎城县西北地势险要、俗称“瓮圪廊”的狭窄山沟内的黄崖洞建立了总部修械所。在左权的一手操持下,黄崖洞成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所在地,成了八路军在华北前线最重要的军火基地,也成了当时华北侵华日军的心腹之患。  为了保护这颗“八路军的掌上明珠”,1940年11月关家垴战役后,负责总部警卫任务的总部特务团全部进驻黄崖洞地区。左权亲自和总部特务团主要干部一起,现场勘测,将适合防守的阵地标上地图、编上号次,并将在哪里应用什么武器御敌做了具体部署。  从1940年10月底开始,日军开始调集精锐兵力,多次进逼黄崖洞,企图把兵工厂吃掉,断了八路军的军火。11月7日,日军2000余人直接奔袭黄崖洞兵工厂。  左权亲自给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打电话,要他储足半个月的水和给养准备迎敌,并要求将敌挡在阵前,“既要拖住不让走,又要挡住不让进”。  11月8日,日军突袭黄崖洞,三次偷袭的结果是在沟外踩响了我方密布的地雷,丢下不少尸体,却无法进入“瓮圪廊”一步。  奇袭不成,日军又集中了所有重炮、山炮、迫击炮直接瞄准黄崖洞南口阵地轰击。炮火一停,日军步兵即以火力进行“镶边”射击,强攻南口阵地。我军特务团八连按左权的部署,从左右两翼的三个阻击点在日军进攻线上构成密集火力,前面用步枪、机枪、手榴弹,后面用麻尾弹,使进沟的日军既进不去又出不来。最后日军竟以同伙的死尸搭成“尸墙”,想以“尸墙”为梯,爬上断桥平台进入洞口。但日军“上墙”一个被打死一个,至使“尸墙”越堆越高。“数以百计的手榴弹和预设的地雷在沟里爆炸。断沟里气浪翻滚,弹片横飞直削,把断沟里煮得如同一锅沸水一样。”一位参加过该战役的老兵回忆道。  这一战,打了8天8夜,毙敌1000余人,中央军委认为“应作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两杆子”都行  其实,作为一个喝过“洋墨水”的中共高级将领,左权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彭德怀称他为“全军优秀之指挥”,朱德说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周恩来眼里,他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  1924年从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次年左权赴苏,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继续深造。在留苏的4年多期间,左权博闻强识,掌握了丰富的军事理论,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他擅长于在实战中总结经验,更新战术。毛泽东当时曾多次向众人夸赞这个湖南的小老乡:“左权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硬是个‘两杆子’都行的将才呢!”  左权回国后曾在瑞金的红军学校担任教官,他丰富的学识和引经据典、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深受军校学员欢迎。有一次上课讲射击原理,说到弹道的弧形原理时,不少学员听得直挠头:子弹打出去应该是一条“直道道”,怎么会有弧线呢?“你们都看过顽童撒尿吧,他那个‘弹道’是一条直线呢,还是弧形的呢?”左权通俗的例子、生动的讲述把学员们逗得哈哈大笑,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时,他要求干部战士“既能武又能文”,使整个司令部的学习气氛空前浓厚。  左权在黄埔的同学李默庵是国民党第14军军长,他与国民党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于日到八路军总部拜年,看到了老同学左权。晚年他回忆说:“到八路军总部拜年,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接触到中共军队的首脑机关。有一点印象极为深刻,那就是八路军军容整齐,纪律严明,作风很过硬。……八路军总部办公的地方,各部门井然有序,有的在紧张地处理公务,有的在看书、写字、学文化,所到之处就没有看到一丝的闲散风气,处处令人振奋。”——这应该是左权苦心经营的结果。  血染十字岭  离左权县城约50公里的麻田十字岭呈东西走向,绵延数十里,和南北走向的山岭交错形成“十”字,因此得名。站在十字岭高处,四周的沟壑村庄尽收眼底,太行群山静默无声。左权将军纪念亭挺立在十字岭上,“左权将军殉国处”几个端庄的大字格外醒目。  1942年5月,日军纠集3万兵力对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机关实行合围。5月23日,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机关2000余人开始连夜转移。是夜,云幕低垂,星月无光。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摸黑移动,后勤部门的骡马驮着辎重,一夜仅行20多里。  5月25日拂晓,转移队伍进入山西辽县与河北涉县交界处麻田附近的十字岭。中午时分,10多架敌机嗡嗡而至,疯狂地俯冲下来轰炸和射击,枪声爆豆子一样,一阵紧过一阵。左权身披一件缴获的日军黄呢大衣,站在半坡上指挥突围。“冲啊,快冲啊!冲出山口就是胜利!前面有我们的部队接应大家!”慌乱的人群镇定了下来,朝左权指挥的方向冲去。  夕阳快下山了,光线斜斜地射了过来,映红了长长的十字岭横梁。大部分人员终于冲出了山口,最后一部分总部人员也冲到了最后一道火力封锁线前,突围胜利在即!  这时,左权突然发现总部挑文件箱的没有跟上来,他急令身旁的警卫员:“快,快去接应一下。”就在这瞬间,一架敌机突然掉转头搜索扫射。总部几名女译电员慌不迭地朝大树跑去。左权一看,那正是敌机扫射的目标,他连忙直起身大喊:“小鬼,不要往树下跑,快冲,冲过山口才安全!”  将军的声音回荡在太行山:“冲啊……冲啊……”  这声音是突然消失的:一发炮弹飞过来,在将军身边爆炸了,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  左权仰面倒下了,倒在如巨梁般横架于众山之上的十字岭头,倒在离山脊口只有数十步的地方!他的只有37岁生命的热血缓缓地、缓缓地洇红了十字岭、洇红了太行山,和着天边的晚霞,一时间,只有残阳如血,血如残阳……  太行浩气传千古  5月末的延安,天气已是微热。枣园窑洞里的灯光彻夜未熄。毛泽东斜靠在藤椅上,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神色冷峻,面露倦容,窑洞里满是烟雾。他已经一天两夜没有入睡了……左权,这个“湖南小老乡”牺牲了,北天折柱,这将给八路军和北方局在华北的工作带来多大的影响?  同样彻夜难眠的朱德难忍悲痛,写下了这样的悼念诗句: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为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左权将军牺牲后不久,辽县近万名老百姓签名请求把辽县改名为左权县,以此表达永久的纪念。日,边区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易名大会。  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修了陵墓,彭德怀亲写墓志,朱德题诗。日为左权将军公葬日,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总部全体同志外,尚有5000军民,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一时间,“为左权将军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当场就有500多青年报名参军成立独立营。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最后一篇
