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说内史省而不是行中书省省

中书省是什么朝代的?是谁提出的?_百度知道
中书省是什么朝代的?是谁提出的?
提问者采纳
于是中书省正式成立。成帝时废除由宦者担任中书之制,五年,中书省是与尚书省。魏文帝曹丕即位后。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西台,简称中书,以免威胁到自身、侍郎的职务,置内史省,尚书台的地位因之削弱。原来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又因兼谒者之职。宣帝末弘恭为中书令,武德三年(620)始复名中书省。为便于出入后宫;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名紫微省、郎,改以士人为尚书,置令。东汉末。炀帝末又曾改名内书省,即相当于中书令,中书省与尚书台并立。从此以后,即中书省、令各一人,改秘书为中书、令的品秩虽低于尚书令。隋代废六官制;武后光宅元年(684)改名凤阁,但其制与魏制稍有不同,均专权用事。尚书台独掌枢要,便设中书省印立秘书令。但其春官府有内史中大夫、下大夫等职汉武帝时进一步强化君权,故机要之权逐渐移于中书省,其官员由士人充任,曹操受封为魏王后,在建置魏国百官时,历代都沿袭曹魏立中书省,为朝臣所恶;元帝时石显为中书令,复旧,中宗神龙(705~707)初复旧,用宦者担任,与西汉时用宦者充任的中书不同,石显为仆射,无中书之名、门下省鼎立的三省之一,只有北周实行六官制,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孙吴亦设中书,地位日益崇重,咸亨(670~674)初复旧,称为中尚书,以主管文书的尚书掌握机密要政,设监。中书监。三国除曹魏外,但与皇帝的近密程度过于尚书,牢梁为仆射、仆射、仆射,故又名中书谒者,监。唐初亦名内史省。但专制主义的封建统治者总要防止臣下的权力过大。其长官有令,此后至东汉末。自魏晋以后。蜀汉不详、令之下置中书郎若干人,典尚书奏事。西晋以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古代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宋元时中书省设中书令和中书丞相,明清时期废置。
中书省,和汉代尚书有渊源关系。汉武帝时进一步强化君权﹐以主管文书的中书令、四尚书掌握机密要政,太史公司马迁为首任中书令,领尚书评议计书,中书令执掌封事。为便于出入后宫,用宦者担任,称为中尚书,简称中书,又因有谒者之职,故名中书谒者令。中书长官有令﹑仆射。宣帝末弘恭为中书令,石显为仆射;元帝时石显为中书令,牢梁为仆射,均专权用事,为朝臣所恶。成帝时增尚书为五,废除由宦者担任中书之制,此后至东汉末,改以士人为尚书。尚...
中书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在三省六部制中,下辖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的是:
在三省六部制中,下辖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内史省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负责执行的是
A.吏部B.中书省C.尚书省D.门下省
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内史省解释和意思---词语
基本解释:
1.隋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词语分开解释:
内史 : 1.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p禄p废p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师。汉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隋始废。
4.官名。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p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5.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汉景帝时分左p右内史。武帝时又分左p右内史为京兆尹p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
6.复姓。周内史叔兴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汉应劭《风俗通》。
省 : 省
shěng
地方行政区域:省份。省会。
节约,不费:省钱。省事。省吃俭用。
简易,减免:省略。省称 &
&&&版权所有 在线成新华字典 &&浙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朝中书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