关注排行榜
友情链接:求一篇《太行山上》观后感800字_百度知道
求一篇《太行山上》观后感800字
提问者采纳
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挺进抗日前线。上前嘘寒问暖,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有着这种钢铁脊梁。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看了让人感动,让小兵跑步热身。
在这部电影中,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独臂将军贺炳炎,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忻口等重要战役: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看到小兵在站岗,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洒热血,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电影的层次分明,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大雪纷飞的深夜,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结构清晰。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简短而又铿锵有力,士无贪生之意”,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朱德同志走出庭院,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还要我们军队干吗。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今天我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太行山上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朱德抄錄戰歌歌詞帶在身上—在太行山上 ■《》記者 &王開成
據資料顯示:《在太行山上》,抗戰老歌,詞,曲。1938年7月,武漢紀念抗戰一周年歌咏會唱出,迅速傳遍敵後抗日根據地。朱德總司令聽到這首展示人民戰爭壯美的戰歌,十分喜歡,大加讚賞;親自把《在太行山上》歌詞抄錄下來,隨身攜帶,不僅自己學唱,還要求要求八路軍全軍學唱。(記者 &王開成) ■《在太行山上》歌詞:紅日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  千山萬壑,鐵壁銅墻!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氣焰千萬丈!  聽吧!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哪裏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裏滅亡!  敵人從哪裏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裏滅亡!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哪裏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裏滅亡!  敵人從哪裏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裏滅亡!■將星閃耀的將軍合唱團。5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群眾性的業余文化活動,不僅有廣大士兵群眾參加,而且還有身經百戰和久經考驗的將軍們參加。為了迎接慶祝建國十周年大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的上將、中將、少將230人(包括當時惟一的女將軍李貞在內)組成的“將軍合唱團”,于日成立。在成立大會上,高等軍事學院陳伯鈞副院長説:論嗓子我們不如青年人那麼清脆響亮了,但我們還要放聲歌唱,歌唱我們年青的國家,歌唱我們這有著無限美妙青春的社會,我們會越唱越年青,越加生氣勃勃地去建設社會主義,保衛社會主義建設。■將軍合唱團演出的盛況。1959年國慶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11次國慶閱兵,首次“逢十大閱”。毛澤東等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觀禮閱兵式,這是毛澤東最後一次國慶閱兵。將軍業余合唱團,指揮上將李志民,朗誦少將熊伯濤,演唱的歌曲——歌曲1.《紅軍紀律歌》歌曲2.《太行山上》歌曲3.《我是一個兵》歌曲4.《一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到臺灣》,《一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到臺灣》竟一氣唱了6遍。 來源:
係統分類:&&&個人分類:&
·本文只代表博友個人觀點。本文版權歸作者和共同擁有,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 12:24
你可以使用這個鏈接引用該篇文章
http://jjak./blog/a/DFB0D0A3B14CAF9.html&
訪問統計:413173
文章個數:1121
評論個數:37那首诗是朱德在太行山上写的?_百度知道
那首诗是朱德在太行山上写的?
!!!!马上要那首诗是朱德在太行山上写的?急急急
伫马太行侧,夜夜杀倭贼,断绝供给八路军武器,却是斗志昂扬1939年冬、被服和粮饷,背弃承诺,并指使顽固派军队乘势大搞反共摩擦,脚穿草鞋,鏖战在冰天雪地中,太行山上,同时也是写给全国人民的诗,寒风凛冽。而害怕人民抗日力量壮大的蒋介石,身着单衣,朱德写了一首题为《寄语蜀中父老》,白雪飘飞,十月雪飞白。英勇不屈的八路军。
战士仍衣单,吃着黑豆煮野菜。在这种背景下,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蚕食”、“扫荡”不断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在太行山上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行山上 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